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建筑赏析论文中国古代建筑经历千年发展,在尊重民族性、地区性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改良、进步,形成富有内涵的建筑文化体系。

对中国古建筑进行赏析有助于我们的审美视觉。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国古建筑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浅谈中国古代建筑斗拱之研究摘要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最大特点就是采用木结构。

提到木结构,不得不再提及斗拱,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极为的重要作用,是集木结构之大成者。

关键词古代建筑;中国文化;木结构;斗拱中国古代建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过程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极具中国传统思想内涵。

同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结构、空间、环境的选择和处理上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特色。

纵观中国古代建筑,故宫的雄伟、庄严让人肃然起敬,将中国悠久文化传统体现的淋漓尽致,显示了先人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木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形态上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屋顶的形态,其体形硕大,而且呈曲面状,屋顶四面的屋檐两头高于中间,正脊和檐端也是曲线,再融入一些传统装饰元素,就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富有情趣的一部分,古代文人欣然称之为“如鸟斯革,如斯飞”。

屋顶的硕大构筑并没有笨拙的沉重感,反而颇有几分灵动。

古人为了设计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斗拱。

斗拱通过力学原理,将梁斗对外挑屋檐的受力传输到立柱,从而解决了大面积挑空屋顶的受力难题。

斗拱向外出挑,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型更加优美、壮观。

斗拱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价值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丰富的价值。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下面将从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布局和建筑功能等方面,来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价值。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多种多样,从北方的宫殿式建筑到南方的园林式建筑,都有独特的气质和风貌。

宫殿式建筑以宫门、殿堂和楼阁为主,它们均以黄色琉璃瓦为盖面,三重明间结构,重心低沉。

而园林式建筑则以自然景色和人工景观相结合,注重营造空间层次和错落有致的布局。

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建筑技术水平,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的材料丰富多样,富有创意和艺术性。

古代人民利用自然资源,如木材、石头、土壤等,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建筑材料和技术。

例如,建筑中常用的木结构和石构件,以及彩绘、雕刻、飞檐、角廊等装饰技术,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工艺美术价值。

尤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木构件,以其高度精湛的工艺和富有装饰性的特点,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亮点,被誉为“中国的木雕艺术”。

再次,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注重中轴线和几何比例,追求平衡、和谐和稳定。

例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大多呈现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形状,并按中轴线对称布局,从而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天人合一和宇宙秩序的追求。

另外,建筑的大小和高矮也遵循严格的几何比例,如“一进三开间”、“黄金分割”等,从而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和舒适的感觉。

最后,中国古代建筑的功能丰富多样,不仅仅是居住和工作的场所,还承担了社会、宗教和文化活动的功能。

例如,宫殿作为帝王居住和事务处理的地方,不仅体现了政治权力的象征,还举办了大量的宴会和仪式;庙宇作为祭祀神明和陈列文物的场所,是人们信仰和文化的重要表现;园林作为人们休闲和赏景的场所,不仅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还传承了古代文人雅士的文化传统。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浅谈中国古建筑保护和开发

浅谈中国古建筑保护和开发

浅谈中国古建筑保护与开发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留下来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是古代文明的有效载体,有着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是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发展建设不断加快,由于经济建设理念的差异和市场利益驱使以及人文精神的缺失,散布城市中的古建筑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永久消失,这对古文化和古代文明是很大的损失。

一、古建筑的生存现状早在二十世纪初,以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就从史学的角度以梳理古建筑发展脉络的方式,拉开了我国古建筑保护的序幕。

但是面对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古建筑的生存现状依然堪忧。

一是古建筑大量损毁,随着城市发展和地产开发商对古建筑不负责任的态度,大量的古建筑人为破坏,有些地方甚至将原来的保护区逐渐蚕食或随意取消,使本来该保护的古建筑永远消失;二是古建筑周边环境遭到破坏,随着城市的发展即使有部分古建筑保留了下来,但古建筑周边布局混乱,各种高楼建在古建筑周边,破坏古建筑整体布局和周边环境、历史风貌;三是城市独有特色逐渐消失,随着古建筑的消失,城市的大多数地方已看不到历史的影子,独有的城市特色被和品味也逐渐消失,这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种损失。

二、古建筑开发利用保护、利用古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根据社会需求,对古建筑进行合理的利用与开发,古建筑才能真正地保存下来。

本文探索了古建筑的利用和开发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古建筑的功能延续和利用1.发掘古建资源寻找独有特色。

对古建筑的开发利用要因地制宜,立足于当地古建筑的独有文化特色,最大程度地挖掘古建筑的价值。

现今文化多样,有了独有特色的文化资源,就有了可持续的发展潜力。

2.注重古为今用。

现阶段对古建的开发利用,基本停留在较低的层面,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要建立新的开发利用理念,探求新的文化内容,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把社会经济效益和保护利用很好融合。

中国古代建筑概念

中国古代建筑概念

中国古代建筑概念
一、建筑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宫殿、庙宇、园林、住宅、塔楼等类型。

这些建筑形式各有特色,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多重功能和不同用途。

二、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建筑风格的变化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常见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有:唐风、宋风、明清风格等。

三、建筑材料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木材、石材、砖瓦等天然材料,这些材料的使用符合当时的建筑技术和审美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材料也逐渐发展变化,如宋代的砖瓦技术为明清时期建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建筑技术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精湛,主要体现在木结构技术、砖瓦技术、建筑雕刻等方面。

其中,木结构技术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之一,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精巧的构造方式,实现了建筑的稳固和美观。

同时,砖瓦技术和建筑雕刻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五、建筑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
底蕴。

建筑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和结构上,更体现在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上。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和装饰常常寓意吉祥、祈福等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浅谈中国宫廷古建筑的特征

浅谈中国宫廷古建筑的特征
目化 术
; 故宫是 一处豪华壮丽 的殿 宇之海 ,这处宏 伟的古代宫廷建筑群 ,充分显示 了我 国宫殿建 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 j 艺术特征 郑顺利 临海市广顺源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l 中国宫 廷建 筑具 有审 美价值 的特 征形 式 j 和风格 。 自先秦 至 l世 纪中叶 以前 基本上 是 9 个封 闭的独立的体系 ,20多年 间风格变化 00 9 龙金桂、雕镂细腻的天花藻井 、汉 A玉台基 、 不大 , l世纪 中叶以后 ,随着社会性 质的改 薯 我国有着 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 的 变,外 国建筑 ,特别是西方建筑的大量输入 , 建筑也在历 史的长河 中形成 了自己的特 色,而我 栏板、梁柱 ,以及周 围的建筑小品 ,以显示宫 中国建筑 与世 界建筑 有了较多的接触和 交流, 国的 宫廷建 筑 更 具有 代 表性 ,每 个朝 代 都 有 自己 殿 的豪华富贵 ,象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就是这洋 { 建筑风格发生 了急剧变化 ,中国的宫廷建筑在 : 一座 豪华的 古建筑物 。 独特 的风 格 ,但都 具有 规 模 大 , 气势宏 伟 、 富丽 艺术风格上也发生 了变化。 汉朝长安城里的三级宫殿 :长乐宫 ,未央 堂 皇的特 点 。 中国古 代建 筑艺 术在封 建社 会 中发展成 宫、建章 富 ,合称 “ 汉三宫” 。长乐宫是 由四 0 ≯ ;宫 建筑 ; 廷古 特征; 术 ! 艺 价值 熟 ,它以汉 族木结构建 筑为主体 , 也包括 各少 组 宫殿 ( 长信、长秋 、永寿 、永宁 )组成 。当 j 是 时 ,刘邦就 在这 里处理政务。长乐宫周围大约 数 民族的优 秀建筑 , 世界上延续 历史最长 、 宫殿建筑 又称 宫廷建筑 ,是皇帝为 了巩 固 分布地域最广 、风格非常 显明的一 个独特 的艺 有一 万米 。 自己的统治 ,突出皇权的威严 ,满足精神生活 术体系 。中国古代 宫廷对于 日 、朝鲜和越南 本 未央宫建筑在长乐宫以西半公里左右的地 和物 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 巨大 、气势雄 i 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 响,l世纪 以后,也对欧 7 方 ,汉高帝 七年 ( 元前20 )由丞 相萧何 公 0年 伟的建筑物 。这些 建筑大都金玉交辉 、巍峨壮 f 洲产生过影 响。 和欧洲古 代建筑艺术比较 , 主持所筑 的皇宫。当时 未央宫建造极 为豪华 , 观。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 它建 在一 个高台地 上 ,由拥多个殿宇和台阁组 宫廷古建筑的概述 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 值的统一,艺 术价 成 ,周围约8 0 米 。 90 从 秦朝 开始 ,宫 成 为皇帝 及皇 族居 住的 值高的建筑 ,也 同时发挥 着维 系、加 强社会政 建章宫是 由一组庞大的、密密层层的宫殿 地方 ,宫殿 则成为皇帝处 理朝政的地方 。宫殿 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植根于深厚的 群组成的 。殿 宇台阁林 立,号 称千门万户”。 建筑 的规模 在以后 的岁月里不断加大 ,其典型 } 传统文化 ,表现出鲜 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建筑 它平地崛起 ,殿 比未央 它还 高。东西有2 多丈 j O 特征是斗拱硕大 ,以金黄 色的琉璃瓦铺顶 ,有 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 ,如尺度 、节奏 、构 图、 高的凤阈 。由于建章 宫建筑在 建章门以西 ,所 绚丽的彩 画、雕镂细腻 的天花藻井 、汉白玉台 形式、性格、风格等 ,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 以整个建筑群同未央宫隔城相 对。 基 、栏板 、梁柱 ,以及周围的建筑小品。北京 理 出发 ,为人所 能 欣赏和 理解 ,没 有大起 大 “ 三宫 ”距 今 已有两 千 多年的 历史 , l 汉 故宫太和殿就是典型的宫殿建筑。 落、怪异诡谲 、不可理解的形象 ;总体性 、综 当时 的建筑早 巳无踪影 了,但是 ,我们从现 存 为 了体现 皇 权的 至高 无上 ,表现 以 皇权 合性很强 ,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 ,几乎都是动 的遗址看 ,还可以想象 出整个建筑 的规 模和布 i 为核心 的等级观念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采取严 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 因素和手法 局。 } 格的 中轴对称 的布局 方式 :中轴 线上的建筑高 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 ,从总体环境到单座 在西 安城 东南 部 ,有 一 个兴庆 宫 公园 , 大华丽 ,轴线两侧的建筑相 对低 小简单 。 由于 房屋 ,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 ,从色彩装饰到 它的前身就是 17 多年以前唐朝一处 宫廷—— 20 中国的礼制思想里包 含着 崇敬祖先 、 倡孝道 提 附 属艺术 ,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 ,抽 兴庆宫的 旧址。兴庆宫 占地面积大约20亩 。 16 和重五谷 、祭土地神的 内容 ,中国宫殿 的左前 掉 了其 中一项 ,也就损害 了整体效果。 它的最大特点是把宫廷与 园林结合在一起 。在 方通常设祖庙 ( 也称太庙 )供帝王 祭拜祖先 , 重视表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涵义 唐朝的长安城里 ,有三大宫廷建筑 :太极宫 、 右前方则设社稷坛供帝 王祭祀土地 神和粮食神 中 国古代建 筑艺 术 的政治 伦理 内容 ,要 大 明宫 、兴庆富 ,而兴庆 宫是规模最大 、最 豪 ( 为土 地 ,稷为 粮 食 ),这种 格局 被称 为 社 求 它表 现出鲜 明的性 格和特定的象征涵义 ,为 华富丽的一处 。兴庆宫东部偏南的地方是沉 香 l 左祖右社 。古代宫殿建筑物 自身也 被分 为两部 此而使用的手法很多。最重要的是利用环境渲 亭 ,这是专供唐玄宗和他的贵妃杨玉坏欣赏牡 分 ,即前朝后寝 :前朝是帝 王上朝冶政 、举行 染 出不同情调 和气氛 ,使人从中获得多种审美 丹的处所。沉香亭的西南方 向不远有一个椭 圆 大典之处 ,后寝是皇帝与后 ̄ ( 住生活 的所 A 居 P1 感受 ;其次 是规 定不 同的 建筑 等级 ,包括 体 形 的大水池 ,面积 l 3 0 8 0 平方米 ,名 叫龙池 。 在。 量 、色彩 、式样 、装 饰等 ,用以表 现社会制度 池水 很深 ,池面碧波荡漾 ,池边树木葱郁 ,风 i 中国宫殿 建筑 以北京 的故宫 为代表 。故宫 和建筑 内容;同时还 尽量利用许多具象的附 属 景十 分优 美 。可以看出当年的兴庆官就是这样 又名紫禁城 ,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廷 ,先 后有 i 艺术,直 至匾联、碑刻的文字 ,来揭示、说明 座殿宇和园林结 合的大宫廷 。 2位皇帝在此居住过 。故宫 占地面 积7万 平方 j 4 2 建筑 的性格和 内容。重要的建筑 ,如宫殿 、坛 北京故 宫又名 紫禁城 ,是我 国古代宫廷建 米 ,有 房屋9 多间 ,故宫 周 围是数 米高的红 : 千 筑 保留最完整的一处 。故宫是 明、清两朝皇帝 庙、寺观等 ,还有特定的象征主题。 色围墙 ,周长3 0 多米 ,墙外是护城河 。故宫 40 结论 : 的宫廷。明朝先后 曾有 l个皇帝在这里居住 , 4 规模之大、风格之独特 、陈设之华丽 、建筑之 总 之 中国宫廷 古建 筑形 成干 中 国的封 建 清朝 先后 1 个 皇帝 在这里 居住 。故 宫规模 之 i 0 辉煌,在 世界 宫殿建筑 中极为罕见 。 社会 ,不但代表统冶阶 级至高无上 的权利和地 大 ,风格 之类。建筑之辉煌 ,陈设之豪华 ,是 故 宫分前后两部分 ,前一部分是皇帝举行 位 。具有鲜 明的时代特 色,对于研 究我国古建 世界上 宫殿所 少见的。故宫占地面积7万平方 2 重大典礼 、发布命令的地方 ,主要建筑有太和 筑具有正要的作用。 米 ,建筑面 积 l万 平方米 ,有房屋9 多间 。 ! 5 千 殿、中和殿、保和殿 。这些建筑都建在汉 白玉 故 宫周围是 周米高的红围墙 ,周长3 0 多米 , 』 40 砌成的8 米高的台 基上 ,远 望犹如神话 中的琼 城外 是护城 河。从整个建筑布局来看 ,故宫可 宫仙阙 ,建筑形 象严肃、庄严 ,壮丽 雄伟 , j 分为前后 两个部分 : 前部 分称 “ 外朝” ,主要 三个大殿 的内部 均装饰得金碧辉煌 。故宫的后 建筑有 “ 三大殿 ” ,&太和殿、中和殿 、保和 参考文献 : 部分 内廷是 皇帝处理 政务和后妃们居住的地 殿 。三大殿两侧是 文华殿 和武英 殿。 “ 外朝” : 【 袁凌坤. 1 】 中国古代建筑 文化的特 色[. J魅 】 方 ,这一部分 的主要建 筑乾 清宫坤宁宫 、御花 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发布命令的地方。 : 中国, 0 力 2 9 0 园等都 富有浓 郁 的生活 气息 ,建 筑 多包括 花 “ 外朝”后面部分是 “ 内廷” ,也叫 “ 后 【】 2中国建 筑史编 写组. 中国建 筑史 ( 三 第 园、书斋 、馆榭 、山石等 ,它们均 自成院落 。 停 ” 。这 一 部分 的主 要建筑 有乾 清宫 、交 泰 版 )[ . M】 中国建筑工业 出 版社, 0. 20 0 宫廷古建筑 历史特征 殿 、坤宁宫和御花 园。内廷 的东西两 侧是东大 【】 3李方方. 中国古建 筑的装饰特点[. 论 J西 ] 宫殿建筑最大的特征是硕大的斗拱 、 官和西六官 ,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后妃们 居住 的 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然科学版)02 自 ,0 . 2 金黄色的琉璃瓦铺顶 ,绚丽 的彩画、高大的盘 。

浅谈中国古代佛教建筑

浅谈中国古代佛教建筑
教育科学
2 o 第 O 0q 1 1- 期
理 论 研 究
浅谈中国古代佛教建筑
古勇 ( 河北省廊坊师范学院 050 ) 60 0
摘 要 :佛 寺 建筑 从 佛 教传 入 开始 一 直发 展 到 近 代 ,经 历 了 个 漫长的 过程 ,这 个过程 既是 佛教 不 断 中国化 的过程 ,也 是佛 寺建 筑不 断摆脱 印度 建 筑影响 而逐 渐 中国化 的过程 。中 国古代佛 寺建 筑无论 是在 单体 建筑 的形 式上 ,还是 在群 体 建筑 的组合 布局 上 ,都 具有 中国古代 建筑 的特 点 ,并体现 出一 定 的时代 风格 。就 单体 建筑形 式来 看 , 中国古代 建筑 所有 的单体 建 筑类型 都 能在佛 教 寺 院 中找 到 其 典 型代 表 , 中 国古代 建 筑 以 典型 木 构 架 结构 为 主 ,梁柱 交错 ,斗拱 支撑 ,人 字形 两面坡屋 顶 ,上铺 青 瓦 ,琉 璃 瓦或 鎏金 铜 瓦 ,这 些 建筑 特 点 几乎 被 佛 寺 建 筑 完全 地 继 承 了 下

意 义上来 说 ,佛寺 建筑 是 我 国孤 岛宫殿 建筑 的翻 版 明清 时期 , 在藏 传佛 教盛 行 的地 区西藏 地 区还 出现 了一种 自由式 布局 ,既没 有 明显 的主轴 线 ,根据 地 形 自由的 安排 寺 院的各 种建 筑 ,也不 再
来。
关键 词 :古代 ;佛 教 ;建 筑 在 南 北朝 时 期 , 由于 “ 宅 为 寺 ”之 分 大 盛 , 一些 皇 亲 国 舍 戚大 官 巨贾甚 至皇 帝献 出 自 己的宅 地 、王府 以及 行 宫御苑 作 为寺 院,使 佛教寺 院 的布局 发生 了很 大变化 ,以佛塔 为 主的 佛寺 的布 局 开始变 为 以佛殿 为 中心的 纵轴 式院落 布局 。这 种新 型 的寺 院布 局 ,通 常是将各 主 要殿 堂布置 在 一条纵 轴线 上 ,每 个殿堂 前方 、 左方 、右 方各 建一 座配 殿, 形成三 合或 四合 院落 ,这 种佛 寺布 局 的典 型代表 就 是唐宋 以后 禅 宗所提 倡 的 “ 蓝七 堂 ”。所 谓 “ 珈 珈 蓝七 堂 ”是 指其 七 种不 同形式 的建 筑物 ,通 常包 括 山门殿 ,天 王 殿 ,佛殿 ,讲堂 ,方 丈 ,食堂 ,浴 室 ,东司 ( 所 ),其 布局 情 厕 况是 在 中周 线上 由南 向北 依次 为 山 门殿 ,天 王殿 ,大雄 宝 殿 ,法 堂 ,藏 经楼 等正 殿 ,在正殿 左 右对 称 的分布 有珈 蓝殿 ,祖 师堂 , 观音殿 ,药 师殿 等 为配殿 ,大 的寺 院还 建有 钟鼓 楼 。而僧 房 ,香 积厨 ,斋堂 等生 活 区则大 多居 于 中轴线 的左侧 ( 东部 ) ,外事 活 动场所 如接 待四方 来客 的禅堂 则居 于 中轴 线 的右侧 ( 西部 )。

浅谈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浅谈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浅谈古建筑保护的意义摘要:中国的古建筑,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以它独特的风格和历史意义,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

但古建筑在历经岁月沧桑的保存过程中,由于人为和自然力的破坏,使得古建筑遭受损害、破坏的程度极大,因此如何对这些稀缺古建筑给予保护和修复,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已经成为我国相关部门和建筑工程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论证保护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等问题。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保护;意义引言:中华有着上下5000年文明史,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和品味。

人类历史长廊中的古建筑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脉,并作为其历史见证。

该类建筑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并往往以其当时独特的风格和传统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忠实的反应着人类的历史。

现代人类应将该类古建筑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修复,避免因破坏而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这些技术高超、艺术精湛,独树一帜的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瑰宝,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源远流长文化的载体。

就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承载着华夏民族几千年的风云变幻。

通过古建可以更好的认识我们生活环境的变迁,从中汲取民族营养。

古代建筑反映了国家历史的辉煌,表现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保护古建筑也就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古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精神的载体,通过了解古建筑可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其可见证所在城市的沧桑变化,而被认为是该城市的“历史记忆的符号”和“城市发展的链条”,一旦其被破坏则难以恢复和接续。

同时由于古建筑是在当时的特殊条件下诞生的,因而其是最为直接的历史实物例证,其可真实的反应当时的技术工艺水平、艺术风格、生活习惯、聚集模式和人居环境等,这也是无数工匠们在长期侵淫并参与到建筑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经验,因而其对现代的建筑工程师们而言具有极大的启迪和示范作用。

因此说对古建筑进行有效保护的真正意义主要是可记录历史和传承文化,并可对古代建筑的历史因素进行完整的传承和梳理,可透过外在的美学特征研究其内在的文化魅力。

浅谈中国木结构古建筑

浅谈中国木结构古建筑

2021年第5期(总第401期)浅谈中国木结构古建筑*侯艳芳1宋方方2郭靖1张艳1(1.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陕西咸阳712000;2.中铁建安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16)摘要:中国古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客观而忠实地反映了历史的发展面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将木材技术发挥到了极致。

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中国古建筑逐渐形成了独特而完整的体系,在世界建筑的画卷中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榫卯;斗拱Brief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ancient wooden structureHOU Yan-fang SONG Fang-fang GUO Jing ZHANG YanAbstract:Chinese ancient buildings contain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which objectively and faithfully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They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a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of mankind.Chinese ancient buildings are dominated by wood structures,and the wood technology has been extreme.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development,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 has gradually formed a unique and complete system,presenting a unique style in the picture scroll of world architecture.Key Words:ancient building,wooden structure,mortise-tenon,bracket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遗产。

浅谈古代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浅谈古代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浅谈古代⽂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2019-02-28摘要:建筑是⼈类物质⽂明和精神⽂明的产物,在⼈类物质⽣活和精神⽣活发展的过程中,建筑与⽂化关系密切,建筑是⽂化的载体,⽂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在不同时期反映不同的⽂化内涵。

本⽂从古代建筑民俗⽂化,古代建筑在现在建筑中的应⽤⼊⼿,探讨中国古代⽂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化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化,中国古代传统⽂化的意蕴反映在当时社会⽣活的⽅⽅⾯⾯。

就建筑⽽⾔,中国古代⽂化投射在其⾝上的特点便是⾃然和谐与⽂化意蕴三者融合成为⼀体。

建筑是历史的纪念碑,它集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化、哲学等合为⼀体,中国传统⽂化的理念在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运⽤。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发展的体系。

该体系⾄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元、明清7个时期。

直⾄20世纪,始终保持着⾃⼰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从传统⽂化的⾓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5个⽅⾯①很少真正的建筑学理论。

建筑学作为⼀个学科出现是近代的事情。

指导建筑发展的是抽象的哲学理论、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政治制度。

②儒家传统的礼制思想是指导建筑创作的主要思想,⽽以⽞学、风⽔堪舆之说作为补充。

③充满了中国⼈现实主义的处世态度。

具体表现为不求建筑物长久存在,⽽以满⾜现实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

建筑形式的标准化通⽤化,使⽤⼀种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可以适应多种使⽤功能的需求。

④标准化的建筑个体要通过建筑空间的组合来表达个性,建筑群体的布置是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处处反映着时间和空间结合的理性思维⽅式和⼈与⾃然的亲和关系。

⑤以象征主义⼿法表现特定的主题。

在园林中表现意境,在宗教建筑中表现世界观,在宫殿建筑中表现政治制度。

⼀些装饰构件与⼩品,甚⾄单体建筑,都成为⼀种包含了固定意义的象征符号。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与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与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与价值作为文类最值得骄傲的文明成果之一,建筑以其自身形象反映着历代生活的主题,体现着我们祖先的惊人智慧,。

从70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和陕西半坡村的房子发轫,到商都、周城、秦关、汉宫及至明清辉煌的紫禁城,数千年来中国的建筑文化发展迅速。

各种建筑巨构遗物也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来吸引世界各国的旅游者,令众多的旅游者流连忘返。

一古代建筑的突出特点(一)地域性突出我国的地域辽阔,自然条件有巨大的差别。

为了适应复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中国建筑在统一风格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域特色:南方地区气候温暖,墙体薄,屋面轻,木材用料细,建筑外形相应轻巧玲珑,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墙体厚,墙面重,木材用料粗,建筑外形显得浑厚稳重。

这是大体的粗划分,实际上由于各地的采用不同材料和不同的作法,建筑结构和外形更是多种多样,呈现千姿百态特点。

(二)民族性突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各民族聚居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建筑材料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和文化艺术传统不同,因此,在建筑上又表现出不同的民族风格,中国传统的建筑采用土木材料,但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各种石料被广泛采用;蒙古族聚居区,则用毡塔包。

福建客家地区建筑的圆形土楼,云南傣族地区采用干栏式等。

(三)美妙优雅的艺术造型中国古代建筑突出表现位造型优美。

这一特色尤为表现在屋顶的建筑造型上,西晋时的屋顶像飞鸟展翅,到了汉朝,已有五种屋顶样式:四面破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面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时是西面坡歇山顶。

发展至清末,屋顶选型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卷棚等。

无论是庑殿还是歇山,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

屋顶直线和曲线巧妙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水,而且曾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四)富于弹性的结构体系木材造房是我国建筑上最早的传统,所以木结构成为我国古建筑的最大特点之一。

浅谈中国古建筑之特征及其审美

浅谈中国古建筑之特征及其审美

浅谈中国古建筑之特征及其审美中国古建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具有丰富的特征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从整体上看,中国古建筑追求与自然相融合、与人文相和谐的建筑理念,注重建筑的功能与美学内涵的统一,使其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首先,中国古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

中国古代建筑师以景观为依托,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之中,以营造人文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和谐场景。

比如,中国古代园林就是典型的融景造景的代表,通过塑造山水、建造亭台楼阁、种植花草树木等手法,打造出宛如仙境般的美丽景色,让人们在其中体验到自然美和人文情怀。

其次,中国古建筑强调对称与均衡的审美标准。

中国人认为“天人合一”,强调宇宙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因此,在古代建筑设计中经常采用对称的布局,尊重空间的形状和比例,追求建筑整体的均衡与和谐。

例如,中国古代宫殿的布局多采用中轴对称的方式,端庄庄重,体现了帝王权威与社会秩序的象征。

古代建筑还注重建筑材料的选用与处理,追求材料与建筑形式的和谐统一、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构造材料,讲究线与面、体与块的统一性,强调立面的纵横有序,建筑构件的留白与错落有致。

同时,在色彩上也讲究以自然为本,有所节制。

这种审美理念不仅富有艺术感,还能够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给人以舒适与愉悦的感觉。

最后,中国古建筑注重内外兼修的美学追求。

古代建筑不仅追求建筑外表的美感,更注重建筑内涵的塑造。

比如,古代寺庙建筑不仅是信仰的场所,更是修身养性的场所,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常常运用哲学、文学等人文的元素。

在建筑造型上也注重体现主题与内涵,通过屋顶的造型、门窗的装饰等,寓意深远。

总之,中国古建筑具有与自然相融合、与人文相和谐的特征与审美理念。

通过对建筑与自然、建筑与人文的和谐关系的追求,中国古建筑成为了建筑史上的瑰宝。

其优雅与庄重的建筑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与思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浅谈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浅谈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浅谈古建筑保护的意义摘要:古建筑反映了国家历史的辉煌,体现了过去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

古建筑保护不仅是保护建筑文化的载体还是保护一种文化精祌的载体,通过古建筑可以理解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某个城市“历史记忆的符号”和“城市文化发展的链条”,因为它们见证了这个城市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

一旦破坏,就再难以恢复和接续。

关键词:古建筑古建筑保护近年来,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长沙古城墙、重庆蒋介石行营都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名人故居和古建筑频频被破坏,引起了人们对于古建筑保护的诸多讨论和思考。

古建筑是城市主体的构成要素,它不仅是物质硬件实力的体现,更是文化软实力的同步表现。

对于古建筑来说,是体现于民族的带有自身标识的一种特殊文化。

如今正值全球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回归立足本土、秉持民族意识、根植本土文化,向传统建筑历史文化汲取精髓,突出建筑历史文化底蕴,开拓传统建筑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独有的特色舞台。

一.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古建筑具有的内涵以及重要性1.1古建筑具有的内涵古建筑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见证了一座城市千百年来的沧桑巨变,也是一座城市历史的印記。

一旦古建筑遭到破坏,不仅失去了一座城市的见证者,并且也对我国文化遗产造成损失。

古建筑存在的意义并不在于它能住多少人,更在于其自身的历史遗迹和内涵。

如今在很多城市也出现了一些仿古建筑,而外表建造的如何逼真和神似,也没有历史内涵,只是一个钢筋水泥堆砌成的建筑物,文化内涵永远无法达到古建筑的高度。

在研究古建筑时不能仅将关注点放在外在的美学上,更应该重视内在的文化内涵,真正发挥古建筑承载历史文化的作用。

1.2古建筑的重要性古建筑是研究历史的实物例证:古代建筑和其他物质文化遗存一样,是社会不同发展阶段遗留下来的实物,我们从对古建筑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同一时期其他科学的发展情况和当时所达到的水平。

古建筑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生产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民对文化的需要将更为迫切。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姓名:学号:所属班级:建筑学所属学院: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摘要:建筑是一种具有时代烙印的文化,我们国家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形成了世界古代建筑中一个独特的体系。

这一体系从简单的个体建筑到城市布局,都有自己完善的做法和制度,形成一种完全不同于其他体系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

我国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古代建筑特征结构艺术形式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的古代人民在与自然和周遭环境的斗争中渐渐的产生了古代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在历史的不断变化中,中国的古代建筑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格。

中国从上古至清末,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其建筑形态及营造方式远播东亚各国。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我国古代建筑所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多彩,其中以宫殿、庙宇占主要地位。

中国古代建筑外形上的特征最为显著,它们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

上为屋顶,下为台基,中间为屋身。

而各部分的造型与世界上其他建筑迥然不同,这种独特的建筑外形,完全是由于建筑物功能、结构和艺术的高度结合而产生的。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

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

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子的处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

这些做法既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木构架结构,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

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特点:浅谈宫殿建筑空间布局

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特点:浅谈宫殿建筑空间布局

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特点:浅谈宫殿建筑空间布局中国民族建筑在这⾥,读懂中国民族建筑在这⾥,读懂古建知识解读宫殿建筑,⼜称宫廷建筑,为传统建筑之精华。

古代皇帝为了巩固⾃⼰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精神⽣活和物质⽣活的享受⽽建造的规模巨⼤、⽓势雄伟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都⾦⽟交辉、巍峨壮观。

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源头是住宅建筑,我国古代宫殿建筑也不例外。

虽然古代宫殿建筑包括了礼仪、办公的部分,但从总体⽐例上来说,住宅部分仍然占据了⼤部分空间,从性质上说,仍然可以算作是⼀个居住建筑群。

研究我国古代宫殿建筑,不光是在研究建筑,也是在研究古代的城市规划、⼈⼝发展、军事、经济、⽂化等各种内容,从⽽勾勒出出古代社会的基本⾯貌。

⼀汉唐宫殿西汉之初,在汉长安城之中建设未央宫、长乐宫,到汉武帝之时,⼜建离宫别院等所。

未央宫建在长安城的西南⾓,为⼤朝所在地。

利⽤龙⾸⼭的岗地,砌成⾼台,因战国时代⾼台建筑盛⾏,到西汉仍然存在与发展。

其主要建筑为前殿,殿之两侧建有东西厢房,为处理⽇常事务之处。

这⼀组建筑,主要划分为三个部分,宫城周围8900⽶,宫内除前殿之外,还有⼗⼏组宫殿,太后住在长乐宫。

在城的东南⾓,北部和明光宫接连。

宫城周围约计10000⽶,其中有长信殿、长秋殿、永寿殿、永宁殿四⼤组宫殿。

建章宫在长安西郊,是苑囿性质的离宫。

宫内有⼭冈、河流、太液池,池中有蓬莱、瀛洲、⽅丈三岛,宫内豢养珍禽奇兽,种植奇花异草。

其前的未央前殿、⼴中殿可容⼀万⼈。

另有凤阙、神明台。

长乐宫、未央宫的⼤宫之中还有⼩宫。

“灵光”,本是汉代宫殿的名称。

灵光殿,是汉景帝之⼦鲁恭王刘馀在其封地——鲁国所建。

据记载,灵光殿⾃建成后,历经汉代中、后期诸多战事,长安等地其他著名的殿宇如未央宫、建章宫等都被毁坏,只有灵光殿仍然存在。

因此,后世便称世间仅存的⼈物或事物为“鲁殿灵光”或“鲁灵光”。

未央宫复原图唐代宫城在皇城之北,是皇帝听政和皇后嫔妃的居住之处,也属于宫室。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思想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思想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思想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5000年悠久的文化历史。

大量的考古研究几千年的中国古代建筑史是一部丰富多采的文化史,充满着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的积淀,建筑本身随着各个时代的不同而互异;与此同时.中国古代建筑又是一个连续完整相对独立的发展体系.高台、木构架、大屋顶的外观形式以及庭院组合模式一肋相承,未曾间断。

这就表明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种持续的普通的观点或经验的核心,决定着建筑的发展.也就是说存在着一种相对稳定的建筑发展观,这种发展观体现了古代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客观世界的态度以及现实社会条件下,比如生活方式、生产力水平、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发展的价值取向。

1从“聚落”到“城”的建筑思想发展所反映的“国家”的出现!要谈中国的建筑思想,则必须对中国的建筑历史有所了解,建筑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而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大概要从史前文化说起了。

中国史前文化大概分为有巢氏、燧人氏、伏牺氏、神农氏、黄帝五个阶段。

而真正意义上建筑是从黄帝开始的,如《新语》说:天下人民野居穴处,未有室屋,则与鸟兽同域,于是黄帝伐木构材,筑做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以聚落为单位的居民点。

聚落中以居民的居室建筑为主,还有居民公共活动的大房子,广场等建筑设施,这些设施是服务于全体居民的,因此它们都是开放型的,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人们是没有等级差别的。

为了氏族成员活动方便,大房子,广场大多修建于聚落中间位置。

而后的史前文化末期,出现的一些大房子,他们成为了部落首领办公或居住地。

如甘肃大地湾F901就是这种大房子,他也就成为了中国宫殿建筑的最早雏形,具有了后期宫殿建筑的必备功能。

但是这些房子周围却没有修筑墙,所我认为这时的聚落还不是城。

这时为了居民安全,在聚落周围挖掘了壕沟,里面撒了白灰,但这并不是为了管理者服务的,更多的它是为了防止猛兽的和其他部落袭击而做的!大概在公元前21年,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奴隶社会),最早的国家以城的建筑形式诞生了。

浅谈我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与对策

浅谈我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与对策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建筑与装饰2023年7月下 7浅谈我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与对策魏建1 韩鹏21. 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0; 2. 济南市长清区工程质量与安全中心 山东 济南 250300 摘 要 中国古建筑文化是社会总体生产关系、经济管理水平、民风民俗等的真实客观体现。

它有着难以取代的历史实用性与审美实用价值。

本文详尽阐述了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历史,探讨了中国当前古建维护所面临的各种主要问题,并细致、全面地剖析了从古建维护、文化新城规划建设,以及相关人力资源发展等诸多方面可采取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 古建筑保护;文物保护;文物建筑;古旧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区引言古建筑一般都被看作是重要的历史和纪念性建筑物。

今天,我国对一些古建筑物的保护还停留在观念层次上,在一些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缺陷和误解。

另外,由于公民意识的欠缺,以及建筑专业人才的严重短缺造成建设性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对我国古建筑保护及有关项目的顺利实施造成了严重影响。

从这种视角考虑,在当前进行古建筑保护工作的进程中,吸纳和借鉴了外国的先进方式和理念,并不断提高了一定的实际运用层面,使理论与实际有机地良好地融合了起来,从根本上有效提升了古建保护工作的效率,并推动了有关事业的蓬勃发展。

1 中国古建筑保护的理念我国建筑也是世界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在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古代建筑物有着与外来建筑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当今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建筑物之一。

它的建筑外观带有强烈的中国历史特色,在各个朝代具有不同的建筑风格。

我国的建筑技术不但表现了中国古代最先进的建筑施工技艺,同时有着很大的科学与实用价值。

从建筑构造的角度考虑,实木制榫卯的公共结构形式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并不普遍,充分体现了我国建筑的特点。

而通过深入剖析,人们可以发现我国建筑的所有施工技艺和工序,甚至包括所用的所有涂料和用材,仍然蕴含着大量的建筑工程常识,必须研究[1]。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与艺术之美

浅谈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与艺术之美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砖 石 结 构 a ) 稳 固性 更好 , 耐火性 能好 。相 比木结构 建筑 , 砖石结 构建筑 的稳 固性更高 , 耐火能力更 好 , 在防御能力上也较木结 构有很大提高 。因此许 多重要 的防御 型设施 、 桥梁 、 高塔等建 筑多采用砖石结构 。 b ) 受 力合理 , 造型美观 。由于砖石砌块 自身 的力学特性 , 利用它们作为原材料所建成的建筑物也具有 良好的化学物理 眭 能和足够的抗压强度 , 一定 的抗弯强度等优 良的力学性 能。并 且 由于砖 石易 于雕刻装饰 , 砖石结构建筑物也是十分美 观的艺 术品。典 型代表河北省赵县 的赵州桥经过数 百年 的风 吹雨打 , 经历 了多次的洪水地震等 自然灾害 , 依然坚定地屹立在河上 , 为 世界所惊叹 。这体现 出了砖石砌体结构的稳 固性 。同时 , 赵州 桥设计精巧 , 造型美观大方且 十分实用 , 这也体现出了砖石结构 造型之美。
1 概 述
中国古建 筑历经几千年 的风 霜洗 礼 、 无 数的 自然灾害 、 近 代 战争炮火轰 击依然 完好 的保 存下来 , 供 我们欣 赏甚至依 然 使用 , 这 主要依 赖于古人 超前 的智慧设计 出严谨 合理 的建 筑 结构 。所 以古建筑的美更加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 。
件 同时可 以呈现多种 变化 。屋顶 与坡顶 、 正脊 和翘起 飞檐 的 柔美 曲线 , 使得它成 为中国建筑最突 出的形式特色 。
I ● 0 ● r ■● W l nd o we

浅谈 中 国古建 筑 的结构 与 艺术之 美
毛 晓 丽 四川大学 锦城学院建筑学院
摘 要 :本 文介 绍 了中国古代 建筑的结构 , 分析 了各种 结构 的特 点 ; 介绍 了中国古代 建筑的艺术特点及表现效果 , 分析 了不 同建 筑所运 用的不同艺术手 法及其特 点; 对于结构与艺术之间的完 美契合以及二者相结合所带来的结构 艺术之 美进行 了讨论 , 阐 释 了结构 与艺术相结合给人 们所带来的对关的理 解和收 获。 关 键 词 : 中 国 古代 建 筑 ;结 构 ;艺 术 ;契合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与价值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卓越的价值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主要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风格等方面。

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学和艺术的热爱。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建筑结构。

在古代,中国人注重建筑的结构和采用传统的木质結構,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这种结构的最大特点是灵活性和抗震性,能够适应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

古代建筑结构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榫卯结构,即通过几何原理和力学原理来连接构件,构成稳定的整体。

这种结构非常精巧,使得建筑能够承受巨大的力量并保持稳定。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还包括采用的建筑材料。

传统的中国古代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石材和瓦片等,这些材料在保持建筑结构稳定的同时,也给建筑增添了独特的美感。

木材作为主要材料,不仅天然美观,而且富有弹性,适合制造复杂的结构。

石材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不仅耐久性强,而且可以刻画出精细的花纹和雕刻,使得建筑更加华丽。

瓦片则用于屋顶,既能起到防水保温的作用,又能增加整体建筑的装饰效果。

最后,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还体现在建筑风格上。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多种多样,包括宫殿、庙宇、园林等不同类型的建筑。

其中,宫殿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帝王的权力和威严,庙宇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信仰和宗教的虔诚,园林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达到的艺术高度。

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园林,它们都注重空间布局、景观营造和细节装饰,力求达到和谐与平衡的美学效果。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还倡导自然与人居的和谐,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并通过建筑的形式和布局来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卓越的价值。

首先,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反映了古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平。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象征,还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浅谈中国古建筑之特征及其审美

浅谈中国古建筑之特征及其审美

浅谈中国古建筑之特点及其审美—以一个美学剖析的角度建筑是凝结的艺术。

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威在其经典名作《建筑十书》中提出建筑的三个标准:牢固、适用、雅观。

由此能够看出,建筑自己除了拥有作为最原始意义的供人生活居住的适用功能外,建筑仍是一种重要的美学符号,美的载体,有侧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功能。

纵览中国古建筑,此中之审盛情趣可谓别具一格,极富特点,楼阁宫殿之设计既求适用,且不失其文雅品位,其背后更是深蕴中华文化之精义,昭显先人之崇高个性情操,是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别艺术形式。

中国有着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明,中国古建筑是此中重要的构成部分。

中国古建筑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详细来看,商周至秦汉期间,为其萌芽与成长期间,从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期间为其发展的成熟与顶峰期间,而明清期间则是中国古建筑创造程式化、定型化期间。

在这一过程中,曾浮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异优异的建筑人材,创造了许很多多令人惊叹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等等。

赏识中国古建筑,其实就好似翻阅一部重沉沉的历史巨著。

那洪荒太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霸业、大唐帝国的气派、明清宫禁的烟云,这全部的全部皆可从每一面历史的城墙上寻索到对于那个时代的印迹和回忆,是那些古建筑让历史更加生动地展此刻我们眼前。

中国古建筑是谓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之存在,不论其创造规制、实效价值仍是其审盛情趣,皆得中华几千年文化之精义,宜合地理之天气特点。

与风水之调解,与人居之生息,与自然之融通,无不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之说。

中国古建筑整体上而言,是以木架构造为主,以茅草、木材、砖瓦为常用建筑资料,拥有朴实淡雅的风格。

整个建筑依据构造需要的实质大小、形状和间距组合在一同,构成一个规范、完美的一致体。

而这恰好也反应了古代宗法社会构造的清楚谨慎、有序和稳固。

因为木质材质制作的梁柱不易形成巨大的内部空间,古代建筑便奇妙地利用外埠自然空间,构成庭院,进而使整个建筑看上去更具空间感和层次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
刘杨 05102253
资源学院水文10-1班摘要:农耕生活特有的认知方式决定了建筑方式的选择。

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亲和融洽的关系上,天人合一的建筑体认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方向。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和优越之处,同它很早就认同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古代建筑亲和木构架布局
农耕生活的认知方式决定了建筑方式的选择。

古代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寒来暑往,一枯一荣的自然现象;播种、收获,收获、播种的互动过程;与自然和周遭环境紧密相连的命运联系,构成了当时人们生存状态的全景图画。

正因为处在为生存而忙碌的自然环境下,天时变化,节气交替,仰仗春夏秋冬耕种的古代先民,在得到自然的恩惠时,俯仰天地之间体察到宇宙万物循环往复、彼此联系的生命秩序,从而也认识到宇宙自然的不可抗拒,也确认了人与自然亲和融洽的相互关系。

“在世界古代各文化系统中,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化,人与自然曾发生过像中国古代样亲和关系。

”①所以,亲和之道在早先的境况下一方面是环境的驱使,另一方面又是文化价值上的取向。

从此,中国古代建筑始终依恋在自然的怀抱里。

由于有了天人合一的建筑体认,中国古代建筑无论从形态上还是材料上都极力从宇宙自然中寻找创造的来源。

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树木是自然万物中的有机生命,不同的季节以不同的生命形态与人发生密切的关系。

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由于把木材作为主要建材,木材良好的物性特质以及易于安装拼接的物理属性,为中国古代建筑构架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

中国古代建筑这种构架体系,柱、梁之间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相互联结、互相共存的结构关系,以相对稳定的构架秩序来应对多变的建筑需求。

同样的柱、梁构架可以在往复延伸上构成宽大开敞的空间场所,可以在纵深的推进里形成重重庭院。

显然,柱、梁相互共存的结构关系与农耕社会特有的认知方式一脉相承,天人合一的建筑体认无疑建立在统一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上,植根在有无相生的变化里,融汇在循环往复的发展认识上。

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构筑方式从一开始就从天人合一的理念出发,并始终认为人不能从宇宙自然中抽离出来,建筑不应该游离于自然之外。

所以,中国古代建筑不刻意追逐房屋的高度,任何脱离地球引力的尝试,均归依
到重重的院落里与树木为伴,与山水为邻。

在建造房屋时其营造法式规定了“上分”“中分”“下分”,也就是屋顶、屋身、台基,与之相对应的便是天、人、地,天人合一的观念已经渗透到建筑的营造之中。

“当西方建筑因应功能而改变时,传统中国建筑却以因应维持一种文化的价值或理想而保存,中国文化有多悠长,这三个部分的组合便多悠长。

所以,当我们开始去看这几个看来只是基本部分时,其实我们也是在端详着整个中国文化的面目。

”②中国古代建筑在木构架的体系里以“三分”的法式,不断满足并组合为各种功能要求的建筑。

由此可见,古代中国的建筑从来以亲和的姿态回应自然,并从中寻找创造的灵感,从剖析具体的建筑营造中更能体会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别之处。

中国古代建筑由于采用木柱、木梁组成房屋的基本框架,木梁和木柱承受来自屋顶和楼面的重量,建筑的墙壁实际上并不承重,这就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

它可以做成四面毫无遮挡,有顶无墙的亭榭。

也可以做成四壁严实、空间封闭的仓房。

由于木构架的原因,对于室内空间的划分同样也十分自由,为了在室内获得大面积空间,无须任何隔断,仅剩柱子的排列。

与此相反,可以在柱子之间进行围隔,从而获得较小空间。

特别是采用半通透的落地罩等隔断样式,既划定了空间范围,又不阻挡视线,做到隔而不断,虚实相间。

木构架结构能灵活地适应各种地形,既能把单体建筑聚合成重重院落,形成庞大的建筑组群,又能依山傍水建构楼阁亭榭,不受高低不同的限制,这就为建筑组群的空间布局带来极大的可能性。

中国古代建筑平面布局的规划既有中轴对称形式,又有依环境而顺势的自由展开方式,从而达到了既有理性的规范又有自然的巧妙。

在借用自然的问题上不露痕迹、巧用天工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理想追求。

庭院的建筑功能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成为人与自然对话的场所,而中轴对称则是获得整体空间布局的有序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其布局采用对称形式,一方面满足功能上、技术上的要求,这是“天道”。

“从庭中阳光的移动,可以感觉‘天时’的变化。

从庭中阴雨风雪的来临,可以知道‘节气’的变化。

从空气的新鲜、阳光的温暖,可以感到人的生命与大自然的活力息息相关。

”③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宗法礼仪、人际规范的要求,这是“人道”。

基于以上原因,无论是宫殿、衙署、寺观,还是南北地方的民宅院落,都毫无例外地采取对称方式,在中国古代建筑体系里以宫殿、坛庙为代表的正式建筑都严格地按照以纵轴为中心左
右对称的空间格局。

由单体建筑排列组合而形成的对称布局,呈现出一种方正、规整、井然有序的空间美感,营造出庄严平静、肃穆平和的环境氛围。

一般而言,中轴对称的空间格局,其表现为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次要建筑随横轴左右展开,其他的房屋则以主要建筑为中心沿周边布置,共同形成相对封闭的庭院。

重点建筑被周遭的房屋和围墙所围系,在围合的环境下具有压倒一切的中心地位,也形成了通盘布局里的视觉焦点。

在对称轴线下的建筑组群还可以沿着纵轴串连成若干院落,每组称一“进”,所谓庭院深深便是这层含义。

然而更为宏大的建筑群落还可在主院落的侧边营建次要的庭院和多进院落,形成多条纵轴并列,主轴线称“中路”,两侧为“东路”和“西路”。

有鉴于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上纵深发展而取得建筑组群与庭院空间的多重变化,才使人们在穿行重重院落的进程中,把人的兴奋情绪调适到恰如其分的程度,起到起承转合、一收一放的心理调节作用。

注释:
①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P193.
②赵广超.不只中国木建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P77.
③王镇华.华夏意象——中国建筑的具体手法与内涵.中国文化新论·艺术篇·美感与造型,三
联书店.1992,P7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