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7《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1.说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单元中的“集合”部分,属于基础数学概念教学。
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如并集、交集等。
此内容与前后知识点紧密相连,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在于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用。
形成这些重点难点的原因在于,集合概念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说学情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易分散,逻辑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分类和计数问题,这为学习集合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由于集合概念的抽象性,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
学习困难预测: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如并集、交集等。
解决策略包括使用具体实例进行演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来加深理解。
3.说教学目标目标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目标达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通过具体实例和动手操作来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
4.说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阐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在于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用。
解决这些重难点的具体方法包括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关系分析:重点和难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一、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简单集合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集合的思想,并能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集合图的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集合的含义,体验集合的简洁性和形象性,培养学生的集合思想。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新奇、有趣的问题有较高的探究兴趣。
他们对集合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认识。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将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集合的理解,并能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集合,理解集合的意义,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的美学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集合,理解集合的意义,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理解集合的含义,体验集合的简洁性和形象性。
五、教法与学法1. 教法:本节课将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法,使学生对集合的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逐步发现集合的含义和基本概念;通过讨论法,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加深对集合的理解。
2. 学法:本节课将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学习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通过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集合。
2. 探究新知:通过直观演示、讲解、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集合的含义和基本概念。
《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数学源于生活,我以此作为这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亲切感;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说教材,集合即《重叠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例1的内容。
集合的知识体系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
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例如在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5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
二、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
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2、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韦恩图﹚表示重叠现象的方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4、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1、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2、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本课主要使用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进而将问题解开,达到教学目标。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内容,思维力度较强,有一定的挑战性。
五、说教学过程﹙一﹚首先用脑筋急转弯:两个妈妈,两个女儿去看电影,只买了3张票,一共有几人?为什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我再用动物分类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同时出示课件,让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
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
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引导学生质疑:来了10种小动物,为什么有6种生活在水里,6种生活在陆地?不是6+6=12(种)啊?有的既可以生活在陆地,又可以生活在水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2、通过观察图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集合的意义和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3、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等,使学生在互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4、针对难点,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重复部分的意义,如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形式进行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思想。
六、说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多样性,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授XXX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认知,让学生自主探究并独立完成任务,然后汇报交流。
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维恩图,引导学生理解维恩图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和无序性。
最后,让学生思考维恩图中各部分的含义,特别是交集和并集的含义。
在学生列式解答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行尝试解决问题,并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同时肯定他们的努力。
让学生结合XXX理解各个算式的含义,体会求并集元素个数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方法,加深学生对集合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冲突”,并追问学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并用个性化的思考和处理方式构建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实际生活案例介绍维恩图的概念,让学生亲身感受集合的思想,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并在其中感悟重复问题的解决方法。
最后,通过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数学化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严密性。
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数学研究的体验,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重点不在于传授数学知识,而在于传授数学思维和方法。
数学思想贯穿整个数学体系,因此从小就向学生灌输数学思想非常必要和重要。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
最后,今天的课堂总结环节,学生们的反馈让我意识到,他们对于集合知识点的掌握还有待巩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并掌握集合的知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其数学抽象和推理能力;通过集合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其数学表达和沟通能力。具体表现为:使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内涵,运用集合概念进行简单推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集合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准确表达个人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思维,提高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学广角——集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分类的情况?”比如,你们的文具盒里有哪些文具,它们可以怎么分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集合的奥秘。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间的基本运算,并能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描述和理解集合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运用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解决具体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和性质:介绍集合的概念,如何表示集合,以及集合的性质,如无序性、互异性等。
2. 集合的表示方法:介绍集合的列举法和描述法。
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讲解集合的交集、并集和补集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4. 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优化问题、分类问题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和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难点: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特别是集合运算在问题解决中的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讲解:详细介绍集合的定义、性质和表示方法,通过示例讲解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如何运用集合知识进行解决。
4. 互动环节: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答,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集合的定义、性质、表示方法和集合运算进行设计,清晰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其运用集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集合知识学习框架,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严谨的用词,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流畅的段落衔接,教案将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生活实例:举例说明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果篮中的水果、文具盒中的文具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集合的存在和意义。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五篇材料][修改版]
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一、说教材《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知识,涉及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或交集的元素个数。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
)本节课教材例1在学生积累了较丰富的学习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向学生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使学生理解用直观图(集合圈)表示“重复现象”的方法,了解直观图(集合圈)各部分的意义,特别是重复部分(交集)的意义,掌握根据直观图列式计算总数(两个集合的并集)的方法。
这样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
二、说学情三年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已经在运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例如在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而且在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用到了集合的思想,如把一堆图形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这种分类思想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但这些都只是单独的一个集合圈,学生不一定从集合的角度来思考并解决问题。
三、说目标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机结合,通过预学提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成的过程,从而达到感悟知识的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在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目标定位如下:1、通过预学观察图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集合的意义,获得数学学习的体验。
2、使学生通过理解用直观图(维恩图)表示“重复现象”的方法,学会借助直观图(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三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节重要课程——《数学广角—集合》。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和集合的运算。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意义,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同时,学生还能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意义,并能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突破难点,我们将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情境创设、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集合的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进入集合的学习。
我们可以提出一些与集合相关的问题,如:“你们喜欢哪些体育运动?”、“你们班上共有多少个学生?”等等,让学生初步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新课讲解:通过讲解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可以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如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和补集等,让学生理解集合的运算方法和意义。
3. 巩固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加深他们对集合的理解。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如:“请列出班级中喜欢篮球和喜欢足球的学生的名单。
”、“请计算班级中喜欢篮球和喜欢足球的学生人数。
”等等。
4. 归纳小结: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出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方法,并强调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引言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数学中的《数学广角——集合》。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们初步体会集合的概念,学习简单的集合运算,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情境,初步体会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图表示简单的集合。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初步体会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图表示简单的集合。
2.教学难点:运用集合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小明喜欢打篮球和踢足球,但他并不是每个周末都有时间,他该怎么安排呢?这里我们引出了“集合”的概念。
篮球和足球是一组集合,每个周末是另一个集合。
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集合的内容。
学习新知,自主探索1.初步感受集合概念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例子: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校运会,需要选拔运动员。
有同学参加了跳远比赛,有同学参加了跑步比赛,还有同学参加了投掷比赛。
那么这些同学可以组成几个集合呢?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初步感受集合的概念:同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不同的,不同的集合中的元素可能是相同的。
2.学习用集合图表示简单的集合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如何用集合图来表示简单的集合。
这里我们可以使用Venn图来表示集合。
例如:学校有三年级一班、二班、三班三个班级,每个班级都有一些男生和一些女生。
我们可以用一个圆圈表示一个班级,圆圈中的男生和女生表示该班级的男生和女生。
不同班级的男生和女生可以用不同的圆圈来表示,重叠的部分表示既属于这个班级的男生又属于那个班级的女生。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简单的集合。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集合图,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一、说教材《集合》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在本节课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分类的思想方法,但《集合》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亲切感;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2.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方法:本课主要使用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进而将问题解开,达到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游戏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进而将问题解决,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来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根据集合图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首先,我用脑筋急转弯语导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生活中有趣的排队问题“从前面数是第3个,从后面数是第4个,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集合图的理解。
2、在游戏中引起矛盾冲突,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便产生了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
3、借助学生站队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集合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给予解答。
3.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2.集合的分类及特点。
3.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重点、难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
-在课前精心准备,确保板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更新板书,避免信息过多、过杂。
-采用不同颜色、粗细字体等方式,突出重点、难点,方便学生记忆。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游戏、故事等趣味性强的活动学习新知识。同时,他们也开始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主动提问等,但自控能力尚待加强。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些前置知识,如数的分类、比较等。但在学习集合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障碍:
1.对集合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把握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互异性等特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说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学难点:学生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姓名卡片等。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出示信息。
出示教科书例1,只出示统计表,不出示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激发“冲突”让学生自由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关注“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学生解答。
关注不同的答案,抓住“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独立思考表达方式,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师: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你能不能借助图、表或其他方式,让其他人清楚地看出结果呢?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2.汇报交流,初步感知集合概念。
(1)小组交流,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全班交流。
请每幅作品的创作者上台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注意追问“如何表示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体会两个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构成的交集。
预设1:把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分别列出,把相同的名字连起,就找到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了,有3人。
这样参加跳绳比赛的9人,加上参加踢毽比赛的8人,再去掉3个重复的,应该是14人。
预设2:先写出所有参加跳绳比赛同学的姓名,再写参加踢毽比赛的。
如果与前面的相同就不重复写了,连线就能表示了。
一共写出了14个不同的姓名,说明参加比赛的有14人。
从姓名上如果引出两条线,就说明他两项比赛都参加了。
预设3:把参加两项比赛学生的姓名分别放到两个长方形里,再把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的名字移到一边,两个长方形里都有这三个名字,把这两个长方形的这部分重叠起来,名字只出一次就可以了。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理论,集合思想也始终贯彻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在一年级学习之初,学生通过两组数量相等的实物建立一一对应来理解“同样多”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两个对等集合间的元素建立一一对应。
一直到高年级学习公因数、公倍数、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数的分类(正数、0、负数)等数系的拓展,从小学的自然数到整数,再到初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都可以从集合的角度来描述。
从集合论的角度研究数学,便于从整体和部分及二者关系上研究数学各个领域的知识,用集合图描述概念的分类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往往层次分明,直观清晰。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在计数和计算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集合思想,但学生在低年级接触的集合思想更多是一一对应,对于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尤其是交集体会并不多。
而且,在学习画图解决问题时,更多的是用列举的方法画出集合的所有元素,没有将一个集合元素圈起来的经验。
因此,学生很难想到画维恩图来表示每一组事物或数据,并用维恩图来解决具体问题中的计算。
三、教学目标维恩图兼具抽象与形象的双重性质,能恰到好处地体现数形结合的特点。
由于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维恩图,对他们来说既是一个认知的跨越,也是一个思维的跨越。
教学时,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理解其各部分的意义并建立模型,从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 让学生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它的意义。
2.使学生学会借助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并能初步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的说课稿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的说课稿《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集合》一课。
在此之前,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基础上,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初步体会集合思想。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各项活动的学生名单,从而使学生比较容易找出参加两项活动的学生。
在此基础上,教材再引出韦恩图,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理解集合的思想,并掌握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他们对于新奇的事物也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体会集合思想;2.让学生掌握集合图的产生过程,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4.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体会集合思想,掌握集合图的产生过程,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五、教法和学法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和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集合》的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集合》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集合》这一部分的内容。
这个课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意义、掌握集合的运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涉及的集合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数的概念、分类和比较大小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习集合奠定了基础。
同时,通过学习集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概念、运算和推理等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元素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掌握集合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集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法学法1. 教法:本节课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和讲解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通过直观演示法,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然后,通过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探究集合的元素特征和运算方法;最后,通过讲解示范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
2. 学法: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交流展示等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首先,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元素特征和运算方法;最后,通过交流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数的概念、分类和比较大小等知识,为学习集合奠定基础。
2. 新课学习: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发现和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2、在预学环节,通过观察图表和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概念和意义。
3、在合作交流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互相研究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4、在操作实践环节,通过维恩图的绘制和计算,让学生深入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5、在课堂反思环节,让学生总结研究成果,评价自己的研究过程,提高评价说理能力。
六、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预学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集合的思想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评价说理能力,达到感悟知识的目标。
七、说板书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维恩图的绘制和计算方法,以及集合的概念和符号表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集合的思想和运用方法。
八、说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主要是练维恩图的绘制和计算,以及简单的集合问题解决,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集合思想和运用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思考其中的集合关系,培养数学思维和观察力。
研究体验对于研究数学来说非常重要。
数学思想贯穿整个数学体系的始终,因此从小就给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是非常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
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的培养。
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出示___,引导学生填写、理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表述各个部分的意思。
此外,老师还应时时注重学生严密的思维。
另一个体现就是:教学中要注意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
老师应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长此以往,由质疑进而求异,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说。
最后,研究数学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在实际问题中完成的。
因此,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实际情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2021-2022学年数学 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说课稿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一、教学背景《2021-2022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中第五单元为“集合”,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如何让学生准确地理解集合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式和应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道集合中的元素概念。
2.能够自然地用中文和符号表示集合。
3.能够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和不相交的关系。
4.能够应用集合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集合的定义和表示。
2.如何用自然语言和符号表示集合。
3.概率和集合的关系。
4.实际问题中集合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和举例等形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点。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交流意见和学习方法,促进集体合作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自主学习法:通过搭建学习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五、教学流程及具体操作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个单元学习的内容,以复习数学知识;并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集合。
第二步:讲授1.集合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感性理解集合概念,再介绍集合的定义和性质,以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
2.集合的表示引导学生学习集合的用符号和中文表示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准确表示集合。
3.集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和不相交的关系,以加深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4.集合的应用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步: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意见和学习方法,以提高合作互动的能力。
2.单项选择练习通过单项选择题的练习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加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网络查询等形式,进一步了解集合的相关知识和应用,并完成相应练习。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参与、圈点评价和单项选择题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集合中的元素,并能够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元素之间没有重复和顺序之分。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即把集合中的元素全部列出来,用大括号括起来。
3. 集合的分类: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可以分为有限集和无限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列举出他们喜欢的颜色,喜欢的食物等,让学生感受到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索集合的表示方法。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主题,如动物、水果等,然后列举出属于这个集合的所有元素,并用大括号括起来。
最后,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
3. 应用:让学生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
例如,给出一些物品,让学生把它们分成几个集合,并计算出每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分类和计数方法。
4. 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分类。
同时,让学生思考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集合可以用来表示家庭成员、学习用品等。
四、作业1. 列举出你喜欢的动物,并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这个集合。
2. 给出一些学习用品,把它们分成几个集合,并计算出每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并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探索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分类。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探究”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索集合的表示方法,它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濮阳市南乐县第一实验小学崔争艳一、说教材:1、说内容:《集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1。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数学广角》是我们新教材中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在本节课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分类的思想方法,但集合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3、说教学目标:综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能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会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4、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5、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白板、练习题卡二、说教法、学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集合问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必须通过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抽象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中通过移动、摆、画、整理等过程得出韦恩图,发现图形表示的优越性,又让学生经历现场的操作并以图形表示出来,最后运用语言、图表来表现,是对集合知识高度理解与综合应用的体现。
整个认知过程是问题不断解决,认识不断清晰,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做到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知识,涉及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或交集的元素个数。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
)本节课教材例1在学生积累了较丰富的学习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学生熟
悉的题材,向学生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使学生理解用直观图(集合圈)表示“重复现象”的方法,了解直观图(集合圈)各部分的意义,特别是重复部分(交集)
的意义,掌握根据直观图列式计算总数(两个集合的并集)的方法。
这样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已经在运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例如在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而且在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用到了集合的思想,如把一堆图形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这种分类思想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但这些都只是单独的一个集合圈,学生不一定从集合的角度来思考并解决问题。
三、说目标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机结合,通过预学提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成的过程,从而达到感悟知识的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在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目标定位如下:
1、通过预学观察图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集合的意义,获得数学学习的体验。
2、使学生通过理解用直观图(维恩图)表示“重复现象”的方法,学会借助直观图(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3、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和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四、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对重复部分的理解。
五、说设计
1、把自主探究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
学生对于“重复的人数要减去”是有经验的,因此在充分尊重学生经验认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
配合学生汇报,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维恩图,运用讲授法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维恩图,并通过直观演示将两个集合圈合并的过程,引导学生讨论发现“集合中的元素是不能重复出现的”,体会集合元素的互异性;“集合元素的顺序可以不同”,体会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并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图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含义,尤其是“两项都参加的和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体会交集和并集的含义。
2、放手学生,让学生体会与交、并有关的计算。
学生在列式解答时,根据连线或维恩图,会列出多种方法。
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方法,同时给予充分肯定。
让学生结合维恩图体会各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体会求“两个集合并集的元素个数”就是要将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后减去其交集的元素个数。
突出基本的方法,加深学生对与交、并有关计算的体会和对集合知识的理解。
3、关注“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
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后,学生的不同答案有可能引发“冲突”。
抓住这一“冲突”,追问“你能确定有17人吗?”、“你能证明为什么不是17人吗?”,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用个性化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为他们自主构建知识的意义提供保障。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课堂上通过学生生活实际介绍了用维恩图表示集合及其交、并的方法,让学生亲身感知集合的思想,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在过程中体验集合的思想,在过程中感悟重复,并顿悟重复问题的解决方法。
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数学化过程,获得数学学习体验。
5、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严密性。
数学的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而是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贯穿整个数学体系的始终。
所以,从小就给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是非常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
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的培养。
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教学过程,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严密性,如解读韦恩图的过程中,让学生表述各个部分的意思。
大圈是表示“参加跳绳人数”和“参加踢毽人数”,而去掉了都参加的部分后是“只参加跳绳人数”和“只参加踢毽人数”,多了一个字“只”,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
还有“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让学生明白这是两种活动都参加的。
6、锻炼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课堂最后设计的课后思考题目对学生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既是锻炼又是提高。
(四)巩固练习
通过三个练习,分层次的练习达到巩固。
1、基本练习:完成105页的1、2题
﹙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
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完成105页的1题
﹙2﹚你从图上能很快地看出哪些信息?再算出语数有多少人?
2、解决问题:先分析题意,学生独立完成。
再请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收获,其他学生补充。
最后,教师总结全课。
六、课堂上运用课件着重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
1、课件出示小动物回家,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生动、活泼。
使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教学过程转变成学生高效的自学,使儿童在小组合作中体验与情感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技能。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集合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终形成
结论才具有的,而在结论形成过程中,必然以大量的具体内容为基础。
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课堂上我们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亲身感知集合的思想,并使他们亲身体验集合图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集合的思想,在过程中感悟重叠,并领悟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数学化过程,获得数学学习体验。
3、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
数学的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而是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贯穿整个数学体系的始终。
所以,从小就给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是非常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
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的培养。
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
如课件出示韦恩图,引导学生填写、理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表述各个部分的意思。
课堂上时时注重学生严密的思维。
另外一个体现就是:教学中要注意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
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长此以往,由质疑进而求异,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说。
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