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1919-1949)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1.近代中国国情最基本国情: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得极不平衡)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反官资的统治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a.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b.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无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一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二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多选)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次抗争和探索,虽对社进有小响,但终究没有帮助中国摆脱失败的命运。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以毛为主表的中党人,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单选)无产阶级的优点:a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b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c富有组织纪律性d 中国工人阶级受“三义”剥削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少见的,他们的斗争最坚决、最彻底。
e中国工人阶级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强大革命力量的形成。
d 中国工人阶级大部分来自于破产的农民,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与农民结成亲密的同盟,共同团结战斗。
毛概第二章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认清这一基本国情。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000年理科单选题: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答:(A)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民主革命的发展必然需要民主革命理论。
2002年文科多选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A.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B.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E.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答:(ABC)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起了一个新的变化。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优质教案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1.近代中国国情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基本形成:《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加深:中日《马关条约》中日甲午战争加快:第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次鸦片战争起点: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相互勾结,成为了帝国主义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
封建势力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对内残酷剥削人民,是近代中国最反动的统治势力。
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
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主义相互勾结,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明显的优势。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加上中国地域广大,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毫无政治权利和自由。
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进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毛泽东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依据的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依据的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依据的材料我很高兴能为您撰写一篇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依据的材料的文章。
在本文中,我将通过深入分析和广泛调研,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依据,并分享我对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社会矛盾与革命依据1. 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压迫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殖民地的压迫是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社会矛盾之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中国,殖民地压迫激化了中国人民的不满情绪。
这种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压迫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依据之一。
2. 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中国封建地主阶级通过土地私有制等制度对农民进行剥削和压迫,造成了农民的贫困和不满。
这种阶级压迫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依据之一。
3. 国民经济崩溃与民族矛盾中国在列强侵略和内外压力下,国民经济遭受重创,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对外国侵略产生了强烈的抵抗情绪。
这种国民经济崩溃和民族矛盾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革命思想与革命依据1.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20世纪初,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作为一个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的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持,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依据之一。
2.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前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这些思想以反封建、反压迫为核心,为中国的革命提供了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持。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革命依据1. 工人阶级中国工人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力量。
工人阶级的贫困和剥削,使他们成为了革命的中坚力量。
他们组织起来,进行罢工和抗议,促进了革命的发展。
2. 农民阶级中国农民阶级一直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农民阶级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他们的不满情绪日益积聚。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农民阶级成为了革命的主力军,他们积极参加土地革命,推翻封建土地制度。
2018版 毛概 第二章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马关条约》对日本赔款23000万两白银
《辛丑条约》对英、法、德11国赔款45000万两白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 98200万两)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文化上:帝国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 民进行奴役
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一带的孩子们传教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对英国赔款2100万元 割香港;开放广州、厦门
、福州、宁波、上海五处 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
第二次鸦 片战争
1856—— 1860年
《天津条约》 《瑗珲条约》
(割去六十多万 平方公里领土)
《北京条约》
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 200万两白银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万两白银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 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 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增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政治上: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 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
第二次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五大 侵华战争
中日甲 午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战争
第一次鸦 片战争
时间
1840—— 1842年
签订条约 《南京条约》
第赔二款章 新民主主义主革权命影响理论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 使馆界”,界内不许中 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
保护
经济上:中国被迫向帝国主义第二国章家支新付民大主量主义战革争命赔理款论,通 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 的经济命脉。
签订《南京条约》
战争赔款 《南京条约》对英国赔款2100万元 《北京条约》对英、法赔款各800万两白银
四大不平 等条约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二节
一个半殖民 地半封建性质的 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发展表 现出极端的不平 衡。
近代中国 基本国情
近代中国是如何 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呢?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美俄发动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掠夺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还通 过不平等条约割去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 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 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又毫无政治权 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 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是世界所 少有的。
第六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 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 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加之中国地 域广大,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 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 极端的不平衡。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1年(旧历辛亥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自从阶级革命党人占领 武昌,革命迅猛震动全国。各地纷纷宣 布脱离请政府而独立。革命烈火迅速燃 遍全国,形成近代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 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伟大的民主革命 先行者孙中山
旧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的胜 利果实被袁世凯 篡夺,图为袁世 凯宣誓就任中华 民国总统
总 路 线
46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中国革命和 中国共产党》
1939年,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 内容。
《在晋绥干 部会议上的 讲话》
1948年,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 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 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依据的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依据的材料一、现代我国社会的矛盾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必要性1. 我国封建社会的固有矛盾在我国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对于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压迫和剥削导致了社会上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
这种固有的阶级矛盾使得社会不稳定,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不断积聚。
2. 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剥削近代我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剥削,外国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将我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使得我国国家主权受到了严重损害。
帝国主义的侵略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社会的矛盾,使得革命的必要性更加迫切。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依据的材料1.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爆发。
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重要依据之一,激发了全国人民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反抗斗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 我国的成立我国的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组织基础。
我国始终把的普遍原理与我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和路线,为我国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3. 我国农民阶级的觉醒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长期以来被压迫和剥削,但他们也是我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农民阶级对自身地位的认识越来越清醒,积极参与革命斗争,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重要材料。
总结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依据的材料主要包括我国封建社会固有的矛盾、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剥削、的爆发、我国的成立和我国农民阶级的觉醒。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成为历史的必然。
在这场革命中,我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个人观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我国近现代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斗争,它彻底改变了我国社会的面貌,使我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依据的材料是多方面、复杂的,但最终都为我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本文深入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依据的材料,希望读者能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认识到我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胜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018版修改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
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 义转变的进程。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帝国主义侵略,
废除帝国主义在
华的特权,中华 民族才能得到真
传教士正在向上海徐家汇 一带的孩子们传教
正的独立。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帝国主义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
无尽的战乱和灾难,使近代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变 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孙中山手 书中国同 盟会纲领
伟大的民主革命 先行者孙中山
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 悲惨的命运。
——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启示
(1)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 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
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
帝国主义是地主阶级的靠山; 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
(3)官僚资本主义也是革命对象之一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 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发展起来买办的封建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蒋 宋
孔
陈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革 命 动 力
无产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级革命派等,纷纷粉墨登场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教学课件
1.赔款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2亿两,以海关税、 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 3.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帝国主义列强可 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重要地区的12个地方驻扎军队。 4.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 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 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 5.对德、日“谢罪”。 6.惩治附合过义和团的官员。
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的中国革命是什么性质的革命?毛泽 东指出,其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革命。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
革命性质
社会性质决定 社会主要矛盾
民族民主革命
时代特征:资产阶级领导的转变为无产阶级领 导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范畴转变为世界无产阶 级革命范畴。
太平天国运动
•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 村举行起义,揭开了近代农民革命战争的序 幕。
• 太平天国革命从1851年1月金田起义至1864 年7月太平天国首都天京陷落,纵横18个省, 坚持斗争14年,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高潮。太平天国不仅建立 了农民革命政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而且表达了农民阶级对鸦片战争后中国出路 所进行的思考和探索。
• 第四,“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旧民主 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必然。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
诞生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不仅基于对近代中国国情 的正确判断和对中国革命特征的正确把握,而且还来 源于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ppt课件
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
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8
1840年的鸦片 战争是中国由独 立的封建社会逐 渐变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转 折点,标志着中 国近代史的开端。
9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 中华民族的矛盾
内容结构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 论形成的依据
近代中国的国情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革命的方向、目标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道路和基本经验
革命的实现形式和 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2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民主革命的性质:就是资产阶级革命。
②与社会主义革命不同。
它只推翻“三座大山”,不破坏反帝反封建的资本主 义成分。而社会主义革命,还要推翻所有的资本主义成 分、私有制等。
③分两步走。
一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二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12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和经验:
①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证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道路行不通,不适合中 国国情。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 基础。
②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反封→反帝反封。 属旧民主主义革命。
③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动: 新增两个阶级: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
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阶级矛盾→阶级矛盾与
民族矛盾并存
4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分水岭: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转变的标志 : 五四运动
第二章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经济上: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图为俄国在 哈尔滨设立 的东三省铁 路管理局。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文化上:实施文化侵略
灌输殖民主义的思想
文化上,帝国主义还利 用传教、办报、办学等 方式,对中国进行文化 侵略,并培植了一批直 接服务于帝国主义的、 以买办资产阶级和商业 高利贷阶级为主要代表 的势力。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马关条约视频/u94/v_MTc1MzY5ODc.html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视频/watch/9138886.html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同英、美、日、俄、德、法、奥、意、比、西、荷共11国在 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三个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 约,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鸦片仓库。 南京条约视频 /u50/v_MTk0MTMwMTU.html
梁启超视频/programs/view/lfLedhEBPAk/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爱国军民的抗英斗争——三元里抗英 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救国主张——洋务运动
自强、求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农民阶级革命派的救国主张——太平天国
农民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救国主张——维新变法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农民阶级的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主张——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再次登上历史舞台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 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 发展规律的理论。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认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不了解近代中国国情,不了解中国革命的特点和时代特征,便不可能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理论,也就无法正确领导中国革命。
1、近代中国国情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既不同于封建社会,也有别于资本主义社,蕴含着特殊的社会矛盾和革命要求。
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存在,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又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尽管有了某些发展,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较大的作用,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加之受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多重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封建社会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尽管被推翻了,但并未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整个社会呈现出典型的半封建性。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中国实际上处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一,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加上幅员辽阔、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性。
2015版毛概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资料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即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即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 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 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屈不挠 的英勇斗争,无数仁人志士 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 本章教学重点
近代中国社会的国情和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 路的依据及意义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对中国革命 的重要性。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 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1921年7月,中 国共产党第一次 代表大会在上海 召开,从此,中 国革命开始有了 一个坚强的领导 核心,中国革命 也开始迈入一个 新的历史时期。
课间休息
目录Biblioteka 前页后页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 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 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 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 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 正民主共和国。
后页
2、初步形成时期
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 际结合起来,独立思考与解决中国革 命中的问题,初步论证了中国革命道 路的理论。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1927年八七会议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 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武装斗争
毛泽东:“在中国,离 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 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 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 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 革命的胜利。”
(1)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 (6)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 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 发展的最主要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 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 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 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 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 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第一,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第二,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 主专政的政权。
第三,经济上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 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居于 领导地位.
(三)过渡期总路线的依据
1、理论依据
• (1)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过 渡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一是消灭私有制建 立公有制,二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 《共产党宣言》:“工人阶级的第一步就是使无 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 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 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 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 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第三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重点内容: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经验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总结出的一套重要的理论体系。
它形成于20世纪初,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主要目标,以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为指导思想的一种革命理论。
而这一理论的形成则有其必然的依据。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依据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实际情况的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到中国的基础上实现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
然而,中国的实际情况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就需要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中国共产党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二、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分析与中国革命的实践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还离不开对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
中国是农业大国,封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工业相对薄弱。
同时,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和剥削日益加深。
因此,中国的革命形态必须以农民为主力军,同时结合工人阶级和其他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力量。
这一实践探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基础。
三、中国国情的独特性与中国特色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还源于中国国情的独特性和中国特色的探索。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传统。
其中,民主、科学、集中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在中国具有较高的传统性。
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民族特色,才能在中国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为出发点,逐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革命理论。
四、中国历史的教训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考量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还离不开对中国历史教训的总结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考量。
中国长期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曾经历过多次革命尝试失败的经验。
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刻总结这些历史教训,为中国的革命道路找到正确的出路。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马克思
恩格斯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马克 思恩格斯他们通过对俄国原始 土地公有制的农村公社的研究, 突破了他们原先根据西欧社会 发展提出的“五种社会形态 说”,提出了关于俄国等经济 文化落后国家可能在“国际交 往”的作用下,通过吸收资本 主义社会创造的发达工业生产 力和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 夫丁峡谷”、走非资本主义社 会发展道路的设想。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和国 情况依据
(一)新民主主义来源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 和”跨越论”
马克思恩格斯所持的是民主革命与 社会主义革命革命阶段论与不断革命论 辩证统一的思想。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 ,他们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是无 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无产阶级必 须积极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帮助资 产阶级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在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 ,无产阶级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要同 农民联盟,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
(1)关于革命的对象和任务 帝国主义 封建地主阶级 官僚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是反帝反封建,推翻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 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长征到陕北后的毛泽东
(2)关于革命的动力和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首先,近代中国是一 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因此中国 革命在性质上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其次,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经济上的软弱性和政治上的妥协性,不 可能领导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再次,由于 中国无产阶级的历史特点决定着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在无 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 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任务决定参加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的 广泛性。革命的动力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 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占人口80%的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是不可缺少的 同盟军。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五四运动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1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辛亥革命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进行了前
仆后继 不屈不挠的斗争; 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戊戌变法 辛 亥革命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等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运动; 虽然每一次的革命运动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 18了51一年~定18的64影年 响太;但平天所国有运的斗争和探索终究没有摆19世脱纪失60败~9的0年命代运洋;务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
②经济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19141918年;第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 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 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一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性质的社会;中国共产党要在这样一个 国情复杂的东方大国里领导人民革命 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 历史特点和时代特;
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一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 近代中国的国情
新
11840年之前;中国社会处于封建社会;人民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选讲
第二章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一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毛主席曾经说过:不打无准备之 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这是毛泽东在军 事上的原则;然而打仗要如此;领导革命 也要如此;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 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毛概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的依据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一)民主革命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以区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
时间段: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客观上: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主观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没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革命纲领;没能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没有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结论: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间段:1919年—1949年
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第一,革命的领导者力量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五四运动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革命的。
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是革命的领导者。
民族资产阶级虽然继续参加了革命,但已不再是革命的领导者。
这种领导权的更替,成为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本质的标志。
由红四方面军提供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失败: ① 民族危机深重,各大阶级登场都不能解救中国人民; ② 种种改革方案不能为中国找到新的出路; ③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P44
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党对革命 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 论就无法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 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得以形成的实践基础和智
半封建:(1)政治方面:未建立资本主义政权,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统
治,以及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
(2)经济方面:受到帝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小农经济开始 解体,受到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 的多重压迫。 (3)文化方面:千年来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人们还不能转
换成新思想。
(二)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P42
以五四运动的爆发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P42—P43) (1)没有资产阶级专政,而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联合专政,建立民
主共和国。
(2)只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不破坏 参加反帝反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成分。 革命两步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第 二 章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理 论
由 红 四 方 面 军 提 供
知识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知识点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知识点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和道路 知识点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法宝和意义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 半殖民地:(1)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在中国扶植伪政权,严禁中国人反抗,侵 犯我国主权,签订不平等条约。 (2)经济方面: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支付大量的战争赔款,通过不 平等条约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3)文化方面:通过传教士以及其他的方式对中国人民从思想上进 行奴役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政治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随着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 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 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为 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 ④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 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 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 深入传播。 大革命时期,党就初 步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 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划清了新旧 两种民主革命的界限。这是党在 探索中国革命规律的进程中所取 得的重大进步。
1989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 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 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为 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无法为近代中国提供正确的理 论指南和实践指导,无法指引近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选讲
第二章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一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毛主席曾经说过:“不打无准备 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是毛泽 东在军事上的原则,然而打仗要如此, 领导革命也要如此。认清国情,是认 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性质的社会,中国共产党要在这样 一个国情复杂的东方大国里领导人民 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了解中国 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
一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4)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 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 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 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 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 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五四运动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 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戊 戌变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虽然每一次的革命运动都对推动中国 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所有的斗争和探索终究没 1851 年~1864年 太平天国运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有摆脱失败的命运。 动
俄国十月革命
②经济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 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 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平等
民主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建社会 的主要矛盾,就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 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是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与一般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 ① 20 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变动则为旧民主主义向新民 主主义转变创造了条件。经济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 展;思想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 的影响。 ②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转变。
平等
民主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国情 【 新 民 主 主 义 】
(5)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 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 剥削制度的根基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有明显的优 势。 ②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某些发展,但很微弱, 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③ 中国形式上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失去了主权独 立和领土完整。中国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 结,构成统治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④ 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 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 文化的发展极端不平衡。 ⑤ 封建主义统治者顽固地推行以儒家为中心的思 想文化,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帝国主义则宣扬与 推行殖民主义思想文化,麻痹中国人民的斗志。 ⑥ 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尤 其是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极端贫困化。
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国情 【 新 民 主 主 义 】
(1)1840年之前,中国社会处于封建社会, 人民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虽然比较落 后但是领土完整,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2)1840年之后,爆发了鸦片战争。而1840 年至1949年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 半封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 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3)近代中国基本国情: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社 会—→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 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4)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 ①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