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17届中考语文文言文部分《醉翁亭记》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复习并掌握《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对《醉翁亭记》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1.2.1 复习《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物、情节、主题等。

1.2.2 分析《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1.2.3 讨论《醉翁亭记》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复习《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掌握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1.2 分析《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1.3 理解《醉翁亭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醉翁亭记》中的复杂句子结构和特殊用法。

2.2.2 深入分析《醉翁亭记》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巩固对《醉翁亭记》的理解。

3.1.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醉翁亭记》的见解和感受。

3.1.3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

3.2 教学手段3.2.1 教材:《醉翁亭记》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

3.2.2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醉翁亭记》的内容。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4.1.1 导入:《醉翁亭记》的背景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醉翁亭记》,理解文本内容。

4.1.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醉翁亭记》的理解和感受。

4.1.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

4.2 时间安排4.2.1 导入:5分钟4.2.2 自主学习:15分钟4.2.3 小组讨论:15分钟4.2.4 教师讲解:2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5.1.1 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醉翁亭记复习学案

醉翁亭记复习学案

《醉翁亭记》复习学案(第一课时)主备人:彭雪丽备课组长:年级组长:学材分析:《醉翁亭记》是一篇山水游记,表现了作者因参与范仲淹等政治改革失败被贬滁州知州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本文是中考必考篇目。

学习目标:1、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读准难生字字音,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3、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学习过程:一、自主复习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翻译重点文言语句。

(先自主复习,后合作交流)1、背诵课文2、背书下注释3、翻译课文。

4、质疑交流。

二、反馈练习(一)、加点字的注音(5、6号同学展示)觥( )筹交错林霏( )开树林阴翳( ) 酒洌()酿()泉岩穴暝()伛偻()提携蔚()然山肴野蔌()颓()然(二)、本文选自,作者,字永叔,号。

他是(朝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解释加点的词:1、环滁皆山也环: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秀: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临:5、名之者谁名:6、饮少辄醉辄: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9、云归而岩穴暝归: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从:11.吾谁与归归: 12、太守谓谁谓:1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秀: 14、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15、休于树于: 16、山肴野蔌肴:蔌:17、宴酣之乐酣: 18、非丝非竹丝:竹:19、弈者胜弈:20、觥筹交错觥:筹:(四)一词多义乐: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②云归而岩穴暝:谓:①太守自谓也:②太守谓谁:秀:①蔚然而深秀者:②佳木秀而繁阴: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②临溪而渔:③把酒临风:(五)、选择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将字母填入括号。

A.连接两个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B.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承接关系C.表示两个动作或两句之间的转折关系D.连接状语与中心词,表示修饰关系(1)蔚然而深秀者()(2)日出而林霏开()(3)临溪而渔()(4)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5)朝而往,暮而归()(6)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六)、需重点掌握的句子。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醉翁亭记》全文。

1.1.2 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1.1.3 能够解释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俗语。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1.2.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1.3.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解析2.1.1 复习《醉翁亭记》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1.2 分析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1.3 解读文中的成语和俗语,掌握其含义和用法。

2.2 课堂活动2.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2.2.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气和情感。

2.2.3 学生讨论文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师解答疑问。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3.1.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3.1.2 教师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让学生欣赏并学会运用。

3.2 互动法3.2.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2.2 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4.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作业完成情况4.2.1 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课时5.1.1 复习《醉翁亭记》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5.1.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5.1.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气和情感。

5.2 第二课时5.2.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5.2.2 学生讨论文中的难点和重点,教师解答疑问。

5.2.3 学生写作练习,运用文中的成语和俗语。

5.3 第三课时5.3.1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表格式)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表格式)
(1)、山水之乐
(2)、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3)、乐人之乐
7、文章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话?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五、文中成语出处
1、[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语出《醉翁亭记》。苏轼在《后赤壁赋》中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句。
2、[觥筹交错]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语出《醉翁亭记》。
第二段: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第四段:宴罢归去情形
2、第一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什么?
由面到点,或由全景到局部。
3、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景色?
——写山中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和四时之景(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高霜洁,水落而石出)
4、第三段中包含几层意思?
3、[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
语出《醉翁亭记》。
4、[醉翁之意不在酒]
原意:醉翁的情趣并不在于喝酒。现在的常用义: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节课






最低达成度
疏通课文大意,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
教学过程
个人见解及备课组讨论建议
(含建议人)
一、复习文学常识
1、作者欧阳修2、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二、读准下列字音
滁壑蔚琅潺酿辄暝晦伛偻阴翳觥筹携洌山肴野蔌
三、落实下列重要实词
尤蔚然临作名意得开
暝晦明秀负伛偻提携临从
四、全文理解
1、概括文章段落内容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并掌握《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复习《醉翁亭记》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2. 对文章进行逐段翻译和解析。

3.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重点:1. 掌握《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难点句子。

3.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难点:1. 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2. 对文章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对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讲解和分析。

2. 采用翻译法,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难点句子。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并掌握《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复习《醉翁亭记》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2. 对文章进行逐段翻译和解析。

3.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重点:1. 掌握《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难点句子。

3.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难点:1. 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2. 对文章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深入分析。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对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进行讲解和分析。

2. 采用翻译法,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难点句子。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醉翁亭记》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2.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二、复习字词和句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学生互相交流,巩固记忆。

《醉翁亭记》学案2

《醉翁亭记》学案2

《醉翁亭记》教学案复习目标:1、记住重要的文言字词,能正确翻译全文2、能理解文章内容并正确默写复习课时:二课时复习方法:归纳并练习复习过程:1、学生背诵全文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3、学生强记重要知识点4、练习一、江苏省淮安市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1—5题。

(18分)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①饮少辄醉②醉翁之意不在酒③宴酣之乐④射者中,弈者胜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行者休于树 [ ]A.告之于帝B.苛政猛于虎C.躬耕于南阳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句。

(4分)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选文第二段写了山间的朝暮四时之景,其中写冬景的句子是:(3分)5.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4分)二、哈尔滨市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1—4题。

(8分)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并背诵《醉翁亭记》。

2. 学生能够理解《醉翁亭记》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醉翁亭记》的文学价值和意境。

二、教学内容:1. 复习《醉翁亭记》的全文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

2. 分析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点。

3. 讨论和分析文中的意境和主题,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析。

2.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与《醉翁亭记》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开场导入:简要介绍《醉翁亭记》的作者和背景。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朗读和背诵全文。

3. 词汇和句式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解释文言文的特点。

4. 主题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文中的意境和主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和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代表进行总结和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醉翁亭记》。

2.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文言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3.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醉翁亭记》的文学价值和意境。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醉翁亭记》全文的准确背诵。

文言文中重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文章意境和主题的深入理解。

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识别和翻译。

文中蕴含的哲理和审美情趣的把握。

七、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醉翁亭记》全文打印稿。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PPT。

3. 辅助材料:与《醉翁亭记》相关的图片、视频、背景资料等。

八、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与《醉翁亭记》相关的自然风光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复习回顾: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分段朗读: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并掌握《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2. 帮助学生理解《醉翁亭记》的文言文结构和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对《醉翁亭记》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复习《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2. 分析《醉翁亭记》的文言文结构和修辞手法。

3. 讨论《醉翁亭记》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复习《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巩固记忆。

2. 分析《醉翁亭记》的文言文结构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技巧。

3. 讨论《醉翁亭记》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检测学生对《醉翁亭记》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对《醉翁亭记》的文言文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

3. 评价学生对《醉翁亭记》主题和作者观点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醉翁亭记》原文文本。

2. 相关注释和解释资料。

3. 参考问题和讨论话题。

六、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解答问题来深入理解《醉翁亭记》。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醉翁亭记》中的具体句子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醉翁亭记》的主题和作者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醉翁亭记》的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复习《醉翁亭记》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通过例句和练习来巩固记忆。

3. 分析《醉翁亭记》的文言文结构和修辞手法,讲解相关的文言文知识,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技巧。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醉翁亭记》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5.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醉翁亭记》的重要知识点和理解要点,为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学习建议。

八、教学难点1. 《醉翁亭记》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理解。

醉翁亭记复习学案

醉翁亭记复习学案

《醉翁亭记》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复习本课知识,了解常识,积累文言词句,阅读理解,比较阅读,背诵默写。

2、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挫折豁达乐观淡定的心态,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复习本课相关知识点,形成阅读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比较阅读,联系课内知识进行阅读理解。

教学过程:一、课前自主复习归纳1、学生根据过往复习方法自主归纳。

2、教师检查。

二、课堂合作研究重点:1、师生合作呈现重点。

2、完成课内知识考查:(1)、常识:《醉翁亭记》选自《》,作者,字,号,晚年又号,代的家,“”之一。

(2)、注音:环滁.()琅.玡.()林壑.()辄.醉()弈.()者胜穴暝.()伛偻..()酒冽.()山肴.()野蔌.()觥.筹()阴翳.()觥.()筹交错(3)、解词:环:蔚然:秀:翼然:临:名:辄:意:寓:归:芳:秀:负者:伛偻:.蔌:陈:酣:丝:竹:弈:觥:筹:苍颜:颓然:乎:翳:谓:(4)、句子翻译: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5)、理解: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⑤、写春景的句子是:⑥、写夏景的句子是:⑦、写秋景的句子是:⑧、写冬景的句子是: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三、中考链接(一)、若夫日出…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导入:一、考点再现:词句解释内容概括主旨把握写法品析二、复习目标:1、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能完整通顺地翻译重点句子。

2、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认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三、自主复习字词句,提问检测一词多义(秀、归、谓、乐)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觥筹交错、水落石出、峰回路转)重点句子: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⑤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⑥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四、师生共同整理本课行文思路,弄明白本文主旨。

内容概括:写醉翁亭位置、环境和命名缘由。

——写山间朝暮、四季景色及出游之乐。

——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写作手法:从远到近(第一节:“望之……醉翁亭也”)从早到晚,从春到冬(第二节)从外到内(第三节)山间夕照全景(第四节:“已而……禽鸟乐也”)描写了秀丽的自然风光,为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服务。

“醉能同其乐”。

主旨把握:抒发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用文中语句概括:(讨论)结合全文来看,太守究竟为何而“醉(乐)”?五、比较思考:《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二者在主题表达上有何异同?同: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

异:《岳阳楼记》重在抒写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理想,而《醉翁亭记》则有寄情山水排遣心中郁闷的倾向。

六、小结:浅显,咬定课本不放松三宝:注释、课文、课后题七、课堂测试(一)(09河南)(二)(09重庆)(09长沙)八、作业:。

醉翁亭记 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 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醉翁亭记》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复习《醉翁亭记》,使学生对这篇文言文的内容和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2. 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化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1.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醒学生上一次学习《醉翁亭记》的内容,并激发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兴趣。

2. 向学生展示一幅与《醉翁亭记》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

复习:3. 复习关键词汇和短语:a. 醉翁亭、江南、山水、酒、行船、醉、欢乐、自由、人生、哲理等。

b. 使用词汇和短语造句,让学生理解其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4. 复习文章的主题和情节:a. 提问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印象,以鼓励他们回忆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b. 分析文章的情节,帮助学生理解醉翁亭的意义和作者表达的思想。

5. 阅读和讨论:a. 分发文章的摘录或整篇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b. 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重要细节、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巩固与拓展:6. 文化背景:a. 介绍《醉翁亭记》的作者和其文学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b. 探讨《醉翁亭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7. 创作与表演:a. 鼓励学生根据《醉翁亭记》中的情节和主题,进行小组或个人创作,如写一篇续篇或改编成戏剧剧本。

b. 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演出,展示他们对《醉翁亭记》的理解和创造力。

评价与反思:8. 提供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创作能力进行评价。

9. 鼓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困惑,并提出问题以促进进一步的学习。

扩展活动:10.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其他相关的文言文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和阅读能力。

教学资源:1. 《醉翁亭记》文本或摘录2. 相关图片和音频资料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4. 评价标准和反思问题的纸张教学延伸:1. 配合教学使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等,以增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兴趣。

《醉翁亭记》复习学案

《醉翁亭记》复习学案

《醉翁亭记》复习要点文学常识: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

死后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内容主旨:《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

本文作者既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有治理好滁州的得意,还有寄情山水排遣贬谪后心中郁闷的感情。

出自本文的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通常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显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峰回路转:本义:山势曲折,山路迂回前呼后应本指前行的人向后行者呼喊,后行者向前应答。

通常指文章结构严谨,前后文意互相照应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三、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2、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3由远而近;写醉翁亭周围环境的优美,引出醉翁亭,为下文写太守与民同乐作铺垫。

4太守因山水而醉,因喝酒而醉,因与民同乐而醉,也因治理好滁州让百姓生活快乐而自我陶醉而醉。

(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5.“醉翁之意……得之心,而寓之酒”一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答: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引出“乐”字,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臆,并以“乐”为主线,把全篇各部分串连起来,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6、简要阐述本文中“醉”和“乐”之间的关系。

“醉”和“乐”是统一的。

作者因乐而醉,醉又增添了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7、“太守之乐”具体有哪些?其本质是什么?(1)“山水之乐”;(2)“宴酣之乐”;(3)“乐人之乐”。

三乐归一,其本质都是“与民同乐”。

8、结合写作背景理解“太守之乐其乐”的含义。

一是借欣赏山水秀丽景色,排遣心中抑郁,二是借与众人游琅琊山,寄寓与民同乐的理想。

9处?相同: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都“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都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复习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朗读并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3.学生准备汉语词典、文言文词典等工具书。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熟读课文2.听读。

(教师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在听录音的时候把不知道的字注上音。

3.正音。

(教师在黑板上把以下字写出来,然后请同学上来注音,查看学生听读的效果。

)僧( ) 辄( ) 霏( ) 暝( ) 洌( )4.全班齐读课文,读完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做点评。

6.全班再次齐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2.集体解难。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6、最后全班再次齐读课文,结束第二课时的学习。

第二课时一、研究,探讨(一)研读课文一段。

1.首先全班同学朗读第一段,来具体了解一下醉翁亭的位置以及周围优美的环境。

(蔚然而深秀)(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2. 找出醉翁亭得名的原因。

(作者从那些方面谈到了醉翁亭的命名问题?)明确: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3.作者谈到了这样一句话: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上水之间也。

你是如何理解的?明确:“意”指情趣,太守不是因为酒醉,而是因为这美好的景色让他深深陶醉。

4.再次朗读这一段,同学们边读边感受醉翁亭的美好景色。

1. 齐读第二段,分别找出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

明确: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朝) 云归而岩穴瞑(暮)风霜高洁(秋) 水落而石出(冬)明确: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4
译 (2) 非 丝非 竹。 (表否定判断句) . . 译: 语序颠倒句的翻译 (1)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 (语序颠倒状语后置) .. .. 译:背着东西的人在路 上 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 休息。 .. . ... (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 (语序颠倒状语后置) .. 译:太守和宾客们到这里 喝酒。 ... (3) 醒能述以文 者。 (语序颠倒状语后置) .. 译:醒了能用文章 记述这件事的人 ... 迁移:躬耕于南阳 。 ... 译:亲自在南阳 耕地。 (语序颠倒状语后置) ... 教师:以上我们复习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看看大家还有没有问题? 下面复习课文基本内容 板书:课文基本内容 教师: 没有问题,我们做做练习。 课堂验收练习(出示练习篇子)当堂练习互判,反馈情况,登记成绩。
2
7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 文言语句的翻译 《说明》中的题型涉及以下几种现象: 板书: (1)判断句“……者…… 也” (2)句中词序颠倒的句子。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士忘身于外” “渔人甚异之” 教师:既然《中考说明》已经非常明确地给我们规定了考试范围,那么,我们就可以 根据它逐课进行复习,以达到准确而有针对性地复习目的。 下面我们就开始复习《醉翁亭记》 。 学生:读《醉翁亭记》 板书: 《醉翁亭记》欧阳修 唐朝 散文八大家之一
《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 1 以此文为例,领会此文中考考点。 2 逐项落实本课考点。 (1) 重点实词及一词多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 判断句式及重点语句的翻译。 (3) 本课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一词多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 判断句式及重点语句的翻译。 教学难点: 1 重点语句的翻译。 2 一词多义词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 1《中考说明》 2 相关练习资料。 3 个人复习档案表。 教学环节: 导入:5 分钟。 (讲解《中考说明》中文言文考试要求)明确复习目的要求。 结合如“题型示例”讲清中考题型: ( 《中考说明》第 5 页“文言文阅读” ) ◆1“理解文中主要文言词语的含义。 ”

《醉翁亭记》复习导学案

《醉翁亭记》复习导学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复习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翻译重点句子;整理并掌握各类文言现象。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 )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 )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 )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 )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复习过程】:一、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

二、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用原文填空。

1、描写山间早晚景色变化的句子:,,2、描写山间四季景色变化的句子是:,,,。

3、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_________”,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4、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

这也是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三、解释文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一、翻译重点句子: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复习文言文部分之《醉翁亭记》
复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复习:
解释加点字词,翻译加下划线的句子。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
..()者,琅琊也。

山.
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③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④前者呼,后者应,伛偻
..()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
蔌,杂然
..()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⑤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填空题。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他是____时著名的 ______家______家。

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
3、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4、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滁人生活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醉》中出现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互动
【甲】《醉翁亭记》【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乐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注释】①共:共同(享受)。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⑴杂然.而前陈者()⑵宴酣.之乐()
⑶有风飒然而至.者()⑷庶人安.得共之()
2.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⑵玉之言,盖有讽焉。

译文:
3.乙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2分)
四、延伸拓展
[甲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 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黑体字的意思: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云归而岩穴暝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在描写景物方面,两文都充分调动感官,将景物写得有声有色。

请举例加以说明。

4、两文都写到作者与山、水等自然景物的融合,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试结合下面句子作一下分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醉能同其乐
2017届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导学案答案《醉翁亭记》
一、二、略
三、课堂互动
1.⑴……的样子⑵尽兴地喝酒⑶到(来)⑷怎么
2.⑴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

⑵宋玉这话,是含有讽刺意味的。

3.甲选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而乙选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
四、延伸拓展
1、消散昏暗落下精神不振
2、(1)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欢乐,但是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3、示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充分将视觉与听觉结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的气息。

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调动嗅觉、视觉、触觉等,将四季的景物的各自特征很好的体现出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出作者娱情山水的情怀。

4、(1)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作者娱情山水,但让他陶醉的是与滁洲的老百姓一起出游,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