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马克论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_王宗炎
翻译策略有哪些
翻译策略有哪些翻译策略是翻译教材和翻译教学中必须研究探讨的内容。
通过研究翻译策略的构成,分析并归纳现有的翻译策略,根据历史积淀、理论渊源和实践指向,研究专家将翻译策略分为三类,即: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
翻译策略是指翻译过程中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
翻译策略是一个舶来词,我国译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的。
1.直译与意译一直以来,直译与意译都是翻译讨论的中心话题。
在我国直译、意译和音译古已有之。
直译与意译之争和关于音译的讨论贯穿于中外翻译史。
现在主张直译的人一般也不完全以逐词对译或照搬原文结构。
直译可允许改动词序、改变词类在通顺达意的原则下照顾到原文的结构形式。
巴尔胡达罗夫认为逐词翻译的直译,是“层次偏低的翻译”而只有“必要的和足够层次的翻译”才能“传达不变内容并遵循译语的规范”。
“层次”是指作为翻译单位的语言等级体系中词、词组、句子之类的层次。
卡特福德认为,直译是介于意译和逐字翻译之间的一种译法。
“它可能始于逐字翻译但为恪守译文的语法规则而有所变化(如补充额外的词语、变换任何一‘级’的结构等)并过渡到以意群或句子成分为单位进行翻译。
”直译的优点是:在吸收外来有益的新因素、在反映异国客观存在的事物和情调上比意译更能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
但在表达形式上无须另辟蹊径即可达到忠实于原文内容的时候译者自然采用直译。
直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常见用于以下领域的翻译:(1)用于翻译科技资料;(2)用于外语教学,让学生了解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3)也用于文学翻译,Nabokov 是文学翻译中直译的高手,在他看来,“只有直译才是真正的翻译”。
到了十九世纪初,很多作家倾向于意译,即译其神韵而不是译字母;译意义而不是译词汇;译信息而不是译形式;译事实而不是译方式。
意译法有以下特点:(1)以目的语为导向;(2)用规范的目的语语言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3)注重译文的自然流畅,不一定保留原文的结构及修辞手段。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 到底孰个是真正的解人实在无法评断。我们又安 到底孰个是真正的解人实在无法评断。 得起严老先生于地下而询之这恐怕要成为千古疑 案了。正是,妙谛纷纷说到今 妙谛纷纷说到今, 案了。正是 妙谛纷纷说到今 几人探藏得真经就 拿一个“ 字来说吧。 拿一个“ 信”字来说吧。以“ 信”作为翻译的标 对不对呢当然对的。谁也不能否认的, 准, 对不对呢当然对的。谁也不能否认的 因为这 是翻译的本质所决定的不‘ 就不成其为翻译。 是翻译的本质所决定的不‘ 信”就不成其为翻译。 但是“ 是一个抽象的、空洞的概念。 但是“ 信”是一个抽象的、空洞的概念。到底怎 样才算“ 各个翻译家都有不同的看法, 样才算“ 信” 各个翻译家都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 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翻译方式。 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翻译方式。有人认为必须逐 句移译方为信有人认为必须尽可能保持原文的语 言形式, 以至句法结构有人认为可以不顾原文的语 言形式 言形式, 言形式 只要传达原作的意思就行有人认为必须 形神兼似”方为信多有人认为“遗貌取神” “ 形神兼似”方为信多有人认为“遗貌取神”斯 为信。各人的看法不同, 众说纷纭, 为信。各人的看法不同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在这 一方面, 奈达博士似乎比严老先生就要高明一些, 一方面 奈达博士似乎比严老先生就要高明一些 或者说, 明确一些了。 或者说 明确一些了。
• 严复的“信、达、雅”说, 实际上并没有构成完整 严复的“ 的翻译理论。他老先生当日写《例言》那篇文章, 的翻译理论。他老先生当日写《例言》那篇文章 也并不有志为翻译理论家, 他只是根据他翻译《 也并不有志为翻译理论家 他只是根据他翻译《天 演论》的经验, 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而已。 演论》的经验 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而已。所以他 采取的评议方法是随感式、印象式的, 采取的评议方法是随感式、印象式的 是微观的分 析方法, 并没有从宏观的角度, 进行全面的分析研 析方法 并没有从宏观的角度 从而找出客观的规律来。事实上, 究, 从而找出客观的规律来。事实上 象翻译这样 一门牵涉到两个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思想、 一门牵涉到两个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思想、 艺术交流的、极其广泛而繁复的学问,要简单地用 艺术交流的、极其广泛而繁复的学问 要简单地用 三个字来概括其理论, 恐怕是有困难的。 三个字来概括其理论 恐怕是有困难的。而况他老 人家又是一位古文大家,行文力求古雅 简练、 行文力求古雅、 人家又是一位古文大家 行文力求古雅、简练、含 言有尽而意无穷” 所以他解释“ 蓄, 要“ 言有尽而意无穷” 。所以他解释“ 信、 达、雅” 三词的涵义, 只有寥寥数语, 而含义深邃, 三词的涵义 只有寥寥数语 而含义深邃 难于窥测, 读者要悉心揣摩, 难于窥测 读者要悉心揣摩 以探测其意旨所在而 各人由于经验和领悟的不同, 各人由于经验和领悟的不同 往往就作出不同的解 释来。所以, 近百年来, 不知有多少人引用“ 释来。所以 近百年来 不知有多少人引用“ 信、 赞颂“ 解释“ 达、雅” , 赞颂“ 信、达、雅” ,解释“ 信、达、 解释 雅” 。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03
有利于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感受原文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语义翻译的优缺点
语义翻译的优缺点
01
缺点
02
可能过于强调原文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导致 目标语表达不够流畅自然
03
可能过于依赖直译,导致译文失去原文的语 言魅力和文化特色
04
可能过于追求准确性和忠实性,忽略译文的 读者感受和文化差异
要点三
文本类型分析
根据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译者需要对 原文的文本类型进行分析,根据不同 的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例 如,在信息型文本中,译者应注重信 息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在号召型文本 中,译者应注重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 力。
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
01
语义理解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强调语义理解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在机 器翻译中,语义理解是关键,机器需要通过对语言的分析 和理解来生成准确的译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并不是互斥的, 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两种方法结 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无论是语义翻译还是交际翻译,都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语 言基础、文化背景知识和专业素养,以确保翻译的质量和 准确性。
定义与特点
01
02
定义:语义翻译是指根 据原文的语义、句法结 构和表达方式,使用目 标语的对应词汇和结构 进行翻译,尽可能准确 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信 息。
可能牺牲原文的艺术性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交际翻译可能过于注重信息的传递而牺牲原文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文化因素难以完全传递
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交际翻译在传递原文文化因素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难以完全准确地传递文化信 息。
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简析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简析纽马克(Nida Eugene Albert Nida)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探讨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与影响。
纽马克是西方翻译理论界的杰出代表,其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对翻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首先将对纽马克的理论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
随后,文章将详细分析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特点、优势与局限,以及两者在实际翻译操作中的平衡与选择。
本文还将通过具体案例,探讨纽马克理论在文学、商务、法律等领域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期对翻译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文章将总结纽马克理论对翻译学的贡献,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论述,读者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背景纽马克(Eugene A. Nida)是20世纪最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者之一,他以其独特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在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翻译理论主要基于两个核心概念:语义翻译(semantic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这两个概念不仅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指导,也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背景可以追溯到他对语言学、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深入研究。
他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
因此,翻译者不仅要关注语言的准确性,还要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翻译方法。
语义翻译强调保持原文的语义内容和句法结构,尽可能传达原文的语境意义。
这种翻译方法适用于那些重视原文形式、结构和修辞的文本,如文学作品、科技论文等。
而交际翻译则更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旨在使译文读者能够像原文读者一样理解和欣赏原文。
这种翻译方法适用于那些以信息传递和沟通为主要目的的文本,如新闻报道、广告、公文等。
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研究
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研究作者:郭勤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04期摘要: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是西方两位杰出的翻译理论家。
将从他们的研究方法,对可译性的认识等六个方面梳理比较两人的翻译理论,以期对两住大师有个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翻译;动态对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中图分类号:F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4-0233-01尤金·奈达(Eugine A·Nida,1914-)是著名的美国翻译理论家,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翻译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介绍到中国大陆,在国内译界曾一度形成“言必称奈达”的局面。
可以说,“它是旗帜位置美国翻译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也是当代整个西方翻译理论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彼得·纽马克(PeterNewmark,1916-)是英国当代翻译家,著名的翻译理论家。
他潜心研究西方翻译的过去和现在,坦诚各家之言,广泛论述翻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八十年代初,王宗炎教授和刘重德教授分别把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和技巧》介绍到中国,其后二十多年,其翻译思想不断的被译介列国内。
同作为颇具影响的翻译理论家,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两人的翻译思想进行一番梳理与比较。
本文将从他们的研究方法,关于可译性的认识等六个方面进行探讨。
1关于研究方法无论是奈达还是纽马克,他们从事翻译研究的研究方法是一致的,即他们的研究都摆脱了评点式、印象式的传统翻译研究的束缚,本着对语言结构研究的科学态度,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翻译中的具体问题。
奈达认为,“最可靠的方法是语言学的方法,因为它可以描述分析不同语言的相应信息间的关系”。
他的翻译理论中创造性地运用了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所指意义与内涵意义理论。
同时他的动态对等和读者反映理论也使人感受到有文艺理论中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影子。
纽马克论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
纽马克论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一、本文概述《纽马克论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纽马克提出的两种翻译方法: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
纽马克是20世纪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在其著作《翻译问题探讨》中详细阐述了这两种翻译方法的核心思想和应用。
本文旨在概述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分析它们的定义、特点、应用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背景及其在翻译领域的贡献。
然后,详细阐述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这两种翻译方法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在处理不同文本类型和语言风格时的优势和局限性。
总结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对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翻译方法的内涵和应用,提高翻译实践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也旨在为翻译研究和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翻译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二、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定义与特点纽马克(Nida)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这两种翻译方法各有其独特的定义和特点,对于理解和处理不同类型的文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交际翻译,顾名思义,强调的是翻译过程中的交际效果。
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的主要目标是使译文读者能够像原文读者一样理解和欣赏原文,即实现原文的交际功能。
因此,在交际翻译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到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因素,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写,以确保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性。
这种翻译方法通常适用于那些以信息传递为主要功能的文本,如新闻报道、科技论文、广告等。
与交际翻译不同,语义翻译则更加注重原文的语义内容和形式。
纽马克认为,语义翻译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语义信息,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特点。
在语义翻译中,译者需要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语义内涵,而不是追求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性。
纽马克的文本范畴理论与翻译方法在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纽马克的文本范畴理论与翻译方法在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曲达刘飞梁婷婷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以纽马克翻译理论为背景,讨论其文本理论范畴和翻译方法在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中应用。
然后本文以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为指导,对翻译作品进行案例分析,认为纽马克的翻译思想对翻译研究、翻译实践、翻译教学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文本理论范畴翻译方法翻译研究翻译教学一、引言纽马克(Peter Newmark)是英国萨里大学的现代语言学教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教学,是西方译界颇具影响的翻译理论家。
他的著作《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视广泛采纳视为翻译教材。
本文作者将分析与纽马克的翻译方法相关的两个方面:(1)文本理论范畴;(2)以作者为导向的语义翻译和以读者为导向的交际翻译;并且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用具体的例子加以阐述,以期更好的指导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
二、纽马克文本范畴理论概述纽马克认为,“语言的主要功能为表达型(即主观型或者…我‟型)、描述或信息型(即…它‟型)”、呼唤或指示或劝导型(即…你‟型),而语言的寒暄功能、元语言功能和美感功能是次要功能。
”根据语言的主要功能,纽马克将文本划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三大类。
三、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纽马克对翻译理论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而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要求译文在形式、结构及词汇排序上语原文文本接近,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
交际翻译注重译文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力求达到与原文文本接近的效应,这就要求译者重新组织语言结构。
力求达到译文通顺、流畅、地道。
没有哪种方法适合所有文本类型,在实际翻译中要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来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
两张翻译方法只有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纽马克
如纽马克认为为保全原作内容, 文学作品应以语义性翻译为主,但文 学作品往往涉及各民 族独具特色的风俗、文化,这些异域文化又需 要交际性翻 译来传达。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将如何选择呢?纽马克 的语 义观是以意义的清晰、确定为基础的,没有考虑到意义在 交际、 使用中的复杂因素 以哈姆雷特的一句话“To be or not to be”为例,究竟什么样的 意思是准确的呢?恐怕当今 的意译派也不会承认自己的翻译是不准 确的。纽马克在阐 述语义/交际翻译法时的另一个缺憾是缺乏具体 而丰富的 实例以增加其说服力。 任何翻译理论都有其自身的不足和有待发展之处,但 这并不意味着 要否认它的地位和贡献。彼得· 纽马克的理 论把人们以往对直译、 意译的零散的、片面的观点向前推 进了一大步,使人们从直译、意 译之争中走出来并看到更 深一步的翻译问题,也看到了这些更复杂 的问题不是简单 的采取直译或意译就可以解决的,看到了翻译研究 进一步 发展的方向。葺
Sergio Viaggio, an interpreter-turned scholar though asserting that Newmark does have a single and coherent theory, argues that Newmark’s theory is a wrong and didactically dangerous one. Jeremy Munday points out that Newmark has been criticized for his prescriptivism and his unscientific use of language in translation evaluation. Susan Bassnett, Gideon Toury and Theo Hermans, who adopt a descriptive approach, criticize Newmark’s approach for its prescriptive, source一text orientation and its unconcern with history.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彼得· 纽马克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比较12源自适合语义翻译或交际翻译的文本
关联翻译法
3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
语义翻译
1 服从源语文化和源作者 2 重内容不重效果 3 再现原文作者的思维过 程,倾向于过译 4 以较小的单词、短语或 者从句为翻译单位,译文 短。 5 艺术
交际翻 译 • 忠于目标语和目标文本
• 与此相反,当某些文本与言语关系更为密切,而言语 的首要目的又是为了交际时,翻译的重点就应放在 交际上。在这种情况之下,交际翻译便应运而生。 可见,交际翻译与言语有关。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与归化异化 的比较
• 语义翻译应以作者为中心,重视作者的个性和权威, 译者不仅要传达文本的字面意义,而且还要尽可能 完整无损地表现文本的内涵意义、作者的写作风 格,以及表现手法等。文学类文本的翻译尤其应当 如此。因此,语义翻译的实质是异化。
关联翻译法
在1991年,纽马克重新审视了语义翻译和 交际翻译后,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翻译概念, 并于1994年正式定名为“关联翻译法” (a correla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其基本定义是:原作或译 出语文本的语言越重要,就越要紧贴原文 翻译(The more important the language of the original or source language text ,the more closely it should be translated.)
• 纽马克强调交际翻译应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读者的 可能反应,重视读者的接受能力。由于读者认识的 局限,当异化的译本中出现的语言差异和文化障碍 读者无法跨越,甚至误解时,应以归化为策略导向。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交际翻译的实质是归化。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应用和翻译技巧(2)
英语知识(3)类比类比是比较中国与英语国家类似的历史人物,事件,故事等,并用后者取代前者,以帮助外国游客有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定内容。
例3 人们把四川境内的贡嘎山和四姑娘山分别称为蜀山之王和蜀山之后。
许多人来到四姑娘山一睹芳容后, 惊叹不已: 太美了, 太美了! 简直像仙境一样!Chinese people named Mount Gongga as the “king of Sichuan Mountains”while Siguniang Mountain as the “queen of Sichuan Mountains”. After enjoying the beauty of Siguniang (four girls) Mountain, plenty of foreign friends marveled at its beauty: “It is Alps of Orient! (杨天庆,2002:691)在本译文中,译者把“四姑娘山”类比为西方人比较熟悉的阿尔卑斯山的。
译文使读者感受到四姑娘山的美丽,将吸引他们亲自参观此景点。
(4)删减删减是指省略原文中不必要的或多余的或不重要的信息。
例4在中国最早的典籍中,即有关于这条河的记载。
尚书禹贡“漆沮即从,沣水攸同,诗经人雅:“沣水东注,维禹之绩”,说明沣水在缘故就是一条著名的河流。
Records about this river can be found ever in the earliest Chinese classics, which prove that the Feng River has ever been well-known since ancient times. (司显柱,曾剑平,2006:358)删减了对于外国人甚至中国人来说都是不易理解的古诗,仅仅简要介绍一下,更易于外国读者理解和接受。
(5)改译改写是指在不损害原文信息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原文,对原文不符合目的语习惯的词句、语序进行必要的改造和调整,以期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应用和翻译技巧
英语知识(3)类比类比是比较中国与英语国家类似的历史人物,事件,故事等,并用后者取代前者,以帮助外国游客有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定内容。
例 3 人们把四川境内的贡嘎山和四姑娘山分别称为蜀山之王和蜀山之后。
许多人来到四姑娘山一睹芳容后, 惊叹不已: 太美了, 太美了! 简直像仙境一样!Chines e peoplenamed Mount Gonggaas the “king of Sichuan Mountains”while Siguniang Mountain as the “queen of Sichuan Mountains”. After enjoying the beauty of Siguniang (four girls) Mountain, plentyof foreign friends marveled at its beauty: “It is Alps of Orient! (杨天庆,2002:691)在本译文中,译者把“四姑娘山”类比为西方人比较熟悉的阿尔卑斯山的。
译文使读者感受到四姑娘山的美丽,将吸引他们亲自参观此景点。
(4)删减删减是指省略原文中不必要的或多余的或不重要的信息。
例4在中国最早的典籍中,即有关于这条河的记载。
尚书禹贡“漆沮即从,沣水攸同,诗经人雅:“沣水东注,维禹之绩”,说明沣水在缘故就是一条著名的河流。
Records about this river can be found ever in the earliest Chines e classics, which prove that the Feng River has ever been well-known since ancient times. (司显柱,曾剑平,2006:358)删减了对于外国人甚至中国人来说都是不易理解的古诗,仅仅简要介绍一下,更易于外国读者理解和接受。
翻译理论知识
《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理论部分复习提纲一、翻译定义:1. 张培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3. 刘宓庆——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
4. 王克非——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5. 泰特勒——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
6. 费道罗夫——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7. 卡特福德——翻译的定义也可以这样说:把一种语言(Source Language)中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Target Language)中的篇章材料来加以代替。
8.奈达——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就意义而言,其次就是文体而言。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Eugene Nida纽马克——通常(虽然不能说总是如此),翻译就是把一个文本的意义按作者所想的方式移译入另一种文字(语言)。
“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 Peter Newmark10. “Translation is the expression in one language (or target language译入语) of what has been expressed in another language (source language 原语), preserving semantic and stylistic equivalences.”--- Dubois12. 13.Translation or translating is a communicative activity or 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the translator makes great effort to thoroughly comprehend a written message or text i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works very hard to achieve an adequate or an almost identical reproduc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version of the written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or text.二、翻译标准1. 翻译的标准概括为言简意赅的四个字:“忠实(faithfulness)、通顺(smoothness)”。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响
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及其对汉英语篇翻译的影响一、引言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长期从事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
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1981)、《翻译教程》(1988)、《翻译论》(1991)和《翻译短评》(1993)。
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部分就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
在纽马克之前,翻译方法一直处于传统的二分命题法之争,即直译与意译之争,和纽马克同时代的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无法摆脱这种二分法模式。
一元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手段,即人与人当面说话的方式;翻译和语言一样,纯粹是一种社会现象。
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和语意翻译就是针对这两个概念而制定的。
纽马克在其1988 年出版的《翻译教程》中提了八种翻译方法:逐字翻译、直译、忠实翻译、语义翻译、改写、自由翻译、习语翻译、交际翻译。
在这八种翻译方法中,纽马克认为,只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符合翻译的两个目标,即准确与简洁。
根据纽马克自己的叙述,对奈达的“动态对等”和“读者反映”的反思促成了他的语义与交际翻译理论的建立。
因为他认为仅有“动态对等”和“读者反映”是不完整的,原作的语义结构和思维过程不能弃之不顾。
但是,纽马克不是抽象地决定采用语意或交际翻译,而是以特定的语篇参照框架决定的。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同时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将所有的文本划分为三大范畴: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进而将文本归为三类: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
纽马克认为,根据不同的语篇的显著特征和主要困难,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使翻译方法和语篇类型密切结合,翻译将更贴切原文,传达源语的思想和神韵。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概述和定义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功能语言学家布勒和雅各布森论述的三大语言功能,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
他还采纳了弗格茨基关于思维本质的观点区分这两种翻译。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适合语义翻译或交际翻译的文本
绝大多数信息性、祈使性、人际性,部分审美 性及元语言性文本和文本片段,适合用交际翻 译,如非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科技文章、公 函、教科书、报告、政治宣传品,约定俗成的 交际用语的翻译。
如果原文是表达性文本或是重要的审美性文 本或是重要的审美性文本,其表达形式与内容、 一样重要,那么是文学作品,还是哲学、宗教、 政治、科技作品都需要采用语义翻译,如自传、 私人信函、抒发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应用语义 翻译。
• 交际翻译: 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 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提出
SL emphasis emphasis
Word-for-word translation字对字翻译 Adaptation 归化
TL
Literal translation 直译 translation意译
Wet Paint !
A “湿油漆!” B “油漆未干,请勿触 摸!”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共同点
• 两种翻译方法都是建立在认知翻译(cognitive translation)基础之上的,是对认知翻译的修 正和完善,都必须反映原文的思想内容,都必须 服从译如语的语法结构和某些固定的文体特征。 • 没有绝对的语义翻译,也没有绝对的交际翻译。 • 如果原文信息带有普遍性,不带文化特性,信息 内容的重要性与表达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同等重要, 而译文读者的知识水平和兴趣又与原文读者相当, 就可以同时采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应该说这 是最“理想”的翻译,因为可以同时照顾到原文 作者和译文读者。
• 纽马克强调交际翻译应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读者的 可能反应,重视读者的接受能力。由于读者认识的 局限,当异化的译本中出现的语言差异和文化障碍 读者无法跨越,甚至误解时,应以归化为策略导向。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交际翻译的实质是归化。
纽马克翻译理论发展
引言彼得·纽马克是英国着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
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 、《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翻译论》(About Translation, 1991)和《翻译短评》(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93)。
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纽马克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 或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他将文本分为抒发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审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n)、应酬功能(phatic function)和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20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关联翻译法”,这标志着他的翻译理论渐趋系统。
下面本文将就纽马克的主要译论观点进行初步解读,以求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做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相关翻译标准应用到英汉、汉英翻译中去。
一.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纽马克认为,翻译活动即是对文本的翻译,研究翻译不能离开文本。
在修正布勒(Buhler)、雅各布森(Jakobson)功能模式的语言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文本功能及其分类。
《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第一章 纽马克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奈达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 等”,即“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与原文在 内容上的一致和形式上的一致必须同时兼顾,但 在五种情况(这五种情况是:直译会导致意义上 的错误时;引入的外来语形成语义空白,且读者 有可能自己填入错误的意义时;形式对等引起严 重的意义晦涩时;形式对等引起作者原意所没有 的歧义时;形式对等违反译入语的语法或文体规 范时)下必须改变形式,优先照顾内容的一致性。
• 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
• 《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 ,将翻译分为三类:
语内翻译intraligual translation:同一语言中用 一些语言符号解释另一些语言符号,即“改变说法 ”;
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用一种语言符 号解释另一种语言符号,两种语言间翻译,这就是 人们通常所指的严格意义上的翻译; 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即跨类翻译 transmutation,通过非语言的符号系统解释语言 符号,或用语言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
• Expressive function(表达功能):严肃文学(纯文 学)、权威陈述(演讲或声明)、个人作品、亲密 朋友间的通信等 适合semantic translation • Informative function (信息功能):报刊文章、新 闻报道、科技论文、通用教材以及大多数事实重于 文章风格的非文学作品等 适 合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Vocative function (呼唤功能):广告、宣传、论辩 、流行文学(畅销书)等 适合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 译者和原文作者还各有不同的意义理论和价值观 念。
纽马克翻译理论浅析
四、纽马克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
正如王宗炎先生在他的“Peter Newmark论翻译 理论和翻译技巧”中所说的那样:看来我们不能提 倡什么“同等效果”这样一个一刀切的译法,而要 考虑到原著的不同体裁, 提出不同的翻译标准才行。 谈到翻译标准, 传统的翻译理论一向以忠实为己任, 对原作亦步亦趋,很少注意到文本类型间的差异。 忠实与通顺之争由来已久。长期以来,翻译理论探 讨的重点是“信”和“达”的问题。在我国,从东 汉时期的佛经翻译开始, 就产生了对此问题的探讨。 近代严复主张 “信、 雅” 现代鲁迅 达、 , “力求易解” 、 “保存原作风姿” ,矛盾的“艺术创作性翻译” ,傅 雷的“神似” ,钱钟书的“化境”等标准都在我国翻 译界产生过很大影响,对翻译实践也产生了重大指 导作用。严复的“信、达、雅”中, “信”以源语文 本为依归,而“达”和“雅”都以目的语文本为依 归。把“忠实”和“通顺”看作衡量翻译质量的标 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以上对 翻译的标准的探讨都是针对文学翻译而言的。实际 上,在翻译实践中,要翻译的文本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文本在翻译转换过程中有不同的特点和要 求。例如,为出版社翻译作家兰姆(Charles Lamb)的 散文和给朋友翻译一份录像机的产品说明书,一般 不会使用同一翻译标准。为商业机构翻译贸易合同 和给广告商翻译宣传广告也不会使用相同翻译标 准。因此,正如纽马克在《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The Theory and Craft of Translation)中说的: “如果 原作是一首诗,那就以表情为主。如果原作是一个 科学报告,那就以达意为主。如果是一幅广告,那 它的主要目的就显然不是抒发什么情感,也不是摆 什么事实,而是引诱读者,要他掏出钱来买东西。
80.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纽马克翻译理论发展
引言彼得·纽马克是英国着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
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 、《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翻译论》(About Translation, 1991)和《翻译短评》(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93)。
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纽马克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 或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他将文本分为抒发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审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n)、应酬功能(phatic function)和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20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关联翻译法”,这标志着他的翻译理论渐趋系统。
下面本文将就纽马克的主要译论观点进行初步解读,以求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做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相关翻译标准应用到英汉、汉英翻译中去。
一.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纽马克认为,翻译活动即是对文本的翻译,研究翻译不能离开文本。
在修正布勒(Buhler)、雅各布森(Jakobson)功能模式的语言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文本功能及其分类。
纽马克翻译理论发展
引言彼得·纽马克是英国着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
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 、《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翻译论》(About Translation, 1991)和《翻译短评》(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93)。
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纽马克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 或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他将文本分为抒发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审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n)、应酬功能(phatic function)和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20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关联翻译法”,这标志着他的翻译理论渐趋系统。
下面本文将就纽马克的主要译论观点进行初步解读,以求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做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相关翻译标准应用到英汉、汉英翻译中去。
一.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纽马克认为,翻译活动即是对文本的翻译,研究翻译不能离开文本。
在修正布勒(Buhler)、雅各布森(Jakobson)功能模式的语言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文本功能及其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