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再认识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词汇学

现代汉语词汇学

现代汉语词汇学葛本仪的《现代汉语词汇学》第一章对词汇的再认识第一节词汇的内容一、词汇的界定及其性质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二、词汇的内容和范围(一)词的总汇1.基本词汇特点:①普遍性②稳固性③产生新词的基础基本词成为产生新词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构成单纯基本词的词素,如“人”作为词素构成了“人”这一基本词,同时“人”作为词素又可以参与构成许多其他的合成词,从而形成它的能产性;另一方面是由合成词充当的基本词,当它被社会广泛使用并具有一定的稳固性之后,它就会以整体的形式转化成为合成词素,并参与创制新词。

稳固性不能和历史悠久完全等同起来,因为许多非基本词也同样可以具有历史悠久的特点。

但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词如果没有普遍性仍不可能成为基本词,同样一个并非具有悠久历史的词,但它某个历史发展阶段内具有普遍性,并进而形成了它的稳固性,那么它也有可能进入到基本词汇中来。

2.一般词汇①历史上承传下来的固有词②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新词③因特殊需要而加以运用的古语词④从方言中吸收来的方言词⑤受外族语影响而产生的外来词(1)音译词——直接模仿外语词的语音形式,再用汉语语音加以改造,使它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和规则,从而产生新词。

(2)形兼音译词——书面上直接借用外语字母的形式,再将其读音用汉语语音加以改造,使其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和规则,从而形成为汉语的外来词。

(3)音加意译词——把已经汉化了的音译成分和原外语词的意义有关的汉语词素相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外来词。

(4)形加意译词——把直接借用的代表汉语词的字母形式,用汉语语音加以汉化后,再和有关的汉语词素相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外来词。

(5)音意兼译词——在外语词汉语语音化的基础上,巧妙地把一个音节用汉语的与之语音相近意义相关的汉字来表示,这些汉字从形式上看很像组成该词的汉语词素。

(6)意译词——在外语词的基础上,借鉴其意义,然后用汉语的词素和组词规则形成新词。

现代汉语知识大全

现代汉语知识大全

现代汉语知识大全第一节现代汉语一、基本概念现代汉语——即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狭义的现代汉语仅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广义的现代汉语则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汉语方言。

普通话——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共同语形成的基础,长期与共同语并存,接受其影响。

现代汉语共有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

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如“江西省南昌市”就是6个音节。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

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

如普通话中“刊”(kān)可以划分出“k、ɑ、n”三个音素。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元音——又叫母音,指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如普通话的“ɑ、o、e、i、u”等都是元音。

辅音——又叫子音,是指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如普通话的“b、p、m、f、zh、ch、l”等都是辅音。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如普通话中“ɑ、o、e、i、b、p、n、ɡ、ch”等每一个音都是一个独立的音位。

*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是汉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造字法——汉字的造字法指汉字的构造方式。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用“六书”来分析汉字的构造。

“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实际上,后两种并不是严格意义的造字法,只能看作用字法。

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如“书”就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shū”,意义是“成本的著作”;“马虎”也是一个语素,语音形式是“mǎhu”,意义是“不认真”。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前言
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我深知在使用现代汉语进行创作时,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词汇用法、语法规则和语言风格等方面。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一些重要的现代汉语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文
词汇用法
•多义词:有些汉字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意思,我们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其具体意义。

•近义词:在表达时,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近义词来增加句子的表达力。

•熟语搭配:在写作中,使用一些常见的熟语搭配可以使文章更加地道、流畅。

语法规则
•词类变化: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在不同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变化形式,我们需要掌握这些变化规则以正确使用这些词。

•句子结构: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语序重点:汉语的语序较为灵活,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词语的顺序来强调句子中的重点内容。

语言风格
•简练明了:用简介明了的语言来表达思想,避免啰嗦和冗长。

•言简意赅:尽量用简短的语句来表达清晰的意思,避免含混不清和含糊其辞。

•富有想象力:在创作中,通过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可以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结尾
掌握现代汉语的常用知识点对于创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和运用好词汇用法、语法规则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品更加生动、准确和富有艺术性。

希望这篇总结对大家有所启发,能够在创作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注意:本文中所提及的所有规则和知识点仅供参考,实际运用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应用。

谈谈对现代汉语的认识

谈谈对现代汉语的认识

谈谈对现代汉语的认识1现代汉语语法的一般样式现代汉语在语序类型上属于SVO型语言,语法上的一般规则是:句子成分一般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排列,定语在名词的前面,状语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补语在谓语的后面。

在书面语中,"的"是定语的标记,"地"是状语的标记,"得"是补语的标记,它们都处在定语、状语、补语的后面,口语中三个de没有区别。

现代汉语的补语与其他语言不太一样,它通常对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甚至对句子的主语、宾语等作出进一步的描述,这些补语的共同特点都是在事件的发生时间上后于谓语核心表述的行为。

语言学家们将这一现象归入现代汉语的"时序性原则",即,现代汉语中,若干谓词的排列顺序遵循时间先后的原则,这一原则也可以用来解释谓词性定语、谓词性状语、连谓句中谓词的排列顺序。

2现代汉语的语法手段汉语中最为普遍的语法手段是:语序、虚词。

语序作为最重要的语法手段,它通常用来表示"主谓关系"、"偏正关系"、"动宾关系"等。

语序不同,不仅语法意义不同,命题意义也不相同。

一方面语序作为最重要的语法手段,另一方面,现代汉语语序在一定条件下又表现出灵活性。

这些条件主要是:话题化、附着义的存在句、数量分配句。

一般来说,在语序的灵活性方面,说话人选择什么样的语序,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对语用意义的表达,由语用意义选择其中的某一语序。

虚词作为重要的语法手段主要是:助词、介词、连词、副词。

助词中最重要的是结构助词"的"、"得"。

使用还是不使用结构助词,通常表现不同的语法关系。

介词在汉语中的作用通常是用来表示名词和动词之间的各种角色关系。

连词,有时候使用不使用连词、使用什么样的连词,关系意义完全不同。

副词中最能够表现不同语法关系的是所谓的"关联副词":"就"、"才"、"也"等。

现代汉语语法的开创性著作——《新著国语文法》的再认识和再评价

现代汉语语法的开创性著作——《新著国语文法》的再认识和再评价

现代汉语语法的开创性著作——《新著国语文法》的再认识和再评价新著国语文法是由陈寅恪教授编著的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的开创性著作,它标志着现代汉语语法的诞生。

自1953年出版以来,新著国语文法一直被誉为中国汉语史上研究历史发展最为细致、最先进的研究成果之一,被中国学术界广泛认可。

陈寅恪教授:继承传统,弘扬规训陈寅恪教授是中国著名的汉语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新汉语词典》、《新汉语标准语言》、《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等,可以说他是汉语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陈寅恪教授所撰写的《新著国语文法》,他不仅把汉语自古以来的文法规则系统地梳理编纂,而且结合现代汉语的特点,形成了汉语新文法,整理出了汉语文法学、句子学、语段学等多个分支学科,彻底改变了以往汉语语法研究的方方面面,对20世纪以来汉语语法研究影响深远,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新著国语文法:深刻地改变中文的发展历程陈寅恪教授著作的《新著国语文法》不仅把传统汉语的文法规则完整地列出,而且把古代、近代以及现代汉语考证论析的研究成果汇集起来,从宏观的角度系统地剖析现代汉语的特点,结合实际,将此汇集性的知识成果精准地归纳总结,勾勒出了现代汉语文法学的完整结构。

这一系列著作,深刻地改变了汉语的发展历程。

从理论研究上来看,《新著国语文法》为汉语的几千年发展历史创造了完整的理论基础,是一部十分重要的研究著作,在理论上有着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从实际应用上来看,《新著国语文法》规范了汉语的书写标准,特别是在现代汉语中,它使汉语的书写便于掌握和更好地使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汉语,同时它也有助于汉语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结论新著国语文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的开创性著作,它不仅把汉语的文法规则系统地梳理编纂,而且从宏观的角度,把古代、近代以及现代汉语考证论析的研究成果汇集起来,同时也规范了汉语的书写标准和使用。

它的出版,对20世纪以来汉语语法研究影响深远,改变了汉语的发展历程,为汉语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现代语言学再认识 宏观角度

现代语言学再认识 宏观角度

现代语言学再认识宏观角度本文以现象学和后结构主义话语理论为指导,以三本中国大陆通用的“现代汉语”教科书(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用)为主要对象文本,以语音研究为着眼点,对现代语言学文本中现代汉语的再现进行解构式的考察,考察旨在揭示现代语言学对于有声音的现代汉语的再现在其话语的发生和接受中的根本的历史性。

现象学是当代西方哲学从知识论向生存论转变的代表,它以“悬置”和“还原”的方法作为自己的基本特征,旨在对话语的发生学问题作出突破本质主义形而上学的解答,并因此与当代西方后结构主义理论及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等具有密切的联系。

本文试图以话语的发生学问题为线索,将现象学方法与解构主义理论相联系,以此反观当代科学哲学,并最终实现对关于现代汉语的现代语言学话语之根本历史性的反思。

在综合分析并借鉴前人话语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汉语语言学话语的特点,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展开对现代汉语之现代语言学再现的考察:宏观考察抓住作为现代汉语语言学话语建立之根本基础的比较方法和普遍主义科学观,旨在对现代汉语语言学话语发生的整体格局进行反思;微观考察则在宏观考察所呈现的背景下,以三本“现代汉语”教科书中的“语音”部分为主要对象文本,着重对现代语言学关于现代汉语语音的话语再现的历史性进行揭示,这一部分考察又分为对话语思想结构的考察和对话语历史发展的考察两部分。

在宏观考察中,本文发现,作为现代汉语语言学话语建立之根本基础的比较方法和普遍主义科学观分别具有因根源于心物分立的哲学观而无法解决的悖论,即“第三对比项”悖论和科学关于其不具有对象性的悖论。

以“第三对比项”为核心的比较法继承了本质主义的根本矛盾,给现代汉语语言学话语的发生带来了看似实实在在,实则无所依傍的可比性“基础”,而这种“基础”立刻和以自身感性生活为世界之“共性”的科学话语相结合,并将现代科学的世界形象带进了现代汉语本身的再现中。

虽然这种再现并不是典型的“东方主义”的,但是现代汉语在现代语言学中却必然是通过遮蔽自身“它者性”的它者而被把捉为现代汉语本身的。

对现代汉语“X于”结构性质的再认识

对现代汉语“X于”结构性质的再认识

对现代汉语“X于”结构性质的再认识现代汉语“X于”结构的成员复杂,既包括动词、副词等典型的词,又包括短语,还有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短语词。

以韵律特征分析为切入点,可以对“X于”结构形成新的认识:“X单于”符合标准音步的要求,构成标准韵律词;“X双于”构成超韵律词;“X多于”则是标准韵律词和超韵律词的结合。

标签:“X于”结构韵律特征音步韵律词“X于”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所包含的成员性质复杂。

如果从语法结构的角度来看,其中有的成员是词,如“属于、关于”等,有的是短语,如“全神贯注于”,还有的成员性质介于词和短语之间,如“生于、致力于、集中于”等。

而说汉语的人仅凭语感又觉得这些结构似乎都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理解,这就涉及到汉语词语分界的问题。

要想给纷繁复杂的“X于”结构确定语法性质,从韵律特征分析为切入点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路径,本文正是这方面的一次尝试。

一、音步与韵律词(一)音步韵律学中最基本的研究现象是“轻重”。

“把‘轻重’这种最基本的形式当作韵律现象中的最小的独立单位,叫做‘音步’”(冯胜利,2000:40)。

人类语言中的音步一般只有“音节音步”和“韵素音步”。

汉语以音节为单位组成音步,因此是音节音步。

现代汉语标准音步是两个音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双音形式,包括双音词(如“语言”“研究”等)和双音短语(如“睡觉”“走路”等)。

单音步是“退化音步(Degenerate Foot);三音节音步是“超音步”(Super Foot)(如“副经理”“皮鞋厂”等);三音节以上的音节组合一般都是由标准音步和超音步组成的。

(冯胜利,2000:40~42)需要指出的是,音步是韵律学上的概念,是按照韵律结构划分出来的,与那些从句法层面来看的结构单位或是语义层面划分的语义单位并不是一回事。

音步与句法层面、语义层面的单位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董秀芳(2003)就提出跨层音步是“与结构层次不一致的音步”,例如单音动词与紧接其后的介宾短语中的介词常常会发生跨层的音步组合(董秀芳,2003)。

[精品]对现代汉语的理解

[精品]对现代汉语的理解

[精品]对现代汉语的理解现代汉语的理解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涉及语言学、文学、文化、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对现代汉语的一些理解:1.语言与文化:现代汉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

它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通过学习现代汉语,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2.语言与文学:现代汉语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

它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及大量的成语、俗语和俚语,使得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同时,现代汉语也孕育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它们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3.语言与社会:现代汉语的使用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社会场合和语境下,人们使用语言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正式场合通常使用标准普通话,而日常生活中则更倾向于使用方言或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现代汉语,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4.语言与科学:现代汉语在科学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中使用准确的现代汉语表述,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学术研究的顺利进行。

此外,现代汉语还吸收了许多外来词和专门术语,这些词汇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准确的表达方式。

5.语言与教育:现代汉语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外国学生而言,学习现代汉语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术成绩。

同时,现代汉语的教学也在国际上逐渐得到推广,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学习这门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语言。

6.语言与经济:现代汉语在经济领域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这些企业需要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汉语的人才来拓展业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因此,掌握现代汉语可以为外国学生在华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7.语言与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汉语在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现代汉语重点知识汇总

现代汉语重点知识汇总

现代汉语第一章绪论一, 现代汉语1, 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一般话2, 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及狭义两种说明:广义的说明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运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一般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一般话二,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北京话), 吴(苏州话), 湘(长沙话), 赣(南昌话), 客家(广东梅县话), 闽(福州话), 粤(广州话)三, 现代汉语的特点1, 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 乐音较多,加上声调凹凸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详细表现如下:(1)没有复辅音(2)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3)有区分意义的声调(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2, 词汇方面(1)⒈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3)双音节词占优势3, 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记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2)语法(词法, 句法)结构具有一样性(3)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4)词语组合受语义, 语境的制约(5)量词, 语气词非常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微小差别第二章语音一, 语音的物理性质(四要素)1, 音高就是声音的凹凸,确定于声波的频率。

声调主要由音高构成,声调的凹凸能区分意义2,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确定于声波的振幅。

一般话里的轻声及音强有关。

3,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确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

音长在重音, 轻声和语调中有确定作用。

4, 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是不同的声音能够相互区分的最基本的特征,它确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二, 语音单位:音素, 音节, 声母, 韵母, 声调, 音位1, 音素(1)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一般话中的“他tā”和“踢tī”都各是一个音节,两者声母相同,声调相同,但是ɑ, i不同,即韵母不同,发音就不一样,ɑ, i 再不能往下分了,它们就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就是音素。

重谈对现代汉语语法的认识

重谈对现代汉语语法的认识

重谈对现代汉语语法的认识现代汉语语法是一门关于汉语词汇、句法和语义的学科,是研究人们在交际中准确、得体、适宜运用汉语的规则和原则的科学。

语法是言语交际中的基础,它是人们理解和使用语言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随着汉语的迅速发展和国内外汉语教学的普及,现代汉语语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首先,现代汉语语法对汉语的基本构成单位——词汇的研究非常重要。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重要载体。

现代汉语词汇不仅包括单音节词、多音节词,还包括词组、成语和惯用语等。

在语法学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掌握词汇的用法、搭配和语义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在句子构成和语义分析中更加准确地运用汉语词汇。

其次,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还包括句法和语法关系的探讨。

句法是语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对象是句子的结构、成分和语法关系等。

在句法研究中,我们需要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用法以及各种从句的运用方法等。

同时,我们需要理解相关的语法关系,如主谓、动宾、定状补等,以确定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

最后,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还包括语义和修辞方面的探索。

语义是指语言表达所携带的意义和信息,而修辞则是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效果。

对于语法研究来说,我们需要了解语言中词汇和句子的意义,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功能和效果。

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语言信息,使之更加具有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总之,现代汉语语法是汉语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是正确理解和使用汉语的核心学科。

熟练掌握现代汉语语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运用汉语进行交际,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汉语水平和文化素养。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法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汉语能力和文化修养。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知识点总结现代汉语是汉族主要使用的语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

它是一种含义丰富、表达灵活的语言,与汉字紧密相关。

在学习和掌握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1. 语法结构: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主要包括主谓宾结构、定语后置、动补结构、兼语结构、状语从句等。

这些语法结构在句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和表达方式,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2. 词语搭配:在现代汉语中,词语之间有着固定的搭配方式,即词语搭配。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词语搭配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表达意思,避免使用不符合语言规范的词语组合。

3. 词汇辨析:在现代汉语中,存在许多词汇之间意思相近或相近但用法不同的情况。

例如,“爱”和“喜欢”都表示一种情感,但在使用时有着不同的语义和语法要求。

通过学习词汇辨析,我们可以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词汇来表达我们的意思。

4. 常用表达:在日常交流中,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例如问候语、道歉、感谢等。

这些常用表达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人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5. 语音语调:现代汉语中,语音语调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起着重要作用。

正确的语音语调能够使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和生动。

我们需要注意音调的变化和强调的位置,避免在表达过程中产生歧义。

6. 成语和俗语:成语和俗语是汉语中的一大特色。

掌握常用的成语和俗语不仅可以让我们的表达更加地道,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了解成语和俗语的来源和使用场景,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富有文化内涵。

7. 拼音和注音:拼音是现代汉语音节的书写方式,而注音则是将汉字的发音标注出来。

掌握拼音和注音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读写和理解汉字。

8. 汉字书写:现代汉语中有数千个常用的汉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书写顺序。

正确地书写汉字需要我们熟悉每个汉字的基本结构,并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书写。

通过对上述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学习心得体会(优秀范文六篇)

现代汉语学习心得体会(优秀范文六篇)

现代汉语学习心得体会(优秀范文六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汉语学习心得体会(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汉语学习心得体会(优秀范文六篇)》。

第一篇:普通话学习心得体会心相印,语相通,和谐共处乐融融。

作为中国人就应该说普通话,写规范字。

这是对我们当今学生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家刮起了一阵“普通话纠音风”!妈妈是一名教师,虽然普通话考了二级甲等,但是生活中的她有时还是会说错;常常前鼻音不分,导致我出错并怪我老是写错别字。

于是我决定给妈妈上节普通话纠音课。

第二天,妈妈下班回到家,我对她说:“妈妈,上了一天的班,你辛苦了!”妈妈对我严肃地说:“有事说事,别乱献殷勤,你要干什么?”我把我的想法和妈妈讲了之后,没想到妈妈很快就答应了,还说:“哼,不知道谁教谁!”就在这时,妈妈说:“快来看,天上有一只好大的灰机……”我耐心地跟妈妈讲,你再好好说一下,是飞机还是灰机?妈妈想了一下,说:“不好意思,我心一急,小嘴巴一抖,就说错了,应该是飞机。

”我说:“没关系,知错能改就是好妈妈。

说好普通话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只要你处处留心,就知道普通话是多么的简单了。

”妈妈郑重地点了点头。

爸爸是一个地道的青阳人,青阳话说得十分正宗,可是普通话也是正宗的“青普话”。

有一次,爸爸让我拿一个碗,并且告诉我要底下有“毒”的,我惊讶地说,这碗有“毒”怎么吃啊!在旁边的妈妈说:“不是碗有‘毒’的意思,而是碗底有拖的意思。

”我恍然大悟。

后来,爸爸也像一名小学生一样,认真地读着“晚托”。

饭烧好后,他就喊我:“七饭了!”我真是被他打败了,又给他纠正是“吃饭。

”他说:“饿晓得了。

”我说,标准的应该是说:“我知道了。

”他又一个劲的点头称是。

关于普通话纠正课,爸妈把我当成了小老师,认真耐心地跟着我读。

普通话纠音亲子课堂上的一幕又一幕,让我们亲子关系越来越和谐!第二篇:假期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召开此次以"学学宪法,讲宪法"为主题的晚班会以及开展宪法知识测试活动,旨在响应国家号召,使宪法教育深入校园,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从而形成弘扬宪法精神,培育法治观念的校园氛围。

《现代汉语词汇学》第一章 读书笔记

《现代汉语词汇学》第一章 读书笔记

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读书笔记第一章对词汇的再认识第一节词汇的内容一、词汇的界定及其性质1.“词汇”是一个指称词的集体的概念,是表示词的总和的意义的。

我们在一些著述中能够经常见到一些解释,如:“语言中所有的词构成所谓语言的词汇”(斯大林语),“一部书中所用的词的总和就叫做词汇”,或者说不论在什么情况下,“词的总称就叫做词汇”等等。

在日常交际中,在某种语境下,这样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来考虑,用词汇学的科学术语的含义来要求,这种解释显然就不够严格和正确了。

要给词汇作出正确的界定,还必须从词汇的性质谈起。

2.词汇的性质:早在50年代,斯大林就已经指出:“拿词汇本身来说,它还不是语言,——它好比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建筑业中的建筑材料并不就是房屋,虽然没有建筑材料就不可能建成房屋。

同样,语言的词汇也不就是语言,虽然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当语言的词汇受着语言语法的支配的时候就会获得极大的意义。

”斯大林这段话今天看来,尽管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它总也提出了词汇的基本性质和作用。

在语言中,应该说,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的成分很多,这就要看是在什么范围内,什么条件下,充当什么样的建筑材料等问题。

例如形成为音位的音素只能是音节的建筑材料,词素只能是词的建筑材料等。

对于词汇来说,它作为建筑材料,其作用是为了构成句子,也就是说词汇作为建筑材料,就是用来组成言语以进行交际的,因此,作为造句的材料就是词汇的功能和性质。

根据词汇的这一特点,应该承认,凡是具有这种功能和性质的语言成分,都应该属于词汇的范围之内,例如成语、惯用语等等,因为它们虽然都是由词组成的词组形式,但是它们却都是一种组句的备用单位,都具有和词一样的建筑材料的性质和作用,语言词汇当然不应该而且也不能够把这类成分排斥在词汇之外。

因此我们认为,词汇应当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所以,任何种语言的词汇都包括着两个基本的内容:①该语言中所有的词的总汇②所有的相当于词的作用的固定结构的总汇。

现代汉语 语言学概念

现代汉语 语言学概念

现代汉语语言学概念
摘要:
1.现代汉语的定义和特点
2.现代汉语的语言学概念
3.现代汉语的重要性
正文:
现代汉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它是汉语的现代形式。

现代汉语有着许多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它与古代汉语以及其他语言有着明显的区别。

现代汉语的语言学概念是指对现代汉语的系统研究和理解。

语言学家通过对现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现代汉语的内在规律和结构特点。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汉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代汉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现代汉语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

此外,现代汉语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因此,学习和研究现代汉语,对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优质汉语的创造者——韩少功作品阅读

优质汉语的创造者——韩少功作品阅读
者 支 持 人 的 智 性 活 动 , 者 支 持 人 的 后
文 学 。 所 以 韩 少 功 从 乡下 回 到城 市 , 从 省城 到湘 西 , 又从 湖 南 到海 南 , 再从
都 市到隐居 山野 , 当过农 民 、 他 编辑 、
公 务 员 , 过 世 界 各地 , 去 他在 实践 中 不 断 修 炼 自 己 、 华 自己 。与 他 的 经 历 升
动物 能 力 以外 的什 么 事情 。
这 一 刻很 快会 过 去 。 但 有 了这 一
刻, 世界就不再是原来 的世界 , 不再是
没有 过 这 一 刻 的世 界 。 感 激和 信任 的
证 明 : 地 同样 是 “ ” 和“ ” , 大 活 物 动 物 只 要 你 给 它们 足 够 的 高 温 , 方说 给 它 比
实践相配套 , “ 他 我手写我心 ”力图表 ,
达 自己 的 多样 与 多 面 的 思 考 与 感 受 ,
不拘形式 , 不在乎是否“ 纯文学 ” 。
Im口 一 zNc0 .一张 “ ^造Z I 0 口 一 z l 性 活 动 ” 并J 》 m1 m 优 的 汉 》 》 感 , 主 创『 ( 质
沟 前 失足 的 时 候 , 山垫 给你 一 块 石 大 头 或 者 借 给你 一 根 树 枝 , 阻挡 你 危 险 地 下坠。在那 个时候 , 就会感触 到 你

快 会 忘 记这 一切 , 将来 再 见 你 的 时候 ,
目光 十 分 陌 生 , 不 经 心 , 张 西 望 . 漫 东 追 逐 它们 的食 物和 快 乐 。 它们 不 会 注
【 美文链接 】
语 ” 。
韩 少功创作昕 追求与探 索的 , 其 实一直是这种感觉能力与思想能力的

现代汉语中俗语地位再认识论文

现代汉语中俗语地位再认识论文

现代汉语中俗语地位的再认识摘要:俗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古已有之,且在现代汉语中仍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尽管关于俗语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但对于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的认识仍莫衷一是,缺乏统一的认识。

本文拟站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俗语问题的溯源,俗语同相关语言形式如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的辨析解读俗语的地位,以期为学界深化对俗语的认识有所助益。

关键词:俗语地位熟语成语1.俗语问题溯源语言是一条凝固的河流,解读语言学的问题不能仅限于共时平面,也要做历时性分析。

研究现代汉语中的俗语问题自然也不能只看俗语的现在,更应当把俗语问题放在语言学变化发展的历史中去考量。

俗语不仅是现代汉语的语言现象,早在先秦典籍里就时有出现,常名之为“野语”、“鄙语”、“谚”、“鄙谚”等,此种说法就是在当时指俗语。

如: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庄子·秋水》)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四》)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国语·周语》)鄙谚曰:“莫众而迷。

”今寡人举事,与群臣虑之,而国愈乱,其故何也?(《韩非子·无蠹》)俗语作为词汇单位的最早见于西汉刘向《说苑·贵德》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

”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

唐魏徵《隋书·经籍志》一书中记载刘齐撰有《释俗语》八卷,这是首部研究俗语的论著。

(一说东汉《通俗文》一书是最早研究俗语的典籍)。

在隋唐以后,特别是盛行杂剧散曲和小说的元明清时代,俗语已经被广泛使用,文献中虽然所代表“俗语”含义的名称几经转变,如“常言”“俗话”等,但都应含混地属于广义俗语的范畴。

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学作品中,在叙述俗语时多用“俗话说”“常言道”等说法。

2.俗语在熟语中的地位俗语作为一个特殊的语言形式自从被学界关注起,关于其范畴和地位的问题就争议不断。

现代汉语总结

现代汉语总结

1.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就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它是现代汉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语言。

它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针对方言来说的,普通话是针对规范化来说的)。

广义的解释则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民族地区可以使用本民族通用语言和方言。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并不是消灭少数民族语言,也不是消灭方言,它们可以在一定区域和特定地区长期使用。

2.共同语是指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也叫作民族共同语。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关系: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一个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共同语形成之后,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它的词汇经常传播并渗透到各地方言中去。

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作用。

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3.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官话方言:1、华北、东北方言;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4.现代汉语特点:语音、词汇、语法语音:1、没有复辅音:现代汉语一个音节里不会出现两三个辅音联结在一起的现象(无论是在音节的开头,还是在音节的结尾),音节韵母可以是由两三个元音音素联结在一起构成的“辅元音”,如:“ɡào(告)”,韵母由ɑ、o构成复元音;汉语音节界限分明,音节的结构形式比较整齐。

2、元音占优势: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

一个音节可以只由一个单元音或者一个复元音构成,同时,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也比较多,因此,汉语语音乐音成分比例大。

对现代汉语的认识和理解

对现代汉语的认识和理解

对现代汉语的认识和理解1.历史背景:现代汉语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系统,具有悠久的历史。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等不同的书体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为现代汉字,形成了现代汉语的基础。

2.语音特点:现代汉语的语音特点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结构。

声母是指在发音时先发出的辅音音素,韵母是指在声母之后的元音音素。

现代汉语的声调有四个,即平、上、去、入。

音节结构一般为单音节或双音节,其中单音节词较多。

3.词汇和语法:现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涵盖了各个领域的词汇,包括日常生活、科技、文化等。

汉语的语法特点主要包括主谓宾结构、定状补结构、状语的位置等。

汉语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的顺序,但也有例外情况。

4.语言变体:现代汉语存在着不同的语言变体,包括普通话、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等。

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是全国范围内通用的语言。

方言则是不同地区的语言变体,如粤语、四川话等。

少数民族语言是中国各个少数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5.语言应用:现代汉语是中国的交流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是中国的官方语言,用于政府机关、学校教育、媒体传播等。

同时,现代汉语也是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总结起来,现代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词汇体系。

它的语音特点、语法结构以及不同的语言变体都是我们对现代汉语认识和理解的重要方面。

同时,现代汉语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展示了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再认识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再认识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再认识赵秀文(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山西阳泉045200)摘要:不少人研究过外来词,尤其是外来词的形式。

大家一致认为:汉语在引进外来词时,主要是单用、合用或兼用音译、意译及借形这三种形式。

但是“半音译半意译”和“音意兼译”是否应属同一种形式,却存在着分歧。

文章追述外来词的历史,重点对外来词的形式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实例说明二者在形式上的不同,最后对外来词的规范化问题提出看法,以期大家对汉语外来词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外来词;历史;形式;规范化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004(2019)06-0047-02收稿日期:2019-03-21作者简介:赵秀文(1979-),女,山西阳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外来词又称“外来语”或“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

任何一种活着的语言,在与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都不可避免地向该民族的语言里借用一些自己本来没有,而社会生活的发展又要求它非有不可的词汇。

这样,外来词便应运而生了。

据考证,汉语对外来词的吸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先秦两汉时期,汉民族就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以及中亚西亚等部族有过极其频繁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1]当时的外来词主要是与它们所代表的外来物一起经“丝绸之路”等渠道进入汉语,其中多数是非汉族产的动植物的名称,如:葡萄、苜蓿、茉莉、玛瑙、狮子、八哥等等。

迄今为止,外来词对汉语有过三次较大的冲击:一是东汉以来佛教的传入,佛教词语通过翻译融入汉语,发展至今已经有许多词语完全进入汉语的词汇库,如现实、因果、苦海、法宝、劫数、觉醒、大千世界、天花乱坠、五体投地、心心相印等;二是19世纪末开始的“西学东渐”,其影响之大远超前代,这一时期所吸收的外来词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哲学、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众多领域,如马克思主义、坦克、雷达、沙发、咖啡、逻辑、幽默、浪漫等,其中,许多已经被改造使用到了比较大众化的程度,许多人也许早就忘记了或者根本不知道它们是来自异域的词汇;三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先进的物质文明以及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科学潮水般涌向中国,这一时期外来词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字母外来词,[2]如WTO(世贸组织)、IT (信息技术)、SOS (国际求救信号)、CD(光盘)、UFO (不明飞行物)等直接进入汉语词汇,完全拒绝本土化的改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再认识――作家韩少功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讲演韩少功讲演者小传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

1978年就读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职湖南省《主人翁》杂志社;1985年进修于武汉大学英文系,随后调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8年迁调海南省,历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天涯》杂志社长、海南省作协主席、海南省文联主席等职。

现兼任海南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2年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主要著作有《韩少功文集》(10卷),含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等,中篇小说《爸爸爸》、《鞋癖》等,散文《世界》、《完美的假定》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

另有长篇笔记小说《暗示》,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

《马桥词典》曾获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台湾《中国时报》和《联合报》最佳图书奖,入选海内外专家推选的“二十世纪华文小说百部经典”。

作品有多种外文译本在境外出版。

汉语眼下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处境?外来语、民间语以及古汉语这三大块资源,在白话文运动以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包括文言文的资源是否需要走出冷宫从而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这些都是问题。

眼下,电视、广播、手机、因特网、报刊图书,各种语言载体都在实现爆炸式的规模扩张,使人们的语言活动空前频繁和猛烈。

有人说这是一个语言狂欢的时代。

其实在我看来也是一个语言危机的时代,是语言垃圾到处泛滥的时代。

我们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一、走出弱势的汉语来这里之前,我和很多作家在法国参加书展,看到很多中国文学作品在法国出版,估计有一两百种之多。

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量,完全可以与法国文学在中国的翻译量相比。

这已经是一个惊人的现实。

以前在法国书店的角落里,可能有一个小小的亚洲书柜。

在这个书柜里有个更小的角落,可能放置了一些中国书,很边缘。

但现在出现了变化。

这次书展足以证明,中国文学已开始引起世界瞩目。

所谓中国文学,就是用中国文字写成的文学。

中国文学在法国以及在西方的影响,也是中国文字在世界范围内重新确立重要地位的过程。

汉语,在这里指的是汉文、华文或者中文,是中国最主要的文字。

环视中国的四周,像日本、韩国、越南,以前都大量借用汉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构成了汉语文化圈的一部分,更准确地说,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

但后来随着现代化运动的推进,随着民族国家的独立浪潮,他们都觉得汉语不方便,甚至很落后,纷纷走上了欧化或半欧化的道路。

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吗?当然不是。

其实,我们中国人自己不久以前对汉语也是充满怀疑的,甚至完全丧失了自信心。

早在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就成立了文字改革委员会,提出了拼音化与拉丁化的改革方向。

到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国家也坚持文字改革的方向。

只是没有做成而已。

汉语到底应不应该拼音化和拉丁化?这是一个问题。

我们这里先不要下结论,还是先看一看具体的事实。

大家知道,英语的词汇量相当大,把全世界各种英语的单词加起来,大约五十万。

考TOEFL,考GRE,也就是两三万单词吧?《纽约时报》统计,最近每年都有一到两万英语新单词出现。

相比之下,汉语的用字非常俭省。

中国扫盲标准是认一千五百个字。

一个中学生掌握两千多字,读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不成问题。

像我这样的作家写了十几本书,也就是掌握三千多字。

但一个人若是不记住三万英语单词,《时代》周刊就读不顺,更不要说去读文学作品了。

汉语的长处是可以以字组词,创造一个新概念,一般不用创造新字。

英语当然也能以旧组新,但是比较而言,汉语以旧字组新词的能力非常强,构成了一种独特优势。

第二点,说说输入的速度。

因特网刚出现的时候,有人说汉语的末日来临,因为汉语的键盘输入速度比不上英语。

在更早的电报时代,否定汉语的一个重要理由,也是说西语字母比较适合电报机的编码,而汉语这么多字,要先转换成数字编码,再转换成机器的语言,实在是太麻烦。

当时,很多人认为:现代化就是机器化,一切不能机器化的东西,都应该淘汰掉。

我们即便接受这个逻辑前提,也不需要急着给汉语判死刑。

不久前,很多软件公司,包括美国的微软,做各种语言键盘输入速度的测试,最后发现汉语输入不但不比英语输入慢,反而更快。

第三点,说说理解的方便。

西语基本上都是表音文字,但汉语至今是另走一路。

这种表意文字的好处,是人们不一定一见就能开口,但一见就能明白。

所谓“望文生义”,如果不作贬义的解释,很多时候不是什么坏事。

有日本朋友同我说,日语中“电脑”有两个词,一个是汉字“电脑”,另一个是片假名,是英语computer的音译。

他们现在越来越愿意用“电脑”,因为“电脑”一望便知。

在美国,你要一般老百姓说出“四环素”、“变阻器”、“碳酸钙”、“高血压”、“肾结石”、“七边形”,更是强人所难。

奇怪吗?不奇怪。

表音文字就是容易读但不容易理解,不理解也就不容易记住,日子长了,一些专业用词就出现生僻化和神秘化的趋向。

西方人为什么最崇拜专家?不光是因为专家有知识,而且很多词语只有专家能说。

第四点,说说语种的规模。

我曾到过蒙古,在他们的书店里,要找一本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要找一本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难。

在一个只有两百万人的语种市场,他们的文学书架上最多的是诗歌,诗歌中最多的又是儿歌,因为儿歌是一个少有的做得上去的市场。

你要是出版《追忆似水年华》,卖个几十本几百本,出版者不亏死了?这里就有语种规模对文化生产和文化积累的严重制约。

我还到过一个更小的国家冰岛,三十多万人口。

他们有很强的语言自尊,不但有冰岛语,而且拒绝任何外来词。

bank是“银行”,差不多是个国际通用符号了,但冰岛人就是顶住不用,要造出一个冰岛词来取而代之。

我们必须尊重他们对自己语言的热爱。

但想一想,在这样一个小语种里,怎么写作?怎么出版?绝大多数冰岛作家都得接受国家补贴,不是他们不改革,是实在没有办法。

相比之下,我们身处汉语世界应该感到幸福和幸运。

世界上大语种本来就不多,而汉语至少有十三亿人使用。

打算其中百分之一的人读书,也是个天文数字。

再打算其中百分之一的人读好书,也是天文数字。

这个出版条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的。

从上述四方面来看,汉语至少不是一无是处,汉语是很有潜力甚至很有优势的语言。

我记得西方有一个语言学家说过,衡量一个语种的地位和能量有三个量的指标:首先是人口,即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口数量。

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比较牛,至少有十多亿。

第二个指标是典籍,即使用这种语言所产生的典籍数量。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汉语也还不错。

第三个指标:经济实力,即这种语言使用者的物质财富数量。

正是从这三个指标综合来看,汉语正由弱到强。

我们对汉语最丧失自信心的一天已经过去了,提倡拼音化和拉丁化的改革,作为一次盲目的文化自卑和自虐,应该打上句号了。

二、来自文言的汉语我们常常说,现代汉语是白话文。

其实,这样说是不够准确的。

要说白话文,要说平白如话或者以话为文,世界上最大的白话文是西文,比如说英文。

英文是语言中心主义,文字跟着语言走,书写跟着读音走,那才够得上所谓“以话为文”的标准定义。

从这一点看,现代汉语顶多是半个白话文。

我们的老祖宗是文字中心主义:语言跟着文字走。

那时候四川人、广东人、山东人等等各说各的方言,互相听不懂,怎么办?只好写字,以字为主要交流工具。

秦始皇搞了个“书同文”,没有搞“话同音”。

一个字的发音可能五花八门,但字是稳定的,统一的,起主导作用的。

古代汉语叫“文言文”,“文”在“言”之前,主从关系表达得很清楚。

从全世界看,这种以文字为中心的特点并不多见。

我猜想,这与中国的造纸有关系。

一般的说法是,公元一百零五年,东汉的蔡伦发明造纸。

现在有敦煌等地的出土文物,证明西汉初期就有了纸的运用,比蔡伦还早了几百年。

有了纸,就可以写字。

写字多了,字就成了信息活动的中心。

欧洲直到十三世纪,经过阿拉伯人的传播,才学到中国的造纸技术。

在那以前,他们也有纸,但主要是羊皮纸。

我们现在到他们的博物馆去看看,看他们的圣经,他们的希腊哲学和几何学,都写在羊皮纸上,翻动起来很困难,也过于昂贵。

据说下埃及人发明过一种纸草,以草叶为纸,也传到过欧洲,但为什么没有传播开来,为什么没有后续的技术改进,至今还是一个谜。

如果没有纸,如果文字在生活中不能方便地运用,那些古代欧洲的游牧民族,怎么可能保证文字的稳定、统一和主导性呢?在这种情况下,欧洲的语言大多只能随嘴而变:这可能就是语言中心主义产生的背景,也是他们语言大分裂的重要原因。

国学大师钱穆在谈到中国为何没有像欧洲那样分裂的时候,谈了很多原因,文字就是重要的一条。

在他看来,正因为有了“书同文”的汉语,中央王朝和各地之间才有了稳定的信息网络,才保证了政治、军事以及经济的联系,尽管幅员广阔交通不便,但国土统一可以用文字来予以维系。

汉语不但有利于共同体的统一,还有利于文化的历史传承。

我们现在读先秦和两汉的作品,没有太大障碍,靠的就是文字几千年不变。

一个“吃”字,上古音读qia,中古音读qi,现代音读chi,读音多次变化,但文字没有变化。

如果我们换上一种表音文字,就不会有几千年不变的“吃”。

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乔叟时代的英语,现在的英美人都读不懂,说是古英语,其实不过是十六世纪和十四世纪的事。

这更不要说作为英语前身的那些盖尔语,凯尔特语,威尔士语等等,今天的广大英美人就更没法懂了。

当然,中国人不能永远生活在农业文明的历史里。

随着生活的变化,尤其是随着十八世纪以后的现代工业文明浪潮的到来,汉语也表现出僵化、残缺、不够用的一面。

以文字为中心的语言,可能有利于继承,但可能不利于创新和追新;可能有利于掌握文字的贵族阶层,但一定不利于疏远文字的大众,不利于这个社会中下层释放出文化创造的能量。

这样,从晚清到五四运动,一些中国知识分子正是痛感文言文的弊端,发出了改革的呼声。

当时很多西方的事物传到了中国,同时也就带来了很多外来语,这些外来语不合适用文言文来表达。

文言文的词,一般是单音节或者双音节。

但外来语常常是三音节、四音节乃至更多音节。

“拿破仑”,“马克思”,你还可勉强压缩成“拿氏”和“马翁”,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你不好缩写成“资义”和“社义”吧?碰上“二氧化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怎么缩写?想想当年,鲁迅留学日本,胡适留学美国,带回来很多洋学问,肯定觉得文言文不方便表达,语言文字的改革势在必行。

(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

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

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章”) 指白话,跟“文言”相对)文言文(与“白话文”对立)也不大利于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白话文并不是现代才有的。

宋代大量的“话本”,就是白话进入书面形式的开始,与当时市民文化的空前活跃有密切关系。

活字印刷所带来的印刷成本大大降低,也可能发挥了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