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_第六章共72页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整理(完整版)

中国文化概论重点整理(完整版)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一、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和意义1、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

(1)文化是民族的根本和灵魂;(2)文化存,则民族存;文化亡,则民族亡。

(3)她能告诉你: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

(1)中国文化不仅是东方文明的奇葩,而且还是世界文明的瑰宝;(2)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好比心灵的雾霾,会造成我们精神世界的浮躁、迷失、荒芜甚至幽暗。

3、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

(1)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2)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根本,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3)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

4、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质。

(1)传统文化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2)传统文化是理想,是道德,是价值,是精神,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3)缺乏民族文化滋养的人,是肤浅的,空心的,片面的,没有根基的,难以走远的。

5、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1)传承不是为了复古,继往是为了开来;(2)对文化的盲目自信和妄自菲薄都会种下苦果。

(3)源远才能流长,根深才会叶茂。

二、文化的涵义1、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周易》:“物相杂,故曰文”。

物体的形状、线条、色彩相互交错就是“纹”。

在此基础上,“文”字又有许多引申出十几种意义。

主要有三:其一,引申为文字、文章。

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诗词曲赋。

其二,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

其三,引申为精神修养,即文明,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采。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化”主要指事物动态变化的过程。

本意有三:一是变化,二是生化,三是造化。

《庄子·逍遥游》中的“化而为鸟,其名曰鹏”,中的“化”即指变化。

《周易》中“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雌雄构精,于是生成各种动物及某些植物。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课件


第三,欧洲的君主专制在维护封建贵族利益 的同时,也鼓励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而中 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则极力维护农耕经济,压 制工商业发展。“重农抑商”发展农业,抑 制商业。
二、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第一,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 间漫长; 第二,农耕经济基础稳定; 第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 第四,对人身控制严密。
绪 论
一、文化的涵义: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并由此逐渐 演化出许多引申意义:其一,引申为文字、文章。 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诗词曲赋。其二,引申为古 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 其三,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 彩。其四,在礼乐制度和修养的基础上还引申为 美、善、德行之义。总之,“文”在古人心目中, 起初指纹理,后来又引申出近十几种引申义。其 中,文字、文章、修养、德行与现在人们理解的 “文化”一词的意义最为接近。
第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 响 第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首先,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强烈的地域性, 不同地区的人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 观念。 其次,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也有很大 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外来 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第四,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三节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一、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 第一,欧洲王权一开始就有一个宗教势力与之抗 衡,从古代埃及、罗马一直到中世纪,宗教势力 对王权形成巨大的冲击,而中国的神职人员只是 统治者的奴仆,宗教常常为统治者服务。因此, 中国的王权没有与之相抗衡的阻力,能够长期延 续。 第二,欧洲多元经济结构(尤其是工商业海上 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人们 的眼界开阔,民主意识强,因此冲击了王权专制, 而中国的农耕经济使专制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完整版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 完整版

二、精华与糟粕的反思
1、 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尽忠报国、 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检廉政、笃 实宽厚、勇毅力行。
2、传统文化的心理弱点
① 因循守旧、不求变革的心理;②坐井观天、 为我独尊的心理;③安贫固穷、知足常乐的心理; ④狭隘保守、固步自封的心理;⑤平均主义、嫉 贤妒能的心理;⑥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心理。
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 “乾称父,
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 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 吾同胞,物,吾与也。”
B、自然界有普遍的规律,人应该服 从这普遍的规律。
C、人性既是天道,道德原则与自 然规则是一致的。
D、人生的理想是天人的协调。
西方文化征服自然、战胜自然思想 的渊源和内容。
第六章 中西文化的差异
一、近代文化论争
1、“中体西用论” 2、“全盘西化论” 3、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观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
1、中西文化在自然观上的差异
在自然观上,中国文化主张天人协调;西方文化强调 征服自然。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关系上,中 国古人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 协调的,其内容包括:
A、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系 统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三、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建设社 会主义的新文化
1、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面临的问题 2、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应坚持的原 则
3、中国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综合与创新
第八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一、八十年代的“文化热”
1、社会主义改革与八十年代“文化热” 2、文化讨论中的不协调音符.
全盘西化论,彻底重建论,复兴儒学论。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与融合 1、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ppt课件
6
02
中国文化的物质层面
2024/1/30
7
饮食文化
01 菜系与地域特色
中国菜系包括川菜、粤菜、鲁菜、苏菜等,各地 菜系形成独特的地域特色。
02 饮食礼仪
中国饮食礼仪体现尊卑有序、和谐共处的原则, 如餐桌座位安排、上菜顺序等。
03 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品茶、泡茶、论诗等 多种活动,体现清雅脱俗的生活态度。
绘画
2024/1/30
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
从岩画、彩陶到山水、花鸟、人物等画科的演变过程。
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顾恺之、张择端、徐悲鸿等画家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风格。
中国画的美学特征
以形写神、追求意境、注重笔墨等独特的美学追求。
21
音乐与舞蹈
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从远古时期的骨笛、陶埙到古琴、琵 琶等乐器的演变过程。
重要手段。
16
道家思想
01
道法自然
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 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倡导无为 而治、道法自然。
清静无为
02
03
辩证思维
道家思想提倡清静无为的生活态 度,注重内心的修炼和自我提升 。
道家思想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 善于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追求 真理和智慧。
2024/1/30
17
佛教思想
科技创新与文化融合
科技手段的运用将推动中国文化 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创新文化传 承方式。
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
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 将更加注重本土文化的挖掘与传 承,形成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的 文化发展趋势。
2024/1/30
26
2024/1/30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讲义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讲义

中国文化概论目录导论第一讲第二讲炎黄时代的中国文化的开端第三讲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国哲学第四讲伦理道德的人文文化第五讲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德第六讲中国文物与艺术精品第七讲中国饮食与医药、养生文化第八讲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第九讲中国文化的摇篮——学校与教育第十讲挑战与机遇第一讲导论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旨在介绍中国文化概况的课程。

学习这门课程,其目的就是要认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了解传统文化,思考与评价其价值,同时展望其未来命运。

1.文化的概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合。

2.中国文化的结构与层次本课程是以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介绍中国文化的概况的一门课程,要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及其精神,必须从理论的角度,结合中国文化的实际来观察和思考。

这样才能不为众多的文化现象所感;也才能不把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抽象化,而只剩下理论的条文。

中国文化包含非常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但文化学是有其同性,这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p.2 — p.3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人通过自身修养的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负面价值的估价与评说。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既存在于观念文化,也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p.3 — p.4 )中国文化的创造有其物质基础,而在古代中国,这个物质基础就是农耕生产方式。

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力求与自然合谐的行为。

三、中国文化的“奇偶”精神( p.4 — p.5 )中国人在农耕的实践中,创造了“阴”、“阳”两个中国文化范畴,又在数字计称方面归纳出“奇”与“偶”的概念。

“奇偶”变纶形成了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特征。

四、中国文化的“会通”精神( p.5 — p.6 )中国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变化。

中国文化概论第10讲PPT

中国文化概论第10讲PPT

2010年11月21日
“道学”的主要来源 道学”
• “道学”的主要来源可以追溯到三条思想路线。第 一,当然是儒家本身。第二,是佛家,主要是禅宗。 第三是道教,道教有一个重要成分是阴阳家的宇宙 发生论。 • 北宋以后新儒家的宇宙发生论主要是与这条思想路 线联系着。 • 宇宙发生论,就是要回答“世界从哪里来”、“人 从哪里来”、“人如何认识世界”这样的基本哲学 问题。
2010年11月21日
四、宋明理学
• 唐代儒学的复兴:韩愈、李翱 • 北宋初年的儒学宇宙发生论:周敦颐、邵雍、 张载 • 二程 • 朱熹 • 陆王心学
2010年11月21日
唐代儒学的复兴:韩愈、 唐代儒学的复兴:韩愈、李翱
• 隋唐实现统一,使中华帝国进入黄金时代,儒学继汉 代之后重新被确立为国家的官方思想。唐太宗在太学 内建孔庙,命令学者编写儒家经典的官方版。 • 然而董仲舒等人的汉代经学著作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兴 趣和需要。道家的复兴和佛教传入使人们研究学问的 兴趣转移到形而上学问题,以及超道德的价值,儒家 经典必须在此基础上被重新解释,应对道家和佛教的 挑战。
• 董仲舒认为政府的职能就是帮助发展人性, 使人性与天道真正合一。 • 王者以庆、赏、刑、罚为“四政”,相当于 四季,天有四时,王有四政。政府官员分四 级,模仿一年四季,每个官员有三个副手, 模仿一季有三月。 • 社会上政治的过失必然表现为自然界异常现 象,所谓“灾异”,引发了后来的统治者一 直很重视天文现象。
2010年11月21日
精神修养的方法
• 照道学的说法,心无欲,则如明镜,总是能够立即 客观地反映面前的任何对象。镜的明,好比心的 “明”;镜的立即反映,好比心的“通”。 • 心无欲,则对于外来刺激的自然反应,落实在行动 上都是直的。由于直,所以“公”;由于公,所以 一视同仁,也就是“溥”。这就是周敦颐提出的怎 样成为圣人的方法,也就是像禅僧的方法一样:自 然而生,自然而行。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_OK

《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_OK
中国传统文化——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 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 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 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 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 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7
明清至今剖析国人有影响的书目:
• 松本一男《中国人与日本人》 • 明恩溥 《中国人的特性》 • 利玛窦 《利马窦中国札记》 • 林语堂 《吾国吾民》 • 柏杨 《丑陋的中国人》 • 金紫千 《中华文化之魂-研究中国人》
3
近来对文化的研究颇多 较有影响的如:
(1)亨廷顿在《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 人类进步》步中对加纳和韩国经济发展的研究:
加纳
韩国的1/14
经济水平相似 30年后
韩国
世界第14位
4
(2)腐败与文化关系:
• 腐败程度沿着文化的界线而变更如:
• A,最腐败的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及 若干拉美国家和非洲社会,在北欧和前英国殖 民地的一些新教社会,腐败程度最底 。
贫戝之交不可亡,糟糠之妻不下堂。——宋弘
第三,七出三不出之礼 。
《礼记.大戴礼》曰:妇有七去。不顺父母, 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 多言,去;盗窃,去。
妇有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 年丧,不去;前贫后富,不去。
第四,婆媳之礼。
19
女性解放后之诸现象:
第一、解放后女性解放之变种。 第二、传统的回归。 第三、当代中国女性之地位 。
中国文化概论
1
文化的内涵 :
• 狭义上讲,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 广义上讲,文化则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
生活的总和。
2
•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说:我被托付一 件困难的工作,就是谈文化。但是在这个 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磨。 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 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 我们想用文字范围它的意义,这正像要把 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 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之外,它又无所不在。

《中国文化概论》:第六章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课练

《中国文化概论》:第六章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课练

第六章 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 考情提要✧ 逐题击破 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 “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 ) A.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2.在“仁、义、礼、智、信”被称为( )A .五德B .五伦C .五常D .五礼 3.提出教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的经典著作是( ) 《论语》 《大学》 《中庸》 《易经》 4.屈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 ) 《九歌》 《天问》 《离骚》 《阳春》 5.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 ) A .以石结构为主 B .以砖结构为主C .以木结构为主D .以土结构为主6.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最早体现在《诗经》中的是( ) A .诗情画意B .诗言志C .乐以教化D .文以载道7.在历史上享有“佛画之祖”的大画家是( ) A .吴道子 B .顾恺之C .张萱A .周敦颐B .王安石C .苏轼D .欧阳修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佛、道的融合造就了新儒学,即( ) A .宋明理学 B .阴阳五行学 C .魏晋玄学 D .禅宗心性学1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孔子伦理思想“三基德”的是( ) A .仁 B .义 C .礼 D .智11. 由楚辞演化而来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是( )A .汉赋B .汉乐府C .骈文D .散曲12.宋代绘画领域兴起的院体画风的风格是( )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古典主义 D .现代主义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观念的是( ) A .化繁为简 B .中和之美 C .尚意追求 D .尊崇自然14.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是( ) A .荀子 B .孔子 C .朱熹 D .程颐15.首先将“言行一致”作为道德修养问题加以说明的是( ) A .老子 B .庄子 C .孔子 D .孟子 16.春节到来之前,人们贴门神、灶马、桃符、钟馗,这种习俗来自于( ) A .道教 B .佛教 C .儒家 D .阴阳家17.提出“行先知后”主张的是( ) A .王阳明 B .孔子 C .朱熹 D .王夫之18.强调“知行合一”有积极意义的是( ) A .陈白沙 B .王阳明 C .李贽 D .何心隐19.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审美意识等方面属于( )A .物质文化B .生产生活文化C .制度文化D .精神文化20. 道教炼丹术,推动了古代化学制药技术的发展,创立道教丹鼎一系的葛洪,其所著名著为( ) 《正一经》 《千金要方》 《抱朴子》 《效验方》 21.北魏时期,创立“北天师道”,使道教由民间宗教变为官方宗教的道士是( ) A .张道陵 B .张鲁 C .丘处机D .寇谦之22.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著名诗人是( ) A .李白 B .刘禹锡 C .王维 D .杜牧23.道教定型化之始主要在于倡导“天师道”的( ) A.张道陵 B.老子 C.丘处机 D.葛洪24.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是( ) A.汉代 B.唐代 C .宋代 D .明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 A .顾恺之 B .张择端 C .吴道子 D .阎立本26.民间年画出现空前兴盛的局面是在( ) A .宋代 B .明代 C .清代 D .近代 27. 中国乐器有着极其悠远的历史,河南舞阳发现的 18 支七音孔和八音孔的骨笛,距今大约( ) A 一万多年 B 八千多年 C .A .35 种 B .30 种 C .29 种 D .19 种29.周代已开始对乐器进行系统分类,出现了依制作材料而划分的( ) A .五音 B .七音 C .八音 D .九音30.在孔子的三母德基础上阐述“四母德”的是( ) A .孟子 B .荀子 C .董仲舒 D .周敦颐31.从魏晋开始,佛A .涅槃学B .般若学C .本无观D .玄学32.金大定年间,在山东宁海创办全真派的是()A.寇谦之B.陆修静C.王重阳D.丘处机33.烧炼丹砂生成硫化汞,开辟了中国古代化学之先河,创立道教丹鼎一系的是() A.张道陵B.孙思邈C.陶弘景D.葛洪34.明确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是宋代的()A.朱熹B.张载C.周敦颐D.程颢35.提出“天人交胜”观念的是()A.张载B.荀子C.刘禹锡D.朱熹(二)多选题1.对“知行”观提出过重要观点的先贤有() A.孔子B.荀子C.朱熹D.王阳明E.王羲之2.中国古代艺术的致用精神产生了一系列的艺术命题,例如() A.意境B.诗言志C.神韵D.文以载道E.乐以教化3.中国古代教育的教学思想包括()A.因材施教B.启发诱导C.学思结合D.竞争择优E.创新思维4.中国古代建筑表现出的显著特点有()A.结构上以木结构为主B.布局上左右对称C.外观的多样性D.强烈的人文性E.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5.汉乐府民歌的主要类型有()A.清商曲辞B.郊庙歌辞C.相和歌辞D.鼓吹歌辞E.杂曲歌辞6.中国戏曲的角色主要有()A.生B.旦C.净D.丑E.末7.下列选项属于唐代舞蹈的是()A.《凉州》B.《绿腰》C.《兰陵王》D.《霓裳羽衣舞》E.《大夏》8.中国古典舞蹈的特点有()A.民族性B.民俗性C.地域性D.音乐性E.风俗性9.下列作品属于唐代画作的有()A.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B.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C.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D.周昉的《簪花仕女图》E.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10.下列属于唐宋时期山水游记的是()A.柳宗元的“永州八记”B.范仲淹的《岳阳楼记》C.欧阳修的《醉翁亭记》D.苏轼的《石钟山记》E.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二、非选择题(一)名词解释1.精神文化2.“中庸”3.“中和”4.“五伦十教”5.“三纲”6.五常7.仁爱孝悌8.因材施教9.宋明理学10.《诗经》11.楚辞12.汉乐府民歌(二)简答题1.简述“天人合一”观念的含义。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全套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全套课件)

民族有聚散,但文化由民族共同体诸要 素组成,而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1、有一个共同源头;
2、历史上相互渗透,有多元一体的格局;
3、汉民族文化起主导作用。
中国文化是由各地域文化组成的:
齐鲁文化、三晋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 台湾文化、西域文化、徽州文化、荆楚文化、 燕赵文化、三秦文化、关东文化、岭南文化
发展到今天,文化的含义更为广 泛:
指“读书识字”,不识字要学文化,指“修养”,言 行粗鄙要提高文化素养; 文化部门主管的文化是文学艺术、文博、图书等; 作为专门术语的文化,在考古学中是指先民的遗址、 遗物,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 在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研究中,不少人同意文化是指 “观念形态”,政治、经济以外都在其列; 也有人则作更广泛的理解,认为人类创造的一切,即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文化,此外还有一些其 他的解释。
(1)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历史上蒙古和满 族统治过中国。出:月氏族;入:朝鲜族、 俄罗斯族、塔塔尔族 ;
(2)汉族前身是华夏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和 核心。汉族与非汉族不是绝对的 ;
(3)在巩固和开发边疆方面,少数民族做出了 特别重要的贡献。藏族(前身是吐蕃)在青 藏高原;西域诸族和维吾尔族在新疆,蒙古 族在内蒙古,契丹、女真和满族在东北,高 山族在台湾。
目前的文化遗址与文物保护:
中国目前发现古遗址95086处,其中新石 器时代至周代的最多,古墓葬达66360处, 化石类1571处。
中国文物藏品达1000多万件,国家一级 文物达10万余件,全国县级以上文物保 护单位5万处以上,建有各种博物馆已 2000座。
三、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意义和 方法
现实意义: 其一,认识民族自身;其二,认识当前 国情;其三,继承传统,创造未来。 学习方法: 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典籍研习 与社会考察相结合;批判继承与开拓创 新相结合。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6

中国文化概论精讲6

❤ 正课时间:19:30-21:30
在中国传统行业组织中,纺织匠行的祖师是() A.唐明皇 B.黄道婆 C老君李耳 D.鲁班
❤ 正课时间:19:30-21:30
❤21:30后,答疑&赠送串讲,不是拖堂!不需要的同学请下课做34作业睡觉!
在神话传说中,创制渔网的神祗是( ) A:黄帝 B:后稷 C:神农 D:伏羲
❤ 正课时间:19:30-21:30
❤21:30后,答疑&赠送串讲,不是拖堂!不需要的同学请下课做30作业睡觉!
旧时铁匠行所崇拜的祖师是( )
A:鲁班 B:老君李耳 C:灶君 D:嫘祖
❤ 正课时间:19:30-21:30
❤21:30后,答疑&赠送串讲,不是拖堂!不需要的同学请下课做31作业睡觉!
旧时铁匠行所崇拜的祖师是( )
A:鲁班 B:老君李耳 C:灶君 D:嫘祖
❤ 正课时间:19:30-21:30
❤21:30后,答疑&赠送串讲,不是拖堂!不需要的同学请下课做作业睡觉!
3.3.1.1 传统天文知识
3.3 中国传统的技术文化
传统科学技术
天文 算数
3.3.1.1:传统天文知识★选
传统天文知识:天象观测和历法制定。 1. 天象观测。目的:预卜人间祸福。 名 2. 历法制定。历法:根据太阳、月亮的运动变化制定记时方式的方法。
中国传统历法的基本元素:日、气、朔 1. 日:一昼一夜 2. 气:节气,冬至到冬至是一个回归年,里边有二十四节气 3. 朔:日、月黄道经度相同的时刻,两朔之间是一个月
❤ 正课时间:19:30-21:30
❤21:30后,答疑&赠送串讲,不是拖堂!不需要的同学请下课做6作业睡觉!
下列各项中,对“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日、月经度相同的时刻 B:日、月黄道经度相同的时刻 C:日、月黄道纬度相同的时刻 D:日、月纬度相同的时刻

完整版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及课后习题答案_

完整版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课件及课后习题答案_

书本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讲义)

《中国文化概论》(讲义)

中国文化概论目录导言一、文化与文明二、中国·华夏·中华三、中国文化生态四、中国文化特质五、中国文化史的分期六、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意义与方法第一章中国物质文化第一节生产与经济活动第二节衣食住行发展第三节科技文化成就第二章中国制度文化第一节政治制度第二节法律制度第三节军事制度第四节教育制度第五节礼制与称谓第三章中国精神文化第一节学术思想第二节文学艺术第三节宗教信仰第四节伦理道德第五节传统节日与民俗导言一文化与文明1、国外学者对文化的界定“文化”一词,是由拉丁语Cultura转变来的,在法语和英语中是Culture, 德语中是Kulture。

它原来的意义是人在改造外部自然界使之适应于满足衣食住行等生存需要的过程中,对土壤、土地的耕耘、加工改良,后来此本意发生转移扩大,引申为几种意义:a、含有耕种的意义;b、含有居住的意义;c、含有练习的意义;d、含有留心或注意的意义;e、含有敬神的意义。

正是由于“文化”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多种多样,因此西方学者对文化这一概念有不同的定义。

例如,文化学的奠基人、英国文化学者爱德华·泰勒,先后给文化下过两个定义:a、“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它社会现象”。

b、“文化,或文明,是指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美国人类学家C·克拉克洪认为,文化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促动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

《法国大百科全书》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

《德国大百科全书》认为,“文化指人类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依据他们的能力在同周围环境斗争中以及在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中所创造的成果。

2、中国学者对文化的界定中国古代汉语中“文化”一词的涵义,主要是指以文物典制,伦理道德和礼仪习俗来教化天下世人,使其自觉地按照统治阶级的规范要求来行动,即“以文教化”的意思。

中国文化概论 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 PPT课件
大陆内在的统一性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
3、气候变化大势 (1)我国气候特点: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东部季风 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四季分明。 (2)数千年来气候变迁的规律 重点: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 (1972年,载于《考古学报》)归纳的四个大的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温暖期; 第二个时期: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寒暖交错期; 第三个时期:从公元1400年到公元1900年,寒冷期,又称 “方志时期”; 第四个时期,从公元1900年至今,“仪器观测期”。 关于灾害记录的书——邓安特《中国救荒史》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六、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发展
1、北方民族的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结果 是民族的大融合;
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新的经济区出现;开发之功在当 代更在后世,这为唐代文化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 神因素,三教鼎立相互激荡与玄学一起共同构成此期显著的 文化现象。士族势力对当时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清谈 成为该时代 特殊的文化现象。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史发展脉络
四、秦汉时期的开边拓土 1、经略南方:对东南、华南和西南地区的经略为漫长的南 方开发史作了开端 2、对匈奴的长期战争及开通西域:秦汉时期对待匈奴对策 的变化,汉代三次大规模的攻打匈奴的战争,“丝绸之路” 的开拓。 3、边地民族的内附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五、新王朝政治格局下的政治与文化 1、郡县制的确立: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交替,汉武帝时确立 郡县制为王朝唯一的政治制度,政治大一统的格局由此正式 形成。东汉时,郡县制实际成为三级的地方行政体系。 2、中央集权制的推行:三科取士,“大政治,小社会”的 家国走向,皇帝专制与丞相权力的消长。 3、官员选拔的文化标准:选拔方式有察举、征辟、考试等。 4、重本抑末的内涵:实质是保护皇权,而不是真正在保护 小农。 5、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及其影响:(1)汉武帝本人的个 性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导致他选择了最适合“兴太平”的儒 学作为国家的政治思想。(2)儒学地位的上升带动了文学 的发展。(3)迷信经学的王莽实施新政失败。(4)士人群 体在两汉时期成为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

(完整word版)中国文化概论

(完整word版)中国文化概论

一、文化总论1.为什么文化是“自然的人化”?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天道联系而有区别的人道,就是文化创造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这里的自然,不只是自然界,还是人的自然属性。

文化是改造自然社会的活动,也改造着改造者自身,即实践者的人。

人创造了文化,同样文化也创造了人。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课题的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成果体现,既反映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总而言之,凡是长约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结果,都属于文化,即“自然的人化”就是文化。

2.文化结构的四层次说包括哪些内容?物质: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质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

制度: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

风俗习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

思想与价值: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氤氲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

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具体而论,心态文化又可以再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子层次。

依据与社会存在关系的疏密程度,我们又可以将社会意识形态区别为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二、中国文化(一)文化背景1.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1)持续性。

循环式的复苏和进步周而复始,使农业自然经济长期延续(2)多元成分结构。

从纵的方面讲,它始终保留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成份;从横的方面讲,它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的农耕经济并不仅仅是农业生产,它还包含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份。

到了封建社会晚期,商品性农业和为市场而生产的手工产品更在农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第六章、第七章中国文化概论

第六章、第七章中国文化概论

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教学内容】中国语言文字。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汉语、汉字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的文化功能。

【重点与难点】重点:汉语、汉字的特点。

难点: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讲授提纲】第一节汉语的历史与特点一、汉语的历史(一)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词汇量逐渐积累增多新词产生(社会发展、语言接触)旧词消亡(旧事物消亡、思维发展及社会变化)(二)汉语语音的发展变化音节:词语由单音节为主变为双音节占优势。

声母:浊音清化韵母:入声韵尾消失声调:四声说、三声说、两声说声韵调变化的互相影响(三)汉语语法的发展变化基本词序变化不大虚词是汉语非常重要的语法手段句式日渐丰富,句子结构日益严密化言文脱节古今汉语有明显的差异,但纵向上有传承关系,横向上有书面语和口语的相互影响。

汉语是世界上最具有悠久历史又最富于稳固性的语言之一,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古代汉语对学习现代汉语有重要意义。

二、汉语的特点及其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地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联合国七种工作语言之一,孤立语的代表。

特点:没有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主要的语法手段,有声调,以单音节语素为主。

第二节汉字的历史与特点一、汉字的历史殷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界。

汉字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坚持表意特点;在易写与易识的矛盾中不断对个体符形进行调整,以实现繁简适度的优化造型;不断完善和简化构形体系;必须在自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人为的规范。

二、汉字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字中的地位特点:作为表意文字,汉字具有如下特点:汉字的形体和意义之间关系十分密切。

(从造字法看,象形、指事、会意直接与意义有关,形声则通过形旁与意义相关。

)就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而言,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

(一个汉字记录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就可以代表一个语素。

而音位文字的一个字线代表的只是一个音位。

)就形体的特点而言,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

第三节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一、汉语汉字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一)汉语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文化事象,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概论绪论一、“文化”界说1、“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

贲卦。

椽传》。

2、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

3、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1、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

2、文化的结构(四层次说)(一)物态文化层: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

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

(二)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

(三)行为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称的习惯性定势构成。

(四)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氤氲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

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可分为两个自层次——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

a、社会心理指的是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

b、社会意识形态指的是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它们往往是由文化专家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完善,并以物化形式——通常是著作、艺术作品——固定下来,播之四海,传于后世。

依其与社会存在关系的疏密程度,又分为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

3、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为“小文化”。

4、在汉语体系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所以属于“小文化”。

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四、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中国文化的意义:(一)有助于更加准确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二)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三)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