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知识框架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框架[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框架[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框架[整理]第一章天气气象
1、传播系统
(1)风的生成原理
(2)温差对风的影响
(3)气压的特点
(4)热带低气压的形成和发展
2、世界气象现象
(1)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中国气候
(3)区域天气现象及其分布
3、气象的利用
(1)气象条件的概念
(2)利用气象信息的方法
(3)气象服务的种类
第二章水文
1、水的介质运动
(1)水的介质运动原理
(2)河流的划分
(3)水文活动期和水位
(4)湖泊的形成和演化
2、水的管理
(1)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2)水利工程
3、大气变化
(1)大气污染及其因素
(2)大气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3)防止大气污染的措施
第三章植物生态
1、植物的自然分布
(1)植物的物种组成
(2)植物的群落
(3)植物的分布规律
2、森林的保护和利用
(1)森林的形成及其作用
(2)森林的保护
(3)森林的利用。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框架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框架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框架一、地理必修二的总体框架地理必修二是高中地理的必修课程之一,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主要涉及地球的构造、地球的自然环境以及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人文地理主要涉及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知识点框架1. 地球的构造a. 地球的形状与尺度b. 地球的内部结构c. 地球的外部构造2. 地球的自然环境a. 大气环境-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运动与气候形成b. 水文环境- 水循环- 水资源与水问题c. 生物环境-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区系-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d. 地理环境- 地表形态与地貌类型- 地理过程与地貌演变三、人文地理知识点框架1. 人类的活动与地理环境a. 人口与城市- 人口问题与城市化- 城市规模与结构b. 农业与农村- 农业类型与分布- 农业问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 工业与工业区- 工业类型与产业结构- 工业区的发展与布局d. 交通与通信- 交通工具与交通网络- 信息技术与通信网络2.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a. 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 区域开发与区域差异b. 地理环境与文化传承- 自然环境对人文文化的影响- 地域文化与文化遗产保护四、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联系与互动a. 自然地理与人类生活- 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b. 人文地理与自然环境-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五、地理实践与运用a. 地理观察与实地考察- 地形地貌观察与地理环境调查 - 城市规划观察与城市发展分析 b. 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 地图阅读与地图制作- 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六、地理与可持续发展a. 地理思维与可持续发展- 空间思维与地理分析- 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b. 地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地理教育与全球视野- 地理教育与培养可持续发展素养以上是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的框架,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掌握地理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理必修二知识框架构建整合

地理必修二知识框架构建整合

地理必修二知识框架构建整合地理必修二知识框架构建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两点分三段(对比课本32页世界城市发展阶段记忆)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世界:1、1999年10月12日,世界“60亿”人口日2、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尼日利亚墨西哥(中度美印尼巴西基孟俄本亚墨)中国:2007年数据(国家统计局)出生率:12.14‰死亡率7.06‰自然增长率5.08‰城镇人口比重:45.68%性别比:106≥65岁以上的人口9.5%2000我国基本步入老龄化阶段,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进入低速增长阶段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一、人口迁移定义(与人口流动对比记忆,注意区别)二、人口流动国际:外籍劳工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国家,由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国内:民工流(农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1.动因推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收入低,战争,宗教迫害拉力:“三高”高生活水平、高就业率、高收入阻力:交通、政策、户籍制度等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迁出地:①缓解人地矛盾,合理安排劳动力②增加经济收入③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文化的交流④保护生态环境⑤高技术人才流出,造成人才外流⑥带来留守家庭与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⑦可能造成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对迁入地:①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②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③促进资源的开发④高技术人才迁入,节省教育和培训成本⑤给资源与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⑥加大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四、闯关东、雁南飞、孔雀东南飞、民工流、民工荒等现象的解释和原因分析。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世界人口的分布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对比世界城市分布)原因:平原面积广阔,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地理必修二知识框架

地理必修二知识框架

地理必修二知识框架构建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两点分三段(对比课本32页世界城市发展阶段记忆)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增长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增长模式高高低高低高高低高低低低再生产类型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要点分布: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一些土著居民。

发达国家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进入此阶段。

分布: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家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前后进入这个阶段。

分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处于这个阶段。

分布:德国,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目前已进入这个阶段。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思路:问题→危害→措施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问题①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②青少年儿童比重大①人口增长缓慢②人口老龄化危害①加大对资源、环境、经济、就业的压力②造成人口增长惯性①劳动力、国防兵员不足②青壮年及社会负担过重③老龄化严重等措施计划生育①鼓励生育②接纳海外移民我国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人口增长的特点(看课本P7页最后统计图)特点原因60年代1959-1961 负增长三年自然灾害,政策失误1961-1971 出生率迅速增加,自然增长率高社会稳定,鼓励生育,医疗卫生条件改善80年代初期出生率下降计划生育中后期出生率上升三年自然灾害后出生的人口进入婚育期四、人口现状世界:1、1999年10月12日,世界“60亿”人口日2、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尼日利亚墨西哥(中度美印尼巴西基孟俄本亚墨)中国:2007年数据(国家统计局)出生率:12.14‰死亡率7.06‰自然增长率5.08‰城镇人口比重:45.68% 性别比:106 2000我国基本步入老龄化阶段,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进入低速增长阶段2010年11月1日零时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1、人口总量:全国总人口为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框架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框架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框架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科学,它涉及到地球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地理必修二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关键的地理知识点,它们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下面是地理必修二课程的知识点框架:一、自然环境及其变化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它的大小是多少?它的形状是怎样的?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

2.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它们是如何影响地球上的季节变化的?为什么地球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季节?3.大气环境与气候: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什么是气候?气候是如何形成的?不同地区的气候有什么不同之处?4.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管理,以及水循环的过程。

什么是水循环?它对地球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5.土地资源与土壤侵蚀: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

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开发和保护,以及土壤侵蚀的原因和影响。

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土壤侵蚀?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1.人口与城市:人口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了解人口的分布、增长和迁移,以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影响。

为什么人口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分布?城市化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2.农业与工业:农业和工业是人类的两大主要经济活动。

了解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特征和影响。

农业和工业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如何实现农业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3.能源与环境: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了解各种能源的类型、利用和影响。

如何合理利用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之间有什么不同?4.交通与通信:交通和通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了解不同交通和通信方式的发展、特征和影响。

交通和通信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5.旅游与地理环境:旅游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

了解旅游业的规模、特点和影响。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框架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框架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框架
以下是地理必修二的知识点归纳框架:
1. 地球与地图
- 地球的形状、大小、位置和运动
- 地球的结构和组成
- 地球上的经纬网和地图投影
- 地图的种类、制图方法和应用
2.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 地球的气候和天气
- 地球的水资源和水循环
- 地球的土地资源和利用
-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 人口与城市
- 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 人口的结构和变化
-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 城市的功能和作用
4. 区域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战略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
5. 地理信息技术
- 遥感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
- 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制图
- 全球定位系统和导航技术
-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以上是地理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学生在学习时应该注重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以便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一、自然地理1. 全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1.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1.2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1.3 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1.4 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1.5 海洋与海洋资源2. 大陆地理2.1 陆地的形成与地壳演化2.2 地形、地势与地貌2.3 土壤与农业生产2.4 矿产资源与能源利用2.5 内陆水系与水资源3. 生物地理3.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2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3.3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1.1 人口的分布与迁移1.2 人口增长与控制1.3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4 城市规划与管理2. 农业与农村2.1 农业的类型与特点2.2 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技术 2.3 农村的变迁与发展3. 工业与工业化3.1 工业体系与工业布局3.2 工业化的过程与影响3.3 工业园区与经济开发区4. 交通与通信4.1 交通方式与发展4.2 交通网络与交通规划4.3 通信技术与信息社会5. 其他人文地理相关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城乡差异、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内容。

总结: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框架共分为两大部分,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部分包括全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大陆地理和生物地理等内容,涵盖了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等重要概念。

人文地理部分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农村、工业与工业化、交通与通信以及其他人文地理相关知识点,例如人口的分布与迁移、农村的变迁与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与影响等。

通过掌握这些地理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全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联系与影响,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基础支持。

地理必修二知识框架

地理必修二知识框架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章知识结构环境迁移数量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空间形式影响因素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影响因素必修2各章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增长总趋势: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增长差异: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不同地区构成指标:“三率”增长模式图增长模式地区(发达、发展中)差异总趋势:过渡型——现代型(三低)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当一个国家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者超过10%65岁65岁7%进步现象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活保障,医疗保健,孤独等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对迁出地的影响(1)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

(1)造成人才流失。

有利:不利: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

政治因素政策尤其是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有重要影响。

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战争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引发迁移社会文化因素宗教种族1947年印巴分治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外出求学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人口迁移生态环境因素资源分布、开发利用而发生人口迁移灾难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恶化而迫使人口迁移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对未成年人、老人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性别年龄男性比女性、青年比儿童和老人更易迁移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对迁入地的影响(1)合理的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复习知识框架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复习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规律——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自然低高高人口环境措施传统型影响问题分布医疗卫生生增长承载合理控制人口数量;积就业紧张;社会教育保障粮食增产产人口增发展中国家极发展经济;完善容量力压力大;资源紧张;环境高力过渡型低高长过快世界平均教育保障机制等发恶化等观念的展转变鼓励生育;完善社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保人口老区发达国家;少现代型低低低会养老保障机制;障压力大;国防兵源不足;分龄化数发展中国家社会创新能力下降鼓人口人口特地计划生育政策中国警戒性域性增长容量发展中国家励移民迁入相对性发达国家临界性世界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影响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灾害)经现状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生态恶化、战争、政策、宗教、教育、婚姻)济东部沿海工机械因素中西部内陆中国矿业地增长迁出地迁入地(迁资经消交开技缓解人地矛盾缓解劳动力不足有利影响源放费济术通移)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对外交流程发水人地矛盾加剧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度平展考不利环境污染加剧人才流失水查平典社会治安混乱制约经济发展型图负正示相相关关“现代型”转变各类人人口自然增长模式判断人口增长因素分析考查角度口年龄人口问题推断及成因结构图人口问题的应对措施1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规律——必修2城市与环境第二单元第三城市等级上升其农工产交通线密度上升中低纬沿海它气候城市数量上自地平原及河城市人口比河口、河流交河宏观社会区用地面积扩大沿铁路、公路、河分人口向二、三产业聚集济发因交起点和终社经济发展水工农业经济发达力起步速度水平问题乡村基础设施改经济空矿业城市资源城城城市环境恶化城市高逆城市化慢早发达间市政治、军事、宗教、旅游交通改善市差虚假城市化结构拉美地区化发展中晚快低异滞后城市化亚洲地区商业①商业区地地形气候河流土壤自然价②住宅区微观土地功能环境热岛减少透水面平坦③工业区不同产业空间竞争住宅影效应积减少流量变率大布局分区利用同一产业空间集聚城郊农业④响理工业文化景观就业方式土地利用人文地价不城郊农业合环境非农二、三理论交离用地产业通市①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地价上升、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离市中心距离中通②心达措施污染治理、改善交通、建设廉租房、积极发展经济、建设新区:③距度和卫星城(可具体展开)离④六边形服务范围低一级中心地的顶点为高一级中心地六边形顶点中心中心地等级越高门槛人口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地理中心地等级越高数量越少、距离越远、职能越多论高级中心地包含低级中心地所有职能和其没有的职能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包含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2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规律——必修2区域产业活动第三单元降低运输成本科技信商贸生产协自发:生产协作联系息联系作联系联系集聚规划的工业区全球范围内寻找分散多为高新技术产业地域联系最佳区位共同利用基础设施产业转移区位变化因地制宜区位分析区域特征区域产业布局产业升级农地类工布交布商布局 32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规律——必修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四单元经济可生态可持续持续主要途径基础手段观念协自转控制变调然发公环权人发人资展境平利口地展源观观观观规模持关念念念念模续系式利从用我做起清洁生产传统发展模式4。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框架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添加标题
重要提示
注意案例的运用。
交通运输方式为讲交通运输布局作铺垫,不是重点内容,与初中地理有重叠的部分,可把重心放在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上。
只用交通运输表述“地域联系”。
教科书对《课标》要求的落实:第六章
第六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必然性
途径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直面环境问题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农业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区位因素(基础知识)
农业地域的形成(基础知识)
案例分析
种植业(季风水田/商品谷物)
畜牧业(大牧场/乳畜业)
教科书对《课标》要求的落实:第三、四、五章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四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工业地域的形成
区位因素(因素)
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动态分析)
(综合看待)
第二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城市化
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个体
城市群体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形态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的不同等级
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什么是城市化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依照时间线索,侧重历史发展
侧重当代的环境问题
侧重当代和未来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时间线索)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教科书对《课标》要求的落实:第一、二章
第一章的内容逻辑结构
人口的变化
数量变化

地理必修二知识框架构建整合 2

地理必修二知识框架构建整合 2

地理必修二知识框架构建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两点分三段(对比课本32页世界城市发展阶段记忆)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思路:问题→危害→措施三、我国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人口增长的特点(看课本P7页最后统计图)四、人口现状世界:1、1999年10月12日,世界“60亿”人口日2、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尼日利亚墨西哥(中度美印尼巴西基孟俄本亚墨)中国:2007年数据(国家统计局)出生率:12.14‰死亡率7.06‰自然增长率5.08‰城镇人口比重:45.68% 性别比:106 ≥65岁以上的人口9.5% 2000我国基本步入老龄化阶段,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进入低速增长阶段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第二节.一、人口迁移定义(与人口流动对比记忆,注意区别)二、人口流动国际:外籍劳工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国家,由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国内:民工流(农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 ,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1.动因推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收入低,战争,宗教迫害拉力:“三高”高生活水平、高就业率、高收入阻力:交通、政策、户籍制度等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迁出地:①缓解人地矛盾,合理安排劳动力②增加经济收入③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文化的交流④保护生态环境⑤高技术人才流出,造成人才外流⑥带来留守家庭与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⑦可能造成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对迁入地:①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②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③促进资源的开发④高技术人才迁入,节省教育和培训成本⑤给资源与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⑥加大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四、闯关东、雁南飞、孔雀东南飞、民工流、民工荒等现象的解释和原因分析。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世界人口的分布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对比世界城市分布)原因:平原面积广阔,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框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框架

环境人口容量 (最多养活多少人) 人口 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最适合养活多少人) 注意: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16亿;人口合理 容量是8—9亿;现阶段的人口数量是13.7亿。 土地利用类型 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街角路口 利用最广泛,分化为高级和低级住宅区 位于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地租高低 距市中心远近、交通 (图2)付租能力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形成 因素 功能分区 空间 结构 内部空 间结构
同地区: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形成 特点
自发 规划建设 发育程度高 发育程度低
地租因素 交通发展 地租、交通、人口
城市等级 低 城市功能 少 服务范围 小
同心圆模式 地域结 扇形模式 构模式 多核心模式 (图3)
城市数目 多 城市距离 小
城市
自然因素:地形、 ★农业的 气候、水源、土壤 主要区位 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市场、交通、科技、 机械、劳动力、政策 类型 ★五种主 要的农业 地域类型 (图5) 分布 区位优势 典型地区
农业
主要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 美国东北部、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传统工 形成基础:煤、铁 业区 主要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 (图6) ★典型地区——鲁尔区:区位优势、衰落原因、综合整治 ★意大利新工业区:分布、区位优势、特点 (图7) 特点:课本P71 主要分布: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 ★高新技 英国的苏格兰、印度的班加罗尔 术工业区 ★典型地区——美国“硅谷”:分布、区位优势 (图8)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表2) 发展趋势: 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 产生原因: (图9)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环境 交通运输网:线(铁路、公、 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气候变暖 问题 表现 环境污染:大气、水、固体废弃物、 航线)、点(车站、港口) 交通运 噪声、海洋污染等 输布局 交通网层次:国家级、大区级、 生态破坏 : 乡村、发展中国家 省级综合运输网 分布 环境污染:城市、发达国家 交通方式的发展或衰落对 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对聚落 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空间形 如: 可持续发展 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 态的影 交通运输布局 火车拉来的城市: 响 人口压力:人口基数大、 的变化对聚落 株洲、石家庄; 中国的可 必然性 增长快、人口素质低 影 两河交汇:武汉、 空间的影响 持续发展 资源短缺:人均资源少 响 重庆 实践 环境危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对密度 平原:密度大 对商业网 工业 清洁生产 循环 的影响 山区:密度小 途径 点分布的 经济 农业 生态农业 影响 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交通最优原则)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复习知识框架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复习知识框架
出生率
相对性
临界性
特性
第一单兀 人口与环境
人口 环境 合理承载 容量力
自然高增长


观念的
转变
J—
口长一
人增
地一域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世界

发一I
展y
低 现代型
分布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
世界平均—长过快
发达国家;少 _人口老_ 数发展中国家—龄化

中国j计划生育政策
发展中国家一发达国家 欠发达地区一发达地区
污染治理、改善交通、建设廉租房、积极发展经济、建设新区:
和卫星城(可具体展开)
空间差异
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措施
城—
-沿铁路、公路、河运 起点和终点
-工农业经济发达区-
'-矿业城市
「中低纬沿海
-平原及河谷
—河口、河流交汇
气候q
地形■一自 _
河流-
交通 -
经济发展水平-.社^_
资源-经济
区位
因素
政治、军事、宗教、旅游
+其农
工 业―
社会经
济发展
乡村基础设施改善问题 速度
城市环境恶化|■逆城市化 慢 拉美地区«父通改善虚假城市化 亚洲地区滞后城市化 快
水平


起步
早发达
晚发展中
土壤
地形
河流
气候
+
+
透水面
平坦
减少
热岛
积减少
流量变率大效应
文化
景观
就业方式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问题:环境恶化,就业 困难,住房紧张,交通 拥堵,社会不稳定,影 响生活水平,教育水平
和社会经济发展
1、人口的 自然增长
2、人口 增长模式 及其转变 3、补充: 人口的三 种形态
措施:控 制人口增 长,提高 人口素质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时间差异
不断增长,进入20 世纪以来快速增长
根本原因:社会生 产力的不断进步
体系。
木桶理论 1、环境承载力
资源、科技、
对外开放程度: 2、环境人口容量量
人口 的合 理容 量
人口迁移的判定 1、空间位移 2、居住地变更 3、时间限度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1、概念 2、分类
人口 的空 间变

人口 的变

人口 的数 量变

自然环境, 经济,政 治、文化
3、影响因素 4、意义
1、迁入地: 有人才的流入 和提供大量廉 价劳动力,有利 于迁入地经济 发展。但也造 成了人口拥挤、 增加环境压力
2、迁出地: 加强与外界社 会的联系,缓 解人口对环境 的压力,促进 经济发展。但 也造成人才和 劳动力外流
人口问题
1、人口 增长过快
2、人口增 长过慢
主要存在发 主要存在 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地区差异
增长最快的是非洲, 最慢的是欧洲
发展中国家增长较快, 发达国家增长较慢
原始型:高高低 发达国家:现代型,
传统型:高低高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传统型;世界:传
现代型:低低低 统型。我国现代型
扩张型 静止型 老年型
问题:劳动力 短缺、兵源不 足、社会负担 过重、老年人 生活孤单等
措施:鼓励生育, 接纳外来人口。完 善社会养老保障制 度,完善社会服务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可以通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自然增长率。

某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受到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风俗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人口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初期的传统型人口模式也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过渡型的人口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而20世纪中期到现在的现代型人口模式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发达地区也呈现出类似的模式。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但是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包括土地、水、森林、矿产资源等。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包括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以及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因素。

人口容量具有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三个特点。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判断可以通过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以及长期性来确定。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此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

对于迁出地来说,人口密度减少,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也会减轻,但同时也会出现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

对于迁入地来说,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导致人口密度增加和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

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城市化、区域开发和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当一个国家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者超过10%
65岁
65岁
7%
●进步现象
●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经济负担加重
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活保障,医疗保健,孤独等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
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
经济因素:地租差别--离城市中心越远,
地租越便宜。

行政因素:合理引导,城市规划
社会因素: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历史因素:早期功能的延续
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原因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课后反思】
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②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

(光照)
•③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地形)
•④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地形)
•⑤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培育良种)•⑥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节水技术)•⑦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运输条件、冷藏保鲜技术)
•⑧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

(运输条件、冷藏保鲜技术)
•⑨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

(运输条件、冷藏保鲜技术)
1、交通运输对城市形成发展的影响
a.早期城市出现在河流、大道汇合处
b.公路铁路时代大城市位于交通枢纽处
c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城市发展(兴衰)的影响
2、交通运输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a.沿河带状发展转向沿交通轴发展
b.从内聚(团块状)到沿轴放射状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
布局的影响
•商业网点形成
(1)帆船、马车运输时代河流、大道的汇合处。

(2)公路、铁路运输时代公路、铁路沿线。

•交通变化商业网点发展
市场最优
交通最优
向郊区发展
【课后反思】【练习题】
一、选择题
(2011年高考广东卷)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图4),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题。

1.从产业链的角度看, 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配套产品生产(仪表、轮胎等)
B.汽车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
C.农机制造(拖拉机、农用车等)
D.能源加工(石油、天然气等)
下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2.下列工业部门中与工业模式二对应的是 ( )
A.时装设计 B.炼铝厂
C.电视机装配厂 D.水果罐头厂3.关于工业模式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该产业在我国由沿海向内陆转移
B.因大气污染严重,宜布局在郊外
C.产品运输成本较高,布局宜靠近市场
D.该模式的工业在布局时受科技影响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