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空间电场2014分析
《地球物理场论》课件
地热仪:用于测量地热场,了解地球内 部热源分布
电磁波探测仪:用于测量电磁波,了解 地球电磁场变化
遥感仪器:用于测量地球表面特征,了 解地球表面变化
PART FIVE
地震波法:通过地震波传播速度和方向来反演地球内部结构 电磁法:通过测量地球电磁场来反演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构造 重力法: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来反演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构造 地热法:通过测量地球内部温度和压力来反演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构造 地磁法:通过测量地球磁场来反演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构造 地壳构造法:通过测量地壳构造来反演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构造
地震层析成像:通过地震波传播速度、振幅等信息, 反演地球内部结构,并形成图像
地震波:通过地震波传播速度和方向,可以推断地下岩石的性 质和结构
地磁:通过地磁异常,可以推断地下岩石的磁性特征和地质构 造
重力:通过重力异常,可以推断地下岩石的密度和地质构造
地热:通过地热异常,可以推断地下TS
PART ONE
PART TWO
地球物理场论是研究地球物理现象的科学 包括地球磁场、重力场、电场、磁场等 研究地球物理场的形成、分布、变化和相互作用 应用于地球科学、地质学、气象学等领域
地球物理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地球物理场的形成和演化 地球物理场的观测和测量方法
电磁波:通过电磁波传播速度和方向,可以推断地下岩石的电 性特征和地质构造
放射性:通过放射性异常,可以推断地下岩石的放射性特征和 地质构造
PART SIX
地球物理场:包括重力场、磁场、电场等 矿产资源勘探:通过地球物理场探测地下矿产资源 应用实例:利用重力场、磁场、电场等探测地下矿产资源 技术方法:包括重力测量、磁法测量、电法测量等 应用效果:提高了矿产资源勘探的准确性和效率 发展趋势:地球物理场在矿产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地球物理勘探(电法)附答案及部分解析
,R=UI ,则为同步变化,不受电流大小影响7.在可控源电磁测深中,反映物性的电磁参数主要是哪个?(B)A. 直立的低阻矿体B. 直立的高阻矿体C. 处于山谷的低阻矿体D. 水平的高阻矿体19. MT中浅部电性不均体主要影响哪个量的测量:(A)A.电场振幅B.电场相位C.磁场振幅D.磁场相位20. 下列条件中,对岩矿石电阻率无影响的是(B)A 岩矿石结构与岩矿石成分B测量装置 C 温度 D 岩矿石的孔隙度21.下列哪些情况可视为远区工作的有(D)A.观测场为平面波B.发收距大于趋肤深度C.CSAMT工作法D.MT工作法22. 下列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属于电磁法勘探的是(D)A.充电法B.频率测深法C.激发激化法D.对称四极测深法23. 下列条件中,对岩矿石电阻率无影响的是(B)A 岩矿石结构与岩矿石成分B测量装置 C 温度 D 岩矿石的孔隙度三、填空题1.在电法勘探中已被利用的岩(矿)石的电学性质有岩(矿)石的电阻率,极化率,介电性以及介电常数。
2. 目前用于煤田的勘探方法主要包括MT、 AMT、CSAMT以及TEM等3.电法勘探按观测的场所分海洋电法、地面电法、航空电法、以及井下电法。
4.大地电磁测深曲线中,高视电阻率对应低相位。
5.中间梯度法理论上在寻找直立的高阻体和水平的低阻体能产生明显的异常。
6.作为边界条件,在两种岩石分界面上,连续的参数有电流密度的法向分量及电场的法向分量。
7. 自然电场法的测量方式有电位梯度测量、电位观测法以及追索等位线。
四、简答题1、瞬变电磁勘探存在一个最小勘探深度,即盲区,为什么?因为无论是发送线圈还是接收线圈,自身有一个过渡过程,在激励关断瞬间,接收线圈接收到的信号既有地下电磁感应信号,又有线圈本身的自感及发送线圈的自感信号,在早期,自感信号大于感应信号。
第 4 页共6 页这个点采集时间需要1/0.0001,也就是10000s,但是半分钟不可能得到如此低频的数据;2.“通过软件直接反演电道磁道数据而无需阻抗数据”不合理,对于人工源,我们是可以知道频谱的,但是对于天然源,我们是无法知晓的,因此天然源只能反应阻抗差,不能直接反演电道磁道数据。
(好题)高中物理必修三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 :125588]有关电场的理解,下述正确的是( )A .电场强度的方向就是放入电场中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且其大小F E q =B .只有当电场中存在试探电荷时,电荷周围才出现电场这种特殊的物质,才存在电场强度C .由公式2kQ E r =可知,在离带电体很近时,r 接近于零,电场强度达无穷大 D .电场强度是反映电场本身特性的物理量,与是否存在试探电荷无关2.(0分)[ID :125576]均匀带电的球壳在球外空间产生的电场等效于电荷集中于球心处产生的电场。
如图所示,半球面AB 上均匀分布着正电荷,总电荷量为q ,球面半径为R CD ,为通过半球顶点与球心O 的直线,在直线上有M N 、两点,2OM ON R ==。
已知N 点的场强大小为E ,静电力常量为k ,则M 点的场强大小为( )A .22kq E R -B .24kq RC .24kq E R -D .24kqE R+ 3.(0分)[ID :125569]如图,某位置Q 固定一带正电的点电荷,A 、B 、C 是斜而上间距相等的三个点,Q 、B 连线垂直于斜面,在A 点无初速度释放一带有恒定电荷的小物块,已知小物块沿绝缘的斜面运动到C 点时停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物块一定带正电B .小物块运动过程,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C .小物块运动过程经过B 点时的滑动摩擦力最大D .小物块从B 点运动到C 点过程机械能不断减少4.(0分)[ID :125558]关于电场线,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A .电场线是实际存在的曲线,人们通过实验把它们找出来B .电场线在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C .电场线与电荷的移动轨迹是一致的D .电场线有起点和终点,不是一条闭合的曲线5.(0分)[ID :125557]如图所示,当一个金属球A 靠近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上的的金属小球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增大,下列关于A的带电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可能不带电B.一定带正电C.可能带正电D.一定带负电6.(0分)[ID:125556]关于电场线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场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B.电场线就是电荷在电场中的轨迹线C.在电场中电场线密集的地方场强小D.点电荷电场在同一平面内的电场线是以点电荷为中心的一簇同心圆7.(0分)[ID:125541]为探测地球表面某空间存在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E的大小,某同学用绝缘细线将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金属球悬于O点,如图所示,稳定后,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60θ=︒;再用另一完全相同的不带电金属球与该球接触后移开,再次稳定后,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为30α=︒、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大小为()A.3E=B.mgqE=C.3mgE=D.3mgE=8.(0分)[ID:125540]把试探电荷q放在某电场中的A点,测得它受到的电场力为F;再把它放到B点,测得它所受的电场力为nF。
(J-2014-电自)海上风电场MMC_HVDC并网系统暂态行为分析
第 38卷 第 12 期 2014年 6 月 25 日
DOI:10.7500/AEPS20130624016
Vol.38 No.12 June 25,2014
海上风电场 MMC-HVDC 并网系统暂态行为分析
陈 鹤 林 ,徐 政 ,唐 庚 ,薛 英 林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浙江省杭州市 310027)
角 频 率 ,即 风 电 场 集 电 系 统 交 流 母 线 电 压 角 频 率 。
根据 该 换 流 站 的 暂 态 数 学 模 型,可 以 进 一 步 推
导出 WFMMC 换流站 对 于 海 上 风 电 场 集 电 系 统 母 线交 流 电 压 的 控 制 方 式,即 通 过 控 制 WFMMC 换 流阀侧交流电压来达到稳定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母 线 交 流 电 压 的 目 的 ,具 体 控 制 器 为 :
PS(t)=
3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Mt d
(t)iMd
(t)+vMtq(t)iMq(t))
(6)
QS(t)=
3 2
(-vMt d
空间环境物理学研究的综合实验
空间环境物理学研究的综合实验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愈发深入。
空间环境物理学即是其中之一。
空间环境物理学涉及的范畴广泛,主要研究地球周围的空间环境及其变化,这些变化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球的磁场、电场、卫星通信等方面的物理性质。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变化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科学家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关于空间环境物理学研究的综合实验。
一、综合实验的概括综合实验通常被定义为通过实验室、模拟、数值实验等多种方式,对一个工程、技术或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验证的方法。
在空间环境物理学中,综合实验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可以模拟和验证空间环境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综合实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实验室实验、模拟实验、数值模拟。
实验室实验主要是在实验室里直接进行基础科学实验,如磁场、电场、辐射等,来验证某个假说是否正确。
模拟实验则是通过一些简单的设备,将某种环境模拟出来,以便实验人员能够在某种环境下进行测试。
数值模拟则是用计算机来模拟空间环境的各种物理过程,以分析和探究某些现象的发生机理。
二、空间环境物理学综合实验研究作为研究地球周围空间环境的学科,空间环境物理学综合实验的研究范畴也相对较广。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逐步展开讨论:1. 空间环境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磁场、电场、辐射环境等都受到外界空间环境的影响,空间环境物理学研究正是从这些影响入手。
经过一系列实验,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活动周期的改变会对地球的电离层和磁层产生巨大的影响。
由于高能粒子的作用,对卫星和人造飞行器电子设备都会造成损害。
此外,地球磁场的变化还会对人类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了解空间环境对地球的影响,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科学研究至关重要。
2. 实验室实验在空间环境物理学研究中,实验室实验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科学家们可以在实验室中通过恒定电场和磁场等条件下,进行磁场、电场、辐射环境等方面的实验研究。
此外,在实验室中还可以进行对流层和电离层的基础科学研究。
《2014年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风资源部分)
《2014年风能太阳能资源年景公报》(风资源部分)2014年,全国地面1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较近10年平均风速(2004-2013年)偏小3.8%,为近10年来各年平均风速的最小年份;全国陆面70m高度年平均风速约5.5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约为219.6W/m2,除了新疆中西部、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多数地区比常年偏小。
冷空气频次偏少、强度偏弱是全国平均风速偏小的主要原因。
一风能资源(一)10m高度年平均风速利用全国气象台站2004-2014年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2014年我国陆地10米高度的风速特征,得到以下结论:2014年,全国地面1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较近10年(2004-2013年)均值偏小3.8%,是2004年以来的年平均风速最小值(图1)。
与各省(区、市)近10年平均风速相比(图2),2014年有16个省(区、市)年平均风速偏小5%以上,其中华东沿海省(区、市)和宁夏偏小达10%左右;偏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新疆和云南略偏大,西藏、重庆则显著偏大,其中西藏总体平均偏大达16%。
(二)70m高度风能资源依据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中心最新发布的“全国风能资源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数据(2014)”给出的我国近30年风能资源评估成果,采用全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2014年测风塔观测数据,利用格点化统计订正技术,得到2014年全国陆地70m高度层水平分辨率1km×1km的风能资源数据,用于评估2014年全国陆地70m高度层的风能资源年景。
1、 70m高度风能资源的地域分布2014年,风速和风功率密度地区差异大(图3),各省(区、市)陆面70m高度平均风速在3.7m/s 至6.5m/s之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65.9W/m2至324.6W/m2之间。
有14个省(区、市)年平均风速超过5.0m/s;有13个省(区、市)年平均风功率密度超过150W/m2,其中8个省(区、市)年平均风功率密度超过200W/m2;内蒙古、西藏全区年平均风速达6.4m/s,但只有内蒙古的全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超过300W/m2,新疆和西藏的全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也超过了250W/m2,为2014年我国风能资源的大值区;有18个省(区、市)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小于150W/m2,其中,福建、重庆湖南、湖北等4省(区、市)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小于100W/m2,为2014年我国风能资源的小值区。
空间环境第三章
第三章地球空间中的磁场和电场§3.1 空间磁场近地空间磁场,大致像一个均匀磁化球的磁场,它延伸到地球周围很远的空间。
在太阳风的作用下,地球磁场位形改变,向阳面被压缩,背阳面向后伸长到很远的地方。
地磁场存在的空间就是磁层。
磁层处于行星际磁场的包围之中,并受其控制。
地球磁层以内的空间磁场和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行星际磁场是本章描述的内容。
近地空间磁场是地球空间环境的重要参量之一。
空间磁场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带电粒子运动的影响和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
在宇航工程应用方面,对航天器的主要影响是作用在航天器上的磁干扰力矩,它会改变航天器的姿态。
当航天器有剩余磁矩或有包围一定面积的回路电流时,会受到磁力矩的作用而改变姿态;具有导电回路的自旋卫星在磁场中旋转时,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地磁场对感应电流的作用会使卫星消旋。
在低地球轨道,由于磁场较强,磁干扰力矩有时可与大气动力矩及重力梯度力矩相比,往往不可忽视。
但是,磁性物质或电流回路在地磁场中受到磁干扰力矩的原理对于宇航工程也有有利的一面,它使我们可以用来控制航天器姿态。
此外,在几个地球半径以内,磁场方向几乎是一定的,因此可以用它来定向。
火箭和各种航天器上安装磁强计,利用地磁场方向确定姿态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磁层中大部分气体处于电离状态,地球空间磁场及其扰动对电离气体的分布及其行为常常有决定性影响并起控制作用。
例如,等离子体的分区边界几乎都是磁力线相重合的。
大气、宇宙线、太阳质子、辐射带、空间等离子体等重要航天环境参量均有明显的磁暴或亚暴效应。
磁暴发生期间,人造卫星工作异常事件明显增多,磁暴还会使供电系统的电压和频率发生偏离,造成供电系统工作异常,在极端情况下地磁感应电流会导致供电中断;磁暴还会使电离层电子浓度变化并引起无线通信中断。
磁场的变化灵敏地反映近地空间环境的变化,它是近地空间环境状态的重要指标。
行星际磁场虽然很小,但对整个磁层状态起控制作用。
地球空间电场2014分析
地球外层空间中 电场的特征
❖ 地球空间中的极化电场
电离层极化电场主要由电离层发电机产生。原理如下: 在 80 至 160km 高度之间,由于太阳辐射电离的作用,白天存 在一个平行于地表的良导电层。垂直于磁力线的电流只能在 这个平行于地表的导电层中流动。考虑磁赤道附近的情况, 地磁场和垂直于地磁场的电场如果都平行于这个导电层,则 产生的电流垂直于这个导电层。在这个导电层之下是电绝缘 的中性大气,不能形成电流回路。因此,垂直于这个导电层 的电流将在导电层的上下界面积累电荷,从而产生极化电场。 平衡时,极化电场使得垂直导电层的总电流为零。
电流密度 j 表征空间电流,电导率 表征地球空间介质的导电性能。
电流密度与电导率一起,通过欧姆定律, j E ,也能表征空间电场。 带电粒子密度是描述空间环境电特性的一种关联参量,通过带电粒子间及带电 粒子与中性大气分子间的碰撞,它决定空间介质的电导率。 下面主要讨论电场强度、电流密度和电导率的有关性质。
黎明指向黄昏的电场,通常称作晨昏电场。其值为,ET V B / B2 , 因为这一电场驱动着电离层和磁层等离子体的对流运动,通常称作
对流电场。
对流电场的大小随太阳风的速度和行星际磁场的变化而变化。 在磁静日和磁扰日,对流电场分别可取为,
Eo (静日) 0.4mV / m 2.6 kV / RE Eo (扰日) 1.0mV / m 6.4 kV / RE
B
/
t
0使
E
0
,因此,
E
为静电场,存在
•
位势, E V B
上式表明,等离子体漂移速度V
与磁场
B
均在等位面内,而电场沿
等位面的法线方向。
❖ 磁层中的大尺度电场
地球物理勘探重点总结
电法勘探概念:电法勘探是根据岩石和矿石导电性的差异,在地面上不断改变供电电极和测置电极的位置,观测和研究所供直流电场在地下介质中的分布,了解测点电阻率沿深度的变化,达到测深、找矿和解决其他地质问题的目的场源稳定电流场:点电源电场、两异极性点电源电场、偶极子源电场。
变化电流场:电磁场装置类型:对称四极、三极、偶极计算的电阻率,不是某一岩层的真电阻率,而是在电场分布范围内、各种岩石电阻率综综合影响的结果。
我们称其为视电阻率,并用ρs来表示:)1.3.5(IUK MNs∆=ρ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过程高密度电法野外工作方法:1)测区的选择和测网的布设2)装置形式及参数的选择a装置的选择b极距的确定c测点的分布高密度电法工作原理: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测深和剖面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极距的组合方法,它具有一次布极即可进行多装置数据采集以及通过求取比值参数而能突出异常信息的特点。
自然电场:由地球表层内矿体、地下水和各种水系间的物理化学作用产生的电场。
自然电场的形成原因:氧化还原:地下水溶液与矿石间的电化学作用。
过滤作用(吸附):地下水的渗流和过滤作用。
接触扩散:矿化溶液的离子在岩石交界面上的扩散和岩石骨架对离子的吸附作用。
自然电场分类:1、电化学活动形成的自然电场2、过滤电场3、扩散电场激发极化法(简称激电法)是以不同岩、矿石激电效应之差异为物质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电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分支电法。
电子导体的激发极化机理电子导体(包括大多数金属矿和石墨及其矿化岩石)的激发极化机理一般认为是由于电子导体与其周围溶液的界面上发生过电位差的结果。
离子导体的激发极化机理双电层形变形成激发极化的速度和放电的快慢,决定于离子沿颗粒表面移动的速度和路径长短,因而较大的岩石颗粒将有较大的时间常数(即充电和放电较慢)。
这是用激电法寻找地下含水层的物性基础。
充电法:是以岩石电阻率为基础的一种直流电法勘探,根据充电体与围岩电性差异,向充电矿体充电,使充电体变为一等位体或似等位体,研究充电体和其周围电场分布特征,从而解决充电体的形状、大小和产状等地质问题充电法原理:充电法是在被勘探的矿体上或其它良导电性地质体的天然或人工露头接上供电电极(A)进行充电(用直流电源,也可用交流电源),另一供电电极(B)置于远离充电体的地方。
地球电场地球带负电还是正电[宝典]
地球电场地球带负电还是正电[宝典] 地球电场地球带负电还是正电可以这么理解,太阳带正电,所以地球带负电。
太阳系是个原子,太阳是原子核带正电,地球是电子带负电。
根据大气电现象的探测,从静电角度来看,地球和大气近似形成一个漏电的球状电容器。
由大气电测量表明:接近地球表面的电场是垂直指向地球表面,在晴天情况下,其数值约为 E=100V/m,而地球表面上的电荷密度-8.85×10-10C/m2,由此可计算得知,地球表面上携带总负电荷量为4.51×105C,大气的电流密度约为-3×10-12 A/m2。
总电流约为1350安培,大气中消耗的总电功率P=5.2亿瓦。
地面上空频繁的雷电把负电荷带到地球上,维持地面的总负电量不变。
雷雨云的上部一般带正电,下部带负电,云地间放电时,给地球带来负电,据估计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秒约100次雷电,保持地面负电荷的稳定性。
值得指出的是大气电场强度的迅速变化可引起植物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而促进作物的生长。
自然界中的植物生长以及病害的发生频度原来还要受到大气电场的控制。
地电是地球内部不稳定的自然电流,在地震发生前会有重大变化。
这可以通过电阻率、自然电位和地电流的观测来研究。
比如在地下相距几十米到百米远的地方,埋放两个铅板,再用导线分别连接到电流表(毫安表)或电压表(毫伏表)的两端,就能从表头上观察到指针的日变化、年变化特征,这种方法是不需外加任何人工电源。
地球经常吸收太阳射来的质子,质子带着正电,所以地球整体应带着正电,我们还知道,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并且是越向中心靠近温度越高,可是还有一个现象鲜为人知,地球内部带着正电,越靠近中心带电量越大,由于地球内部温度约 4000~5000 ?,地球内部带着正电,越靠近中心带电量越大。
整个地球由于自转使正负电荷分开,正电荷分布在地核,负电荷分布在地表,进而在外层产生一个环形电流,电流方向自东向西(电流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由此产生了由南相北的地磁。
浅谈电场问题的解析方法
( 正 负是看 比电 势高 还 是低 ) ; 电
势 一U : U ^ 。( 正 负是 看 比零 高或 比
零低) ; 电势 差一 U 衄 = WA dq ( i E  ̄ . 的 判 断依 据是 沿 电场线 电势 降低 ) 。 ( 6 ) 电容 定 义 : C = Q / U;决 定
2 基 本 概 念 问题
解 答 电场 基本 概 念 . 是 电场 内
是负功 . 则 受 力 方 向与 运 动方 向相 反, 电场 力 向右 。又 因为是 正 电荷 ,
容 的基 础 问题 。重点 考察 的是 学 生 对 于 电 场 繁 多 的 专 业 概 念 的 了 解
强、 电势 、 电场 力 和 电 动 势 的基 本 问题 解 析 。一般 情 况 下 , 先要 弄 清
哪些 电荷 形 成 了所 需研 究 的 电场 .
库仑 力 作 用 . 物 体 可 以做 匀 速 圆周
运动 、 变速 直 线 运 动 、 和 曲线 运 动 。 计 算 时 电量 不带 正 负 号 : 方 向 的判
1 电场 的 基 础 知 识
扎 实 的 基 础 知 识 是 解 决 任 何 物 理 问题 的 关键 所 在 . 解 决 电场 类
的问题 尤其 如 此 由于 其具 有专 业
点一 是 Q Q 之 间 的相互 作用 力 ,
同时 改 变 . 与r 2 成 反 比 如果 只受
简 单 的分 析 即 可 。 这 部 分 包 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断考 虑 电性 ( 3 ) 电场 力 公 式 : F = E q ; 方 向一
概念多的特点 . 学 生 在学 习时 尤 其
地球物理场的测量与解释
地球物理场的测量与解释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内、地表和地球周围空间中各种物理现象的学科。
在地球物理学中,测量和解释地球物理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这些场包括重力场、磁场、地磁场以及电磁场等。
地球物理场的测量是通过各种仪器和设备来获取相关数据的过程。
其中,重力场的测量是通过重力仪器进行的。
重力仪器测量的是地球上各个地点的重力加速度,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地壳的密度分布情况。
磁场的测量则是利用磁力仪器获得地球某一确定点上磁力的大小和方向。
地磁场的测量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地球内部的磁性物质的分布以及地球的磁极位置的变化情况。
电磁场的测量则是通过电磁波探测仪器获得电磁辐射的强度和频率等信息,这些数据对于研究地下的岩石、矿物以及地下水的分布有着重要意义。
地球物理场的解释是在测量的基础上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过程。
在解释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来还原地球物理场的实际情况。
例如,在重力场的解释中,我们可以使用球内质量的分布模型来解释观测到的重力数据。
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拟合和计算,我们可以得到地球内部质量的垂向分布情况。
磁场的解释中,我们可以使用磁矩模型和磁性物质的磁化情况来推测地下岩石的成分和分布。
电磁场的解释中,我们可以利用电磁波的传播规律和地下储层的电阻率等信息来推测地下岩石和地下水的分布情况。
地球物理场的测量和解释对于我们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现象的研究非常重要。
通过这些测量和解释,我们可以揭示地球深处的奥秘,并对地球的演化和自然灾害进行预测和防范。
例如,重力场的测量和解释有助于我们研究地球板块的运动以及地壳的变形情况,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磁场的测量和解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磁极的位置变化以及地球内部液态外核的运动规律,对于研究地球磁场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电磁场的测量和解释可以用于勘探矿产资源、寻找地下水源以及判断地下岩石的性质。
总之,地球物理场的测量和解释是地球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们为我们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地球物理场论
《地电场与电法勘探》
——地球物理场论
阿尔奇公式是根据大量多孔性岩石电阻测定、 统计而得出得经验公式。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ρ ——岩石的电阻率;
ρ = aΦ − m S − n ρ 0
ρ0 ——充填于空隙中水的电阻率;
Φ ——孔隙度(即孔隙体积比) ;
S——含水饱和度(即水充填空间的比值) ; n——饱和度指数(如对 30%以上的孔隙空间为水填充的话,n 值接近 2.0) ; m——孔隙度指数,或胶结物系数,通常在 1.5 至 3.0 之间变化。因此这个系数的选取与地质年代有 关。 a——比例系数,在 0.6 至 1.5 之间变化。 当其它条件一定时,随孔隙度 Φ 的变大,岩石的电阻率将减少。 (三)岩矿石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当岩、矿石所处的外界温度发生改变时, 其电阻率值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一般表现为温度升高,电阻率降低。 在 0℃以上的正温度区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率值缓慢减小,变化不明显。在 0℃以下的负温度区,随着温 度的降低,含水层的电阻率明显提高。这是由于岩石孔隙中的水溶液结冰后导电性变得很差的结果。 在我国平均约 40m 增加 1℃。在地下 1600m 深处的地温将比地面约高 40℃。在那里金属矿物的电阻率大约升 高 20%,而含水岩石的电阻率约降低一半。因此,通过对深部岩石电阻率的观测,可给出某一地区地下温度场变 化资料,以用于寻找地下热能资源和研究地质构造。 (四) 地球深部岩石的电阻率 地球深部应为高温高压的环境。 岩石电导率是随温度增加按指数规律增大的( lg(σ / S ⋅ m −1 ) 和 T 成直线关系) ,但不同温度段的变化梯度不 同,高温区变化梯度比低温区大,变化曲线呈折线状。 压力的增大可以使电导率增大,导电性增强。单纯的压力变化对岩石电导率影响是不大的,而温度变化对岩 石电导率影响较大。 (五) 岩、矿石电阻率与频率的关系 在交变电场作用下,岩矿石的导电性除与传导电流有关外,还与位移电流有关。在导电介质中的总电流密度 应为传导电流密度( jρ )与位移电流密度( j D )之和。 在 电磁 理 论中 传 导电 流 密度 与 位移 电 流密 度 之比 值 (m ) 称为 介 质的 电 磁系 数
大气电场与空间电场
大气电场大气电场也称自然电场,是地球环境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并对地球环境中的植物生长发育以及病虫害发生与发展产生着一种“无形”控制,它是继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肥料之后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发现的新要素。
大气电场的形成是由带负电荷的地球和带正电荷的电离层组成的类似于球形电容器产生的,因此,大气电场的方向指向地面,其强度随时间、地点、天气状况和离地面的高度而变。
按天气状况可分为晴天大气电场和讯变大气电场。
图2-18给出了全球大气电过程的球形电容器模型,其中E0为大气电场的电场强度。
图2-18全球大气电过程的球形电容器模型(图片设计:韩大鹏刘滨疆)2.2.4.1 晴天大气电场晴天大气电场为正电场,具有空间分布特征。
其电场强度可随纬度、气溶胶含量、地面高度、局地特点、时间变化而变化。
1)晴天大气电场局地特点与植物的多样性相关大陆上地面晴天大气电场随地点的变化较为复杂,就全球平均而言,电场强度E0在陆地上为120伏/米,在海洋上为130伏/米。
我国广州的大气电场的平均值为87 v·m-1,日较差为11%,而伊宁则为56 v·m-1,日较差为129%,各地区大气电场的不同会导致植物生长变化的多样性。
2)晴天大气电场场强也因时因地而异通常,晴天大气电场随高度增加近似呈指数规律递减的分布特征。
然而,即使在同一时刻,晴天大气电场在不同高度范围内随高度的分布规律也不尽相同,在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中,晴天大气电场将受大地电极效应的影响。
由于大地带负电荷,因而在贴近地面的一薄层大气中积累了大量符号相反的正电荷,而且体电荷密度在该气层中很不均匀,具有随高度增加而急剧递减的变化特征,于是该气层中便形成了较强的大气电场。
晴天大气电场受大地电极效应影响而增大1倍的高度分别为1m和5m左右,高度为零处的晴天大气电场为未受大地电极效应影响的晴天大气电场的2.8倍。
根据静电学感应原理,贴近地面的晴天大气电场强度的增加,其植物体表层将感应出更多的荷负电的离子。
电场强度和电位完美解析
E4π10
dV
V R2 eR
dqdS
E4π10 SR dS2eR
dqdl
E4π10
dl
l R2 eR
返回 上页 下页
第一章
静电场
例1.1.1 真空中有一长为L的均匀带电直导线,电
荷线密度为 ,试求P 点的电场。
解: 轴对称场,圆柱坐标系。
dE(z,)4πo(zd2z2)
zx
dEzdEcos
图1.1.5 带电长直导线的电场
说明 电场力作功与路径无关,静电场是保守场,是无旋场。
返回 上页 下页
第一章
1.1.4 电位函数 ( Electric Potential )
静电场
1. E 与 的微分关系
由 E0, 矢量恒等式 0
所以
E
负号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
在直角坐标系中
E[ xex yey zez]
返回 上页 下页
C 点电荷所在处不能作为参考点
C0
q 4π 0r
C q q q
4π 0 R
4π0r 4π0R
返回 上页 下页
第一章
静电场
电荷分布在有限区域时,选择无穷远处为参考点。 电荷分布在无穷远区时,选择有限远处为参考点, 为什么?
返回 上页 下页
第一章
5) 电力线与等位线(面)
静电场
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是该点电场强度 E 的方向。
第一章
2. 与 E 的积分关系
静电场
线积分 P0EdlP0dl
P
P
式中 d l ( x e x y e y ze z )( d x e x d y e y d z e z )
dxP
地球电场 地球带负电还是正电
地球电场地球带负电还是正电可以这么理解,太阳带正电,所以地球带负电。
太阳系是个原子,太阳是原子核带正电,地球是电子带负电。
根据大气电现象的探测,从静电角度来看,地球和大气近似形成一个漏电的球状电容器。
由大气电测量表明:接近地球表面的电场是垂直指向地球表面,在晴天情况下,其数值约为E=100V/m,而地球表面上的电荷密度-8.85×10-10C /m2,由此可计算得知,地球表面上携带总负电荷量为 4.51×105C,大气的电流密度约为-3×10-12A/m2。
总电流约为1350安培,大气中消耗的总电功率P=5. 2亿瓦。
地面上空频繁的雷电把负电荷带到地球上,维持地面的总负电量不变。
雷雨云的上部一般带正电,下部带负电,云地间放电时,给地球带来负电,据估计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秒约100次雷电,保持地面负电荷的稳定性。
值得指出的是大气电场强度的迅速变化可引起植物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而促进作物的生长。
自然界中的植物生长以及病害的发生频度原来还要受到大气电场的控制。
地电是地球内部不稳定的自然电流,在地震发生前会有重大变化。
这可以通过电阻率、自然电位和地电流的观测来研究。
比如在地下相距几十米到百米远的地方,埋放两个铅板,再用导线分别连接到电流表(毫安表)或电压表(毫伏表)的两端,就能从表头上观察到指针的日变化、年变化特征,这种方法是不需外加任何人工电源。
地球经常吸收太阳射来的质子,质子带着正电,所以地球整体应带着正电,我们还知道,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并且是越向中心靠近温度越高,可是还有一个现象鲜为人知,地球内部带着正电,越靠近中心带电量越大,由于地球内部温度约4000~5000℃,地球内部带着正电,越靠近中心带电量越大。
整个地球由于自转使正负电荷分开,正电荷分布在地核,负电荷分布在地表,进而在外层产生一个环形电流,电流方向自东向西(电流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由此产生了由南相北的地磁。
2014版高中物理 1-3电场强度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1
3.探究交流 F 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q ,是不是只有试探电荷q存在 时,电场才存在?
【提示】
不是,电场是由场源电荷产生的,与试探电荷的
存在与否没有关系.
点电荷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
1.基本知识 (1)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 Q ①大小:E= kr2 . ②方向:Q为正电荷时,在电场中的某点P,E的方向
公式 比较内容 本质区别 适用范围 E=F/q 定义式 一切电场 E=kQ/r2 决定式 真空中点电荷的电 场
Q或q 意义 关系 理解
q表示引入电场的检验(或试 Q表示产生电场的点电 探)电荷的电荷量 E用F与q的比值来表示,但 E的大小与F、q大小无关 荷的电荷量 E不仅用Q、r来表示, 1 且E∝Q,E∝ 2 r
(4)方向 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跟
正电荷 在该点所受的静电力的方向相同.
2.思考判断 F (1)根据E= q ,由于q有正负,故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有两个方 向.(×) F (2)据公式E= q 可计算场强大小,但场强由场本身决定,与 F、q大小无关.(√ ) F (3)电场强度定义式E= q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计算静电力的方 法,即F=Eq.(√ )
【答案】 B
对电场线的理解
【问题导思】 1.电场线怎么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电场线实际存在 吗? 2.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具有什么特点?
1.电场线不是电荷的运动轨迹 (1)电场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引入的假想曲线,规定 电场线上某点的场强方向沿该点的切线方向,也就是正电荷在该 点受电场力产生的加速度的方向. (2)运动轨迹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实际通过的径迹,径迹上 每点的切线方向为粒子在该点的速度方向.结合力学知识,可以 知道物体的速度方向不一定与加速度的方向一致,因此电场线不 一定是粒子的运动轨迹.
南京地震台地电场观测干扰分析
率 观测 , 那 么地 电阻率就 停止 供 电 , 待 地 电场 观测
完 毕后再 进行 地 电阻 率 的观 测 ( 原 Z D 8 B仪 器 和
Z D 9 A仪器 同场 观 测模 式 ) 。 经过 “ 九五” 改造 和 “ 十五” 建设 , 现 在 多 数 地 电 台 站 使 用 的 仪 器 为
2 南京地震 台地 电场观测 干1为南 京 地震 台 2 0 1 4年 1月 2 2 日至 3 1 日地 电场 分钟 值 时 序 曲线 图 , 各 方 向上 的 日变都 很 清楚 , 但 日变 形 态 有 所 区 别 。 北 南 向显 示 为
峰一 谷一 谷一 峰 , 即双 峰双 谷 , 也 就是 说半 日波 比 较 明显 , 如 多 日资 料连 续作 图 , 即可显 示为 南北 测 道 的 电场 日变 形 态 为 双 峰 双 谷 。而 东 西 测 道 为 峰一谷一 峰的 日变形 态 ,即东 西测 道 显示 为 双 峰
大 地 电 场和 自然 电场 两 大部 分 。其 中 , 大地 电场 是 由地 球 外部各 种 场源 在地 球表 面感 应产 生 的分
一
l 9. 5 l 0. 5 1 . 5
昌
》
E
一
0
1
2
关 键词 : 地电场; 典型干扰; 南京地震台
中图分 类号 : P 3 1 5 . 7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5 8 6 X( 2 0 1 4 ) 0 3— 0 0 4 7— 0 5
0 引 言
地 电 场 是 重 要 的 地 球 物 理 场 之 一 。 根 据 不 同 的场源 , 分 布 于 地 表 的 地 电 场 可 划 分 为
南京地震台地电场观测干扰分析
南京地震台地电场观测干扰分析王锋;李伟;卜玉菲;胡光武;殷翔【摘要】对南京地震台地电场记录到的典型干扰进行了分类,总结了其干扰特征,初步分析了产生干扰的原因,以期对地电场台站观测人员的日常观测有所帮助,有助于快速判定地电场数据的变化.【期刊名称】《高原地震》【年(卷),期】2014(026)003【总页数】5页(P47-51)【关键词】地电场;典型干扰;南京地震台【作者】王锋;李伟;卜玉菲;胡光武;殷翔【作者单位】江苏省地震局南京基准地震台,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地震局南京基准地震台,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地震局南京基准地震台,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地震局南京基准地震台,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地震局南京基准地震台,江苏南京2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2+20 引言地电场是重要的地球物理场之一。
根据不同的场源,分布于地表的地电场可划分为大地电场和自然电场两大部分。
其中,大地电场是由地球外部各种场源在地球表面感应产生的分布于整个地表或较大区域的变化电场,具有广域性;自然电场是地下介质由于各种物理、化学作用在地表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电场,又具有局域性[1]。
1 南京地震台地电场观测概况由于沪宁高速连接线的影响,南京地震台1998年6月在建设地电地电阻率新场地的同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正式观测的大地电场数字观测系统,直至2006年底,因地铁的运行受到干扰而搬迁至南京市下辖的高淳县东坝镇观测基地[2-3]。
南京地震台地电场老场地的观测采用“双L形布极”,前期使用兰州生产的不极化电极,2004年6月更换为张家口中心地震台生产的经过钝化处理的铅电极。
经过对南京地震台地电场观测资料的系统研究,在地电场新场地(高淳观测基地)的建设时放弃了多测道共用电极和斜道观测,在南北向测道和东西向测道各增加了一个更短的测道 (100 m极距)用于相关性检验和观测系统稳定性的检查[4]。
地球电场强度
地球电场强度
地球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约为100V/m。
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电荷在那一点所受的电场力。
试验电荷的电量、体积均应充分小,以便忽略它对电场分布的影响并精确描述各点的电场。
场强是矢量,其方向为正的试验电荷受力的方向,其大小等于单位试验电荷所受的力。
场强的单位是伏/米,1伏/米=1牛/库。
场强的空间分布可以用电场线形象地图示。
电场强度遵从场强叠加原理,即空间总的场强等于各电场单独存在时场强的矢量和,即场强叠加原理是实验规律,它表明各个电场都在独立地起作用,并不因存在其他电场而有所影响。
以上叙述既适用于静电场也适用于有旋电场或由两者构成的普遍电场。
电场强度的叠加遵循矢量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到电工设备中各处绝缘材料的承受能力、导电材料中出现的电流密度、端钮上的电压,以及是否产生电晕、闪络现象等问题,是设计中需考虑的重要物理量之一。
扩展资料:
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规定为放在该点的正电荷受到的静电力方向。
对于真空中静止点电荷q所建立的电场,可以由库仑定律得出。
式中r是电荷q至观察点(或q')的距离;r是由q指向该观察点的单位矢量,它标明了E的方向
静电场或库仑电场是无旋场,可以引入标量电势φ,而电场强度矢量与电位标量间的关系为负梯度关系
E=-▽γφ
时变磁场产生的电场称为感应电场,是有旋场。
引入矢量磁位A并选择适当规范,可得电场强度与矢量磁位间的关系为时间变化率的负数关系,即
感应电场与库仑电场的合成电场是有源有旋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按照泊松方程,
r E
/
o
,积累的电荷能产生静电场或势场。电荷
积累产生的电场称作极化电场。
2、时变磁场,能产生有旋电场,
r E
r B
/
t
。这种电场称作感应电场。
地球空间环境中还有几种特殊形式的电场。 沿磁力线映射(mapping)产生的电场称作映射电场或投影电场; 引起全球尺度等离子体对流运动的电场称作对流电场; 由于大气的粘性传输作用,地球空间等离子体是与地球共转的。在相对 太阳静止的参照系中测量电场,除对流电场外,还有由于地球自转所引 起的电场,称作旋转电场或共转电场。
➢ 等离子层的电场
环电流在等离子体层顶产生极化电场。其过程是,环电流中的离子 比电子能更深地穿透进等离子体层的内部,从而形成电荷偶极层, 这个电荷偶极层产生极化电场。 等离子体层内的电场有两个源。一是由等离子体层之上的磁层对流 电场向下映射所致,二是由电离层发电机电场向上映射所致。所以, 等离子体层中电场变化很大,尤其是在地磁活动强的时期变化更 大。 ISEE-1 卫星运行在 L=2~6 高度上,1 年观测资料表明,电场的平 均幅度在赤道为 0.2~0.8mV/m。在磁活动剧烈、磁层对流电场成 为主要源时,幅度达 1mV/m,有时可达 2mV/m。
下面主要讨论电场强度、电流密度和电导率的有关性质。
❖ 地球空间电场的源
在地球空间中,产生大尺度、准稳态电场主要的来源有三个, 即:
雷暴电源; 电离层发电机; 磁层顶发电机。 ➢ 雷暴 雷暴是由于地面吸收了大阳光辐射后增温,造成近地面大气 强对流所产生。全球雷暴活动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维持 300kV 左右的电位差,约 103 A 的大气垂直电流总量。
击; ➢ 航天器在轨运行期间,防高压充电和高压放电等。
❖ 空间静电环境的特征参量
地球空间内部和外部的电源在地球空间产生空间电场,有时还产生空间电流。 地球空间静电环境,一般可用以下四个参量来描述:
电场强度、电流密度、电导率和带电粒子密度。
电场强度表征空间静电场,是空间电环境最有代表性的参量。由于电位与电场
中性大气中电场的特征
❖ 近地表大气中的电场
大地电极效应对近地表的大气中的电场有显著的影响。 观测表明地表附近存在垂直向下的近地面大气电场。 近地表大气中,体电荷密度分布很不均匀,具有随高度 增加而急剧递减的特征。因此,在近地面大气中的大气 电场,分布不规则,其梯度比较大。 观测表明,平均而言,晴天大气电场随高度指数减少, 而随纬度递增。
地球空间电场
空间电场对空间环境的影响
无论从空间物理和空间环境的基础研究,还是从航天工程应用 的角度看,地球空间电场都是一种重要的空间环境参量。 地球空间电环境研究的重要课题包括: ➢ 在空间等离子体中,电场的形成和时空演化及其效应; ➢ 空间环境中,电流和电导率的时空变化及其效应; ➢ 航天器发射升空和回收着陆期间,防自然雷击与诱发雷
直接关联,很多情况下,空间电场可看作势场,这时,空间电场用电势来表示,
r E
,单位是
V/m。
电流密度
r j
表征空间电流,电导率
表征地球空间介质的导电性能。
电流密度与电导率一起,通过欧姆定律,
r j
r E
,也能表征空间电场。
带电粒子密度是描述空间环境电特性的一种关联参量,通过带电粒子间及带电 粒子与中性大气分子间的碰撞,它决定空间介质的电导率。
➢ 磁层顶发电机 磁层顶发电机是由太阳风驱动的。它产生南北极盖区的晨-昏向 水平电压降,幅度为 30~150kV,在磁层与电离层间产生约 106 A 的电流。磁层顶发电机电场可以几乎无衰耗地通过磁力线而映射 到电离层高度,形成极区电离层电场。
❖ 空间电场的分类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产生电场的源共有两种:
❖ 平流层大气中的电场
平流层中,大气电场随高度呈较好的指数递减,基本上 不随纬度变化,即不同纬度的电场高度剖面基本一样。 测量表明,尽管纬度相差较大,平流层垂直电场剖面仍 然相当符合。 平流层中大气垂直电场依然受地形影响。 在中纬平流层中,三维电场测量发现,水平电场矢量呈 现半日顺时针旋转,而不是周日变化。
地球外层空间中 电场的特征
❖ 地球空间中的极化电场
电离层极化电场主要由电离层发电机产生。原理如下: 在 80 至 160km 高度之间,由于太阳辐射电离的作用,白天存 在一个平行于地表的良导电层。垂直于磁力线的电流只能在 这个平行于地表的导电层中流动。考虑磁赤道附近的情况, 地磁场和垂直于地磁场的电场如果都平行于这个导电层,则 产生的电流垂直于这个导电层。在这个导电层之下是电绝缘 的中性大气,不能形成电流回路。因此,垂直于这个导电层 的电流将在导电层的上下界面积累电荷,从而产生极化电场。 平衡时,极化电场使得垂直导电层的总电流为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电离层发电机 电离层发电机主要由潮汐运动(在 E 层)和热层风(在 F 层)驱动, 白天主要在电离层 E 层中产生电场,晚上主要在 F 层中产生电场。 其高度范围约 100~300km,能在 1000km 量级的大尺度范围内产 生幅度约 5~10kV 的水平电位差,总的水平电流约 105 A。
白天中纬电离层计算的电导率高度分布
在中纬电离层中和在中午时段,计算的电导率高度分布如上图所 示。注意,Hall 电导率和 Pederson 电导率的峰值出现在电离层 E 区,纵向电导率随高度上升而不断增大,达到很大的量值。
在电离层发电机区,风场(潮汐风和热层风)是发电机的驱动 力。它们驱动带电粒子运动,生成电场和电流。潮汐风场所 产生的的电场是极化电场。 大尺度风场,如潮汐风场,产生大尺度电流,即 Sq 电流。小 尺度风场即局地风场则产生局地电流。 最有代表性的局地电流结构是赤道电集流和极光电集流。 在印度上空测量得到,对于 5%的电子密度波动,赤道电集流 中电场强度的幅度可达 20mV/m。 理论上,根据热层大气环流的风场可以计算电离层发电机所 产生的电离层电位、电场和电流。
❖ 中层大气中的电场
中层大气电场主要来源于电离层电位和中性大气内部自身的电源, 中层大气内自身的电源主要是雷暴。 电离层电位对全球大气电场的控制作用非常明显。电离层电位垂直 向下几乎可以无衰减地穿透到中层大气。 因为大气电导率向下越来越小,所以电离层大尺度水平电场更容易 垂直向下穿透,100~1000km 大尺度水平电场可以很有效地一直穿 透到地面。1~10km 小尺度水平电场在向下穿透时很快被阻尼损耗 掉。 太阳风/磁层发电机映射到电离层后进一步向下穿透,使高纬的气地电流和地面电场产生约20%的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