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基础知识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第1章RFID概述选编
© willtg. All rights reserved.
1.3 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
1.2004年开始,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开始采 用RFID技术,每年可节省83.5亿美元。 2.2005年底美国国防部开始大规模应用RFID 技术。 3.飞利浦公司为2006年世界杯提供320万张 RFID门票。 4. SAP、英特尔共同开发RFID技术并大力推 广应用。
无线射频识别(RFID)
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概论 本章重点:掌握射频识别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了解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 了解射频识别技术的现状和前景。 1.1 射频识别技术简介 1.2 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 1.3 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
2019/7/24
© willt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9/7/24
© willtg. All rights reserved.
RFID的分类
半有源RFID,结合有源RFID和无源RFID的优势, 在低频125KHZ频率的触发下,让微波2.45G发挥优 势。半有源RFID技术,也可以叫做低频激活触发技 术,利用低频近距离精确定位,微波远距离识别和上 传数据,来解决单纯的有源RFID和无源RFID没有办 法实现的功能。简单的说,就是近距离激活定位,远 距离识别及上传数据。
1.1 射频识别技术简介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 频识别。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 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 – 电子标签(Tag) – 阅读器 (Reader) – 天线 (Antenna)
行李包裹自动识别 非接触电子钥匙 集装箱自动分类管理
RFID基础知识大全入门必读
R F I D基础知识大全入门必读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目录RFID基础知识1.什么是RFID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
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等。
一套完整 RFID系统由 Reader 与 Transponder 两部份组成 ,其动作原理为由 Reader 发射一特定频率之无限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之ID Code送出,此时Reader便接收此ID Code。
Transponder的特殊在于免用电池、免接触、免刷卡故不怕脏污,且晶片密码为世界唯一无法复制,安全性高、长寿命。
RFID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典型应用有动物晶片、汽车晶片防盗器、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
RFID标签有两种: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
以下是电子标签内部结构:芯片+天线与RFID系统组成示意图2.什么是电子标签电子标签即为 RFID 有的称射频标签、射频识别。
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
2.什么是RFID技术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短距离射频产品不怕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可在这样的环境中替代条码,例如用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跟踪物体。
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十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
芯片外围电路图的简单说明
实践证明,即使电路原理图设计正确,印制电路板设计不当,也会对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如果印制板两条细平行线靠得很近,则会形成信号波形的延迟,在传输线的终端形成反射噪声。
电子标签(Tag)是射频识别系统真正的数据载体,Tag具有智能读写和加密通讯的功能,它的基本构成是由IC芯片和一些外围元件组成。
依据电子标签供电方式的不同,电子标签可以分为有源卡(Active tag)和无源卡(Passive tag),有源卡内装有电池,无源卡内没有装电池。按照能量供给方式,RFID系统分为有源系统与无源系统;按照工作频率,RFID系统有低频、中频、高频、超高频、微波射频等几种。
02
电磁兼容性设计
STEP4
STEP3
STEP2
STEP1
尽量减少印制导线的不连续性,例如导线宽度不要突变,导线的拐角应大于90度(一般选择135度或圆角),禁止环状走线等。
时钟信号引线最容易产生电磁辐射干扰,走线时尽量与地线回路相靠近。
数据总线的布线应每两根信号线之间夹一根信号地线。最好是紧紧挨着最不重要的地址引线放置地回路,因为后者常载有高频电流。
02
地线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正确选择单点接地与多点接地;将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分开;尽量加粗接地线(接地线的宽度应大于3mm);将接地线构成闭合环路。
03
地 线 设 计
去耦电容配置
在直流电源回路中,负载的变化会引起电源噪声。例如在数字电路中,当电路从一个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时,就会在电源线上产生一个很大的尖峰电流,形成瞬变的噪声电压。配置去耦电容可以抑制因负载变化而产生的噪声,是印制PCB板可靠性设计的一种常规做法。
RFID知识点总结
RFID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联网rfid系统概述1、什么是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问答):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无线射频信号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达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的目的。
2、物联网的定义(介绍)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3、自动识别技术(挑选)可分为条码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磁卡识别技术、ic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等。
4、rfid技术的优势与特点(简答)①抗污损能力强②安全性高③容量大④可远距离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⑤是物联网的基石。
5、欧洲智能系统内置技术平台在报告中分析预测,物联网未来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介绍)2021年前,被广为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21至2021年同时实现物体交互,2021至2021年,物体步入半智能化,2021年后物体步入全系列智能化。
6、rfid基本组成(填空):电子标签,读写器,系统高层。
7、rfid系统分类:按照频率分类①低频系统125k赫兹②高频系统12.56m赫兹③微波系统860、960m赫兹,2.45g、5.8g赫兹按照耦合方式分类①电感耦合方式,②电磁逆向反射方式。
8什么叫做电子标签,电子标签由哪些部分形成。
(简答)电子标签又称作射频标签,接收者卡或射频卡。
电子标签就是射频辨识的真正数据载体,从技术角度上来说,射频技术的核心就是电子标签,读写器就是根据电子标签的性能而设计的,电子标签由标签专用芯片和标签天线共同组成。
9、电子标签的结构形式,第二代身份证、城市一卡通、门禁卡、银行卡。
110、电子标签的工作特点(传输速度、通信距离)低频电子标签的工作特点:低频电子标签通常为无源标签,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传输数据时,电子标签坐落于读写器天线的近场区,电子标签的工作能量通过电感耦合方式从读写器中赢得。
RFID基础知识与典型实际应用方案
RFID基础知识与典型应用一、何为RFID?在20世纪中,无线电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最重要的成就之一.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奠定了射频识别RFID的理论基础。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RFID技术理论日趋成熟,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从概念上来说,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
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
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1、RFID组成RFID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标准是EPC标准,它将RFID系统分成了四个层次,包括物理层、中间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是整个系统的物理环境构造,包括标签、天线、读写器、传感器、仪器仪表等硬件设备.中间层是信息采集的中间件和应用程序接口,负责对读卡器所采集到的标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预处理,然后将信息传送到网络层或应用层的数据接口。
网络层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间的数据联系纽带,各种信息在其上交互传递。
应用层则是EPC后端软件及企业应用系统。
在明晰的系统层次上,EPC标准还统一了数据的报文格式,并规范了输出传输流程。
这样,RFID系统的部署就会变的严谨有序。
通常我们所说的RFID产品处于物理层,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包括:◆射频标签(或称射频卡、应答器等)射频标签也可称作射频卡,它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含有物品唯一的标识体系,包含著一系列的数据和信息,比如产地,日期代码和其他关键的信息等,这些信息储存在一个小的硅片中,利用阅读器,可以及时方便的了解精确的信息。
射频标签能储存从512字节到4兆不等的数据,由系统的应用和相应的标准决定,射频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等。
RFID基础知识大全
目录RFID基础知识···········································错误!未定义书签。
RFID应用领域···········································错误!未定义书签。
RFID相关术语···········································错误!未定义书签。
RFID入门知识大全(新手上路必备)
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China Security &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Inc. RFID 入门知识大全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China Security &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Inc. Revision History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China Security &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Inc.1RFID概述 (8)1.1什么是RFID (8)1.2什么是电子标签 (8)1.3什么是RFID技术 (9)1.4什么是RFID解决方案 (9)1.5RFID中间件概述 (9)1.6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9)1.7是什么让零售商如此推崇RFID (10)1.8RFID无线识别电子标签基础介绍 (10)1.9RFID发展历程 (10)2RFID的工作原理 (11)2.1RFID工作原理和相关原理知识 (11)2.2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 (11)3RFID应用领域 (12)4RFID术语 (13)5标签 (14)5.1什么是电子产品代码标签 (14)5.2RFID标签的价格是多少 (14)5.3射频标签能用于金属物体吗?能用于含水成分较高的物品吗? (14)5.4只读和读写标签有什么区别 (15)5.5什么是标签冲突 (15)5.6射频标签能存储多少信息 (15)5.7射频标签可以和传感器连接吗 (15)5.8应答器,智能标签,射频标签有什么区别 (15)5.9哪种标签适合我的客户的产品 (16)6RFID读写设备 (16)6.1什么是RFID读写器 (16)6.2RFID读写器防冲撞(防碰撞)实理机理 (16)6.3RFID读写器频率分类 (18)6.4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频率 (18)6.5所有的阅读器都能支持不同种类的标签吗 (18)6.6什么是阅读器冲突 (18)6.7我们如何知道哪个频率适合于我们的产品 (18)6.8我需要什么样的阅读器 (19)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China Security &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Inc.7RFID的技术特征分类 (19)7.1工作方式 (19)7.2数据量 (19)7.3可编程 (20)7.4数据载体 (20)7.5状态模式 (20)7.6能量供应 (20)7.7频率范围 (21)7.8射频标签→读写器数据传输 (21)8RFID的频率特征分类 (21)8.1概要 (21)8.2低频段射频标签 (22)8.3中高频段射频标签 (22)8.4超高频与微波标签 (23)9RFID中间件知识 (23)9.1RFID中间件概述 (23)9.2什么是RFID中间件 (24)9.3RFID中间件的三个发展阶段 (24)9.4RFID中间件两个应用方向 (25)9.5RFID中间件原理 (25)9.6RFID中间件分类 (25)9.7RFID中间件的特征 (26)9.8如何将现有的系统与新的RFID Reader连接 (26)9.9总结 (27)10如何保护RFID内部信息 (27)10.1概要 (27)10.2小资料:RFID标准化组织 (28)10.3RFID存在安全隐患 (28)10.4第二代的RFID标准强化的安全功能 (29)10.5在金融领域RFID遇到了EMV的挑战 (29)11RFID天线知识 (30)11.1什么是RFID天线 (30)11.2可选的天线 (31)11.3阻抗问题 (31)11.4局部结构的影响 (32)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China Security &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Inc.11.5辐射模式 (32)11.6距离 (32)11.7总结 (32)12电子标签耦合 (33)12.1电子标签耦合类型概述 (33)12.2密耦合系统 (33)12.3遥耦合系统 (33)12.4远距离系统 (33)13电子标签的制作及封装 (34)13.1电子标签的制作及封装概述 (34)13.2标签类 (34)13.3注塑类 (35)13.4卡片类 (35)13.4.1PVC卡片 (35)13.4.2纸、PP卡 (35)13.5总结 (35)14射频标签通信协议简介 (35)14.1概述 (35)射频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交换构成的是一个无线数据通信系统。
射频识别技术
一、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二、技术介绍2.1含义 RFID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
2.2技术简介最初在技术领域,应答器是指能够传输信息回复信息的电子模块,近些年,由于射频技术发展迅猛,应答器有了新的说法和含义,又被叫做智能标签或标签。
RFID电子电梯合格证的阅读器(读写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
典型的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阅读器天线。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
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
2.3基本组成部分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2.4工作原理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
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
RFID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其基
本原理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追踪。
具体来说,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后台系统三部分组成。
电子标
签包含有微芯片和天线,用于存储物品的信息。
阅读器则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波,并将信息解码后传输给后台系统。
后台系统则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存储。
在RFID技术中,阅读器通过无线电波向电子标签发送射频信号,电子标签
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将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发送出去。
阅读器接收到标签发送的信息后,将其解码并传输给后台系统进行处理。
后台系统可以对电子标签的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实现对物品的追踪和管理。
RFID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医疗卫生、零售业、交通管理等领域。
与传统的条形码技术相比,RFID技术具有非接触式、快速读写、抗干扰能力强、可重复使用等优点,能够大大提高物品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应用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应用篇一: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基础知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基础知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空间电磁感应(Inductive Coupling)或者电磁传播(Propagation Coupling)来进行通信,以达到自动识别被标识物体的目的。
基本工作方法是将无线射频识别标签(Tags)安装在被识别物体上(粘贴、插放、挂佩、植入等),当被标识物体进入无线射频识别系统阅读器(Readers)的阅读范围时,标签和阅读器之间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通讯,标签向阅读器发送自身信息如ID号等,阅读器接收这些信息并进行解码,传输给后台处理计算机,完成整个信息处理过程。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本多门学科多种技术综合利用的应用技术。
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大致包括:芯片技术、天线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变换与编码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
一、基本概念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电磁感应或者电磁传播)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图1所示为RFID系统配置示意图。
图1 RFID系统配置示意图电磁感应,即所谓的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如图2所示。
电磁感应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
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225KHz和13.56MHz。
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10~20cm。
图2 电感耦合电磁传播或者电磁反向散射(Back Scatter)耦合,即所谓的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回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如图3所示。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超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
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MHz、915MHz、2.45GHz、5.8GHz。
RFID技术
一、RFID基础知识RFID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并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与目前广泛使用的自动识别技术例如摄像、条码、磁卡、IC卡等相比,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第一,非接触操作,长距离识别(几厘米至几十米),因此完成识别工作时无须人工干预,应用便利;第二,无机械磨损,寿命长,并可工作于各种油渍、灰尘污染等恶劣的环境;第三,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第四,读写器具有不直接对最终用户开放的物理接口,保证其自身的安全性;第五,数据安全方面除电子标签的密码保护外,数据部分可用一些算法实现安全管理;第六,读写器与标签之间存在相互认证的过程,实现安全通信和存储。
目前,RFID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物体跟踪、交通运输控制管理、防伪和军事用途方面已经有着广泛的应用。
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且每个电子标签具有全球唯一的识别号(ID),无法修改、无法仿造,这样提供了安全性。
电子标签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电子标签中一般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在实际应用中,电子标签附着在待识别物体的表面。
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阅读器间传递射频信号,即标签的数据信息。
阅读器(Reader)读取(或写入)电子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
通常阅读器与计算机相连,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计算机上,进行下一步处理。
RFID特征(一) 数据的读写(Read Write)机能:只要通过RFID Reader即可不需接触,直接读取信息至数据库内,且可一次处理多个标签,并可以将物流处理的状态写入标签,供下一阶段物流处理用。
rfid是什么_rfid技术详解
RFID(无线射频)知识百科
RFID基础知识 (1)RFID应用领域 (4)RFID相关术语 (4)标签 (6)RFID读写设备基本介绍 (8)RFID读写器 (10)RFID知识进阶 (11)RFID工作频率的分类 (13)RFID中间件知识 (15)如何保护RFID内部信息 (19)RFID天线知识 (21)电子标签耦合 (23)电子标签的制作及封装 (25)射频标签通信协议简介 (26)射频标签内存信息的写入方式 (26)RFID工作频率指南和典型应用 (27)从传统条码到RFID (30)射频技术和条码的比较 (36)RFID标签能否取代条码技术 (38)使用高频标签会对人体有辐射危害吗 (39)RFID面临的问题 (39)RFID基础1.什么是RFID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
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等。
一套完整 RFID系统由 Reader 与 Transponder 两部份组成 ,其动作原理为由 Reader 发射一特定频率之无限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內部之ID Code送出,此时Reader便接收此ID Code。
Transponder的特殊在于免用电池、免接触、免刷卡故不怕脏污,且晶片密码为世界唯一无法复制,安全性高、长寿命。
RFID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典型应用有动物晶片、汽车晶片防盜器、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
RFID标签有两种: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
以下是电子标签内部结构:芯片+天线与RFID系统组成示意图2.什么是电子标签电子标签即为 RFID 有的称射频标签、射频识别。
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
Rfid技术基础知识
Rfid技术基础知识摘要自2004年起,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热潮,包括沃尔玛、宝洁、波音公司在内的商业巨头无不积极推动RFID在制造、物流、零售、交通等行业的应用。
RFID技术及其应用正处于迅速上升的时期,被业界公认为是本世纪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它的发展和应用推广将是自动识别行业的一场技术革命。
而RFID在交通物流行业的应用更是为通信技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将成为未来电信业有潜力的利润增长点之一。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从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来说,射频识别技术在低频段基于变压器耦合模型(初级与次级之间的能量传递及信号传递),在高频段基于雷达探测目标的空间耦合模型(雷达发射电磁波信号碰到目标后携带目标信息返回雷达接收机)。
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射频识别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可按十年期划分如下:1940-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射频识别技术,1948年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1950-1960年:早期射频识别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1960-1970年: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0-1980年: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射频识别技术测试得到加速。
出现了一些最早的射频识别应用。
1980-1990年: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
1990-2000年:射频识别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射频识别产品得到广泛采用,射频识别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0年后: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射频识别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第4章_RFID电子标签..
日常免维护。
2018/10/11
© willtg. All rights reserved.
第4章 RFID电子标签
1、电子标签的特点 2、电子标签的组成 3、电子标签的分类
4、声表面波电子标签
5、电子标签的状态转移
6、电子标签的技术参数
7、电子标签的发展趋势
2018/10/11
© willtg. All rights reserved.
模拟部分
PPM 解码
命令处理状态机
CRC EEPROM接口
模拟部分
数据发送
接收 数据
接收专用 寄存器
发送专用 寄存器
通用移位寄存器
EEPROM 接口
Hale Waihona Puke 命令 标志 位寄 存器 主状态机
定时器 映射模块
命令处理 状态机
比较器
2018/10/11
© willtg. All rights reserved.
第4章 RFID电子标签
© willtg. All rights reserved.
第4章 RFID电子标签
在实际应用中,标签的使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标 签移动,通过固定的阅读器进行识别;一种是标签 不动,通过手持机等移动的阅读器来进行识别。 在一个电子标签中,标签面积主要是由天线面积决 定的。然而天线的物理尺寸受到工作频率电磁波波 长的限制,如超高频(900MHz)的电磁波波长为 30cm,因此应该在设计时考虑到天线的尺寸,一般 设计为5~10cm的小天线。
2018/10/11
© willtg. All rights reserved.
第4章 RFID电子标签
2.2 电子标签天线
①体积要足够小,因为天线还要嵌入到体积很小的电子标签 中; ②要具有全向性,或者覆盖半球的方向性; ③要能够为电子标签当中的芯片供给能量,并保证芯片获得 的信号最大化; ④要保证不管标签的位置在哪里,天线都能够正常的与阅读 器进行通信; ⑤要具有鲁棒性。 ⑥考虑到电子标签的价格,天线的价格也不应过高。
射频识别(RFID)原理-RFID技术基本原理
电感耦合RFID系统
揭开RFID神秘面纱——理解RFID工作原理
电感耦合方式的电子标签几乎都是无源工作的,在标签中的微芯片工作所 需的全部能量由阅读器发送的感应电磁能提供。高频的强电磁场由阅读器 的天线线圈产生,并穿越线圈横截面和线圈的周围空间,以使附近的电子 标签产生电磁感应。
揭开RFID神秘面纱——理解RFID工作原理
2.RFID反向散射耦合方式
一个目标反射电磁波的频率由反射横截面来确定。反射横截面的大小与一系列的参数有 关,如目标的大小、形状和材料,电磁波的波长和极化方向等。由于目标的反射性能通常随 频率的升高而增强,所以RFID反向散射耦合方式采用特高频和超高频,应答器和读写器的 距离大于1 m。
RFID反向散射耦合方式的原理框图如图所示,读写器、应答器和天线构成一个收发通信 系统。
负载调制
电感耦合RFID系统
数据传输
电子标签与阅读器的数据传输采用负载调制,电感耦合是一种变压器耦合,即作为初级线圈的阅
读器和作为次级线圈的电子标签之间的耦合。只要线圈之间的距离不超过0.16ג,并且电子标签处于
发送天线的近场范围内,变压器耦合就有效。 如果把谐振的电子标签放入阅读天线的交变磁场,那么电子标签就可以从磁场获得能量。从供应
电感耦合RFID系统
发射磁场的一小部分磁力线穿过距离阅读器天线线圈一定距离的 电子标签天线线圈。通过感应,在电子标签的天线线圈产生电压U, 将其整流后作为微芯片的工作电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FID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基础知识
发布: 2009-6-05 17:55 | 作者: shangguanheye | 查看: 98次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基本介绍: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RFID系统至少包含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两部分。
电子标签是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载体,电子标签由标签天线和标签专用芯片组成。
依据电子标签供电方式的不同,电子标签可以分为有源电子标签(Active tag)、无源电子标签(Passive tag)和半无源电子标签(Semi—passive tag)。
有源电子标签内装有电池,无源射频标签没有内装电池,半无源电子标签(Semi—passive tag)部分依靠电池工作。
电子标签依据频率的不同可分为低频电子标签、高频电子标签、超高频电子标签和微波电子标签。
依据封装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信用卡标签、线形标签、纸状标签、玻璃管标签、圆形标签及特殊用途的异形标签等。
RFID阅读器(读写器)通过天线与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可以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内存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
典型的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阅读器天线。
RFID发展历程
RFID技术实现的基础是利用电磁能量实现AIDC,电磁能量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能量形式。
(1)人们对电磁能的认识
追溯历史,公元前中国先民即发现并开始利用天然磁石,并用磁石制成指南车。
到了近世,越来越多的人对电、磁、光进行深入的观察及数学基础研究,其中的佼佼者是美国人本杰明.富兰克林。
1846年英国科学家米歇尔.法拉弟发现了光波与电波均属于电磁能量。
1864年苏格兰科学家詹姆士.克拉克.麦克斯韦尔发表了他的电磁场理论。
1887年,德国
科学家亨瑞士.鲁道夫.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尔的电磁场理论并演示了电磁波以光速传播并
可以被反射,具有类似光的极化特性,赫兹的实验不久也被俄国科学家亚力山大.波普重复。
1896年马克尼成功地实现了横越大西洋的越洋电报,由此开创了利用电磁能量为人类服务的先河。
更进一步,在1922年,诞生了雷达(Radar)。
作为一种识别敌方空间飞行物(飞机)的有效兵器,雷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雷达技术也得了极大的发展。
至今,雷达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人们正在研制各种用途的高性能雷达。
(2)RFID技术的发展
RFID直接继承了雷达的概念,并由此发展出一种生机勃勃的AIDC新技术——RFID 技术。
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奠定了射频识别RFID的理论基础。
1)RFID技术发展的历程表。
在20世纪中,无线电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RFID技术的发展可按10年期划分如下:
1941~1950年。
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RFID技术,1948年奠定了RFID技术的理论基础。
1951—1960年。
早期RFID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1961—1970年。
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1—1980年。
RFID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RFID技术测试得到加速。
出现了一些最早的RFID应用。
1981~1990年。
RFID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
1991~2000年。
RFID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RFID产品得到广泛采用,RFID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1—今。
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RFID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
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
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RFID正在成为现实。
2)RFID技术国内外发展状况。
RFID技术在国外的发展较早也较快。
尤其是在美国、英国、德国、瑞典、瑞士、日本、南非目前均有较为成熟且先进的RFID系统。
其中,低频近距离RFID系统主要集中在125kHz、13.56MHz系统;高频远距离RFID
系统主要集中在UHF频段(902MHz—928MHz)915MHz、2.45GHz、5.8GHz。
UHF频段的远距离RFID系统在北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欧洲的应用则以有源2.45GHz 系统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5.8GHz系统在日本和欧洲均有较为成熟的有源RFID系统。
在RFID技术发展的前10年中,有关RFID技术的国际标准的研讨空前热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联合技术委员会JTCl下的SC31下级委员会成立了RFID标准化研究工作组WG4。
尤其是在199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的,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发起的Auto—ID Center非盈利性组织在规范RFID应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Auto —ID Center在对RFID理论、技术及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主要贡献如下:
a.提出产品电子代码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概念及其格式规划。
为减化电子标签芯片功能设计,降低电子标签成本,扩大RFID应用领域奠定了基础。
b.提出了实物互联网的概念及构架,为EPC进入互联网搭建了桥梁。
c.建立了开放性的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公用技术研究平台,为推动低成本的RFID 标签和读写器的标准化研究开创了条件。
我国在RFID技术的研究方面也发展很快,市场培育已初步开花结果。
比较典型的是在中国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建设中,推出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远距离自动识别系统。
中国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研究正式起步阶段可追溯到国家/k2/~计划。
铁道部曾将货车自动抄车号项目列为八五重点攻关技术研究课题。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有多家研究机构参与了该项技术的研究,探索了多种实现方案,最终确定了RFID技术为解决货车自动抄车号的最佳方案。
进而,在RFID实现技术方面又探索了有源标签方案、无源标签倍频方案等。
最后选定了无源标签RFID方案。
经过多年的现场运行考验,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工程于1999年全面投入建设。
经过两年左右的建设与试运行,目前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工程已发挥出了系统设计功能,圆了铁路人的梦想,并且其辐射与渗透到其他应用方面的作用日渐明显。
在近距离RFID应用方面,许多城市已经实现了公交射频卡作为预付费电子车票应用,预付费电子饭卡等。
在RFID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方面,国内已具有了自主开发低频、高频与微波RFID
电子标签与读写器的技术能力及系统集成能力。
与国外RFID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RFID芯片技术方面。
尽管如此,在标签芯片设计及开发方面,国内已有多个成功的低频RFID系统标签芯片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