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教材的新旧版本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不同版本教材的章节内容比较

高中物理不同版本教材的章节内容比较

从《力》的改变来看新旧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有新旧两版。

旧版是02年审查通过,是应用最广的一个版本。

介于新课程改革的进行,物理在教学,教科书,教法,模块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下面我将用《力》这一章节的改变来对比一下新旧两版教材的差异。

两版教材都努力体现《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注重科学思想方法的讲解,文字阐述富于逻辑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具体有以下几个细微差别:(1)、新教材将“力”放在第三章,并且改名叫“相互作用”。

新版教材首先学习运动学的知识。

以前力学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环节。

在初中,学生已与物理学有了初步的接触,但还是停留在套公式解题,对知识并没有系统的完整的认识。

学生刚升入高中,科目种类突然增多,难度明显增加,每个学生都会有一段适应期,这段时期学习能力不高。

然而力学作为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也是高一物理的重要内容,非常重要,学习难度也很大。

力学作为第一章的确不合适。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物理学习也是如此。

新教材第一章的大部分内容,像“速度”“加速度”在初中时就已经有了了解。

这样,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学习。

(2)、先讲基本作用力,后讲弹力、摩擦力等各种性质力,先依次讲解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后,再具体分析受力与运动情况的关系。

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特点,并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加以应用。

在力的部分,是由探究弹力、研究摩擦力等再过渡到研究各种受力的方法上,在牛顿运动定律的部分,是由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出发,去寻求力和运动的关系,获得科学规律。

这种安排则是从生活角度出发,从具体的形象思维。

(3)、在插图设计上,新旧教材也各不相同。

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插图能突破时空的局限,把古今中外、宏观与微观、过去与现在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知识和科技成果生动形象地层现在学生面前。

旧教材中照片较少,多是绘制插图,虽然可以把抽象内容直观化,但缺乏真实性,学生学习时容易产生纸上谈兵的感觉。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分析与研究——以2019年(新)和2010年(旧)为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分析与研究——以2019年(新)和2010年(旧)为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分析与研究——以
2019年(新)和2010年(旧)为例
由于新教材重独具版式,不仅设计到高考知识、考点,而且在模块结构上更
加紧凑精致,深入浅出,风格新颖,布局引人入胜,当然课堂上学生们也获益良多。

而旧教材往往是运用传统的知识讲解模式,语言比较呆板,字量较大,在承担新知识的教学量上显得很吃力,当然学生们的参与度也偏低。

新教材突出了物理技能和专业教学,增加了实验及模拟评价,着重研究思考
型学科,加强了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力培养。

同时,在教材原版编写者的协助下,学校仍可以按照原有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只要
形式不变,教学内容不可调整,仍可以保持教材变化的无缝对接。

在思想和重点上,新旧两种教材都没有明显的出入,任然聚焦于高中物理三
大主要模块,即热力学、电磁学和光学中的物理知识,这些产品也专注描述理论、计算实验、实验与模拟联系。

但是新教材在结构上加入了“情景填料”部分,强调实践性和科技创新,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成效,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达成学习目标。

总之,新教材和旧教材在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有很多不同,虽然都可以掌握物理知识,但新教材更加注重实践性的训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了效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修订后内容方面的变化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修订后内容方面的变化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修订后内容方面的变化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修订后的主要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方面的变化,二是编排方面的变化,其中内容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修订后教材内容的编排次序做了调整1、将原8年级的电学内容放到9年级学习。

电学比较抽象的内容延后学习。

2、将原教科书9年级“机械运动”的内容调整到现在的第一章,先学习“速度”的内容,方便后续“声速” “光速”的学习。

另外,有了第一章测量的知识,在学到后面的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等仪器时,也有了读数的基础。

3、将“重力”“弹力”的内容提前到“二力平衡”之前,以便学习二力平衡内容时所提及的例子都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重力和弹力具体力的内容。

考虑到修订后的课标增加了“测量摩擦力”的实验,实验中要用到二力平衡的知识,故将摩擦力调整到二力平衡后。

4、实验中教师们反映,光学中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教学中的难点,新教科书将“物态变化”一章提到光学前,以延后难点的学习。

二、新教材删减了部分内容原教科书在声学部分有一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内容,根据修订中“注意减轻负担”的原则,并考虑到与生物课的衔接和协调,将此节内容删去,与其他内容整合后放入“科学世界”中。

1、根据修订后的课标,将原教科书中“颜料的混合”内容删去。

2、原教科书专门有一节“看不见的光”一节,为了减轻负担,新教科书删去了此节,将部分内容放在了“光的色散”一节中。

3、根据修改后的课标,删去原教科书第九章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中给出的公式犮c=fλ。

4、原教科书有“功的原理”内容,但从物理学角度来看,此内容并不是必须的,完全可以从“机械效率”中知道:使用机械不会省功。

另外,查找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物理学名词》,并无此原理。

故新教科书中删去了此部分内容。

三、调整、改写了部分内容改变了一些探究实验的做法针对老师们反映有些探究实验或不好做或设计不合理等意见,我们专门成立了实验研究小组,对所有的实验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创新。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及教学启示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及教学启示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及教学启示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及教学启示引言:高中物理教材是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重要依据,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在中国高中物理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也经历了多次修订与更新。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新旧教材的内容、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其带来的教学启示。

一、内容上的差异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内容上进行了一定的整理与调整。

新教材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举一些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例子,突出“实用性”和“趣味性”。

而旧教材则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偏重于计算和公式的运用。

以力学为例,新教材将物体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更加系统和完整。

而旧教材则将相关内容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缺乏一定的连贯性。

这种整体性的调整使得新教材内容的理解更加清晰、易于学习。

二、结构上的差异新教材在结构上进行了较大程度的调整。

首先,新增了一些模块化的内容,如物理实验、物理研究等。

这些模块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另外,新教材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融会贯通。

将过去分散教授的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和分类,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

这种结构的调整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物理的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新教材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在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而新教材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新教材中新增的实验模块为学生提供了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新教材还引入了问题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启示:通过对比新旧教材的差异,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教学启示:首先,教材的内容应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旧版教材中,物体的运动描述采用质点的概念,而新版教材中则引入了物体和质点的区别。

选择合适的参考系可以简化问题的研究,坐标系不再需要增加“坐标x”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在路程与位移、速度的变化、力的合成等知识点中,新版教材更加清晰明了地表述了这些概念。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新版教材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采用实验数据处理的方式,通过拟合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来给出加速度的定义。

同时,也推导出了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XX。

此外,新版教材还引入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

第三章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新旧版教材在力的分类、形变的类型、胡克定律、摩擦力、矢量合成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基本相同。

但新版教材在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上,更加简洁明了。

删除了文章中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改写了每段话,使其更加清晰明了。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做垂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

XXX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猜想和假说,并进行了逻辑推理。

他的研究成果被用作课堂实验验证和外推理论。

第三章讲述了相互作用的分类,包括拉伸、弯曲、扭转形变和无形变类型。

胡克定律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学生需要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也是相互作用的一部分,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

第四章是牛顿运动定律,其中“惯性系和非惯性系”是XXX增加XXX的观点。

学生需要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数据处理也是需要突出的部分。

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用弹簧显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共点力平衡与超重失重合并为一节课文,增加了“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运动”。

第五章讲述了曲线运动,其中增加了演示实验“钢球离开轨道时的速度方向与轨道(曲线)有什么关系?”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

人教版物理教材的新旧版本对比分析

人教版物理教材的新旧版本对比分析

⼈教版物理教材的新旧版本对⽐分析新、旧⼈教版教材对⽐分析)关键词:⼈教版物理对⽐摘要:将新⼈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与旧⼈教版初中物理教材进⾏对⽐,找出新版教材的特点以指导教学。

⼈教版物理新版教材2012年9⽉在本县开始使⽤,截⾄⽬前笔者已经完整的使⽤了这套新教材进⾏教学。

下⾯笔者以⼀线教师的⾝份将新旧教材进⾏对⽐,找出两版教材的差异。

探讨使⽤新教材的感受和⼼得,指导个⼈教学并供同⾏交流。

⼀、编排总体结构不同。

旧版教材总体包含5个板块:1.有趣的声(包含第⼀章有趣的声)2.⾊彩斑斓的光(包含第⼆章光的反射,第三章透镜及其应⽤)3.功勋卓著的电与磁(包含第五章电流与电路,第六章电压电阻,第七章欧姆定律,第⼋章电功率,第九章电与磁,第⼗章信息的传递)4.古⽼⽽现代的⼒学(包含第⼗⼀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章运动和⼒,第⼗三章⼒和机械,第⼗四章压强和浮⼒)5.⽆处不在的能量(包含第⼗五章功和机械能,第⼗六章热和能,第⼗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四章物态变化应该属于【板块(5)⽆处不在的能量】的内容,可能是考虑到内容较容易,没有安排到板块(5)⽽安排在⼋年级上册。

再看新教材的编排结构:第⼀章机械运动(⼒学内容);第⼆章声现象(声学内容);第三章物态变化(能量的内容);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光学内容);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七章⼒、第⼋章运动和⼒、第九章压强、第⼗章浮⼒(⼒学内容);第⼗⼀章功和机械能(能量内容);第⼗⼆章简单机械(12.1杠杆、12.2滑轮⼒学内容,12.3机械效率能量内容);第⼗三章内能、第⼗四章内能的利⽤(能量内容);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六章电压电阻、第⼗七章欧姆定律、第⼗⼋电功率、第⼗九章⽣活⽤电、第⼆⼗章电与磁、第⼆⼗⼀章信息的传递(电磁内容);第⼆⼗⼆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能源内容)。

从新旧教材编排的对⽐可以发现:旧版教材的编排结构强调各个知识点的板块结构关系,⼤致按照声、光、电、⼒、能5个板块安排内容;新教材的编排更多的强调让知识点符合学⽣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

高中物理选修1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的区别

高中物理选修1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的区别

高中物理选修1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的区

首先,我们将比较高中物理选修1的新版教材和旧版教材之间的区别。

新版教材的出现通常是为了更材内容,与时俱进,并更好地满足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

以下是新版教材和旧版教材之间的主要区别:
1. 内容更新
新版教材通常会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更新。

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些新的领域和理论可能会出现在新版教材中。

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准确、最新的物理知识。

2. 教学方法
新版教材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研究。

这可能包括更多的实验、案例研究和互动式研究活动,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

3. 教学资源
新版教材可能会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例如电子版教材、配套的教学视频、在线题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研究内容,提高研究效果。

4. 技术支持
新版教材可能还提供技术支持,例如在线研究平台、研究指导等。

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技术工具进行研究,并获得更多的辅导和指导。

5. 教学目标
新版教材可能会有更新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可能更加贴合现代社会和职业需求,帮助学生培养更全面的物理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选修1的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之间存在一些区别。

新版教材通过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资源增加、技术支持提供以及教学目标更新等方面,力求使学生得到更好的物理教育。

人教版新旧物理教材比较

人教版新旧物理教材比较

人教版新旧物理教材比较摘要:本文以曲线运动为例比较了新一轮课改前后人教版新旧物理教材,通过比较新旧教材的结构、内容、方法,鼓励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做新课改的推动者,探索更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曲线运动新旧教材教材比较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新旧高中物理教材进行比较,对落实素质教育、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及探索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现实的意义。

本文以曲线运动为例,比较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简称新教材)和全日制高中物理第一册(简称旧教材)。

1.曲线运动新、旧教材结构内容比较1.1教材结构内容的总体分析。

总的来看,章节编排顺序基本不变。

新教材大体继承了原教材“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线索。

关于平抛运动的学生实验,旧教材基本上属于测定性实验,测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而新教材则把该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在第三和第四两节分别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新教材把旧教材第四节匀速圆周运动改成第五节的圆周运动,旧教材是先学习向心力,再学习向心加速度,而新教材是先学习向心加速度,再学习向心力。

新教材把旧教材第六节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和第七节的离心现象及其应用改成了一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并增加了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1.2具体结构教材内容的分析。

1.2.1测定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新教材在理论分析平抛运动前,先通过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具体教学设计是,先探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特点,在获得结论之后,利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结论,进一步探究平抛物体在水平方向运动的特点。

这样处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体现抛体运动的普遍规律,进而拓展到斜抛运动。

1.2.2重视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学习。

新教材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一节中,通过对红蜡块运动的分析,让学生悟出: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可以在相互垂直的方向分别研究,即在知道两个方向的分运动情况下可以分析和求解它的合运动,在知道它的合运动的情况下可以分析和求解其两个方向的分运动。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旧教材对比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旧教材对比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第3节 声音的特性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5节 声的利用
第四章 物态变化
第1节 温度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第1节 温度计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新教材目录
修订版目录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第2节 弹力 第3节 重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 二力平衡 第3节 摩擦力
第九章 压强
第1节 压强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3节 大气压强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版目录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第4节 力 第5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6节 二力平衡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1节 家庭电路 第2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3节 安全用电
老教材目录
第七章 欧姆定律
第1节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
关系
第2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第4节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第八章 电功率
第1节 电能 第2节 电功率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 电与热 第5节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第1节 电压 第2节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第3节 电阻 第4节 变阻器
新教材目录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1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2节 欧姆定律 第3节 电阻的测量 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第十八章 电功率
第1节 电能 电功 第2节 电功率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 焦耳定律
老教材目录
第二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传播 第2节 光的反射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第4节 光的折射 第5节 光的色散 第6节 看不见的光

初中物理新老教材比较

初中物理新老教材比较

初中物理新老教材比较
初中物理新老教材的比较
一、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课程标准》的精神是,“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课程标准》第2页),不过分强调物理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样,编者在内容顺序的安排上就有了一定的自由度,可以从三维的课程目标出发做出决定。

新课标强调学生对科学、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在编排上由简到难,回归到日常生活,使生活中问题得到解决。

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同
1.从知识内容的广度上看
新教材包括了老教材几乎所有的内容外,另外还增加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眼睛和眼镜”“宇宙和微观世界”等内容,都是与科学知识前沿接轨的知识,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2.从知识内容的深度上看
在过去的教材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弊端:枯燥。

而新教材中不再出现传统物理学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感兴趣的、不涉及任何公式及运算的生活现象,避免了上述弊端的出现。

如光学部分中的凹透镜、照相机、幻灯机、球面镜知识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想了解的。

三、教材的编排
1.教材采用彩色印刷,每章都有牵头图,并配有散文体的引语,这也是全面发挥教科书的教育功能的一种尝试。

高中物理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物理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

高中物理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材也经历了多次修订和更新。

新旧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必修一的新旧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点,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新旧教材概述1. 旧教材概述旧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主要围绕力学基础知识展开,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内容。

该教材注重知识点的深入剖析和计算,注重学生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的培养。

2. 新教材概述新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在保持力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与现代科技、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同时,新教材更加注重实验和实践,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新旧教材对比1. 教学内容新旧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旧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新教材增加了与现代科技、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2. 教学方法新旧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旧教材注重知识点的深入剖析和计算,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

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实验和实践,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多采用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

3. 教学理念新旧教材在教学理念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旧教材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高中物理必修一的新旧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新旧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建议:1. 教师应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2. 学校应加强对新教材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理解;3.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学校应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是我国高中物理课程的一套标准教材,在不断改革更新的背景下,经历了多次版本的更新,包括新旧两个版本。

本文将从知识内容、知识框架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比新旧教材,以期对这两个版本的物理教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知识内容新旧教材在物理知识内容上都有一些不同。

旧版教材主要以牛顿力学、电磁学、热学等为主要内容,重点强调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而新版教材则更注重知识的前沿性和应用性,增加了一些新兴的物理概念和实验结果。

例如,新版教材在电磁学部分引入了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概念,并介绍了相关的应用领域,如无线通信和电磁炉等。

此外,新版教材还加入了粒子物理学的内容,介绍了微观粒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

这些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物理知识体系,使其更贴近实际应用。

二、知识框架新旧教材在知识框架上也有所不同。

旧版教材主要按照物理学科的分类进行组织,将不同内容的知识按照章节进行划分。

而新版教材则更加注重知识的整合和交叉应用,将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类,形成更具系统性的学习框架。

例如,在力学部分,新版教材将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和功与能的概念进行了整合,强调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这种整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

三、教学方法新旧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旧版教材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将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进行课堂笔记和作业。

而新版教材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新版教材中,加入了一些探究性实验和课堂讨论的活动设计,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此外,新版教材还提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结起来,新旧版本的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在知识内容、知识框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

新版教材更注重应用性和前沿性知识的引入,更加注重知识的整合和交叉应用,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新教材人教选修3与旧版教材必修5对比分析

高中物理新教材人教选修3与旧版教材必修5对比分析

高中物理新教材人教选修3与旧版教材必修5对比分析1. 引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对高中物理教材进行了修订。

新教材人教选修3在内容、结构、难度等方面与旧版教材必修5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教材。

2. 教材结构对比2.1 旧版教材必修5旧版教材必修5按照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的顺序组织内容,共分为12章。

每章包含多个小节,每个小节后面都有相应的习题。

2.2 新教材人教选修3新教材人教选修3在保留旧版教材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教材分为四个模块:物理1、物理2、物理3和物理4。

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主要涉及力学和电磁学,物理3包括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物理4为选修内容,包括现代物理和探索物理。

每个模块包含若干章节,每个章节后面也有相应的习题。

3. 内容对比3.1 旧版教材必修5旧版教材必修5主要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基本物理知识。

在内容的呈现上较为传统,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内容相对较少。

3.2 新教材人教选修3新教材人教选修3在内容上进行了拓展和更新,注重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强调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新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内容,使得物理知识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此外,新教材还引入了一些现代物理知识,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 难度对比4.1 旧版教材必修5旧版教材必修5在难度上相对较低,知识体系较为简单,适合基础层次的学生学习。

4.2 新教材人教选修3新教材人教选修3在难度上有所提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材中引入了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5. 总结综上所述,新教材人教选修3在结构、内容和难度上与旧版教材必修5有所不同。

新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拓展和更新,强调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重视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初中物理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精品

初中物理新旧教材比较分析 精品

题目:初中物理新旧教材比较—以人教版为例初中物理新旧教材比较—以人教版为例摘要:简述了初中物理新旧教材比较的意义,论述了初中物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产生的不同背景及其对教材编写的不同要求,重点分析比较初中物理新旧教材在内容,编排结构,呈现方式等多方面的不同,分析新教材的优点,并简单讨论新课改下教师课堂教学的改变和反思关键词: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新教材、旧教材、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比较研究Abstract: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new textbook comparative significance, discusses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syllabus and curriculum standards have different background and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f compiling teaching materials, a detai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new textbook in the content, layou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ifferent presentation modes, analysis of new teaching materia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discus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change of reflectionKey words: Physics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person teaches printing plate,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ld presentation mode, comparative study0.引言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直接依据,担任着传递知识的重要角色。

[物理]《人教版新旧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比较》论文

[物理]《人教版新旧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比较》论文

一、绪言内容比较旧教材: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

从时间尺度和从空间尺度看物理学的内容。

2.介绍物理学是自然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自然领域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3.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

4.物理学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5.怎样学好高中物理新教材:1.物理学科研究的内容。

2.物理学与其他科学技术。

3.物理学与社会进步。

4.物理学与思维观念。

5.物理学的未来。

旧版教材主要突出物理学的知识内容比如从时间尺度来看和从空间尺度来看物理学。

新版教材主要突出了思维观念。

二、章节分布比较旧教材: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物体的平衡、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第七章机械能。

新教材: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七章机械能与其守恒定律。

新教材将第一章内容由力改为运动的描述,是降低教学难点。

初中的学生思维特点主要是形象思维,学生的对世界直观认识引入到高中物理课堂上。

同时增加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让学生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

三、课文内容比较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由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异也就小一些。

述就越精确。

如果就可以认为概念。

课文中没有给出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根据和推论出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五章曲线运动腊块运动的轨迹线速度定义式为线速度定义式为角速度定义式为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七章机械能与其能量守恒阅读材料“变力的功”纯理论化讨论力、速度、功率的关系四、物理思想比较旧教材:主要重视物理知识在传输过程,不太重视对物理学的思想方法介绍。

主要有牛顿第二定律的控制变量法,新教材:对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物理学家在对物理学的推动过程介绍比较多。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从逻辑推理→猜想与假说→实验验证→外推斜面90°→得出结论。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逻辑对比分析——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逻辑对比分析——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逻辑对比分析——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居津1侯芳2(1.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江苏苏州215011;2.苏州科技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摘要: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的编写采用了与生产、生活和科技相关问题相联系的方法,将知识点融入真实情境中,因此整体把握教材的逻辑编写体例,设计符合学科逻辑、认知逻辑和教学逻辑的教学十分必要.关键词:高中物理教材;教学逻辑;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经常被作为优质课的比赛或教研活动探讨的课题.在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以下简称“新教材”)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以下简称“旧教材”)中,这一节相比于其他章节,改动较大.本文主要从教材逻辑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一、新旧教材对比分析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教材的编写在遵循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有逻辑性、创造性的内容选择与重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内容标准中明确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内容[1]a n=1+(99-98)1n-99.看到这样的形式会联想到什么?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由此可联想到反比例函数y=1x,其渐进线为x=0.所以y=1x-99的图像是以y=1x为基础向右平移99个单位.因为9<99<10,故渐进线在9~10间,选C.(五)注重实质注重实质,,淡化形式学习符号最大的弊端就是只记住符号的形式而不了解问题的本质,这容易导致不能“活用”,故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外,还要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数列的学习中,累加法适用于a n+1-a n=f(n)这种形式,但学生对1a n+1-1a n=3这类题目往往存在困惑.对此,教师不要拘泥于形式,而应抽象出这类题目的本质:后一项减去前一项的差是一个关于n的函数.再给出{}a2n这类举例强化学生对累加法的认识,同时强调解1a n+1-1a n=3这种形式的题目,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更为简便.□◢教材研究(如表1).从内容要求表述中可以发现,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习得离不开物理学史的研究.以下将对新旧教材落实课程标准做详细对比分析.表1“自由落体运动”内容标准内容要求●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查阅资料,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查阅资料,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活动建议观察质量相同、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现象,了解空气阻力对落体运动的影响查阅资料,了解并讨论伽利略关于物体运动的实验研究对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意义(一)体例结构对比新旧教材编写体例大致相同,均包括:主要内容、演示、实验、做一做、STSE和问题与练习.但新教材在节首设置了“问题”,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问题,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新教材在这一节还设置了“科学漫步”,用以介绍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介绍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重要史实,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二)学科逻辑对比知识的构成要素包括符号表征和逻辑形式.符号表征是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成果,任何知识都是以特定的符号作为表征的,属于外显的知识体系;逻辑形式则是人认知世界的方式,是知识建构的逻辑过程和人认识知识的逻辑思维过程,属于内隐的知识体系.不同的学科有各自的知识特色,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也有各自不同的规律.不仅如此,即使是同一学科,对于不同的知识,构建的过程也不尽相同,这就是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也就是学科逻辑.旧教材将“自由落体运动”知识设置为两节.前一节为“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后一节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内容如图2所示.图1“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内容图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内容新教材将旧教材的两节内容归并为一节,将物理学史作为选学内容放置于“科学漫步”之中,其教学内容如图3所示.图3新教材“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内容旧教材的学科逻辑是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与物理学史分为两节进行教学,人为地割裂了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造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真正体会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方法,对伽利略的科学思想方法也只是浮于表面的了解.这不利于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调整了教材的编排,将生活真实情境与物理学史的发展历程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相结合,并融入教学过程.这相对于旧教材更符合该内容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有利于学生在前概念的基础上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找寻新规律.(三)认知逻辑对比认知逻辑建立在学生习得新知识的心理适应性基础上.按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基本顺教材研究序,一般规律的认知应从简单到复杂,从熟悉到陌生,从具体到抽象.学生的认知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思考和体验.任何知识或规律的认知要经历从理解到应用的过程,这就是认知的逻辑.教材的编写只有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才能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建构、理解和应用.首先,从自由落体运动的主要知识内容看.旧教材先提出一个“不同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呢?”的问题,接着给出了牛顿管的演示实验,然后定义了自由落体运动,并用一句话“许许多多事实表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理规律.整个认知过程并未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于落体运动中“阻力影响因素”的得到显得非常突兀,属于知识的告知,而非学生的感悟与习得.新教材先提出了“结合实验及生活中的经验,讨论:什么因素影响物体下落的快慢?”的问题,让学生有所思考,并给出了历史上关于落体运动的争论,进而提出阻力的影响,再给出牛顿管实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铺设层层台阶,从学生已知和熟悉的现象说起,形成有意义的学习.其次,从教材的文字表述看.旧教材的文字说明较少,且陈述较多,设置的思考问题较少.新教材文字说明较多,且在每个关键点均设置了相关问题要求学生思考,更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再次,从插图的使用看.旧教材的牛顿管实验只是使用简短的文字表述,并未阐明实验现象和结论,学生要从这些简短的文字表述中寻找规律有一定的难度.新教材将牛顿管内有空气和真空两种情况下的羽毛和铁片下落情况做成对比图(如图4),更具有可视性和真实性,让学生有了更可靠的视觉体验,更容易找到物体下落的影响因素,同时也给没有条件做实验的学校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2].图4牛顿管实验照片最后,从实验安排看.物理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实验.两版本教材都安排了牛顿管演示实验和打点计时器学生实验.新教材添加了选做实验:用手机测自由落体加速度.当代社会,手机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但现代化的手机在功能上并非仅限于通信.如今,手机还可以帮助学生去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教材在这里设置用手机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更显得生活化,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探索性.学生在学习完这节内容后可以立即按照教材内容用手机进行操作实验,这在让学生体验用手机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同时,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探究规律的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四)教学逻辑对比教学逻辑一般包含“教的逻辑”和“学的逻辑”,此部分主要讨论“教的逻辑”,主要对比分析教材的可教性.从教材栏目的设置,我们可以看出“教的逻辑”.新教材最大的改动就在于课前设置情境问题导入,从学生熟悉的真实情境展开主要内容.新教材更注重知识的体系化,以“自由落体运动”这节内容为例,正文与各个栏目配合合理,图文匹配度高,给教师预留的空间较旧教材更多,教师的教学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二、“自由落体运动”教学逻辑的实践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样的学教材研究科更要讲究教学逻辑.一个好的教学逻辑可以通过情境设置将知识的学科逻辑和学生的认知逻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2](如图5).这种情境设置可以是概念的由来、规律的建立过程、实验的设计方案改进等等.图5三大逻辑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或者复习课,都要把握好这个教学逻辑.一个好的教学逻辑,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逻辑起点.不同的物理课型,逻辑起点也各不相同.以“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规律课为例,笔者定位的逻辑起点为“为什么要研究落体运动”.整节课的教学逻辑线索如图6所示.图6“自由落体运动”教学逻辑线索具体教学流程大致如下:(一)新课引入(阐释为什么要研究落体运动)1.教师打翻桌上的杯子.2.举例生活中的常见落体运动.(学生观察,回忆生活中的相关细节.)3.教师讲述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评价.(1)它是“自然界实际发生的具有加速度的”现象.(2)“以对任何人都常见的、明显的方式发生的”现象.(3)没有比总是以同一方式重复它更简单了.教师总结:从物理学史角度来说,人们对于运动的最早研究就是对落体运动的研究.【设计意图】体现出落体运动在生活中的常见性,凸显落体运动在加速运动中的常见性、典型性、可重复性,从而体现物理研究的方法与思想.(二)教学过程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以亚里士多德对落体运动的观点,引出空气阻力对落体运动的影响教师介绍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的观点——重物下落比轻物要快,引导学生对该观点进行讨论.课堂实验展示纸团和纸片下落过程.(学生活动:1.观察实验;2.上台操作,将纸片揉成纸团后与铁球同时下落.)提问:在不改变物体质量的情况下,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物体下落的快慢?提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准确吗?他忽略了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答: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他忽略了空气阻力的影响)【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前概念入手,培养学生将生活经验运用到物理实验中的能力.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探究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落体运动的快慢和质量的关系引发思考: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落体运动的快慢与质量有关吗?演示牛顿管实验.第一次:未抽气,管内空气与大气相通.铁片和羽毛下落有明显快慢差异.第二次:抽气20秒,管内气体很稀薄.铁片和羽毛下落快慢几乎没有差异.播放事先制作的慢放视频,以便更清楚地观察.提问:没有空气阻力时,轻物、重物哪个下落地更快?(学生回答:一样快.)【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总结规律教材研究的能力.通过逐步抽气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第三部分三部分::建立自由落体理想运动模型建立自由落体理想运动模型,,即定义自由落体运动(利用物理学史利用物理学史,,分三部分阐释怎样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并建立理想模型)回顾历史故事《斜塔上的实验》,提问:伽利略的实验中是否没有空气阻力?(学生答:有空气阻力,空气阻力远小于重力时可以忽略不计.)提问:为什么实验结果和没有空气阻力时一样呢?引导:在现实空间中,绝对的真空不存在,但是为了得到科学的结论、规律,我们要进行必要的理想化、简化.落体运动的理想状态——没有空气阻力(只受重力),由静止释放.这个理想运动模型我们叫作自由落体运动.(学生倾听、思考理想模型在物理中的地位.)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特点:1.初速度为零;2.只受重力.【设计意图】体现物理探究应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思想,凸显物理模型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第四部分第四部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让学生猜想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提问:匀加速直线运动具有怎样的运动规律?(学生罗列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提问:我们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哪些物理量比较方便、可以直接测量?(学生回答:位移、时间关系.)引导学生选择:①1∶3∶5∶7∶9;②位移和时间成正比.提问: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学生答:下落太快,时间难以测量.)展示1593年时人们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的油画——斜面实验,指出自由落体相当于物体在90°“斜面”上的运动.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斜面实验.(找5位学生参与斜面实验.)【设计意图】再现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让学生体验伽利略理想实验,体会如何进行合理外推,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第五部分第五部分::重力加速度引导:使用不同物体进行的反复实验表明,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作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作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展示各地重力加速度,让学生总结g维度表格规律.总结:重力加速度g=9.8m/s2或10m/s2;高精度的重力加速度属于国家机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并通过认识重力加速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六部分第六部分::归纳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规律(整个教学带领学生经历从生活到探究再到实践的认知过程再到实践的认知过程,,更符合学科逻辑更符合学科逻辑、、认知逻辑和教学逻辑)得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12gt2,v=gt,v2=2gh.提醒学生公式适用于从静止开始,不适用于自由落体中间片段.安排课后活动:根据本节课所学制作反应尺(学生课后完成制作).【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教材的编写广泛采用了与生产、生活和科技相关问题相联系的方法,将知识点融教材研究例谈利用校园环境开展地理教学□钟华张文军(浙江省春晖中学,浙江绍兴312300)摘要:大自然是最好的实验室,校园环境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

高中物理人教版新旧教材《直线运动》的比较分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新旧教材《直线运动》的比较分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新旧教材《直线运动》的比较分析1.在旧教材中,“直线运动”放在高中物理教材的第二章,新教材中放在高中物理教材的第一、二章。

同时在旧教材中的第一节“几个基本概念”中的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时间与时刻、位移、路程与位置在新教材中分为两节内容呈现,且加入了坐标系的内容。

从教材内容编排顺序上来看,旧教材中的第一章“力”在新教材中放在了第三章,并将其章节名称改为“相互作用”。

新教材的安排更注重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同时加入坐标系的知识点,为更好地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学习物理奠定了基础。

2.新教材在《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的内容上突出了变化率的概念,速度是位移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这样安排的目的在于强调变化率在描述各种变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学会从变化率的角度来分析物理中的各种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在《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节中,新教材进一步说明了如何用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质点的位置和位移,为速度概念的叙述作好了准备。

这节教材的重点是速度,从平均速度引入,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过渡到瞬时速度,说明瞬时速度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

教材最后说明速度的应用,特别以“STS”栏目形式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速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这样编排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在新教材中将实验教学与其他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是这次实验教学的一个特点。

虽然没有规定学生的必做实验,但凡是《课程标准》做出这样要求的,教材都安排了实验。

而且新教材的实验教学增加了不少现代化的实验手段,仅测量速度的仪器、工具、方法就有:(1)借助传感器、计算机测速度(利用红外线和超声波发射、接受)。

(2)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

(3)用Excel软件绘制v-t图像。

(4)用频闪摄影得到频闪照片计算小球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新老教材区别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新老教材区别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新老教材区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材与老教材相比有明显的变化,高中物理新老教材区别:一、知识结构方面新旧教材结构上有所不同。

删去部分内容,补充了部分内容,使得知识线条更加明显、流畅。

增加的内容主要是原子物理和一些科学前沿的基础知识,无计算难题。

而动量守恒定律不做为高考命题范围,这样一来与动量守恒、动量与能量及磁场中与动量有关的问题就不再出现,而这类题恰是令我们头痛的难题,这就会减轻同学研究物理的负担。

二、教学内容方面新增加内容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与体验,使内容的探究性、连贯性和趣味性都更强,教材的可读性也更好。

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通俗化。

因而复起来不会是炒冷饭,有助于同学们学好物理。

三、教育理念方面材重视联系生活、社会实践和现代科技,与旧教材相比,材除了知识线索上变化之外,另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对探究过程重视了。

无论是某种能量的定义还是规律的得出,多处运用了探究的方法。

而对题难度要求有所降低,重在过程,重在探究。

让同学们对物理有兴趣,可以学好物理,可以得高分。

这样有利于物理学科各项目标的落实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授课:XXX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教材内容有了新的变化,作为教师随之改变备课和讲课思路,要注重备出表现教材精神的教案,讲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课,才干提高课堂效率。

材的特点:1.注重基础性:基础性主要表现于下列三方面:(1)夸大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探索;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生活经验,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

这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物理学对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培养孩子善于观察,乐于探究,注意从身边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注重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

(2)夸大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尝试、科学探究能力;材非常注重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有趣的小实验和低成本实验的引入,这不仅让学生们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让他们经历一些探究过程,研究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自主研究能力,这充分体现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倡的“注重自主研究”的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旧人教版教材对比分析

关键词:人教版物理对比
摘要:将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与旧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进行对比,找出新版教材的特点以指导教学。

人教版物理新版教材2012年9月在本县开始使用,截至目前笔者已经完整的使用了这套新教材进行教学。

下面笔者以一线教师的身份将新旧教材进行对比,找出两版教材的差异。

探讨使用新教材的感受和心得,指导个人教学并供同行交流。

一、编排总体结构不同。

旧版教材总体包含5个板块:
1.有趣的声(包含第一章有趣的声)
2.色彩斑斓的光(包含第二章光的反射,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3.功勋卓著的电与磁(包含第五章电流与电路,第六章电压电阻,第七章欧姆定律,第八章电功率,第九章电与磁,第十章信息的传递)
4.古老而现代的力学(包含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5.无处不在的能量(包含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十六章热和能,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物态变化应该属于【板块(5)无处不在的能量】的内容,可能是考虑到内容较容易,没有安排到板块(5)而安排在八年级上册。

再看新教材的编排结构:
第一章机械运动(力学内容);第二章声现象(声学内容);第三章物态变化(能量的内容);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光学内容);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力学内容);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能量内容);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2.1杠杆、12.2滑轮力学内容,12.3机械效率能量内容);第十三章内能、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能量内容);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十八电功率、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电磁内容);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能源内容)。

从新旧教材编排的对比可以发现:旧版教材的编排结构强调各个知识点的板块结构关系,大致按照声、光、电、力、能5个板块安排内容;新教材的编排更多的强调让知识点符合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

特别是电磁内容由旧版的八年级下册移到九年级,九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八年级有长足的发展,学习电磁内容更加的得心应手,教学过程明显比旧版教材轻松。

二、每一板块的编排结构也不尽相同。

以声(旧版《第一章有趣的声》,新版《第二章声现象》)为例对比分析。

旧版先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4节),再学习声的利用(1.5节);新版先学习声的利用(2.3节)再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2.4节)。

从知识的结构来看,声的利用涉及超声波、次声波等知识,与声音的特性联系紧密,新版将声的利用(2.3节)安排在声音的特性(2.2节)后学习使得前后知识点更加的连贯。

再例如对于力的学习旧版教材的顺序:12.4 力→12.5 牛顿第一定律→12.6 而力平衡→13.1 弹力弹簧测力计→13.2 重力→12.3 摩擦力;新版顺序:7.1 力→7.2 弹力→7.3 重力→8.1 牛顿第一定律→8.2 二力平衡→8.3 摩擦力。

新版在学习了力后紧接着学习弹力,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再学习重力可以为后面学习平衡力提供分析素材,总体安排体现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形象到抽象的特点。

三、新版教材更加精炼、简洁。

1.章首由2面压缩到1面,删除了【阅读指导】的内容。

2.新教材有些地方图片有所减少,使得内容更加简洁。

例如声音这一小节的导入图片旧版教材有四幅图片(旧版八年级上册12面),新教材只一幅图片(新版八年级上册27面),再例如液体的压强旧版有一幅导入图片(旧版九年级80面),而新版教材没有编排导入图片。

3.新版教材知识点适当简化或减少。

例如声音章节中“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由旧版教材的单独一小节
调整为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的一个知识点:“科学世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类似的新版教材对于“液化”的知识点作了简化,在“升华和凝华”中删除了“科学世界大漠里的故事”,在“光的色散”中删除了“物体的颜色”和“颜料的混合”等。

四、新版教材内容可操作性得到提高。

我们选择《声音的特性》的新课导入部分进行对比来说明这一问题。

旧版的导入:
找一台立体收音机,试一试这个开关的作用(使用耳机效果更明显)。

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既然立体声更为逼真,为什么还要设置这样的开关。

阅读助听器的说明书或查找其他资料,了解助听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的性能指标。

留心观察或向成年人了解近年来助听器的普及情况,试着找一找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新版的导入:
震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震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为什么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大?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研究声音的特性。

旧版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前通过一些操作、查资料等活动接触声音的特性的相关知识,但是这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同时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进行这样的操作条件不够成熟,在查阅资料的
过程中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不够宽广,这就必然限制了学生的课前操作。

实际教学中这一节能在课前做到教材要求的学生非常少,教材的操作性就很低了。

立体收音机、助听器与音调、响度的关系也不够明确。

新版的导入通过两个设问直接激疑,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

在学完声音的特性后可以让学生再来回答这两个问题做到前后呼应。

在具体教学中新版导入所需要的时间也较旧版少很多,提高了教学效率。

可以说就这一节的导入内容而言新版的可操作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新版教材实验设计更加科学、合理,贴近教学实际。

例如:在焦耳定律这一小节
中两版教材都安排有电热的演示
实验,但是实验装置有改动,如
图:
按照图8.4-2来演示,考虑
到安全因素,在实际教学中不会
用220V的民用电加热电热丝,基本上都是以学生电源来做这个演示
实验。

我们可以大致算一下需要加热的时间:假设电路中的电流2A,铜丝的电阻约0.5Ω,计算出其电功率约2W;假设烧瓶中煤油0.2Kg,比热容2.1×103J/(Kg℃),加热升温5℃,需要吸热2.1×103J;
吸热时间约1050S,17.5分钟。

再按照图8.4-3做演示以及加上组装器材等准备时间这两个实验至少要30分钟以上。

加热时间挤占了课
堂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效率。

新版演示实验改为加热密闭容器中的空气,所需要的时间极大的
减少(因为空气的质量非常少);同时用定值电阻丝代替铜丝、镍铬合金丝,由定性探究改为半定量探究,更具科学性。

在具体教学中笔者对新版的装备进行了适当改变,如图(图片实物拍摄):
用温度计替换了U型管,温度差异更明
显。

将3个装置一次性串联,由原来的两个
演示实验变为一个,节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
率。

其中A瓶里电阻丝5Ω,B瓶里电阻丝
10Ω,C瓶里电阻丝10Ω,且在瓶子外面并
联了一个10Ω的电阻,加热3分组后A瓶
温度45℃,B瓶温度79℃, C瓶温度30℃。

比较A、B可以探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比
较B、C可以探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进一步比较A、C可以得出电流比电阻对电热的影响更大。

六、新版教材的语言更加的形象、生动。

例如旧版教材在声音的传播下面有一段话:声音怎样向远处传播?
而新版教材这段话换成:人们听到声音时往往距发声的物体有一段距离,那么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的呢?
旧版的语言比较单调、生硬,显得突兀,而新版的语言不知不觉中就把人引入到一个发声体正在向远处传播声音的情景中去,形象且生动。

七、新版教材的语言更加的明确、清晰。

例如新教材明确的指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新版八年级上70面),旧版教材就没有明确结论。

再如旧版对于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新版对于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相对于旧版的定义更加的科学。

相类似的例子还有速度、比热容等等。

新教材出现了名词“短接”,并且明确了名词“通路”和名词“短路”(新版九年级35面)这些都是旧版教材所没有的。

这些名词的明确有利于教学语言的规范、严谨。

结束语:新教材的特点还有很多,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归纳、总结。

限于理论水平的限制笔者的分析也不一定正确,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完善。

掌握教材特点能更好的把握编写意图,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