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

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

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进一步规范药品上市后变更,强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责任,根据《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7号)、《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所指药品上市后变更是指持有人药品生产许可证载明事项、药品上市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载明事项和内容的变更,以及变更指导原则列明的变更情形,分为生产监管事项变更和注册管理事项变更。

第三条【鼓励变更改进原则】持有人应主动开展药品上市后研究,实现药品上市后全生命周期管理。

鼓励持有人运用新生产技术、新方法、新装备、新科技成果,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持续提高药品质量,提升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药品上市后变更不得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产生不良影响或带来潜在风险。

第四条【持有人义务和分类管理原则】持有人是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的责任主体,应按照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要求建立药品上市后变更控制体系;根据有关技术指导原则和国际人用药注册协调组织(ICH)有关指导原则制订实施内部变更分类原则、工作程序和风险管理标准,结合产品特点,经充分研究和验证后确定变更管理类别。

第五条【变更分类管理】变更管理类别分为重大变更、中等变更和微小变更,分别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经批准、备案后实施或报告,持有人对报送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六条【变更管理职责】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制定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规定和有关技术指导原则,指导持有人对药品上市后变更进行研究;负责药品上市后注册管理事项重大变更及境外生产药品的中等和微小变更管理,依法组织实施对药品上市后变更的监督管理。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职责负责辖区内持有人药品上市后变更的许可、备案、报告等管理工作,依法组织实施对药品上市后变更的监督管理。

变更管理规程

变更管理规程

变更管理规程1、目的:建立变更管理规程,确保企业对所持有药品上市后的管理符合《药品管理法》(主席令第31号)、《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相关规定,保证药品研发、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可及。

2、范围:适用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变更进行管理和控制。

3、职责:质量管理部、药物研发中心、生产技术部、设备动力部、各生产车间对该文件的实施负责。

4、规程:4.1、本企业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依法对药品研发、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中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负责。

坚持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社会共治的原则,全面提升药品质量,保证药品研发、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可及。

4.2、企业应当建立变更控制系统,对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进行评估和管理。

需要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变更应当在得到批准后方可实施。

所有变更均应当申请并分析评估,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4.3、企业应当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变更,按照其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的风险和产生影响的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根据《已上市药品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对所涉及的变更划分为三类:重大变更、中等变更、微小变更。

4.3.1、重大变更是指对产品质量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变更。

①重大变更一般需进行全面的研究和验证工作,包括变更前后的风险评估、工艺比对资料、质量比对研究试验资料、变更后连续生产3批产品的质量指标情况及稳定性研究资料、口服固体制剂需关注药物的溶化性或崩解时限、产品单一成分的溶出度研究资料,必要时应开展生物等效性研究。

②重大变更应当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4.3.2、中等变更是指对产品质量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可能有中等程度影响的变更。

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7号)《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2021年第8号)等有关规定,为加强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实施的药品上市后变更,包含经本辖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与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局)沟通交流,确认属于备案类的变更。

第三条持有人应主动开展药品上市后研究,持续提高药品质量,提升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药品上市后变更不得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产生不良影响。

持有人是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药品上市后变更控制体系,根据有关技术要求,结合产品特点,经充分研究、评估和必要的验证后确定变更管理类别,按照本实施细则要求完成变更后实施。

第二章注册管理事项变更备案程序第四条持有人按照《国家药监局关于药品注册网上申报的公告》(2020年第145号)的有关要求,通过国家药监局网上办事大厅(以下简称网办系统)及贵州省政务服务网同时提交备案相关电子资料,并向省局驻省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以下简称窗口)提交相应纸质资料。

第五条省局通过网上大厅对持有人备案资料进行签收,对于不属于备案类的申请,不予签收相关资料并说明理由。

第六条对于已签收的备案申请,省局应当自签收之日起5日内对备案信息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公示,并将备案资料转省药品监管局检查中心(以下简称检查中心);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公示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持有人可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查询相关备案信息的公示内容。

第七条检查中心自备案公示完成之日起20日内对备案资料进行审核,必要时进行技术评估、现场核查、抽样检验。

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

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

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强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主体责任,规范药品上市后变更行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起草了《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进一步规范药品上市后变更,强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责任,根据《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7号)、《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所指药品上市后变更是指持有人药品生产许可证载明事项、药品上市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载明事项和内容的变更,以及变更指导原则列明的变更情形,分为生产监管事项变更和注册管理事项变更。

第三条【鼓励变更改进原则】持有人应主动开展药品上市后研究,实现药品上市后全生命周期管理。

鼓励持有人运用新生产技术、新方法、新装备、新科技成果,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持续提高药品质量,提升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药品上市后变更不得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产生不良影响或带来潜在风险。

第四条【持有人义务和分类管理原则】持有人是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的责任主体,应按照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要求建立药品上市后变更控制体系;根据有关技术指导原则和国际人用药注册协调组织(ICH)有关指导原则制订实施内部变更分类原则、工作程序和风险管理标准,结合产品特点,经充分研究和验证后确定变更管理类别。

第五条【变更分类管理】变更管理类别分为重大变更、中等变更和微小变更,分别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经批准、备案后实施或报告,持有人对报送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六条【变更管理职责】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制定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规定和有关技术指导原则,指导持有人对药品上市后变更进行研究;负责药品上市后注册管理事项重大变更及境外生产药品的中等和微小变更管理,依法组织实施对药品上市后变更的监督管理。

药品变更管理制度模板

药品变更管理制度模板

药品变更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变更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药品研制、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变更管理。

第三条药品变更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国药品变更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变更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药品研制的变更管理第五条药品研制单位在药品临床试验期间,如需变更临床试验方案、扩大临床试验范围、增加临床试验机构等,应当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变更。

第六条药品研制单位在药品生产上市后,如需变更药品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原料药来源、药品质量标准等,应当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变更。

第七条药品研制单位在药品生产上市后,如需变更药品说明书、标签、包装等,应当报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第三章药品生产的变更管理第八条药品生产企业如需变更药品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原料药来源、药品质量标准等,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备案或者申请批准。

第九条药品生产企业如需变更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等,应当报请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第四章药品经营的变更管理第十条药品经营企业如需变更药品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经营场所等,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变更。

第十一条药品经营企业如需变更药品储存条件、运输条件等,应当及时调整并报请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第五章药品使用的变更管理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如需变更药品使用范围、使用方式等,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药品说明书规定,并及时调整药品使用记录。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如需变更药品储存条件、运输条件等,应当确保药品安全、有效,并及时调整药品管理制度。

第六章监督管理第十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加强对药品变更的监督管理,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变更情况进行检查。

上市后药品变更指导原则

上市后药品变更指导原则

上市后药品变更指导原则上市后药品变更指导原则引言:在医药领域中,药品的上市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一旦药品获得上市许可,它可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变更,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和科学进展。

然而,这些变更必须在严格的指导原则下进行,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不受损害。

本文将探讨上市后药品变更的指导原则,并提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背景1. 上市后药品变更的定义上市后药品变更是指获得上市许可的药品在其上市后的不同阶段或不同地区进行的任何变更,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工艺、原料来源、药品说明书、包装材料、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变更。

2. 需要上市后药品变更的原因•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的变化可能要求药品进行一定的调整,以提高其竞争力和适应性。

•法规要求:随着医药监管环境的不断变化,政府监管机构对药品的要求也会相应调整,药品企业需要根据这些新的法规要求进行变更。

•科学进展: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的不断进步,可能会带来对现有药品的认识和使用方式的变化,因此需要对药品进行相应的变更。

二、指导原则1. 国际指导原则的概述国际药品监管机构通常会提供指导原则来帮助药品企业进行上市后变更的管理。

这些指导原则包括但不限于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Variations Guide、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Post-approval Changes to Drug Substances and Drug Product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Guideline on the Management of Post-Approval Changes等。

2. 国内指导原则的概述国内药品监管机构也提供了针对上市后药品变更的指导原则。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发布了《药品上市许可管理办法》,对上市后药品变更进行了详细规定。

NMPA还发布了一系列的技术指导文件,如《药品上市后风险监测工作指南》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以指导药品企业进行上市后变更。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7号——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7号——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7号——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0.01.22•【文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7号•【施行日期】2020.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7号《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已于2020年1月15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0年第1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局长肖亚庆2020年1月22日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20年1月2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7号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药品注册行为,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以下简称《疫苗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药品上市为目的,从事药品研制、注册及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药品注册是指药品注册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依照法定程序和相关要求提出药物临床试验、药品上市许可、再注册等申请以及补充申请,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基于法律法规和现有科学认知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等审查,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活动。

申请人取得药品注册证书后,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

第四条药品注册按照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进行分类注册管理。

中药注册按照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等进行分类。

化学药注册按照化学药创新药、化学药改良型新药、仿制药等进行分类。

生物制品注册按照生物制品创新药、生物制品改良型新药、已上市生物制品(含生物类似药)等进行分类。

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药品的细化分类和相应的申报资料要求,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注册药品的产品特性、创新程度和审评管理需要组织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的通告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的通告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02.03•【文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1年第15号•【施行日期】2021.02.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21年第15号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的通告为配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现予发布。

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特此通告。

附件: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国家药监局2021年2月3日附件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一、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审批的补充申请事项(一)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发布的已上市化学药品药学变更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中属于重大变更的事项。

(二)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发布的已上市化学药品临床变更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中属于重大变更的事项。

(三)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主体变更。

(四)使用药品商品名。

(五)国家药品监管部门规定需要审批的其他事项。

二、国家或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备案事项(境内生产药品报持有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备案,境外生产药品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备案)(一)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发布的已上市化学药品药学变更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中属于中等变更的事项。

(二)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发布的已上市化学药品临床变更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中属于中等变更的事项。

(三)改变不涉及技术审评的药品注册证书(含原料药批准通知书)载明事项。

(四)境外生产药品分包装及其变更。

(五)国家药品监管部门规定需要备案的其他事项。

三、年报事项(一)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发布的已上市化学药品药学变更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中属于微小变更的事项。

(二)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发布的已上市化学药品临床变更相关技术指导原则中属于微小变更的事项。

(三)国家药品监管部门规定的需要年报的其他事项。

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

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

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进一步规范药品上市后变更,强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责任,根据《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7号)、《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所指药品上市后变更是指持有人药品生产许可证载明事项、药品上市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载明事项和内容的变更,以及变更指导原则列明的变更情形,分为生产监管事项变更和注册管理事项变更。

第三条【鼓励变更改进原则】持有人应主动开展药品上市后研究,实现药品上市后全生命周期管理。

鼓励持有人运用新生产技术、新方法、新装备、新科技成果,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持续提高药品质量,提升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药品上市后变更不得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产生不良影响或带来潜在风险。

第四条【持有人义务和分类管理原则】持有人是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的责任主体,应按照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有关要求建立药品上市后变更控制体系;根据有关技术指导原则和国际人用药注册协调组织(ICH)有关指导原则制订实施内部变更分类原则、工作程序和风险管理标准,结合产品特点,经充分研究和验证后确定变更管理类别。

第五条【变更分类管理】变更管理类别分为重大变更、中等变更和微小变更,分别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经批准、备案后实施或报告,持有人对报送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六条【变更管理职责】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制定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规定和有关技术指导原则,指导持有人对药品上市后变更进行研究;负责药品上市后注册管理事项重大变更及境外生产药品的中等和微小变更管理,依法组织实施对药品上市后变更的监督管理。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职责负责辖区内持有人药品上市后变更的许可、备案、报告等管理工作,依法组织实施对药品上市后变更的监督管理。

国内外对药品上市后包装材料的变更管理概述

国内外对药品上市后包装材料的变更管理概述

一、引言药品上市后包装材料的变更管理是指药品上市后,药品生产企业需要对药品包装材料进行变更时,需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管理程序。

药品包装材料的变更管理关乎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用药体验和用药效果。

国内外对药品上市后包装材料的变更管理都制定了严格规定和要求,以确保药品包装材料的变更不影响药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

二、国内药品上市后包装材料的变更管理1.相关法律法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其中对药品上市后包装材料的变更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这些法规,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包装材料的变更时,需提交变更申请,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2.管理流程在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在进行包装材料变更管理时,通常需要经过以下流程:(1)申请变更:提出包装材料变更的申请,包括变更的原因、变更的内容和影响分析等;(2)评估审批:药品监管部门对变更申请进行评估审批,包括对变更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安全性的评估;(3)变更验证:对包装材料变更进行验证,确保变更后的包装材料符合规定的质量和安全标准;(4)变更报告:完成变更后,药品生产企业需向相关部门提交变更报告,报告包括变更的内容和验证结果等。

3.监管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在进行包装材料变更管理时,需严格遵循标准化管理,确保变更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监管部门还对变更申请、审批和验证等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以确保变更管理的有效实施。

三、国外药品上市后包装材料的变更管理1.美国FDA要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制定了《药品质量管理体系指南》,其中对药品上市后包装材料的变更管理也有详细规定。

根据FDA的要求,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包装材料变更时,需进行详细的变更评估和验证,确保变更不影响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

2.欧盟EMA要求欧盟药品管理局(EMA)也对药品上市后包装材料的变更管理进行了规定。

根据EMA的要求,药品生产企业需提前向监管部门提交变更申请,并在变更前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估和验证,以确保变更不会对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京药监发〔2021〕117号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京药监发〔2021〕117号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正文:----------------------------------------------------------------------------------------------------------------------------------------------------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各分局,各相关直属事业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现就我市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一、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是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的责任主体。

持有人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建立药品上市后变更控制体系,在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国际人用药注册协调组织(ICH)相关指导原则等要求的基础上,明确负责变更管理的相应机构人员、工作程序;选取合适的相应变更管理工具和风险评估工具;制定内部变更分类原则、变更事项清单;按照相关规定对相应变更进行充分的研究、评估和必要的验证,并进行充分风险评估,实现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持有人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变更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可能产生影响的风险程度,确定变更类别,按照有关规定经批准、备案后实施或报告。

药品上市后变更不得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产生不良影响。

三、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药监局”)鼓励持有人开展药品上市后研究。

持有人经充分研究、评估和必要的验证后,确定为备案类变更的,应向市药监局提出申请。

其中,属于“药品生产场地”变更的,向市药监局提出变更《药品生产许可证》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具体程序和要求见附件)。

属于其他类别变更的,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业务应用”系统,按照《国家药监局关于药品注册网上申报的公告》(2020年第145号)有关要求进行备案。

30个问答带你了解《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

30个问答带你了解《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

1月13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政策解读》,对《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的制定目的和现实意义、持有人在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等内容进行解读,全文如下。

一、制定《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的目的和现实意义是什么?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技术、设备、新的科技成果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药品研究生产领域,对药品研发和已上市药品的质量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带来的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变更是生产常态,也是客观必然。

充分发挥先进生产技术和科技成果对药品产业的促进作用,同时加强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是药品上市后变更科学监管的重要任务。

基于药品产业现状和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制定适应新形势下的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规定既是产业发展需要,也是监管需要。

国家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制定了《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落实了《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变更按照风险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药品上市后变更的原则和常见情形,规定了持有人义务和监管部门职责,为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提供了依据。

一方面鼓励持有人运用新生产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科技成果,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持续提高药品质量,提升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性。

另一方面,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药品监管工作“四个最严”的要求,规范药品变更行为和变更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变更,落实持有人主体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二、《办法》起草过程中对公开征求意见的采纳情况如何?《办法》在起草过程中分别赴上海、北京、江苏等地调研,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部分省级药品监管部门、代表性企业意见,并于8月1日至15日在国家药监局网站公开征求意见。

共收到国家药监局直属单位、省级药品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境内外持有人、研发机构等1116条意见。

《已上市化学药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原料药变更的问答-20240613

《已上市化学药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原料药变更的问答-20240613

20246一、概述《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原料药变更实施前,原料药登记人应当将有关情况及时通知相关制剂持有人,制剂持有人接到上述通知后应当及时就相应变更对影响药品制剂质量的风险情况进行评估或研究,根据有关规定提出补充申请、备案或报告。

《已上市化学药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变更指导原则)鼓励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与各物料供应商和/或生产商签订质量协议,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当原辅包发生各项变更时,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根据原辅包变更情况对制剂进行必要的研究。

本问答对变更指导原则中原料药变更时相关制剂持有人应进行哪些研究工作进行详细的解读。

通常原料药的微小变更对制剂的影响较小,因此,建议制剂持有人重点评估原料药的中等变更、重大变更以及生产场地变更对制剂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研究。

另外,变更指导原则“六、变更制剂所用原料药的供应商”规定变更前后原料药与制剂质量相关的关键理化性质应保持一致,未明确当变更前后原料药的关键理化性质发生变更时,制剂持有人应进行哪些研究工作,也未对变更前后原料药杂质谱的变化情况进行区分,本问答一并解读。

因特殊原因未在平台登记,随制剂一并提供研究资料的原料药,在关联制剂批准后,原料药的变更应由制剂持有人提出,参考变更指导原则进行原料药的变更研究,参考本问答进行制剂的变更研究,当原料药和制剂的变更类别不同时,应按照较高的变更类别进行管理。

本问答的药学研究,建议参考变更指导原则中药学变更研究工作的基本原则进行,制剂变更前后的溶出曲线对比研究建议参考《〈已上市化学药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溶出曲线研究的问答》进行。

本问答列出的研究验证工作不能涵盖某些变更情形所需要的全部研究工作,或部分研究工作可能不适用于某些变更情形,制剂持有人需根据原料药变更的具体情形、原料药及制剂的性质、变更对制剂的影响程度等综合考虑,设计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二、原料药发生上市后变更或制剂所用原料药供应商发生变更时,相关制剂应结合原料药的变更情况,评估原料药变更前后的一致性。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17号令)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17号令)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17号令)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药品注册管理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和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合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注册、备案并取得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中药及中药饮片。

相关药品的注册和备案应当符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药品注册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公正、规范、便利”的原则,坚持“风险控制、安全至上”的理念,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和有效。

第四条药品注册管理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化系统,推进电子化办公,优化审批流程,提升行政效能,服务人民群众。

第五条药品注册管理应当遵循公开、透明、便利的原则,强化社会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预权、监督权。

第二章药品分类和注册申请第六条药品按照其制剂形式、药理作用或者适应症等因素进行分类。

第七条申请人应当根据药品分类选择相应的注册申请程序。

第八条新药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提交注册申请,已上市药品的申请变更、复审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提交。

第九条依据本办法规定的程序提交注册申请后,应当在规定时限内获得批准或者通知不予批准。

第十条注册申请包括以下内容:(一)申请表;(二)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及中药饮片应当提供药物质量、药效、安全性、吸收、代谢、排出等方面的研究报告;(三)其他应当提供的资料。

第三章注册基本要求和程序第十一条药品注册的基本要求是符合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和本办法的要求,具有药物质量、药效、安全性等方面的科学依据。

第十二条注册申请的程序是:(一)立项:申请人应当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办理立项手续;(二)受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在收到完整的注册申请材料之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受理并发给受理通知书;(三)初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在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提交的注册申请进行初审,并作出批准、补正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对于需要补正的申请材料,应当在收到补正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四)现场检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可以根据需要对申请人进行现场检查;(五)技术审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组织相关技术评审专家,对申请人提交的注册申请材料进行科学审评;(六)公告和咨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在审评结束前15个工作日内公告审评结果,并接受社会各界的咨询;(七)审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在审评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发给注册证书或者不予批准通知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进一步加强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强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上市后变更管理主体责任,规范药品上市后变更行为,国家药监局组织起草了《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为进一步规范药品上市后变更,强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证人)对药品上市后变更的管理责任,根据《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管理总局令第27号)、《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管理总局令第28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所称药品上市后变更,是指持有人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所列事项、药品上市批准文件及其附件所列事项和内容、《变更指导原则》所列事项的变更,分为生产监督项目变更和注册管理项目变更。

第三条持有者应当主动开展药品上市后研究,实现药品上市后全生命周期管理。

鼓励持有者运用生产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新科技成果,持续改进优化生产工艺,持续提高药品质量,增强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药品上市后的变化,不得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造成不利影响,不得带来潜在风险。

第四条[持有人义务与分类管理原则]持有人是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和良好制造规范的有关要求,建立上市后变更控制制度;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和相关指导原则,制定并实施内部变更分类原则、工作程序和风险管理标准,结合产品特点充分研究核实后确定变更管理类别。

第五条[变更分类管理]变更管理类别分为重大变更、中度变更和轻微变更,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经批准备案后实施或上报,持有人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第六条[变更管理职责]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制定上市后变更管理条例和相关技术指导原则,指导持有人研究药品上市后变更;负责管理药品上市后注册管理事项的重大变更和境外生产药品的中小变更,依法组织实施药品上市后变更监督管理。

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持有人上市后药品变更的许可、备案和上报工作,依法组织实施上市后药品变更监督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