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1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主要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增强兴趣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并通过操作活动辨别和区分它们,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包括给学生充分机会通过操作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和准备教具如课件、图形卡纸和实物等。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能辨认各种图形并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是丰富直观体验和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包括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和学具等。

教学过程包括复和探究新知,让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出图形,并讨论图形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拼组,通过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在本节课中,老师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图形。

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他们学过的图形,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小组内评一评,展示作品。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教学反思8篇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教学反思8篇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教学反思8篇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在数实物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的数数方法,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2.结合“先估量再数“的数学活动,培育学生估量的习惯和力量。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学习的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体验不同的数数方法。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教学过程:一、故事形式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教师想给好朋友写封信,于是我就去买了一个信封,写好了信放在里边,贴好就去邮局邮信了,你们猜我的信邮出去了吗?(学生说结果并说明理由)假如学生说不出是由于没贴邮票,教师加以引导。

2、教师连续刚刚的故事:咱们书中有各种各样的邮票,小朋友帮教师选一张好吗?二、教学新课。

(一)数邮票。

1.教师出示邮票图片,学生帮教师选一张自己认为美丽的邮票。

2.这么多美丽的邮票,有多少张呢?咱们来猜一猜。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猜猜有多少张)1.师:你们想不想知道究竟有多少张呢?(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数一数)2.小组沟通数的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些邮票的摆放是很有规律的,可以一排一排的数,即:10张、20张、30张,以此类推。

(二)、竞赛的形式数珠子。

师:小朋友们,咱们来竞赛,看谁的眼睛和脑子最快。

好不好?1.教师出示3组珠子的实物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

2.评出数的快并且对的,评出前三名。

3.全班沟通,让前三名同学先说己数的方法,再全班沟通自己的数法。

(三)、数花生。

1.教师提出题目要求。

2.小组之内完成,并沟通自己数的方法。

三、练一练。

1.出示图片,学生数。

教师观看学生数数的方法,可以适当赐予指导。

2.先让学生估量一下,再实际数一数。

集体订正。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教案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悉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把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洁的化聚。

2、对学生进展爱惜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序性。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秀5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秀5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优秀5篇)篇一: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能充分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学生自我介绍的同时,自然的引入了课题,在没有学习的压力下进入了一节玩的课堂,注重了从学生以有经验,促成了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排队买票”的活动中,体会前后的顺序,在笑笑排队的位置变化中引发理解前后的变化与排队的位置也有关系。

同时,在笑笑怎样解决帮助小淘气买票的问题上,学生的意见不统一时,注重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一样可以关注到公共秩序,懂得了要礼貌待人,渗透了互相谦让,帮助别人的德育思想。

在这个情境中同样使学生感知到位置变化的相对行。

在“百米赛跑”的活动中,学生通过对小松鼠跑在前面还是后面的讨论,谁跑了第一,谁跑在最后等问题,进一步了解到前后的相对行。

“卡丁车比赛”又一次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情境新颖,设计有悬念,使问题上升了一个层次。

再通过同学们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帮助老师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龟兔赛跑”的活动引发学生大胆猜测,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散,展开想象力,在可能的基础上实现实际的结果,给学生一个合理又满意的答案。

最后通过“坐车返校”的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应用,即把问题提升了一个高度又使本节课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本节课始终是在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的,学生没有任何学习压力,通过活动一步步走进前后的问题当中,通过玩解决了教学难点,突出了重点。

篇二: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篇二“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当前教育的共同理念。

课堂上教师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鼓励积极发言,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给学生搭建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平台。

学生亲历计算、观察、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等数学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参与,积极交流,让学生获取新知,掌握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如:三组算式的处理上,形式单一,创造性不够。

一年级下册数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反思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篇一先说不足:在教学语言上更加简炼,干脆简洁。

课堂上如果在整体把握中节奏快一点就更好,符合低段孩子的年龄特征,时刻激发孩子的兴趣。

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探索出多种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加法的计算法则。

将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

而在这其中,对多样化算法进行优化,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达到正确完成计算又将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

在这次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重点,以及采用介绍算理、强调法则的方法来突破难点。

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这些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来教学,这几种方法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帮助学生快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使用的是创设情境法。

上课一开始,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你们都是在什么时候发新书呢?在学生融入课堂情境的时候,我将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到明明班上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发新书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在学生讨论说后,再让学生思考40本书够不够是什么意思?说一说你的看法。

比如;小明他们班女生19人,男生18人,一共有多少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就自然地引出有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数学问题,这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

这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新知识探索在新课引入过后,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新知识探索,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使用的是任务学习法和多媒体演示法。

第一步:我让同学们独立思考算法,试算19+18=(),第二步:我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算法,对每种算法进行评价。

第三步再全班同学交流算法。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解决“19+18=?”这个问题时,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算一算等活动,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促使他们实现知识的迁移。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套10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套10篇)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全套10篇)教学反思:100以内数的认识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学会了100以内的数,并建立了对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同时,我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这样的教学方法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在设计这节数学课时,我着力体现了以下新课标理念:1.注重情境导入,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我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如数智慧星、为农民伯伯数花生种子、例举生活中100以内数的应用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

2.师生角色转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成了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

本课通过争夺智慧星、估测羊群数量、小组合作数种子、挑自己喜爱的学具数数、小组内自由地接力数数、互相之间的猜数游戏、找生活中100以内的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研究、探索研究的精神。

尤其在汇报小组合作数百以内数的方法时,就是一个小型的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

3.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本课研究的各环节中,当学生完成某种探索知识的任务(数的方法),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小组合作数种子、举生活实例)后,教师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鼓励,并奖给智慧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学反思:数的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00以内的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在教学时,我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填写百数表时,我让学生去独立填写,从而形成100以内数的顺序的鲜明表象,为进一步加深对各数的顺序的记忆,也为理解和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打下基础。

2.通过对百数表横、竖、斜各方位的观察,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如加、减、乘、除、大小比较等。

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间、货币、测量等。

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和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基础运算技能,如加、减、乘、除等。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间计算等。

简单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教学难点学生个体差异大,如何因材施教。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内容,如购物场景中的加减运算。

提问学生相关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

引入本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使用实物或道具进行加减运算。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 讲解示范教师详细讲解新课内容的概念和方法,如加减法的计算规则和步骤。

示范解题过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强调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加强理解和记忆。

4. 课堂练习设计多种类型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计算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

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5. 课堂总结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表现和收获,给予肯定和鼓励。

布置课后作业和评价方式,引导学生继续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数字《找规律》教学反思(精选8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数字《找规律》教学反思(精选8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数字《找规律》教学反思(精选8篇)一年级下册数学数字《找规律》教学反思(精选8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数字《找规律》教学反思(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找规律》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找规律”教学反思。

一、表现在材料提供上。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

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载体。

在本课中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好了若干水果图片,白纸,等。

学生通过画一画,贴一贴,摆一摆等过程,切实让每一个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教学反思《“找规律”教学反思》。

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注重合作探究、交流。

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

在本课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

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

并及时组织学生相互欣赏,评价。

最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事务,体验到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下课。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体现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找规律》教学反思2《找规律》本单元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

日常生活里经常会遇到与选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颜色搭配、路线选配、队伍组配……让学生研究一些常见的搭配现象,初步学会搭配与选择的方法,体会选配的规律及计算,是发展数学思考的载体,也有益于学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后反思5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后反思5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后反思5篇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课后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后反思1这个学期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接任了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且担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

责任促使我做好工作,付出就会有收获。

这期间我灰心过,气馁过,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气向前进。

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开学一个多月了,很有必要小结一番。

一、我觉得自己做得较好的方面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不局限教材,要灵活运用教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象粉笔,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钩子,6象口哨,7象银锄,8象葫芦,9象蝌蚪。

”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

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含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一、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 约5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 P2~P3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 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XX学校:XXX一、准备课1、数一数教学反思“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

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我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数数活动,吸引刚刚走入课堂的学生和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数了生动活泼的主题图中的事物,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发现许多学生没入学前就会数数情境图中的数数难不住这些学生们。

但也有出现个别学生数错的情况。

一、准备课2、比多少教学反思在教学本课时要重点利用教材情境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

在教学中有令人欣喜的地方如在学习“同样多”是学生的观察能力真令人佩服,课上学生除了说“小兔和萝卜同样多,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还观察到“桥和房子同样多”。

二、位置1、上、下、前、后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置了三个任务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

2、学会用上下前后完整地表达事物的位置关系。

3、体会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而体会相对性是这节课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整堂课很流畅,但是总感觉这堂课还是欠缺火候,孩子们的积极性虽然高,却表现得有些浮躁。

首先谈一谈这节课我的两点做法一、游戏为主强化主题。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在教学上下的时候设置了指一指游戏问学生鼻子的上面是什么让学生指一指在教学前后的时候又让学生排队激情引趣烘托气氛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二、来源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

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教材内容:教材第52、第53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第2题。

教材列举生活中购物、购门票、存钱等使用人民币的例子,说明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和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教育学生保管好自己的零花钱,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材全面出示我国发行的小面值人民币的品种,让学生对我国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种类,说明这些人民币在我国商品交易中占主导地位,进一步学习分类的方法,接着通过等价的换钱游戏,使学生知道:①人民币的单位有元和角,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②以角为单位的两种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币值。

一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有部分内容学生在以往的实际生活中早已接触过,也就是说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而且,学生对人民币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有感性的认识,但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有购买的经验,但是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欠灵活。

因此,在识别人民币时,采取对比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识别人民币,不但可以看颜色、大小、图案等,最关键的还在于让学生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取币、付币、找币的购物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说教学重难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模拟钱币。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学前准备老师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教学反思

《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图形的拼组》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针对教材,我在设计时力求体现《标准》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课堂当中。

整堂课都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参与中真真认识图形的特征,体会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获得对数学的体验。

1、充分参与,形式多样。

学生的参与是他们学习空间和图形的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也是由动手操作得来得。

在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时,先让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让他们猜猜有什么秘密?再通过动手折一折,验证刚才的猜想,得出初步的结论。

在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时,设计了:“魔术游戏”、“拼图游戏”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尝试、多动手,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图形之间的转换和联系,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操作活动,体现自主探究、多元开放的设计思路。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时,没有让学生简单的模仿,思维停留在老师规定的套路中,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把长方形、正方形折一折来证明。

在“拼图游戏”时,也没有规定先拿什么拼一拼,再拿什么拼一拼。

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可以选2个相同的长方形拼一拼,也可以选4个正方形拼一拼,也可以选几个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创造性地去完成,在自主性的操作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如何适时引导好学生解决困难;当学生尝试失败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失败,再尝试,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了,老师如何真正成为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有待今后在实践中再摸索。

《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今天进行了认识图形(二)例一的教学,在这节课上,我提前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了茶叶罐、皮球、香皂盒、魔方等物品。

教学空间一:想一想。

以四人为一小组,观察自己手中的立体图形,想一想如果把它放在纸上,能画出什么样的图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设计一个教案是很必要的,教学结束后还要及时进行反思。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希望对您有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个别人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

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期的要求,制定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是一堂比较抽象的课,他们还不能深刻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

为了让孩子们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我用一个较为生动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来的,让他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知识都与我们数学是息息相关的,培养他们多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本节课设计较为严密,能抓住重点,难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来着重讲解,能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感悟平面图形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让学生把画好的平面图形贴到黑板上,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板书设计上不大好,应该先帮学生分好类,老师先在黑板上贴好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然后一组一组轮流上去贴,但是我却交代不清,而且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没有深入去理解一年级的学生。

本堂课能强调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得来的,强调学生在回答问题是一定要强调面,例如:黑板的面是长方形。

学生在回答问题是有一个错误就是喜欢把圆说成圆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种说法的影响。

二、《十几减9》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在新课标指引下,我在课上充分尊重学生,不但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索,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合理算法,而且还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因此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这堂课中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较实在的体现。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对于后边“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教学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为“十几减几”退位减法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基于这一理念,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三、《十几减8、7、6》教学反思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心里想着学生已经能把十几减9得计算方法说得较好了,那么只要学生能把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学习十几减8,7一定没什么问题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

重点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巩固加减法意义。

我设计了口算、列竖式、改错、看图解答问题,提问题并解答等几个环节。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深入。

但如何上好这枯燥无味的练习课呢?大家都清楚,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谈谈这节课设计的几个想法。

一、注意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用闯关游戏的形式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把枯燥无味的练习课上得生动有趣。

二、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

例如:我设计的第四关,看图解决问题,再找出数学问题,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三、以“小老师”为动力,调动学生积极探索。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当小老师,以雪亮的眼睛观察题目,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用小老师的形式,让他们帮小马虎改作业,学生积极性可高了,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加法满十进一,减法不够减向前一位借的意义就更明确了。

四、在闯关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低年级的学生好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从而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的竞争意识。

不足之处:1、课堂调控能力不是发挥得很好。

2、教师的评价较少,大多都是让学生鼓掌。

3、最后都是五朵智慧花,讲的不好,应该鼓励他们说“都很厉害,都很聪明”,而不是说“怎么办?”《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反思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但学生在实际做题中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看题不够仔细造成的,有的是计算方法还未完全掌握造成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优秀5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优秀5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现实而又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这个年龄儿童的特点就是爱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过多地强调示范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是模仿性的。

如今,我们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倡让学生心神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本节课设计了几个结构性的活动,帮组学生建构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大量感知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

3、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逐步发展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要求,良好的数感对估算策略的培养也是相当重要的。

传统的数学教育对“估计意识与数感的培养”这一方面是忽视的,所以《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这一节课中,教师还是比较重视这一点的,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用数进行表达与交流,突出估数的意义,发展并丰富学生的数感。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这一节课中,师生关系非常融洽,教师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鼓励、等待、欣赏中,用内在的感召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反思篇二教学连加、连减前,我与邵丽、冯丽两位老师商量,学生计算第一步时,要不要在两个数之间画上一横线,在横线下写出第一步的得数(即以3+5+1=的形式),再计算。

商量的结果是按以上的格式书写、计算,这样做的优点是:1、有助于学生理清计算顺序;2、对后进生有所帮助;3、书写工整。

带着这些优点我走进了课堂,并把这些优点极力介绍给小朋友。

作业时,钱烨问:“老师,会算的也要画横线吗?”我说:“会算的也要画,等你们熟练了以后就可以不画了。

”他低下头做起作业,过了一会儿,他又问:“老师,会算的可不可以不画横线?”一定是小家伙嫌画横线太麻烦了,我问:“你会算,算给老师看看。

”“2+5+3=10”他脱口而出,“你是怎么算的?”“2+3=5再加5就是10。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04100以内数的认识-01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教学反思 (4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04100以内数的认识-01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教学反思 (4篇)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数的顺序比较大小》一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师生接力写数、学生猜数、填写百数表,进而再猜数、按要求涂色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数的顺序,为后续的学习比较数的大小作以铺垫。

如果本节课的前部分知识学习透彻,比较数的大小则水到渠成。

1、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教学新课时,我从学生喜爱的故事入手,将例题设计成两只母鸡的对话,引出要求解决的问题,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

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2、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思想方法的渗透比较大小首先从比较两只母鸡的生蛋数开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

从新课的教学过程和做一做中都反映出转化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的熏陶。

3、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从我上的课看,效果不理想,竟然没有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回想自己的课,主要是因为如下原因:一、课前与学生的互动不到位,师生都没有一下进入学习状态,致使老师的问题学生听不太清,回答的时候就浪费了时间。

二、老师引导不到位:在学生第一次猜数时,设计的是问“猜一猜,这个数是多少?”随后的3个数都是这样猜,然后再猜具体数。

通过猜“几十多”,引导学生认识“第几行第几个数是多少”,为学生写百数表及其后续的猜数作准备。

但我问成了“猜一猜,这个数是多少?”给学生的猜数游戏增加了难度,虽然我也更正了问法,但很多学生都猜“是多少”,在说原因的时候用去了不少时间。

这一环节比预想的用时多了很多。

三、涂色部分学生没有做过类似的练习,能按要求找到所涂色的数,但涂色时方法不正确,浪费了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1出彩之处: 1.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到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不足之处:(1)上课时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是一个难点.由于长方形的的形状种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我设计的作业拓展性不够.改进措施:(1)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把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慢慢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用数学的乐趣.(2)精心设计练习.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以达到加深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的目的.(3)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用感观来体验不同立体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加深对各平面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做.用脑想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创新.《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出彩之处: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进行拼组.首先让学生用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两个直角三角形依次进行拼摆.让学生发现在拼摆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征.有什么区别.使学生发现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用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仅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出示由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范例.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不足之处:对于用三个相同的等边三角形拼成一个梯形和至少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梯形.没有强化拼摆.改进措施:注重不同图形之间拼摆的区别.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确拼摆的图形所具有的特征.《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教学反思出彩之处:通过本节课的玩数学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有序.这项活动的开展.既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有拓宽了孩子的数学知识面.并且对开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至少能对孩子这些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形状概念、视觉分辨、认知技巧、视觉记忆、手眼协调、鼓励开放、扩散思考、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做到了“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当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再好的东西它也有瑕疵. 不足之处: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是学生.由于孩子年龄小.又好玩好动.所以在其他同学展示的时候不会倾听;另一方面是教师.在语言组织上需要要下功夫.有的时候心里一紧张.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这跟心里素质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以后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应重点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改进措施:应重点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十几减9”教学反思我在教学时.也是通过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十几减9的算法多样性.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一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二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 13减9就等于几.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减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法”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就这一节课.学生到底用什么方法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不过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教给他们一种固定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十几减8、7教学反思教学时从复习8、7加几的口算入手.进行抢答激起学生的兴趣.提取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再复习15-9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为教学新知识打下基础.例题仍然是结合具体情境.先提出“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15-8的算式.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我让每位学生动脑思考、有困难的可以动手操作.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15-8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使每个学生有较明确的目的.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后再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尽量给学生鼓励肯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充分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在教学十几减9中.学生已经偏向用“破十法”和“相加算减”计算.所以在交流算法中也只出现了这两种算法.我也并没有提出用“平十法”即15-5=10,10-3=7来计算.我认为学生已经自己选择了算法的优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数学方法可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合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在做“想想做做”第2题时.我都是先让学生自己题目表示的意思.有个孩子说:“原来有14颗毛豆.剥出来了8粒.还有多少粒没有剥?”多么形象地回答让我们一下子感觉将一个静态的图画变成了一个动态的画面展示.解题方法也随着学生对画面的描述清晰起来了.让学生去说.耐心地听学生说.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就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而言.学生已经能够顺利迁移.绝大多数学生不仅能自主迁移、正确解答.就连平时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也能顺利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只是速度稍慢.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在同类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渐渐熟悉、掌握了这种类型的题目的思考方式;二是.重视学生对已学减法算法的口头表述;三是.学生20以内的进位加练习得比较扎实.《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不是把”分类“作为知识点来讲授.或者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分类的含义.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食物.如给气球分类.但是本节课没有充足的教具.学生无法动手操作.使得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分类的过程.只能靠课件播放.学生观察并回答自己的分类想法或方法.为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分类.我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实际生活.举了一个关于超市的例子:如果超市乱摆乱放物品.你能很快的找到自己要购买的商品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接着追问买水果如果买水果能不能到服装区区购买?为什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分类?分类后如何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物品.体验分类带来的方便.教学过程中.为了弥补教具的不足.我还是就地取材.让学生用小棒分类、用不同图形分类.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地去感受、发现和交流.发展学生探索与合作的意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数学起着指导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师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学生可以感受到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才变的生动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了取材的范围.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糖、种子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让学生估计糖的数量.使学生自觉产生更想知道糖有多少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特别是一百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让学生共同数出100粒种子.让学生认识并感受100有多少.然后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数一百以内的数.并进行猜数游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一百以内的数.充分巩固了学生对一百以内数的认识.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没有教师生硬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学生智慧的火花也在多样化的设计中迸发出夺目的光彩.3、力图体现一百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习惯.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善于在教学中挖掘各种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在学生学习完后.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寻找数.例:我们教室有多少张凳子.多少张桌子等.并以奖励的形式正面向学生树立形象.达到教育目的.《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以内数的数数和数的组成.主要是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数有多少.体会它们与以前学过的20以内数的不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反思这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填写“百数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增强数感.横着竖着观察百数表寻找规律是数的顺序的教学重点.我按照教材上的教学过程.先完整地填表.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最后运用规律来完成“做一做”.在这节课上.我引导学生先横着选几行读一读.发现每一行的前9个数的十位都不变.个位依次多1.再利用这个规律进行相应的练习.然后让学生竖着选几排读一读.找出竖排的规律:每一排个位不变.十位依次多1.随后也进行了相应的练习来强化对规律的认识.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去观察.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比较数的大小.先让学生看图说数.然后比较大小.接着总结方法.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对于比较数的大小掌握的比较好.学生自己就能总结出:先数的数比较小.后数的数比较大.在练习过程中我又引导学生得出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另一种方法:先比较十位.再比较个位.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是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孩子观察100以内数的规律.难点是规律的运用.尽管我心中明白.但是在教学时.有的细节却没有体现.再有就是本节课的练习题设计的少了一点.没有达到完全巩固的程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第二、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练习巩固.提升计算能力.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一种亲切感.并让学生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提示学生用学过的100以内数的组成来讨论交流计算方法.学生很踊跃参与.都能说出“几个十几个一减去几个十等于多少、几个十几个一减去几个一等于多少及相应的加法计算方法.或是用相同的数位上的数进行相加减的方法.这节课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交流思考计算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数学课程标准》主张: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象.鼓励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一理念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得到了充分地说的时间和空间.但是最后我发现存在的问题也有.就是:1、语言上还要更加的简练为好.因为我总是习惯于学生说了之后又重复一次学生的答案.所以第二个教学环节里花的时间过多了导致练习的时间过少.2、后进生表现的机会过少.因为总是害怕他们说得慢.说得不完整.耽误时间.这样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和提高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3、计算题的练习应该多让学生到黑板上演算.这样有利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点评.因为在练习时发现有个别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计算方法:6+70=67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多注意克服不足.继续发扬优点.争取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今天上了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因为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学生也都有购物的经历.对人民币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这节课我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回顾这节课我觉得做得好的地方有:1、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我先让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做准备.分别从家里拿来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等面值较小的纸币和硬币.而1分、2分、5分的面值的人民币在市面上已经没有了流通.所以我自己准备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和较大面值的人民币.为学生在真实的认识人民币面前认识人民币的探索学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2、《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我也是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摸钱、认钱、比钱、分类、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我始终是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热情高涨.人人抢着参与.都能说得出根据人民币的颜色、图案、大小、数字等来辨别.这为后面学习换币和简单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这个理念在这节课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让我疑惑:1、合作式学习.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个别同学成了观战者.特别是个别后进生.虽然我强调组长要督促好成员.帮助后进生.一起合作参与.但真正动手操作之后就各顾各的.应该怎样落实更好呢?2、一年级的学生贪玩好动.组织纪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感觉活动一旦开始就有点不听指挥了.虽然也能完成教学目标.但学生没有顺着老师的教学设计一步步地去探索研究.是否只需顺着学生的生成材料去教学就可以了呢?总之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吸取经验.不断学习、提高.《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本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人民币间的换算的基础上.会进行一些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了解商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我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熊出没》中挑选了一段内容.通过创设熊二利用气球来实现飞天梦想这一情境.又通过帮熊二买气球这种方式来导出今天买气球的教学例题.把知识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力图体现以下几个教学理念:一、注重趣味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针对一年级学生争强好胜.乐于助人的特点.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呈现给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故事.以故事激趣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二、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自主性.我力争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让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教和学的时间分配的不恰当.《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创设了具体生动的情境和一系列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我在教本节课时重视了以下几点.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明白算理.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整堂课.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间互相讨论.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最后把学生的发现再做整理即可.如为了在加法教学中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明白算理.我引导学生使用摆小棒的方式.边摆边说.再摆、说给同桌听.再全班摆说交流.然后进行算理的研究.明白10+20就是1捆小棒加2捆小棒得3捆小棒.也就是1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练习时注意到了这样几点:a.讲究练习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习;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差.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里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练习设计成一系列富有情趣的练习.如:通过闯关练习.进入游戏环节(钓鱼游戏;摘苹果游戏;找家家游戏).目的是既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便于自己更好的串连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让学生以无比愉悦的心情投入练习活动.同时也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也有不足.如在讲授过程中我对于算法的探究部分.还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让他们也能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口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学生认识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引领、同伴互助.我认为取得了以下的成功:一、是努力的创设了一个同学们相对较为熟悉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情景.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深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比较适当的采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难点是它们的算理.即为什么要退位和怎样退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我首先给他们时间让同学们独立的想6-8不够减怎么办?学生回答中.教师抓住“拿出一捆把它打开”这一句话.并让每人都知道后.再展开同学间的互说互摆环节.通过自想——反馈——互摆——互说——再反馈.学生已经弄清了本节课的关键性内容.三、是加强算法多样化.通过比较优化算法.在教学中的想、摆、说的三个环节中同学们已经摆出多种方法.在这里我将他们的各种摆法的思维过程在黑板上全部板书出来.让大家选择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推广应用.同学们发现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