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物理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教材分析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物态变化教材分析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aa59f349649b6648d74756.png)
物态变化课标要求: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在物态变化中的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和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水意识。
单元\章节内容分析:物态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对学生来说,由于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本章的内容与人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开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还是比较顺当的。
本章教学要贯彻科学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并能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身边的现象充满着物理知识,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
通过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物态变化的观察,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产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通过探索,学生可以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从而体会到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的物理含义。
4、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5、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经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掌握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4、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14a0ed79563c1ec4da7193.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分析(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
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一、教科书的特点1、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2、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3、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5、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二、基本内容概述(一)本册的物理知识体系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机械运动”从长度的测量,和运动的问题出发,对运动进行研究。
第二章“声现象”,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等问题。
第三章“物态变化”,介绍温度计的使用及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
第四章“光现象”介绍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几何光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应用。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介绍透镜的概念、生活中的透镜和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初步知识。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在质量,密度,以及相关的测量方面进行学习,然后又对密度和社会的联系进行了介绍。
教材从自然现象中的机械、声、光、到透镜,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不论是自然现象或人工现象都隐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巨大力量。
在过去的教材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弊端:在序言中通过各种实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刚刚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紧接着的内容却是非常枯燥的测量、速度计算等逻辑性、规范性强的力学内容,从而很快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
而本册教材不再出现传统力学内容,代之以学生感兴趣的、不涉及任何公式及运算的内容,避免了上述弊端的出现。
每节由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内容介绍、探究、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等内容及栏目组成,每一栏目都有着各自的功能与作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给学生呈现了一个个延伸与拓宽的知识点,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ef79b428ea81c758f578c8.png)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正确读数,而且在中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后面运动的快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对于物理读数和记录数据的规范性还不能成为习惯,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多次严格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认识。
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
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
因此本节课我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表测量长度3、知道测量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知道测量有误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体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2、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制定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所以本课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三、教学的重难点:(一)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长度的测量(二)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策略:(一)设计理念: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67315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5.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透镜》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3.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人教版2024年秋季学期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人教版2024年秋季学期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5833fb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1.png)
人教版2024年秋季学期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学科,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学生逐步建立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使用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内容涵盖了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等基础知识。
教材注重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学期物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公式。
- 学会使用基本的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操作。
- 能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物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物理现象、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 通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
-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 机械运动的描述和速度的计算。
-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 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规律。
-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 难点-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误差分析。
- 声音的频率和音调、振幅和响度的关系。
-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分析。
- 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和作图。
-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和应用。
五、教学措施1. 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课件 (71张)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课件 (71张)](https://img.taocdn.com/s3/m/1649a3e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4.png)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交流提纲
一、关于教材 新旧教材对比、课标要求、全章概述、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课时建议。
二、各节教学建议
(一)、新旧教材对比
❖ 科学世界放在了动手动脑学物理之前 ❖ 删掉章前的“阅读指导”,改变了章后的
“我还想知道”为“学到了什么”。
“演示实验” “动手动脑”和“想想做做” 中的内容相互融合。
引入:将一条小鱼从一个方形鱼缸捞到一个圆 鱼缸,鱼变大了。小鱼真长这么快吗? 是不可能的,谁能解开这个谜?
提示:做实验不用图片 引出生活中的透镜
展示:常用放大镜,系列放大镜,老花镜, 玻璃球,瓶子底,一瓶水等等。
放大镜在形状---凸透镜
利用烧杯、水、制作水透镜
体会像的大 小以及像与 物的位置关 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 基本研究方法
继续培养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和“分析 与论证”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 结论来自于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此培养学生 的科学素养。
3、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 要意义,建立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乐 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科学 道理。
增加了“探索宇宙内容” 更换一些图片,更贴近学生实际
(二)、课标要求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 成像规律的应用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 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 些重大活动
并非新增
(三)、全章概述
本章是上一章“光的折射”知识的延伸。对于 一束平行光入射,光线越远离透镜主光轴,出 射光偏折程度越大,由此产生了发散和会聚的 效果。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fec0c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7.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以下简称“物理下册”)是新人教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内容有关物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力与运动、光与波、电与电场、能量与熵等等。
这套教材为八年级学生提供了适宜的教育素材,也为教师提供了理论解释和实际操作指导。
一、教材总体设计物理下册教材是以学习和探究物理学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而设计的,其设计思想和目标概述如下:1、材的设计思想是:“把握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学以致用”。
通过设计各种实践性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物理学的理论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材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科学思维和有效的知识收集、处理和运用能力,能够精通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并能利用物理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二、课文设计物理下册教材中共包括四大章节,分别为力与运动、光与波、电与电场、能量与熵。
每一章分为综述、实验探究、知识梳理、思维探究、趣味探究等多个小节,通过小节之间的系统联系,实现物理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解释与实验操作联系,从而使学生在熟悉物理学知识的同时,也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知行结合。
三、教学资源物理下册教材除了内容上设计的实验探究外,还配备了实验器材和视频等众多教学资源,以方便教师和学生探究模块的实施,加强物理学的实践性教学。
四、课程教学物理下册教材可以指导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并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和认识物理学的实质。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安排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物理智力比赛、学生导论班等,使学生在学习、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得到更有效的指导,更好地提高物理学的学习与探究能力。
总结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是专为八年级学生设计的一套教材,其总体设计理念是“把握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学以致用”,并以此为目标,旨在使学生精通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中的作用,并能利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286e3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f.png)
高教学效果。
学习方法建议
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 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 等方式,培养自主学习
能力。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 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 体系,加深理解和记忆。
实践应用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 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 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评价,可以 发现教材中的不足之处,为教材的修 订和完善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教学质 量。
02
新课程标准概述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强调物理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物
理教育。
提高科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 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尽管我们已经尽力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教材版本差异
03
不同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对研究结果
产生一定影响。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1 2
扩大样本范围
建议未来研究扩大样本范围,对更多地区、更多 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以提高研究的代表性和可 靠性。
深入研究特定领域
可以针对教材中的特定领域或章节进行深入研究, 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教材的特点和优缺点。
实验与探究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验与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 技能和探究精神,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材内容分析
01
02
03
知识点分析
本册教材涉及的知识点主 要包括声、光、热、力等 方面的物理知识,内容丰 富,难度适中。
重点与难点
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均有标注和解释,有助于 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 握。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cf8c9bbb4cf7ec4bfed05e.png)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号召下,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
八年级物理分为上下两册,在初中阶段已经推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新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进行如下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科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材的编排上学科逻辑更加合理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做了较大的改动。
由常见的简单易学的运动、声、热、光等物理现象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然后学习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电学和能的基本知识,符合由浅人深、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
如: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放在第一节,为以后学到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打下了相应的基础。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如先学习“速度”的内容,为后面“声速”“光速”的学习做好铺垫。
而光学中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中的难点,新教材将“物态变化”安排在光学前,以延后难点的学习。
将“重力”“弹力”内容提到了“二力平衡”之前,以便学习二力平衡内容时所提及的例子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具体内容。
在新教材中有“测量摩擦力”的实验,直接放在“二力平衡”后一节,既方便学生理解和计算摩擦力,又巩固二力平衡。
将“功和机械能”放在“简单机械”之前,可以为学生计算使用滑轮、斜面的有用功、总功及机械效率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现行教材的“章”小,包括的知识点少,两周左右换学一章新内容,初学者既有新鲜感,又容易把握各知识点的关系,形成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
2.适当删减内容,减轻学生负担根据课标要求删去“颜料的混合”的内容。
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内容删去,因为在生物教材中重点讲解,物理新教材里将该节与其他内容整合后放入“科学世界”中。
原教材有一节“看不见的光”,新教材将其删去,部分内容放在“光的色散”一节中。
又如原教科书在讲摩擦力之后,安排了“科学作文:没有摩擦的世界”的练习题,该题的缺点是开放度太大,学生完成此类问题的课业负担较重,但优点是能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新教材将此题改成“如果上课时教室内的摩擦力突然消失10s,我们身边的情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描述两个可能出现的场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643d9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f.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教材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本册教材涵盖了声、光、热、力、电等物理知识领域,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二、章节安排本册教材共分为七个章节,包括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电压和电阻以及欧姆定律。
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重点介绍了相关物理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探究活动和拓展阅读,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三、知识点分布本册教材的知识点分布较为广泛,包括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透镜成像原理、物态变化的机理、电流和电压的概念、电阻的测量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等。
这些知识点是构成物理学科体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验与活动设计本册教材注重实验与活动的设计,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和规律。
这些实验与活动涉及的实验器材和操作方法都比较简单易行,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与活动的参与,学生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插图与版面设计本册教材的插图和版面设计非常精美,通过直观的图表和形象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插图包括实物照片、原理图示、图表曲线等,版面设计则注重排版的简洁明了,使得教材内容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
六、练习与习题解析本册教材的练习与习题解析非常详尽,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习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详细的习题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七、教师用书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师用书包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建议,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教师用书还提供了详细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案例,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6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e483e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d.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初二物理第一学期主要任务有五单元的内容,分别介绍声音、光、物态变化、电路四个方面的内容。
教材改革以后,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物理与社会怎息息相关,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
除了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本学期初二物理的教学力争平均分、优良率、及格率和各项排名都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新教材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尤其要求学生将知识与社会相联系,因为新教材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科学、技术、社会”,目的就是要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理解物理并应用物理。
而新教材不设习题,也说明了新教材对培养学生的新的要求。
学生只需理解了所学的物理知识,然后与身边的现象相联系,学会理解和分析身边一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班级情况分析初二(____)班的学生上课纪律良好,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活跃,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初二(____)班的学生上课纪律好,且学生比较活跃,对新教材比较能适应,但也欠缺学习的主动性。
总的来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四、具体措施(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认真备课,上好第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鼓励学生提问,耐心给学生讲解。
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课后总结的工作。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物理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多向他们提出问题,尝试找到更好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3、加强阅读,多些了解新闻、新科技,在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分享,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积极开展物理实验,也多些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令学生勇于讨论,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
(二)、基础知识教学1、新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点不多,所以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讲解更着重于将知识用于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当中。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眼睛和眼镜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眼睛和眼镜](https://img.taocdn.com/s3/m/0460bdb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0.png)
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是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应用部分,它不仅涉及前面三节中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体现了学科渗透。
眼镜、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节课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了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近视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产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矫正的。
核心素养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模拟实验,尝试运用控制变量、观察讨论、类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一些物理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
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让班上视力正常的同学佩戴老花镜、近视镜,并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让班上已经佩戴了近视镜的同学佩戴老花镜、远视镜和不佩戴眼镜,并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为什么有的同学佩戴眼镜,有的同学不佩戴眼镜,即使佩戴眼镜的同学佩戴不同眼镜,感觉也会不同呢?这就要从我们的眼睛的结构说起。
学生体验、思考、交流,并回答问题。
通过实际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对眼睛成像及近视和远视产生原因的思考。
环节二:眼睛1.结构由角膜、晶状体、瞳孔、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等组成。
2.工作原理我们的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其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正常眼睛的最小焦距都小于2cm,也就意味着2倍焦距小于4cm,而我们到物体的距离远大于2倍焦距,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在视网膜上会呈现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dbef5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b.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一、声现象及其特征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声现象部分主要介绍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
内容涵盖声波的形成、声速的计算、回声现象、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以及人耳如何感知声音的。
教材通常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光现象与传播本部分涉及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以及光的应用。
学生将学习光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等基础知识,并了解光学仪器如凸透镜、凹透镜等的成像原理。
此外,学生还将通过探究光的色散、光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深化对光的本质和传播规律的理解。
三、物态变化与探究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将介绍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吸放热过程,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
学生将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探究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并理解物态变化与热传递的关系。
四、质量与密度概念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学生将学会计算物体的密度,并了解密度与物质组成的关系。
五、力与运动规律力和运动是物理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教材将介绍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学生将学习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如何通过力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此外,学生还将探究摩擦力、重力等常见力的特点和作用方式。
六、压强与浮力探究压强和浮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教材将介绍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单位,以及浮力的产生条件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学生将了解液体和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分布规律,以及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七、简单机械与应用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杠杆、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探究,学生将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力学特性,并学会计算机械效率。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二单元)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ed9b2669eae009591bec46.png)
第二章 声现象 教材分析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方式,是常见的物理现象.本章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声的利用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将成为一个新的热门话题.本章共有4节:1.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述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以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2.第2节“声音的特性”,介绍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探究了决定它们的因素,以及超声波、次声波.3.第3节“声的利用”,介绍了声与信息、声与能量.4.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介绍了噪声的来源、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途径.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教学安排了若干个实验探究活动,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声音的传播”、“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等.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物理实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和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 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决定它们的因素;知道声能传递信息和能量;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传播的,体验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培养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参观和播放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学习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等相关知识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通过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引导学生清楚地了解声在社会生活、科技中的利用.【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第2节声音的特性………………………1课时第3节声的利用………………………….1课时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转换法:在认识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过程中将看不见的振动通过水花飞溅、纸屑跳动、乒乓球跳动等现象体现出来.2.比较归纳法:通过比较物体发声和未发声的区别以及对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体的共同特征.3.实验推理法: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时,应用了实验与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三篇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4d2b5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9.png)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三篇第1篇: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1.创建物理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的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
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的情景深深吸引。
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再结合其他生活中的例子,指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这会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从而加深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
2.可进行实验模拟,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物理课堂中,由于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利用现有的器材和条件很难实现。
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例如电流方向的判断及大小计算在电学中是重点,但电流在导体中看不见,摸不着,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而且难以理解的,虽然课本中有许多幅相关的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让学生认识到电荷有移动的感觉。
而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动态软件则可以非常方便地制作出导体中正、负电荷定向移动的画面,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
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
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
在教学中,考试题目要容易一点,教学内容要适当,过早补充内容企图一步到位,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关于考试更应基于对双基知识的考查,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
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
问题设计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等。
2023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2023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63bc1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e.png)
2023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2023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本课设计中,力求体现用身边常见器材进行物理实验的思想。
这节知识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好章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2.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科学探究是初二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探究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解决物理问题常采用这种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有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器材】1.录音机、磁带、外接喇叭、大米数粒。
2.直尺。
3.杯子、勺子、适量水(学生自带)。
4.小铃铛、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
【教学过程】一、提高授课艺术,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提出问题1.重视课堂授课艺术,富有魅力的语言,对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力起重要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章首图,教师用抑扬顿挫、有声有色的语言朗诵配文,给学生美的享受。
教师巧妙设疑,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是自然界普遍存在且非常直观的现象。
根据图文,你们有哪些困惑的问题?激励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大象靠什么进行交流?2.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课本图1.1-1四幅图,让学生模拟它们发声,激活课堂气氛。
学生交流讨论:发生体发声时,有没有共同特征?2023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2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色散现象(2)物体的颜色(3)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2.难点:(1)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2)会区分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一块圆纸板、一根火柴棍、水彩颜料2.教学器材:三棱镜、七色光板、红、绿、蓝三色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提出问题由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提问:阳光通过家庭内的养鱼缸,有时会在墙上出现彩色的光带.在阳光的照射下,雨后的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人工喷泉在空中喷出的细小水珠,有时也能形成“人造彩虹”……这些美丽的色彩是从哪里来的呢?难道阳光是由这些美丽的色彩构成的吗?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发他们的思考光的色散演示实验: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墙上形成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色光带。
八年级上人教版物理新旧教材分析教材-2022年学习资料
![八年级上人教版物理新旧教材分析教材-2022年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082071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1.png)
◆第二部分:本章实验的异同-新旧教材中变化的实验-◆1-真空不能传声-图2.1-5-真空罩中的闹钟-图1. =4真空罩中的闹钟-新教材-区别:用机械钟代替电子钟,增加了泡沫-问题:1、机械钟代替电子钟的好处?-2、 实验中泡沫的作用?
◆第二部分:本章实验的异同-新旧教材中变化的实验-◆2-声与能量-说明:老教材实验给仙了实验-现象,而新教 是要求叠生观-察现象并回答结论难度增加,-此实验应该引起奖注!-去掉罐头盒两端的盖子,给一端蒙上橡皮-如图 3为5所示,将扬声器对准性焰,潘放音禾,-膜,并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你看到了什么现泉!这说 了什么月美测-焰会摇动吗?
探讨声现象-科学世界-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人靠耳朵听声音,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听小骨半规管前庭音呢?生物课上大家已-经知道了人们感知声音的-耳廓-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耳蜗-外耳道-声音引起鼓膜振动, -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咽鼓管-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鼓室-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 音-图2.1-8人耳构造-(图2.1-8。
◆第三部分:本章图片的异同-新旧教材中更换的图片-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乙穿过北京动物园-域市道路旁的隔声板“隔音蛟龙”-新教材
◆第三部分:本章图片的异同-特别关注-倒车雷达、飞机雷达-军事雷达的区别
第四部分:简析近三年本章调考、中考试题-2012年4月考试题-9、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 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老师讲课的声音大一些-B、在教室周围植树-C、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D、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2012年中考试题-9.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A. 校园周围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装置-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物理教材分析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号召下,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
八年级物理分为上下两册,在初中阶段已经推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新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进行如下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科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材的编排上学科逻辑更加合理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做了较大的改动。
由常见的简单易学的运动、声、热、光等物理现象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然后学习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电学和能的基本知识,符合由浅人深、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
如: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放在第一节,为以后学到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打下了相应的基础。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如先学习“速度”的内容,为后面“声速”“光速”的学习做好铺垫。
而光学中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中的难点,新教材将“物态变化”安排在光学前,以延后难点的学习。
将“重力”“弹力”内容提到了“二力平衡”之前,以便学习二力平衡内容时所提及的例子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具体内容。
在新教材中有“测量摩擦力”的实验,直接放在“二力平衡”后一节,既方便学生理解和计算摩擦力,又巩固二力平衡。
将“功和机械能”放在“简单机械”之前,可以为学生计算使用滑轮、斜面的有用功、总功及机械效率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现行教材的“章”小,包括的知识点少,两周左右换学一章新内容,初学者既有新鲜感,又容易把握各知识点的关系,形成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
2.适当删减内容,减轻学生负担
根据课标要求删去“颜料的混合”的内容。
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内容删去,因为在生物教材中重点讲解,物理新教材里将该节与其他内容整合后放入“科学世界”中。
原教材有一节“看不见的光”,新教材将其删去,部分内容放在“光的色散”一节中。
又如原教科书在讲摩擦力之后,安排了“科学作文:没有摩擦的世界”的练习题,该题的缺点是开放度太大,学生完成此类问题的课业负担较重,但优点是能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新教材将此题改成“如果上课时教室内的摩擦力突然消失10s,我们身边的情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描述两个可能出现的场景。
”仍然保留了发展学生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功能,但要求更贴近初中学生的水平、且能大大减轻学生课外练习的负担。
原教科书有“功的原理”内容,此内容不需要单独提出来讲,在“机械效率”中贯穿,而且在《物理学名词》中并没有此原理,所以将该内容删去。
3.教材的可读性增强,图文并茂
书中使用了很多彩色照片,尝试以视觉形象向读者传递更多的信息,以适应当代青少年的阅读习惯。
蛟龙号潜水艇和“辽宁号”航母的图片,使学生对我国的科技事业有更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的思想。
在适当的地方加了旁批,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中的一些主要方法。
例如,在第三章第二节“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中的“猜想与假设”旁加了旁批;在第四章第3节“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中的“设计实验”及“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旁加了旁批;第五章第3节“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的“分析与论证”旁加了旁批;在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旁加了关于“科学推理”的旁批;在第十章第1节“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旁加了关于“控制变量”的旁批。
新教材的每一章之后都增设了“学到了什么”这一项,使学生明确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新人教版物理教材的配套教学资源极其丰富,不仅有每节内容的教学设计、ppt、动画还有精美的视频资料,既可以满足教师备课的需求,还能拓宽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修改后教材内容与结构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心理规律,注重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精选教科书内容,对内容过多、要求过高、难度过深的内容进行调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增加教科书的可读性。
注意适当的铺垫,适量的案例分析、说明,使学生好学,便于自学。
但是,在我们教师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痛苦的困惑,发现实际
运用到位很难,其中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与思考。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学生的期望不符
许多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困惑,使得他们对物理知识充满渴望。
例如:为什么天空的云彩有时是红色的,有时是白色的等等。
学生所关注的是生活中最简单最常见的现象,与教材所安排的内容大相径庭。
新版教材在第一章中涉及到公式的书写、单位换算,计算等内容。
虽然从第二章开始安排的课程较为简单,但第一章给物理设定了一个很高的门槛,学生在学完第一章后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大大下降,甚至产生惧怕的心理。
2.某些例题难度过大
如第九章第二节有关液体压强计算的例题,要求学生估算脚在7000米的海水中受到的压力,考查学生的估算能力、单位换算能力、以及公式推导能力增加了计算的难度。
第十章第二节有关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课本中出现的例题是:有一个重7牛的铁球,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这一例题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必须要确定铁球的排水体积,而铁球浸没在水中时它自身的体积和排水的体积相等,再由铁球的质量与其密度求出它的体积,而铁球的质量又要由铁球的重力求得。
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力学综合知识。
3.高估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教材内容淡化了重点知识,知识层次也降低了,但知识面却发散得很广,实际应用性加强了,动手动脑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增多了。
新设置的一些栏目如“STS”、“科学世界”,这些内容比较简单,文字又很通俗且有趣,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读。
但是,由于当今的考试评价等机制没有与新课程理念同步建立,教材拓宽的知识面,新课标又是粗线条定标准,所以,教师很难把握“点到为止”的教学,只好教材出现的什么都教。
另一方面,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方式转变还没有真正实现,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如查资料、小制作、调查咨询等活动很难落实,而“科学世界”、“STS”教师不引导都很难实现学生自读。
以上是个人观点,希望各位教师可以共同交流,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横道中学物理组
2014、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