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体系结构设计
实验室的设置布局及组织结构
实验室的设置布局及组织结构实验室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之一,其设置、布局和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对于实验室工作的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从实验室的设置、布局以及组织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实验室的设置1.应根据实验室所从事的科研工作,确定实验室的功能和性质。
如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等根据研究的领域进行划分。
2.实验室的面积要根据实验室所需的仪器设备、工作人员和实验操作的空间要求进行合理规划。
大型设备应具备独立的空间,各项实验操作间要有合适的面积。
3.实验室的环境设施应配套完善,如通风设备、消防设备、安全设备等。
4.实验室设施的选型应根据实验需求和研究方向进行,应充分考虑实验仪器的品质与价格的平衡。
5.实验室应具备较大的储存空间,可以用于存放试剂、试纸、实验用品等。
二、实验室的布局1.实验台的安排要合理,可以根据实验的流程进行分区,如前处理区、分析区、数据处理区等。
不同区域的工作人员可以互相配合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2.实验台的高度和宽度应根据操作人员的身高和工作需要进行个性化定制。
3.操作区和放置区应有明确的界限,使操作区不受其他杂物的干扰。
4.实验台上应配备充足的电源插座,并预留对应的网络接口,为科研人员的实验工作提供便利。
5.实验室内应合理布置管理区,包括实验室主任办公室、实验室技术人员办公室、实验室存储室、会议室等。
这些区域有助于实验室的管理和协调。
三、实验室的组织结构1.实验室应设有实验室主任或科研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的整体管理和科研方向的指导。
2.实验室应设有技术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运行、设备维护及实验操作指导。
3.实验室应设有科研人员,包括主任研究员、副研究员和其他研究人员,负责具体研究项目的设计和执行。
4.实验室应设有实验室助理和实验室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的文档管理、试剂和实验用品的采购等后勤事务。
5.实验室的人员组成应根据研究方向和项目需求进行调整,保证实验室的研究团队的专业性和能力。
病理实验室建设中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构建
病理实验室建设中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构建病理实验室作为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诊断和疾病研究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高效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病理实验室建设中的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运行。
一、实验室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构建对于提高病理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一个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帮助实验室规范内部业务流程,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同时,管理体系还可以提升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规范实验室的操作流程,降低错误发生的风险,保障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构建实验室管理体系时,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规范性原则:制定明确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和流程,确保实验室的各项操作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2. 过程性原则:建立一套科学的流程管理系统,对实验室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管理,确保整个实验室工作的有序进行。
3. 人性化原则:关注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情感需求,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保证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4. 持续改进原则:实验室管理体系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改进的过程,通过不断总结和优化,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三、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需要包含以下基本要素:1. 组织结构:明确实验室的组织结构,划分部门和岗位职责,建立清晰的上下级关系和工作协调机制。
2. 文件管理:建立健全的文件管理制度,包括文件的编制、审批、发布和变更等,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 设备管理:制定设备管理政策,包括设备的购买、验收、维护和报废等,保证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
4. 采购管理:建立科学的采购管理流程,确保实验室所需物资的及时供应和合理消耗。
5.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标本采集、标本保存、实验过程控制、质量控制和结果评价等环节,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实验室管理体系是如何构成的?
实验室管理体系是如何构成的?1.管理体系概念介绍试验室管理体系介绍前,我们先了解关于体系、管理的基本概念。
(1)体系相关关联或作用的一组要素,体系由要素组成,其性质由要素打算。
体系是对事物相关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方面通过系统化的优化整合为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
对试验室而言,检验检测报告是最终结果,影响检验检测报告质量的要素包括:人员、仪器、样品、检测方法、环境和量值溯源等构成一个体系。
管理指挥和掌握试验室协调的活动,为了保证检测报告的质量,以整体化的要求处理好实现检测中各个要素的协调与协作,就是管理。
试验室的管理是质量管理,就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掌握试验室的协调活动。
试验室管理体系把影响检测质量的全部要素综合在一起,为实现质量目标,由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构成的且具有肯定活动规律的一个有机整体。
2.管理体系要素试验室管理体系包含硬件部分与软件部分,硬件部分也称基础资源。
管理体系由组织机构、程序、过程、资源4个基本要素组成。
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支配。
因此要合理设计试验室的组织机构,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技术、管理、支持服务工作与管理体系关系。
组织是简洁理解是人们为实现肯定的目标,相互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XXX检测中心、XXX试验室。
试验室建立与体系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工作:1.设置与检测工作相适应的部门,如硬件测试部、硬件试验室等;2.确定综合协调部门,如综合管理部,运营部等;3.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与对应关系;4.协作开展工作所需的资源;5.详细状况详细对待,由于试验室的性质、检测对象、规模不同,必需依据试验室实际状况进行设计。
程序过程资源(1)人力资源:试验室确保操作特地设备、从事检测、报告授权签字人等人员的力量,应依据工作岗位、质量活动及规定的职责要求,选择能够胜任的人从事相应工作。
(2)物质资源:试验室检测的基本保障,配置必需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并进行维护和保养。
实验室的设置、布局及组织结构
实验室的设置、布局及组织结构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实验室设置、合理的布局以及科学的组织结构对于实验室的高效运作和科研成果的取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实验室设置、布局以及组织结构三个方面来介绍。
一、实验室设置实验室的设置通常包括实验室建筑、实验设备和实验室的分类。
首先,实验室建筑应该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实验室建筑应设置在能够保证实验操作安全的区域,远离易燃、易爆和有害物质的场所。
建筑内部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各种实验设备和人员。
此外,实验室建筑应该有良好的通风系统和紧急救援措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其次,实验设备的设置也是实验室设置的重要一环。
根据实验需要,实验室应有一系列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如显微镜、离心机、高压反应釜等。
这些设备应摆放在合适的位置,便于科研人员操作和使用。
同时,实验室还应该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防护墙、安全柜等,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最后,实验室还需根据实验的性质和目的进行分类设置。
例如,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等。
每个实验室的建筑和设备设置都应针对具体的实验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和布置,以提高实验室的效能。
二、实验室布局实验室的布局是指实验室内各个区域和设备的摆放位置,合理的布局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操作。
首先,实验室应根据实验过程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区域。
一般来说,实验室可以划分为实验操作区、样品处理区、仪器设备区以及结果分析区。
这样的划分可以有效降低实验过程中不同样品或试剂之间的交叉污染,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实验室内的设备摆放也需要根据使用频率和安全性进行规划。
使用频率较高的设备应该摆放在离实验操作区较近的位置,方便科研人员操作。
而安全性较高的设备,则应该放在较为隔离的位置,以防止非授权人员误操作。
另外,实验室内的通道和工作区域也需要合理设计。
通道的宽度应足够,以方便人员和设备的通行。
工作区域的大小应根据实验操作的需要进行合理划分,避免拥挤和混乱。
实验室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实验室管理系统详细设计实验室设备管理模块是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该模块主要包括设备的入库管理、设备的借用及归还管理、设备的维修管理以及设备的报废管理等功能。
在详细设计阶段,需要设计详细的数据库结构来存储设备相关的信息,包括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状态等,并通过合理的关系建立和索引来提高查询效率。
实验室人员管理模块是另一个重要的模块,主要包括实验室人员的基本信息管理、权限管理、请假管理以及实验室人员的考勤管理等功能。
在详细设计阶段,需要设计实验室人员的数据表结构,包括人员编号、人员姓名、所属部门、职位等信息,并设计相应的关系和索引来提高查询和权限验证的效率。
实验室资源预约及使用管理模块是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另一个重要模块,主要包括实验室资源的预约管理、实验室资源的使用管理以及实验室资源的统计分析等功能。
在详细设计阶段,需要设计资源预约表、资源使用表等数据表结构,同时设计相应的关系和索引,用于支持资源预约和使用的查询操作,并能够对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除了以上三个核心功能模块之外,实验室管理系统还可以设计其他辅助功能模块,如实验室费用管理模块、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块等。
在详细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一步设计相关的数据表结构和模块功能,以满足实验室管理的需求。
在详细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可扩展性是指系统在未来应对需求的变化和功能的扩展时,能够方便地进行修改和调整。
可维护性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方便地进行修改、调试和维护。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可以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系统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各个模块之间松耦合,方便修改和维护。
同时,可以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总之,通过对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验室管理的需求,并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同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设计和调整,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实验室管理的要求。
基于三层结构的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 前 言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 的不断扩大 ,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实验室教学管 理的需求 。 高校肩负着教学和科研的重任 , 为了实现素质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才,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 高校实验室纷纷购置了大量的计算机。 如何合理、 规范、 科学地管理实验 室, 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 在维护管理好仪器设备的前提下满足师生的实践需求和科研需要成 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介: 捷(9 1)男, 方 18一 , 福建福 清人 , 实验师, 士, 助理 硕 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机应 用 术。 技
第 5期
方
捷: 基于三层结构 的实验室管理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
6 1
23 教 学管理模 块 -
该模块为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教学计划 , 将实验指导 书等电子资源上传至网络 。学生可以下载相关的实验资料进行学习。教师通过该模块可以批改学 生的实验报告 , 录人实验成绩。该模块能够显示哪些设备或仪器是否被使用 , 方便学生根据需要进 行选择。教师还可以方便的记录设备 、 仪器 的使用情况和学生的考勤情况。
2 1 年第 5 00 期 总第 1 1 0 期
《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J U N LO U IG B A C FF J N N R A N R rY O R A FF Q N R N H O UI 1 实验 室 管理 系统 的功 能 模 块 架 构 图
24 实验 室 基 本 信 息 管 理 模 块 .
实 验管 理员 负责 发 布公 告 , 括实 验 室管 理条 例 、 知 、 包 通 实验 室 的课 程 安 排表 , 记 实 验 室人 登
员的考勤情况 , 管理教师、 学生的交流平 台和系统的中的多媒体信息。 25 实验 室人 员管理模 块 . 实验人员管理模块主要介绍各实验室管理人员 的基本情况, 包括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专业 、 学历 、 学位、 所在的实验室名称等, 可供教师或学生浏览或查询。实验管理员负责实验室人员 的考勤 登记 , 记录详 细 的交接 班手续 。
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结构模型设计
各个要素 、 环节 进行审核 , 对 不符合要 求的项 目 进 行整改 。 通过 对要素 的改进可 以进一步提 高实验室 的整体 质量 , 更 好的满足 委托方提 出的要求 。
4结 语
通过 以上 的论述 , 作者对构建 实验室质量 管理体系结构 模 型 得 出了以下 结论 , 首先 其具 有重 要 的理论和 实 际意 义 , 并 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l检 测试 验的 质量 体系结 构
我们 通过 系统工程 原理拟 建 了检 测实验 室 质量管理 体 系
过 程策 划、 委 托方 信息 、 体 系评 审和审 核 、 处理 抱怨 、 组 织结 构 和 工作程序 等十几个要 素。 质量 管理体 系三维结构模 型要素 按 的 三维空 间模 型 , 来探索 过程要 素 、 保证 要素 以及 改进要 素在 它们也 同是 此结 构组 表述 以及存在 的基 础问题 , 同时通过过程要 素 中 “ 样 品的处 置” 照次序展示 实验室服 务质量的形 成过 程 , 为 事例 , 可 以 探索 出存 在于 这3要素 中的 网络 关 系 , 同时 对于 成 中重要 的基础构成部 分 , 并且质量 管理体 系中的保证和 改进
联系, 却没有表述 清晰 , 所以实际可操 作性匮乏 。
有 实用性和有效性 。
( 2 ) 质量环分析 法 根据I S O9 O O O -1中规定 的质量环分析 对要 素的改进是提 高实验室水平 和环境 , 以及改进 制度等 实验室在 接到投诉后 应 当及时 的对相关 方面 法, 结构分 析 中加入 质量环的 内容 , 分 割法为环状 , 检测 服务 质 方 面重要 的一步 。 量主 要通过 内、 外两 环来代表 在形成过程 中的 间接 和直接 质量 进 行整改和 制定相应 的预防措施 , 并且 在之后 对实验 室运 行的 管理 体系要素 。 但是 没有体现 各要素的相 互关联情 况和重要 程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标准化研究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标准化研究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构建和标准化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确保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和效果,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和标准化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1. 建立质量管理团队:质量管理团队由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指导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
2. 制定质量管理文件:包括实验室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指导文件等。
这些文件应明确规定实验室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职责和质量管理流程,为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基础和依据。
3. 确定质量管理流程:根据实验室的工作特点和需求,确定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流程,包括样品接收、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等环节。
流程要求合理科学,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连贯性和可追溯性。
4. 建立质量管理档案:建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档案,包括设备管理记录、人员培训记录、质量检查记录等。
档案要求完整、准确,可用于质量管理的监测和持续改进。
5. 设立质量管理评审机制:定期召开质量管理评审会议,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改进。
评审会议应有明确的议题和目标,形成书面的评审报告,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实验室质量管理标准化研究1. 研究相关质量管理标准: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标准化研究,包括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
理解并应用这些标准,将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
2. 准确理解质量管理标准要求:对各项质量管理标准的要求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
准确理解标准的要求,可以帮助实验室针对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符合标准要求的管理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3. 推动实验室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在实验室内推动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的落地和实施。
通过开展培训、制定指导文件、组织内部审核等措施,推动实验室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实验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临床实验室管理与组织结构
控制层
医院高层管理者(领导班子)对各科建立有效的
控制体系 医院的管理层(从院长到各中层干部)知道自己的 职责与权力是什么,发挥其管理作用。
管理层
经营层
经营层(医院各科室)执行医院决策,动员全体人 员为完成医院的总体目标。
5、医院基本的组织层次金字塔结构
院领导
行政职能部门
临床 科室
实验室/班组
6、经济责任是临床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方式
员工价值定位
授权
(1)根本的准则: “因事设人,视能授权” 一切依靠权者的才能大小和知识水 平的高低为依据:“职以能授,爵以功 授”。 “因人设事”,“以功授权”必然 贻误大事。一旦授予下属职权而下属不 能承担职责时,应明智收回职权。
(2)明确所授事项
授权时必须向被授权者明确 所授事项的任务目标及权责范围, 有利于下属完成任务,避免下属 推卸责任。
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职权结构层次结构五影响组织设置的因素组织结构单位环境生命周期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单位规模单位战略1环境战略组织三者的互动决定决定服务于基于决定决定服务于基于2组织化四层次结构与流程再造中的矛盾决策流程控制方法经营模式过程文化的重构竞争文化的提升信息文化的建设决策文化的整合管理技术组织化的组织化的四层次结构四层次结构组织的流程再造组织的流程再造规范规范改善改善推进推进强化强化3现有医院组织结构的属性军队属性个人属性政府属性企业属性上层组织隶属于军队沿袭军队的管理模式与作风做为上市公司不得不按照公司法设立组织结构捆绑上市时具有很强的政府行为领导者个人魅力与能力对企业的影响医院组织的四层次决策层经营层管理层控制层医院领导对近期与远期的计划与决策项目选择医院领导对近期与远期的计划与决策项目选择经营层医院各科室执行医院决策动员全体人员为完成医院的总体目标
工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创设及优化建议
工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创设及优化建议为了更加高效的管理和提高工程实验室的工作效率,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以下为工程实验室管理体系创设及优化建议。
一、制定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管理规章制度是整个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基础。
实验室需要制定、修改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如安全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等,以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标准,如实验室安全标准、实验室环境标准、设备使用标准等,以便全面性、标准化、科学化地管理实验室。
二、设立科学的管理结构一个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取决于管理结构的科学性。
实验室应当采取科学的管理结构,如设立实验室主任、副主任、技术人员和兼职管理人员等,以便于整个实验室的工作流程畅通,任务分工合理,充分发挥各自擅长的优势和特长。
三、定期培训和知识分享实验室应当注重培训和知识分享,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
经常性地开展员工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让员工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
并且需要建立员工知识分享平台,让员工分享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以促进全体员工的共同提高。
四、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制度,如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范等,并且将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在实验室设备、设施的投入和使用中,要有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优化实验室绩效评价体系实验室的绩效评价需要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以评估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产出效益。
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论文发表、专利授权、研究经费使用率、设备使用率、员工考核等。
实验室还应当建立奖惩制度,对表现优异的员工或团队实行奖励,对表现不佳的员工或团队实行惩罚。
六、加强与外界交流合作实验室需要加强与外界交流合作,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和比赛,与同行进行研究合作,增强实验室研究和创新能力,提高核心技术的竞争力。
实验室建设方案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实验室建设方案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实验室建设方案: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一、引言实验室作为科研、教学以及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保障科研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升教育质量以及确保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落实科学管理、强化质量管控,建立和运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成为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重点探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1. 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框架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为实验室各项工作提供标准和指导的管理体系。
在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时,应根据实验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框架。
主要包括质量政策、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
2. 确定实验室质量目标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应与实验室的定位和任务相匹配。
通过设定质量目标,可以明确实验室的发展方向和要求。
质量目标应具体、可测量和可评估,并与实验室的人员培训、设备更新、规范实验操作等环节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 设计实验室质量管理程序实验室质量管理程序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设计和实施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例如,实验操作规范、检测方法验证程序、质量事故处理程序等。
4. 建立质量培训体系实验室的质量管理需要所有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为此,建立健全的质量培训体系势在必行。
通过定期开展质量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以保障实验工作质量稳定并符合要求。
三、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与维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与维护至关重要。
定期审查和更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保证其与实验室实践活动的一致性,并确保相关人员都能够查阅和理解。
2. 确定实验室内部审核机制内部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建立内部审核机制,通过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以识别潜在问题、评估实验室运行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实验室管理体系结构设计
实验室管理体系结构设计摘要实验室的建设首先一步在于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结构,管理体系结构的设计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保障。
主要通过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中过程要素、保证要素和改进要素三者之间的网络关系为主导分析,阐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结构的设计。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霍尔三维模型;PDCA循环1 质量管理体系结构方法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施这些目标的体系。
国内外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结构问题的研究主要有3种方法: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定义分析法,质量管理体系结构质量环分析法,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分层分析法[1]。
2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2.1 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要素维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三维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要素是实现委托方满意质量的保证,它为质量形成过程提供支持和保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服务质量的形成。
保证要素与过程要素共同作用,形成质量管理体系空间结构的“平面网”。
实验室成立和运行的保障主要通过保证要素,实验室成立首先要制定组织结构、实验室管理结构、质量目标、质量方针等一系列相关的方案和计划。
组织结构得体现实验室各个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根据组织结构制定的方案,对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工作程序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必须全面体现实验室工作的各个环节。
在工作程序中注意各类责任制度的制定。
有了组织结构、工作程序,得有相应的资金、人员、设备等资源和进行检测、校准等工作的室内工作环境。
因此,保证要素是实验室成立的主要环节,通过保障要素的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一节一节地进行,成立完整的体系结构,以供应过程要素顺利进行。
2.2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要素维从图1可以看出,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要素维上的要素按顺序反映了该实验室的服务质量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该质量管理体系结构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而质量管理体系的保证要素及改进要素正是围绕该维要素展开的。
过程要素主要体现样品接受到出报告过程的流程[2]。
实验室管理体系 组织及制度保障
实验室管理体系组织及制度保障一、引言实验室管理体系是确保实验室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它涉及组织架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多个方面。
一个健全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实验室的运行效率,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阐述实验室管理体系的组织及制度保障,以确保规章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组织架构1.领导机构:设立实验室主任一职,全面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科研组织、质量控制等工作。
实验室主任应具备相关领域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经验,能够为实验室的发展提供战略规划和决策支持。
2.学术委员会:设立学术委员会,负责审议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研究计划、研究成果等学术事务。
学术委员会应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权威性。
3.技术支持部门:设立技术支持部门,负责实验室的技术服务、技术支持和技术培训等工作。
技术支持部门应具备专业化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能够为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规章制度1.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确保实验室安全有序运行。
规定应包括实验室安全检查、危险品管理、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内容,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2.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规定,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规定应包括仪器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等方面的内容,并要求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
3.实验室数据管理制度:制定实验室数据管理规定,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规定应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共享等方面的内容,并要求建立完整的数据档案。
4.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实验室人员管理规定,确保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规定应包括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和奖惩等方面的内容,并要求建立完善的人员档案。
5.实验室经费管理制度:制定实验室经费管理规定,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
规定应包括经费预算、经费使用、经费报销和经费审计等方面的内容,并要求建立完整的经费档案。
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6步走!
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6步走!实验室依据ISO/IEC17025建立管理体系其实并不难,完成文件编制、人员培训、体系试运行、内审与管理评审工作,即可初步建立实验室的管理体系1、文件编制文件编写小组按ISO/IEC17025要求编制文件。
文件层次一般分为四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记录和表单。
文件编制的工作量较大,关联性强,切忌照抄照搬,要量体裁衣。
文件编制过程实际上也是规范流程的过程。
文件编制时,应同步考虑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2、文件发布发布前要将旧文件和旧记录表单进行清理。
经过管理层审批,发布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第二层和第一层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记录和表单)也要陆续发布生效。
3、人员培训根据需求制定培训计划。
文件编写人员对各部门骨干进行管理体系文件的培训。
组织各部门骨干学习认可准则ISO/IEC17025,对新进人员进行上岗培训。
制定关键岗位人员的任职要求,适时参加持续培训,保存关键岗位人员的技术档案。
技术岗位人员还应参加检测标准/检测技术方面的培训。
4、管理体系实施各部门按体系文件要求实施运行,规范填写记录,出具全流程检测报告,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各部门应及时汇总反馈,以便及时修正文件或规范现有的做法,避免出现文件与实际运行“两层皮”的现象,实施后要适时开展自查。
5、内部审核内审的目的是验证管理体系运作是否持续符合管理体系文件和认可准则的要求。
一般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成立内审小组,编制内审计划,按部门进行审核。
对照实际运作与文件/认可准则的符合程度,发现不符合和问题点,对不符合项要督促整改。
整改时,应避免走形式,切实找出问题原因。
内审员要尽量避免审核自已所在的部门,内审结果要上报管理层。
6、管理评审目的是确保体系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变更或改进。
一般采取会议评审的方式,通常每年一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
管理评审的输入为: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施完成情况,方针目标的适宜性;能力验证或实验室比对的结果;不符合检测工作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客户反馈/投诉和顾客满意调查;总结内审结果和外审结果;质量监督情况总结;员工培训实施情况总结;资源满足情况;各部门工作总结。
试验室组织结构框架图
试验室组织结构框架图试验室是一个重要的研发和测试平台,广泛应用于科研机构、企业和工业领域。
为了有效管理和整合试验室的资源和人力,在试验室中建立一套合理的组织结构框架图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围绕试验室组织结构框架图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试验室的资源。
一、试验室组织结构概述试验室组织结构框架图是试验室内各部门和职能之间关系的直观展示方式,旨在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责,提高试验室的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一般来说,试验室的组织结构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领导层:负责试验室的战略规划、决策和资源分配,通常由试验室主管或主任担当。
2. 功能部门:包括技术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安全环保部门等,每个部门都承担着具体的职责和任务。
3. 运行团队:试验室内的核心力量,负责试验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编写等。
二、试验室组织结构框架图的设计原则为了使试验室组织结构框架图更符合实际操作,我们需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 分工明确:试验室内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应该明确划分,避免职责混淆和冲突。
2. 上下贯通:各部门之间要形成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实现信息的传递和资源的共享。
3. 灵活性和适应性:组织结构框架图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试验项目和研究方向的变化。
三、试验室组织结构框架图的实例分析以下是一个试验室组织结构框架图的实例,用以说明试验室内部的工作分工和职责:```┌─────────┐│ 领导层│├─────────┤│技术部门│├─────────┤│质量管理││ 部门│├─────────┤│安全环保││ 部门│└─────────┘```在这个实例中,试验室内的领导层负责制定整体的战略方向和发展规划,技术部门负责试验设备的选型、维护和性能评估,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监控,安全环保部门负责试验室的安全运行和环境保护等。
总之,试验室组织结构框架图在试验室的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科研实验室的管理框架
科研实验室的管理框架1. 引言科研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
为了提高科研效率,确保实验安全,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科学、规范的管理框架。
本文档旨在阐述科研实验室管理框架的各个方面,以供实验室管理人员参考。
2. 组织结构2.1 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整体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协调实验室内部资源、对外交流与合作等。
实验室主任应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2.2 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负责实验室的学术研究工作,制定研究方向、研究计划和评价标准。
学术委员会由具有一定学术造诣的教授、副教授组成。
2.3 实验室部门设置实验室可根据研究方向设置不同的部门,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研究工作、实验室安全和设备管理。
实验室部门设置应遵循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原则。
3. 人力资源管理3.1 招聘与选拔实验室招聘应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选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
招聘程序包括发布招聘信息、简历筛选、面试、公示等环节。
3.2 培训与发展实验室应定期为成员提供专业培训,提高成员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鼓励实验室成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术成长。
3.3 考核与评价实验室设立考核制度,对成员的研究成果、学术贡献和实验室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评价。
评价结果作为成员晋升、奖励和资助的依据。
4. 科研项目管理4.1 项目申请实验室成员可根据研究方向和实验室发展规划,申请国内外科研项目。
项目申请应遵循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4.2 项目执行实验室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项目负责人需定期向实验室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4.3 项目验收与评价项目完成后,实验室组织专家对项目成果进行验收和评价。
评价结果作为成员绩效考核的依据。
5. 实验室安全管理5.1 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室制定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包括实验操作规程、实验药品管理、实验设备使用等,确保实验室安全。
5.2 安全培训与演练实验室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成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工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创设及优化建议
工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创设及优化建议随着工程实验室的不断发展,不同方面的管理问题也在逐渐浮现。
因此,建立合理的工程实验室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实验室的发展和管理,提高实验室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就工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创设及优化建议进行探讨。
一、建立管理体系结构首先,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结构,包括组织机构、职能分工以及制度规定等。
对于工程实验室来说,组织机构应该以实验室主任为核心,负责协调实验室工作、组织实验和公共设施的管理。
在职能分工方面,应当设立技术、财务、安全、信息等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责。
制度规定方面,需要制定一系列规范化的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制度、设备维护制度、人员制度等。
二、实行质量管理针对工程实验室的特点,应当实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实验室取得可靠、准确、可重复的实验数据,并为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提供坚实的基础。
具体实施的措施包括:1、建立有效的实验数据管理系统,实行统一规范的实验方法、实验流程、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制定科学的实验流程,包括实验前准备、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验证、实验总结等环节,对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
3、制定出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制度,确保实验设备的稳定性和实验质量的可控性,从而实现先进、高效且质量可靠的工作目标。
三、加强人员管理在工程实验室中,人员是最核心的资源。
因此,加强人员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主要措施包括:1、建立招聘和评估体系,制定合理的薪酬和职业发展计划,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晋升机会,确保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2、建立组织训练和考评系统,对实验室所有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也要根据员工的表现和贡献进行绩效考评。
3、规范员工行为,加强员工管理。
建议制定相关规定和规则,监控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戒。
工程实验室的开支相对较高,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将使实验室在经济方面更具可持续性,提高实验室的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管理体系结构设计
作者:艾合买提江·买买提等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18期
摘要实验室的建设首先一步在于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结构,管理体系结构的设计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保障。
主要通过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中过程要素、保证要素和改进要素三者之间的网络关系为主导分析,阐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结构的设计。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霍尔三维模型;PDCA循环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284-01
1 质量管理体系结构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实施这些目标的体系。
国内外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结构问题的研究主要有3种方法: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定义分析法,质量管理体系结构质量环分析法,质量管理体系结构分层分析法[1]。
2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三维空间结构模型
2.1 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要素维
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三维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要素是实现委托方满意质量的保证,它为质量形成过程提供支持和保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服务质量的形成。
保证要素与过程要素共同作用,形成质量管理体系空间结构的“平面网”。
实验室成立和运行的保障主要通过保证要素,实验室成立首先要制定组织结构、实验室管理结构、质量目标、质量方针等一系列相关的方案和计划。
组织结构得体现实验室各个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根据组织结构制定的方案,对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工作程序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必须全面体现实验室工作的各个环节。
在工作程序中注意各类责任制度的制定。
有了组织结构、工作程序,得有相应的资金、人员、设备等资源和进行检测、校准等工作的室内工作环境。
因此,保证要素是实验室成立的主要环节,通过保障要素的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一节一节地进行,成立完整的体系结构,以供应过程要素顺利进行。
2.2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要素维
从图1可以看出,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要素维上的要素按顺序反映了该实验室的服务质量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该质量管理体系结构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而质量管理体系的保证要素及改进要素正是围绕该维要素展开的。
过程要素主要体现样品接受到出报告过程的流程[2]。
其中首先核对委托方信息,主要对委托方的姓名、委托编号、委托方单位名称、委托单位地址、委托方要求、电话、身份证、样品名称、样品数量、样品状态、案件情况、送检样品情况等信息核对。
其次对所委托的样品制定和划分检测标准、检测仪器、对应的检测设备,另外对一些设备不支持该检测,进行分包。
制定完过程策划,对该检测所需耗材的购买,制定合格的耗材供应方,保证其提供的设备、材料等符合相应工作的要求。
耗材构买完毕后,对所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为确保所检测数据的正确性、可靠性。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做完之后,对所委托的样品进行处理、检测工作,并对检测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记录,设定各类记录表格,确保检测过程已详细记录。
根据所检测的数据结果,编制检验报告和证书,保证检验报告的准确性、有效性。
符合国家标准。
结果报告交委托方后,对此次实验的各个环节进行追溯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
2.3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要素维
要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要素和保证要素在改进要素的支持下,不断地满足委托方新的需求、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使得“平面网”上节点的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日趋完善,更具实用性、有效性[3]。
改进要素是保证提高实验室业务水平,改善环境,改进制度等方面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接到委托方的抱怨投诉后对实验室相应方面进行改进和制定预防措施。
并施行实验室内部审核对实验室运行的各个要素与环节进行审核,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
对实验室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评审,对组织结构中不符合的内容进行更改。
通过改进要素会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管理,让委托方满意。
3 实验室管理体系结构的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得出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是相互依靠的、循环的。
因此,在设计管理体系结构时把“实验室资质认定准则”为依据,设计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4]。
质量体系文件分4个层次: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
手册引出了程序文件,程序文件引出了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引出记录。
以下用保证要素与过程要素、改进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例子设计体系文件。
3.1 设计、编写质量手册
根据组织结构保证要素、过程要素、改进要素各项的关系可以设计、编写质量手册[5]。
例如:跟过程要素关系可以编写组织、管理体系、合同评审、检验和校准方法与检验分包、服务与供应品采购、量值溯源、抽样和样品处置、记录、结果报告、质量报告控制等内容,跟改进要素关系可以编写申诉和投诉,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纠正与预防措施等,跟保证要素关系可以编写人员、设施与环境等。
3.2 设计、编写程序文件
进一步细化组织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工作程序跟过程要素、改进要素各项关系可以设计、编写程序文件。
例如:过程要素中可以编写委托检测协议(合同)评审程序、外部支撑服务和供应品采购与管理程序、原始记录的填写与校核程序,检验报告的编制、审核和批准程序等内容、改进要素可以编写申、投诉处理程序、质量体系审核程序、管理评审程序等,跟保证要素关系可以编写人员培训上岗考核程序、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实验室内务管理程序等[6-7]。
3.3 编写作业指导书
结合资源和环境,通过把工作程序所编写的内容在实验室各运行环节上的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编写作业指导书。
例如,仪器操作规程、检验细则等[8]。
3.4 编写记录
为了如实地反应质量管理体系中每一要素、过程和活动的运行状态和结果,使管理体系有效性、追溯性编写记录。
记录主要根据实验室质量体系各环节的需要,能完整地反映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和产品质量状况为原则,制定记录。
4 结语
上述分析主要以模型为例,讲述实验室质量体系的设计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因此,实验室质量体系的设计主要在于设定要素和明确各元素关系,实验室根据本身的工作业务,制定实验室运行环节中的要素,从而设计实验室的质量体系结构和编写体系文件[9]。
5 参考文献
[1] 孙大伟.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
[2] GB/T 27025-2008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3] GB/T 19001-2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国家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
出版社,2000.
[4] 余美芬.如何建立有效质量体系[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5] 唐桂芝,王玲芳.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结构模型设计[J].铸造技术,2000(5):33-35.
[6] 董国强.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6):93-99.
[7] 刘树郁,林明河.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和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2):6-8.
[8] 白志学,刘淑云,马滨基,等.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8):95-97.
[9] 李漪.引入ISO9000标准模式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