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
初中语文 文言文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原文及译文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及译文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全诗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全诗
摘要:
1.全文概述
2.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3.诗句解析
4.诗歌主题及意义
5.艺术特点
正文:
1.全文概述
《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首抒怀词。
词作描绘了边塞秋天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
词中以壮丽的景色、独特的边塞氛围以及深沉的情感抒发,使这首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2.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在此期间,他亲自参与边事,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验。
这首《渔家傲·秋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3.诗句解析
词作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描绘了边塞秋天的景色,与中原地区相比,这里荒凉异常。
大雁南飞,毫无留恋。
接下来“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表现了边塞的紧张氛围,连绵的山峰、烽烟
弥漫,夕阳西下,孤城紧闭。
词的下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一杯浊酒消解不了对家乡的思念,而战事未平,无法回归家乡。
最后“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描绘了夜晚寒冷的景象,官兵无法入睡,将军白发,征夫落泪,表达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作者的忧虑。
4.诗歌主题及意义
《渔家傲·秋思》以边塞秋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荒凉、紧张的边塞画卷。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全拼音版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全拼音版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全拼音版《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下面小编整理了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全拼音版,希望对您有帮助!《yú jiā ào · qiū sī 》《渔家傲·思》fàn zhòng yān范仲淹sāi xià qiū lái fēng jǐng yì ,héng yáng yàn qù wú liú yì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sì miàn biān shēng lián jiǎo qǐ ,qiān zhàng lǐ ,cháng yān luò rì gū chéng bì 。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zhuó jiǔ yī bēi jiā wàn lǐ ,yān rán wèi lè guī wú jì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qiāng guǎn yōu yōu shuāng mǎn dì ,rén bù mèi ,jiāng jūn bái fà zhēng fū lèi 。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作品注释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渔家傲·秋思》文学赏析
《渔家傲·秋思》文学赏析《渔家傲·秋思》文学赏析《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时写的一首抒怀词。
接下来一起来赏析《渔家傲·秋思》这首思乡诗吧!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赏析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
“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
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
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
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赏析《渔家傲·秋思》是北宋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一首词作。
词的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赏析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渔家傲·秋思翻译及原文
渔家傲秋思翻译及原文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宋代〕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向衡阳飞去的雁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注释
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征夫:出征的将士。
《渔家傲--秋思》赏析
《渔家傲·秋思》赏析塞下秋来景色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四周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夕阳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鹤发征夫泪!(一)译文 :边疆上秋季一来景色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迷恋的情义。
从四周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跟着军号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岳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关闭。
喝一杯陈酒家乡远隔万里,但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伟绩,回归没法估计。
羌人的笛声婉转,寒霜撒满大地。
征人不可以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二)赏析:(背蓝色的)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绘塞下秋景。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景色异” ,第一点明地区是边塞,季节是秋季。
词人专门用了一个“异”字,以统率所有光景的特色,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一样。
下边分别描绘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神” ,在秋季,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并且毫无稍事停留之意。
这其实是写塞下天气极严寒,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同样。
“四周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停起伏的军号声混淆在一同,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类“边声”自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千嶂里,长烟夕阳孤城闭” ,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斜阳西下时,便牢牢地封闭了城门,这里自然和内陆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情形截然不一样。
这也点了然战事吃紧、警戒威严的特别背景。
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 (征人厌战思归 ?)之情。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中心部分。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露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想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方法回去,由于还没有达到成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运用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 窦融传记》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战胜匈奴,向来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范仲淹发奋要打退进犯的外敌,保证西北边疆的平定,这类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固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来源因。
因此他只好用一杯浊酒来调解对家同乡人的想念,来寄望他对成就功业的神往。
渔家傲秋思翻译、解析
讲解
每读这首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
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
军人不回家是主动地、自觉的。
若是把它理解为计策的计”,那边防军人的不能回家就成为
被动的、无奈的了。
这样理解,对边防军人的形象,对全词的意境就都有损害。
羌管悠悠霜满地”,承上启下,进一层强调边防军人想家思乡的情绪,并由此而写出全体将士忧国的情状和感慨。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何还在服役?年轻
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泪?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忧,是怨,是愤愤
不平。
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
从《渔家傲》全词来看,应当说,情调是悲壮的,感情是强烈的,它是一首古代边防军
人之歌,以其英雄气概扣动着历代千万读者的心扉。
其中的乡恋益见浓重。
人不寐”二句,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
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
不言而喻,此词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
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此词慷慨悲凉,既写出了边地生活的艰辛,同样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
渔家傲·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渔家傲·秋思原文
渔家傲·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渔家傲·秋思原文渔家傲·秋思(6067人评分) 8.1朝代:宋代作者:范仲淹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写翻译写赏析纠错收藏分享评分:参考翻译写翻译译文及注释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
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
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
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满▼参考赏析写赏析讲解每读这首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
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
“塞下秋来风景异”,劈头一句,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
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
“异”在哪里呢?且听下文:“衡阳雁▼赏析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创作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点评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的原文、全文翻译、作者简介、词语注释及诗词赏析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的原文、全文翻译、作者简介、词语注释及诗词赏析《渔家傲·秋思》犹如一幅苍凉壮阔的边地画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它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生动地展现了边地的艰苦环境与戍边将士们复杂而真挚的内心世界。
【原文】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1)渔家傲:词牌名。
2)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3)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
4)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5)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
6)长烟:荒漠上的烟。
7)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刻石记功。
8)羌管:即羌笛。
9)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作者简介】范仲淹,这位北宋时期的杰出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自幼勤奋好学,心怀壮志,以天下为己任。
在政治舞台上,他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坚定的信念,积极推行改革,试图改变当时的社会现状。
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成为了后世无数人敬仰和追随的榜样。
在文学领域,范仲淹同样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迈奔放之作,也有深沉婉约之篇。
他的诗词往往蕴含着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关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渔家傲·秋思原文翻译宋词鉴赏
渔家傲·秋思原文|翻译|宋词鉴赏《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渔家傲·秋思的原文译文及古词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渔家傲·秋思》原文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及注释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古词赏析范仲淹是当时的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
他了解民间疾苦,深知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张革除积弊,但因统治集团内部守旧派的反对,没能实现。
他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这首《渔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4] ,衡阳雁去无留意 [5] 。
四面边声连角起 [6]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 。
羌管悠悠霜满地 [8]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4]塞下:边境要塞之下。
[5]衡阳雁:湖南衡山有回雁峰。
旧说衡山一峰极高,雁不能过,故名回雁峰。
[6]边声连角起:边声,边地的各种声音。
角:军中乐器。
[7]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
后汉窦宪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回。
勒:刻石。
[8]羌管:笛出于羌地,故称羌管。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向衡阳飞去的雁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评析:此词当是受唐李益诗《夜上受降城闻笛》影响:“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衍诗为词,化悲凉为沉郁,诗词并读,更可见王国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为不刊之论。
盖词于描摹细节,最称当行,足补诗之未尽未到处。
词之前阕,征色选声,匠心独运。
下片深具悲悯情怀,极写将士思乡之哀,其实也是从反面映衬出边关将士的英雄气概,纵使思家垂泪,却因“燕然未勒”,不能解甲。
贺裳《皱水轩词筌》云:“庐陵讥范希文《渔家傲》为穷塞主词,自矜‘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为真元帅之事。
按宋以小词为乐府,被之管弦,往往传于宫掖。
范词如‘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令‘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塞边寒’者听之,知边庭之苦如是,庶有所警触。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及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及赏析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创作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赏析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全赏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赏析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渔家傲·秋思》原文、鉴赏
《渔家傲·秋思》原文、鉴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鉴赏《渔家傲·秋思》这是一首抒怀词,由范仲淹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渔家傲·秋思》也是当时第一首描写边塞题材的作品,也是宋代最早表现军旅生活的词作。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渔家傲秋思原文鉴赏,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周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鉴赏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备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详细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芜,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周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绕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呈现出一幅布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
“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斗没有取得成功,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
而要取胜又谈何简单,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分散在心头,无计可除。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
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
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反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长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很多思乡的热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赏析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赏析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把西北边陲的羌管笳鼓声带进词坛,使词进一步向社会化靠拢,旁枝独秀于艳词之外,本篇即为发端者之一。
(完整版)诗词赏析: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诗词赏析: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注释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讲解每读这首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
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
“塞下秋来风景异”,劈头一句,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
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
“异"在哪里呢?且听下文:“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古人相传,北雁南飞,到衡阳而止。
衡阳城南有回雁峰,样子很像回旋的雁。
“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
边塞诗: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边塞诗: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创作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赏析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意思: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
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
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
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满大地。
和征人们不能入寐,他们都愁白了头发,流下伤心眼泪。
《渔家傲·秋思》注释:①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②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③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语,指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
相传北雁南飞,到湖南的衡阳为止。
④边声:指各种带有边境特色的声响,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
⑥千嶂:像屏障一般的群山。
⑦长烟:荒漠上的烟。
⑧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
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89,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⑨羌qiāng管:羌笛。
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渔家傲·秋思》写作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
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
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渔家傲·秋思》鉴赏: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家傲秋思》教案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欣赏激昂豪壮和婉转阴柔不同的两首古典音乐,用合适的词形容它们的风格师: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家傲秋思》来进一步体味
二、预习检测
读词纠错字
塞下sài 嶂zhàng 浊酒zhuó燕然未勒yān lè羌管qiāng 寐mèi
三、揭示目标
1、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3、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4、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问题引导下再学习
1、在理解词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看课文下注解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这首词内容。
2、再读译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上篇写了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异”在何处?
3、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这首词主要写了塞下秋景,抒发
了思乡忧国之情。
4、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板书:戍边图思乡图)这首词主要写了塞下秋景,抒发了思乡忧国之情。
5、总结:通过上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势?此景会令人产生怎样的感觉?(师板书:荒凉萧瑟)
6、出示思考题:(1)、一杯浊酒,万里家园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出一种怎样情绪?(2)、“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未勒,何谈归家之事,又是何等胸怀?(3)、“羌管悠悠霜满地’指的是什么时间?听到幽怨的羌笛声,戍守边关的将士们会有什么感受?
五、随堂检测
1、人为何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作者及戍边将士怎样的情感?
2、学生归纳下片主要表达了戍边将士怎样的一种心情?(师板书:思乡愁苦)
六、课堂小结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表现了作者欲报国立功却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悲怆情怀。
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开辟先路。
七、作业布置
1、背写全词
2、总结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