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兰古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兰古墓:吐蕃耶?吐谷浑耶?
——评鲍义志两篇论文及其他
青海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有渊源,典籍宝藏、历史文化十分丰富。而一次次的考古发现,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1982年开始,青海省考古工作者在青海都兰陆续发现了多个古墓葬群,发掘了其中的八十多座,包括闻名中外的热水血渭一号大墓。考古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些墓葬均属于吐蕃。近年来,青海省一些民间文史爱好者行文报刊,就古墓葬的年代、墓主人和族属等问题提出异议,认为都兰县乃至海西州的全部古墓都属于吐谷浑。双方观点相左,真有隔夜巨变之感。鲍义志先生是持“吐谷浑说”者。最近,笔者看到他两篇文章,对文中所作定论很是费解,甚至有如鲠在喉之感,不得不吐。现择其文中要点,不揣浅薄,阐明观点,愿与作者和有意于这个命题者继续研讨。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鲍义志文章的全貌,先把他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录于此。
第一篇题目为《寻踪吐谷浑》,刊登在2011年《中国土族》杂志夏季号。文中选了八首诗,每首之后均有注释。其中第七首标题是“血渭一号大墓”,诗曰:“大墓雄踞天地间,凤护龙守叹大观。木迭石砌九楼高,当年建来颇费难。从来可恨盗墓贼,考古无果人茫然。龙脉已断谁人续,恨睹疮痍血渭滩。”注释是:“血渭一号大墓是确凿无疑的吐谷浑大墓。考古发掘时挖断了龙脉,而20
多年过去,至今不提交考古报告,真是不可思议。实际上,以考古为名造成的破坏是最让人遗憾的。”第八首的标题是“观央视10套《树轮定年法》有感,诗曰:“谁家陵墓谁家坟,专家考证有定论。惊世骇俗棺板画,印迹总留大漠中。人身攻击实可哀,只恐意欲水搅混。树轮测年驱阴霾,大墓铁定吐谷浑。”注释说:“2011年3月24日《青海日报》报道了我调研吐谷浑文化的情况,这次调
研活动是‘青海省特色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调研的一个组织部分。几天后,有人在网上对我进行大肆攻击,说我是搞文化侵略云云,实际是煽动莫名其妙的民族情绪。都兰血渭一号大墓开挖以来,有一些争议、学术观点,均属正常。根据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专家们的观点基本趋于一致,认为都兰的古墓群是吐谷浑王国的遗存。而我只是采用了专家的研究成果而已。可喜的是4月1日晚央视
10频道《中国地理》报道了中国树轮测定法首席科学家邵雪梅的研究成果,认
定血渭一号大墓的时间是在公元400年左右,是铁定的吐谷浑大墓。因为这时吐
蕃王朝的军队还没有翻过绵绵唐古拉(那应是200多年后的事了)。不论是谁,都应相信科学。”
第二篇文章的题目是《吐谷浑文化——历史留给青海的厚重礼物》,刊登在2011年12月6日西宁晚报A02版上。文章说:“散落在青海大地上的吐谷浑文化遗产如满天星斗一般。以墓葬而言,除都兰吐谷浑墓群外,整个海西境内遗留的吐谷浑墓群就达2000多座。这些墓葬的考古发掘收获巨大,有众多国家级的文物。”“去年4月初,央视10频道《中国地理》报道了中国树轮测定法首席科学家邵雪梅博士的研究成果,她认定规模庞大的热水一号大墓即人们常说的‘九层妖楼’最后封土完工时间是公元600年。根据这一比碳14还要准确科学方法可以确认,都兰热水一号古墓应是促进吐谷浑走向辉煌顶峰的夸吕可汗(535—591年)的墓葬”。
读青海地方史者都知道,吐谷浑部曾有700户(另说1700户)在公元四世纪初,从辽东慕容鲜卑分离出来后,途经内蒙古阴山,辗转四、五千公里,到达甘青,并于公元313年在青海建立政权。公元663年为吐蕃所灭,前后存在350
年之久。青海是其活动的区域之一。350年后,从史书中消失,没留下任何记载。如果都兰古墓葬的发现、发掘能为吐谷浑统治时期的历史提供物证的话,对研究吐谷浑,弥补史书之不足,无疑是莫大的补益。但遗憾的是,至今没有发掘出足以服人的实物证据,来确认这些古墓葬是属于吐谷浑。从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考察发现英德尔草场和科肖图吐蕃墓算起,到1982年后省考古所对都兰古墓进行了近20年的发掘,再到1996年7月至9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青海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热水南岸四座古墓进行的发掘。这些发现和发掘都证明古墓葬属于吐蕃,而非吐谷浑,包括血渭一号大墓在内,年代均在吐谷浑被灭之后。
现将作者两篇文章综合梳理,捋出要点,加以研讨。
一、关于都兰古墓葬乃至血渭一号大墓的年代、族属问题,主要参考国家考古专家和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阐述:
1、版画人物是吐蕃人。
1) 在德令哈市郭里木乡墓葬出土的棺板画上,有四神、射猎、射牛、商旅、饮宴、野合、妇女、人物服饰与赭面等多种图案。青海省著名考古专家许新国认为是吐蕃人,描写的是贵族和平民的生活(许新国:《西陲之地与东西方文化》P300-322)。
2) 考古专家通过对从热水南岸第一、二、三座墓葬中出土木板画人物形
象的分析,分别认为:“此人物形象很可能就是吐蕃人”,“此人物皆有赭面特征,可推测为吐蕃人形象”,“人物形象似为吐蕃人”(《都兰吐蕃墓》P100-104)。
2、古藏文是重要物证。
在已发掘的多座墓葬中,发现了古藏文木简、木牍和“擦擦”。其中对热水南岸一号墓的木简,经古藏文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尧释读,认为:“墓主人可能为757年死于任上名叫‘甲贡’的尚论思结桑,若此,这是第一座可以明确断定墓主人的吐蕃墓葬。”(《都兰吐蕃墓》P44,106,127-128,132-134,图版八、图版十)和(《中国文物地图集——青海分册》P103-104)。墓葬中的“擦擦”,其内窝中多有在桦树皮上书写的古藏文,并圈成小捆塞在里面。血渭一号大墓出土的古藏文木牍现存省文物考古所。
古藏文是第三十二代藏王松赞干布时代的吞弥桑布扎创制的,一般认为时在公元617年。古藏文从创制到使用,再传至青海,那应该是在吐蕃灭吐谷浑以后的事情。怎么会在公元400年或公元600年前的墓葬中出现公元617年以后的古藏文呢,这怎么解答?作为地方史爱好者的作者应该知道藏文是怎么回事,因为这是常识。多座古墓中出土那么多古藏文,那是多么珍贵的实物证据,作者怎么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呢?还有,一会儿说是在公元400年,一会儿又改口说是公元600年,对如此重要的改动既不解释,又不说明,作悄悄的私下动作,这不是对媒体的不负责任、对读者和“首席科学家邵雪梅博士”的不恭吗?作者在后一篇文章中,就喇家遗址说到著名考古专家叶茂林,叶说他的观点是“一家之言”。这“一家之言”真是难评,笔者只能说一句话:尊重别人的才能得到尊重,把恭维当真说明脑子已经失灵,这也是常识。若不信再问问,听叶先生还说什么。在作者的两篇短文中,前后矛盾,经不起推敲的地方不止一处、二处。事理不明,何以为文?
3、线粒体DNA研究证明是吐蕃人。
“墓葬的年代应当在中晚唐时期”。“关于墓主人的人种参数我们已经进行DNA测定,属于现代藏族人种。”“这批古人骨的族属当系唐代的吐蕃人。”“族属无疑是吐蕃,而非吐谷浑。”(《都兰吐蕃墓》P158-162)
4、墓葬的形制结构与西藏的吐蕃墓基本一致。
“发掘的4座墓葬等级较高,属于吐蕃贵族墓葬,封土、墓室都是该地区新见的形制”,有呈长方形的前、后和左、中、右室,多为柏木砖石混筑,也有土坯墙。也有呈凹形的石室葬(《都兰吐蕃墓》P125)。“都兰吐蕃墓葬讲究对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