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合集下载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 增加耕地面积B. 防治水土流失C. 改善人居环境D. 提高作物产量2. 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 优化农业结构B. 方便田间耕作C. 健全公共服务D. 提高耕地肥力3. 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1. C 2. B 3. C【解析】【1题详解】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说明治沟造地出来关注耕地面积、水土流失和作物产量,还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

所以选C。

【2题详解】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提高了耕地肥力,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和提高耕地肥力不属于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

方便田间耕作是改善生产条件的主要体现。

所以选B。

【3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但生态环境脆弱,需要易地移民搬迁,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选C。

【点睛】该题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利用整理和规划。

城乡规划中乡村规划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这道试题的命题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3(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3(含解析)

…○…………订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订绝密★启用前2020年全国卷3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

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 A .创新技术B .拓展市场C .扩大规模D .降低成本2.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 A .消费习惯相近 B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 .运输费用较低D .研发成本差异较小3.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 A .进口量增多 B .出口量增多 C .销售量增多 D .生产量增多 【答案】 1.D 2.C 3.A 【解析】 【分析】试卷第2页,总11页外…………○………※※请※※不内…………○………1.部分零部件生产涉及核心技术,产品价值高;组装厂属于加工组装环节,利润低于零部件生产厂家,图中市场甲国大于乙国,综合以上信息可知,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

组装需要大量劳动力,组装厂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应该是看重乙国劳动力价格低,同时土地价格低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D 正确。

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厂在乙国不可能达到创新技术的目的,A 错误。

拓展市场是次要目的,主要是市场是甲国,B 错误。

据图分析,生产过程只是布局调整,规模扩大没有体现,C 错误。

故选D 。

2.该企业是汽车企业,零部件体积、重量较大,若远距离运输会导致运费大量增加,企业成本会增加,达不到产业转移的目的,因此此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可以降低运输费用,C 正确。

高中地理 新高考2020年(全国Ⅰ卷)地理考试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

高中地理 新高考2020年(全国Ⅰ卷)地理考试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

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地理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由于新高考不再进行文理分科,考试的模式由原来的文科综合考试变成了单科考试。

新高考地理试卷与过去的全国卷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高考地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目前安排在第四天(10号)15:30-17:00(新高考全国Ⅰ卷)。

新高考地理试卷整体结构(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选择题题型分析: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选择题考点分析:选择题总体分析:①从选择题题型上来看上看,自然地理有关试题共有8道,人文地理有关试题共有7道。

从占比来看,新高考与过去全国卷相比(自然地理6道选择题,人文地理5道选择题,总共11道选择题【大致每年这样分布,可能小有差异】),基本上保持一致。

15道选择题中有13道是中国地理试题,2道世界地理试题,显然,中国地理占比较大,这一点与过去全国卷基本保持一致,中国地理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一个重中之重。

②从考点上来看,涉及到的自然地理知识有地质构造、水文特征、自然带、时差计算、地形剖面图,这与过去全国Ⅰ卷基本保持一致。

这两年减少了对太阳运动和大气运动的考察,对于水文地理,地质构造,自然带等知识加大了考察力度,难度上有所降低。

③人文地理考察的是三大核心主干知识,城市化、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从考题设置上,题目比较常规,主要是农业与工业发展的条件与区位因素的考察,与过去全国卷相比基本上保持一致,这也体现了高考试卷的稳定性。

④总体来看,选择题部分在题量上与过去相比有所增加,但是在考点上基本保持稳定,考试内容仍然避开了较为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有利于考生的稳定发挥。

同时,新高考除了第二组选择题,其他题目均配有相关地图,图文材料题与过去相比有所增加,需要学生能够从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这一点在平时训练中也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非选择题题型分析: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非选择题考点分析:非选择题总体分析:①从题型来看,自然地理有3道大题,人文地理有1道大题,显然自然地理的占比更大,而自然地理中水文地理占据了2道大题,锋面与气候占据了1道大题。

2020年地理高考全国卷Ⅲ试题分析

2020年地理高考全国卷Ⅲ试题分析

品位•经典教学实践2020年地理高考全国卷in试题分析O黄瑜馨张军余秋莲曹鑒杰(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0)【摘要】2020年高考地理试卷荣登微博热搜,试题引发广泛讨论。

本文通过对2020年地理全国卷HI从内容、知识点、能力结构和核心素养四方面的分析,帮助广大教师及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全国卷皿。

【关键词】高考地理;全国卷皿;试卷分析一、全国卷III特点从2016年开始,四川地区采用全国卷皿作为高考地理试卷。

历年来全国卷皿主要分为两部分考查学生知识能力: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11道;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由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组成,其中36、37题为必考题、43题旅游地理和44题环境保护为选做题(其中2016全国卷ID为42题旅游地理,43题自然灾害与防护、44题环境保护为选做题)。

总共分值为100分。

主要考查知识点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选修地理部分。

二、试卷分析(一)试卷内容分析2020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考试范围主要包括高中地理必修部分,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以及选修部分的“环境保护”“旅游地理”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即初中地理的有关内容⑴。

(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2020地理全国卷ID以总分110分统计考查内容,得出自然地理44分、人文地理40分、区域可持续发展6分、旅游地理10分、环境保护10分。

试卷皿没有设计单独考查初中地理的试题,而是将其作为背景知识融入试题中,担当知识链接角色。

与以往相比,2020年全国卷ID仍然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考查并重,但人文地理考查比重有所上升。

自需地理■人■区域可挣绫发展旅游地理”环境财图12020年地理全国卷III各模块分值占比(二)试卷知识点分析高考地理试卷往往由一段材料引领2~3个问题,但各问题所考查的具体知识点不相同。

以2020年地理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查内容为依据,对每道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统计可以清晰地得知各题考查的重点(见表1)o【作者简介】黄瑜馨,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理教育。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精选)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精选)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完成1~3题。

图1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答案】1.C 2.D 3.D【解析】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的。

2.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

3.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标准答案及解析(全国Ⅱ卷)(高清版)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标准答案及解析(全国Ⅱ卷)(高清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标准答案解析(全国Ⅱ卷)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1~2题。

图11. 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 水文、地貌、植被B. 地貌、水文、植被C. 植被、地貌、水文D. 水文、植被、地貌2.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 风俗习惯改变B.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 人口迁徙频繁D.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3~5题。

图23. 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

打沟主要是为了()A. 灌溉B. 排水C. 防虫害D. 通风4. 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产量B. 减少水土流失C. 降低生产成本D. 减少蒸发5. 近年来,该地()A. 种植结构复杂化B. 复种指数提高C. 田间管理精细化D. 种田大户增多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天津卷)【word版;可编辑;含答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天津卷)【word版;可编辑;含答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天津卷)一、选择题1.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下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描述中,与图中的景观依次对应的是()A.智慧城市、低碳环保、高新产业、生态宜居B.生态宜居、高新产业、低碳环保、智慧城市C.高新产业、智慧城市、生态宜居、低碳环保D.低碳环保、生态宜居、智慧城市、高新产业(2)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A.调节地表径流量B.减少地下径流量C.减少水的下渗量D.减少地表水蒸发(3)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林地大多分布在堆土形成的高地上,主要是因为高地()A.受风沙影响小B.盐碱化程度低C.受干旱影响小D.热量条件较好2. 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中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2)导致图中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3. 20世纪80年,M镇的服装企业迁至省会W市进行生产经营。

近年来,这些企业又陆续迁回M镇,劳动力也随之迁移流动。

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及原因如图所示。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镇企业和劳动力回流原因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力的主动回流B.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C.M镇提供优惠的就业和投资政策,促成了企业的第一波回流D.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更多劳动力被动回流(2)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后又迁回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A.技术和环保B.交通和劳动力C.市场和政策D.动力和原材料4. 下表为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二)(含详细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二)(含详细解析)
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打沟主要是为了( )
A.灌溉B.排水C.防虫害D.通风
4.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产量B.减少水土流失C.降低生产成本D.减少蒸发
5.近年来,该地( )
A.种植结构复杂化B.复种指数提高C.田间管理精细化D.种田大户增多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
A.苔原带B.森林带C.森林草原带D.草原带
11.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奥地利的哈尔斯塔特小镇以湖光山色、错落有致的特色建筑、古老的盐矿遗址等而闻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每年有数十万游客来到这个仅有千余居民的小镇观光。我国某企业选择国内自然景观相似的地点,按照哈尔斯塔特的原型,建造了一座翻版小镇。建成开放后一度成为当地热门旅游景点。
评价仿建国外著名旅游景点的做法对当地旅游开发的影响。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20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从2015年起,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以及污水厂建设等,由“点源治理”转变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流域综合治理。如今那考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试题考查方式探析——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为例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试题考查方式探析——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为例

高考对中学教学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是育人方式改革的关键环节。

高考评价体系作为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南,明确了高考的核心功能以及考查内容、要求与载体,创造性地提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理念[1]。

高考试题是高考评价体系及其学科化实施路径的具体体现。

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精研学科试题,体悟育人导向,是实现备考教学内容与方式优化的必由之路[2]。

本文在构建地理考试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为例,从考查内容、要求、载体方面探析学科考查方式,以期为应用高考评价体系指导学科试题研究、命题与备考提供参考。

一、地理考试评价体系的内涵解读依据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按照高校对学生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继承高考考试大纲对考核目标与考试范围的要求,结合地理学科考试特点与中学教学实际,从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与考查载体3个维度构建地理考试评价体系(见图1),作为地理学科试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摘要:根据高考评价体系及其学科化实施路径,构建地理考试评价体系的内涵构成。

据此分析2020年全国卷地理试题,其考查内容注重学科素养的蕴育,强调在问题解决中考查关键能力;考查要求凸显应用性与创新性,强调在学问论道中体悟核心价值;考查载体聚焦生活实践与学术情境,强调在真实情境中涵育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地理试题;关键能力;学科思维;情境陈诗吉(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福建 厦门 361003)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试题考查方式探析——以2020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为例图1 地理考试评价体系的内涵构成1.考查内容地理考试评价体系统筹考虑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关系,以核心价值为引领,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共同指明考查的方向与导向;以关键能力为重点,以必备知识为基础,共同决定考察的深度与广度[3]。

第一,地理必备知识包括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有关内容,涵盖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地理第37题的易错点分析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地理第37题的易错点分析

李巍巍1 王 越1 柯 婷2(1.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湖北 武汉 430223; 2.武汉外国语学校, 湖北 武汉 430056)一、试题分析1.学科特色鲜明地理特征、地理联系和地理过程,是依循地理思想方法凝练出的地理学科维度,它们包括众多孤立、零散的知识点。

因此,可以基于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联,选择具体的知识点或知识链,设计试题考查内容[1]。

第37题以“不同时期形成的玄武岩地貌的演化”为背景,通过对尖顶山、平顶山、台地地貌形态形成的比较,注重地理特征、地理联系和地理过程的考查,具有鲜明的地理学科特色。

试题关注地理事物特征分析,如“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注重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联系,如“根据侵蚀程度,指出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以地貌发展变化过程为命题思路,基于学科必备知识——“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对学科原理进行深入考查,对学生的综合思维提出了很高要求。

2.材料精简,内涵丰富试题图文信息言简意赅,包含多次岩浆活动形成平坦地形单元(台地),以及平坦地形单元(台地)在外力作用下被塑造为尖顶山、平顶山的过程。

地质作用方式多样,地表形态塑造过程复杂。

首先,根据“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可知,该地因岩浆活动形成平坦地形单元(台地)。

其次,根据“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可知,该地经历三次岩浆活动,分别形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

最后可推断,该地先后形成了三次平坦地形单元(台地),其中两次的平坦地形单元(台地)已被侵蚀成为图中的尖顶山和平顶山。

该地地表形态的变化大致如图1所示(注:图1为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简易示意图,不代表真实过程)。

图1 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示意图理解了试题中玄武岩地貌形态的变化,就能理解信息“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

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
对于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的评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试卷整体难度水平:通过对试卷的难度分析,可以判断试卷
的整体水平。

例如,试题的难度是否适中,是否有一定的难度提高,是否存在过于简单或难以理解的试题。

2.题型分布:试卷中不同题型的分布情况对考生的综合能力有
很大的影响。

例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比例,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是否均衡。

3.命题思路和题目质量: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以及题目质
量的优劣对考生的答题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命题是否贴近生活实际,是否引导考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识点覆盖广度和深度: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的覆盖广度和
深度,反映了教材和考纲的实际应用情况。

例如,试题中涉及的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原理等是否涵盖了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

5.试题的发展性和先进性:试题的发展性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
教材内容的前沿性和学科的发展趋势,对考生的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有很大的培养作用。

例如,试题是否鼓励考生扩展思维、进行分析和探索。

通过以上的评析,可以对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并为今后的教学和命题提供参考意见。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解析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Ⅲ)(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

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A. 创新技术B. 拓展市场C. 扩大规模D. 降低成本2. 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A. 消费习惯相近B.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C. 运输费用较低D. 研发成本差异较小3. 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A. 进口量增多B. 出口量增多C. 销售量增多D. 生产量增多【答案】1. D 2. C 3. A【解析】【1题详解】部分零部件生产涉及核心技术,产品价值高;组装厂属于加工组装环节,利润低于零部件生产厂家,图中市场甲国大于乙国,综合以上信息可知,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

组装需要大量劳动力,组装厂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应该是看重乙国劳动力价格低,同时土地价格低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D 正确。

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厂在乙国不可能达到创新技术的目的,A错误。

拓展市场是次要目的,主要是市场是甲国,B错误。

据图分析,生产过程只是布局调整,规模扩大没有体现,C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该企业是汽车企业,零部件体积、重量较大,若远距离运输会导致运费大量增加,企业成本会增加,达不到产业转移的目的,因此此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可以降低运输费用,C正确。

消费习惯影响的是汽车成品销售,对生产环节布局影响不大,A错误。

据以上分析,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经济差距较大,若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企业布局应该是全部环节都在邻国,B错误。

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乙国劳动力价格低,研发成本乙国小,D错误。

新高考全国 I卷:2020年[地理]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新高考全国 I卷:2020年[地理]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新高考全国I卷:2020年[地理]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图1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A.由北向南B.由西向东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北向西南2.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

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

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

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

据此完成3~4题。

3.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态效益高B.木材销路好C.劳动投入少D.种树有补贴4.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大开荒力度B.增加木材进口C.增加粮食进口D.鼓励农地流转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

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

图2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

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A.安庆—池州B.合肥—巢湖C.亳州—阜阳D.芜湖—铜陵6.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C.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D.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

从位于5200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图3),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一)(含详细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一)(含详细解析)
简述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的旅游价值。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向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
A.①B.②C.③D.④
5.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 )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
A.春季盛行风B.夏季盛行风C.秋季盛行风D.冬季盛行风
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
A.取水难度大B.开采周期长C.水质较差D.储量较少
9.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幼树B.中龄结实树
C.老树D.各树龄组混生
10.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1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2020年高考真题:地理(新课标ⅱ)【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真题:地理(新课标ⅱ)【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如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1~2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如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3~5题。

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如图)。

打沟主要是为了()A.灌溉B.排水C.防虫害D.通风4.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产量B.减少水土流失C.降低生产成本D.减少蒸发5.近年来,该地()A.种植结构复杂化B.复种指数提高C.田间管理精细化D.种田大户增多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如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观测时段内()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7.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三)(含详细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三)(含详细解析)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徽杭古道是古代徽商贩运盐、茶、山货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徽杭古道安徽伏岭镇至浙江清凉峰镇段逐渐发展成为徒步旅游线路。下图示意该段徽杭古道所在区域的地形。
说明该段徽杭古道成为徒步旅游线路的优势条件。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据估计,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每年导致全球数以亿计的鸟儿死亡。某度假村建于燕山南麓沟谷之中,周边树木葱茏,鸟儿啼鸣,环境优美。建筑物整体顺谷地南北向延伸,外立面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剖面如图所示)。该建筑建成初期,清晨和傍晚鸟儿频频撞击玻璃幕墙而死亡,且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
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来西亚曾为世界最大的锡精矿生产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20世纪80年代,该国锡矿资源枯竭,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周边矿场废置。自1990年起,利用该矿坑湖和废置矿场,陆续建起集主题公园、高尔夫俱乐部及球场、酒店和度假村、购物中心和商业城、国际会展中心、高档住宅区等为一体的休闲城。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下图示意该休闲城的位置。
保密★启用前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全国卷三)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0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答案解析(全国2卷)

2020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答案解析(全国2卷)

2020高考全国2卷文综地理试题答案解析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答案】1.A 2.D。

2020年全国1卷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word解析版)

2020年全国1卷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word解析版)
9. 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 幼树B. 中龄结实树
C. 老树D. 各树龄组混生
10 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A. 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 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 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D. 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11.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 降水稳定B. 水土流失量稳定
C. 土壤肥力稳定D. 岳桦结实线稳定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葡萄喜光,耐旱。下图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简述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的旅游价值。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向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支礼培
在今年的高考试题中更注重体现时代特色,引导学生“心怀家国”,将重大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体现时代特色与发展成就,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趋势。

这在今年试题中尤为凸显。

2020年,最难忘的是全体国人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一些考题聚焦个体对社会的责任与价值,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心怀家国。

今年高考试题中更注重考查关键能力,聚焦学生“终身发展”,高考连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高考“怎么考”不仅引导中学“怎么教”,更会影响学生今后大学“怎么学”甚至未来职场“怎么做”。

2020年高考更加强调考查学生关键能力,聚焦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素养。

今年高考,多学科试题均加强了对批判性思维、历史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

如地理全国Ⅲ卷以毛乌素沙地环境演变为背景,要求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对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辩证看待人地关系……
今年高考试题高度重视辩证思维能力考查,很多题目不单单是某一知识点的考察,而是要求考生参照现实,运用多方面知识,以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思考问题,得出正解。

总体来看,今年的试卷突出文化立意和能力立意,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体现出“以考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导向。

这些命题趋势,对今后的教学也具有启发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