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年月日
第一课时上下(位置)
第二课时前后
第三课时左右
第四课时位置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年月日
第一课时:十几减9的减法
第二课时:练习课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第三课时:十几减几(第15页例2)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
第四课时:练习课
(第16页的第3题――第17页的第7题)
第五课时:练习课
完成练习三的第8题―第13题
第六课时:用数学(P19:例3)
第七课时:练习课
完成第21页的第3题―第22页的第7题
第八课时:整理和复习(一)
第九课时:单元整理和复习(二)
第十课时:练习课(单元整理和复习三) 完成P25:8―P26:11及思考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第一课:认识数字1-10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到10,并正确书写这些数字。

- 学生能够将物品与相应的数字进行配对。

教学步骤:1. 介绍数字1到10,用图片或卡片展示每个数字的形状和写法。

2. 强调每个数字的发音和正确的书写方式。

3. 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大声读出每个数字。

4. 给学生分发一些小物品,如积木、玩具等,让他们根据教师的指示将物品与相应的数字进行配对。

5. 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6. 让学生在纸上练习写数字1到10,教师可以逐一指导他们正确的书写方式。

拓展活动:- 让学生在教室中找出并指出数字1到10的存在,如黑板上的数字、教室门牌号等。

- 让学生自由绘画,画出数字1到10,并用词语描述他们绘画中使用的颜色和形状。

第二课:数数1-10目标:-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顺序数数1到10。

-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品的数量来判断数字的大小。

教学步骤:1. 教师用卡片或图片展示一些具有不同数量的物品,如苹果、纸张等。

2. 让学生观察每组物品的数量,并根据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3. 教师引导学生大声数数从1到10,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数数。

4. 让学生自己数数1到10,教师巡视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品的数量来判断数字的大小,例如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并说出哪一组更多或更少。

拓展活动:- 让学生在教室中找出一些具有不同数量的物品,如书本、椅子等,让他们用数字来表示物品的数量。

- 让学生在纸上练习写数字1到10,并画出相应数量的物品来加深理解。

(以下类似,依次进行)。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一)》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一)》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5、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辅助分析求另一个加数数量关系,从而确定解题方法,突出检测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12-87+917-816-715-511+22.★★★★★★★★★和● 一共有多少个?3.△△△△△△△△ △△△还剩多少个△?二、合作探究,展示汇报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

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讨论: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

这个条件有用吗?[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我是这样检查的: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

3.讨论:针对图文应用题,我们应怎样解答?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

(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在学生收集信息后,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分析,运用画图、摆一摆等方法,发现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和解决的方法,能找到题目中多余的信息排除掉,从而在图文应用题解答中明确求其中一个加数要用减法计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集体备课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集体备课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单元备课稿

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重难点1、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法学法设计1、活用情境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2、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

3、构建开放的课堂,激活学生问题意识,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加强高效率的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十几减9》
教学内容: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3、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2.1 《十几减九》例1 教案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9个,还剩一个,如图:
(3)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试着摆一摆。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15 – 9 = 6
5 10
1
三、巩固练习
见课件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减法,大家想到了很多好办法来计算“十几减9”,想必你一定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的又对又快吧。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研究这部分内容,希望大家把你们好的办法都能用上,算的又对又快。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学习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学习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学习案
第一单元:认识数字1-10
学习目标
1. 能够准确地数数,从1数到10。

2. 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字1-10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内容
1. 学习数字1-10的读写。

2. 学习数字1-10的顺序。

3. 学习数字1-10的加减法运算。

学习活动
1. 数数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练习从1数到10。

2. 数字接龙:让学生通过接龙的方式,练习数字1-10的顺序。

3. 数字卡片:让学生通过卡片的方式,练习数字1-10的加减
法运算。

第二单元:认识数字11-20
学习目标
1. 能够准确地数数,从11数到20。

2. 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字11-20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内容
1. 学习数字11-20的读写。

2. 学习数字11-20的顺序。

3. 学习数字11-20的加减法运算。

学习活动
1. 数数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练习从11数到20。

2. 数字接龙:让学生通过接龙的方式,练习数字11-20的顺序。

3. 数字卡片:让学生通过卡片的方式,练习数字11-20的加减
法运算。

总结
通过本学习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字1-20的读写和顺序,以及数字1-20的加减法运算。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也得到了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了学
习效果。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认识(二)》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认识(二)》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分这些图形。

1.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需要经历从某一图形的众多形象中抽象出这个图形的一般图形。

学生需要从这一图形的众多表象中,剔除这一类图形非本质的特征,才能真正的认识图形。

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图形的众多形象: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正方形和圆,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长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首先让学生将这些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接着教师提问“这些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怎么都是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类图形的本质特征。

2.让学生分类计数不同平面图形所组成图案的图形数量。

这一过程是学生由自己所形成的图形的认识去辨认具体的图形,这一过程既可以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也可以衡量学生的认识是否正确。

如:练习题一的第3题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共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

一是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通过用同样的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

3.师: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中,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

师生小结: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三条直直的边,而且三角形的角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图形的特征,弄明白“对边”这个概念。

学生汇报时如果用其他词代替,如长的边,短的边,上面的边,下面的边,左面的边,右面的边,甚至说不出来,但能够指出来都应予以肯定,最后老师再做统一揭示。

](二)动手操作,构建模型1.我们已经进一步的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图形来拼一拼,玩一玩吧!操作之前请听老师的要求: (1)请用你手中的一号学具,摆一摆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2)请用你手中的二号学具,摆一摆同样两个相同的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什么图形?(3)请用你手中的三号学具,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你又能拼成什么图形?用四个呢?六个呢?2.四人小组合作。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数字1-100,并能够正确书写数字。

2. 能够按照顺序快速背诵数字1-100。

3. 能够理解数字1-100的大小关系,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排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100,掌握数字的书写和快速背诵。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字1-100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和排序。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师应准备好数字卡片、白板、彩色粉笔、数字游戏等教具。

2. 学生准备,学生应准备好练习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10分钟)。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数字1-100,并快速背诵。

教师可以通过唱歌、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数字。

2. 认识数字1-100(20分钟)。

教师在白板上写下数字1-100,让学生认真观察,并在练习本上书写数字1-100。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理解数字的书写规则。

3. 比较和排序数字(3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大小比较和排序。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字的大小关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5. 课堂小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数字1-100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延伸。

1. 数字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数字1-100的认识。

2. 数字故事,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关于数字1-100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七、布置作业。

布置相关练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字1-100,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排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字1-100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数字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整理和复》参考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4页及练六教学目标:1.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

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

2.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20以内退位减法表总结及规律总结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说明本节课的研究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一)找规律,填表。

1.出示下表。

这个设计独具匠心,利用课本提供的材料加以改造,让学生找规律填空。

有利于诱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

而且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动手。

实践表明多数学生能正确的填出所缺的所有算式。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自由讲话,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说为甚么如许填,你是怎么想的?这时学生一般只能直观地感知规律,如回答第一列第3格为甚么填12-9,学生会说:“因为上面是11-9、12-9,所以下面应当是13-9.”不经提示,就能自觉地用比较概括的语言来总结规律的学生毕竟不在多数。

】3.讨论(出示已填完整的减法表)。

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b.你还能发现甚么有规律的排列?酌情启发:横看,有甚么规律?竖看,有甚么规律?)这里,教师先让学生说出竖看每一列得数的规律,再让学生想想为甚么差会从小到大依次增加1,从而让学生发现每一列的减数都相同,被减数从上至下一个比一个大1,所以差也依次增加1.如许指导,学生容易发现规律,更加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感悟被减数、减数与差的依存关系。

类似的,横着看也如许指导。

】4.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退位减法表。

(见课本第24页。

)提供每组一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

)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地排成一个表。

教材提供的这一教学设计,既可以起到巩固强化已有认识的作用,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为尽管学生对这个表的规律已有所认识。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单元教学内容: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以内的退位减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方法:尝试应用小学数学“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

小学数学“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图解教师引拨补程序发现问题、明确目标探究分析、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提高学生疑思用单元课时安排:约课时例………………………………课时例………………………………课时例………………………………课时整理和复习………………………课时机动………………………………课时学生疑思练第三课时练习二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页,第、、题。

教学目标:.学生练习十几减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十几减的算理,并能熟练的计算。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十几减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学设计:一、基本练习、口算------)、评讲: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1和2单元备课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1和2单元备课

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备课单元一:认识1和2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写出数1和2。

2.让学生掌握1和2的基本认识和数量。

3.培养学生对1和2的感受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数字1和2。

2.帮助学生认识1和2的数量。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数字1和2的概念。

2.实际情景中引导学生感受1和2的大小。

四、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数学课本和练习册。

2.准备装有1和2个小物品的容器。

3.准备板书和教具。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教具或图片展示1和2的数量,让学生猜猜有多少个。

2.学习:教学书写数字1和2,并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3.巩固:通过游戏或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和2的数量。

4.小结:让学生总结并复习今天所学内容。

单元二:加法——1和2的加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字1和2的加法运算规则。

2.帮助学生能够用1和2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3.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1.教学数字1和2的加法规则。

2.帮助学生掌握加法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学会将1和2相加。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善于举例说明。

四、教学准备1.准备足够的教具,如小球、卡片等。

2.整理好板书内容,准备好教学笔。

3.检查教材和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际情景或教具展示1和2的加法,引起学生注意。

2.学习:教授数字1和2的加法规则,并进行简单练习。

3.强化:通过游戏或小组合作,让学生练习1和2的加法运算。

4.总结:帮助学生总结加法的规则,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是本文档对人教版2024年春季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1和2单元备课的详细讲解,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备课工作。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学习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学习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学习案
学习目标
- 熟练掌握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的内容
- 能够正确使用相关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 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数0
- 数字0的认识与书写
- 数0的读法和用法
- 与数0有关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第二单元:认识数1
- 数字1的认识与书写
- 数1的读法和用法
- 与数1有关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学习活动
1. 观看教学视频:观看有关数0和数1的教学视频,加深对数
字0和1的认识。

2. 数字认知游戏:通过玩数字拼图游戏,巩固对数字0和1的
认知。

3. 数字填空练习:完成由0和1组成的数字填空练习,训练数
字书写和识别能力。

4. 实际应用探究: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出与数字0和1相关的
实例,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5. 练习册完成:按要求完成练习册中与数0和数1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习评价
- 学生能够准确认识和书写数字0和1。

-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数字0和1,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应用。

-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与数字0和1相关的实例。

- 学生能够按要求完成练习册中的练习题。

学习反思
- 学生学习兴趣较高,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 学生对数字0和1的认识较为准确,能够正确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 部分学生在数字书写方面仍有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以上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学习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案】⼈教版⼩学数学:⼀年级下册第⼆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版⼩学数学⼀年级下册教科书:]学习顺序:⼗⼏减9➡⼗⼏减8、7、6➡⼗⼏减5、4、3、2➡列式、运⽤减法进⾏解决实际问题➡整理和复习⼀、⼗⼏减91、⾸先的导⼊题是“游乐园⾥,⼩丑有15个⽓球,卖给了9个,还有⼏个?“列式”15-9=()“。

【解读】为什么从减9⼊⼿呢?是因为学⽣可以借助整⼗来帮助解题。

9加1等于10对于学⽣是⽐较简单的。

⽅法⼀:【解读】15分成10和5,学⽣可以先⽤简单的10减9,减的结果1再加上剩下的5求得最终结果。

这就是⽅法⼀。

⽅法⼆:【解读】主要是借助加法解题。

先运⽤加法找出9与什么加数相加得15,再反过来求得差。

2、然后⽤⼩棒摆⼀摆算⼀算”11-9=,16-9=”,⽤圈⼀圈算⼀算“14-9=,17-9=“【解读】通过具体的⽅法”数⼩棒,圈图案“,直观感受减法的的变化过程。

3、接着⽤⾃⼰喜欢的⽅法计算“13-9,12-9,19-9,18-9”【解读】上⾯使⽤了四种⽅法,整⼗法,加法,数⼩棒,圈画图案。

学⽣在进⾏选择的时候会思考每种⽅法怎么使⽤,然后再⼀次体验减法的过程。

并且⾄此,学⽣已经把19~11的9的减法都算了⼀遍。

4、最后是练习题【解读】这道题运⽤加法。

【解读】题⽬趣味化,学⽣不断练习减法,使⽤的⽅法不定,学⽣算多了就对哪种⽅法简单更有感觉。

【解读】训练19~10减9,但是不是按顺序的,应该是避免学⽣固化:答案按顺序加1或者减1。

【解读】加⼊⼝的训练,使学⽣运⽤⼝、⼿综合使⽤,配合运算。

【解读】混进了“15-5,18-10,17-4,16-2”,应该是先体验⼀下减数不为9的减法。

但是都是可以⽤整⼗法进⾏计算的。

如15-5就不是分离的10减5⽽是分离的5减5。

所以这道题即时以上减法训练的综合,也是算法的⼀个灵巧变题,还是体验了减数为其他数的机会。

【解读】把减法运⽤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不过这道题是加法不是减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2、位置(2))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2、位置(2))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位置:2、位置(2))教学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数字2的读音和写法,并能正确书写数字2。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培养学生对数字2的认知和理
解。

3.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材:教科书、练习册。

2.教具:数字卡片、故事卡片、游戏道具等。

3.环境:整洁、宽敞的教室以及足够的教学材料。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数字1的学习内容,以复习为过渡,引入数字2的学习内容。

2. 学习数字2(15分钟)
1.呈现数字2的卡片,让学生观察、读出并模仿写出数字2。

2.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数字2的意义和特点。

3. 数字2的应用(20分钟)
1.给学生出示一些物品,引导他们用数字2来进行分类和计数。

2.让学生运用数字2,组成简单的加减法题目,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4. 总结(5分钟)
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化数字2的认知。

四、教学反思
1.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能够贯穿故事、游戏等活动,使学生对数字2有
全面的认知?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何,是否需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个
性化的辅导计划?
3.教学环节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
动力?
五、展望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将对数字2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为以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继续引课的故事、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集体备课(第一单元3课时和第二单元2课时)定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集体备课(第一单元3课时和第二单元2课时)定稿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例1)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例2)第3课时…………………………七巧板(例3)第1课时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设计1.用下面的物体可以画出哪个图形,连一连。

2.写出下面各图形的名称。

3.课本第5页第1、2、3和6、7题。

板书设计: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教学反思:第2课时三、巩固练习按要求分一分。

(1)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2)分成四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1.小组合作,讨论怎样分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并动笔画一画。

2.明确题目要求后动手操作,然后汇报结果。

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呢?五、作业设计1.填空。

(1)是由四个(三角)形拼成的一个(正方)形。

(2)是由两个(长方)形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2.判断。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破十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破十法)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教学背景:第一个内容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部分,即十几减9、8、7、6、5、4、3、2。

“破十法”是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

如果不清楚算理,没掌握算法,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计算学习。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教科书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第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退位减法。

2.使学生知道可以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式题。

3.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理解计算十几减9 的算理,掌握计算的方法。

4.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探究意识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具:主题图、例题1课件、数位背景图教学重点: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 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1,列出算式。

师:谁能将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读一读?【学情预设】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师:怎样列式?【学情预设】15-9二、探讨算法。

师:你能算出15-9的得数吗?师:可以用拿出手中的学具圆片代替气球,动手摆一摆。

师:摆圆片时,怎么一眼就能看出是15呢?【学情预设】分左右两边摆,左边摆10个,右边摆5个。

师:请同学们摆一摆,算一算,然后把你的算法写下来,并跟同桌说一说。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交流,理解算理1.组织讨论,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情预设】学生的计算方法可能多种多样,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学具理解“破十法”的算理。

(1)“破十法”。

师:15-9,个位的5不够减怎么办?引导学生用“破十法”计算15-9。

用图把这种方法演示:把15个圆片分成两部分——10个和5个,从10个里面拿走9个,剩下1个,把剩下的1个和5个合起来就是6,即10-9=1,5+1=6。

(教师板书)10-9所得的1为什么还要和5相加?因为15中的5没有被拿走,也算剩下的一部分,就和从10个中剩下的1个合起来算,结果是6.师:大家都很会动脑。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1单元 认识图形 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1单元 认识图形 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

晨鸟教育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集体备课由于平面图形是二维图形,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的三维空间中找到对应原型,因而,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一些。

因此,教科书在修订中将这部分内容放到了一年级下册。

本单元整体的编排结构与立体图形的编排类似,分为知识的引入(描画)、知识的教学(分类)、知识的应用3个层次,形成了教科书编排结构上的一种“节奏美”。

教科书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描(画、印、拓)出简单的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既渗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有3道例题:例1,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例2,通过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例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七巧板拼出指定的图形,进一步直观感知图形的特征。

在教学平面图形时,要注意与立体图形区别开来,尤其在描述平面图形时,要让学生指清楚、说明白,防止学生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混淆。

学生已经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并且初步感知了立体图形的特征,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本单元的直观观察,除了平行四边形外,辨认和区分其他平面图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

但是用七巧板拼出指定的图形、怎样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以及梳理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基本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是教学的难点。

1.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和能力。

可以准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或教具(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直三棱柱等)让学生观察,也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物体的表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相同,从而直观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教学时,需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活动中充分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位置
一、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

帮助儿童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教材解读
1、地位与作用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
人们更好的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
1. 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①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②先以“自我为中心”区分方位-→再以“自然标志”区分方位-→最后能以“抽象的形式”区分方位。

所以教材的编排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左、右”。

2. 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儿童体验空间方位。

让学生体验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方位。

让学生体验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课标要求
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操作,使学生认“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五、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相对性
3、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六、学情分析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

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教师可
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
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对一些一时不理解的学生,可以允许他们逐
步理解
七、教学建议
这一单元教学内容比较新,在教学方式上需要老师们进行有益的探索,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
1. 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如对左、右的相对性只要求学生通过活动初步感知,不要求进行抽象的判断,而对位置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不要求用数对来描述。


3.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请结合教材,详细解读)
八、课时安排
1、上、下前、后………………..一课时
2、左、右…………………………...一课时
3、位置……………………………..一课时
九、问题研究
1.如何把握左右的相对性的教学要求?
2.在练习中如何判断左右的相对性?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一、教材解读
1、地位和作用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
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
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
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2、编排体系及特点
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是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个层次是用“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等多个画面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同时,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
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的乐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感上和思维上的准备。

第二个层次,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
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例1是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摆弄学具、独立思考,展示多种计算方法和合
作交流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由于学
生已具有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呈现“想加算减”和“破十减”的方法。

在“做一做”的练习中,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在综合练习中,除加强计算方面的训练外,还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结合,让学生不断体会数学的作用。

第三个层次,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的
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例2
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猫观鱼图”,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出13-8和13-5两道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思路思考,得到不同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的已比较熟练,有了“想加算减”的基础,再加上“想加算减”的方法比较快捷,又能同时计算出两道算式的结果,所以教材在保证学生自由选择计算方法的前提下,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想加算减”的方法。

这一编排意图在“做一做”的练习中和综合练习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另外,综合练习中,还突出了练习形式的灵活、多变和富有童趣;以及计算与解决问题的有机结合。

本单元继续渗透一些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

如例1中渗透集合思想;练习二中的第4题、第5题,练习三中的第3题、第9题等渗透函数思想;练习五中的第7题初步呈现了简单的统计表的内容。

教材中“用数学”的编排,除少量穿插在练习中编排外,还特意安排了一幅情节引人,“资源”丰富,题材多样的大情景图(例3),引导学生用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
法”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巩固口算。

在解题要求上,从根据题意直接计算,到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再计算。

在“做一做”的练习中,出现了扩大开放性、增加信息量、给学生更大思维空间的综合情景图──“美丽的大自然”,引导学生根据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鹿、河里游的鱼为素材,独立收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综合练习中,有关“用数学”的内容,一般都引导学生结合情景图理解题意,进行计算;或结合情景图提出问题,再进行计算。

二、课标要求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8~10题。

2、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单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要求并没有降低,单训练的时间和频度有所减少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单元课时安排
六、学情分析
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
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
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为此,计算和应用
要结合编排。

七、教学建议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八、课时安排
1、十几减9………………3课时
2、十几减几…………….4课时
3、综合应用…………….2课时
整理和复习…………….. 3课时
九、问题研究
如何提高学生做计算题的正确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