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设计规范标准设计
档案馆设计规范

档案馆设计规范档案馆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档案馆的功能运行和使用效果,确保其达到存储、保护和利用档案的目的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
以下是关于档案馆设计规范的要点:一、建筑布局和空间规划1. 档案馆应具备分区明确、功能分明的特点,包括办公区、存储区、阅览区、展览区、修复区等。
2. 不同功能区域间应设置合适的连通通道,以便人员流动和服务。
3. 存储区应考虑档案的分类、保管、检索和展示等需要,确保安全、方便和高效。
二、环境设计1. 档案馆应选址在无污染、空气流通、安全性高的区域。
2. 应设有合适的空调和通风系统,保持档案保存的温湿度及空气质量。
3. 应有充足的自然光照和合适的照明设备,以保证阅览和工作的舒适度和效果。
三、设备设施1. 档案馆应提供各类档案存储设备,如密集架、柜、档案盒等,以满足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档案存储需求。
2. 应保证档案存储设备的结构稳固、防潮、防火,并设有相应的报警和监测设备。
3. 档案馆应配备合适的图书资料、电子设备、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设施等,以满足用户的阅览、查询和利用需求。
四、安全保护1. 应设有完善的安全系统,包括保安人员、监控设备、入侵报警系统等。
2. 应设有完善的防火系统,包括防火门、烟雾报警器、灭火器等。
3. 应定期进行消防演练和安全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和用户的安全。
五、无障碍设施1. 设计和建设档案馆时应考虑到残疾人士的需求,设置无障碍通道和设施,如坡道、扶手、轮椅通道等。
2. 阅览室、卫生间、电梯等公共区域的设计和布局应符合无障碍要求,方便残疾人士的使用。
六、环保设计1. 在档案馆设计和建设中应考虑环保因素,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如节能、降噪、废物处理等。
2. 选用环保材料进行装修和建筑,减少环境污染。
3. 建立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减少纸质档案的使用。
七、功能设计1. 各功能区域的布局和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使得工作人员和用户的办公和使用更加便捷和舒适。
2. 阅览区应设计合理的座位和桌子,提供充足的阅览空间和设备。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档案馆建设的需要,使档案馆建筑设计符合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国家综合性档案馆(以下简称档案馆)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档案馆等级与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表1.0.3第1.0.4条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
第1.0.5条档案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2章术语第2.0.1条档案馆Archives收集、保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的基地和信息中心。
第2.0.2条综合性档案馆Comprhensive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保管、提供利用多种门类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第2.0.3条专门档案馆Special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某一专业领域或某种特殊载体形态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第2.0.4条国家级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收藏党和国家中央机构的和具有全国意义档案的并经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建立的档案馆。
第2.0.5条库区Repository档案库房及为其服务的交通通道占用的区域的总称。
第2.0.6条馆区Archive Area档案馆各类业务用房及附属公共设施所占的整个区域。
第2.0.7条档案库Storehouse for Archives档案馆中专为存放档案所建的房舍。
第2.0.8条查阅档案用房Search Romm办理档案查阅手续,存放查阅档案的检索工具和阅览档案等所用的房舍。
第2.0.9条利用者Searcher查阅利用档案的人员。
第2.0.10条缓冲间Buffer Room在进入库区或库房的入口处,为减少外界气候条件对库内的直接影响而建的沟通库内外并能密闭的过渡房间。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第1章总则第2章术语第3章馆址和总平面第4章建筑设计4.1一般规定4.2档案库4.3查阅档案用房4.4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4.5办公和辅助用房5.1防护内容5.2温湿度要求5.3防潮和防水5.4防日光直射和紫外线照射5.5防尘和防污染5.6防蛀和防鼠5.7防盗第6章防火设计第7章建筑设备7.1给水排水7.2暖通空调7.3电气附录一本规范用词说明第2章术语第2.0.1条档案馆Archives收集、保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的基地和信息中心。
第2.0.2条综合性档案馆Comprhensive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保管、提供利用多种门类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第2.0.3条专门档案馆Specisl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某一专业领域或某种特殊载体形态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第2.0.4条国家级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收藏党和国家中央机构的和具有全国意义档案的并经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建立的档案馆。
第2.0.5条库区Repository档案库房及为其服务的交通通道占用的区域的总称。
第2.0.6条馆区Archive Area档案馆各类业务用房及附属公共设施所占的整个区域。
第2.0.7条档案库Storehouse for Archives档案馆中专为存放档案所建的房舍。
第2.0.8条查阅档案用房Search Romm办理档案查阅手续,存放查阅档案的检索工具和阅览档案等所用的房舍。
第2.0.9条利用者Searcher查阅利用档案的人员。
第2.0.10条缓冲间Buffer Room在进入库区或库房的入口处,为减少外界气候条件对库内的直接影响而建的沟通库内外并能密闭的过渡房间。
第2.0.11条封闭外廊Closed Corridor在档案库外建的用墙和窗与外界隔开的走廊(一面或多面以及绕一圈的环廊),以减少外界气候对档案库的直接影响。
档案馆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档案馆建筑应根据其等级、规模和功能设置各类用房,并宜由档案库、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办公用房和附属用房组成。
4.1.2 档案馆的建筑布局应按照功能分区布置各类用房,并应达到功能合理、流程便捷、内外相互联系又有所分隔,避免交叉。
各类用房之间进行档案传送时,不应通过露天通道。
4.1. 3 档案馆建筑设计应使各类档案及资料保管安全、调阅方便;查阅环境应安静;工作人员应有必要的工作条件。
4.1.4 四层及四层以上的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应设电梯。
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档案库应设垂直运输设备。
4.1.5 锅炉房、变配电室、车库等可能危及档案安全的用房不宜毗邻档案库。
档案库4.2.1 档案库可包括纸质档案库、音像档案库、光盘库、缩微拷贝片库、母片库、特藏库、实物档案库、图书资料库、其他特殊载体档案库等,并应根据档案馆的等级、规模和实际需要选择设置或合并设置。
4.2.2 档案库应集中布置、自成一区。
除更衣室外,档案库区内不应设置其他用房,且其他用房之间的交通也不得穿越档案库区。
4.2.3 档案库区的平面布局应简洁紧凑。
4.2.4 档案库区或档案库入口处应设缓冲间,其面积不应小于6m2;当设专用封闭外廊时,可不再设缓冲间。
4.2.5 档案库区内比库区外楼地面应高出15mm,并应设置密闭排水口。
4.2.6 每个档案库应设两个独立的出入口,且不宜采用串通或套间布置方式。
4.2.7 档案库净高不应低于2.60m。
4.2.8 档案库内档案装具布置应成行垂直于有窗的墙面。
档案装具间的通道应与外墙采光窗相对应,当无窗时,应与管道通风孔开口方向相对应。
4.2.9 档案装具排列的各部分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2 两行档案装具间净宽不应小于0.80m;3 档案装具端部与墙的净距离不应小于0.60m;4 档案装具背部与墙的净距离不应小于0.10m。
4.2.10 档案装具的档案存储定额的计算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五节档案柜时,库房每平方米(使用面积)存储档案长度不小于2.70延长米;2 当采用双面档案架时,库房每平方米(使用面积)存储档案长度不小于3.30延长米;3 当采用密集架时,库房每平方米(使用面积)存储档案长度不小于7.20延长米。
档案馆最新设计标准规范

档案馆最新设计标准规范档案馆作为保存和管理历史文献、资料的重要场所,其设计标准规范对于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以及便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档案馆最新设计标准规范的主要内容:一、总则档案馆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满足档案安全、保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设计应充分考虑档案馆的功能性、经济性、美观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二、选址与布局1. 档案馆应选择在交通便利、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的地点。
2. 馆内布局应合理分区,包括档案存储区、阅览区、工作区、技术处理区和公共服务区等。
3. 应设置独立的出入口,确保档案的安全转移和人员流动的有序。
三、建筑结构与材料1. 建筑结构应坚固耐用,满足防震、防火、防潮等要求。
2. 材料选择应考虑环保和耐久性,避免使用易腐蚀、易燃的材料。
四、环境控制1. 档案馆应配备恒温恒湿系统,确保档案存储环境的稳定。
2. 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防止空气污浊和霉菌滋生。
3. 应设置防虫、防尘、防鼠等措施,保护档案不受损害。
五、安全防护1. 档案馆应安装防盗、防火、防破坏等安全设施。
2. 应有完善的监控系统,确保馆内安全无死角。
3. 应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水灾、地震等灾害的应对措施。
六、信息化建设1. 档案馆应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化管理。
2. 应提供便捷的档案检索服务,包括在线检索和自助检索设备。
3. 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七、公共服务1. 档案馆应提供舒适的阅览环境,包括充足的阅览座位和良好的照明。
2. 应设置咨询台,提供档案查询、利用指导等服务。
3. 应定期举办档案展览、讲座等活动,提高公众对档案价值的认识。
八、维护与管理1. 档案馆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档案的接收、分类、保管、借阅等。
2. 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档案的完好无损。
3. 应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九、可持续发展1. 档案馆设计应考虑节能减排,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第1章总则第2章术语第3章馆址和总平面第4章建筑设计4.1一般规定4.2档案库4.3查阅档案用房4.4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4.5办公和辅助用房5.1防护内容5.2温湿度要求5.3防潮和防水5.4防日光直射和紫外线照射5.5防尘和防污染5.6防蛀和防鼠5.7防盗第6章防火设计第7章建筑设备7.1给水排水7.2暖通空调7.3电气附录一本规范用词说明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档案馆建设的需要,使档案馆建筑设计符合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国家综合性档案馆(以下简称档案馆)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档案馆等级与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表1.0.3围等级特级甲级乙级耐火等级一级一级一级适用范围中央国家级档案馆省、自治区、直辖市、单列市档案馆地(市)级及县(市)档案馆第1.0.4条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
第1.0.5条档案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2章术语第2.0.1条档案馆Archives收集、保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的基地和信息中心。
第2.0.2条综合性档案馆Comprhensive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保管、提供利用多种门类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第2.0.3条专门档案馆Specisl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某一专业领域或某种特殊载体形态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第2.0.4条国家级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收藏党和国家中央机构的和具有全国意义档案的并经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建立的档案馆。
第2.0.5条库区Repository档案库房及为其服务的交通通道占用的区域的总称。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国家行业标准)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国家行业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国家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00主编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档案局施行日期: 2 0 0 0 年 6 月 1 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 [2000] 56号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六年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1996,522号)的要求,由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主编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经审查,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JGJ25-2000,自2000年6月1日起施行。
原部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86 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负责管理,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负责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档案局2000年3月10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1996]522号文和国家档案局档发字[1994]16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吸取科研成果,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馆址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档案防护;6.防火设计;7.建筑设备。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对体例按新规定进行调整;对档案馆的等级进行修改;将原附件中温湿度规定纳入正文;在消防一章引导可采用水雾消防灭火等。
本规范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归口管理,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
本规范的主编单位是: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1号邮编:100032本规范的参加单位是:内蒙古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是:杨世诚、杨战捷、范祥、王振法、姬仓、林海燕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档案馆建设的需要,使档案馆建筑设计符合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doc

1.0.4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
1.0.5档案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档案馆archives收集、保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的基地和信息中心。
2.0.2综合性档案馆comprehemsive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保管、提供利用多种门类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2.0.3专门档案馆special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某一专业领域或某种特殊载体形态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2.0.4国家级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收藏党和国家中央机构和具有全国意义档案的并经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建立的档案馆。
2.0.5库区repository档案库房及为其服务的交通通道占用的区域的总称。
2.0.6馆区archive area档案馆各类业务用房及附属公共设施所占的整个区域。
2.0.7档案库storehouse for archives档案馆中专为存放档案所建的房舍。
2.0.8查阅档案用房search room办理档案查阅手续,存放查阅档案的检索工具和阅览档案等所用的房舍。
2.0.9利用者searcher查阅利用档案的人员。
2.0.10缓冲间buffer room在进入库区或库房的入口处,为减少外界**候条件对库内的直接影响而建的沟通库内外并能密闭的过渡房间2.0.11封闭外廊closed corridor在档案库外建的用墙和窗与外界隔开的走廊(一面或多面以及绕一圈的环廊),以减少外界**候对档案库的直接影响。
2.0.12档案装具equipment for storing archives存放档案所用的器具2.0.13主通道main passageway档案库内的主要交通、运输通道。
2.0.14密集架mobile or compact shelving可沿轨道行走并能紧密排列、多联组合的装具。
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51号)

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51号)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规范档案馆的建设,提高档案馆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制定本标准。
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档案馆的建设工程。
1.3 编制依据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编制。
二、建设规模和选址2.1 建设规模档案馆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档案馆藏量、服务范围、发展规划等因素合理确定。
2.2 选址要求三、建筑设计3.1 功能分区档案馆建筑设计应合理划分功能分区,包括档案库区、阅览区、办公区、技术区等。
3.2 档案库区设计3.3 阅览区设计阅览区应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配备必要的阅读设施和设备。
四、设备设施4.1 档案保护设备档案馆应配备必要的档案保护设备,如温湿度控制设备、防虫设备、防火设备等。
4.2 办公设备档案馆应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
4.3 技术设备档案馆应配备必要的技术设备,如档案管理系统、数字化设备等。
五、安全管理5.1 安全制度档案馆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档案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等。
5.2 安全设施档案馆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监控设备、报警系统、消防设备等。
5.3 安全培训档案馆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环保与节能6.1 环保措施档案馆应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2 节能措施档案馆应采取必要的节能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七、验收与维护7.1 验收档案馆建设完成后,应按照相关验收标准进行验收。
7.2 维护档案馆应定期进行维护,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八、附则8.1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8.2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解释。
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51号)三、档案管理与服务3.1 档案管理档案馆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档案管理应包括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
档案馆设计规范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条为适应档案馆建设的需要,保证档案馆建筑设计基本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综合性档案馆(以下简称档案馆)的设计。
其它专业性的专门档案馆,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文执行。
第条档案馆分为特级、甲级、乙级和丙级四个等级。
本规范对不同等级档案馆设计的耐久年限和耐火等级分别作了如下的基本规定,见表。
┃ 等级│特级│ 甲级│ 乙级│丙级┃┠────┼────┼────┼────┼────┨┃耐久年限││100年以│ 50~100│50~100 ┃┃││上│年│年┃┃耐火等级││一级│二级│二级┃┃适用范围│国家级│省(自治│省辖市(│县(市)┃┃│档案馆│区、直辖│地)档案│档案馆┃┃││市)档案│馆│┃┃││馆││┃┗━━━━┷━━━━┷━━━━┷━━━━┷━━━━┛注:一、对特级档案馆建筑的质量标准,根据建筑物本身的具体要求确定,本规范不作统一规定。
二、不同等级、不同规模档案馆各类用房的使用面积定额参见附录一。
第条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对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
第条档案馆建筑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的规定外,应同时遵守国家或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条档案馆的基地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馆址应远离有易燃、易爆物的场所,不设在有污染腐蚀性气体单位的下风向,避免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二、应选择地势较高、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
三、应建在便于利用、交通方便,且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的地区。
第条档案馆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档案馆建筑应独立建造。
二、总平面布置应根据近远期建设计划的要求,立足于一次规划,可分期建设。
三、馆区与职工生活区等建筑应分区布置,避免相互干扰。
四、馆区内道路布置应便于档案的运送装卸,并应符合消防疏散要求。
五、馆区建筑主要用房不宜临近城市干道布置。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10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是国家规定的档案馆建筑设
计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标准,以下为其中的部分参考内容:
1. 建筑基本要求:档案馆的建筑要求设计严谨、合理、功能齐全、结构稳定、防火性能良好、环保和节能等方面达到国家标准。
2. 建筑布局规划:档案馆的建筑布局要注重藏品防潮、通风、温度和湿度控制等要素。
3. 建筑材料选用:档案馆的建筑材料要选用具有防火、隔热、防潮、防腐蚀等特性的材料。
4. 建筑结构设计:档案馆的建筑结构要符合国家相关的建筑结构设计规定,并强调防震、抗震等性能。
5. 安全防范设施:档案馆内要设置消防安全设施,包括灭火器、灭火系统、消防通道,设备要符合国家消防安全规定。
6. 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档案馆的建筑应注重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要使用能源节约设备和技术手段。
7. 设备选用:档案馆内的设备选用要根据现代化技术和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选择。
8. 档案室设计规定:档案室内设藏品展示、保存、防护等设备、
设施要根据规格标准进行设置。
9. 消防设施设计:档案馆内消防设施要根据消防安全要求设立,包括灭火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
10. 维护和使用规定:档案馆建成后,要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维
护和使用,做好防火、防盗、防水、防潮等工作。
以上是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中的一些参考内容,
设计师和建筑单位可根据这些规定要求进行设计施工。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一、总体要求1.1档案馆所处的土地应具备良好的自然环境,避免受到污染源和噪音干扰。
1.2档案馆建筑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建筑设计规范要求。
1.3档案馆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文献和文件的有效保管。
二、功能划分2.2功能区应相互独立,确保各功能区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控制符合要求。
三、建筑设计3.1档案馆外观设计应简洁、庄重,具有一定代表性。
3.2建筑结构应稳固,防震性能好,确保档案馆设施的安全性。
3.3建筑立面应考虑隔热、保温、防紫外线等效果,保证馆内环境恒温恒湿。
3.4档案馆建筑应考虑残疾人士的使用需求,包括无障碍通道、电梯等设施。
四、室内设计4.1馆内应设置适宜的照明系统,并考虑文献和文件的保护需求。
4.2室内布局要合理,确保文件存放和读取的便捷性。
4.3保管库应设置防火、防水、防盗等设施,确保馆内文献的安全。
4.4档案馆应设置空调系统,确保室内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符合要求。
4.5各功能区应设置相应的设备和设施,如复印机、扫描仪等。
五、环境控制5.1档案馆应采用先进的环境控制技术,确保室内空气新鲜、无尘、无污染。
5.2温度和湿度控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避免高温、高湿度对文献和文件的损坏。
5.3馆内应设置空气净化设备,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
5.4档案馆应设置紫外线和红外线过滤设备,避免光线对文献和文件的损害。
六、安全保护6.1档案馆应设置完善的安全防范系统,包括视频监控、报警系统等。
6.2入馆人员应进行登记和身份验证,确保馆内安全。
6.3档案馆应制定灾害应对方案,做好火灾、水灾等突发情况的防范和处理。
七、数字化建设7.1档案馆应引入数字化技术,对部分文献和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
7.3数字化设备和系统应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数字档案的可靠性。
总之,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兼顾建筑安全、环境控制、文献保护和数字化建设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科学规范的设计和严格的实施,可以保证档案馆的正常运行和文献资料的有效保护。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25-2000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1 总则1.0.1 为适应档案馆建设的需要,使档案馆建筑设计符合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国家综合性档案馆(以下简称档案馆)的建筑设计。
1.0.3档案馆等级与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表1.0.31.0.4 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
1.0.5 档案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档案馆Archives收集、保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的基地和信息中心。
2.0.2 综合性档案馆Comprehensive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保管、提供利用多种门类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2.0.3 专门档案馆Special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某一专业领域或某种特殊载体形态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2.0.4 国家级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收藏党和国家中央机构的和具有全国意义档案的并经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建立的档案馆。
2.O.5 库区Repository档案库房及为其服务的交通通道占用的区域的总称。
2.0.6 馆区Archive Area档案馆各类业务用房及附属公共设施所占的整个区域。
2.0.7 档案库Storehouse for Archives档案馆中专为存放档案所建的房舍。
2.0.8 查阅档案用房Search Room办理档案查阅手续,存放查阅档案的检索工具和阅览档案等所用的房舍。
2.0.9 利用者Searcher查阅利用档案的人员。
缓冲间Buffer Room在进入库区或库房的入口处,为减少外界气候条件对库内的直接影响而建的沟通库内外并能密闭的过渡房间。
封闭外廊Closed Corridor在档案库外建的用墙和窗与外界隔开的走廊(一面或多面以及绕一圈的环廊),以减少外界气候对档案库的直接影响。
档案馆设计规范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为适应档案馆建设的需要,保证档案馆建筑设计基本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综合性档案馆(以下简称档案馆)的设计。
其它专业性的专门档案馆,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文执行。
┃ 等级│特级│ 甲级│ 乙级│丙级┃┠────┼────┼────┼────┼────┨┃耐久年限││100年以│ 50~100│50~100 ┃┃││上│年│年┃┃耐火等级││一级│二级│二级┃┃适用范围│国家级│省(自治│省辖市(│县(市)┃┃│档案馆│区、直辖│地)档案│档案馆┃┃││市)档案│馆│┃┃││馆││┃┗━━━━┷━━━━┷━━━━┷━━━━┷━━━━┛注:一、对特级档案馆建筑的质量标准,根据建筑物本身的具体要求确定,本规范不作统一规定。
二、不同等级、不同规模档案馆各类用房的使用面积定额参见附录一。
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对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
档案馆建筑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的规定外,应同时遵守国家或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档案馆的基地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馆址应远离有易燃、易爆物的场所,不设在有污染腐蚀性气体单位的下风向,避免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二、应选择地势较高、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
三、应建在便于利用、交通方便,且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的地区。
档案馆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档案馆建筑应独立建造。
二、总平面布置应根据近远期建设计划的要求,立足于一次规划,可分期建设。
三、馆区与职工生活区等建筑应分区布置,避免相互干扰。
四、馆区内道路布置应便于档案的运送装卸,并应符合消防疏散要求。
五、馆区建筑主要用房不宜临近城市干道布置。
六、总平面布置除遵守当地城镇规划设计要求外,应尽量留有适当的绿化用地。
第三章建筑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档案馆的建筑设计,应根据不同等级、不同规模和职能配置各类用房。
最新档案室设计规范标准

最新档案室设计规范标准档案室作为存储和管理档案资料的重要场所,其设计规范标准对于保障档案安全、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最新档案室设计规范标准的主要内容:1. 档案室选址:档案室应选择在干燥、通风、远离水源和火源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以减少档案资料的自然损坏风险。
2. 空间布局:档案室应有合理的空间布局,包括档案存放区、阅览区、工作区和安全通道。
存放区应根据档案的类型和数量合理划分,确保档案的有序存放。
3. 环境控制:档案室内应安装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确保室内温度控制在18-24℃,相对湿度控制在45%-60%,以延长档案的保存寿命。
4. 防火安全:档案室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烟雾报警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并定期进行消防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5. 防盗措施:档案室应安装防盗报警系统,并设置监控摄像头,确保档案的安全。
同时,应有专人负责档案室的安全管理。
6. 档案存储设施:档案架、柜等存储设施应采用不易变形、耐腐蚀的材料制作,以适应档案长期存放的需要。
档案架的设计应便于档案的分类和检索。
7. 档案数字化:鼓励档案室采用数字化管理,通过扫描仪等设备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便于档案的检索和利用。
8. 档案保密:对于涉及国家机密或个人隐私的档案,应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限制档案的查阅权限,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9. 档案室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档案的接收、分类、保管、借阅、归还等流程,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0. 档案室维护:定期对档案室进行清洁和维护,检查档案架、柜等设施的完好性,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证档案室的良好运行状态。
11. 人员培训:对档案室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确保档案室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12. 应急预案:制定档案室应急预案,包括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情况下的档案保护和转移措施,确保档案的安全。
通过遵循以上规范标准,可以确保档案室的设计和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资源。
市级档案馆设计标准要求

市级档案馆设计标准要求市级档案馆设计标准是指市级档案馆建筑物的设计要求和规范。
以下是市级档案馆设计标准的要求:【场地要求】1. 选址:市级档案馆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功能定位,选择良好的地理位置,便于市民和工作人员的交通出行。
2. 面积要求:市级档案馆的占地面积需满足功能需求,一般不少于5000平方米。
【建筑设计】1. 建筑形式:市级档案馆可采用不同形式的建筑设计,如现代风格、传统风格等,根据城市文化特点和历史环境等因素进行选择。
2. 建筑高度:市级档案馆的建筑高度一般不超过5层。
3. 建筑布局:市级档案馆要合理布局,包括主要建筑、辅助建筑和室外景观等。
主要建筑应包括馆藏展示区、文献整理区、研究室、阅览区和办公区等功能区域。
4. 建筑材料:市级档案馆的建筑材料应选用环保、耐久、安全的材料,并注重保护文物和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5. 建筑设施:市级档案馆应配备必要的建筑设施,如空调系统、保安系统、消防系统等,确保正常运行和工作环境。
6. 建筑风格:市级档案馆的建筑风格应注重展示文化底蕴,体现历史城市的特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功能设置】1. 馆藏展示区:市级档案馆的馆藏展示区应设置合理,包括文物展览、档案资料展示、历史文化展示等功能区域。
2. 研究室:市级档案馆应设置研究室,提供给研究人员进行学术研究和档案整理的空间。
3. 阅览区:市级档案馆的阅览区应提供给市民和读者阅览文献和档案的场所,并配置必要的阅览设施和设备。
4. 办公区:市级档案馆应设置办公区,提供给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工作的场所。
5. 营业区:市级档案馆应设置营业区,提供给市民办理档案查询、证明开具等业务的场所。
6. 会议区:市级档案馆应设置会议区,提供给开展学术研讨、文化交流等活动使用。
【服务设施】1. 停车场:市级档案馆应配备停车场,方便市民和工作人员的停车。
2. 无障碍设施:市级档案馆应设置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士进出和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档案馆建设的需要,保证档案馆建筑设计基本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综合性档案馆(以下简称档案馆)的设计。
其它专业性的专门档案馆,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文执行。
第1.0.3条档案馆分为特级、甲级、乙级和丙级四个等级。
本规范对不同等级档案馆设计的耐久年限和耐火等级分别作了如下的基本规定,见表1.0.3。
┃ 等级│特级│ 甲级│ 乙级│丙级┃┠────┼────┼────┼────┼────┨┃耐久年限││100年以│ 50~100│50~100 ┃┃││上│年│年┃┃耐火等级││一级│二级│二级┃┃适用范围│国家级│省(自治│省辖市(│县(市)┃┃│档案馆│区、直辖│地)档案│档案馆┃┃││市)档案│馆│┃┃││馆││┃┗━━━━┷━━━━┷━━━━┷━━━━┷━━━━┛注:一、对特级档案馆建筑的质量标准,根据建筑物本身的具体要求确定,本规范不作统一规定。
二、不同等级、不同规模档案馆各类用房的使用面积定额参见附录一。
第1.0.4条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对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
第1.0.5条档案馆建筑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的规定外,应同时遵守国家或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档案馆的基地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馆址应远离有易燃、易爆物的场所,不设在有污染腐蚀性气体单位的下风向,避免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二、应选择地势较高、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
三、应建在便于利用、交通方便,且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的地区。
第2.0.2条档案馆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档案馆建筑应独立建造。
二、总平面布置应根据近远期建设计划的要求,立足于一次规划,可分期建设。
三、馆区与职工生活区等建筑应分区布置,避免相互干扰。
四、馆区内道路布置应便于档案的运送装卸,并应符合消防疏散要求。
五、馆区建筑主要用房不宜临近城市干道布置。
六、总平面布置除遵守当地城镇规划设计要求外,应尽量留有适当的绿化用地。
第三章建筑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3.1.1条档案馆的建筑设计,应根据不同等级、不同规模和职能配置各类用房。
一般应由档案库、查阅档案、业务和技术、办公和辅助等用房组成。
第3.1.2条档案馆的建筑布局应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妥善安排各类用房的位置,力求达到功能合理、流程便捷,解决内外相互间的联系和分隔,避免交叉。
各部分之间的档案传送不应通过露天。
凡有温湿度要求的房间应集中或分区集中布置。
第3.1.3条档案馆的建筑设计,应满足各类档案及资料的安全保管,调阅方便;并为利用者创造安静的查阅环境;为工作人员提供必备的工作条件。
并使馆区建筑主要用房具有良好的朝向。
第3.1.4条档案馆的建筑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可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中有关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和要求,并遵照国家颁发的有关建筑节能设计准则的规定进行设计。
第3.1.5条查阅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设计为五层和五层以上时,应设电梯。
超过二层的档案库应设垂直运输设备。
第3.1.6条档案库设于地下时,应设置良好的垂直运输设备;可靠的防潮、防水措施;必要的机械通风或空调设备,以保证使用。
第3.2.1条档案库应集中布置,自成一区。
库区内不应设置其他用房,其他用房之间的联系也不应穿越库区。
第3.2.2条库区的平面布局应简单紧凑,尽量减少外墙面积。
第3.2.3条库区入口处应设缓冲间、其面积应不小于6平方米。
如设专用封闭外廊时,可不再设缓冲间。
第3.2.4条库区内比库区外楼地面应高出20毫米,防止溢水流入库区。
第3.2.5条档案库宜分为大、中、小库,其比例根据使用性质和需要确定。
大、中、小库使用面积一般规模为:大库201~300平方米中库101~200平方米小库100平方米以下第3.2.6条各个大、中、小库应有独立的出入口,不宜采用串通或套间布置方式。
第3.2.7条档案库净高不应低于2.40米。
当有梁和通风管道时,其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20米。
第3.2.8条档案库的围护结构应根据其使用要求的室内温湿度、当地室外气象计算参数和有无采暖、通风、空调设备等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其构造:一、当需要设置采暖设备时,围护结构的总热阻值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规定计算所得的最小总热阻值的基础上增加20~30%进行设计。
二、当需要设置空气调节设备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参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推荐的数值采用。
三、当不设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备时,房屋的外墙和屋顶的总热阻分别不小于0.66和0.90(㎡K)/W。
第3.2.9条屋顶应达到保温隔热要求。
一、平屋顶上采用架空层时,应做好基层保温隔热层。
架空层应不小于0.2米。
并应通风流畅。
二、炎热多雨地区,采用坡屋顶时,屋顶内应通风流畅,散热降温。
其下层屋顶板,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3.2.10条门应做保温门;窗应做双层窗,开启扇应有密封措施。
当采用高窗时,墙的下部应增设通风口。
通风口应设金属网,并应有密闭的可开启保温门。
第3.2.11条档案库每开间的窗洞面积与外墙面积比不应大于1∶10。
一、档案库不应采用跨层或跨间的通长窗。
二、楼板不应任意开设洞口,如需设置垂直传送设施时应做成封闭式竖井,其围护结构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非燃烧体和丙级防火门,并有良好的密闭性。
第3.2.12条档案库内装具布置应成行地垂直于有窗的墙面,外墙采光窗宜与装具间的通道相对应。
第3.2.13条装具排列的各部分尺寸:主通道净宽不小于1米。
两行装具间净宽不小于0.8米。
装具端部与墙之间走道净宽不小于0.6米。
装具背面与墙的间隔不小于0.08米。
第3.2.14条各类装具的档案存贮定额的计算指标:五节档案柜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不小于2.70米或180卷。
双面档案架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不小于3.0米或220卷。
密集架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不小于7.20米或480卷。
注:见附录一、档案馆各类用房的使用面积定额。
第3.2.15条档案库楼面均布活荷载应为5kN/㎡。
当采用密集架时,应不少于12kN/㎡,或按实际需要确定。
第3.2.16条供垂直运输档案、资料的电梯,其位置应临近档案库,但应在库区防火门外,并应采用封闭式的垂直井道。
第3.2.17条当档案库与其他用房同层布置时,应避免因层高不同出现台阶,必要时采用坡道连通。
第3.2.18条母片库不宜设外窗。
若设有外窗时,应有良好的遮光设施。
第3.2.19条珍贵档案应专设珍藏库。
第 3.3.1条查阅档案用房由接待室、查阅登记室、目录室、普通阅览室、专用阅览室、缩微阅览室、声像室、陈列室、复印室和休息室等组成。
规模较小的乙、丙级档案馆,根据使用要求有些用房可以合并设置或不设。
第3.3.2条阅览室一、应光线充足,照度均匀,避免阳光直射及眩光。
二、天然采光标准,窗地面积比不小于1∶5。
三、窗宜设遮光设施。
四、单面采光的阅览室进深与窗顶高度比不大于2∶1;双面采光不大于4∶1。
窗顶至顶棚高不大于0.5米。
五、应有良好的通风。
六、每阅览座位设计使用面积,普通阅览室每座应不小于3.5平方米;专用阅览室每座应不小于4平方米。
若采用单间时,应不小于12平方米。
第3.3.3条缩微阅读室。
一、朝向以北向为宜,避免朝西;不宜设在地下室或建筑物顶层。
二、应设空调或机械通风设备。
三、宜采用间接照明,阅览桌上应设局部照明。
第3.4.1条业务和技术用房由缩微用房、翻拍洗印用房、计算机房、静电复印室、翻版胶印室、理化试验室、声像档案技术处理室、中心控制室、裱糊室、装订室、接收室、除尘室、熏蒸室、去酸室、以及整理编目室、编研室、出版发行室等组成。
应根据档案馆的等级、规模和实际需要选择设置上述用房。
第3.4.2条缩微用房包括资料编排室、缩微摄影室(分大型机室和小型机室)、冲洗处理室、配药和化验室、质量检定室、校对编目室、拷贝复印室、放大还原室、缩微胶片库和备品库等。
非缩微复制中心,可缩小规模,结合需要组织配套用房。
第3.4.3条缩微用房宜设于底层,并自成一区。
一、缩微摄影室必须防振动;防空气污染;各设备之间严禁灯光干扰,并应设遮光帷幕。
室内净高不应低于3米,大型拍照机室净高不应低于3.20米。
室内地面应坚实平整,便于清洗,墙面不宜采用白色或强反射面。
二、拷贝复印室应环境清洁,不起尘埃,地面应防止产生静电。
门窗应密闭和严密遮光防紫外光照,并应有强制排风和空气净化设施。
三、冲洗处理室应严密遮光;室内墙裙、地面及管道应采取防护措施;应有上下水,并满足冲洗工艺要求的水质、水压和水量;室外应设污水处理池。
第3.4.4条翻拍洗印用房包括翻拍室、冲洗室、印像放大室、水洗烘干室。
其中翻拍室和冲洗室可与缩微用房的缩微摄影室和冲洗处理室合用。
为防火和防潮湿,水洗烘干室宜设于缩微区外。
第3.4.5条计算机房包括机房、软硬件室、终端室、介质库和辅助房间等。
应根据选用的机型对环境的要求进行设计。
一、计算机主机房根据设备需要考虑振、隔噪音、防尘、防潮、防腐蚀、防电磁干扰。
地面应做架空地面,架空层净高应不小于0.3米。
二、空调机房、泵房、不停电装置室等辅助用房宜单独设置。
第3.4.6条静电复印室一、为防空气污染,不应设于缩微用房和计算机房区域内。
规模较大的档案馆集中设置专供内部使用的复印室外,一般还宜临近查阅档案用房另设提供利用的复印室一间。
规模较小的档案馆复印室也宜临近查阅用房设置。
二、应设独立的强制排风装置。
每台复印机的使用面积按8平方米计算。
第3.4.7条中心控制室一、宜设在底层主要入口附近二、室内应设空调或局部空调。
三、与其他用房的隔墙,其耐火极限应不低于3小时,楼板不低于2小时。
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第3.4.8条熏蒸室一、使用面积一般为10平方米。
二、应设有单独的、直达屋面外的排气管道,废气排放应符合环境保护规定的标准。
三、室内顶棚、墙面及楼、地面材料应易于清洁。
为便于冲洗,宜设专用的熏蒸设备。
四、应采用密闭门,并宜为双扇门。
第3.4.9条裱糊室一、室内应设加热电源,上下水设施,并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每工作人员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0平方米。
第3.4.10条装订室一、室内应设计摆放裁纸刀、压力机及装订机的位置。
二、每工作人员使用面积应不少于8平方米。
第3.4.11条整理编目室每工作人员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0平方米。
第3.4.12条整理编目室、编研室、出版发行室室内宜设固定壁柜。
第3.5.1条办公和辅助用房由办公室、会议室、文印打字室、值班室、电话机房、空调机房、变配电室、贮藏室及厕所等组成。
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档案馆可根据需要设置上述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