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税制下的“薪税酬”之二

合集下载

税收公平原则下对我国新个人所得税法的解读

税收公平原则下对我国新个人所得税法的解读

经济管理税收公平原则下对我国新个人所得税法的解读边佳琦(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266000)摘 要:税收本质上是国家出于服务社会的需要,凭借着公共权力,根据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对国民收入进行的分配,而因此所形成的特殊分配关系。

它所形成的是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在征税、纳税上的特定分配关系。

作为一国公民税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税收与我们每个人关系密切。

对于税收,人们的态度是复杂的,几乎没有人喜欢税收,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纳税就具有强烈的抵触心理,但是也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离开税收。

正是因为如此,税收和税法问题长期以来都是西方国家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当然,也无可争议成为近年来中国社会各界热衷于谈论的话题。

关键词:税收公平;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混合制一、税收公平原则的基本含义税收公平原则是平等、公正在税法领域的集中体现,通常指纳税人的地位必须平等,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进行公平分配。

从宪法的角度来看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我国宪法的第33条就规定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这对税收公平原则的适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代税收公平原则包括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两方面的内涵[1]。

从法律形式上看,税收公平原则要求所有私人在税法中的地位平等,不能因为地位、身份的不一样而不同。

从经济实质上看,税收公平原则要求根据各自的经济地位来分配税收负担。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产生与发展我国到20世纪出才创建了个人所得税。

清末宣统年间,我国针对个人所得税起草了《所得税章程》,只是一直没有公布施行。

1912年,在之前章程的基础上制定了《所得税条例》,于1914年公布,同样遗憾的是,该条例在之后的二十几年里也未得到施行。

1936年7月21日,国民政府颁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从10月1日起征收所得税,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征收个人所得税[2]。

1943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所得税法。

但是由于当时国民政府腐败,经济落后的各种社会现状,使得我国首部所得税法不能很好地实施。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2)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2)

最新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2)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其他所得。

目前,正在公开征求的《征管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关于建立人纳税识别号、第三方向机关提交涉税信息的相关条款,也从征管条件上为个税改革亮起绿灯。

个税改革终于要走出不断上调“起征点”的死胡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改革今年将启动。

按照现行《个人所得税法》,我国个税实行分类征收。

目前个人所得税的税目分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11类,分别对应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额(免征额)。

目前工薪所得税代扣代缴,征管比拟到位,其他收入尤其是偶然发生的财产性收入征管相对薄弱,客观上造成了收入单一的工薪阶层缴税较多,而收入多元化的高收入阶层缴税较少的问题,个税因此常常被诟病为工资税。

举例说,如果你一个月月薪是10万,个税税率高达45%,由企业代扣一分钱不能少,而一些上市公司高管减持,收入动辄上亿元,却可以通过税收筹划做到5%-10%的税率,包括一些炒房者,获益不菲,也只有20%的税率。

初步方案已制定“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关系到每个纳税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国家对此非常重视。

”昨午,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在答复公众非常关心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标准”问题时透露,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制定出了个税调整的初步方案。

1980年9月,我国公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同时确定了个税800元的起征点,这与当时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数额相当;然而25年后,全国职工年平均工资已经接近了15000元(xx年为14040元),而个税起征标准和级次却保持了25年未变,使其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方面的功能大为减弱。

目前全国已有不少地方对当地个税起征点做了调整,比方北京是1200元起征,深圳那么到达了1700元,但大局部地区仍维持800元的标准,这使得公众呼吁“提高个税起征标准”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昨天的招待会上,这也是最受记者关注的问题之一。

新税改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纳税风险和对策探究

新税改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纳税风险和对策探究

新税改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纳税风险和对策探究作者:韩莹来源:《中国民商》2022年第07期摘要:2019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初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现代个人所得税制度,是我国个税向完全综合征税迈进的必经之路。

新税改在个人所得税中加入专项附加费用扣除,使得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提高了人们对教育以及医疗方面的倾斜,同时税负的结构调整提高了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

现阶段是新个人所得税税改实施的初期,行政事业单位在个人所得税征管过程中尚存在较多问题,如纳税人对个税的预扣预缴以及汇算清缴认识不足,个人所得税的涉税信息共享机制、申报审核系统仍需要不断完善。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如何顺利衔接个人所得税管理工作,降低个人所得税纳税风险,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和综合所得汇算清缴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探究相应对策,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纳税管理水平。

关键词:新税改;行政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近年来,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政策不断调整完善,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对中等收入人们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税制体系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调节财政收入的重要方式。

我国进行税制改革考虑到了多方面的因素,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水平,推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随着税制的改革的实施,行政事业单位的个税征管过程中遇到较多问题,对于纳税申报、汇算清缴、预扣预缴等方面需要进行调整改进,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予以重视,不断提升税务管理水平。

一、个人所得税改革背景及新税改的意义我国个人所得税从1980年开始征收以来,经历了多次调整改革,初期是内外两套税制,对内实行多税种、多层次调节的复合税制。

1994年实行内外统一的制度,经过不同时期的多次修订,2018年8月31日。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修订的主要内容是:2019年1月1日起,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所得合并起来计算纳税;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的支出作为专项附加项目予以扣除;将综合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5000元/月(6万元/年);对税率和税率级距也进行了适度调整。

2024年新个税法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2024年新个税法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所得税作为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政府税收政策的调整重点之一、为了适应税制的需要,2024年新个税法正式实施,并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新个税法的主要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税率调整、税基扣除增加、家庭财产及赡养老人的税务优惠。

相较于过去旧个税法,新个税法更加公平合理,能更好地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个人所得税计算涉及税率、税基和税额这三个关键因素。

税基是个人所得税计算中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新个税法取消了之前的“工薪收入”类别,将所有个人所得统一纳入征税范围,包括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利息、股息、红利等各类收入。

同时,新个税法规定了一系列的税前扣除项目,例如基本养老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缴纳额等,这些扣除项目可以减少纳税人的应纳税额。

税额是个人所得税计算的最终结果。

根据税率和税基,计算出税额。

新个税法将税额计算方式进行了优化,采用了累进扣除法,即按照税率逐级累计计算,减轻了中低收入人群的税负。

为了方便纳税人计算个人所得税,许多互联网公司推出了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这些计算器通过输入收入和相关扣除项目,自动计算出应纳税额。

并将结果进行详细说明,包括税率、税基和税额等信息。

纳税人可以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合理的财务规划和税务筹划。

使用个人所得税计算器并不复杂。

用户只需要根据计算器的提示,输入收入、各类扣除项目等相关信息,点击计算按钮,即可得到计算结果。

同时,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这些计算器通常采用了安全加密技术,并遵守相关的隐私政策。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的使用不仅方便了纳税人,也为税务部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数据管理和税务计算工具。

通过对纳税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税务部门可以更好地制定税收政策和优化税务管理。

综上所述,2024年新个税法个人所得税计算器的使用对于纳税人和税务部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纳税人可以通过使用计算器,准确计算个人所得税,合理规划财务和税务,减轻税负压力;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分析计算器数据,优化税收政策和加强税务管理。

新个税改革下企业个税筹划分析

新个税改革下企业个税筹划分析
| | CM K
财税金融
新个税改革下企业个税筹划分析
■舒小琴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与员工薪金密 切相关的新个税改革内容,分析了新个税 改革对企业的影响,提出了新个税改革下 企业个税筹划方法,希望能够为企业个税 筹划工作提供参考以及借鉴。
关键词:新个税改革;企业;个税筹划 随着新个税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工资 薪金方面,企业需要对个税筹划方法进行 重新调整,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总量方面 明显增加,企业用工成本明显提高,同时 企业需要面临更高的税务合规风险以及 个税申报内容等。为了保证各项工作得以 正常开展,帮助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 力,企业首先需要全面掌握新个税改革的 具体内容,对员工薪酬结构不断优化,做 好企业个税筹划工作。 一、与员工薪金密切相关的新个税改 革内容 在新个税改革当中,工资薪金的变化 与企业员工密切相关,其所涉及的内容可 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严格落实 综合以及分类结合税制,建立完善的个入 所得税项目体系,其项目由原有的11项 减少为现有的9项,与此同时,采取综合 性的扣税机制,在个税计算形式方面,由 现有的按年汇算清缴取代过去的按月扣 缴,在提升扣税标准的同时设置了子女教 育、继续教育、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 扣除项目,对税率级距进行了适当调整。 另外,即使新税法已经正式实施,但是年 终奖所得税仍然沿用的是相关旧政策,而 财税[2018] 164号文件明确指出,2021年 12月31日前所获取的全年一次性奖金 无需纳入综合所得,同时限制性股票以及 股票期权等与激励相关的收入同时釆取 的是上述政策。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个税 正在逐渐由分类税收制度逐渐转变为综
(科四学)利用税收政策
在新个税改革当中,提出了与全年一 次性奖金相关的政策,企业可以对这一政 策进行充分合理的应用,同时对企业薪酬 方案进行科学归化,尽可能降低员工所要 承担的税负。企业应当综合考虑员工可扣 除项目实际情况,依据其综合所得,明确 是否将全年一次性奖金纳入到员工当年 整体所得计税。与此同时,需要统筹考量 全部应税项目,在此基础上科学开展个税 筹划。在除去一次性奖金以后,如果员工 当年综合所得数额较小,但是其所涉及其 他可扣除项目金额较大,那么在个税计算 过程中,可以将全年一次性奖金纳入到综 合所得当中,从而对薪酬发放环境不断优 化,这是一种适宜于普通薪资不高员工的 形式。而对于薪资奖金较高的高管以及企 业核心员工,在个税筹划过程中,需要尽 可能帮助员工减少税负,对其全年综合所 得以及一次性奖金进行合理分配,以低税 率搭配作为基本原则,筹划其年终奖以及 工资,通过有效转化综合工资以及年终 奖,尽可能降低适用税率,进而灵活调整 薪酬发放方案。针对具备固定全年收入总 额的企业员工,在对员工薪资奖金进行配 比过程中,可以将临界点理论引入其中并 开展综合性的分析,设立交税临界点,尽 可能避免多发少得现象的出现,减轻员工

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问题

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问题

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问题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尤其是房地产、金融和互联网等领域的发展,金融商品层出不穷,住房、土地和科技已经逐步商业化,个人收入的来源越来越多样化。

然而,我国现行个税课税的范围较窄,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收入,尤其是一些新出现的非劳动所得,因此无法充分发挥组织财政收入的功能,同时也容易导致逃税现象。

因此,建立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税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根据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委员会的研究内容,通过对前期研究文献的梳理以及国际不同税制类型的比较,提出了一些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提供的建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税收公平;税制模式自1980年起,我国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逐渐成为继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之后的第三大税种。

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居民收入差距逐渐加大,2017年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69。

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已经显示出其存在的弊端,这无疑是限制了其发挥作用,不能适应我国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转变。

相比于当前大多数国家实行的综合所得税制,我国采用的是分类征税模式,这种征收模式无法全面衡量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容易出现“逆向调节”现象,进而引发一系列税负不公问题。

因此,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制已向综合所得税制转变,但我国的税收征管水平和推行条件尚未具备,无法实施。

因此,将现行的分类所得税制转向分类综合所得税制才是我国的现实选择。

一、理论基础1、分类所得税理论分类所得税最早出现在英国,是个人所得税制的一种形式,也是目前我国所采用的个人所得税主要制度。

它将纳税人的收入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对不同类别的收入设定不同的税率和免征额。

该税收方式不能体现出税收的的公平原则,分类所得税的理论基础是“垂直公平原则”,即纳税人应该根据其所得水平的高低缴纳不同的税额。

分类所得税的优点是简单、易行,容易掌握,同时可以鼓励纳税人劳动和奋斗,提高纳税人的积极性。

新税法下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新税法下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一、新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内容及纳税筹划的意义(一)新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内容1、税收制度改革。

新个人所得税改革,将原本旧个人所得税的分类征收制度改为综合征收与分类征收相结合的征收制度,将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合并为综合所得;其余的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继续采用分类征收制度。

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居民取得的综合所得采用预扣预缴与汇算清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纳税申报与缴纳。

根据纳税人每月取得的综合所得计算出每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由扣缴义务人进行预扣预缴;年度终了再根据纳税人全年收入总额进行汇算清缴,计算出本年度应该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多退少补。

本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将纳税人的身份证号码作为纳税识别号,实施“一人一号”政策并与个人信用相结合,这不仅提高了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还加强了我国信用制度的建设。

2、费用扣除改革。

旧个人所得税法下的费用扣除主要包括两项:一是基本费用扣除,即每月3,500元;二是专项扣除,即个人承担的“三险一金”支出。

而新个人所得税法在费用扣除方面,不仅将基本费用扣除由每月3,500元提高到每月5,000元,还新增了六项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具体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支出。

此次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考虑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支出,对费用扣除进行了合理的调整,普遍降低了纳税人的税务负担,进一步优化了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意义。

新个人所得税法已经明确有关的费用扣除项目,运用新的优惠政策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可以有效降低纳税人的税务负担,提高纳税人的税后收入。

1、减轻个人税负。

从个人角度来看,纳税人要加强对纳税筹划活动的认识和学习,提高依法纳税的自觉性。

通过纳税筹划,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有所减轻,可支配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水平提高。

2、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是员工的代扣代缴义务人,因而企业要以员工为主,从员工的切身利益出发,对其工资、奖金收入进行合理筹划。

新个人所得税法解读

新个人所得税法解读

新法(9项)
8 9
财产转让所得
偶然所得
偶然所得
11
其他所得
3、所得类型(旧法5类,新法3类)
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称为综合所得:(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 所得。适用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第五项所得称为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 率。
汇 报 人 : 罗 爱 东
新 个 人 所 得 税 法 解 读
目录
一、总体介绍
二、新旧法差异
三、计算实例
是第七次修正。7万多人参与、提交意见超过13万条。
一、总体介绍(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
次会议以157票赞成,2票反对,11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 所得税法的决定。) 2018年8月31日,关于修改个人 所得税法的决定通过,起征点 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 实施最新起征点和税率,自 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 ,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第四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 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四、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五、保险赔款; 六、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退役金; 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离休费、 离休生活补助费; 八、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 所得; 九、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 十、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免税所得。 前款第十项免税规定,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整理个税税率表2020年新版_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整理个税税率表2020年新版_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个税税率表2020年新版_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工资、薪金个人所得适用税率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表一)说明:1.本表含税级距指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一千六百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税率。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税率表(表二)说明:1.本表含税级距指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不含税级距适用,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三)劳动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然后就其余额按比例税率20%征收。

(四)财产转让所得,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按比例税率20%征收。

(五)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额比例税率20%征收。

(六)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率劳务报酬所得适用税率表(表三)关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新规:一、纳税人2005年度从中国境内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和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以及取得应税所得但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应按现行有关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二、纳税人2005年度所得12万元以上的‚除本通知第一条规定的情形外,无需办理纳税申报。

已纳入当地税务机关对高收入者管理范围的,按当地税务机关的规定执行。

三、纳税人自2006年1月1日起,当年取得所得12万元以上的,应认真记录各项收入信息,按规定于次年3月底前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年度全部所得。

企业为员工负担个人所得税税款问题

企业为员工负担个人所得税税款问题

企业为员⼯负担个⼈所得税税款问题企业为员⼯负担个⼈所得税税款问题分析甲公司雇⽤技术⼈才张某,约定⽉薪3万元(公司承担个⼈所得税),⾃2019年元⽉份开始发放⼯资,持续任职。

假设张某每⽉的专项扣除0.3万元、专项附加扣除0.2万元,⽆其他个税涉税事项。

甲公司如何代扣代缴张某的个⼈所得税?如何合规作账⾯处理对公司更有利?⼀、代扣代缴个⼈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第六条规定,扣缴义务⼈向居民个⼈⽀付⼯资、薪⾦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办理扣缴申报。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累计免税收⼊-累计减除费⽤-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1、借鉴国税发[1994]089号,推导出以下公式: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不含个⼈所得税的⼯资薪⾦收⼊-累计免税收⼊-累计减除费⽤-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速算扣除数)÷(1—税率)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应纳税所得额×适⽤税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2、按累计不含税应纳税所得额,查找居民个⼈不含税⼯资、薪⾦所得对应的预扣税率累计预扣预缴(不含税)应纳税所得额=累计税后⼯资收⼊-累计免税收⼊-累计减除费⽤-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居民个⼈⼯资、薪⾦不含税所得预扣率表3、应代扣代缴张某的个⼈所得税1)元⽉份应预扣预缴税额618元。

累计预扣预缴不含税应纳税所得额=3-0.5-(0.2 0.3)=2按不含税所得额2万,查找不含税所得预扣表,对应适⽤第⼀级税率3%,速算扣除数0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2-0)/(1-3%)=2.0618元⽉应预扣预缴税额=2.0618*3%=0.0618按下表,查找2.0618万元所得额对应的适⽤预扣率。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及讲解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及讲解

全员全额申报是个人所得税综合与 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而且随着金税三期全面推行的临 近,全面推广全员全额明细申报工 作已迫在眉睫。
二、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政策解读
(一)工资、薪金个税的相关政策
(二)工资、薪金所得如何代扣代缴个税
(三)如何进行个税全员全额申报
(一)工资、薪金个税的相关政策
10% 20% 25%
0
105 555 1005
5 6 7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30% 35% 45%
2755 5505 13505
注:本表所列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余额。
例:王某2015年9月的工资表如下,假设住房 公积金、各项保险符合税法规定的扣除标准, 则王某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多少?
9、未休带薪年假取得补贴收入是 否计算个人所得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 施条例》第八条一款之规定,工资、薪金 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 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 、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 其他所得。因此,个人因没有休带薪年假 而从任职单位取得补贴收入应合并到当月 工资薪金缴纳个人所得税。
4、住房补贴是否允许税前扣除?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公积金医 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 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144号)第三 条规定,企业以现金形式发给个人的住房 补贴、医疗补助费,应全额计入领取人的 当期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5、防暑降温费、取暖费是否允 许税前扣除?
接上例:王某9月份除工资收入外,又取得 文明单位奖7300元,王某本月应缴纳个人 所得税多少? a、王某9月份收入总额:5189+7300=12489 元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一、引言个人所得税是国家为调节个人收入、贯彻公平税负、缓解社会分配不公而对高收入者征税的一个税种,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工具。

自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个人所得税在组织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已不能适应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不管是在课税主体、课税客体,还是在征税方式上,均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个人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拉大,对社会稳定以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对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二、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基本情况从国际上看,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模式主要分为综合税制、分类税制以及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也称为混合税制)三种类型。

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综合税制或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

而我国实行的则是分类税制,具体如下:1、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居民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其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均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2、征税模式: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征收制度,应税所得分为11项,具体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等。

3、税率: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包括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形式。

其中,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均适用20%的比例税率。

工薪税率的计算方法

工薪税率的计算方法

工薪税率的计算方法工薪税率是指根据个人的工资收入计算出来的税率,用来确定个人所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工薪税率的计算方法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税率表、综合所得额的计算、扣除项目的确认以及税款的计算等。

首先,工薪税率的计算是依据税率表来确定的。

税率表是根据国家税制规定形成的一种分类标准,根据工薪收入不同区间的税率不同来确定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标准。

具体的税率表通常由国家税务机关发布,其中包含了不同档位的税率和免征额等信息。

其次,在根据税率表计算前,需要计算综合所得额。

综合所得额是指个人工资收入扣除各项法定扣除项目后的剩余金额。

比如,根据国家税务机关规定,个人可以在工资收入中扣除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租金等项目,以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缴纳额度。

接下来,根据税率表和综合所得额的计算结果,进行对应税率的确认。

这步骤是将个人的综合所得额与税率表中所对应的税率进行匹配,确定个人所应缴纳的税率。

例如,税率表中将综合所得额分成了若干档次,每一档次对应一定的税率,根据个人的综合所得额在税率表上找到对应的税率,用以确定个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率。

最后,根据税率和综合所得额,计算个人所需缴纳的税款。

个人所需缴纳的税款可以通过综合所得额乘以所对应税率来计算得出。

例如,如果一个人的综合所得额为10万元,对应的税率为30%,则个人所需缴纳的税款为10万元的30%,也就是3万元。

除了上述计算方法,要注意的是,在计算过程中还需要关注税率的变动和法律法规的变化。

税率表和法律法规都是根据国家的财政状况和政策需要进行调整的,因此在计算税率时需要查看最新的法规和税率表,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总而言之,工薪税率的计算方法是通过税率表确定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根据综合所得额计算出个人应缴纳的税款。

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税率的变动和法律法规的变化,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

关于发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

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第一条为规范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行为,维护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扣缴义务人,是指向个人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

扣缴义务人应当依法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全员全额扣缴申报,是指扣缴义务人应当在代扣税款的次月十五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其支付所得的所有个人的有关信息、支付所得数额、扣除事项和数额、扣缴税款的具体数额和总额以及其他相关涉税信息资料。

第三条扣缴义务人每月或者每次预扣、代扣的税款,应当在次月十五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

第四条实行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的应税所得包括:(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六)财产租赁所得;(七)财产转让所得;(八)偶然所得。

第五条扣缴义务人首次向纳税人支付所得时,应当按照纳税人提供的纳税人识别号等基础信息,填写《个人所得税基础信息表(A 表)》,并于次月扣缴申报时向税务机关报送。

扣缴义务人对纳税人向其报告的相关基础信息变化情况,应当于次月扣缴申报时向税务机关报送。

第六条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扣缴申报。

累计预扣法,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预扣预缴税款时,以纳税人在本单位截至当前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累计收入减除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见附件),计算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再减除累计减免税额和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余额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

余额为负值时,暂不退税。

纳税年度终了后余额仍为负值时,由纳税人通过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

新个税改革下对工资薪酬纳税筹划的探讨

新个税改革下对工资薪酬纳税筹划的探讨

税务园地TAXATION FIELD新个税改革下对工资薪酬纳税筹划的探讨屠伟军温岭市融媒体中心(温岭日报社、温岭广播电视台)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人均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尽量缩短国内贫富差距,中央先后出台并落实了新个税政策,新个税改革的有效实施从根本上改善了广大国民的纳税意识,痛击了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

新个税改革的全面推行为我国税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最权威的指导。

因此,认真研究和学习新个税的要求,做好企事业单位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工作,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公民的税负压力,同时还能够全面提升社会公民的幸福生活指数。

本文将就新个税改革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对员工工资薪酬进行合理纳税筹划,旨在为相关的单位提供一定的、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新个税改革;员工工资薪酬;纳税筹划;有效方案引言新个税在原有的税收基础上对税收优惠、所得税范围、计税依据、适用税率和计税方法等进行了修订与完善。

新个税改革切实让广大工薪阶层享受到减税后带来的红利,更为各单位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对员工的工资薪酬进行科学而合理的纳税筹划不仅有助于减轻员工的纳税支出,更能够帮助单位合理规避税务风险的发生。

各单位在对员工工资薪酬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先全面而充分地了解税改的项目,进一步优化纳税筹划的工作思路和技巧,站在全新的发展高度对员工薪酬进行纳税筹划,一定要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为广大员工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一、新个税的主要变化(一)费用的减除基数得到提高在实施新个税后费用的减除基数得到提高,可以从两方面来得以验证:第一,在实施新个税政策前减除费用的基数为每月3500元,这为个人带来了较大的纳税压力,并且对个人收入调节的效果也并不明显;第二,在实施新个税政策后,过去以月为单位的计量方式得到彻底的转变,费用的减除基数改为每年6万元,也就是每月5000元。

很明显,新个税改革后费用减除技术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一大部分纳税人的压力,但是在进行个人所得税计算时,需要以年作为计量单位,这也对各单位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严格、更高的要求。

新中国税收制度变革及发展

新中国税收制度变革及发展

新中国税收制度变革及发展一、1950年统一全国税政建立新税制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0年,在清理旧中国税制和总结革命根据地税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新中国的税制。

1950年统一全国税政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首先,当时国家经济受长期战争破坏十分困难和落后。

新中国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十分落后,加之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压榨掠夺和连续多年战争摧残破坏,到1949 年解放前夕,国家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状态之中。

如:在农业生产方面,1949 年与解放前最高年份相比,农业产值下降了两成以上,主要农产品产量也都大幅度下降,粮食产量由 15000 万吨下降为 11318 万吨,全国农田受灾面积达 1.2 亿亩,灾民 4000多万人。

城市通货膨胀,如中纺天津分公司,平均工人工资,1948年 9 月,可折合玉米面 347.27 斤;到 10 月份,就只能折合玉米面 49.18斤,下降了 85.66%。

成都国民小学教师的薪水,每月拿不到 100万元,平均每小时只合 4000 元(每月工作约 250小时),而当时物价,寄一封平信要 5000元,吃一碗茶要8000 元,上海吃一个烧饼要五个 4000 元。

其次各地税制不统一。

一方面,建国之前各解放区已经相继建立起区域性税收制度;另一方面,在新解放的城市由于来不及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税收制度,为了避免税收工作混乱和停顿,除苛捐杂税和反动名目税捐取消外,暂时沿用旧税法征税。

如:北京市在解放初期暂时沿用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20种税捐,税率也没有改变,取消了城防费、兵役费等苛捐杂税。

上海市在解放后首先宣布各项国税、市税(上海市制定的税收)暂时继续征收,然后陆续废除大量苛捐杂税。

第三,亟需税收回笼现金收入。

当时,税收不仅是财政任务,而且是政治任务。

当时资金收入的主要形式是公粮和税收。

这其中税收及时收入的重要性很大,因为税收是现金收入,公粮不能直接回笼货币,如果不能及时回笼货币,就要发行货币,对国家经济影响很大。

最新个人所得税法细则

最新个人所得税法细则

● 04
第4章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 策和减免
税收优惠政策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一些 优惠政策,如教育、医疗、 住房等方面的税收优惠。 这些政策旨在减轻纳税人 的负担,促进社会公平和 经济发展。
投资者减免政策
创新创业
减免条件
环保产业
特殊政策
文化领域
税收减免时限
技术进步
税收优惠幅度
退税政策
01 出境旅客
保留准确记录
妥善保存收入证明 做好税收凭证备案
总结
最新个人所得税法细则的实施对纳税人及国家财政都具有重 要意义。纳税人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遵守相关规定,合理 缴纳个人所得税,支持国家建设。
● 07
第7章 总结
个人所得税的重 要性
个人所得税作为国家税收 的重要来源,对促进社会 和谐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国 家可以更好地调节财富分 配,提高社会公平,支持 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个人所得税的征 收影响着全社会的经济利 益与社会秩序,是国家税 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政策解读
最新个人所得税法细则对 收入计算、税率调整等方 面进行了调整和优化。这 些变化将影响纳税人的个 税缴纳方式和金额,需要 及时了解和适应新政策。
税收改革目标
建立公平合理 税制
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个人所得 税征收效率
改善税收管理
增加税收收入
支持国家建设
促进社会公平
保障税收公平性
纳税人应注意的事项
递增
税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增
税法的背景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财政收入和社会 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征收税款来调节资源分配,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新税法下的高校教职工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

新税法下的高校教职工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

新税法下的高校教职工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随着新税法的实施,高校教职工个人所得税也出现了许多变化。

高校教职工应当详细了解新税法下的个人所得税政策,以便更好地进行税收筹划。

本文将从新税法下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税收减免、综合与分类税制、各项收入的计税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高校教职工掌握新税法下的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

一、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新税法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进行了大幅提高,对于高校教职工来说,也是好消息。

2018年10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而2022年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将上调至每月8000元。

高校教职工可通过月薪分配的灵活性和工资调整,合理利用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

例如,可以通过降低工资水平来合理利用起征点,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基数。

二、税收减免新税法对税收减免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对于高校教职工来说,以下几项税收优惠政策值得注意:1、子女教育支出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支出专项附加扣除是对子女教育支出的一种专项附加扣除。

高校教职工每年可以申请扣除每个子女的学杂费、住宿费、班车费、书本费等相关支出,最高可扣除1.2万元。

2、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3、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以上税收减免政策是高校教职工针对个人所得税的重要筹划手段,可以帮助高校教职工让家庭税负更轻松,提高可支配收入。

三、综合与分类税制新税法实行了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教职工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与家庭关系有关联的收入应当采用综合税制计税综合税制采用的是累进税率,不考虑纳税人的家庭状况和成员数量。

在计算企业等单位向个人提供的薪金、薪金福利和劳务报酬等收入税款时,应使用综合税率表。

高校教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税制进行计税,达到合理降低个人所得税负担的目的。

四、不同收入的计税方式高校教职工的收入来源比较广泛,包括工资、稿费、奖金、垫支、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多种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劳务费计入下列项目,要注意比例限额!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指标
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
技术图书资料费、翻译费、专家 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
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 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研发成果的检
其 研发成果的检索、论证、评审、 索、分析、评议、论证、鉴定、评审、
他 鉴定、验收费用、知识产权的申 评估、验收费用,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
取消了附加减除费用 5
应税收入
收入额:
计算个税

工资、薪金:收入
算 清
劳务报酬所得
计入企税 扣除

收入 ×(1-20%)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稿酬所得的收入额 = 收入×(1-20%)×70%
6
应税收入
(一)与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关系
1、遵循原则 个人所得税:主要遵循收入实现制
个人取得收入 产生纳税义务 企业支付收入 代扣代缴义务
★劳务报酬不作为社保缴费计算基数。
16
应税收入
思考:季节工、临时工、实习生、离退休人员补贴等支出的界定对

收A、的区影分响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可以按规定扣除。
!
——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
B、离退休人员补贴应于福利费中列支,但不能税前扣除。
——与取得收入无关、非任职受雇
C、把握“劳动关系”以区别于劳务费用。
计算社保费用基数
8
应税收入
工资薪金: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 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 、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劳务报酬: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 、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职工福利费
供暖费补贴、防暑降温费、 企税规定:国税函[2009]3号 困难补贴、救济费、交通补
贴、安家费、丧葬补助13 费
应税收入
5、劳务报酬相关内容:劳务派遣费的扣除?
直接支付给劳务 派遣公司的费用
劳务费
A、凭发票据实扣除 B、减少限额扣除项和社 保费用的计算基数
直接支付给员 工个人的费用
工资薪金
条件: 1、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2、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 3、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 ✓ 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 4、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 ✓ 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
23
应税收入
4、总分机构分摊比例: 营业收入、职工薪酬、资产总额 会计口径
工资薪金 职工福利费 职工教育经费 工会经费 “ 五险一金”
A、凭工资单据实扣除 B、增大限额扣除项和社保费 用的计算基数 C、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Hale Waihona Puke 14应税收入6、对税收优惠的影响:加计扣除、小型微利 A、研发费加计扣除:人员人工费用——工资+劳务费用 B、支付给残疾人员工资加计扣除:实际支付的工资 C、小型微利企业年度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 D、高企、软企、动漫、技术先进型企业认定:技术研发人员人 数、研发费用中的人员人工等
工资薪金
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 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 与任职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职 职工福利费14% 工 职工教育经费8%,超过部分结转扣除 薪 工会经费2%
酬 “五险一金”
补充养老和医疗保险
11
应税收入
3、与工资一起发放的福利性补贴
C、扣缴个 人所得税
可作为工资薪金 同时符合
A、据实扣除 B、增大限额扣除项 的计算基数
27
再见!
个人取得:确认应税收入900元
个人消费:900元购入1000元商品——商业折扣
3
应税收入
收入 收入额 年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
收入额:
计算个税
计入企税
预 累计 工资、薪金: 收入
扣除
扣 预 缴按

劳务报酬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4000 =收入-800 收入 >4000 =收入×(1-20%)
稿酬所得
……
7、对总分机构分摊比例计算的影响:三项权重
经营收入35%、职工工资35%和资产总额30%三个因
15
应税收入
(二)与社保费用的关系 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分别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
额的比例缴纳社保费用,计算基数不得超过各地上、下限。 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
班 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新税制下的“薪税酬”
——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政策解读与实操应对
应税收入
应税收入
思考: 企业以团购价格90000元购入100张面值1000元的购物卡
后,将购物卡作为春节福利发放给100名员工,分析售卡企业、 发卡企业和个人的涉税及社保缴费问题。 分析:
售卡企业:确认应税收入90000元 购卡单位:确认福利费支出90000元,并按90000元扣缴个税
企业所得税:主要遵循权责发生制 计提时 计入成本费用 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税前扣除
7
应税收入
2、工资薪金
收入
企业按照规定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和,不包括企业的职工
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五险一金”。
——《企税条例》
计提三费的基数
与加计扣除有关
与高企等资格认定条件有关
与总分机构分摊比例计算有关
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 或缴纳社会保险费
存在任职、 受雇关系 全年须在企业累
计工作183天以上
19
应税收入
近3年研发费用总额 近3年销售收入总额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指标
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
人员 科技人员:工资+五险 研发人员:工资+五险一金 + 外聘劳务费 人工 一金 + 外聘劳务费 + 股权激励
20
应税收入
26
应税收入
思考: 1、起征点和免征额的不同。 2、中国公民甲2020年6月取得工资、薪金收入20000元,彩票中
奖10000元。当月综合所得扣除项目(含费用扣除标准)8000元。另 外直接捐赠给武汉疫情防控5000元,通过公益性团体捐给贫困地区 3000元,直接向贫困大学生资助1000元。分析个人所得税。
应税收入
小结: 综合所得在个税、企税和社保费用中的节税筹划,要考虑以下
几点: 1、准确界定综合所得项目,关系到收入、收入额、应纳税
所得额、应纳税额的计算 2、对工资总额、三费和五险一金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影
响,对加计扣除、企业资格认定和总分机构分摊税款以及社保费 用计算基数的影响。
3、举例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劳务报酬与经营所得转化条 件、对个税应纳税额的影响、对其他涉税事项的影响。
条件: 1.签订劳动合同、实际上岗工作。 2.按月足额缴纳社会保险。 3.定期通过金融机构实际支付了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4.具备残疾人上岗工作的基本设施。
22
应税收入
3、小型微利企业
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 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 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 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4000 =收入-800
收入
×70%
>4000 =收入×(1-20%)
4
应税收入
汇算清缴: 居民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
“三险一金”
六项
=纳税年度收入额-费用60000-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
注意: 与“收入” 不同
捐赠、商业健康险、税 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
非居民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 = 每月收入额 - 费用5000
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不得扣除。
9
应税收入
个税政策里的界定
工资薪金: 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
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劳务报酬: 个人从事劳务取得的所得,包括从事设计、装潢等27项劳务
取得的所得。
——个税《实施条例 》 10
应税收入
会计框架里的职工薪酬
减除20%的费用、展业成本、 附加税费、60000、专扣、专 附扣等;税率3%-45%七级超 额累进税率;预扣预缴……
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
个体 工商户
经营 收入
经营 所得
可以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弥补亏损等;税 率5%-35%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自主预缴……
可以核 定2征5 收
费 请费、注册费、代理费、会议费 册费、代理费,差旅费、会议费,职工

、差旅费、通讯费等。不得超过 研发费用总额的20%
福利费、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 险费。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 额的10%
21
应税收入
2、残疾人员工资加计扣除 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
的基础上,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 的100%加计扣除。
单位只缴纳工伤保险
工资标准
合同约定但不得低于月最 低标准
不得低于小时最低标准
劳动合同解除 法定条件、法定程序 随时解约
18
应税收入
例: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
号)
科技人员占比=
科技人员 职工总数
≥ 10%
上述人员均包括: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人员,
包括在职、兼职和临时聘用人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