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2、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得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得景象(限60字)2.诗中得“妇姑”就是指。
3.最后一句用了表现手法。
简说此句描写得意义。
3、、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儿女各当家”就是指。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得景象?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得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4、社日唐·王驾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得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
试举两例分析。
6、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得原因就是;首联在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您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好?选出来试作简析,品味其妙处。
10、江南春绝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您同意她得意见吗?请简述您得见解。
、11、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这首诗描写得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2、从全诗瞧,诗人得“夏意”就是什么?。
13、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试述“人语响”在创造意境上得作用。
2、第三句中得“入”字极为洗练,说出它得传神之处。
22、山中问答唐·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从结句“别有天地非人间”瞧全诗,诗人陶醉得“碧山”就是怎样得世界?从中瞧出诗人崇尚得就是什么?二、赠友别离诗?25、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与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注】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叙侄子虽身处困境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行为反衬了战乱中社会的纷扰。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语重心长地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2.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湘灵:湘水女神。
作为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二人均为舜妃,舜南巡时死于湘水,成为湘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凤凰”三句描写了诗人在湖上所见到的美景:雨后凤凰山下,水风清爽,晚霞明艳。
B.“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芙蓉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
C.“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将白鹭人格化,以白鹭有意倾慕来衬托演奏技术的高超。
D.“数峰青”一句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言有尽而味无穷。
2.本词下片是如何来描写音乐的?请作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①苏轼昨夜霜风入夹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②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③。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刷题练习题5(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刷题练习题5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葛长庚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
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
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
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漏声残,灯焰短,马蹄香。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
多少风前月下,迤逦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情与景相兼相融,虽情感悲戚,景象凄清,但语言晓畅,气韵生动。
B.上片主要写作者和好友在中途分别的场景,下片抒发了自己的孤寂感情。
C.词篇描写离别,用所见的江、山、云、双燕、飞花等直接表现离人的辛酸。
D.结尾句描写了词人的形象,将所有的情思凝聚在深沉的眼神里,耐人寻味。
2.葛长庚的词讲究语言凝练,工于推敲。
请结合本词内容选取两处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①卢肇②三载皇都恨食贫,北溟今日化穷鳞③。
青云乍喜逢知己,白社犹悲送故人。
对酒共惊千里别,看花自感一枝春。
君归为说龙门事,雷雨初生电绕身。
末秋到家潘图归来无所利,骨肉亦不喜。
黄犬却有情,当门卧摇尾。
【注】①潘图:袁州宜春人,唐会昌年间贫居长安三载,应举不第。
②卢肇:唐会昌三年状元,此前他在科场困厄近二十年。
③出自《庄子·内篇·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3.下列对《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下句典出《庄子·内篇·逍遥游》以北溟鱼化为大鹏比喻自己科场及第,扣合题意。
B.颔联与“身处朱门,而情游江海;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中的“青云”都指“隐居”。
C.颈联对仗工整,抒发了饯别友人的嗟惊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的欣喜。
2022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
2022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有参考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阙题①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曰,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通“缺”。
“阙题”即“无题”。
②每:虽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由白云尽”之“尽”,并不是说路断,而是写山路伸展到白云深处,所往之地很高,表现出山的高峻,且有仙境之感。
B.沿着长长的溪水行走,感觉那春意也像溪水一样绵长,第二句诗将自然景物与主观情感融为一体,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C.安静的柴门正对着山间小路,柳荫掩映着读书的斋堂,诗人将视角由外转向内,描写了“读书堂”主人的居住环境。
D.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句句写景,却又处处“有人”,虽无一句直接抒情,却又情韵盎然,给人带来了形象之外的趣味。
2.诗中“读书堂”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休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鸂鶒②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③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
根茎长在泥里,可食。
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②鸂鶒(xī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③柘(zhè):一种树。
树皮有长刺,皮可以染黄色,叶卵形,可以喂蚕,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池塘里森森蒲草,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
B.颔联写村庄前后到处是蓬勃生长的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显示物产的富足,村民生活的安宁和睦,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
C.颈联描写了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牧童吹笛和衣而浴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和蚕娘丰收的喜悦,又表现出牧童性格的顽皮。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题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30题及答案解析一、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问题.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释①苹: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智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1) 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哪个字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2)诗的首联统领全诗,颔联和颈联是分别扣住其中的哪个字进行描述的诗的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怎样的心情?二、阅读下面宋诗,按要求回答村行王禹称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 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2) 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3) 颔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为人们赞叹传诵的原因三、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 试分析一下“空山不见人”的意境。
(2) 分析诗人把握了怎样的意境四、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 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诨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诗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诗基调。
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⑵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⑶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⑷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者在内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六、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下题。
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①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水路,离家渐行渐远。
“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C.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
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
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以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的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之。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2023高考全国甲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023高考全国乙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15.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附:参考答案【2023高考全国甲卷】14.【参考答案】A【解析】“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
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
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
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15.【参考答案】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20篇(含答案)
寂寞萧索的红花又度过一年,衰老如我,看着满地残花意识到春光已逝,年华易老。仿佛刚刚才听到莺啼婉转,还在夸赞杨柳依依,可转眼间,入耳的已是在惜叹牡丹凋谢的悲戚蝉鸣了。作者虽有报国之志,但年事已高,想到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不禁悲从中来,何必需要别人的劝酒,作者也只能借酒消愁,再赏满地残花或许更可尽暮春之欢。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屡遭贬谪、报国无门、青春已逝的慨叹。
16.这首诗蕴含着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
15.B【解析】“以动衬静”错,应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
16.①偏居一隅,不得自由的慨叹:诗人多年夜郎为客,被俗世所累,不能尽情邀游,只能在湖南游来荡去。②游览洞庭湖的喜悦心情:诗人身在洞庭之上,目接湖光山色,细察鹭飞,宏观天末,兴致勃勃,但仍觉意犹未足,所以登上岳阳楼。(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斗柄:指北斗七星中玉衡、开阳、摇光三星,形似杓柄。④行朝:迁徙不定的朝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诗歌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2)有利于表达词人疏神达思、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如“草草”、“细细“写出了人物的情态。
(3)叠词的使用让作品形成了轻灵、和谐、安谧、洒脱的氛围,有着行云流水的音韵美。
B.颔联揭露“愁”潜入的时机。深谙愁苦的人总会把“愁”贮藏在心房僻远的角落里,再筑起精神防线提防它侵袭,可“愁”欺人时,它会随机而出,无孔不入。
C.颈联在颔联的描写“愁”会冲破防线,悄悄爬上心头,使人更加纠结,感伤的基础上,转用比拟手法写“愁”的“柔美”,实在叫人留恋着迷,欲罢不能。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在夜晚静思时,看到了什么景物,从而引发了他的思乡之情?答案:床前明月光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诗人在登高望远时,表达了什么哲理?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 杜甫的《春望》中,诗人通过什么景物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二、选择题1.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李清照答案:B2.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辛弃疾B. 苏轼C. 李白D. 王之涣答案:C三、判断题1.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诗人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怀念。
(对/错)答案:对2.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特点。
答案:琵琶女在《琵琶行》中,形象凄美,技艺高超,她的音乐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她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不公。
2. 请简述《诗经》中的《关雎》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深切思念和爱慕之情。
诗中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等自然景物来比喻男女之间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淳朴而真挚的爱情。
五、翻译题1. 将杜甫的《登楼》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在漫长的秋天里,我常常感到悲伤,像是一个过客;在人生的百年岁月中,我常常生病,独自登上高台。
2. 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太阳依偎着山边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六、分析题1. 请分析《诗经》中的《蒹葭》一诗,说明其艺术特色。
答案:《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抒情诗,其艺术特色在于使用了比兴手法,通过描绘蒹葭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诗中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请分析李白的《将进酒》一诗,说明其主题和艺术手法。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汉代古诗,完成(1)-(2)题。
步出城东门无名氏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雨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①,高飞还故乡。
【注】①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
概括诗中所述事件,要注意抓住叙事的要素,比如时间是“前日”,地点是“城东门”“江南路”,背景是“风雨中”,人物是“故人”和“我”,行为是送别友人、“还故乡”。
由此可以概括出两件事:游子送友和游子欲归不能。
写游子送友,是为了突出他自己欲归不能的哀愁。
答案:一是游子送友,二是游子欲归不能。
在风雨中送别友人归去,更加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寂寥,越发增添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出游子不能归乡的哀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归乡的强烈愿望,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都比较容易分析得出。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三)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三)古代诗歌鉴赏25.(2015·湖北省八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陵峡孙原湘一滩声过一滩催,一日舟行几百回。
郢树①碧从帆底尽,楚台②青向橹前来。
奔雷峡断风常怒,障日峰多雾不开。
险绝正当奇绝处,壮游毋使客心哀。
[注]①郢:古代楚国的地名,郢树指江岸上的树木。
②楚台:古代楚国地名。
在今湖北秭归县东。
(1)“郢树碧从帆底尽,楚台青向橹前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_________(2)本诗是如何体现“壮游”的?试以诗歌后两联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1)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将静态的“郢树”“楚台”写为动态,而将动态的行船写为静态,表现诗人舟行峡中的独特感受,新颖别致。
(从情景交融、夸张和比拟等角度分析亦可。
)(2)“壮游”体现在诗人摹壮景、抒壮情。
通过描绘峡断风怒,江水咆哮,山高岭峻,云遮雾障的西陵峡险绝风光;表达了对奇绝壮观大自然的惊奇、赞叹的豪壮之情。
_________26.(2015·贵州省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送客归京唐·白居易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①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②春。
东城送客马上宋·贺铸向午孤烟起客樯,一陂春水两鸳鸯。
渔童解唱沧浪曲③,应笑尘埃马上郎。
[注]①九衢(qú):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
②曲江:唐长安城曲江池,为京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举子举行宴会,饮酒赋诗。
③沧浪曲,即《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即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
(1)白诗中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2)两首诗都写了“送客”,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①本联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②“有”与“无”形成强烈对比,“有”是为了反衬“无”,③以此体现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赏识重用的复杂心情。
高考古代诗歌赏析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陆游西风挟雨声翻浪。
恰洗尽、黄茅瘴。
老惯人间齐得丧。
千岩高卧,五湖归棹,替却凌烟像。
故人小驻平戎帐。
白羽腰间气何壮。
我老渔樵君将相。
小槽红酒,晚香丹荔,记取蛮江上。
【注】①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与时任县尉的朱景参情好甚笃,他们一同游览北岭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词。
②凌烟像:唐太宗将开国文武功臣魏征、尉迟恭等二十四人的肖像画于阁中,以资褒扬纪念。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由自然界的风雨写起,“声翻浪”从听觉角度突出了风雨来势之猛烈。
B.随着黄茅瘴气被秋风秋雨一扫而光,压抑在词人心头的愁绪也暂时得以消除。
C.“老惯人间齐得丧”,是说自己历尽人间万事,已把得失荣辱看得超然平淡了。
D.“千岩高卧”以下三句紧承上句而来,写词人看破了世俗名利,过起了隐居生活。
(6分)15.词的下片是如何写友人朱景参的?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面句子空缺的部分。
(6分)(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两句从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内外形势角度,揭示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点出了南朝刘义隆北伐时渴望建立功勋,而“”一句则与之形成对比,写出惨败的结果,告诫南宋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
(3)《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对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情深意厚的句子是“,”。
诗歌(9分):14.D15.(6分)答案第一问:①对比。
把词人自身与朱景参不同的处境和心情进行对比,词人设想若干年后,老友驻扎在军营中,腰间佩着箭,出入将相之中,气势是何等壮阔,而词人却不思功名,在渔樵中老去。
②通过行为、外貌等对人物进行刻画。
通过对朱景参驻守平戎帐内,羽箭腰间的行为、外貌的描写,表现友人的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专练:韩愈系列(含答案与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专练:韩愈系列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唐)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此诗是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第二年春天所作。
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
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
张署到临武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功曹:官名。
②筼筜(yún 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
③踯躅:杜鹃花科。
④斗:通“陡”。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画面清晰鲜明,勾勒出阳山地区春山明净,春江空阔的景色,传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
B.颔联描写青青竹笋,火红花朵,可以说是作者为这幅水墨画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为荒僻的野景增添了春天的生气。
C.尽管诗人因劝谏德宗被贬到广东阳山这样的“炎瘴”南荒之地,但他心中还想着“未报恩波”,这体现出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
D.尾联诗人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愁,并点明忧愁的原因,是读了张署来诗后,感到鬓发顿时白了一半,说明来诗是愁的原因。
2.这首诗的颈联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请简要说明颈联丰富的意蕴。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广宣上人频见过(唐)韩愈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
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
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
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
【注】①上人,对僧侣的尊称。
广宣是一位诗僧,在宪宗、穆宗两朝颇受宠幸,为内供奉。
元和十四年,唐宪宗举行恭迎佛骨礼拜活动,韩愈排斥佛老,撰文劝谏。
②见过,相访。
③冲,冒过,撞过。
④道,这里指儒家之道。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扰扰”和“风雨”“尘埃”形成对比,刻画出奔走于权贵的上人形象。
B.广宣上人以诗相赠,诗人自谦才疏学浅,整日推敲也无法答复,委婉谢绝。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刷题练习题4(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刷题练习题4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惜牡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思黯南墅①赏牡丹刘禹锡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②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注】①思黯南墅,牛僧孺的别墅。
②增城,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传说昆仑山上有增城九重,西王母所居。
1.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同写牡丹,但一“惜”一“赞”,情感态度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B.白居易的“夜惜衰红把火看”与古人的“秉烛夜游”有着相同的意趣。
C.刘禹锡的“天教晚发赛诸花”为牡丹虽艳冠群芳却较晚开放而鸣不平。
D.两首诗都写庭院里的牡丹,但白诗从细小处落笔,刘诗则强调整体感观。
2.两首诗都以虚写称妙,试从“虚”的角度对两首诗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岗晚步李弥逊①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
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
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
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②!【注】①李弥逊是南宋初年主张抗金、反对议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被罢黜归田,隐居连江西山。
②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
A.首联描绘了清新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诗人吃饱饭后扶杖散步,心情愉悦。
B.诗人在深险的小路上行走,看到了栖息在高台的鸟,两幅画面动静结合。
C.颈联描绘了一幅和谐的人居图,表现了浓郁的村野田园情调,意境温馨。
D.诗人壮志未酬,但并未悲愤不已,本诗就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美好。
4.本诗的尾联写得很有特色,请结合全诗分析其中“自怜”的内容和“回首中原”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梦天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①相逢桂香陌。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一题目:阅读以下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回答问题。
>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1. 诗中“空山新雨后”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2. “明月松间照”与“清泉石上流”两句,分别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 试分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中的动静结合手法。
答案:1. “空山新雨后”描绘了一幅雨后空山的清新景象,山中的空气清新,万物洗涤一新。
2. “明月松间照”体现了诗人在宁静的夜晚,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清泉石上流”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清澈纯净的向往。
3. “竹喧归浣女”通过浣女归来时的喧闹声,与“莲动下渔舟”中渔舟在莲叶间的静谧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深刻理解。
练习题二题目:阅读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问题。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问题:1. 苏轼在诗中通过“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2. “我欲乘风归去”与“又恐琼楼玉宇”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3. 诗中“起舞弄清影”与“何似在人间”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何种看法?答案:1. “明月几时有”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 “我欲乘风归去”反映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渴望,而“又恐琼楼玉宇”则表现了他对人间情感的依恋,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3. “起舞弄清影”与“何似在人间”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肯定,认为人间的欢乐和美好是值得珍惜的。
练习题三题目:阅读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回答问题。
>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诗词鉴赏练习试题
诗词鉴赏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眠唐庚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⑴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⑵“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⑶《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
请简要赏析。
答:(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
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十题】
【导语】从⼩学到⾼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的优秀诗篇。
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
可以说,我们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化宝库⾥最璀璨的明珠。
不过,据我所知,有许多同学对于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如何才能真正领会古诗中那优美的意境和⾼超的艺术⼿法,从⽽不断提⾼我们对古诗的认识和鉴赏⽔平呢?今天,我们就⼀起来讨论、研究以下这个问题。
【⼀.阅读下⾯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苏轼林断⼭明⽵隐墙,乱蝉衰草⼩池塘。
翻空⽩鸟时时见,照⽔红蕖细细⾹。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得浮⽣⼀⽇凉。
【注】这⾸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请简要分析“翻空⽩鸟时时见,照⽔红蕖细细⾹”⼀句在景物描写⽅⾯的特点。
(3分)(2)有⼈认为这⾸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情,也有⼈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得其乐的隐逸⽣活。
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说说你的理由。
(4分)【⼆、阅读下⾯这⾸唐诗,完成8~9题。
】别舍弟宗⼀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去国六千⾥,万死投荒⼗⼆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 赏析本诗第⼆联中数词运⽤的妙处。
(4分)2. 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4分)【三、阅读下⾯的宋词,完成题⽬.】菩萨蛮·咏梅朱淑真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声长,⼀枝和⽉⾹。
⼈怜花似旧,花不知⼈瘦。
独⾃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注】朱淑真,宋代⼥词⼈,号幽栖居⼠,钱塘(今浙江杭州)⼈。
(1)简析上阕第⼀句“湿云不渡溪桥冷”在词中的作⽤。
(4分)(2)探究本词下阕情感抒发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的宋词,完成题⽬。
】浣溪沙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一、田园山水诗1.《江村即事》一是描绘恬美宁静的自然风光,表明江村是个富饶美丽的地;二是通过夜晚“不系船”的细节暗示江村淳朴的民风。
2.《雨过山村》1.一、二两句写雨村的优美景色:弯弯的小溪边是一片葱郁滴翠的竹林,沿着竹林旁的小路走过横在溪流上的木板桥,听到几声鸡叫,循声望去,朦朦细雨中的山崖间隐约露出几间农舍。
2.姑,婆婆(唐代习称)妇,儿媳妇3.反衬。
用“闲”字反衬出农民劳动繁忙。
又用香溢十里的栀子花映衬出山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欢乐的农村生活情趣,抒发了诗人恬淡而喜悦的心情。
3.《四时田园杂兴》1.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主动担负起田间和家庭的农活。
2诗人写的是农村见闻,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出春耕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
3. 童学种瓜有两点意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
很明显,作品中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向往之情。
4.《社日》这两个细节分别是:春社延续的时间很长,到傍晚才散;其二是农民们兴高采烈,开怀畅饮,大醉而归。
5.《宿甘露寺》1.一是渲染了甘露寺的环境气氛,暗示有大风,为下句写浪作铺垫。
二是点明自己投宿的地点在山顶。
2.江中的层层巨浪,或“拍天浪”。
3.先从视听角度,进行侧面渲染,再从正面描写窗外壮丽景象:大风中,江水汹涌澎湃,巨浪排空,惊天动地。
画面壮阔,极富气势。
诗人以豪放的笔法描绘了甘露寺的恢弘壮丽的景色,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满怀激情。
6.《春山夜月》1.春山多胜事;是全诗的总领,以下各句都意在表现春山夜月美和自己乐而“忘归”的兴致。
2.第二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句,诗人赋水、月、花以人情,人迷景而融入景,景依人又牵动人,形象逼真,情趣盎然。
在写景中又凸现了诗人天真无邪的“玩童”形象,创造出十分优美的意境。
7.《淮中晚泊犊头》荒凉、幽静孤寂、愁苦景情相生8.《南楼书事》1从修辞上看,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赋清风明月以人格化。
增加了亲切感;从抒情角度看,这又是反衬的法,清风明月无人管,她尽情地美化了南楼夏夜,而诗人则可以贪婪地享受她恩赐的迷人风光。
2.山光、水光、清风、明月作者的心情是十分愉悦的,兴致是浓烈的。
9.《过分水岭》. 1.溪水有情 2.从溪水“三日得同行”的“行”与“惜别一夜声”的“声”两面来表现溪水与人情真意切,诗人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写得细腻别致,意味绵长。
10.《江南春》非然。
1.诗作应题而来,“江南春”非一处一地之景,而是整个江南春色的巨幅画卷;2.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理想是讲究虚实相应,作“十里”显然过“实”则无味,不如“千里”更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盎然意趣。
11.《夏意》 1.最大特点是清幽。
庭院深,远离闹市;夏席清,舒适宜人;树阴满地,更添几分幽静与清凉;榴花的明艳与黄莺的鸣叫又使清幽的环境增添了恬淡的生活情趣。
这些又从诗人昼寝的美梦中流露出来。
2.恬淡闲适的情趣。
12.《次北固山》(1)、客路、行舟、乡书、归雁。
(2)、前句是写实,黑夜渐去而东红日啧薄而起,充满无限生机和力量,第二句是写虚,联想到江上的春色,标志着旧的一年已逝。
“入”是使动。
两句诗包含的哲理是旧事物总会被新事物替代,光明总会驱走黑暗。
13.《鹿柴》“人语响”这是以有声写无声,更突出空山的静谧。
“入”字有一定力度,“深林”茂密,只有些才能透入,使赋予人格化,空山就显得更神秘了。
14.《题君山》借助神话来写君山,使它带上神秘色彩,巍巍昆仑山(神仙居住的地)山顶的一块头吹落在洞庭湖中。
其神奇秀美之色全在读者的想象之中了,怎样想也不过份!下两首是从正面在表现君山美的,正好是第一首诗意境的诠释。
15.《溪居即事》故事(略)“去却关”形象而细致地反映出热忱好客的小童只见空船不见客时的失望神态。
16.《桃花溪》问洞在处,即意在寻“桃源”所在,透视出诗人厌恶现实,如同渊明追求理想社会的心态。
17.《水槛谴心》颈联。
这是一幅春江傍晚的美景。
诗人抓住雨中鱼儿跃出水面和春燕在微风中自由飞翔两个极富特征的形象,置于全诗开阔静谧的背景中,传神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秀色和自己愉悦的心情。
18.《绝句》①色彩绚丽: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融为一体。
②远近结合:近一、四句,远二、三句,以远景衬托近景。
③动静搭配:一、二句是动态之景。
三、四句为静态之景。
全景绚丽多姿,生机盎然,堪为绝唱。
19.《山中留客》理由:一是山中绚丽多彩的春光诱人。
二是天阴下雨不是理由,因为即便是晴天,高山的云雾也会沾湿衣服,可那却是另有一番风光。
从劝友中流露出诗酷爱自然,醉心山水的恬美心境。
20.《题破山寺后禅院》(略)21.《暮江吟》1、不好。
其理由有①用“铺”比用“照”更贴切,因为残阳已贴近一平线,与江水形成的角度小,而“照”的角度大,②“铺”字暗示了江水平静,显现秋水特征。
③拟人手法,恰当地表达出诗人恬淡的情怀。
2。
那就是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的形象从日暮到初夜,诗人久久踯躅在大自然的美景里,反映出诗人对大自然的酷爱和闲适愉悦的心情。
22.《山中问答》既有桃花流水,可见白醉的正是如同“桃花源”那样“非人间”的仙境。
诗人“栖碧山”一面表明他酷爱自然,另一面可知诗人愤世嫉俗,远离尘嚣,崇尚高洁闲雅的生活。
二、赠友别离诗23.《喜见外弟又言别》1.绘声绘色,细腻传神地渐次再现了与外弟意外相逢的惊喜与激动的情景。
2.沧海事指夜暮降临诗人与外弟叙谈亲切、热烈、入神的情形3.喜、见、言、别24.《闻乐天授江州司马》1.元和十年白居易意外被贬为江州司马.2“惊坐”垂死病人突然坐起,足见此惊非小,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闻讯后惊愕、激愤和感慨万千的形象,这饱含着诗人对朋友深切关注的诚挚深情,也表达诗人对世道不公的愤怒与谴责。
25.《喜外弟卢纶见宿》前四句写景(静夜荒村,陋室贫士,雨中黄叶,灯下白头),充满辛酸和悲凉,这是“悲”;后四句叙事(频频相访,自有亲缘),充满感激和欣慰,这是“喜”。
前者之“悲”就突出了相逢的喜悦之情,强烈感人,深化了主旨。
当然,从相逢之“喜”中还是透露出诗人久居荒村沉沦潦倒的悲凉之情,所以诗人说“愧君相见频”。
26.《和练秀才柳》1.行者对送者而言2.柳枝春风3.这是移情于物的手法,诗人由春风拂柳的景象引发联想和幻觉,化无情物“春风”为有情物,新奇地表达出友人对自己“殷勤”关怀的形象和“最相惜”的真挚情怀。
27.《寻陆鸿渐不遇》(1).寻陆鸿渐不遇①诗人自己未寻见友人的惆怅与迷茫②急切想知道友人近况的关切之情。
(2).一是陆新居的处所与环境,通过“野径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来表现主人的心态,远离尘俗,崇尚隐逸;二是由西邻叙述陆的行踪,表明他又是一个皓爱自然和热爱生活的高人。
28.《亭送别》(1)、“水急流”是应首句中的“解行舟”而来,又下句中“人已远”的缘由,这样写环环紧扣,结构紧凑。
(2)、古人写景常以“眼前景”为实,而以想象之景为虚。
据此,本诗一、二句是写实,三、四句是写虚。
后两句是想象之景,写得孤独凄凉,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之情之间的真挚深情。
这两句写法与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处,柳岸晓风残月”句极为相似。
29.《待储光羲不至》①一是晚钟已敲响,二是天又下起小雨。
②对朋友来访的急切期盼之心情和久侯不至的失望、惆怅的心情。
前一种心情又通过清早起打开多重屋门,在家中静听朋友坐车的声音,仿佛听到朋友身上玉佩的响声而出门迎接的动作等细节来表现。
30.《武昌阻风》叫反衬。
“忘却愁”是因为“闲临水”“贪着飞花”,衬托出武昌春色的迷人,情随景移,表现出诗人在“临水”“看花”时的娱悦心情。
点出了首句“春风留客31.《芙蓉楼送辛渐》通过“寒”与“孤”渲染气氛,使送别充满悲凉的色彩,又与“冰心”“玉壶”相照应。
“寒雨”即秋雨,点明时节,暗示诗歌人的浓烈的思乡之情。
三、思亲怀人诗32.《秋思》1.第一是“意万重”,久别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有千言万语,情意无限。
第二是一封家书难尽其意,可能是匆匆间无从下笔,也可能仓促间有所遗漏,这都是“恐”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
2.诗的章法,三、四两句典型性的细节描写,使诗作一波三折发奇崛之思,又在情理之中。
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欲尽言而又无从尽言。
33.《十五夜望月》1.即中秋夜。
“地白”言月明,“桂花”暗指月宫,又是中秋时节花。
第三句更寓怀人、团圆之意。
.2.前两句以引无限怀人之意,而结句却不言己情,用疑问把诗意推向更广阔的境界:中秋夜思亲怀人乃天下离人的共同感受,而诗人又赋月光以人情,暗写自己。
“落”字千钧,出意新奇,写尽心中思念之怀。
34.《夜雪》 1.诗人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三面来表现雪重(大),三处不着一个“雪”字,这是侧面描写的艺术法。
2.此评恰当。
诗人从“已讶”到“复见”再到“时闻”已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这不仅是因为“衾枕冷”,更多的是借“夜雪”抒写自己的心感受,暗示谪居浔阳()居住环境的偏僻和孤寂惆怅的心情。
35.《乡思》.“望”确为诗眼。
思乡之念缘“落日”而起,伫立凝望天涯却不见家园,极言故乡遥远。
欲思归乡,望中碧山又阻隔归程,甚者,暮蔼沉沉,遮住碧山,足见障碍重重。
全诗写景抒情皆在诗人的凝望之中,望之愈久,思之愈切,恨之愈深。
层层推进,极富感染力。
36.《逢入京使》一是自己年已迈仍出征戍边,自觉凄凉,二是离家愈远而思乡、思亲之情愈切,三是想象中亲人时时为己担忧的情景,更使诗人悲痛不已。
37.《旅次朔》自己所处地离家乡更加远了,那“日夜忆”的心更加忧虑和焦急了,诗人的失望与痛苦之情谥于言表。
38.《月夜》两诗表达的感情都是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都是通过设想未来夫妻相见,在窗下共叙相思之苦的情景,而杜诗更悲伤,更动人。
四、咏物感怀诗39.《早梅》(1).①洁白无瑕②花开繁茂(2)一是承“迥临村路”诗人笔下的梅是远眺之景;二是“不知近水花先发”(3).①不怕冰雪寒的顽强精神②洁白无瑕的高洁品格③远离人群的孤傲性格40.《山陂杏花》1.树上的杏花倒映在水中的花影2.把诗意推进一层3.运用比喻手法。
从容上看诗人的意思是,宁可象雪花那样凋零消失在水中,也不愿零落在尘埃里被玷污、被践踏,寄托着诗人心志高洁、不合流俗的情怀。
41.《白梅》1不畏寒、傲然不屈的性格2对比孤傲清高、不同尘俗的品质3为社会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42.《题竹画》(1)拟人诗人自己形象(2)①择境而生,不怕艰险②坚韧不拔,不畏强暴③坚守气节与操守43.《春雪》 1.从“都未有”到“初惊”道出诗人盼春之急切心情,但仍未着“花”,为下句写雪作铺垫。
2.诗人发新奇之思,寄情于雪并赋之以人格,盛赞其善解人意,满足盼春人的观花欲望。
不仅造意别致,耐人寻味,又上两句相合,为呼应,结构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