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合集下载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教学设计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教学设计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认识氮单质的性质。

2、掌握氮的氧化物(NO、NO₂)的性质,理解其产生的环境问题。

3、理解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4、认识硝酸的性质,了解硝酸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社会联系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氮的氧化物、氨和硝酸的性质。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教学难点1、氮的氧化物之间的转化。

2、硝酸的强氧化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展示雷雨发庄稼、人工固氮合成氨等图片。

【提问】这些图片都与氮元素有关,那么氮元素在自然界中是如何存在的?氮及其化合物又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和用途呢?(二)新课讲授1、氮单质【讲解】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于空气中,氮气占空气体积的 78%。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化学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氢气等发生反应。

N₂+ O₂= 2NO(放电条件)N₂+ 3H₂⇌ 2NH₃(高温、高压、催化剂)2、氮的氧化物(1)一氧化氮(NO)【展示】一瓶 NO 气体【讲解】NO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2NO + O₂= 2NO₂(2)二氧化氮(NO₂)【展示】一瓶 NO₂气体【讲解】NO₂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3NO₂+ H₂O = 2HNO₃+ NO【思考与讨论】氮的氧化物对环境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3、氨(1)氨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氨气,引导学生观察氨气的颜色、状态、气味,做喷泉实验让学生观察氨气的溶解性。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完整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完整版】

氮及其化合物一.氮气1.氮的固定游离态—→化合态单质化合物2.化学性质二.氮的氧化物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毒性密度溶解性NO无色有毒比空气稍大不溶NO2红棕有刺有比空与水22NO+O2===2NO23NO2+H2O===2HNO3+NO4NO+3O2+2H2O===4HNO34NO2+1O2+2H2O===4HNO33.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①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空气。

②形成酸雨。

③破坏臭氧层。

三.氨气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 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氨气2.化学性质3.实验室制法OH2的混合物2NH4C+CaOH2错误!错误!错误!o·L-1和 2 mo·L-1,取10 mL此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待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设反应中HNO3被还原成NOA.0.448 L B.0.672 LC.0.896 L D.0.224 L解析:金属和混酸反应通过离子方程式计算比较简便,3Fe+8H++2NO错误!===3Fe2++2NO↑+4H2O铁过量,产物为Fe2+,反应中Fe和H+过量,生成的NO的量以NO错误!为准来计算,共得NO 0.448 L,若只考虑到这一步反应,得答案A是错误的,因为过量的铁还可以和溶液中过量的H+反应产生H2,即有Fe+2H+===Fe2++H2↑,生成的H2为0.224 L,气体体积共计0.672 L,应选B。

答案:B3.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 mo·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是A.60 mL B.45 mLC.30 mL D.15 mL解析:由题意可知:HNO3错误!错误!错误!= mo。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氮与氮的氧化物 教案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氮与氮的氧化物 教案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5.2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氮与氮的氧化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氮气的性质;(2)了解NO、NO2的物理性质;(3)掌握氮氧化物之间的转化;(4)了解氮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过程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硝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原理,进一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感受科学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义;(2)通过对于光化学烟雾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3)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H2O的反应。

2. 教学难点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H2O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一、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1.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生成 N2+O2=====放电2NO(无色气体) 2NO +O2===2NO2 (红棕色气体) 3NO2+H2O===2HNO3+NO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一氧化氮:无色无味的气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二氧化氮: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并与水反应3.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一氧化氮:不与水反应,在通常情况下易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 2NO +O2===2NO2二氧化氮:3NO2+H2O===2HNO3+NO O2+4NO2+2H2O===4HNO3 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1.氮氧化物的来源氮肥生产、金属冶炼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2.氮氧化物的危害(1)硝酸型酸雨:N 2+O 2=====放电2NO 2NO +O 2===2NO 2 3NO 2+H 2O===2HNO 3+NO (2)光化学烟雾 (3)臭氧层空洞 3.防治措施(1)使用洁净能源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2)为汽车等交通工具安装尾气转化装置(2NO +2CO =====催化剂N 2+2CO 2); (3)对于生产化肥、硝酸工厂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

20232024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案

20232024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案

课题: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雷雨茂盛的庄稼课标要求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的角度,预测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转化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氮的氧化物的主要性质,结合真实情境认识氮的氧化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主要性质及应用【情景导入】学习过程设计某山谷经常电闪雷鸣、雷雨交加,但树木、灌木、草等植被非常茂密,但很少有人敢进入这个山谷。

你能解释该山谷植被茂密的原因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氮的氧化物。

【问题探究D1.No和NOz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收集?说明原因。

提示:常温下NO能与O?反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O,能与水反应生成N0,故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2.NO?转化为No的变化中,NO?只能作氧化剂吗?提示:NO?与水反应转化为No的同时生成HN(λ,NOz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问题探究2】某山谷经常电闪雷鸣、雷雨交加,但树木、灌木、草等植被非常茂密,但很少有人敢进入这个山谷。

你能解释该山谷植被茂密的原因吗?提示:雷雨天时在闪电的作用下,空气中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0,然后发生NOfNO2fHNO3的反应,HNOs随雨水进入土壤,为植被提供了丰富的氮肥。

【问题探究3】1.要使充满N(λ和。

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扣水槽中,让水充满试管,必须按什么样的体积比混合?提示:由3NO2+H2O===2HNO3+NO和2NO+O2==2NO2得4N02+02+2⅛0===4HN03,即当NOZ和。

2的体积比为4:1时可完全溶于水。

2.将IOmL充满NO?和O?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反应停止后试管内剩余2mL的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为多少毫升?提示:①若剩余的是N0,由反应3NO2+H2O=2HNO3+NO,得NO2体积为2mLX3=6mLo则原有。

2体积为(10mL-6mL)×^γ=0.8mL0②若剩余的是。

2,则有10mL-2InL=8mL叫和的混合气体按反应4NO2+O2+2HQ=4HNO3进4行。

氮及其化合物的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的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的教案教案标题:氮及其化合物教案目标:1. 了解氮的基本性质、特点以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循环。

2. 理解氮的化合物的种类、结构和性质。

3. 掌握氮的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有关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并提出关于氮的问题,如:氮是什么元素?氮的化合物有哪些?氮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知识讲解:2. 通过投影或板书,向学生介绍氮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如:氮是一种气体,无色、无味、无臭,不可燃、不支持燃烧等。

3. 探讨氮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循环,如:大气中的氮占比例、氮的固定、氮的释放等。

4. 介绍氮的化合物的种类、结构和性质,如:氨、硝酸盐、氰化物等。

实验活动:5.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氮的一些性质,如:氮气的密度、不可燃性等。

6. 引导学生进行氮化合物的实验,如:制备氨气、制备硝酸盐等。

应用拓展:7. 分组讨论氮的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8. 引导学生思考氮化合物的环境影响,如:氮肥的过度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9.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氮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10.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氮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和环境问题。

教学资源:- 投影仪或黑板-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评估方式:-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准确性- 学生对于氮及其化合物应用和环境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教案扩展: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实验,如:氮气的制备和收集、氨气的制备和性质探究等。

2.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氮循环和氮肥的研究,了解氮肥的使用原理和环境影响。

3.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领域的实地考察,如:化肥厂、农田等。

注意事项:1. 在实验活动中,要确保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第五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五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氮气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其相关化学方程式,理解氮氧化合物的形成及其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氮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其相关化学方程式。

2. 教学难点:理解氮氧化合物的形成及其性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试管、橡皮塞、酒精灯、铁架台、导管、集气瓶等。

2. 药品:氯化铵、氢氧化钙、硝酸钾、氢氧化钠等。

3. 教材及PPT课件。

4. 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并安置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 氮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展示一瓶液态氮,介绍氮气的物理性质。

再通过比照氢气和氮气的燃烧,引出氮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比照氢气和氮气与氧化合的能力,得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 氮的固定介绍氮的固定及其分类。

(二)新课教学1. 氨气的制备(1)氨的工业制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工业上采用合成氨代替直接用氨气做制冷剂。

(2)氨的实验室制法:教师介绍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药品、装置和收集方法,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氨气溶于水显碱性,用什么方法检验?如何验满?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

2. 氨气的性质(1)氨气的物理性质:教师展示氨气的球形干燥管,介绍氨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物理性质。

(2)氨气的化学性质: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教师进行总结。

3. 硝酸的性质展示一瓶浓硝酸和一瓶稀硝酸,让学生通过观察硝酸的颜色来区分浓稀硝酸。

教师介绍硝酸的物理性质。

通过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比较硝酸的氧化性,通过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来推测硝酸的酸性与强氧化性的干系。

并引出硝酸型酸雨的观点及风险。

(三)稳固练习教师根据本节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引言氮是地球大气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氮及其化合物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教学设计将以氮及其化合物为主题,通过探索氮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氮的基本性质,包括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氮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3. 了解氨、硝酸和氮肥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氮的基本性质1.1 氮的原子结构:氮的原子序数为7,原子核中含有7个质子和中子,电子层结构为2, 5。

1.2 氮的物理性质: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较大,不溶于水,不能直接支持燃烧。

1.3 氮的化学性质:氮在常温常压下是稳定的,不与大部分元素反应,但在高温高压下能与氢、氧等元素发生反应。

2. 氮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2.1 制备方法:2.1.1 空气分离法:利用空分设备将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分离。

2.1.2 液化法:将空气冷却至低温,使氮气液化。

2.2 应用:2.2.1 工业应用:氮气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金属加工等行业,用作惰性气体、保护气体、冷却剂等。

2.2.2 医疗应用:氮气可用于医疗气体制备和药品生产等领域。

2.2.3 实验室应用:氮气可用于实验室中的反应保护、溶剂蒸发等实验操作。

3. 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3.1 制备方法:3.1.1 氨气法:利用氮气和氢气在适当的条件下催化反应制备氨。

3.1.2 氨化法:将氮气和金属等反应制备氨。

3.2 应用:3.2.1 化肥制备:氨是制备氮肥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3.2.2 合成氨纤维:氨可用于合成尼龙等合成纤维的原料。

4. 硝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4.1 制备方法:4.1.1 质子化法:将氮气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制备硝酸。

4.1.2 硝化法:将氨气和氧气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制备硝酸。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氮及其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以及与生物、环境的关系;2.掌握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理解氮的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及其性质。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课堂上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复习氮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元素符号等基本知识,引发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兴趣。

2.学习氮的特性(20分钟)a.介绍氮的性质、存在形态和重要性。

阐述氮气在自然界中占据的比例很高,是地球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并且具有不可燃性和不支持燃烧的特性。

b.说明氮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包括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以及氮循环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c.介绍氮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空气中的液氧和活性炭的吸附分离氮气的方法。

3.学习氮的化合物(30分钟)a.讲解氮的常见化合物,如氨、硝酸、硝酸盐等,以及它们的命名规则。

b.详细介绍氨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应用。

包括通过氨水和盐酸的反应制备氨、氨的燃烧性质和氨水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c.介绍硝酸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应用。

阐述硝酸对生产化学品的重要性,以及硝酸盐在农业中的应用。

4.实验展示(20分钟)a.进行氮气的制备实验演示,通过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制备纯净的氮气。

b.进行氨的制备实验演示,通过氨水和盐酸的反应制备氨气。

5.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a.氮的化合物对生物体有何重要性?b.硝酸的制备方法有哪些?有何应用?c.氮气的制备方法有哪些?有何特性?6.巩固与评价(15分钟)a.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进行总结。

b.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理解程度。

三、教学资源:1.教材、课件、图表等相关资料;2.氮气制备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材。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和重要性,以及掌握氮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展示和讨论环节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综合能力。

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1)掌握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硝酸的相关注意事项。

(3)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理解氮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重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教学难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关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硫的相关性质,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那我们又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气,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已有的学习方法,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展开学习!二、知识讲解使用建议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

试题常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计算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考点1氮气、氮的氧化物、硝酸使用建议说明:考纲要求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氧化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通过浓硫酸、硝酸分别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通过比较浓硫酸与稀硫酸,浓硝酸与稀硝酸性质的差异,认识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一、氮气(N)2(1)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 N,氮氮叁键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2)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78%。

(3)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能与2H 、2O 、II A 族的Mg 、Ca 等发生化学反应,即发生氮的固定(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形式)。

2N 中N 元素0价,为N 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与2H 反应:223N 3H 2NH +高温、高压催化剂②与2O 反应:22N O 2NO +放电③与活泼金属反应:232N 3Mg Mg N +点燃(4)氮气的用途:化工原料;液氮是火箭燃烧的推进剂;还可用作医疗、保护气等。

高中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二《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2)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硝酸的相关注意事项。

(3)掌握氮族元素的性质,理解氮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

【教学重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教学难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关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硫的相关性质,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那我们又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氮气,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已有的学习方法,对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展开学习!二、知识讲解使用建议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

试题常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计算等,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考点1 氮气、氮的氧化物、硝酸使用建议说明:考纲要求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氮的氧化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通过浓硫酸、硝酸分别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的反应,认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通过比较浓硫酸与稀硫酸,浓硝酸与稀硝酸性质的差异,认识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一、氮气()(1)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氮氮叁键键能大,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2)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78%。

(3)化学性质:常温下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但在高温、放电、点燃等条件下能与、、IIA族的Mg、Ca等发生化学反应,即发生氮的固定(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两种形式)。

中N元素0价,为N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与反应:②与反应:③与活泼金属反应:(4)氮气的用途:化工原料;液氮是火箭燃烧的推进剂;还可用作医疗、保护气等。

二、氮的氧化物(1)氮的氧化物简介:氮元素有、、、、五种正价态,对应有六种氧化物种类色态化学性质无色气体较不活泼NO无色气体活泼,不溶于水(亚硝酸酐)蓝色液体()常温极易分解为NO,红棕色气体较活泼,与水反应无色气体较活泼,受热易分解(硝酸酸酐)无色固体气态时不稳定,易分解(2)NO和的重要性质和制法①性质:(易被氧气氧化,无色气体转化为红棕色);(平衡体系);(工业制硝酸);(尾气吸收);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氮是化学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且在生物体中占有重要地位。

氮及其化合物是现代工业和农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和产品。

因此,对于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理解氮的性质和重要地位;2.掌握氮气的制备方法;3.了解氨气、硝酸和尿素的结构、性质及其用途;4.能够分析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内容1.氮的性质和重要地位;2.氮气的制备方法;3.氨气、硝酸和尿素的结构、性质及应用;4.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装满液氮的漏斗,通过相变过程向学生介绍氮的冷却效果。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冬天会感觉特别冷吗?”以激发学生对氮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氮的性质和重要地位。

步骤二:学习氮的性质和重要地位(15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有关氮的性质和重要地位的教材,了解氮在自然界和生物体中的分布和作用。

2.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学生分享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步骤三:学习氮气的制备方法(20分钟)1.学生了解氮气的制备方法,包括空气的分离、液氮的制备等。

2.学生模仿实验,观察并描述液氮的制备过程。

步骤四:学习氨气、硝酸和尿素的结构、性质及应用(30分钟)1.教师给予学生关于氨气、硝酸和尿素结构、性质及应用方面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其在工业和农业中的重要性。

2.学生自主探究和实验,验证硝酸和尿素的性质和反应。

步骤五:学习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30分钟)1.教师以示例和案例的形式给出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分析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制。

2.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观察氮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结果,并记录实验数据。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手段1.黑板、多媒体设备和实验器材等;2.教师授课、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操作等方式。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互动等方式,对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估;2.通过实验记录和评价,评估学生对于化学反应的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标题:氮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氮的性质、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 掌握氮气的制备方法和氨、硝酸等氮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3. 理解氮循环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氮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如农业、化肥生产等。

2. 提问:你知道氮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吗?请举例说明。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氮的性质和特点,如氮气的无色、无味、不可燃等。

2. 氮的存在形式,包括氮气、氨、硝酸等。

3. 氮气的制备方法,如空气分离法、铁粉还原法等。

4. 氨和硝酸的基本性质,如氨的气味、溶解性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实验一:氮气的制备和性质观察。

2. 实验二:氨气的制备和性质观察。

3. 实验三:硝酸的制备和性质观察。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氮气、氨、硝酸的性质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氮化合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氮循环的重要性。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介绍氮肥的生产和应用。

2. 探究氮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氮资源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氮的同素异形体和氮的应用。

2.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评估: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3. 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和化学品:氮气发生器、试管、试剂等。

2. PPT演示和多媒体资源。

3.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入氮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加深对氮及其化合物的理解。

3. 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4. 拓展延伸法:通过拓展延伸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应用能力。

教学建议:1. 注意实验安全,确保学生操作正确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5.2.2氮及其化合物氨和铵盐(教学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

5.2.2氮及其化合物氨和铵盐(教学设计)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教学设计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氨和铵盐【回顾1】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氮元素常见氧化物有哪些?【学生】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氮元素从+1→+5价都有对应的氧化物,如N 2O 、NO 、N 2O 3、NO 2(或N 2O 4)、N 2O 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 2O 3、N 2O 5。

【回顾2】解答氮的氧化物(NO 、NO 2)溶于水的计算问题应明确原理是什么? 【学生】无论是单一气体(NO 2),还是NO 、NO 2、O 2中的两者或三者的混合气体,反应的实质是3NO 2+H 2O===2HNO 3+NO,2NO +O 2===2NO 2,故若有气体剩余只能是NO 或O 2,不能是NO 2。

【教师】评价、肯定。

【预习1】氨(NH 3)的主要性质特点及规律是什么?【学生1】氨气是一种比空气密度 小 、 极易 溶于水的、有 刺激性 气味的有毒气体。

【学生2】NH 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突破口。

【学生3】氨水呈碱性,NH 3·H 2O 属于一元弱碱,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按NH 3进行计算。

【学生4】氨可与多种物质反应。

如:NH 3+H 2O ==NH 3·H 2O 、2NH 3+H 2SO 4 == (NH 4)2SO 4 、氨气与氧气 4NH 3+5O 24NO+6H 2O 。

【预习2】氨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干燥及验满方法分别是什么? 【学生1】反应原理:2NH 4Cl +Ca(OH)2====Δ2NH 3↑+CaCl 2+2H 2O【学生2】干燥方法:不能用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NH 3能被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吸收)干燥NH 3,可用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NH 3具有碱性,不与碱石灰反应)干燥NH 3。

【学生3】验满方法: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氨水显碱性)或 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氨气遇挥发性酸反应生成固体铵盐小颗粒)【导入】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问题,是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贡献。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课时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课时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氮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3. 理解硝酸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3. 硝酸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硝酸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和粉笔。

2. 投影仪和PPT课件。

3. 实验演示装置和试剂。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初步认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引出本课主题。

介绍氮气的化学性质(即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引出“为什么在灯泡中充入氮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入本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1)首先,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氮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等。

同时,通过化学实验演示氮气的稳定性,即它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这种稳定性使得氮气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于制作化肥、灯泡的保护气等。

(2)接下来,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例,介绍它们与水的反应以及在工业上的应用。

同时,让学生思考氮的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反应后可能生成的物质,并引导他们推导出硝酸的化学式。

(3)在这一部分,首先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硝酸的性质,如强氧化性、挥发性等。

之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硝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化肥、药物、炸药等。

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硝酸不能用于制作照明弹。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教学设计毕家海考纲要求: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教学重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过程: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a:游离态 b:化合态2.氮气(1)氮气的性质。

(2)氮的固定3.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2O、NO、NO2、N2O4、N2O3、N2O5等(2)NO和NO2的比较思考:①如何收集NO 和NO 2②如何验证某无色气体为NO巩固练习:1. 写出俗语“雷雨发庄稼”中所涉及到的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下列环境问题与NO 2的排放有关的是_________。

A.酸雨 B.臭氧空洞 C.温室效应 D.光化学烟雾 E.PM2.5 F.水体富营养化3.标准状况下,一试管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倒置在水槽中,水充满整个试管。

假设试管中溶质不扩散,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4.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

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NO 为氧化剂,N 2为氧化产物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 、NO 和N 2C.NO 和O 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4CO =====催化剂4CO 2+N 2练后小结:常见的NO x 尾气处理方法 (1)碱液吸收法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NO 2+NO +2NaOH===2NaNO 2+H 2O 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 x 的处理。

(2)催化转化: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 2)或NO x 与CO 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 2和CO 2)。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获奖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获奖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获奖首先,让我们恭喜本篇教学设计获得奖项!这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鼓励,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肯定。

氮及其化合物是化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篇教学设计的实施,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氮的性质、应用以及相关化合物的结构和特性,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氮的性质和应用,包括氮气的产生和用途;氨气的制备方法和用途;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氮的各种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氨气制备实验并正确操作;学生能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3.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氮的性质和应用:氮气的产生方法和用途。

2. 氨气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3.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4. 氮的各种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学习氨气的制备方法和观察其性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氮的各种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过程1.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实验演示和讨论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实践能力。

2.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呈现一些氮及其化合物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氮的性质和应用,包括氮气的产生方法和用途。

(3) 实验演示:进行氨气的制备实验。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总结。

(4) 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知识背景,归纳总结氨气的性质和应用。

(5) 知识讲解:介绍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6) 实验演示:进行硝酸和一些金属的反应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总结。

(7) 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知识背景,归纳总结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案)考纲要求1.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命题热点1.以不同价态的氮考查氧化还原反应.2.以NO、NO2的制备考查HNO3的性质。

3.以氨和铵盐的相互转化考查NH3、NH 4+的检验及NH3的实验室制法等。

全局性掌控本节重要知识有N2、NO、NO2、NH3、HNO3、铵盐的性质及用途,NH3的制法,NH的检验等,主要考查硝酸的强氧化性,如离子共存,氨气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及相关探究性实验,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相关计算,大气污染等.硝酸的强氧化性一直是高考的热点,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也经常出现,预测2013年的高考中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仍会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判断正误,启迪思维1.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2H+==Fe2++2H2O(2010·四川卷T9-B项)2.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2010·山东卷T13-C项)3.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Fe2+、NO 、SO42+、Na+(2010·江苏卷T6-A项)4.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2010·上海卷T4-D项)5.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2010·全国卷ⅠT7-D项)氮族元素概述氮族元素包括五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

一、氮的单质及其氧化物(一)氮气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和两种形态存在,游离态的氮均以形式存在,N2占空气体积的左右。

1.物理性质:。

2.分子结构:电子式为。

结构式为。

由于氮气分子中的N≡N键很牢固,断裂需很多能量,所以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氮的固定(1)氮的固定的定义(2)氮的固定种类氮的固定分和两种。

自然固氮又有和两种。

雷电固氮的化学方程式为(汽车引擎中也有此反应发生,因此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会污染大气)。

目前工业上人工固氮的方法主要是合成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为N2加热时可以和镁反应:(二)氮的氧化物1.氮的氧化物有多种:,其中和分别为和的酸酐,而中学化学重点研究的是NO和NO2两种氧化物。

2.NO和NO2的性质二、氨1.物理性质氨气是无色有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液态氨称为液氨,常用做制冷剂)。

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NH3,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2.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分子空间构型3.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水溶液显性,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2)液氨和氨水的区别NH3+H2O NH3·H2O NH4++OH-,氨水呈碱性。

液氨氨水物质成分微粒种类主要性质存在条件(3)与酸反应①实质:②NH3与HCl、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③与CO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4)与盐溶液的反应:将氨水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①氨与氧气反应:。

此反应叫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基础。

②与其他氧化剂反应(O2 NO CuO Cl2适当条件反应)(6)制法①实验室制法:②工业制法:____________________.(7)用途:制HNO3、铵盐、纯碱、尿素、制冷剂等。

三、铵盐——氮肥农业上常用铵盐作为氮肥。

1.物理性质:2.结构(1)NH4+电子式(2)铵盐中存在键和键。

3.化学性质(1)受热分解(以NH4HCO3和NH4Cl为例)(2)铵盐与碱反应[以NH4Cl和NaOH为例](3)铵盐的水解4 、NH4+的检验四、硝酸1.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常用的浓HNO3的质量分数大约为69%,98%以上的浓HNO3在空气中由于挥发出HNO3而产生“发烟”现象,通常叫做发烟硝酸。

2.硝酸的化学性质(1)强酸性:,具有酸的通性。

(2)不稳定性:。

浓硝酸常呈黄色是因为硝酸的存放存(3)强氧化性①与金属反应a.除金、铂外,几乎所有金属都能与HNO3发生反应,被氧化成最高价硝酸盐。

b.Cu分别与浓HNO3、稀HN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铁、铝遇冷的浓HNO3或浓H2SO4会发生钝化,故可用铁、铝容器贮存冷的浓HNO3、浓H2SO4。

叫做王水,能溶解金、铂等不溶于硝酸的金属。

②与非金属反应(如浓硝酸和碳反应)③与其他还原性化合物或离子(如HBr、HI、S2-、SO2、SO32-、Fe2+等)反应,3、硝酸的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NO3-的检验方法练习:1.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可能是什么气体() A.可能是N2与NO2的混合气体B.只能是O2与NO2的混合气体C.可能是NO与NO2的混合气体D.只能是NO2一种气体2.如图所示,当向试管内通入21 mL O2时,最后试管中的液面仍在原来的位置,则原试管中NO为()A.6 mL B.12 mL C.16 mL D.18 mL3.容量为10 mL的试管,充满NO2和O2的混合气体,把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尚有1 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各成分的体积各为多少?考点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1.喷泉实验(1)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①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②气体要充满烧瓶;③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

(2)常见的喷泉实验装置喷泉实验的本质是形成压强差而引发液体上喷,为此可设计多种不同的装置和采用不同的操作(如使气体溶于水、热敷、生成气体、发生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等)来使喷泉产生。

练习45.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列对这些实验或实验原理的 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某同学将收集到的一大试管氨气倒扣在盛满水的 烧杯中,充分吸收后试管中还有少量气体,该同学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该气体中可能含有氨气B .氨水中滴入酚酞变红,是因为氨气能电离出氢氧 根离子C .因氨水中的氨主要以NH 3·H 2O 的形式存在,故25%的氨水是指每100 g 氨水中含NH 3·H 2O 25 gD .NH 3·H 2O 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氨 水的方法制取氨气2实验室制法(1)原理(2)装置:例3利用如图13-7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 3和HCl 的有关性质。

实验前a 、b、c 活塞均关闭。

图13-7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Ⅰ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若先打开a 、c 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在烧瓶Ⅰ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Ⅱ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

(3)收集方法;(4)干燥:(5)验满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6)尾气处理:收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可减小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收集到纯净的NH3,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气.练习6、氨气的三种实验室制法常见装置1. 若用固体NH4Cl和消石灰制取氨气,则采用哪种装置?反应原理是什么?如何制得干燥的氨气?如何验满?2.若采用加热浓氨水的方式制取NH3,则采用哪种装置?3. 若图2的分液漏斗中盛有浓氨水,则烧瓶中的固体可选用何种物质?反应原理是什么?7、(2011·汕头龙湖第四次联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实验室制取NH3进行了如下设计:(1)甲同学拟用浓氨水和固体NaOH制取NH3,并用图Ⅰ装置作为NH3的发生装置.写出固体NaOH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建议,把教材中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收集装置由大试管改为集气瓶且瓶口向上来收集氨气,并确保不污染环境.请你根据其设想回答:①若用排空气法收集NH3,请在图Ⅱ的方框内画出其气体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标出所用的试剂(自选)名称.②若用排液取气法收集NH3,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A.H2O B.浓H2SO4C.CCl4D.饱和NaCl溶液8、9、某研究小组进行NH 3有关的实验。

(药品:浓氨水、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钙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蒸馏水、碱石灰)(1)写出实验室制取NH 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将NH 3通入溴水中,有N 2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2)从下图中挑选所需仪器,装配成快速制取干燥NH 3的装置简图(只写编号,必要的塞子、玻璃导管、胶皮管、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去),仪器是 。

变式题 某课外小组在实验室制备氨气,并进行有关氨气的性质探究。

(1)该小组同学加热生石灰与氯化铵的混合物制取干燥的氨气。

①应该选用的仪器及装置有________(填字母)。

②生石灰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同学设计如图13-9所示装置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图13-9①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实验时通入氨气的速率过快,在烧瓶中会出现白烟,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以氨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碳酸氢铵。

①甲同学先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氨气;乙同学先将氨气通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再通入二氧化碳。

请选择合适的方案并说明原因。

②写出检验产物中有NH +4的方法。

(3)实验小组关于用上述药品快速制取氨气的原理分析,有道理的是(填序号)。

①在NH3·H2O中有平衡NH3+H2O NH3·H 2O NH4++OH-,NaOH使平衡向左移动。

②在NH3·H2O中有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NH4NO3使平衡向左移动。

③NaOH溶于水时放热,使体系温度升高,NH3的溶解度减小,会使部分NH3逸出。

④NH4Cl会分解释放出NH3。

⑤在快速制取NH3时可以加入NaNO3固体,以便加快产生NH3。

(4)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收集NH3,如何判断烧瓶中已收集满NH3:。

(5)图乙中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规律技巧硝酸主要有四大性质,即挥发性、不稳定性、强酸性、强氧化性,学习时应明确各性质的注意点,同时要注意与相似物质的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