信息化管理所要遵循的原则

合集下载

信息化管理制度(精选8篇)

信息化管理制度(精选8篇)

信息化管理制度(精选8篇)信息化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含义管理制度是组织、机构、单位管理的工具,对一定的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

它是实施一定的管理行为的依据,是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

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管理就没有约束。

在实际的管理当中我们发现,当团队在十个人左右的时候,靠的是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只要有一个有能力、有魅力的领导者就可以玩的风生水起。

但是当团队到几十个人、上百人的时候,靠的就是制度管理,只有制度完善才能更好的约束人的行为,规范人的行为,才能管理规范。

信息化管理制度(精选8篇)信息是一个组织的血液,它的存在方式各异。

当今商业竞争日趋激烈,来源于不同渠道的威胁,威胁到信息的安全性,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精选8篇),希望对你有帮助!信息化管理制度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河北圣源祥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信息化管理,规范公司的信息化管理行为,保障信息化系统的有效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公司及所属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

第二章、信息化管理体制第三条公司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统一领导:公司在信息化管理政策、规章制度、具体工作等方面做出统一安排与部署。

垂直管理:总公司对分支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实行垂直管理。

第三章、信息化管理机构第四条公司设立信息技术部,是具体承担公司信息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各分支机构配备网络维护人员第五条信息技术部岗位设置网络管理岗,主要对计算机软硬件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处理一般性的计算机故障。

软件开发岗,主要对代理业务系统、OA系统进行日常检查维护,开发一般性的功能。

第六条信息技术部部门职责1、负责制订计算机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2、负责制订公司信息化建设及网络建设的规划;3、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网络设备及其他外接设备的采购提供建议及技术支持;4、负责制订公司业务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包括核心系统、OA系统、呼叫系统。

信息安全管理原则与实施策略

信息安全管理原则与实施策略

信息安全管理原则与实施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安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尤其在当前全球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安全已成为企业、政府机构甚至个人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然而,要想实施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就需要遵循一系列的管理原则和实施策略。

一、风险评估与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的第一步是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通过对信息系统的漏洞、威胁和隐患进行评估,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了解存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组织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和更新安全政策、规范信息使用行为、加强网络访问控制等,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及时应对和处理已经发生的安全事件。

二、建立安全意识教育信息安全管理不仅仅依赖于技术手段,还需要注重对人员的培养和教育。

组织应该建立一个健全的安全意识教育体系,通过定期举办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识和理解。

员工应该了解安全政策和规定,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正确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来保护组织的信息资源。

同时,员工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伦理和法律意识,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违反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原则。

三、合理分配权限和访问控制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在于对权限的合理分配和访问控制的实施。

组织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责和需要,分配适当的权限,并且限制对敏感信息的访问。

同时,还应该建立起完善的访问控制机制,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授权、审计跟踪等,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够访问相关的信息资源。

此外,还应定期对权限和访问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和评估,及时修正和调整。

四、建立安全监控与应急机制对于信息安全管理来说,建立健全的安全监控和应急机制至关重要。

组织应该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和工具,对信息系统进行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置可能的安全威胁。

同时,还应该建立起快速响应的应急机制,当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和处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恢复业务正常运行。

此外,组织还应该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建立信息安全防护的联防联控机制,共同维护信息安全。

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

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

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规范和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普遍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

本文将针对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规定的背景和目的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是为了指导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效进行。

它有助于提高信息化建设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二、规定的适用范围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适用于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运维、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根据不同单位的实际需求,可以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三、规定的基本原则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统一规划: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 合理投入:根据实际需求和财力状况,合理投入信息化建设资源。

3. 安全可靠: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4. 核心技术: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创新能力。

5. 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信息化建设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四、规定的具体内容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立项、规划、实施、验收等过程进行管理,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2. 信息化建设资源管理:对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软件、人力资源等进行管理和配置,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运行。

3. 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对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管理和防护,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4. 信息化建设标准管理:建立和推广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提高信息化建设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5. 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估: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绩效进行评估和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五、规定的执行和监督为了确保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的有效执行和监督,可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岗位。

信息化安全规章制度

信息化安全规章制度

信息化安全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单位信息系统安全,确保信息资产安全使用,促进信息系统运行的科学、规范、有效,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单位内所有信息系统相关管理人员、使用人员以及外部合作单位。

第三条信息系统安全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保护信息系统、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相关设备的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等特性。

第四条信息资产是指信息系统内的信息资源,包括数据和文档等。

第五条信息安全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便于执行、可衡量、可追踪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信息安全管理组织第六条单位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信息安全策略。

第七条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单位领导、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系统管理员等相关负责人。

第八条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审议和批准单位信息安全管理政策、规章制度、安全方案等重要文件。

第九条单位设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条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应当配备专业信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监管和维护工作。

第十一条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信息安全培训和演练。

第三章信息安全保护第十二条单位应当对信息系统进行分类管理,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敏感性确定不同等级的保护措施。

第十三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包括网络安全、主机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

第十四条单位应当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安全巡查和评估,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第十五条单位应当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确保网络安全。

第十六条单位应当加强主机安全管理,定期对服务器、终端设备等进行漏洞修复和安全加固。

第十七条单位应当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建立数据备份、加密、归档等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第四章信息安全管理第十八条单位应当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类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人,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第十九条单位应当建立信息安全监控和预警体系,对信息系统和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4篇)

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4篇)

信息化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单位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维护公司的信息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信息技术资源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条本单位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规划,统筹协调。

根据单位的发展战略和信息化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方案,统筹协调各项信息化工作。

(二)依法合规,规范管理。

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信息化工作的合法合规,规范信息技术资源的管理和使用。

(三)科学决策,理性投入。

科学决策,合理安排资金投入,确保信息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多方合作,共同发展。

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加强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五)持续改进,严格监督。

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推动信息化工作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第四条本单位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由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具体职责如下:(一)制定信息化管理制度和相关规范,推动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负责信息化规划和方案的制定,协调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实施。

(三)组织开展信息技术资源的采购、配置、维护和更新工作。

(四)负责信息化系统的运维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

(五)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信息化培训和技术支持工作。

(六)定期组织对信息化工作的评估和验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二章信息化资源管理第五条本单位的信息技术资源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应用、网络设施和数据资料等。

第六条信息技术资源的采购和更新工作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采购的技术设备符合本单位的需要,并具备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第七条信息技术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应按照合理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和分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八条信息技术资源的维护和更新工作应及时有效地进行,确保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第九条信息技术资源的保密工作应严格执行,确保机密信息的安全和保密,防止信息泄露和被盗用。

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模版

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模版

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模版一、引言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教育信息化工作,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原则1.总体规划原则教育信息化管理应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相衔接,确保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

2.科学决策原则教育信息化管理应依据科学研究成果和实际需求,科学决策,合理安排资源,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3.公平公正原则教育信息化管理应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4.合理利用原则教育信息化管理应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5.持续改进原则教育信息化管理应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不断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提质增效。

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1.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应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确保网络设备、电子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更新换代。

2.设备管理学校应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购买、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规定,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保护。

3.网络管理学校应建立网络管理制度,包括网络安全、网络使用、网络维护等方面的规定,确保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与管理1.平台建设学校应根据教育信息化需求,选择合适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并进行建设和管理,确保平台的功能完善和稳定运行。

2.平台使用学校应制定平台使用规定,明确教师、学生等各个角色在平台上的权限和责任,鼓励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平台进行教学和学习。

3.数据管理学校应建立数据管理制度,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共享、安全等方面的规定,保护教育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

五、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1.教学资源建设学校应根据课程需要和教学要求,制定教学资源建设计划,包括教材、课件、多媒体资料等的开发和采购,为教学提供支持。

信息管理规章制度

信息管理规章制度

信息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信息管理工作,保护信息安全,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信息管理工作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利用和销毁等环节。

第三条信息管理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合法、合规、安全、保密、高效。

第四条信息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安全政策、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技术措施等。

第五条信息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信息使用管理制度,包括信息使用权限管理、信息使用审批流程、信息使用记录管理等。

第六条信息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信息保密管理制度,包括信息保密等级划分、信息保密措施、信息保密责任等。

第七条信息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备份和恢复制度,确保
信息安全和完整性。

第八条信息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信息销毁制度,包括信息销毁审批、信息销毁方式、信息销毁记录等。

第九条信息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意识培训制度,提高全员信息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

第十条信息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信息管理责任制度,明确信息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

第十一条信息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信息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第十二条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十三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神华集团公司信息化架构管理办法

神华集团公司信息化架构管理办法

神华集团公司信息化架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神华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信息化架构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促进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所属各子分公司(以下统称“各单位”)的信息化架构管理工作。

第三条信息化架构管理的目标是构建统一、灵活、高效、安全的信息化架构,支持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实现和业务持续发展。

第四条信息化架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战略导向原则:信息化架构应与集团公司的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需求相匹配,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统一规划原则:集团公司对信息化架构进行统一规划,确保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在整体架构框架下有序开展。

(三)业务驱动原则:以业务需求为驱动,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业务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技术创新原则:积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化架构的创新和优化,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竞争力。

(五)安全可靠原则: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信息化架构的安全可靠运行,保护集团公司的信息资产和商业秘密。

第二章信息化架构的组成和定义第五条集团公司信息化架构包括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安全架构等五个方面。

第六条业务架构是对集团公司业务流程、业务功能和业务模式的抽象描述,明确业务的战略目标、业务流程优化方向和业务能力需求。

第七条应用架构是基于业务架构,对集团公司各类应用系统的功能、模块、接口和集成关系的规划和设计。

第八条数据架构是对集团公司数据资源的分类、存储、管理和使用的规划,包括数据模型、数据标准、数据质量和数据治理等方面。

第九条技术架构是对支撑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平台、技术组件、技术路线和技术规范的选择和设计。

第十条安全架构是为保障集团公司信息化架构的安全可靠运行,从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的规划和设计。

信息化管理制度

信息化管理制度

信息化管理制度(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XXXXXXXX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息化建设,提升公司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保证公司信息化发展的软环境及硬环境,并确保IT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网络、信息数据等资源能够规范、有效、安全地服务于公司经营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信息化、软件、硬件、信息化系统是指:(一)信息化: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

(二)软件:包括公司所有软件平台系统、数据库、网站、手机终端软件、通信和数据采集工具。

(三)硬件:指公司所有计算机、移动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监控设备、安防和通信设备。

(四)信息化系统:除特殊说明外,指公司所有以软件、硬件平台为基础而建立的依托信息化技术运行的各类系统。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直属分子公司以及控股子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管理、信息化系统使用管理、计算机软件系统管理、计算机、计算机硬件类外设和网络设备管理等。

第二章信息化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公司信息化管理由公司信息化管理委员会负责。

公司信息化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为:委员会主任:总经理委员会副主任:信息化工作分管领导委员会成员:公司其他领导、各部门(单位)负责人第五条公司信息化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方向;(二)审批公司信息化规划与建设方案.第六条公司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具体负责公司信息化软件、硬件系统管理,负责各年度信息化项目实施规划、方案申报、技术分析,参与项目招标与合同审批、实施、验收、评价等工作。

第三章信息化管理与规划原则第七条公司信息化管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战略导向原则:信息化管理应纳入到公司本身的发展战略中,要与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和管理发展充分结合,信息化规划要适合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阶段需要;(二)提前规划原则:公司信息化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站在企业优化的高度,从企业整体出发来规划企业信息化;(三)分步实施原则: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统一由公司信息化管理委员会和综合办公室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规划,具体实施过程中将采取按计划分阶段分地区的逐步实施.第八条公司信息化规划原则主要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结合公司内外部的实际情况,站在公司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出清晰准确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二)确定信息化如何帮助公司实现业务战略,并且明确每个业务部门在信息化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要获得的价值,以及实现这些价值的方式;(三)正确评估现有的信息系统性能,在评估过程中,要结合业务流程和组织特点给出全面的评估;(四)确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基础项目,给出各个项目的优先顺序及其价值,对于信息化项目需求的轻重缓急应当具有明确的规划,先实施企业最需要的基础核心项目,并以此为基础,衍生其他项目的建设。

保险经纪公司信息化管理办法

保险经纪公司信息化管理办法

保险经纪公司信息化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保险经纪公司信息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防范经营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保险经纪公司的业务流程、客户信息、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活动。

第三条信息化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性原则。

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护客户信息和公司商业秘密。

(二)可靠性原则。

保证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三)高效性原则。

提高信息系统的处理效率,提升公司运营管理水平。

(四)合规性原则。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信息化管理活动合法合规。

第二章信息化管理组织架构第四条公司设立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公司信息化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分管信息技术的副总经理、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五条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公司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划。

(二)审议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和重大项目方案。

(三)协调解决信息化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公司设立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公司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

信息技术部门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和实施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负责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管理。

(三)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和服务。

第三章信息系统建设第七条公司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建设符合监管要求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一)业务管理功能。

包括客户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合同管理、理赔管理等。

(二)财务管理功能。

包括会计核算、费用管理、预算管理等。

(三)风险管理功能。

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控制等。

(四)统计分析功能。

包括业务统计、财务统计、风险统计等。

第八条信息系统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先进性原则。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确保信息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应用价值。

(二)实用性原则。

信息采集、录入、审核管理制度

信息采集、录入、审核管理制度

信息采集、录入、审核管理制度一、引言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信息采集、录入、审核管理的制度问题愈加凸显,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机关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采集、录入、审核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其重要性,为不同组织提供一些建议。

二、定义与原则信息采集是指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收集和整合数据、文档和其他信息资源的过程。

信息录入是将采集到的信息输入到相应的系统或者数据库中的过程。

信息审核是对录入的信息进行核查、比对和审核的过程。

在建立信息采集、录入、审核管理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准确性原则:确保采集、录入和审核的信息准确、真实和完整。

2.完整性原则:采集、录入和审核的信息应包含全部所需数据,避免遗漏和遗失。

3.时效性原则:信息采集、录入和审核的过程应及时完成,以满足后续业务和管理的需要。

4.安全性原则:采集、录入和审核的信息应严格保密,防止泄露和滥用。

5.可追溯性原则:信息采集、录入和审核的过程应有明确的记录和追溯机制,方便监督和审查。

三、信息采集管理制度信息采集管理制度是建立信息采集过程的规范和流程,确保信息采集的质量和效率。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内容:1.明确采集目标和要求:确定需要采集的信息内容、范围和数量,明确采集的目的和要求。

2.规范采集程序和流程:确立信息采集的程序和流程,包括采集方式、采集频率、采集地点和责任人等。

3.制定采集标准和规范:明确信息采集的标准和规范,包括数据格式、命名规则和统一编码体系等,以确保采集的信息具有可比性和相容性。

4.优化采集工具和设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和质量,例如使用自动化采集设备或软件。

5.培训和管理人员:为采集人员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和管理机制,激励采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四、信息录入管理制度信息录入管理制度是规范信息录入过程的框架和规范,确保录入的信息准确、完整和及时。

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

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

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以下简称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明确信息化管理职责,建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

本办法对所属各单位有要求的,各单位遵照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信息化工作是指公司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与水平的工作,但不包括用于办公的计算机设备及外设和各单位生产现场的自动化系统和专业控制类系统。

第四条信息化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规划,适应公司规划发展和管控要求,由公司制定信息化整体规划,各单位和专业线条据此制定规划或建设方案,开展信息化建设;(二)统一管理,信息化工作由公司统一管理,发布信息化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审定各单位信息化计划和费用预算,各单位按信息化工作职责,负责落实公司信息计划确定的各项工作,完成好本单位的信息化工作;(三)统一标准,公司按照**标准体系,统一组织制定信息技术标准规范,包括网络标准、应用系统标准、数据标准、安全标准、集成标准等,规范信息化建设,各单位按公司统一标准实施;(四)统一平台,公司信息系统采用统一的技术平台,包括网络平台、集成平台、公司化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各单位在公司统一平台上开发实施相应系统。

第二章规范的事项第五条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规范以下事项:(一)信息化规划管理;(二)信息化项目管理;(三)信息化资产管理;(四)运维与服务管理;(五)信息安全管理;(六)队伍建设管理;(七)评价与考核管理。

第三章管理职责第六条公司总经理对公司信息化工作负总责。

第七条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管理公司信息化工作。

第八条公司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履行以下职责:(一)贯彻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和**关于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要求,推进其在公司的落实;(二)审议公司信息化规划;(三)审批公司信息化年度项目计划;(四)审查公司重大信息化建设方案;(五)协调信息化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六)协调信息化资金来源,保障信息化建设资金需求;(七)审议信息安全体系规划,处理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和协调重要信息安全工作;(八)整合优化公司信息化工作管理机构与流程,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

信息化规章制度

信息化规章制度

信息化规章制度第一条为了规范和促进信息化建设,保障信息安全,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信息化管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数据库、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应用。

第三条信息化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安全、可控的原则,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信息安全。

第四条信息化管理应遵循依法合规、保护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第五条信息化管理应遵循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保护的原则,根据不同级别的信息进行适当的保护和管理。

第六条信息化管理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第七条信息化管理应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团队,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人员、信息安全人员、信息管理人员等。

第八条信息化管理应定期进行信息化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第九条信息化管理应加强信息化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确保信息化管理的顺利实施。

第十条信息化管理应建立健全信息化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信息化风险,确保信息化管理的安全和稳定。

第十一条信息化管理应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化项目管理、信息化资源管理、信息化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第十二条信息化管理应建立健全信息化投资评估和审批制度,确保信息化投资的合理性和效益。

第十三条信息化管理应建立健全信息化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应对信息化突发事件和灾难。

第十四条信息化管理应建立健全信息化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对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第十五条信息化管理应建立健全信息化绩效评估机制,及时评估和改进信息化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以上规章制度,经讨论通过,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公司员工信息化管理制度

公司员工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信息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及实习生。

第三条公司信息化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性:确保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可靠,防止信息泄露和系统被破坏。

2. 有效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信息化管理目标。

3. 可行性:适应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方便员工使用。

4. 可持续:不断优化信息化管理,适应新技术发展。

第二章信息化设备与资源管理第四条公司信息化设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由公司统一采购、分配和管理。

第五条员工使用信息化设备时,应遵守以下规定:1. 不得擅自拆卸、改装信息化设备。

2. 不得将信息化设备带出公司场所。

3. 不得将信息化设备用于非法活动。

第六条公司网络资源包括互联网接入、内网资源等,由公司统一管理和分配。

第七条员工使用网络资源时,应遵守以下规定:1. 不得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

2. 不得传播、下载、复制、传播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

3. 不得利用网络进行违法活动。

第三章信息安全与保密第八条公司信息安全包括信息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

第九条员工应遵守以下信息安全规定:1. 不得泄露公司商业秘密、客户信息、员工个人信息等敏感信息。

2. 不得在信息系统上存储、传输、处理与工作无关的信息。

3. 不得使用他人账号登录信息系统。

第十条员工应遵守以下保密规定:1. 不得擅自复制、传播、泄露公司内部文件、资料等保密信息。

2. 不得在公开场合谈论公司商业秘密。

3. 不得将公司内部资料带出公司场所。

第四章信息化培训与考核第十一条公司定期组织信息化培训,提高员工信息化素养。

第十二条员工应积极参加信息化培训,提高自身信息化技能。

第十三条公司对员工信息化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员工绩效评价。

第五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由公司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涉密人员信息化管理制度

涉密人员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涉密人员信息化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涉密人员,包括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

第三条涉密人员信息化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确保信息安全。

(二)分级管理:根据涉密人员的涉密等级,实施分类管理。

(三)责任明确:明确涉密人员信息化管理的责任主体,落实责任制。

(四)技术保障: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保密管理水平。

第二章涉密人员信息化管理职责第四条单位保密工作部门负责涉密人员信息化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涉密人员信息化管理职责如下:(一)核心涉密人员:1. 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自觉履行保密义务;2. 参加保密培训,提高保密意识和技能;3. 严格执行涉密信息传输、存储、处理等操作规范;4. 定期对所使用的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二)重要涉密人员:1. 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自觉履行保密义务;2. 参加保密培训,提高保密意识和技能;3. 严格执行涉密信息传输、存储、处理等操作规范;4. 定期对所使用的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报告;5. 配合保密工作部门开展信息化管理检查。

(三)一般涉密人员:1. 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自觉履行保密义务;2. 参加保密培训,提高保密意识和技能;3. 严格执行涉密信息传输、存储、处理等操作规范;4. 定期对所使用的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第三章涉密人员信息化管理措施第六条涉密人员信息化管理措施如下:(一)涉密信息系统建设:1. 按照国家保密标准,建设符合安全要求的涉密信息系统;2. 定期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二)涉密信息传输:1. 采用国家认可的加密技术,对涉密信息进行加密传输;2. 严格限制涉密信息传输范围,确保信息不泄露。

信息化系统实施原则

信息化系统实施原则

信息化系统实施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因地制宜原则:信息系统需要个别设计,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状况,不可照搬别人的做法。

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管理重点、组织结构、管理风格、成本掌握方法都有所区别,不存在适用全部企业的信息系统模式。

2. 结合实际,明确目标: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包括自身的业务实际,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的素质)进行总体规划,以企业综合性系统为重点,实现主要业务流程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化配置和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

3. 循序渐进,突出重点: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并贯穿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动态过程,应本着“巩固基础、提高素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开展工作。

企业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易而难,循序渐进,依据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分阶段、分步骤的原则,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如重点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采购管理信息化系统、营销管理信息化系统等。

4. 管理是根本,软件是工具:IT技术为企业管理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有了IT的架构后,企业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做很多事情。

软件只是工具,管理才是根本。

有效的软件要建立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管理是软件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

5. 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信息化系统的实施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企业应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持续优化信息化系统,以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6. 安全性原则:在实施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系统的安全性。

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手段,确保系统的数据安全和正常运行。

7. 标准化原则:为了确保信息化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应遵循国际通用的标准化原则。

采用标准化的技术和标准化的协议、接口等,可以提高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可维护性。

8. 效益优先原则:在实施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应注重效益优先。

通过信息化系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9. 人才保障原则:信息化系统的实施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一体化系统”原则第一代和第二代HIS功能主要是财务和统计信息的处理,HIS的开发、应用,经过30年的艰辛历程之后,正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新水平。

这主要表现在建立大规模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并形成计算机区域网络,它具有局域网络、集中式数据库、自顶向下的一体化设计和数据的共享等四个基本特征,包括一般信息管理的内容,如经济管理、药品管理、临床诊疗、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外部接口和其他等功能模块,其中包括以计算机化的病人病历(也叫电子病历,Computer-Based Patient Record,简称CPR)、医学图象档案管理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e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简称PACS)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IS),以及管理和医疗上的决策支持系统、医学专家系统、图书情报检索系统、远程医疗等等(具体见下表)。

病历是最重要的医学文档,传统的纸质病历已沿用100多年,除了需要占用很多空间外,它的保管和信息的检索均很困难,电子病历是一体化HIS的核心,一体化HIS就是以电子方式处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信息。

电子病历信息处理的最重要特征是网络化和多媒体贯彻整个数据流程。

由于一切医疗活动都要和费用挂勾,电子记帐是很自然的事。

一体化的首要要求是计算机终端遍布所有科室。

病人挂号电子化以及电子病历可以处理病人预约和随机就诊,排队和等待现象大为减少。

医学实验室仪器都和计算机相连,医生开写的检验、医嘱通过网络传送到实验室,检验结果也由网络传送给医生并存入电子病历,电子病历也具有PACS(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接口,医生可以在诊室观察CT、MRI、PET等医学图像,医生将诊断和处理医嘱输入电子病历,处方传递到药房、药剂师核对后发药。

门诊、住院的一切信息都通过电子病历准确无误地流动。

电子病历信息的可检索性和共享性将明显促进临床科研、教学。

[1]二、信息共享原则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是病人信息的共享,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部门等的信息共享,以数据库为中心实现病人信息的无纸化和无胶片化。

而目前即使在一些三级甲等医院,不同科室之间也还是各自录入病人信息,存在着一个个信息孤岛。

良好的HIS信息共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

如果我们国家每个医院都建设了比较完整的HIS,该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收集到规范化的急诊和住院病人个案的信息。

国家授权部门可以用抽样汇总的方法据此监控全国各个地区就诊人群疾病谱的变化。

HIS就像是散布在全国各个角落的传感器,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卫生部或者CDC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系统”就会发出不同级别的警报,并给出区域和原因。

媒体常常把我国人民与“SARS”的斗争比作战争,那么HIS就类似战争最靠得住的情报来源。

全国六万多所各类各级医院诊所分布在城乡各地,是最早感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神经末梢[2]。

特别是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往往在病人症状十分明显,求医求药很长时间之后,才搞清楚原因。

医院掌握着我国最重要的医疗卫生资源,始终参与突发事件处理与医疗救治的全过程(从初发到结束),是突发事件中病人个案最详尽临床数据的拥有者。

因此,扩大HIS的应用范围,建设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信息的标准化,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使之能成为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实施医疗救治的真实可靠的情报来源,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应该是贯彻落实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最具优先权和最具可行性的实事之一,是所有HIS设计与开发者所面临的又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挑战。

三、标准化原则标准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尺度,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为了推进我国卫生行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信息化、信息标准化工作空前重视,正逐步规范IT市场、统一标准,各行业都在制定本行业的信息化技术标准。

卫生信息的标准化是卫生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不同信息系统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基础。

为规范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使卫生信息系统更好地适应卫生体制改革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工程的实施,改变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中标准不统一、信息资源共享和网络传输方面障碍重重的局面,建立“卫生信息标准体系”是卫生信息化的当务之急。

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系,目前在北京市的500多家医院,运行着40多家开发商的HIS软件,开发商各行其是,搞作坊式的盲目开发,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资金,资源不能共享。

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标准化工作滞后于应用。

通过目前实施的医疗保险系统中暴露出的矛盾,则更能看出建立统一的卫生标准体系是多么重要。

只有统一信息标准,才能使医院内部网络互联互通、互操作、资源共享,对外才能与医保、社保、银行、药店、上级行政部门等信息系统可靠链接。

HIS标准化工作可大大推动医院管理现代化、医院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及医院资金的有效利用,可减少开发商的重复劳动和投资。

虽然我国已建立了疫情报告系统,为全国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帮助各级政府制定卫生防病策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现行的三级报告网,基层的数据采集和报告仍然使用手工抄报、邮寄、传真、电子信箱传输并用的方式上报疫情。

疫报时限长,整个疫情报告系统对重大自然灾害引发的疾病暴发流行,对急性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差距较大。

由此,又可看到建设卫生信息系统及建立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的重要性。

只有加强疫情信息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才能从各医疗机构收集到可靠、准确的疫情数据,才能使疫情数据准确有效地传输到区级、市级及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真实、有效的数据才能供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制定卫生防病策略作参考,才能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3]。

信息标准化建设中坚持引用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关注国际信息化标准化的发展,等同等效应用国际标准,宣传贯彻国家标准,开发和研制行业标准,推广和普及现有各项标准。

围绕卫生信息化需求,有针对性地研制、推广普及和管理各种卫生行业或地方性标准。

遵循统一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互联标准,并统一卫生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在信息表达的标准化、信息流程的标准化、信息交换的标准化及信息处理过程的标准化方面严格遵循已有的国家标准(如职业名称代码、行政区划代码)、国际标准(ICD码)、行业标准(如药品编码)、惠州地方标准(如组织机构代码)、病案首页的代码则遵循省卫生厅规则(如入院时情况、出院情况、麻醉方式代码)。

对目前还没有标准的代码,我们将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完善和补充,并同时推广HL7、DICOM等国际标准,以便于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

四、社区卫生服务原则社区卫生服务系统是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在社区的延伸和补充,是当前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也是目前卫生信息化的难点。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居民个体为服务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畴,以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要涵盖公民基础健康档案以及预防免疫、就诊记录、健康检查记录、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健康档案信息,逐步实现“多档合一”,体现预防为主的方针,实现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的一体化,它是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要突出网络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集中管理。

要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站点多、分布广、计算机基础薄弱和技术人员不足之间的矛盾,避免重复投资和无效投资,充分保证投资效益。

实现以社区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社区卫生服务"四化",即:临床病例的全面电子化,孕妇检查、婴幼儿预防接种、儿童保健标准化,卫生行政部门分析处理医学数据科学化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规范化,要作好与防疫、妇幼、计划生育等主管部门的协调,使用符合各项业务功能需要的统一软件,形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预防、保健、计划免疫、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功能及全科诊疗,使社区居民享受到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医疗保健服务。

五、“一把手”原则谁需要HIS系统?医院最高决策者----院长!HIS的目的首先是帮助院长规范医院的运营和服务、为医院的管理决策服务。

它首先是高层决策者的工具,是为院长和医护人员建立的,而不是为计算机专家建立的。

如果没有医院领导者的决心与支持,没有业务主管的参与,没有院长的有力组织与协调,任何HIS计划都不可能成功。

HIS的实施涉及到全院各部门,门诊、住院、药剂、医技、设备、后勤、财务等各部门,哪一个环节跟不上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实施。

只有院长亲自参与领导组织与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的情况下,系统的实施才会成功,换句话也可以说HIS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院领导[4],这就是“一把手”原则。

实践证明,HIS的应用将促使医院的组织结构、各部门的业务分工、医院的人才结构、工作方式等诸多方面发生变革。

因此,HIS的实施必须纳入医院发展的总规划,使之有组织上和经费预算的保障。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是一所三甲医院,2003年门诊病人92.0万人次,住院病人2.5万人次,总收入3.46亿元。

在HIS建设中,他们体会到“一把手”原则与信息科的地位至关重要[5]。

正是落实了“一把手”原则,使医院信息网建设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项目,并在近年又取得新进展。

六、“以病人为中心”原则“以病人为中心的HIS”,不光节省了病人的时间,方便了病人,同时也提高了医生看病的效率,降低了医生的劳动强度。

其实,“以病人为中心的HIS”在发达国家的医院中已经相当普及。

据悉,在这些医院“医院为病人建立个人帐号,医生在电脑上开医嘱,划价和交费通过网络自动完成,费用的明细帐目即刻就在电脑上显示出来,病人认可了,医生把回车键一按,整个过程就结束了。

HIS 还能自动整理医嘱,产生输液、注射、口服等分类治疗文本,把护士从手工抄写中解放出来,杜绝了手工操作的差错。

在医生开具处方的过程中,系统还提供缺药提醒,用药过量报警的功能,病人的信息还可用于远程医疗或会诊、医疗社会保险等。

实践和分析还表明,应用HIS把患者等候与接受诊疗的时间之比由5:1以上缩短为1:1以下,并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成本。

”[6]而在我国,无论从硬件还是从软件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多数HIS系统还多是运行于局域网,而国外则运行广域网,并已开始同Internet连通,管理者可以在千里之外对医院进行各种管理,同样医生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对其住院病人进行随访了解,甚至下医嘱,其信息的共享、管理模式都有一个明显的质的飞跃。

因此HIS系统的今后发展趋势应是以病人为中心的HIS,医院内所有的信息都将以无纸化为目标,并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医院内的所有终端及医学检查设备均与计算机相连通,各种医嘱和检查结果均由网络相互传送,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和共享丰富的信息资源,而病人只要登记一次交足预交金后便可在医院内所有科室畅通无阻地进行诊断、治疗及消费等各种医疗活动[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