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诫子书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15诫子书一、导入新课“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准确朗读,疏通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全班齐读课文。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准确翻译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重点词语解释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目标)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遂成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2)重点句子翻译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2.翻译全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目标导学三:品读课文,领会深意1.本文作者阐述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明确: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品味文言的韵律美,熟读成诵,增强文言语感。
2.把握文中“静”的内涵,理解君子所需具备的核心品质,感受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嘱托。
3.学习诸葛亮的修身智慧,感受传统文化家书的魅力,感悟家风文化及家风传承的意义。
教学重点把握文中“静”的内涵,理解君子所需具备的核心品质,感受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嘱托。
教学难点感受传统文化家书的魅力,感悟家风文化及家风传承的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环节【导入】你知道关于诸葛亮的哪些历史故事?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赤壁之战、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
鲁迅笔下“多智近于妖”的诸葛亮是“古今第一贤相”,是忠诚和智慧的化身。
同时,他也是教子的千古典范。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言辞恳切的教诲。
讲解题目,“诫”意为”告诫,劝诫”,“书”意为“信【创设情境】出示资料: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日「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一《三国志•诸葛瞻传》核心任务:学完课文,请代八岁的诸葛瞻给父亲写一封回信。
【任务一为你读“书1.读准字音夫(fU)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dGnb6)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yi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ZdO)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i)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Iii),将复何及!全班齐读,要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晰。
老父亲对幼子的劝勉,语气平稳深沉。
2.读好节奏出示不带标点符号的竖排文段,自由练读,理清节奏。
出示划分节奏的文段,全班齐读。
根据句意划分节奏,其中四字短句大都是“一三”节奏。
发语词、否定词、实词读重音,节奏感更强烈。
出示对偶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男生读上句,女生读下句。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设计(通用6篇)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设计(通用6篇)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育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留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法,学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才智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日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训诲。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留意停顿。
2、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师生共同明确加点字的注音和课文朗读停顿。
夫:澹泊::淫慢:险躁:穷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全班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精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温馨提示:A、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沟通,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
老师赐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品读课文,领悟深意。
本环节老师以一系列的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化理解。
16《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6《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诫子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诫子书》全文。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言文的句式结构。
2. 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中的哲理和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诲和期望,感悟父爱的伟大。
2. 引导学生认识到修身养德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一)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1. 理解《诫子书》的主旨,把握文中的教诲精神。
(二)文言文的句式分析1. 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知识。
三、教学难点(一)文言文的翻译与理解1. 正确翻译文中的疑难句,理解其深层含义。
(二)课文哲理的感悟1.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的哲理,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出话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智者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由一位古代智者写给他儿子的信。
这位智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他的名字叫做诸葛亮。
你们对诸葛亮有什么了解吗?2. 激发兴趣诸葛亮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他的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诫子书》,就是他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虽然只有短短86字,但字字珠玑,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爱。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封信,感受诸葛亮的智慧和情感。
(二)课文朗读1. 朗读前的准备(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提问“你们知道诸葛亮吗?"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诸葛亮的历史背景和《诫子书》的写作缘由,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正音练习,确保发音准确在正式朗读前,教师应先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特别是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发音和语调,如“夫”字的声调、“俭"字的发音等,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模仿。
2. 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韵律(1)全班齐读教师引导全班学生齐声朗读《诫子书》,注意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诫子书教案优秀6篇
诫子书教案优秀6篇诫子书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内容。
3、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4、赏析精彩妙语,积累名言警句。
5、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后人的谆谆教诲。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fú)淫慢则不能励精(yín)遂成枯落(suì)2、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文短意长,言简意赅。
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寄予了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一)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提示:(1)读时要字正腔圆。
“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
(3)把握重读和轻读。
(4)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教师强化解读文意的方法,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文言字词。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6诫子书【核心素养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语言建构与运用)2.把握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领会诸葛亮的修身智慧。
(思维发展与提升)【教学重难点】1.熟读文章,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重点)2.把握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领会诸葛亮的修身智慧。
(难点)【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杜甫、陆游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智慧的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主学习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著有《诸葛亮集》。
字音字形夫君子之行(fú)淫慢(yín)励精(lì)险躁(zào)遂成(suì)基础积累1.古今异义(1)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跟“快”相对)(2)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险些2.一词多义(1)以①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②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2)志①非淡泊无以明志志向②非志无以成学名词用作动词,立志(3)学①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②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3.词类活用(1)静以修身形容词用作动词,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用作动词,立志(3)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4)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4.重点实词与虚词(1)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2)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明确、坚定(3)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4)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放纵;励,振奋(5)险躁则不能治性修养(6)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三、文本探究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1)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圈点易读错的字词的读音,划分句子停顿。
诫子书教案【优秀5篇】
诫子书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诫子书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诫子书教学设计一等奖赛课
诫子书教学设计一等奖赛课这是诫子书教学设计一等奖赛课,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诫子书教学设计一等奖赛课第1篇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3、能有感情地背诵本文。
教学重点:熟读文章,并能有感情地背诵本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与简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
(板书课题:诫子书)文言文重在读,今天我们就以读为主,按以下四步来进行,这也是我们的学习目标,即:朗读(体会情味)——译读(理解内容)——品读(美点赏析)——背读(积累语言)(板书学习目标)二、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①读得流畅、自然。
发音准确清晰,不增字,不减字,不重复。
②读得有韵味,可以带点古人的味道,注意语调的轻重,语速的快慢。
3、抽查个别学生朗读,全班齐读。
注意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三、译读课文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注释,小组讨论。
2、学生口译本文(一人翻译一句,教师相机指导)。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朗读背诵课文,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难点】积累警句,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学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课前准备】课件、配乐朗读。
【精彩课堂】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
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
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均义无反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这节课我们将重点研讨诸葛亮写给其儿子的一封家书《诫子书》。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背景链接《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万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3.文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①意与日去(古义:离开,这里引申为“消失”;今义: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②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危险)(2)词类活用①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定,明确)②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增长)(3)一词多义(4)重点句式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介词宾语前置,正确语序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交流点拨】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2024年度《诫子书》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05 艺术手法鉴赏与 创作实践
2024/3/23
19
修辞手法运用举例分析
比喻
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排比
运用排比手法,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使表 达更加有力。
对偶
采用对偶句式,使语言更加工整、优美,增强表 达效果。
2024/3/23
20
写作技巧指导与实践活动设计
14
04 文化内涵与价值 观念探讨
2024/3/23
15
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体现
孝亲敬长
强调孝道是家庭伦理的核心,尊 敬和关心长辈是家庭和睦的基石
。
2024/3/23
夫妻和睦
倡导夫妻之间应相互尊重、理解和 支持,共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兄弟友爱
强调兄弟之间应团结友爱,互相帮 助,共同维护家庭利益。
16
03
知识与技能
掌握《诫子书》中的重点 字词和句式,理解文章大 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4/3/23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 方式,深入体会文章内涵 和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家庭教育的 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和人生观。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讨论、示范、 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 合的方式。
要通过学习不断积累。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03
告诫孩子要避免过度放纵和急躁冒险,保持稳健的心态和行为
习惯。
9
文章风格及特点分析
01
02
03
04
简洁明了
文章语言简练,表达清晰,没 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
16《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 《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诫子书》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熟记“君子"遂”等文言实词的意义,“之"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句意、文意。
3.理解揣摩文意,理解句子间的关系,领会其丰富的意蕴。
4.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启发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2.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文章的语言艺术。
教学难点: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展示两副对联:请大家齐读。
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长遗恨终前未能上慰先主,下济苍生最可敬身后不使内藏余帛,外有赢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副对联说的是谁吗?(诸葛亮)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杜甫、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解题《诫子书》诫:警告,劝人警惕,对人的一种劝告,劝诫。
书:书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父亲劝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诫子书是父亲写给儿子的书,更进一步说是老父写给幼子的。
老父此时已经有54岁,幼子只有八岁。
诸葛亮曾对他的兄长诸葛瑾说:瞻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在他临终前,又写了《诫子书》,来劝勉自己的儿子。
【】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地名),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嫌其大器早成,难以担当重任。
重器,比喻能任大事的人。
)其年(建兴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2024版《诫子书》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奖课件
通过设计更多的交互式学习环节,可以让学 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效 果。
关注个性化学习需求
利用智能化学习辅助工具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未 来的教学可以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设 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教学可以更加充分 地利用智能化学习辅助工具,提高学生的学 习效率和自主性。
实物展示
通过展示与文本相关的实 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文本内容。
板书设计
通过精心设计的板书,突 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梳 理知识结构。
信息化教学应用
网络资源
教学评估
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与文本相关的 背景资料、学术成果等,为学生提供 更广阔的学习视野。
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评估,及时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提 供依据。
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设计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课件提供了多条学习路径,满足不 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智能化的学习辅助工具
课件内置了智能化的学习辅助工具,如自动批改作业、智能推荐学 习资源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性。
对未来教学的启示
注重多媒体元素的运用
强调交互式学习设计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多媒体元素 的运用,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THANKS
总结课文要点,强调诸葛亮的教育理念 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学生参与情况
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相 关背景知识。
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踊跃 发言,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后作业
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思考题和练 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师生互动情况
提问与回答
第16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 了解诸葛亮的生平及作品,理解文中关于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良苦用心,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感。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
2. 领会文中蕴含的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
2. 引导学生将文中的道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片段,引出课题。
2. 提问学生对诸葛亮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者简介1. 介绍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政治才能、军事智慧以及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提及他的其他作品,如《出师表》等,让学生对作者有更全面的认识。
(三)诵读课文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 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 请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4. 全班齐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之美。
(四)文意疏通1. 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对于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做好标记。
2.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各自的理解,解决疑难问题。
3. 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重点讲解以下文言字词和句子:- 重点字词:- “诫”:告诫、劝勉。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5诫子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借助注释,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体会重点语句内涵。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能读明道理,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体会其教子智慧。
4.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理解文章内容,揣摩“志"“学”“才"三者的联系,把握文章主旨。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读懂作者浓浓的爱子之情。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之情和殷殷期盼之情,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
三、教学设想教学对象为初一新生,他们对于如何立志,如何学习,如何修养身心仅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或者小学的学习经验不够深刻,不能从字面上理解文章和主题思想。
加上新接触文言文兼议论文体裁,自主学习起来会感到较棘手,所以课堂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设置故事导入和写信环节,并让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学有所得的目标。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同学们,老师在朋友家去做客,经常会看到他们客厅的装饰画上写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你们知道这两句话出自哪里吗?(学生回答:《诫子书》)作者是谁呢?(学生回答:诸葛亮)书:我们从古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里边了解到,书,指的是书信。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书信,作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的诸葛亮,通过这一封信,想要表达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
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诫子书一等奖教学设计7篇
诫子书一等奖教学设计7篇《诫子书一等奖教学设计7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诫子书一等奖教学设计第1篇导语:《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以下是小编整理诫子书的板书教案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的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现代审视。
3.了解阅读文言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情景激趣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历代的赞扬。
其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在民间与官方的影响都甚大,后世流传着大量与他相关的歇后语、俗语、成语等,如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七擒孟获、既生瑜,何生亮等。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
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仅让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本文,看看我们能够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二、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第16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1
第16课《诫子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背诵全文。
2. 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情感,理解文章主旨。
3. 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积累文言词汇。
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智慧和品德深受人们敬仰。
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一篇文章《诫子书》,这是他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 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背景介绍诸葛亮写这封家书时,其子诸葛瞻年仅8岁。
诸葛亮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希望通过这封家书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习,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才华的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1)字音:夫(fú) 淫(yín) 慢励(lì) 精险躁(zào)遂(suì) 成穷庐(lú)(2)节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3. 学生齐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四、疏通文意1.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
2. 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3. 教师检查学生翻译情况,重点讲解以下词句:(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诫子书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XXX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
XXX不仅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
通过研究这篇文章,我们可以领会到慈父的殷殷情怀和智者的谆谆教诲。
首先,我们要准确朗读课文,疏通大意。
学生可以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停顿,然后全班齐读课文。
接下来,我们要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在小组合作中,我们可以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重点词语解释包括“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淫慢则不能励精”、“年与时驰”、“遂成枯落”等。
重点句子翻译包括“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最后,我们要品读课文,领会深意。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领会到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研究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研究。
不研究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通过研究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家书中蕴含的殷殷教诲和深切期望。
1.文章的结构清晰,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说服力强。
2.作者抓住“静”字,围绕研究告诫儿子必须具备淡泊、立志、惜时三个条件。
3.XXX认为成才必须具备志、学、才三个基本条件,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4.“俭以养德”与“静”有密切关系,节俭方可清心寡欲,保持内心宁静。
5.学生可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等方式研究文言文,教学以词汇为中心组织。
6.学生在领悟文章中富有哲理又有警醒作用的句子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教师应引导学生自我质疑、解疑,增强学生兴趣。
改写后的文章:本文作者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一论点。
诫子书优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诫子书优秀教案一、引言《诫子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篇重要教材,它既有纪实性,又有教育意义。
作为一篇教学材料,如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是每位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份优秀的《诫子书》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诫子书》,学生将能够:- 理解《诫子书》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分析《诫子书》中所包含的思想和观点;- 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对比和评论;-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2. 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共同回顾《诫子书》的背景和作者。
(2)知识点讲解教师将详细讲解《诫子书》的内容和思想,包括作者对儿女教育的观点和教育方式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用一些相关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学习重点教师将重点介绍《诫子书》中的几个重要观点和教育原则,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学习方法教师将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对比和评论,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5)巩固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诫子书》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
(6)课堂总结教师将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出问题。
三、教案特点1. 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提问、讲故事、案例分析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强调学生参与和思考本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评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知识点讲解详细准确本教案中,教师将详细讲解《诫子书》的内容和思想,包括背景、作者的意图、教育观点等。
通过讲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诫子书》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学效果评估本教案采用了多种评估方法,如课堂讨论、问答、小组活动、练习题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
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
诫子书教案全国一等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二、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掌握关键词句,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XXX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XXX、XXX自励。
被XXX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XXX,大破XXX,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
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
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XXX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即XXX写给自己儿子的一封书信。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留意:(1)标记生字注音。
夫:fú淫慢:yín 险躁:zào 遂(suì) 穷庐:lú(2)提示长句停顿。
夫∕君子∕之行,XXX∕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诫子书一、导入新课“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准确朗读,疏通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全班齐读课文。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准确翻译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重点词语解释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目标)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遂成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2)重点句子翻译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2.翻译全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目标导学三:品读课文,领会深意1.本文作者阐述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明确: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别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正一反,说服力强。
2.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明确:①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
“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因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目标导学四:谈感受,说启发请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示例一:“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岁月蹉跎,那将于事无补。
示例二:“非志无以成学。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
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板书设计诫子书⎩⎪⎨⎪⎧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分析论点⎩⎪⎨⎪⎧正面论证: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反面论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总结论点:劝诫惜时,有所作为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1.学习“百草园”部分,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重点)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
(重点)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难点)一、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荡秋千、放风筝、老鹰抓小鸡、铁臂阿童木等类似于漫画的色彩鲜明的图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记忆,鲁迅先生也有自己的童年记忆,并在45岁的时候将自己的童年趣事写成了一篇文章,这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朗读录音,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部分(1—9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九自然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第二部分(10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3.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明确:百草园是“乐园”表现为:(1)有趣的景物;(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目标导学二:体会“百草园”之乐1.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哪些顺序描写这些景物?明确:景物:有静态的事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有动态的景物,如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
角度:分别从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入手。
顺序: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写动物)、从静到动的顺序。
2.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何种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明确:插叙。
美女蛇的故事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目标导学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
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明确:不矛盾。
“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明确:“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3.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4.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句中连用三个“也许”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句中连用三个“也许”表猜测,表达出作者深深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无奈与依依惜别之情。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仿写句子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示例: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地歌唱,麻雀在喳喳地嬉戏,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
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它是那么嫩绿,那么坚强,迎着凛冽的寒风昂然挺立。
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了。
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示例: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拍着,两眼滴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
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三、板书设计百草园——“乐园”⎩⎪⎨⎪⎧⎭⎪⎬⎪⎫赏美好景物听神奇传说捕雪地之鸟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第2课时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重点)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本文的主旨。
(难点)一、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研读“三味书屋”1.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
明确:对三味书屋的美好生活的回忆。
2.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断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其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学习生活: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好学、追求探索知识。
思想感情: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私塾教育是什么态度?明确: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
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目标导学二:探究文章主旨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他们在叙述格调上是浑然一体的,都是为了表现对儿童时代生活的回忆和留念。
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二、板书设计三味书屋⎩⎪⎨⎪⎧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学习生活:单调枯燥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