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北工大实验报告

北工大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数据结构实验二:链表的基本操作二、实验目的1. 理解链表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链表的创建、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

3. 提高编程能力,巩固数据结构知识。

三、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C++3. 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19四、实验原理链表是一种常见的线性数据结构,它由一系列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链表具有以下特点:1. 无固定长度,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添加或删除节点。

2. 链接方式灵活,便于实现各种操作。

3. 适合存储具有动态变化的数据。

本实验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 创建链表:根据用户输入的数据,创建一个单链表。

2. 插入节点:在链表的指定位置插入一个新节点。

3. 删除节点:删除链表中的指定节点。

4. 查找节点:在链表中查找一个指定的节点。

5. 打印链表:遍历链表并打印所有节点数据。

五、实验步骤1. 创建链表```cppstruct ListNode {int data;ListNode next;ListNode(int x) : data(x), next(nullptr) {}};ListNode createList() {ListNode head = nullptr, tail = nullptr;int data;cout << "请输入链表数据(输入-1结束):" << endl; while (cin >> data && data != -1) {ListNode node = new ListNode(data);if (head == nullptr) {head = node;tail = node;} else {tail->next = node;tail = node;}}return head;}```2. 插入节点```cppvoid insertNode(ListNode head, int data, int position) { ListNode node = new ListNode(data);if (position == 0) {node->next = head;head = node;} else {ListNode current = head;for (int i = 0; i < position - 1; ++i) {if (current == nullptr) {cout << "插入位置超出链表长度!" << endl; return;}current = current->next;}node->next = current->next;current->next = node;}}```3. 删除节点```cppvoid deleteNode(ListNode head, int position) {if (head == nullptr) {cout << "链表为空!" << endl;return;}if (position == 0) {ListNode temp = head;head = head->next;delete temp;} else {ListNode current = head;for (int i = 0; i < position - 1; ++i) {if (current == nullptr) {cout << "删除位置超出链表长度!" << endl; return;}current = current->next;}if (current->next == nullptr) {cout << "删除位置超出链表长度!" << endl;return;}ListNode temp = current->next;current->next = temp->next;delete temp;}}```4. 查找节点```cppListNode findNode(ListNode head, int data) { ListNode current = head;while (current != nullptr) {if (current->data == data) {return current;}current = current->next;}return nullptr;}```5. 打印链表```cppvoid printList(ListNode head) {ListNode current = head;while (current != nullptr) {cout << current->data << " ";current = current->next;}cout << endl;}```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步骤,成功实现了链表的基本操作。

北京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0122

北京工业大学操作系统实验报告0122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本科三年级学号 ******** 姓名樊文舟目录:一、实验一 ---------------------------------------------31.实验目的-----------------------------------------------------------32.实验内容-----------------------------------------------------------33.实验要求-----------------------------------------------------------34.实验设计-----------------------------------------------------------35.实验程序-----------------------------------------------------------36.实验结果-----------------------------------------------------------47.实验感想-----------------------------------------------------------4二、实验二 ---------------------------------------------41.实验目的-----------------------------------------------------------52.实验内容-----------------------------------------------------------53.实验要求-----------------------------------------------------------54.实验设计-----------------------------------------------------------55.实验程序-----------------------------------------------------------66.实验结果-----------------------------------------------------------77.实验感想-----------------------------------------------------------7三、实验三 ---------------------------------------------81.实验目的-----------------------------------------------------------82.实验内容-----------------------------------------------------------83.实验要求-----------------------------------------------------------84.实验设计-----------------------------------------------------------95.实验程序-----------------------------------------------------------106.实验结果-----------------------------------------------------------117.实验感想-----------------------------------------------------------11四、实验四 ---------------------------------------------121.实验目的-----------------------------------------------------------122.实验内容-----------------------------------------------------------123.实验要求-----------------------------------------------------------124.实验设计-----------------------------------------------------------125.实验结果-----------------------------------------------------------126.实验感想-----------------------------------------------------------12 个人总结---------------------------------------------12实验一 UNIX/LINUX入门一、实验目的了解UNIX/LINUX运行环境,熟悉UNIX/LINUX的常用基本命令,熟悉和掌握UNIX/LINUX 下C语言程序的编写、编译、调试和运行方法。

北京工业大学微机原理实验报告2

北京工业大学微机原理实验报告2

北京工业大学微机原理实验报告2微机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二熟悉汇编程序建立及其调试方法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熟悉汇编语言源程序的框架结构,学会编制汇程序。

2、熟悉汇编语言上机操作的过程,学会汇编程序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1、学习编写汇编语言源程序的方法,了解数据存放格式。

2、阅读给出的程序,找出程序中的错误。

3、通过调试给出的汇编语言源程序,了解并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的建立、汇编、链接、调试、修改和运行等全过程。

三、实验预习1、阅读实验指导第一章的内容,了解汇编语言程序建立、汇编、链接、调试的全过程。

2、下面的汇编语言源程序有错误的,试给程序加注释。

通过调试手段找出程序中的错误并修改之。

写出程序的功能,画出程序流程图。

(1)程序修改前:STACKSG:SEGMENT PARA STACK ‘STACK’ ;不能有冒号DB 256 DUP(?)STACKSG ENDSDATASG: SEGMENT PARA ‘DATA’;不能有冒号BLOCK DW 0,-5,8,256,-128,96,100,3,45,6,512DW 23,56,420,75,0,-1024,-67,39,-2000COUNT EQU 20MAX DW ?DATASG ENDSCODESG: SEGMENT ;不能有冒号ASSUME SS:STACKSG , CS:CODESGASSUME DS:DATASGORG 100HBEGIN MOV DS, DATASG ;BEGIN: 应改为MOV AX , DATASG MOV DS, AX LEA SI ,BLOCKMOV CX, COUNTDEC CXMOV AX , [SI]CHKMAX ADD SI,2 ;应加冒号CHKMAX: CMP [SI] , AXJLE NEXTMOV AX , [SI]DEC CX ;删除NEXT: LOOP CHKMAXMOV MAX ,AXMOV AH, 4CHINT 21HCODESG ENDSEND BEGIN(2)程序修改后:STACKSG SEGMENT PARA STACK ‘STACK’DB 256 DUP(?)STACKSG ENDSDATASG SEGMENT PARA ‘DATA’BLOCK DW 0,-5,8,256,-128,96,100,3,45,6,512DW 23,56,420,75,0,-1024,-67,39,-2000COUNT EQU 20MAX DW ?DATASG ENDSCODESG SEGMENTASSUME SS:STACKSG , CS:CODESGASSUME DS:DATASGORG 100HBEGIN MOV AX , DATASGMOV DS, AXLEA SI ,BLOCKMOV CX, COUNTDEC CXMOV AX , [SI]CHKMAX:ADD SI,2CMP [SI] , AXJLE NEXTMOV AX , [SI]NEXT: LOOP CHKMAXMOV MAX ,AXMOV AH, 4CHINT 21HCODESG ENDSEND BEGIN(3)程序注释:STACKSG SEGMENT PARA STACK 'STACK'DB 256 DUP(?)STACKSG ENDS ;定义堆栈段DATASG SEGMENT PARA 'DATA' ;数据段定义BLOCK DW 0,-5,8,256,-128,96,100,3,45,6,512DW 23,56,420,75,0,-1024,-67,39,-2000 ;定义变量BLOCK包含20个字COUNT EQU 20 ;COUNT=20MAX DW ? ;定义字变量MAX并不赋值DATASG ENDSCODESG SEGMENT ;代码段定义ASSUME SS:STACKSG , CS:CODESG ;说明STACKSG是堆栈段ASSUME DS:DATASG ;CODESG是代码段,DATASG是数据段ORG 100HBEGIN: MOV AX, DATASGMOV DS, AX ;DS指向DATASGLEA SI ,BLOCK ;取BLOCK的有效地址给SIMOV CX, COUNT ;CX=20DEC CX ;CX=CX-1MOV AX , [SI] ;将DS:[SI]里的值送到AX CHKMAX : ADD SI, 2 ;SI=SI+2CMP [SI] , AX ;比较DS:[SI]与AX值的大小JLE NEXT ;如果DS:[SI]的值小于AX里的值,则跳转到NEXT MOV AX , [SI] ;将DS:[SI]的值送到AXNEXT: LOOP CHKMAX ;循环CHKMAXMOV MAX ,AX ;将AX的值送到变量MAXMOV AH, 4CH ;结束INT 21HCODESG ENDSEND BEGIN(4)程序的流程图:Y NNY(5)程序的功能:找出20个数中的最大值并保存。

北京工业大学通信网络基础实验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通信网络基础实验报告

通信网络基础实验报告学号:姓名:同组者:专业:通信工程指导老师:孙恩昌目录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设备 (3)三、实验内容 (3)四、停等式ARQ简介 (3)五、发送端算法: (4)六、ARQ性能: (4)七、停等式ARQ链路利用率 (4)八、有帧丢失时的传输效率 (5)九、实验运行基本条件: (6)十、程序实现: (6)十一、心得体会: (6)一、实验目的:1.理解数据链路层ARQ协议的基本原理2.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程序语言的实现能力二、实验设备微型计算机、Visual6.0开发环境三、实验内容根据等停式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根据返回N-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根据选择重传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根据并行等待ARQ协议基本理论,编写协议算法,进行仿真;四、停等式ARQ简介停等式ARQ的基本思想是在开始下一帧传送以前发送端发出一个包后,等待ACK,收到ACK,再发下一个包,没有收到ACK、超时,重发重发时,如果ACK 不编号,因重复帧而回复的ACK,可能被错认为对其它帧的确认五、发送端算法:(1)SN = 0(2)从高层接收数据,分配一个序号(3)发送第SN 号帧(4)等待接收端的确认信号(5)给定时间内收到确认帧,如果RN > SN,设RN为SN,发送该SN 号帧(6)给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确认帧,重复发送原SN 号帧(7) RN = 0(8)接受到一个无错的、SN 序号等于RN 的帧,向上层递交该帧,RN 加1,在规定时间内,向发送端回复一个带有RN 的帧六、ARQ性能:正确性(Correctness)稳妥性(Safety):提交数据顺序、无重复活动性(Liveness):持续送达效率(Efficiency)吞吐量:接收端向高层呈送帧的速率时延:从发送端收到上层数据的第一个比特开始,到接收端将最后一个比特交付上层的时间链路利用率:链路传输容量用于有效帧传送的比例优点:比较简单。

北工大校内实习报告

北工大校内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学院专业学号姓名实习单位实习日期指导教师XXXX年 X月目录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1)二.实习任务与要求 (1)三.实习方式 (1)四.实习内容及过程 (2)五.实习成果 (2)5.1 粉芯丝材的制备 (2)5.1.1 粉芯丝材简介 (2)5.1.2 粉芯丝材的轧制流程 (4)5.1.3 填充率的校核 (4)5.2 电弧喷涂实验 (5)5.2.1 电弧喷涂简介 (5)5.2.2 喷砂预处理 (6)5.2.3 电弧喷涂 (7)5.3 样品制备 (8)5.3.1 样品切割 (8)5.3.2 样品镶嵌 (8)5.3.3 样品磨光 (9)5.3.4 样品抛光 (10)5.4 样品显微观察 (10)5.4.1 设备及操作方法 (10)5.4.2 显微组织分析 (11)5.4.3 涂层厚度测量 (11)5.5 样品显微硬度测量 (12)5.5.1 显微硬度简介 (12)5.5.2 涂层硬度测定 (14)5.5.3 基体硬度测定 (15)5.6 3D打印简介 (15)5.7 3D打印实验流程 (17)5.7.1 建模 (17)5.7.2 切片 (17)5.7.3 打印 (17)5.8 样品制备及密度测定 (18)5.8.1 密度测定 (18)5.8.2 样品制备 (19)5.9 样品显微观察 (20)5.10 样品显微硬度测量 (21)六.小结与建议 (22)一.实习目的及意义工作实习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重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达成毕业要求、实现培养目标必需的教学过程。

通过工作实习,掌握工程设计和材料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的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多因素影响。

能够正确评价和分析材料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正确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懂得工程职业道德,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北京工业大学大二下直流电机测速实验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大二下直流电机测速实验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大二下直流电机测速实验报告北京工业大学课程设计报告学院:__df_电控学院___专业:_电子科学与技术__班级:_120231_组号_16_题目:1_直流电机测速___2_小型温度控制系统_姓名:__王宁______学号:__12023110____指导教师:___杨旭东__成绩___________目录一、前言﹍﹍﹍﹍﹍﹍﹍﹍﹍﹍﹍﹍﹍﹍﹍﹍﹍﹍﹍﹍﹍﹍﹍﹍﹍﹍﹍﹍3(一)设计题目﹍﹍﹍﹍﹍﹍﹍﹍﹍﹍﹍﹍﹍﹍﹍﹍﹍﹍﹍﹍﹍﹍﹍﹍﹍3(二)课题背景 (3)二、设计要求 (3)(一)设计任务 (3)(二)设计框架图 (4)(三)参考元器件﹍﹍﹍﹍﹍﹍﹍﹍﹍﹍﹍﹍﹍﹍﹍﹍﹍﹍﹍﹍﹍﹍﹍﹍4 (四)设计要求 (4)1、电源模块 (4)2、信号处理模块 (4)3、功率放大模块 (4)(五)发挥部分 (5)三、设计原理 (5)(一)设计原理说明 (5)(二)电源模块 (5)1、方案选择 (5)2、原理分析 (6)(三)变送器模块 (9)1、方案选择...............................................................................................- 9 -2、原理分析 (10)(四)驱动器 (11)1、方案选择 (11)2、原理分析 (11)四、系统调试及实物图 (11)(一)调试顺序说明 (11)(二)电源模块调试 (11)(三)变送器模块调试 (12)(四)驱动器模块调试 (12)五、实物图﹍﹍﹍﹍﹍﹍﹍﹍﹍﹍﹍﹍﹍﹍﹍﹍﹍﹍﹍﹍﹍﹍﹍13六、实验中问题分析及解决 (14)(一)稳压电源电路板 (14)(二)变送器电路板 (14)(三)驱动电路板 (15)七、数据与误差分析 (15)(一)稳压电源电路板 (15)(二)变送器电路板 (16)(三)驱动器模块电路板 (16)八、附录 (17)(一)系统电路的工作原理图 (17)(二)元器件识别方法和检测方法 (17)(三)参考资料 (18)九、心得体会 (19)一、前言(一)设计题目小型闭环温度控制系统(二)课题背景电子工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一套小型的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其中包含有三个阶段。

北京工业大学-微机原理-实验十二-交通灯控制实验-实验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微机原理-实验十二-交通灯控制实验-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九交通灯控制实验姓名:学号:一、实验要求用8255、8253芯片模拟实现交通灯控制,要求亮灯时间用8253控制二、延时置数设计提供的时钟频率为1MHz,而8253最大工作频率为2MHz,所以无需分频。

延时5秒对应的计数初值为N=5秒/1MHz=5000000,因为8253有3个16位计数器,每个计数器最大计数初值为:65535<5000000,所以将两个计数器串联使用。

计数器0计数初值为1000,计数器1计数初值为5000。

三、实验内容1.实验电路原理图2.实际电路图2.实验流程图3.实验代码IOPORT EQU 5400H-280H ;定义CPU输出地址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START: MOV AL, 00100101B ;设置8253用计数器0,只读高字节,方式2(自动重复),10进制MOV DX, IOPORT+293HOUT DX, ALMOV AL, 10H ;给计数器0置数1000(0001 0000 0000 0000)MOV DX, IOPORT+290HOUT DX, ALMOV AL, 10010000B ;初始化8255,1--控制字,A口方式0输入,C口输出,B口输出MOV DX, IOPORT+28BHOUT DX, ALINOUT: MOV AL, 00100100B ;南北路口绿灯亮,东西路口红灯亮MOV DX, IOPORT+28AH ;C口0方式输出,所以可以直接控制PC0~PC7的输出电平OUT DX, ALMOV AL, 01100001B ;设置8253通道1,只读高字节,方式0(不自动重复),10进制MOV DX, IOPORT+293HOUT DX, ALMOV AL, 50H ;置数5000,与计数器0串联即:延时5秒MOV DX, IOPORT+291HOUT DX, ALLOP1: MOV DX, IOPORT+288H ;A口查询,判断延时是否结束IN AL, DXCMP AL, 0JE LOP1 ;延时结束,顺序执行,否则继续查询MOV AL, 01000100B ;南北路口黄灯亮,东西路口红灯亮MOV DX, IOPORT+28AH ;C口0方式输出,所以可以直接控制PC0~PC7的输出电平OUT DX, ALMOV AL, 01100001B ;设置8253通道MOV DX, IOPORT+293HOUT DX, ALMOV AL, 30H ;延时3秒(1000*3000),原理与延时5秒一致MOV DX, IOPORT+291HOUT DX, ALLOP2: MOV DX, IOPORT+288H ;A口查询,判断延时是否结束IN AL, DXCMP AL, 0JE LOP2 ;延时结束,顺序执行,否则继续查询MOV AL, 10000001B ;南北路口红灯亮,东西路口绿灯亮MOV DX, IOPORT+28AH ;C口0方式输出,所以可以直接控制PC0~PC7的输出电平OUT DX, ALMOV AL, 01100001B ;设置8253通道1MOV DX, IOPORT+293HOUT DX, ALMOV AL, 50H ;延时5秒MOV DX, IOPORT+291HOUT DX, ALLOP3: MOV DX, IOPORT+288HIN AL, DXCMP AL, 0JE LOP3MOV AL, 10000010B ;南北路口红灯亮,东西路口黄灯亮MOV DX, IOPORT+28AHOUT DX, ALMOV AL, 01100001B ;设置8253通道1MOV DX, IOPORT+293HOUT DX, ALMOV AL, 30H ;延时3秒MOV DX, IOPORT+291HOUT DX, ALLOP4: MOV DX, IOPORT+288HIN AL, DXCMP AL, 0JE LOP4MOV AH, 0BH ;检查键盘状态(不等待),AL=FFH 表示有键入,AL=00H表示无键入INT 21HCMP AL,0FFH ;有键入,程序退出JNZ INOUTMOV AH, 4CHINT 21HCODE ENDSEND START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地址书上要求定义的范围是从280H开始的,而我们在编写程序的时候是从288H开始使用的,再连线的时候,忘记了这一点,而致使结果一直出不来,后来再检查连线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即使进行了改正,出现了预计效果,试验成功。

北工大数据结构上机实验报告1

北工大数据结构上机实验报告1

实验一报告姓名:学号:完成日期: 2015年4月7日1、题目: 设有n个人坐在一个圆桌周围, 现从第s个人开始报数, 数到第m的人出列, 然后从出列的下一个人重新开始报数, 数到第m的人又出列, 如此反复直到所有的人全部出列为止。

Josephus问题是: 对于任意给定的n、s、m, 求出按出列次序得到的n个人员的序列。

试在计算机上模拟Josephus问题的求解工程。

2、需求分析输入形式、输入值的范围: 输入的值必须为正整数输出形式: 输出为一组正整数程序功能:对于任意给定的n、s、m, 求出按出列次序得到的n个人员的序列。

测试数据: 正确的输入: 6 3 2正确的输出: 4 6 2 5 3 1错误的输入: 6 3 23、错误的输出: 1 2 3 4 5 64、概要设计主程序流程:否是5、 调试分析 调试中并遇到的问题: 运行结果少一个数解决方案:在while 循环的限制条件中, 是循环次数加16、算法时空分析: O(n) 7、用户使用说明 8、 运行程序后, 用户按照提示顺序输入3个正整数, 然后按回车可得到结果9、 测试结果输入: 6 3 210、 输出: 4 6 2 5 3 111、 源程序以顺序表实现:#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void JJ(int n,int s,int m){int *a=new int [10000];int i;int count=0;int t=0;for(i=0;i<n;i++){a[i]=i+1;}i=s-1;cout<<"出列次序为: ";while(count<n-1){if(a[i]!=0)t++;if(t==m){t=0;//记数归cout<<a[i]<<" ";//依次输出删除的编号a[i]=0;//给删除的数组赋0count++;//退出人数加1}i++;if(i==n)i=0;//报数到末尾后i恢复为0}cout<<endl;}void main(){int n,s,m;cout<<"请输入总人数:"<<endl;cin>>n;cout<<"请输入开始报数的人员序号:"<<endl;cin>>s;cout<<"请输入出列人员的序号:"<<endl;cin>>m;JJ(n,s,m);}以链表实现:#include<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typedef struct LNode{int data;struct LNode *next;}LNode,*LinkList;void JJ(int n,int s,int m){LinkList p,r,list=NULL;int i;//建立一个循环链表for(i=0;i<n;i++){p=(LinkList)malloc(sizeof(LNode));p->data=i+1; //存放第i个结点的编号if(list==NULL)list=p;elser->next=p;r=p;}p->next=list;p=list;for(i=1;i<s;i++){r=p;//当m!=1,但s=1时如果没有这条语句, 此时删除动作无法完成p=p->next;}//此时p指向第1个出发结点cout<<"出列次序为: ";while(p->next!=p){for(i=1;i<m;i++){r=p;p=p->next;} //p指向第m个结点,r指向第m-1个结点r->next=p->next; //删除第m个结点cout<<p->data<<" ";delete p;p=r->next;}cout<<p->data;cout<<endl;}void main(){int n,s,m;cout<<"请输入总人数:"<<endl;scanf("%d",&n);cout<<"请输入开始报数的人员序号:"<<endl;scanf("%d",&s);cout<<"请输入出列人员的序号:"<<endl;scanf("%d",&m);JJ(n,s,m);}。

热管实验报告

热管实验报告

《空气热回收测试实验》实验报告指导老师:学生:学号:日期: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已超过一次能源消耗的四分之一,采暖和空调能耗占到了50%以上。

由于空调系统能耗所占比例较大,也就同时具备了较大的节能潜力。

新风负荷占空调总负荷的20%~30%,采用热回收装置,回收排风的能量,对于减小建筑能耗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实验目的学生分别对模拟冬夏两季的空气热回收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增强对热回收技术的整体认识、对热回收技术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立即,初步掌握空气热回收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一般设计过程,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三、实验装置本实验装置的主要部件由新风模块(水系统、管式换热器、风机、风道)、排风模块(水系统、管式换热器、风机、风道)、直流电源、温度传感器、风速测试仪器、风压测试仪器、数据采集装置等组成。

其具体组成与测点分布如下图所示。

测点分布4.5.6 1.2.310.11.12 7.8.9图1 实验装置与测点分布四、实验步骤根据设计标准,室内最小新风量是30m3/(h·人),针对2~5个人的新风量对换热器进行了测试。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前期工作:按照所设计的实验系统将实验设备连接好,做好准备工作;热管换热器的准备,利用真空泵将热管换热器抽到所需的真空值,并灌入所需的充液量,最后将管口封死;将换热器装入实验台内,启动风机,通过调节直流电源的电压控制风机的转速,从而控制风速,找出所需要的风速对应的直流电源的电压值。

测出热管换热器两侧的压力损失;通过风机使风量达到一定值,保持风速恒定;(2)通过调节恒温水浴来控制通过换热器空气的温度,测量新风的温度;(3)调节恒温水浴的温度,测量排风的温度;(4)调整风量,稳定后重复(2)、(3)步骤;(5)实验完成后,拷贝数据,关闭所有实验设备、切断电源,整理实验台。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实验报告压控阶梯波发生器(数字类)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实验报告压控阶梯波发生器(数字类)

4
U4A
VDD 15V
VDD
0 R4
2
6
3
7
1
R2 8 3 5kΩ
8
U6A 1 30 R3
100kΩ
8 LM358D
2
1kΩ
VEE
0
4VEE LM358D
VEE -15V
VEE -15V
0
D2 1N5758
15
U7A
40106BD_5V
XSC1
A +_
B +_
Ext T rig +
_
GND
U1
VCC 5V
..
.
..
部结构:
Lm358 管脚图:
计数器部分
用 74LS161 和 74LS20 组成计数器,其中 A~D 为四个输入端,QA~QD 为四个输出端, 采用置数法完成十进制计数器。 ENP,ENT,LOAD,CLR 根据要求分别置高低 电平。 CLK 连接压频转换电路的输出端。
R6
100kΩ Ke y=A
.
..
完成本次试验全部效果。
(八)总体电路
..
.
..
材料清单 名称
集成运算放大器 计数器 与非门 D 触发器 二极管 稳压管
施密特触发器 电阻、电容、导线
规格 LM358 74LS161 74LS20 74LS175 1N4148 2CW234 CD4010 ——
参考资料 《模拟电子技术》(第四版)童诗白主编;高等教育。 《数字数字电子技术》阎石主编;高等教育。
74LS175D
T
17 R11 21
29
8kΩ 2kΩ R12
18

北京工业大学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测试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直流电桥实验五 实验数据及处理、分析1.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分别计算单臂、半桥、全桥系统灵敏度W U S ∆∆=(U ∆为输出电压变化量,W ∆为重量变化量)。

实验数据记录表(1)单臂:S=0.0015重量/g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电压/V 单臂 0.0290.058 0.086 0.116 0.145 0.174 0.203 0.232 0.261 0.291 半桥 0.0550.112 0.168 0.211 0.272 0.330 0.387 0.444 0.500 0.557 全桥 0.1150.2270.3380.4150.5620.6730.7870.8991.0131.125(2)半桥:S=0.0028 (3)全桥:S=0.0056实验二 交流全桥称重实验。

五 实验数据及处理、分析用交流全桥实验装置测试砝码重量,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计算出交流全桥的灵敏度(V M k ∆∆=)和线性误差。

分析信号源频率和幅度以及移向器对交流全桥灵敏度的影响。

试验数据记录表 音频信号源kHz f 1= 音频信号源kHz f 2=实验四典型传感器技术指标标定及测量图4-1 电容传感器的安装图4-2 传感器技术指标标定及检测系统的前台界面图4-3 传感器技术指标标定及检测系统的后台界面图4-4 最小二乘法标定(模拟数据)六、实验报告:1、根据软件做出拟合曲线(要求截图)。

2、最小二乘法和端点连线法确定的非线性度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情况下一致?3、最小二乘法确定的非线性度是每两点之间的连线确定的非线性度的平均值,在只采集两点的情况下一致。

相对测量和绝对测量相比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相对测量数据比较稳定,但系统误差大,绝对测量正相反。

4、比较测试系统灵敏度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简要讨论差别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5、实验五光敏电阻特性测试实验五、实验报告:1、做出光敏电阻阻值-电流曲线如下:2、确定线性工作区域9-18mA,得到线性工作时电流—电阻关系曲线如下图:实验六光敏电阻应用——声光双控LED实验五、实验报告:1、实验现象: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无论如何敲击桌面,LED灯也不会亮;当灵敏度调高时,即使发出很小的声响LED灯也会亮。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信号与系统实验—实验一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信号与系统实验—实验一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题目信号与系统函数编程及图形显示与观察2013年5月24日实验一、信号与系统函数编程及图形显示与观察一、 实验目的:1、学会将信号与系统转变成计算机程序2、基本掌握将理论函数转变为程序函数的技巧和规范3、了解理论函数与程序函数的差异,初步认识计算机适用范围4、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作图方法5、掌握常用的信号与系统图形的观察二、实验原理利用计算机的作图方法,将所求的函数通过画图程序在坐标系中表示出来。

通过将要求的函数写成C 语言程序,来实现画图。

三、实验内容1、编写斜变函数2、编写锯齿波f(t)=t/T,0<=t<T3、编写调制信号f(t)=(sinwtcosΩt)/wt,带入参数w,Ω时Ω>>w. 将编好的函数存入D:\xxgc\source\XHSH1-1.C4、用plotxy2( )绘制余弦,斜变函数以及以锯齿波5、用plotxy3( )绘制调制信号f(t)函数。

⎩⎨⎧>=0,0)(t t t R四、程序代码:/*#include<values.h>*/#include<xxgc.h>#include"d:\XH1-1.c"main(){initgd("");{setbkcolor(WHITE);setvp2(0,0,500,400,"2dimension figure","type any key to next",BLUE);coord2(-10.0,2.0,10.0,-2.0);frame2("x","y",LIGHTRED);xy2(RED);plotxy2(BLUE,cos);getch();}clearviewport();xy2(RED);plotxy2(BLUE,xie);getch();clearviewport();xy2(RED);{double T[2]={4,3};plotxy2(BLUE,juchi,T);getch();}setvp3(0,0,400,"3dimension figure","type any key exit",BLUE); coord3(-1,-4,-1,4,4,20);frame3("a","b","f(a,)",RED);xyz3(GREEN);plotxyz3(BLUE,hfunc);getch();closegraph();}嵌入的函数代码#include<xxgc.h>#include<math.h>double step(double t){return (t>=0)?1:0;}doublexiebian(double t){return (t>0)?t:0;}doublesquarewave(double t,double T[2]) {double a;if(T[0]<=0||T[1]<=0){printf("squareWave() input error\n");exit(1);} a=fmod(t,T[0]);if(a>0)return (a<=T[1])?1.0:0.0;else return (a>(-T[0]+T[1]))?0.0:1.0;}doublejuchibo(double t,double T[1]){double a;if(T[0]<=0){printf("juchibo() input error\n");exit(1);}a=fmod(t,T[0]);if(a>0)return (a/T[0]);if(a<0)return (1+a/T[0]);else return (0);}doublehfunc(double a,double *b){doublefz,fm;fz=a*a+b[0]*b[0];fm=((a-1)*(a-1)+b[0]*b[0])*((a-3)*(a-3)+b[0]*b[0]); if(fm==0.0)return MAXDOUBLE;if(fm<1.0)return sqrt(fz/fm);else return sqrt(fz*fm)/fm;}doubletiaozhi(double t,double *w){doublefz,fm;fz=sin(w[0]*t)*cos(w[1]*t);fm=w[0]*t;if(t==0.0)return 1;else if(w[0]==0.0)return cos(w[1]*t);else return (fz/fm);}五、实验截图斜变函数余弦函数锯齿波F(t)函数六、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熟悉掌握了信号与系统函数编程及图形显示与观察。

北京工业大学-微机接口--实验3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微机接口--实验3报告

3.3 8253基础实验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GX-8000实验系统2、进一步熟悉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调试过程。

3、掌握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芯片8253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1、产生周期为1秒的方波信号,用逻辑笔观察输出结果2、脉冲计数器:对单脉冲按钮进行计数,按下5次,L0点亮;可重复计数3、跑马灯1)8个LED循环点亮;2)循环方式为:L0->L1->L2->L3->L4->L5->L6->L7->L1->L2...;每隔1秒LED状态变化一次;3)使用8255A和8253实现三、实验程序1、程序;这是自动生成的代码模板STACKS SEGMENT STACK ;堆栈段DW 128 DUP(?) ;注意这里只有128个字节STACKS ENDSDATAS SEGMENT ;数据段;请在这里定义您的数据DATAS ENDSCODES SEGMENT ;代码段ASSUME CS:CODES,DS:DATASSTART:MOV AX,DATAS ;初始化MOV DS,AX;请在这里添加您的代码MOV DX, 28BHMOV AL, 00110110B; 8253控制字设置计数器0OUT DX, ALMOV DX, 288HMOV AX ,00H;设置计数器0初值OUT DX, ALMOV AL, 10HOUT DX, ALMOV DX, 28BHMOV AL, 01110110B ; 8253控制字设置计数器1OUT DX, ALMOV DX, 289HMOV AL, 00H ; 设置计数器1初值OUT DX, ALMOV AL, 10HOUT DX, ALCODES ENDSEND START2、程序;这是自动生成的代码模板STACKS SEGMENT STACK ;堆栈段DW 128 DUP(?) ;注意这里只有128个字节STACKS ENDSDATAS SEGMENT ;数据段;请在这里定义您的数据DATAS ENDSCODES SEGMENT ;代码段ASSUME CS:CODES,DS:DATASSTART:MOV AX,DATAS ;初始化MOV DS,AX;请在这里添加您的代码MOV AL, 00010100B ; 0通道设置为方式2MOV DX, 28BHOUT DX, ALMOV AL, 5 ;0通道初值设为5MOV DX, 288HOUT DX, ALCODES ENDSEND START3、程序;这是自动生成的代码模板STACKS SEGMENT STACK ;堆栈段DW 128 DUP(?) ;注意这里只有128个字节STACKS ENDSDATAS SEGMENT ;数据段;请在这里定义您的数据DATAS ENDSCODES SEGMENT ;代码段ASSUME CS:CODES,DS:DATASSTART:MOV AX,DATAS ;初始化MOV DS,AXMOV DX, 28BH ;8253A初始化MOV AL, 00110110BOUT DX, ALMOV DX, 288HMOV AX ,1000OUT DX, ALMOV AL, AHOUT DX, ALMOV DX, 28BHMOV AL, 01110110BOUT DX, ALMOV DX, 289HMOV AX ,1000OUT DX, ALMOV AL, AHOUT DX, ALMOV CL, 0FFHMOV AH ,00000001BMOV AL, 10100000BMOV DX, 283HOUT DX, ALMOV AL ,0DH ;pC6置一OUT DX, ALAGAIN:MOV AL, AHMOV DX,280HOUT DX, AL ;A口输出LED状态数据MOV DX, 282HREADC:IN AL, DX ;读C口ROL AL, 4 ;左移4位,使PC3位于最高位,以便判断是否为1CMP AL, 10000000BJB READC ;小于1,说明时钟周期还没到来,继续读C口ROL AH, 1 ;否则读取下一LED状态(通过左移来实现)JMP AGAIN;请在这里添加您的代码CODES ENDSEND START四、实验结果1、2、3、五、实验小结思考题:1、如果不加非门,则会变成L0灯一直是亮的,每按5次灭一次;2、如果连接的是负脉冲信号,结果不变。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报告1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报告1

1.有一硅单晶片,厚0.5mm,其一面上每107个硅原子包含两个镓原子,另一个面经处理后含镓的浓度增高。

试求在该面上每107个硅原子需包含几个镓原子,才能使浓度梯度为2×10-26原子/m3m硅的晶格常数为0.5407nm。

2.为研究稳态条件下间隙原子在面心立方金属中的扩散情况,在厚0.25mm的金属薄膜的一个端面(面积1000mm2)保持对应温度下的饱和间隙原子,另一端面为间隙原子为零。

测得下列数据:温度(K)薄膜中间隙原子的溶解度(kg/m3)间隙原子通过薄膜的速率(g/s)122314.40.0025113619.60.0014计算在这两个温度下的扩散系数和间隙原子在面心立方金属中扩散的激活能。

3.一块含0.1%C的碳钢在930℃渗碳,渗到0.05cm的地方碳的浓度达到0.45%。

在t>0的全部时间,渗碳气氛保持表面成分为1%,4.根据上图4-2所示实际测定lgD与1/T的关系图,计算单晶体银和多晶体银在低于700℃温度范围的扩散激活能,并说明两者扩散激活能差异的原因。

5.设纯铬和纯铁组成扩散偶,扩散1小时后,Matano平面移动了1.52×10-3cm。

已知摩尔分数C Cr=0.478时,dC/dx=126/cm,互扩散系数为1.43×10-9cm2/s,试求Matano面的移动速度和铬、铁的本征扩散系数D Cr,D Fe。

(实验测得Matano 面移动距离的平方与扩散时间之比为常数。

D Fe=0.56×10-9(cm2/s))6.对于体积扩散和晶界扩散,假定Q晶界≈1/2Q体积,试画出其InD相对温度倒数1/T的曲线,并指出约在哪个温度范围内,晶界扩散起主导作用。

7.γ铁在925℃渗碳4h,碳原子跃迁频率为1.7×109/s,若考虑碳原子在γ铁中的八面体间隙跃迁,(a)求碳原子总迁移路程S;(b)求碳原子总迁移的均方根位移;(c)若碳原子在20℃时跃迁频率为Γ=2.1×10-9/s,求碳原子的总迁移路程和根均方位移。

北京工业大学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报告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班号彩虹人实验一 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实验二、实验内容1、传递函数102102)(1++=s s G s图像结果:代码: num=[10]; den=[1 2 10];damp(den)Eigenvalue Damping Frequency -1.00e+00 + 3.00e+00i 3.16e-01 3.16e+00-1.00e+00 - 3.00e+00i 3.16e-01 3.16e+00 (Frequencies expressed in rad/TimeUnit)step(num,den)理论值计算:%13.12%100445147.3%%07.16%10033518.2%%21.0%100047.1047.10492.1%%0074.0%100351.1351.13509.1%4/43/3047.11/351.11212121/maxth 2=⨯-==⨯-==⨯-==⨯-======-==+=--ath ath p n ath n ath n pth t t t c st s t s t eC ΔΔΔΔξωξωωξπξξπ2、3、4、1022123)s (3+++=s s s G :102431234)(4++++=s s s s G s :七、实验报告要求:(1)分析系统的阻尼比和无阻尼振荡频率对系统阶跃响应的影响 答:阻尼比决定了振荡特性,0<ξ<1越小,其阶跃响应超调量越大,上升时间越长。

,0<ξ<1, 有振荡ξ>1,无振荡。

系统无阻尼振荡频率越大,阶跃响应的反应速度越快.(2)分析响应曲线的零初值,非零初值与系统模型的关系答:当分子、分母多项式阶数相等时响应曲线初值不为0,当分子多项式的阶数低于分母多项式的结束时相应曲线的初值为零初值。

(3)分析响应曲线的稳态值与系统模型的关系答:当分子、分母多项式阶数相等时响应曲线稳态值为零;当分子多项式的阶数低于分母多项式的结束时相应曲线的稳态值为1.八、思考题:分析系统零点对阶跃响应的影响答:当系统存在不稳定零点时,系统的阶跃响应可能有向下的峰值,,零点的存在使振荡响应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报告————————————————————————————————作者:————————————————————————————————日期:ﻩBEIJINGUNIVERSITYOF TECHNOLOGY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应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组11号:14110206 陈浩良报告人:14110213 郝楠14110214 邓刘祥鹤14110217 苏晗实验日期:2015年11 月30 日报告日期:2015年12月 5 日学期:2015–2016学年第1学期成绩:评语:教师签字: 评阅日期:ﻩ分工情况实验一直通:苏晗、陈浩良交叉:郝楠、邓刘翔鹤实验三苏晗、郝楠、陈浩良实验四苏晗、陈浩良实验五郝楠、陈浩良试验六苏晗、郝楠实验一实验报告要求:1.说明直通双绞线和交叉双绞线的使用场合2.说明直通双绞线和交叉双绞线的构成3.制作直通双绞线和交叉双绞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1. 交叉线一般用来直接连两台电脑的,也就是网卡--网卡直通线一般用来连接网络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HUB,ADSL 等)与电脑,或者是网络设备与网络设备(除非特殊说明,一般都支持)之间相联。

2. 直通线的双绞线做法是:两端双绞线都做成:橙白- 橙- 绿白- 蓝- 蓝白-绿-棕白- 棕3. 交叉线的做法是,网线的两端一边按橙白- 橙- 绿白- 蓝-蓝白- 绿- 棕白- 棕做,另一端按绿白- 绿-橙白- 蓝-蓝白- 橙-棕白- 棕做实验三实验报告要求:1.对比OSI模型,简述TCP/IP工作过程2.描述IP地址、子网掩码的配置方法3.说明在测试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网络命令及命令的意义4.在配置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1.OSI是一个定义良好的协议规范集,并有许多可选部分完成类似的任务。

它定义了开放系统的层次结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层所包括的可能的任务,作为一个框架来协调和组织各层所提供的服务。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通信协议。

面向连接:通信前要建立连接,通信后要拆除连接;可靠的:它会后续的数据包状态进行跟踪;字节流:以字节为最小单位的流服务;工作过程TCP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连接建立(三次握手)第二阶段:数据传输第三阶段:连接拆除(四次握手)TCP/IP协议的工作流程如下:●在源主机上,应用层将一串应用数据流传送给传输层。

●传输层将应用层的数据流截成分组,并加上TCP报头形成TCP段,送交网络层。

●在网络层给TCP段加上包括源、目的主机IP地址的IP报头,生成一个IP数据包,并将IP数据包送交链路层。

●链路层在其MAC帧的数据部分装上IP数据包,再加上源、目的主机的MAC地址和帧头,并根据其目的MAC地址,将MAC帧发往目的主机或IP路由器。

●在目的主机,链路层将MAC帧的帧头去掉,并将IP数据包送交网络层。

●网络层检查IP报头,如果报头中校验和与计算结果不一致,则丢弃该IP数据包;若校验和与计算结果一致,则去掉IP报头,将TCP 段送交传输层。

●传输层检查顺序号,判断是否是正确的TCP分组,然后检查TCP报头数据。

若正确,则向源主机发确认信息;若不正确或丢包,则向源主机要求重发信息。

●在目的主机,传输层去掉TCP报头,将排好顺序的分组组成应用数据流送给应用程序。

这样目的主机接收到的来自源主机的字节流,就像是直接接收来自源主机的字节流一样。

21.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转换成二进制;2.将二进制形式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做’与’运算,将答案化为十进制便得到网络地址;3.将二进制形式的子网掩码取’反’;4.将取’反’后的子网掩码与ip地址做’与’运算,将答案化为十进制便得到主机地址。

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几个子网,需要每一段使用不同的网络号或子网号,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是将主机号分为两个部分:子网号、子网主机号。

形式如下:未做子网划分的ip地址:网络号+主机号做子网划分后的ip地址:网络号+子网号+子网主机号也就是说ip地址在化分子网后,以前的主机号位置的一部分给了子网号,余下的是子网主机号.3.用到了ping命令Ping是Windows系列自带的一个可执行命令利用它可以检查网络是否能够连通它是用来检查网络是否通畅或者网络连接速度的命令。

Ping是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实用程序,用于确定本地主机是否能与另一台主机交换(发送与接收)数据报。

根据返回的信息,就可以推断TCP/IP参数是否设置得正确以及运行是否正常。

4.实验中遇到了ping不通的情况,是因为工作站的DNS地址没有设置成主机的。

实验四实验报告要求:1.简述DNS服务的基本原理2.说明DNS服务配置过程3.说明配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1>Dns客户机提出域名解析请求,并将请求发送给本地的域名服务器。

<2> 当本地的域名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就先查询本地的缓存,如果有该记录项,则本地的域名服务器就直接把查询的结果返回。

<3>如果本地的缓存没有该记录项,则本地的域名服务器就直接把请求发给根域名服务器,然后根域名服务器在返回给本地域名服务器一个所查询域的主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4>本地服务器再向上一步返回的域名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接受请求的服务器查询自己的缓存,如果没有记录,则返回相关下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5> 重复第四步,直到找到正确的记录。

<6> 本地域名服务器把返回的结果保存到缓存,以备下一次使用,同时还将结果返回给客户机。

2.打开“配置DNS服务器向导”创建区域打开“主服务器位置”向导页,如果所部署的DNS服务器是网络中的第一台DNS服务器,则应该保持“这台服务器维护该区域”单选框的选中状态,将该DNS服务器作为主DNS服务器使用,并单击“下一步”打开“区域名称”向导页,在“区域名称”编辑框中键入一个能反映公司信息的区域名称,单击“下一步”按钮填写区域名称创建区域文件选择允许动态更新配置DNS转发创建域名执行“新建主机”命令创建主机记录设置DNS客户端设置客户端DNS服务器地址3.配置TCP/IP协议DNS中,确定按钮要单击两次如图最右的确定和中间的确定点完后,最左的确定按钮点完才会生效。

实验五实验报告要求:1.说明Web服务的配置过程2.说明如何开通Web服务,建立Web站点3.说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2:利用IIS创建一个Web站点,要求网页放在C:\myweb目录下,网页的首页文件名为index.html1.在C盘的根目录下建立一个myweb文件夹,把作为主页的同学的网页文件名改为index.html,存放在C:\myweb目录中2.在桌面上单击“开始”→“程序”→“管理工具”→“Internet信息服务(IIS)管理器”,打开“Internet信息服务”窗口3.在左侧双击计算机名,双击“网站”,在“默认网站”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进入“默认网站属性”窗口4.进入“网站”页,在“IP地址(I)”框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所需用到的服务器的IP地址“192.168.1.111”5.进入“主目录”页,在“本地路径”框中输入(或用“浏览”按钮选择)网页所在的“C:\myweb”目录6.进入“文档”页,先将编辑框中的所有文件名都删除(选中文件名,单击“删除”按钮即可),然后单击“添加”按钮,根据提示在“默认内容页”下面的编辑框中输入网页的首页文件名“index.h tml”,单击“确认”按钮返回“默认网站属性”窗口,单击窗口中右下角的“应用”按钮,然后再单击“确认”按钮退出7.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192.168.1.111”后按回车键,此时就能够调出网站的首页8.在IE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server1.netlab1.net”后按回车键,应该能够调出网站的首页。

9.在另外两台工作站的IE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server1.netlab1.net”后按回车键,也应该能够调出网站的首页。

3.说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答:在“默认内容页”下面的编辑框中输入网页的首页文件名“index.html”,自己保存的网页主页应该与该文件名一致。

否则打不开。

实验六实验报告要求:1.说明FTP服务的配置过程2.说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1).单击“开始”→“程序”→“管理工具”→“Internet信息服务(IIS)管理器”(2).在“Internet信息服务(IIS)管理器”窗口中,在左侧管理器树的“Internet信息服务”根下,双击FTP站点,右击“默认FTP站点”,选择“启动”(若此选项不可选,则说明已启动)。

此时,本计算机即为一台FTP服务器,站点为“默认FTP站点”。

)(3). 查看网络客户连接本FTP服务器所需要使用的IP地址和TCP端口。

在“默认FTP站点”属性页,单击“FTP站点”选项卡,在“IP地址”下拉列表中,选择192.168.11.111(4).查看本服务器所允许的客户连接数。

在“默认FTP站点”属性页,单击“FTP站点”选项卡,默认情况为“限制到”已经被选中,指定为100000个,如果客户连续空闲时间超过2分钟(120秒),服务器会自动断开该客户的连接(5). 设置允许匿名用户访问。

在“默认FTP站点”属性页,单击“安全帐号”选项卡,单击“允许匿名连接”(即表示用户可以以它所具有的合法帐户登录到本FTP服务器,如果用户没有合法帐户,则可以以匿名帐户Anonymous进行登录,以获得基本的FTP服务)2.服务器DNS未改导致无法与服务器ping通。

网页14110217苏晗<!DOCTYPE html><html><HEAD><meta charset="UTF-8"><font color="ffffff"><TITLE>14110217苏晗网页制作</TITLE></HEAD><body bgcolor=404040><H1>计算机网络应用网页制作</H1><H4>巩晓蕾</H4><H2>14110217苏晗</H2></font><fontcolor="24f234"></font><p><h3>OSI参考模型分哪几层?每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h3><br></br><font color="879543"><b>第1层物理层</b><br></br>在局部局域网络上传送帧,它负责管理电脑通信设备和网络媒体之间的互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