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原理实验报告详解
计算机控制原理实验报告详解
计算机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实验一 二阶系统闭环参数n ω和ξ对时域响应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研究二阶系统闭环参数nω和ξ对时域响应的影响2.研究二阶系统不同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
二、实验要求1. 从help 菜单或其它方式,理解程序的每个语句和函数的含义;2.分析ξ对时域响应的影响,观察典型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在一般工程系统中的选择范围; 三、实验内容1、如图1所示的典型二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2s(s G(S)2n n ξωω+=,其中,无阻尼自然震荡角频率n ω=1,ξ为阻尼比,试绘制ξ分别为0, 0.2, 0.4, 0.6, 0.9, 1.2, 1.5时,其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绘制在同一张图上)。
图1 典型二阶系统方框图2、程序代码 wn=1;sigma=[0,0.2,0.4,0.6,0.9,1.2,1.5];(1) num=wn*wn;t=linspace(0,20,200)';(2) for j=1:7(3)den=conv([1,0],[1,2*wn*sigma(j)]);(4) s1=tf(num,den);(5) sys=feedback(s1,1)(6);y(:,j)=step(sys,t);(7)endplot(t,y(:,1:7));(8)grid;(9)gtext('sigma=0');(10)gtext('sigma=0.2');gtext('sigma=0.4');gtext('sigma=0.6');gtext('sigma=0.9');gtext('sigma=1.2');gtext('sigma=1.5');3、代码函数理解分析(1)给ξ赋值。
(2)用于创建向量。
linspace是Matlab中的一个指令,用于产生x1,x2之间的N点行矢量。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一、实验目的1.熟悉信号的采样和保持过程。
2.学习和掌握香农(采样)定理。
3.学习用直线插值法和二次曲线插值法还原信号。
二、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S 实验系统一套,i386EX 系统板一块。
三、实验原理香农(采样)定理:若对于一个具有有限频谱(max ωω<)的连续信号)(t f 进行采样,当采样频率满足max 2ωω≥s 时,则采样函数)(t f *能无失真地恢复到原来的连续信号)(t f 。
m ax ω为信号的最高频率,s ω为采样频率。
四.实验内容1.采样与保持编写程序,实现信号通过 A/D 转换器转换成数字量送到控制计算机,计算机再把数字量送到 D/A 转换器输出。
实验线路图如图2-1所示,图中画“○”的线需用户在实验中自行接好,其它线系统已连好。
图2-1 采样保持线路图控制计算机的“OUT1”表示386EX 内部1#定时器的输出端,定时器输出的方波周期=定时器时常,“IRQ7”表示386EX 内部主片8259的“7”号中断,用作采样中断。
正弦波单元的“OUT ”端输出周期性的正弦波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单元的“IN7”端输入,系统用定时器作为基准时钟(初始化为10ms ),定时采集“IN7”端的信号,转换结束产生采样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读入转换完的数字量,送到数模转换单元,在“OUT1”端输出相应的模拟信号。
由于数模转换器有输出锁存能力,所以它具有零阶保持器的作用。
采样周期T= TK×10ms,TK 的范围为01~ FFH ,通过修改TK 就可以灵活地改变采样周期,后面实验的采样周期设置也是如此。
零阶采样保持程序流程图如图2-2所示。
图2-2 零阶采样保持程序流程图实验步骤:(1)参考流程图2-2编写零阶保持程序,编译、链接。
(2)按照实验线路图2-1接线,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3)用示波器的表笔测量正弦波单元的“OUT ”端,调节正弦波单元的调幅、调频电位器及拨动开关,使得“OUT ”端输出幅值为3V ,周期1S 的正弦波。
计算机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工程实验一 实验目的 试验目的:1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结构和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原理;熟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
2掌握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能够利用最小拍有纹波,最小拍无纹波,大林算法,数字PID 四种方法设计数字控制器。
并体会四种算法设计的不同。
比较不同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的区别,在编程和仿真的过程中,学习MATLAB 软件的使用,通过Matlab 工具仿真控制效果,掌握不同控制器的特点;3 通过本实验积累在具体控制工程中分析与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并熟悉设计控制系统的过程。
4 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体会不同的设计思想,加深对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理解 二 实验任务 实验对象结构:D(z)是待设计的数字控制器,G(s)是被控对象的连续传递函数,G h (s)是零阶保持器,T 为采样周期G(s)有两种:传函G 1:()Se s G S S s G Tsh --=+=1)(,)2(2传函G 2:()Se s G S e s G Tsh S ---=+=1)(,22 T=0.5 试分别设计控制算法(D(z))使输出Y(t)能够跟踪v(t)参考输入,v (t )有三种:1单位阶跃 2单位速度3随动信号:设输入信号包含上升、平顶和下降阶段或改用加速度信号设计4种控制器:1数字PID2大林算法3最小拍(最速跟踪) 4最小拍无纹波三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实验设计与仿真结果 1 有纹波的最小拍控制器(1)传函G 1的最小有纹波控制器设计广义对象的Z 传递函数为:故输入阶跃信号时被控对象为G 1(s)的控制器设计对单位阶跃信号,1=q 所以,因为, 且)('1z F 的首项为1,所以有,)('1z F =1, 即则数字控制器为: 输入阶跃信号时被控对象为G 1(s)的控制器设计:)368.01)(1()717.01(184.0)2(21)(1111-------+=⎥⎦⎤⎢⎣⎡+⋅-=z z z z s s s e Z z G Ts 11111=-===---j z N M d ,,,)()('1z F z z -=φ)()1()('11z F z z e --=φ01)(deg '1=-+=-m d z F )1()(1--=z z e φ1)(1)(-=-=z z z e φφ)717.01()368.01(43.5)()()(1)(11--+-=⋅=z z z z z G z D eφφ输入阶跃信号时被控对象为G 1(s)的仿真结果:输入速度信号时被控对象为G 1(s)的控制器设计对单位速度信号,2=q 所以,因为, 且)('1z F 的首项为1,所以有,)('1z F =1, 即则数字控制器为:输入速度信号时被控对象为G 1(s)的控制器设计:)()('1z F z z -=φ)()1()('121z F z z e --=φ01)(deg '1=-+=-m d z F 21)1()(--=z z e φ212)(1)(---=-=z z z z e φφ)717.01)(1()368.01)(5.01(86.10)()()(1)(1111----+---=⋅=z z z z z z z G z D e φφ输入速度信号时被控对象为G 1(s)的仿真结果:输入随动信号时被控对象为G 1(s)的控制器设计设计的随动信号是有单位速度信号叠加而成的,最高阶次为2,设计的控制器与单位速度信号相同。
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控制原理实验报告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引言:控制原理是现代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研究如何通过对系统的输入进行调节,使系统能够按照预定的要求进行运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探索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了解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学会使用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信号采集和输出;3. 掌握PID控制器的调节方法和参数优化。
二、实验装置和方法1.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装置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计算机等。
传感器用于采集系统的反馈信号,执行器用于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器则负责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和调节。
2. 实验方法:首先,我们需要搭建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
然后,通过调节控制器的参数,使系统能够按照预定的要求进行运行。
最后,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集了系统的反馈信号和控制信号,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性能评估。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控制器的参数对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调节控制器的参数,发现不同的参数设置会导致系统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2. 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类型,它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部分对输入信号进行调节。
在实验中,我们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了优化,使系统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3. 实际控制系统中,还存在着各种干扰和噪声。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添加干扰信号和噪声信号,测试了系统的抗干扰和抗噪声能力。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对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计算机控制课程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课程实验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实验一输入与输出通道1.A/D转换实验1.1实验内容:编写实验程序,将-5V ~ +5V的电压作为ADC0809的模拟量输入,将转换所得的8位数字量保存于变量中。
1.2实验原理:实验设备中的ADC0809芯片,其输出八位数据线以及CLOCK线已连到控制计算机的数据线及系统应用时钟1MCLK (1MHz)上。
其它控制线根据实验要求可另外连接 (A、B、C、STR、/OE、EOC、IN0~IN7)。
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可以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实验线路图。
上图中,AD0809的启动信号“STR”是由控制计算机定时输出方波来实现的。
“OUT1”表示386EX内部1#定时器的输出端,定时器输出的方波周期=定时器时常。
图中ADC0809芯片输入选通地址码A、B、C为“1”状态,选通输入通道IN7;通过单次阶跃单元的电位器可以给A/D转换器输入-5V ~ +5V的模拟电压;系统定时器定时1ms输出方波信号启动A/D转换器,并将A/D转换完后的数据量读入到控制计算机中,最后保存到变量中。
1.3程序流程:1.4实验步骤及结果:(1) 打开联机操作软件,参照流程图,在编辑区编写实验程序。
检查无误后编译、链接。
(2) 按图1接线 (注意:图中画“o”的线需用户自行连接),连接好后,请仔细检查,无错误后方可开启设备电源。
(3) 装载完程序后,系统默认程序的起点在主程序的开始语句。
用户可以自行设置程序起点,可先将光标放在起点处,再通过调试菜单项中设置起点或者直接点击设置起点图标,即可将程序起点设在光标处。
(4) 加入变量监视,具体步骤为:打开“设置”菜单项中的“变量监视”窗口或者直接点击“变量监视”图标,将程序中定义的全局变量“AD0~AD9”加入到变量监视中。
在查看菜单项中的工具栏中选中变量区或者点击变量区图标,系统软件默认选中寄存器区,点击“变量区”可查看或修改要监视的变量。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计算机控制技术作为自动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与应用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控制技术,提高动手能力,本实训课程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核心,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实施方法。
二、实训目的1. 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3. 熟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调试与实施;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实训内容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被控对象:被控对象是指需要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
(2)传感器:传感器用于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以便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处理。
(3)控制器:控制器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传感器输入信号,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进行计算,并输出控制信号。
(4)执行器:执行器根据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实现对被控对象的调节。
(5)人机界面:人机界面用于人与计算机控制系统之间的交互,包括操作面板、显示器等。
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系统分析:分析被控对象的特点和需求,确定控制目标。
(2)系统建模:根据被控对象的特点,建立数学模型。
(3)控制器设计:根据数学模型和控制目标,选择合适的控制器类型,并进行参数整定。
(4)系统仿真:在计算机上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系统性能。
(5)系统实施:根据仿真结果,对实际控制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
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调试与实施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调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硬件调试:检查硬件设备是否正常,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
(2)软件调试:检查控制算法是否正确,参数是否合理。
(3)系统联调:将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进行系统联调,验证系统性能。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计算机控制系统,探究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作用。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搭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包括计算机、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的连接和配置;2. 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对执行器的控制;3. 进行实际控制实验,观察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和效果。
三、实验步骤1. 硬件搭建: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要求,连接计算机、传感器和执行器,确保硬件平台的正常运行;2. 软件编写:根据实验要求,编写控制程序,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执行器控制等部分;3. 实际控制:运行编写好的控制程序,观察执行器的运行情况,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搭建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并编写了相应的控制程序。
在实际控制过程中,计算机能够准确、快速地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执行器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作用,提高了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解。
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改进。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对我们的学习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六、实验感想本次实验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决心。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成为优秀的控制工程师,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就是本次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的报告,谢谢阅读。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操作和调试方法;3. 通过实验,加深对计算机控制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仪器1. PC计算机一台;2.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3. 传感器、执行器等实验设备。
三、实验内容1. 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与原理;2. 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处理;3. 执行器控制与调节;4. 计算机控制系统调试与优化。
四、实验步骤1. 熟悉实验设备,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箱的组成及功能;2. 连接实验设备,检查无误后启动实验软件;3.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处理;4.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执行器控制与调节;5. 对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调试与优化,观察系统响应和性能;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与原理实验过程中,我们了解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
传感器用于采集被控对象的物理量,控制器根据采集到的信号进行计算、处理,然后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器,执行器对被控对象进行调节。
2. 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处理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温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信号。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如何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及如何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3. 执行器控制与调节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继电器作为执行器,根据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开关控制。
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设置执行器的参数,以及如何对执行器进行调节。
4. 计算机控制系统调试与优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了调试与优化。
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使得系统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对计算机控制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2. 实验日期:XXXX年XX月XX日3. 实验人员:XXX、XXX4. 实验指导教师:XXX5. 实验内容: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与原理、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处理、执行器控制与调节、计算机控制系统调试与优化6. 实验结果与分析:详细描述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实验结果7. 实验心得体会: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注:以上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具体实验内容和结果可能因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实验二数字PID 控制一、实验原理及算法说明:计算机控制是一种采样控制,它只能根据采样时刻的偏差值计算控制量。
因此连续PID 控制算法不能直接使用,需要采用离散化方法。
在计算机PID 控制中,使用的是数字PID 控制器。
按模拟PID 控制算法,以一系列的采样时刻点kT 代表连续时间t ,以矩形法数值积分近似代替积分,以一阶后向差分近似代替微分,可得离散PID 位置式表达式:∑∑==--++=??--++=kj di p kj DI p Tk e k e k T j e k k e k k e k e T T j e T Tk e k k u 0)1()()()())1()(()()()(式中,D p d Ip i T k k T k k ==,,e 为误差信号,u 为控制信号。
二、实验内容:1、连续系统的数字PID 控制仿真连续系统的数字PID 控制可实现D/A 及A/D 的功能,符合数字实时控制的真实情况,计算机及DSP 的实时PID 控制都属于这种情况。
设被控对象为一个电机模型传递函数BsJss G +=21)(,式中J=0.0067,B=0.1。
输入信号为)2sin(5.0t π,采用PD 控制,其中5.0,20==d p k k 。
采用ODE45方法求解连续被控对象方程。
因为BsJss U s Y s G +==21)()()(,所以u dtdy Bdty d J=+22,另yy y y ==2,1,则??+-==/J )*u ((B /J )y y y y 12221经过编程实现的结果如下:00.20.40.60.81 1.2 1.4 1.6 1.82-0.8-0.6-0.4-0.20.20.40.6time(s)r i n ,y o u t00.20.40.60.81 1.2 1.4 1.6 1.82 -0.02-0.010.010.020.030.04time(s)e r r o r2、被控对象是一个三阶传递函数ss s 1047035.8752350023++,采用Simulink 与m 文件相结合的形式,利用ODE45方法求解连续对象方程,主程序由Simulink 模块实现,控制器由m 文件实现。
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信息工程学院2016-2017-2实验1:D/A转换实验实验名称:D/A转换实验一.实验目的学习D/A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式,并掌握TLC7528芯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TLC7528芯片,它是8位、并行、两路、电压型输出数模转换器。
会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三.实验容本实验输入信号:8位数字信号本实验输出信号:锯齿波模拟信号本实验数/模转换器:TLC7528输出电路预期实验结果:在虚拟示波器中显示数字信号转换成功的锯齿波模拟信号的波形图。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记录实验结果如下:结果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请用理论分析这一现象。
D/A就是将数字量转化为模拟量,然后通过虚拟示波器显示出来,表现为电压的变化。
1.实验2:采样与保持实验实验名称:信号采样与保持一.实验目的1.熟悉信号的采样与保持过程2.学习和掌握采样定理3.学习用直线插值法和二次曲线插值法还原信号二.实验原理香农(采样) 定理:若对于一个具有有限频谱(|W|<Wmax)的连续信号f (t)进行采样,当采样频率满足Ws≥2Wmax 时,则采样函数f*(t) 能无失真地恢复到原来的连续信号f(t)。
Wmax 为信号的最高频率,Ws 为采样频率。
三.实验容本实验输入信号:正弦波模拟信号本实验输出信号:正弦波数字信号本实验采样信号:方波预期实验结果:1.在模拟示波器中成功显示采样与保持的正弦波信号。
2.成功在模拟示波器中还原输入的正弦波信号。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记录实验结果如下:零阶保持增大采样周期失真3.直线采值二次曲线结果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请用理论分析这一现象。
实验3:数字滤波实验实验名称:数字滤波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一阶惯性滤波2.学习和掌握四点加权滤波二.实验原理一般现场环境比较恶劣,干扰源比较多,消除和抑制干扰的方法主要有模拟滤波和数字滤波两种。
由于数字滤波方法成本低、可靠性高、无阻抗匹配、灵活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下面是一个典型数字滤波的方框图:三.实验容本实验输入信号:正弦信号干扰信号本实验输出信号:正弦波模拟量本实验采样信号:周期为5ms的方波本实验被控对象:预期实验结果:输入为带有毛刺的正弦波,经过滤波后,输出为正弦波信号四.实验结果及分析记录实验结果如下:5.结果分析:不同采样周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用理论分析这一结果。
计算机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模拟,深入理解计算机控制原理,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的系统,它由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组成。
计算机通过接收来自传感器的输入信号,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进行计算,输出控制信号到执行器,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计算机、传感器、执行器、被控对象等。
2. 连接实验设备:将传感器、执行器与计算机连接,并将传感器和执行器与被控对象进行连接。
3. 编写控制程序:根据实验要求,编写控制程序,实现计算机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4. 运行实验:启动计算机,运行控制程序,观察被控对象的响应。
5.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评估控制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不同输入信号下被控对象的输出响应,以及计算机输出的控制信号。
2. 数据分析: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被控对象的行为特性,以及控制信号对被控对象的影响。
3. 结果展示: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对比理论分析与实践结果的一致性。
五、结论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掌握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
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据记录与分析,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计算机控制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其应用领域的相关知识,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范围的广泛性,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此外,我们也可以从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挑战。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各种设备和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的系统。
它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防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其工作过程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
实验设备和材料本次实验所需设备和材料包括:计算机、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数据采集卡等。
实验过程1. 硬件连接首先,将计算机与控制器通过数据采集卡连接起来,并将传感器和执行器与控制器相连。
确保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正确无误。
2. 程序编写编写控制程序,根据实验要求设定相应的控制算法和参数。
在程序中设置传感器数据的采集频率和执行器的控制方式,并将其与控制器进行关联。
3. 实验数据采集启动实验程序,开始采集传感器数据和执行器的控制信号。
通过数据采集卡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保存为文件以备后续分析使用。
4.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采集的传感器数据进行曲线绘制和统计分析,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稳定性等。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结果。
通过对响应时间的分析,可以评估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通过对稳定性的分析,可以评估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控制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我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本次实验也让我意识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结语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可以加深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提供基础。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过程通道和数据采集处理一、输入与输出通道本实验教程主要介绍以A/D 和D/A 为主的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A/D 和D/A 的芯片非常多,这里主要介绍人们最常用的ADC0809 和TLC7528。
一、实验目的1(学习A/D 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ADC0809 芯片的使用2(学习D/A 转换器原理及接口方法,并掌握TLC7528 芯片的使用二、实验内容1(编写实验程序,将,5V ~ +5V 的电压作为ADC0809 的模拟量输入,将转换所得的8 位数字量保存于变量中。
2(编写实验程序,实现D/A 转换产生周期性三角波,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三、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C实验系统一套,i386EX 系统板一块四、实验原理与步骤1(A/D 转换实验ADC0809 芯片主要包括多路模拟开关和A/D 转换器两部分,其主要1特点为:单电源供电、工作时钟CLOCK 最高可达到1200KHz 、8 位分辨率,8 个单端模拟输入端,TTL 电平兼容等,可以很方便地和微处理器+ 接口。
TD-ACC教学系统中的ADC0809 芯片,其输出八位数据线以及CLOCK 线已连到控制计算机的数据线及系统应用时钟1MCLK (1MHz) 上。
其它控制线根据实验要求可另外连接 (A、B、C、STR、/OE、EOC、IN0,IN7)。
根据实验内容的第一项要求,可以设计出如图1.1-1 所示的实验线路图。
单次阶跃模数转换单元控制计算机图1.1-1上图中,AD0809 的启动信号“STR”是由控制计算机定时输出方波来实现的。
“OUT1” 表示386EX 内部1,定时器的输出端,定时器输出的方波周期,定时器时常。
图中ADC0809 芯片输入选通地址码A、B、C 为“1”状态,选通输入通道IN7;通过单次阶跃单元的电位器可以给A/D 转换器输入,5V ~ +5V 的模拟电压;系统定时器定时1ms 输出方波信号启动A/D 转换器,并将A/D 转换完后的数据量读入到控制计算机中,最后保存到变量中。
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离散化方法研究解析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第 2 次实验实验名称:实验三离散化方法研究院(系):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姓名:学号:实验室:416 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4年4月10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与按离散设计方法);2.熟悉将模拟控制器D(S)离散为数字控制器的原理与方法(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3.通过数模混合实验,对D(S)的多种离散化方法作比较研究,并对D(S)离散化前后闭环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以加深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1.THBDC-1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2.PCI-1711数据采集卡一块3.PC机1台(安装软件“VC++”及“THJK_Server”)三、实验原理由于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相应的信号变换装置(A/D和D/A)取代了常规的模拟控制。
在对原有的连续控制系统进行改造时,最方便的办法是将原来的模拟控制器离散化。
在介绍设计方法之前,首先应该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
图3-1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3-1 计算机控制系统原理框图由图3-1可见,从虚线I向左看,数字计算机的作用是一个数字控制器,其输入量和输出量都是离散的数字量,所以,这一系统具有离散系统的特性,分析的工具是z变换。
由虚线II向右看,被控对象的输入和输出都是模拟量,所以该系统是连续变化的模拟系统,可以用拉氏变换进行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际上是一个混合系统,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近似地把它看成模拟系统,用连续变化的模拟系统的分析工具进行动态分析和设计,再将设计结果转变成数字计算机的控制算法。
也可以把计算机控制系统经过适当变换,变成纯粹的离散系统,用z变化等工具进行分析设计,直接设计出控制算法。
按模拟系统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当采样系统的采样频率足够高时,采样系统的特性接近于连续变化的模拟系统,此时忽略采样开关和保持器,将整个系统看成是连续变化的模拟系统,用s域的方法设计校正装置D(s),再用s域到z域的离散化方法求得离散传递函数D(z)。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学习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
实验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种应用于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通过采集、处理和输出各种信号来完成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实验仪器:计算机、控制器、传感器、被控对象等。
实验步骤:1.确定实验目标和实验要求。
2.研究被控对象的性质和特点,设计控制方案。
3.配置硬件设备,连接传感器、控制器和计算机。
4.编写控制程序,设置控制算法,实现被控对象的控制。
5.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6.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实验经验。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温度控制系统作为被控对象。
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并通过控制器将控制信号发送给加热器,调节加热器的功率来控制环境温度。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观察了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控制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系统正常工作时,环境温度可以稳定在设定温度附近,并具有很好的控制精度。
此外,我们还对控制系统进行了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等性能指标的评价。
实验结果显示,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快速响应的特点,可以满足实际工业生产中对温度控制的要求。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技巧。
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并不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计算机限制系统试验报告试验一:D/A数模转换试验试验报告:1、数字量与模拟量的对应曲线:2、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数字量模拟量理论值实测值100 4756 4722 200 4512 4412 300 4268 4325 400 4023 4078 500 3780 3664 600 3535 36313、分析产生误差的缘由:答:a)外界干扰会对试验造成误差;b)系仪器本身误差;c)仪器元件不够精确,导致试验产生误差。
这是本试验的最主要的误差来源。
4、总结:本次试验须要进行的连电路、试验软件操作都比较简洁,但对于试验原理我们应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试验箱内部的D/A转换原理要有所思索,不能只满足与简洁的试验表象,而应思索更深层次的问题。
试验二:A/D模数转换试验试验报告:1、模拟量与数字量的对应曲线:2、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数字量模拟量理论值实测值500 439 4611000 409 4102000 292 3074000 97 103-1000 586 614-4000 879 9213、分析产生误差的缘由:答:a)系仪器误差、试验软件的精度误差;b)外界干扰会对试验造成误差;c)仪器元件不够精确,导致试验产生误差。
这是本试验的最主要的误差来源。
4、总结:书本上学习的模数转换都是理论学问,过程相对比较困难,本次试验须要进行的连电路、试验软件操作都比较简洁,但对于试验原理我们应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试验箱内部的A/D转换原理要有所思索,不能只满足与简洁的试验表象,而应思索更深层次的问题。
试验三:数字PID限制试验报告:1、画出所做试验的模拟电路图:2、当被控对象为Gpl(s时)取过渡过程为最满足时Kp,Ki,Kd,画出校正后的Bode图,查出相对裕量γ和穿越频率Wc:跃响应曲线刚好域性能指标,记入表中:0型系统:试验结果参数δ% Ts(ms)阶跃响应曲线Kp Ki Kd1 0.02 1 11.9% 720 见图3—11 0.05 1 32.5% 800 见图3--25 0.02 1 44.4% 1050 见图3--35 0.05 1 46.1% 1900 见图3--4I型系统:试验结果参数δ% Ts(ms)阶跃响应曲线Kp Ki Kd1 0.02 1 16.0% 420 见图3—51 0.02 2 36.4% 606 见图3--63 0.02 1 49.4% 500 见图3--73 0.1 1 56.4% 1050 见图3--8下面是依据上表中数据,所得到的相应曲线:图3-1 Kp=1 Ki=0.02 Kd=1 Gp1最满足的曲线图其中,相对稳定裕量γ= 82°穿越频率ωc=230rad/s图3-2 Kp=1 Ki=0.05 Kd=1图3-3 Kp=5 Ki=0.02 Kd=1图3-4 Kp=5 Ki=0.05 Kd=1 图3-5 Kp=1 Ki=0.02 Kd=1图3-6 Kp=3 Ki=0.02 Kd=1图3-7 Kp=1 Ki=0.02 Kd=2图3-8 Kp=3 Ki=0.01 Kd=13、总结一种有效的选择Kp,Ki,Kd方法,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满足的参数:答:参数整定找最佳,从小到大依次查,先是比例后积分,最终再把微分加,曲线振荡很频繁,比例度盘要放大,曲线漂移绕大湾,比例度盘往小扳,曲线偏离回复慢,积分时间往下降,曲线波动周期长,积分时间再加长,曲线振荡频率快,先把微分降下来,动差大来波动慢,微分时间应加长,志向曲线两个波,前高后低4比1。
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4(电机调速实验)
班级:座号:姓名成绩: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项目:电机调速实验实验预习报告(上课前完成)一、实验目的1.了解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特点。
2.研究采样周期T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3.研究电机调速系统PID控制器的参数的整定方法。
二、实验仪器1.EL-AT-II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PC计算机一台3.直流电机控制实验对象一台三、控制的基本原理1.系统结构图示于图8-1。
图8-1 系统结构图图中 Gc(s)=Kp(1+Ki/s+Kds)Gh(s)=(1-e-TS)/sGp(s)=1/(Ts+1)2.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整个电机调速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计算机和A/D&D/A卡组成,主要完成速度采集、PID运算、产生控制电枢电压的控制电压,第二部分由传感器信号整形,控制电压功率放大等组成。
电机速度控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D/A输出-2.5v~+2.5v的电压控制7812的输出,以达到控制直流电机电枢电压的目的。
速度采集由一对红外发射、接收管完成,接收管输出脉冲的间隔反应了电机的转速。
第二部分电路原理图3.PID递推算法:如果PID调节器输入信号为e(t),其输送信号为u(t),则离散的递推算法如下:Uk=Kpek+Kiek2+Kd(ek-ek-1)其ek2是误差累积和。
四、实验内容:1、设定电机的速度在一恒定值。
2、调整P、I、D各参数观察对其有何影响。
五、实验步骤1.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Computerctrl]或在计算机程序组中运行[Computerctrl]软件。
2.测试计算机与实验箱的通信是否正常,通信正常继续。
如通信不正常查找原因使通信正常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实验。
3. 20芯的扁平电缆连接实验箱和炉温控制对象,检查无误后,接通实验箱电源。
开环控制4.选中[实验课题→电机调速实验→开环控制实验]菜单项,鼠标单击将弹出参数设置窗口。
在参数设置窗口设置给定电压,及电机控制对象的给定转速,点击确认在观察窗口观测系统响应曲线。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一班级:自动化092班姓名:Lcy一、实验目的1:验证闭环系统可以克服干扰。
2:搭建由PID控制器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测试P、I、D(比例、积分、微分参数)变化对控制系统的影响。
验证PID控制器对不同的控制对象都有控制作用,即控制对象的变动对PID控制器的影响不大。
3:验证PID控制器对大惯性对象的调节不明显。
二、实验步骤1:在Simulink工具箱下构建开环系统,选择合适的对象,仿真观察开环下该系统在阶跃信号和同是阶跃信号的干扰信号的作用下系统的输出情况。
2:将上述开环系统由负反馈构成闭环,其他不变动,观察仿真结果与开环是比较,观察闭环是否可以克服干扰。
3:记录PID控制器的初试参数及初试参数下系统的输出情况,然后先后依次调节P、I、D三个参数,再观察记录系统的输出情况,并比较,得出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变化下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4;保持原来的PID控制器的参数不变,改变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仿真,观察输出情况是否发生变化。
5:将控制对象改成大惯性环节,PID控制器保持不变,然后调节PID 控制器的参数,观察阶跃信号及干扰信号下系统的输出在PID调节下是否有明显改善。
三、实验结果及数据记录1:开环系统系统开环在单位阶跃信号及阶跃干扰信号下的输出情况结果:系统开环时,在单位阶跃信号和阶跃干扰信号的作用下,系统是发散的,很显然是不稳定的。
闭环系统如下:系统闭环下输出情况如下:结果:系统闭环后在0时刻给定阶跃信号,在时刻10时趋于稳定,在时刻50时介入干扰信号,系统又恢复稳定,可见闭环的系统抗干扰性能上明显优于开环系统。
2:初始P 、PI 、PD 的系数都为1===D I p K K K ,被控对象为二阶系统,传递函数为15.01)(2++=s s s Gp K 变大到5 p K 时,系统的输出情况p K 减小到1.0=p K 时,系统的输出情况1==D P K K ;5=I K 时的系统输出1==D P K K ;1.0=I K 时的系统输出1==I P K K ;5=D K 时系统的输出1==I P K K ;1.0=D K 时系统的输出最佳整定:先调节比例、再调节积分、最后调微分下系统的输出情况总的调节参数表格如下:K P K I K D超调调整时间振荡次数1 1 1 0.444 10 20.1 1 1 0.585 26 45 1 1 0.215 25 11 5 1 系统在t=470时开始发散1 0.1 1 0.535 100 11 1 5 0.258 30 21 1 0.1 0.62 100 2310 8 20 0.037 8 1 PID控制规律总结:1:比例调节是对偏差及时反应的,偏差一旦出现,调节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使输出量朝着减小偏差的方向变化,控制作用的强弱取决于K,加大比例系数可以减小稳态误差,但是P K过大会使系比例系数P统动态特性变坏,引起系统振荡,甚至导致系统出现不稳定。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实验报告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080603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王河媛实验1.1 数/模转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数/模转换器DAC0832芯片的性能、使用方法及对应的硬件电路。
2、编写程序控制D/A输出的波形,使其输出周期性的三角波。
二.实验说明数/模转换实验框图见图1所示。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本实验机采用ADC0832作为数/模转换,可实现8bit数字输入转换为模拟量。
数字0~0FFH输入,经数/模转换后OUT1测孔输出为0~+5V模拟量。
经运放处理后,在OUT2测孔输出为-5V ~+5V。
在实验中欲观测实验结果时,只要运行LABACT程序,选择微机控制菜单下的数/模转换实验项目,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后将自动加载相应源文件,可选用虚拟示波器(B3)单元的CH1测孔测量波形。
测孔连线数/模转换器(B2)单元OUT2→虚拟示波器(B3)输入端CH1(选X1档)。
四.实验结果如下图:实验1.2 模/数转换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模/数转换器A/D芯片ADC0809转换性能及编程。
2、编制程序通过0809采样输入电压并转换成数字量值。
二.实验说明模/数转换实验框图见图2所示。
图2 模/数转换实验框图模/数转换器(B8单元)提供IN4~IN7端口,供用户使用,其中IN4、IN5有效输入电平为0V~+5V,IN6和IN7为双极性输入接法,有效输入电平为-5V~+5V,有测孔引出。
图1-1 模/数转换电路图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本实验机采用DAC0809作为模/数转换,可实现8bit数字输出。
其中“IN4和IN5”测孔为0~+5V模拟量输入,“IN6和IN7”测孔为-5V~+5V模拟量输入。
(1)将信号发生器(B1)的幅度控制电位器中心Y测孔,作为模/数转换器(B7)输入信号:B1单元中的电位器左边K3开关拨下(GND),右边K4开关拨上(+5V)。
(2)测孔联线:B1(Y)→模/数转换器B7(IN4)(信号输入)。
计算机控制系统 实验报告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控制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对各种设备、机器和系统进行自动控制的一种系统。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医疗等各个领域。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原理、应用以及实验过程和结果。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原理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计算机四个部分。
传感器负责将被控制对象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对被控制对象进行操作;控制器负责接收传感器的信号,经过处理后输出控制指令;计算机则是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控制算法的实现和数据处理。
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交通运输领域,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优化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
在农业领域,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温室大棚的自动控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
在医疗领域,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医疗设备的精确控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三、实验过程和结果为了验证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我们进行了一个小型实验。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温室大棚作为被控制对象,利用传感器采集温度和湿度信息,通过控制器对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
实验结果显示,当温度过高时,控制器会发出指令,执行器会启动风扇降低温度;当湿度过高时,控制器会发出指令,执行器会启动除湿机降低湿度。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效果。
结论:计算机控制系统作为一种自动化控制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交通流量、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手术成功率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将进一步提升。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控制系统将在各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实验一 二阶系统闭环参数n ω和ξ对时域响应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研究二阶系统闭环参数nω和ξ对时域响应的影响2.研究二阶系统不同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
二、实验要求1. 从help 菜单或其它方式,理解程序的每个语句和函数的含义;2.分析ξ对时域响应的影响,观察典型二阶系统阻尼系数ξ在一般工程系统中的选择范围; 三、实验内容1、如图1所示的典型二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2s(s G(S)2n n ξωω+=,其中,无阻尼自然震荡角频率n ω=1,ξ为阻尼比,试绘制ξ分别为0, 0.2, 0.4, 0.6, 0.9, 1.2, 1.5时,其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绘制在同一张图上)。
图1 典型二阶系统方框图2、程序代码 wn=1;sigma=[0,0.2,0.4,0.6,0.9,1.2,1.5];(1) num=wn*wn;t=linspace(0,20,200)';(2) for j=1:7(3)den=conv([1,0],[1,2*wn*sigma(j)]);(4) s1=tf(num,den);(5) sys=feedback(s1,1)(6);y(:,j)=step(sys,t);(7)endplot(t,y(:,1:7));(8)grid;(9)gtext('sigma=0');(10)gtext('sigma=0.2');gtext('sigma=0.4');gtext('sigma=0.6');gtext('sigma=0.9');gtext('sigma=1.2');gtext('sigma=1.5');3、代码函数理解分析(1)给ξ赋值。
(2)用于创建向量。
linspace是Matlab中的一个指令,用于产生x1,x2之间的N点行矢量。
其中x1、x2、N分别为起始值、终止值、元素个数。
若缺省N,默认点数为100。
(3)给j赋值1至7。
ω),并赋值给den。
(4)做多项式的乘积(卷积),用来表示s(s+2ξn(5)定义开环传递函数,num做分子,den做分母。
(6)ys=feedback(sys1,sys2),其中sys1是对象,sys2代表负反馈线路中的传递函数,也就是后所sys = feedback(sys1,2)意思是指对sys1系统进行负反馈,负反馈增益为2,sys = feedback(sys1,1)意思是对sys1进行单位负反馈。
(7)求系统在时间t内的单位阶跃响应。
(8)作图,以t为横坐标,y为纵坐标做7条曲线。
(9)网格显示。
(10)点击显示sigma的值。
4、曲线图四、实验结论从二阶系统的脉冲响应曲线可以看出:无阻尼响应(sigma=0)为等幅震荡,没有调节作用;过阻尼和临界阻尼(sigma>=1)是单调衰减的,不存在超调的现象;欠阻尼(0<sigma<1)是有超调衰减的过程,随着阻尼比的减小单位阶跃响应的震荡特性加强。
在欠阻尼响应中,sigma=0.4到0.8的响应过程不仅具有较sigma=1时的更短的调整时间,而且震荡特性也不严重。
因此,一般希望二阶系统工作在sigma=0.4到0.8的欠阻尼状态因为在这种状态下将获得一个震荡适度,调整时间较短的响应过程。
实验二开环参数K和T对系统动态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一、实验目的研究开环参数K和T对系统动态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要求1. 推导单位负反馈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ω、ξ的关系式;2. 对比二阶系统的典型传递函数,找出K、T与nω、ξ的关系;3. 从2中的关系式中分析K、T与n4. 实验参数设定T=1,试绘制K分别为0.1, 0.2, 0.5, 0.8, 1.0, 2.4时,其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单位阶跃曲线(绘制在同一张图上);5. 从help菜单或其它方式,制作PPT讲解程序的每个语句和函数的含义;三、实验内容K,其中,K为回路增益,1、对一般的二阶系统而言,其开环传递函数为)1sTs(+通常是可调节的,T为时间常数,通常由被控对象的特性决定,一般是不可以改变的。
2、由已知条件可以求得随动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KS S T Ks M ++=2)(ψ其中T M 为机电时间常数,K 为开环增益。
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标准形式为:0)( 2c(s) 222n=++=ξωξωωnn s s两个表达式对比可以得出:KT T Kw M Mn 21==ξ3、程序代码 T=1;K=[0.1,0.2,0.5,0.8,1.0,2.4];(1) t=linspace(0,20,200)(2) num=1;den=conv([1,0],[T,1]);(3) for j=1:6(4)s1=tf(num*K(j),den);(5) sys=feedback(s1,1);(6) y(:,j)=step(sys,t);(7) endplot(t,y(:,1:6));(8) grid;(9)gtext('K=0.1');(10) gtext('K=0.2'); gtext('K=0.5'); gtext('K=0.8'); gtext('K=1.0'); gtext('K=2.4');4、代码函数理解分析(1)K 取值分别为0.1,0.2,0.5,0.8,1.0,2.4;(2)用于创建向量。
linspace 是Matlab 中的一个指令,用于产生x1,x2之间的N 点行矢量。
其中x1、x2、N 分别为起始值、终止值、元素个数。
若缺省N ,默认点数为100。
(3)卷积,用于表示S(TS+1)。
(4)给j 赋值1至6。
(5)表示开环传递函数,tf (分子,分母),赋值给S1。
(6)单位负反馈。
(7)求系统在时间t 内的单位阶跃响应。
(8)作图,以t 为横坐标,y 为纵坐标做6条曲线。
(9)网格做图。
(10)点击获取K 的值。
5、曲线图四、实验结论1、在T 一定时,K 值增大,响应速度提高,调整时间增大,超调量减小; K>=1时,系统响应是单调衰减的,K<1时,系统响应是超调衰减的。
2、K 和T 一起决定n ω和ξ的大小。
提高n ω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增大ξ提高系统的阻尼程度,从而缩短调整时间。
一般情况下,提高n ω是通过增大K 来实现的,而ξ的往往是通过减小K 完成的,其中机电时间常数T 在电动机选定后是一个不可调的确定参数。
因此,系统的响应速度和阻尼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实验三 理解PID 控制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PID 控制器的设计对于如图2所示的负反馈控制系统,被控对象和反馈环节的传递函数如下:图2 典型的负反馈控制系统方框图其中,1)()15)(12)(1(1)(=+++=s H s s s s G o(一) 比例控制Pp c K s G =)(一、实验要求1、对于比例系数为0.1, 2.0,2.4, 3.0, 3.5, 绘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2、分析比例系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3、理解程序代码及函数的含义。
二、实验内容 1、程序代码G=tf(1,conv(conv([1,1],[2,1]),[5,1]))(1)kp=[0.1,2.0,2.4,3.0,3.5];(2)for i=1:5(3)G=feedback(kp(i)*G,1);(4)step(G);(5)hold on;(6)endgtext('kp=0.1');(7)gtext('kp=2.0');gtext('kp=2.4');gtext('kp=3.0');gtext('kp=3.5')2、代码解释分析(1)表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tf(分子,分母),conv函数是卷积函数,计算多项式的乘法。
(2)分别给kp赋值。
(3)I从1到5,表示循环。
(4)单位反馈函数。
(5)求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6)使当前轴及图形保持而不被刷新,准备接受此后将绘制的图形,多图共存。
(7)点击依次获取kp的值。
3、曲线图三、实验结论(1)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影响:Kp加大,将使系统响应速度加快,Kp偏大时,系统振荡次数增多,调节时间加长;;Kp太小又会使系统的响应速度缓慢。
Kp的选择以输出响应产生4:1衰减过程为宜。
(2)对系统的稳态性能影响: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加大Kp可以减少稳态误差,但不能消除稳态误差。
因此Kp的整定主要依据系统的动态性能。
(二) 比例微分控制PDs K K s G p p c τ+=)(一、实验要求1、设置p K =2,微分时间常数τ=0, 0.3, 0.7, 1.5, 3,试在各个比例微分系数下,绘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2、分析微分控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3、解释和说明程序代码。
二、实验内容 1、程序代码G=tf(1,conv(conv([1,1],[2,1]),[5,1]));(1) kp=2;tou=[0,0.3,0.7,1.5,3];(2) for i=1:5(3)G1=tf([kp*tou(i),kp],1);(4) sys=feedback(G1*G,1);(5) step(sys);(6) hold on ;(7) endgtext('tou=0');(8) gtext('tou=0.3'); gtext('tou=0.7'); gtext('tou=1.5'); gtext('tou=3'); 2、代码解释分析(1)表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tf (分子,分母),conv 函数是卷积函数,计算多项式的乘法。
(2)分别给tou 赋值。
(3)I 从1到5,表示循环。
(4)比例微分传递函数 (5)单位负反馈函数。
(6)求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7)使当前轴及图形保持而不被刷新,准备接受此后将绘制的图形,多图共存。
(8)点击依次获取tou 的值。
3、曲线图三、实验结论(1)积分控制通常和比例控制或比例积分控制联合作用,构成PD 控制或PID 控制。
(2)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影响:微分时间τ的增加即微分作用的增加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如减少超调量,缩短调节时间等。
适当加大比例控制,可以减少稳态误差,提高控制精度。
但τ值偏大或偏小都会适得其反。
另外微分作用有可能放大系统的噪声,降低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3)对系统的稳态性能影响:微分环节的加入,可以在误差出现或变化瞬间,按偏差变化的趋向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