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接线及检验规范演示文稿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电工之家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第一步:电气识图“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第二步:布管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
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
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
在布管中每隔1.5—2.5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住盒箱→暗管敷设第四步:对线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第五步:导线连接(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二、电气配线原则低压电器配线原则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
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
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元器件的安装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4、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1、操作方便。
电气接线标准_ppt课件
国内外标准对比
国际标准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标准具有全球性,强调国际间的兼容性和统一性。这些标 准通常由各会员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采纳和实施。
国内标准
各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在采纳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国的电气接线标准。例如 ,美国的NEMA标准和欧洲的EN标准等。这些国内标准在某些细节和特定应用方面可能 与国际标准存在差异。
机器人技术的应用
机器人技术将应用于电气接线生产线上,实现自 动化装配和检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智能传感技术的应用
智能传感技术将应用于电气接线中,实时监测电 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预警,提高运行安全性 和可靠性。
国际标准的融合与统一
01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
IEC是全球电气领域的权威标准制定机构,各国电气接线标准应与IEC标
方便性
接线应便于家庭成员的使 用和维护。
美观性
尽量减少裸露的电线和接 插件,保持整洁美观。
工业设备接线
可靠性
工业设备通常需要连续运 行,因此接线应具备高可 靠性。
规范性
遵循行业标准和规范,确 保设备正常运行和人员安 全。
扩展性
考虑到未来设备升级或扩 容的需求,接线应具备扩 展性。
电力系统接线
稳定性
接地保护等。
避免使用有缺陷或过载的电气设 备,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可靠性原则
电气接线应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 选择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电气元件和材料,遵循规定的连接方法和工艺要求。
对关键设备和电路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规范性原则
电气接线应符合国家 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 规范。
《电气接线规范》课件
3 电气接线的基本元件
认识构成电气接线的基本元件和组成部分。
电气接线方法
1
电气接线工具
了解常用的电气接线工具和其用途。
2
电气接线步骤
掌握一般的电气接线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电气接线案例
通过实例学习不同类型的电气接线案例。
电气接线标准
国家电气接线标准
了解国家制定的电气接线标准 和规范。
行业电气接线标准
《电气接线规范》PPT课 件
欢迎来到《电气接线规范》PPT课件。本课程将带您深入了解电气接线方面 的规范,以提高工作生活的安全和效率。
课程概述
本课程将介绍电气接线规范的基本概念、接线方法、接线标准和注意事项。
电气接线的基本概念
1 电气接线的定义
了解电气接线的含义和作用。
2 电气接线的种类
掌握不同类型的电气接线方式。
掌握相关行业制定的电气接线 标准和规范。
企业电气接线标准
了解企业内部制定的电气接线 标准和规范。
电气接线注意事项
安全注意事项
牢记与电气接线相关的安全 措施和防范措施。
环境注意事项
了解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 电气接线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质量注意事项
确保电气接线的质量和可靠 性,避免出现问题。
结语
安全保障
通过学习电气接线规范,提高工 作和生活的安全保障。
高效率
掌握电气接线的规范和方Hale Waihona Puke ,提 高效率和工作质量。可靠性
学习电气接线规范以保证电气接 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培训课件(ppt 68张)
安装高度(m
0.6-2.0 0.6-1.8 0.6-2.0 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1、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 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2、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 连线。 3、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 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4、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7、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之间不得经过 端子,其线长不得超过3 米。 8、电流表与电流互感器之间的连线必须 经过试验端子。
+ 二次线不得母线,当用 矩形母线难以加工时或电流小于等于100A 可选用绝缘导线。 接地铜母排的截面面积 =电柜进线母排单相截面面积×1/2 2、接地母排与接地端子:
第四步:对线 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 ,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 第五步:导线连接 (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 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 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 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第六步:测绝缘
培训课件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培训整理:李瑞军
目 录
一、总结性叙述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 二、电气配线原则
1、元件的安装 2、二次回路的布线 3、一次回路的布线
三、控制线配线原则 四、导线连接要求及标准 五、实例讲解导线的连接(李铁军示范)
1、导线与导线的连接 2、线头与接线桩的连接
六、视频播放
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
第一步:电气识图 “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 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 →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 →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
电气配线规范 ppt课件
3.一次回路布线
·1一次配线应尽量选用矩形铜母线,当用矩形母线难以加工时 或电流小于等于100A 可选用绝缘导线。 接地铜母排的截面面积 =电柜进线母排单相截面面积×1/2
图为接地母排与接地端子
图为错误接法
3.一次回路布线
·2汇流母线应按设计要求选取,主 进线柜和联络柜母线按汇流选取;分 支母线的选择应以自动空气开关的脱 扣器额定工作电流为准,如自动空气 开关不带脱扣器,则以其开关的额定 电流值为准。对自动空气开关以下有 数个分支回路的,如分支回路也装有 自动空气开关,仍按上述原则选择分 支母线截面。如没有自动空气开关, 比如只有刀开关、熔断器、低压电流 互感器等则以低压电流互感器的一侧 额定电流值选取分支母线截面。如果 这些都没有,还可按接触器额定电流 选取,如接触器也没有,最后才是按 熔断器熔芯额定电流值选取。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精品资料
·1 元器件安装
1.元器件安装
·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①适用条件 ②需要的灭弧距离 ③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 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变压器
·20将母线、元件上预留给客户接线用得螺栓拧紧。
· 2.二次回路布线
2.二次回路布线
·1 基本要求: 按图施工、连线正确。
·2 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 靠,线束应横平 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同一 合同的相同元件走线方式应一致。
2.二次回路布线
·3 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①单股导线 不小于1.5mm² ②多股导线 不小于1.0mm² ③弱电回路 不小于0.5mm² ④电流回路 不小于2.5mm² ⑤保护接地线 不小于2.5mm²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实例讲解导线的连接 导线与导线的连接
线头与接线桩的连接
返回
导线与导线的连接
1、单股铜芯导线的直线连接 2、单股铜芯导线的T字形连接 3、双股线的对接 4、多股铜芯导线的直线连接 5、多股铜芯导线的T型连接 6、不等径铜导线的对接 7、单股线与多股线的T字分支连接 8、软线与单股硬导线的连接 9、铝芯导线用压接管压接 10、铝芯导线用沟线夹螺栓压接
I=P/1.732*U*Cosθ
P为功率 KW
U为电压 KV
Cosθ为功率因数
0.8-0.85
其中R为线路中的电阻 R=ρ*L/S
Ρ导体电阻率铜芯用0.01740
L为导线长度 S为电缆的横截面积
电压降 U=I*R<5%U就达到要求
例如:在8oom外有30KW负荷,70mm2电缆看是否合 适 解:I=P/1.732*U*Cosθ=30/1.732*0.38*0.8
单股铜芯导线的直线连接
①先将两导 线芯线线头 成X形相交
② 扳。直互两相线绞头合。2~3圈后
③将每个线头在另一 芯线上紧贴并绕6圈, 用钢丝钳切去余下的 芯线,并钳平芯线末 端。
单股铜芯导线的T字形连接
①将支路芯线的线头 与干线芯线十字相交 ,在支路芯线根部留 出5mm,然后顺时针 方向缠绕6~8圈后, 用钢丝钳切去余下的 芯线,并钳平芯线末 端。
“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
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 →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 →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
第二步:布管 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导线连接的标准
1、紧固接线用力要适中,防止用力过大将螺栓 螺母滑扣,发现已滑扣的螺栓螺母及时更换, 严禁将就作业。
2、用螺丝刀紧固或松动螺丝时,必须用力使螺 丝刀顶紧螺丝,然后再进行紧固或松动,防止 螺丝刀与螺丝打滑,造成螺丝损伤不易拆装, 尤其是挂箱内的常用空开。
3、发现难于拆卸的螺栓螺母,不要鲁莽行事, 防止造成变形更难于拆卸,应给予适当敲打, 或加螺丝松动剂、稀盐酸等稍后再进行拆卸。
c) 门上的器件
15、保护接地连续性 ①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②柜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钉连接时 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 并注意将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红圈 处),或者破坏绝缘层。
③门上的接地处(红圈处)要加“抓垫 ”,防止因为油漆的问题而接触不好, 而且连接线尽量短。
1、电气间隙: 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 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 。
2、爬电距离: 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 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 距离。
四、导线连接的要求
1、接触电阻要与原值约等;机械强度不小于 原有的80%;绝缘性好,耐腐蚀性好;接线紧 密,工艺美观。 2、剖削导线绝缘层 可用剥线钳或钢丝钳剥削 导线的绝缘层,也可用电工刀剖削塑料硬线的 绝缘。 3、用电工刀剖削塑料硬线绝缘层时,电工刀 刀口在需要剖削的导线上与导线成45度夹角。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目 一、总结性叙述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 录 二、电气配线原则
1、元件的安装 2、二次回路的布线 3、一次回路的布线
三、控制线配线原则 四、导线连接要求及标准 五、实例讲解导线的连接(李铁军示范)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13、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 图纸相符。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 ,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
b) 双重的标识
14、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 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 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 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 →稳住盒箱→暗管敷设
第三步:穿线 工艺流程:选择导线→扫管→穿带线→
放线与断线→导线与带线绑扎→管内穿线
第四步:对线 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
,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
第五步:导线连接 (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
8、接临时线时,单根导线软线的要求接线头对折 一次,然后接到空开下口;单芯硬线要以“?” 接到空开下口。
9、30KW及以上电机接线,要求电机出线和连接电 机的电缆导线之间不允许跨接导电性能不好的垫 片,如镀锌螺母、平垫、弹簧垫等。
10、使用绝缘胶带缠绕电缆或其他要保护绝缘的 设备时,绝缘层要以压置1/2的比例从一端缠绕到 另一端,且至少往返一来回。
c) 门上的器件
15、保护接地连续性 ①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②柜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钉连接时 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 并注意将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红圈 处),或者破坏绝缘层。
③门上的接地处(红圈处)要加“抓垫 ”,防止因为油漆的问题而接触不好, 而且连接线尽量短。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目 一、总结性叙述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 录 二、电气配线原则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1、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 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2、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 连线。 3、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 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4、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8、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 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 再涂敷导电膏。
I=P/1.732*U*Cosθ
P为功率 KW
U为电压 KV
Cosθ为功率因数
0.8-0.85
其中R为线路中的电阻 R=ρ*L/S
Ρ导体电阻率铜芯用0.01740
L为导线长度 S为电缆的横截面积
电压降 U=I*R<5%U就达到要求
例如:在8oom外有30KW负荷,70mm2电缆看是否合 适 解:I=P/1.732*U*Cosθ=30/1.732*0.38*0.8
二次回路的布线
1、基本要求: ①按图施工、连线正确。 ②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 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 竖直 ,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同一 合同的相同元件走线方式应一致。
错误接法
正确接法
2、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 单股导线 不小于1.5mm2 – 多股导线 不小于1.0mm2 – 弱电回路 不小于0.5mm2 – 电流回路 不小于2.5mm2 – 保护接地线 不小于2.5mm2
3、所有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
4、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2 根线。
5、每个端子的接线点一般不宜接二根导线,特殊 情况时如果必须接两根导线,则连接必须可靠。
6、二次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 作。
电气接线验收标准
电气安装接线规范电柜及控制箱1.按图正确接线。
布线自上而下 , 电气连接接线坚固、优异,配线应成排成束地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敷设,要求整齐、雅观、清楚。
横平竖直,井然有序。
导线的长度适合,端头压接坚固,端子压紧。
Igus 拖链专用2.当导线两端分别连接可动与固定部份时,如跨门的连接线,要留有足够长度的余量,省得因曲折产生过分张力使导线遇到机械损害,并在周边端子处要用线夹卡紧固定线束。
3.盘内电气设备、端子排、线槽等应留有余量。
端子排应留有15~20%的余量,线槽留有许多于 30%的余量。
将 PLC上全部备用点接到端子排上,以便现场使用。
4.全部标号头应依据接线图所注明的数字或英文字母,套管直径应与套装的导线粗细配合。
标号头长度及方向在整个项目上要一致。
标号头要求笔迹清楚、正确,一般不得用手写标号头。
5.如控制箱面板有按钮,指示灯等元件时,一定有标示牌 , 须将门上各导线整理好,用扎线带固定沿箱表面绑扎整齐。
6.所装置的元器件仔细核对(型号、电压、电流等级数及数目等)。
在装置时,应试虑到元器件的电器缝隙、搅乱距离、电器散热距离。
7.一般一个接线端子(含端子排和元器件接线端)只连接一根导线,必需时同意连接二根导线。
当需要连接二根以上导线时,应采纳相应措施,以保证导线的靠谱连接。
两个端子间的连线不得有中间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害。
8.控制柜内应供应仪表接地和安全接地母线,仪表接地和安全接地母线通流截面应满足要求,仪表接地应与控制柜体绝缘,元件接地的零件应保持优异的接地连续性。
9.同一批产品元器件安装的地点、方式、方案要尽可能一致。
装置时必定要注意保护元器件的完好,若有损坏 , 要及时向有关人员说明原由,更不可以隐瞒省得惹起严重的事故,并马上申报供应部门及时补添损坏了的元件。
当一、二次线装置达成后,应进行自检,仔细比较原理图,接线图,依据上述要求对设备进行自检,若有不符之处,进行纠正,并将柜内打扫洁净。
桥架、拖链布局及走线10.桥架内电缆线平均分布,理顺以防备交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一 图二
5.2 控制回路接线
5.2.1 控制电源 5.2.2 控制器输入输出 5.2.3 传感器及通讯连接
5.2.1 控制电源
控制电源回路包括急停按钮、单极断路器、电源保护器常开 触点、开关电源、风扇、电源指示、插座等。接线时,应用合适 的管形预绝缘端头和叉形预绝缘端头压接导线,剥线长度要按端 头金属部分长度剥线,压接时须压接牢固、饱满,螺丝要拧紧, 保证用力拉时勿使拉出和脱落。
在热过载继电器输出端子和接线端子排接线端上应套线号 以区分,用相应规格黑色导线,具体线号按照电气图纸上的标 示执行。
5.1.3 变频器及伺服电机
变频器或伺服电机是一台电子控制设备,须全面考虑其安装在合适 的工作环境 中和接线的正确规范性。变频器接线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 变频器电源输入端是R/L1、S/L2、T/L3,电源输出端是U/T1、
需套上线号,具体线号参照电气图纸上的标示。 其中火线使用BVR1mm2红色导线,N线使用BVR1mm2蓝 色导线,PE线使用RV1mm2黄绿双色导线,其他线使用 BVR1mm2黑色导线。
V/T2、W/T3,严禁将输入和输出接反,否则会损坏变频器并可能 导致起火。且必须将相序接正确,否则电机会反向运转,可能损坏 电机。 2) 为防止电气干扰,接线时应使主电路线缆与控制电路线缆相分离。 不能将其放在同一导管中,不能将其绑扎在一起。 3) 必须可靠连接地线。如果地线没有可靠连接,当发生故障或电流泄 漏时就可能导致电击或起火。 4) 电源线使用BVR导线,电机线和控制线使用RVVP屏蔽电缆,地线 使用RV导线。各导线线径应严格按照电气图纸标示执行。 5) 由于主回路端子之间的空间较小,故在接线时,应使用合适的管形 预绝缘端头压接端子,剥线长度要按端头金属部分长度剥线,压接 时须压接牢固、饱满,螺丝要拧紧,保证用力拉时勿使拉出和脱 落。连接端子时应确保相邻的端子不会相互接触。 6) 具体线号按照电气图纸标示执行。 7) 变频器及伺服电机接线示意见图一和图二。
3.生产加工
电气接线时除需按照国家电气规范配 线外,还需要特别注意各接线是否合理、 是否符合人性化设计和标准化设计要求。
电气装配按照电气原理图和电气接线 图及本规范进行装配。
4.设备控制电气结构
4.1 一般公司生产的设备控制系统由电气柜、 按钮盒和分线盒组成。
4.2 机组电气接线由电气柜上接线、电气柜 箱门上接线、按钮盒分线盒接线及设备内 部接线三部分组成。
以常规设备控制系统有不同的控制元件及执行元件,可分组依 次通过孔位接入电气柜,根据设备不同孔位可空缺或顺移。
4.2 机组电气接线由电气柜上接线、电气柜箱 门上接线、按钮盒分线盒接线及设备内部接 线三部分组成
其中: 电气柜上接线包括主回路接线和控制回路接线两部分。主
回路接线主要是AC380V和AC220V的动力电源回路,包括用 户电源回路、电机回路、风机回路、水泵回路变频器、电 源保护器等接线;控制回路接线主要是弱电回路,包括控制电 源、风扇、控制器输入输出、传感器及通讯连接等接线。
电气接线及检验规 范演示文稿
1.目的
为使公司生产的产品的电气性能更加 稳定可靠,外观更加整齐美观,制定此电 气接线规范,设计及生产时需要按照此规 范所要求的各点认真执行。
2.范围
2.1 本规范规定了公司生产的设备控制的电 气接线的技术要求。
2.2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生产的设备控制系统 的 电气接线等。
电源线可以不套线号。
5.1.2 电机回路
电机回路是从断路器下出线端子——交流接触器——热 过载继电器——接线端子排这一回路。使用型号为BVR的导 线,其线径应严格按照电气图纸标示执行。接线时,应使用合 适的管形预绝缘端头或叉形预绝缘端头压接导线,剥线长度应 按端头金属部分长度剥线,压接时须压接牢固、饱满,螺丝要 拧紧,保证用力拉时勿使拉出和脱落。
电气柜门上接线有电源指示、报警指示、蜂鸣器和急停按 钮等接线。
设备内部接线包括电机、水泵、风机、电磁阀、相关传感 器、压力开关、液位开关等接线。
5.电气柜上接线
5.1 主回路接线 5.2 控制回路接线
5.1主回路接线
5.1.1 用户电源 5.1.2 电机回路 5.1.3 变频器或伺服电机
5.1.1 用户电源
需套上线号,具体线号请看电气图纸上的标示。 其中火线使用BVR1mm2红色导线,N线使用BVR1mm2蓝 色导线,PE线使用RV1mm2黄绿双色导线,其他线使用 BVR1mm2黑色导线。
5.2.2 控制器输入输出
控制器输入输出包括:数字量输入、数字量输出、模拟量输 入、模拟量输出。
接线时,应用合适的管形预绝缘端头和叉形预绝缘端头压接 导线,剥线长度要按端头金属部分长度剥线,压接时须压接牢 固、饱满,螺丝要拧紧,保证用力拉时勿使拉出和脱落。
Hale Waihona Puke 4.1一般公司生产的设备控制系统由电气柜、 按钮盒和分线盒组成
其中: 电气柜上一般有断路器、交流接触器、热过载继电器、电源保 护器、熔断器、变频器、开关电源、控制器、接线端子、插座、 线槽、导轨等器件。 电气柜门上一般有触摸屏、电源指示灯、报警指示灯、蜂鸣器、 门锁、合页等。 有些电气柜可嵌入机组内部或者独立于机组,应设有通风孔和散 热 风扇,设有用于接线的敲落孔,敲落孔直径规格有Ф40、 Ф32等,数量依设备号不同而不同。机组内部所有接线均通过这 些敲落孔汇总接至电气柜下方的端子排上,端子排下部为用来连 接 外接电源的电源端子和外接装置的控制端子。
一般公司的生产的产品采用三相五线制连接方式供电,若 用 户是三相四线制,可以将零线和地线并联连接。电源进线 分 U、V、W、N、PE,AC380V电源线可用黑色颜色但必须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区分应用热缩管或颜色辨识,U——黄色, V——绿色,W——红色,N——蓝色,PE——黄绿色。
用户电源回路是从电源接线端子到断路器上进线端子和熔 断器这一回路。使用型号为BVR的导线,其线径在电气图纸上 作有标示,接线时请严格按照标示线径选用导线。接电源线 时,应用合适的管形预绝缘端头或窥口铜接线端头压接导线, 剥线长度要按端头金属部分长度剥线,压接时须压接牢固、饱 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