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优秀范文
小学课文《山中访友》教案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山中景物及访友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2)学会尊重他人,懂得礼貌待人的道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山中景物及访友的过程。
(3)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山中的景色,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的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山中访友。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山中景色及访友的氛围。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拓展训练:(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情景模拟。
(2)选取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友谊的小作文。
3. 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画一幅画,并附上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字词掌握程度、作文质量、绘画作品创意等。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优质教案2篇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优质教案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优质教案精选2篇(一)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优质教案教学目的:1、会认2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局部。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妙感情。
4、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沉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
前置自学提纲1、可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瀑布、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3、作者访问了山中的哪些朋友?用“”画出。
4、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沉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多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精选《山中访友》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增强词汇积累。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升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增强对自然的向往和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学会珍惜友谊,懂得友谊的珍贵。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增强词汇积累。
3.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自然景观描写,学会欣赏自然。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 学会珍惜友谊,懂得友谊的珍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使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 运用情感教学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或视频。
4. 学生写作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生字词。
(2)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思考课文主题,回答相关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总结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5. 讨论与思考:(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惜友谊,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范文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描绘画面、分析人物心情等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2)学会与朋友沟通交流,懂得友谊的可贵。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描绘画面、分析人物心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成语和俗语的理解。
2. 描绘画面、分析人物心情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堂练习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山中的自然声音,如鸟鸣、水流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生分享他们对“山中访友”的理解和经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学习工具辅助理解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如成语和俗语的含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人物心情。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主题。
5. 实践活动:(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自己描绘一幅山中访友的画面。
(2)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分析其心情和动机。
(2)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并讲解生字词。
2.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角色扮演,录制视频。
小学课文《山中访友》教案范文
小学课文《山中访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描绘的山中景色和访友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的细节描述,想象和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
(3)学会与同学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乐于与人分享快乐和困难。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想象和感受山中的美丽景色。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细腻的描绘。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景色和友情的感悟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图片。
2. 课文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山中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山中景色的认识和感受。
(3)导入课文《山中访友》,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朗读技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记忆。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引导补充和修正。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中景色和友情的理解。
5. 想象与表达(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山中景色。
(2)学生选择一个朋友,想象与朋友一同访友的情景。
(3)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表达,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课文内容和学习收获。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人教版教案(精选16篇)
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人教版教案(精选16篇)六班级上册《山中访友》人教版教案篇1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瞧,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这大自然多姿多彩,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学习第一组课文我们将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会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沟通感受。
2.揭示课题:今日,我们跟随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访问他的伴侣。
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题。
3.读课题,想一想,猜一猜:访问的是一位怎样的伴侣?4.让我们带着好心情,跟随走进山林,去访问的山中“伴侣”。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①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②读中思索:去山中访问的伴侣究竟是谁?2.读后沟通,了解学情。
(1)在山中访问了哪些伴侣?依次列出: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2)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同学争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体现出与山中伴侣之间的亲热无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找出语句,沟通体会。
默读课文,找出哪些体现“我”和山里的“伴侣”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沟通体会。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召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概”;悬崖──“挺立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才智”;白云──“让天空布满安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发现的好风景”。
老师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实地感受到在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沟通,它们成了我们的伴侣。
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再读课文,专心赏读。
师:是那么喜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和他一起会晤山中的好伴侣。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幽静:隐蔽,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吟咏: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2、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3、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4、交流感受: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精选7篇)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山中访友》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
因此教学时以“审美”为切入口,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趣,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
在具体的教学中以课文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学生在诵读中发现美的朋友,品味美的情感,抒发美的心声,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五、教学步骤一、走近山中:1、导入新课:有人说,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漠。
在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时节出去踏青访友,更有一番好心情,有时还会留下一个好记忆。
因此,我特地为大家请来一位导游,他是李汉荣作家。
(课件显示作者姓名)今天,李导满怀好心情带我们到“山中访友”。
(课件显示课题)2、播放课件《山中访友》,学生观看。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为下环节与文本交流打下基础。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精选《山中访友》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 生字词学习:认读“访、友”等生字词,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3. 课文理解: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句子。
2. 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朋友的了解。
2. 简介作者:让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的背景。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交流。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分析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四、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感。
2. 学生进行写字练习,巩固生字词。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四章:课后作业一、作业内容1. 熟读课文,加强语感。
2. 家庭作业:写字练习,巩固生字词。
二、作业要求1. 正确、规范地完成作业。
2. 家长签字确认。
第五章:教学评价一、评价内容1. 学生课堂表现:参与度、讨论交流、朗读表现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字迹、正确率、家长签字等。
二、评价方法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2. 学生自评: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三、评价周期1. 每节课课后进行评价。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8篇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山中访友》教案1课文简析: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作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课件)(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幽径(jìng)唱和(hè)湛(zhàn )蓝栀(zhī )子津津(jīn)乐道玄(xuán )奥清澈(chè )禅(chán)心犬吠(fèi)吟(yín)咏憔(qiáo )悴(cuì )树冠(guān )凝(níng )静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优秀5篇)六年级山中访友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欣赏品位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位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⑴你能读准下列红字的读音吗?⑴根据所给的解释说出词语。
2、听朗读录音,思考问题:⑴作者在山中都访问了哪些朋友?⑴(按照顺序找)他是怎样称呼这些朋友的?三、探究1、赏析交流:⑴静心默读,大胆想象。
你最喜欢山中的哪位朋友?⑴交流:①请你饱含感情地朗读。
②然后说说你喜欢这位朋友的原因或在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怎样的启示。
2、探索活动:(小组讨论)⑴作者为什么要把进山看风景称为“山中访友”呢?⑴这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体验反思:寻找美、体验美与作者心灵对话。
四、拓展延伸放飞心灵,为您的自然朋友写几句赠言。
五、总结六年级山中访友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拓展联想,理解“德高望重、津津乐道”。
2、通过联想感悟、句式拓展、反复吟诵等方式,体会文章以拟人化的写法描写风景的方法,感受诗一样的景,诗一样的文,诗一样的情,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3、在感悟与品赏、朗读与表达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赞美自然、热爱自然、物我两忘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联想感悟、句式拓展、反复吟诵等方式,体会文章以拟人化的写法描写风景的方法,感受诗一样的景,诗一样的文,诗一样的情,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识那些“老友”1、出示课题,读,说读后有什么想说的。
2、请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秀6篇)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优秀6篇)课文《山中访友》教案设计篇一【设计简说】《山中访友》是一篇适宜学生自主阅读的写景美文。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本设计将课文设计成三个层面处理:以课文为范例,感受美、体验美;以课文作靶子,发现美、积累美;将课文作引子,思考美、延伸美。
一步步导引学生步入文学的殿堂。
【教学过程】一、感受美、体验美。
导入:《山中访友》把大自然人格化,用“访友”的形式,使司空见惯的景物,成了呼之欲出的带着特定意蕴的活生生的个体。
文本视角独特、想象奇特、笔调轻松、富有诗情画意,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
这种出神入化的风格,开拓了新的审美视野。
(一)认读。
感悟意蕴美1.本设计着力让学生自主感悟、探究,让“学生”唱主角,让“读”唱主角,将有形的文字变成有声的“音符”,使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悟自然的灵性。
2.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各自解读课文的意蕴。
为了拓展解读的深度,可设计如下问题组,引导学生讨论:①作者写的上“山中访友”,访的友是谁?②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带有特定意蕴的景物的?③文章中景中含而未露的文旨是什么?点拨之一: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景与物,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点拨之二:德高望重的古桥,写得敦厚。
它始终“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在凝重的画面中充满神韵。
这多么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啊!但这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民族的性格,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这分明是民族文化底蕴的写照——意与境相谐。
恰如知己的树木,写得也分外醉人。
“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5篇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学习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感悟作者充满诗意的画面。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并熟读;搜集古桥的图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一)谈话导入。
1.导语: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之春如诗如画,扣动过多少人的心弦;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又是那么美好可爱、温暖如春,真是个理想的境界。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李汉荣先生的《山中访友》又怎样呢?古人有梅妻鹤子之高雅,今人有草木为友之境界。
那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童话世界!物随心变、景随情迁,让我们带着好心情走进去吧!去领略一下作者那寄情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质疑。
(二)预习探究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自由轻声读课文。
(用笔做上记号)2.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这样行文有什么好处?二、合作交流1.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蕴含、奥秘、侠客、瀑布、身躯、邀请、俯身、凝望、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2.李汉荣老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了“山中访友”?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3.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
三、品读体验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
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整篇文章。
朗读时,结合多媒体创制情境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体验。
从文眼(课题:山中访友)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
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
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或阅读经验,让学生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
利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引起学生的反思,得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样的结论。
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引言:上节课,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中的众多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师: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
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将课文朗读一遍。
(四)仿写1、从称呼角度看,文章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讨论明确:(图示)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2、读5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试仿写讨论明确:“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称。
小学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对山中景色的描绘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课文的朗读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3. 朗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掌握与应用。
2. 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山中的景色,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意境。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勾画出生字词,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生字词,解释课文中的难点。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
3.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山中的印象。
(2)学生发挥想象,用画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山中景色的理解。
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表达能力评价:通过学生朗读、写作和讨论,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学生反应和自己的教学方法。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山中访友》教案设计范文适用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访友、欢聚、促膝长谈”等词语的意思,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1. 正确认读和理解词语。
2.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山中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山中景色,导入《山中访友》的学习。
2. 学习课文:a. 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认读。
b. 讲解生字词,如“访友、欢聚、促膝长谈”等。
c.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讨论交流:a. 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喜欢山中访友。
4. 品味语言:a.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大山里的朋友”“绿色的课本”等。
b.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 作业布置:a.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b.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山中景色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他们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情感美。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山中景色的短文。
3. 观察身边的大自然,拍摄一张自己认为最美的风景照片,并附上简短的文字描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利程度和感情表达能力。
《山中访友》教案范文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对山中访友的描写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山中访友的描写和感受。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体会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出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文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与自然景观有关的课文,如《草原》、《小池》等。
(2)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山中访友》。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分析课文:(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讨论其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出的情感变化。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山中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5. 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小学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访、友”等10个生词,会写“访、友”等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山中访友的向往与喜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品词析句,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学会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景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培养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友情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巧妙,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景物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好朋友吗?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是不是感到很快乐?今天,我们跟随作者去山里访友,看看作者在山中访友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2. 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并借助工具书或根据注释自己学会生字。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重点认读“访、友”等10个生字。
3. 细读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一次山中访友的过程?(2)指名学生回答,并根据回答板书“树朋友桥朋友人”。
(3)学生再默读课文,思考:作者都看到了哪些景物?(4)指名学生回答,并根据回答板书景物名称。
(5)教师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如:“四季常青”说明树长得茂盛,生机勃勃。
“庞大的根系”说明树年龄很大,历史悠久。
“饱经风霜”说明桥年代久远。
“藤萝”说明桥很古老,充满野趣。
“榆钱”形同“钱”,叫榆钱。
“点着头”赋予人的情态,说明山里的人很和蔼、热情。
4. 品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指名学生朗读并想象画面。
5. 感悟作者情感(1)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友情的热爱。
(2)教师总结并板书:热爱大自然,珍惜友情。
6.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去山中访友,感受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友情的热爱。
小学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珍惜友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理解与运用。
2. 文章深层次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 课文朗读音频。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堂练习册。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图片、音频等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答疑问。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视野。
七、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拓展作业:(1)观察身边的大自然,写一篇简单的观察日记。
(2)与家人分享课文中的美好情感,增进亲情。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
《山中访友》优秀教案《山中访友》优秀教案范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山中访友》优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重点: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感情领略情节魅力。
教学设计○整体感悟1、导入新课:假如你到山中访友,你会访问什么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可作者是怎样说呢?(学生回答)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共同聆听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出的童话般的世界。
学法导航速读课文——通读课文——精读课文││ ││ ││扫清文字障碍感知文章大体内容重点内容重点分析2、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憔悴玄奥禅心唱和德高望重返老还童津津乐道3、通读课文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b、表达了作者怎样感情?原来作者要访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赏析精读课文,分析以下问题。
A、自主探究: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具体是怎么写的?分别从众朋友身上学习到了什么品质?简析: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小溪——妹妹——唱和小诗(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德育渗透: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优秀范文
小学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优秀范文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
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的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整篇。
朗读时,结合多媒体创制情境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体验。
从文眼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精彩的句段、词语。
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
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或阅读经验,让学生在自我生活找到“”的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
利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引起学生的反思,得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样的结论。
使学生更深入理解的内涵。
引言:上节课,我们跟随李汉荣先生拜访了山中的众多好朋友,他们都是谁呢?
师: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
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将课文朗读一遍。
仿写
1、从称呼角度看,在写作上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讨论明确: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同和人对话,显得亲切自然。
2、读5节,找出起最有特点的句子形式,试仿写
讨论明确:“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称。
注意称呼的选择。
示例:
A、你好!高大的树木,你撑着一把巨伞,是让我停留脚步休憩吗?
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跟随自然的音乐,跳起生命的舞蹈。
、体验与反思
体验:学生活动:
①讲述自己一次与自然美景亲密接触的经历。
②回想自己以前阅读过的有关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人生灵感的,并与同学分享。
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问题:
1、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
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作业布置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②利用课余时间来一次“田野访友”,试着与田野中景物交朋友。
③以“田野访友”为题,写一个片断,表达你对自然的热爱和由景物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
小学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优秀范文二
【学生学习目标】:
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③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④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①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
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②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①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的大致内容?
↘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①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
②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早晨,好清爽!
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
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①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
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②交流讨论。
↘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①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
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②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
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①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陡峭身躯津津乐道蕴含侠客
②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第二课时
↘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①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①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
浏览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