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发酵生产实训

合集下载

谷氨酸发酵 实验报告(1)

谷氨酸发酵 实验报告(1)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酵工程实验谷氨酸发酵实验摘要:谷氨酸棒杆菌在合适的培养基中经摇瓶培养能快速生长,为发酵实验准备菌种。

还原糖的消耗和谷氨酸的生成是衡量谷氨酸发酵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所以在发酵过程中,要求每两个小时测定一次还原糖的含量,并据此作出发酵的糖耗曲线。

关键字:种子的制备、发酵罐、谷氨酸棒杆菌、PH的调节引言:了解发酵工业菌种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为发酵实验准备菌种。

了解发酵罐罐体构造和管道系统,掌握对发酵罐及其管道系统的灭菌方法。

了解发酵罐的操作,完成谷氨酸发酵的全过程。

还原糖的消耗和谷氨酸的生成是衡量谷氨酸发酵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在发酵后期当还原糖降至1%以下时,表明谷氨酸发酵已经完成。

所以在发酵过程中,要定时测定还原糖的含量,要求每两个小时测定一次,并据此作出发酵的糖耗曲线。

掌握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原理,学习用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方法。

学习使用茚三酮比色法检测发酵液中谷氨酸浓度的方法。

谷氨酸棒杆菌通常在0-12小时为生长期,12小时后为产酸期,所以应该从12小时以后开始检测谷氨酸的含量,每两个小时取一次样。

原理:谷氨酸棒杆菌在合适的培养基中经摇瓶培养能快速生长,得到大量健壮的种子。

谷氨酸棒杆菌生长速度较快,接种量一般在1-2%。

谷氨酸发酵是有氧发酵,发酵罐由蒸汽管道、空气管道、加料出料管道等组成,在实验之前必须先对发酵罐进行空消。

谷氨酸产生菌是代谢异常化的菌种,对环境因素的变化很敏感,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谷氨酸产生菌能够将50%以上的糖转化成谷氨酸,而只有极少量的副产物。

如果培养条件不适宜,则几乎不产生谷氨酸,仅得到大量的菌体或者由发酵产生的乳酸、琥珀酸、а-酮戊二酸、丙氨酸、谷氨酰胺、乙酰谷氨酰胺等产物。

生产上的中间分析只测定一些主要数据,只能显示微生物代谢的一般概况而不能反映细微的生化变化。

因此,进一步完善生化分析项目,从生化角度对发酵进行控制,从而确定最适宜的工艺条件是提高发酵水平的重要课题之一。

系列实验Ⅰ谷氨酸发酵

系列实验Ⅰ谷氨酸发酵
原理:啤酒酵母将麦芽汁发酵,产生酒精等发 酵产物〔啤酒〕.
实验步骤:
1. 啤酒酵母扩大培养
2. 培养基的配置
3. 啤酒酵母的培养基选用麦芽汁培养 基,具体方法为:称取麦芽粉 ,比例 为4g麦芽粉对应10ml麦芽汁,保证 麦芽汁浓度在8~12..将麦芽粉和水 混匀, 在电炉上加热至 70℃保持半 小时左右.静置取上清液, 加入2%琼
2. 糖化制成麦汁
糖化:利用麦芽所含的各种水解酶,在适宜的条件 下,将麦芽中不溶性高分子物质〔淀粉、蛋白质、半 纤维及其中间分解产物〕,逐步分解成低分子可溶性 物质的过程.
过程包括:淀粉分解、蛋白质分解、B-葡聚糖分 解、酸的形成和多酚物质的变化.
3.麦汁过滤
目的:糖化结束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糖化 醪液中的原料溶出物和非溶性的麦槽分离,以得 到澄清的麦汁和良好的浸出物收得率.
系列实验Ⅰ
液体通气发酵——谷氨酸发酵
实验目的
谷氨酸<Glutamic acid>是最先成功地利 用发酵法进行生产的氨基酸,谷氨酸发酵是 典型的代谢调控发酵,因此,了解谷氨酸发酵 机理,掌握其发酵工艺,将有助于对代谢调控 发酵的理解,有助于对其它有氧发酵,特别是 氨基酸发酵的理解和掌握.
谷氨酸发酵生理
〔2〕保压0.11MPa,105℃保持5分 钟.
〔3〕时间到后,关闭进气阀,打开冷
六、接种
缓慢降罐压至0.01MPa 火焰封口法接种
七、发酵过程的控制
〔1〕长菌期:0 ~12小时,最适温度 30~32度,控制pH不大于8.2.
〔2〕产酸期:12小时后,控制温度 34~36度,控制pH在7.1~7.2.
生产工艺流程
说明: 沥干:一般至含水量25%-30%为止;

谷氨酸系列发酵实验

谷氨酸系列发酵实验

谷氨酸发酵工程系列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发酵工业菌种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为发酵实验准备菌种。

2、了解发酵罐的操作,完成谷氨酸发酵的全过程操作、3、了解和掌握快速测定还原糖含量的方法。

4、了解和掌握快速测定发酵过程谷氨酸含量的方法5、了解用等电点法从发酵液中回收谷氨酸的方法二、实验原理谷氨酸是由谷氨酸棒杆菌以葡萄糖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呈味氨基酸,其代谢机理为:葡萄糖先经EMP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经氧化脱氨基作用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α—酮戊二酸,α—酮戊二酸再经氨基化作用生成谷氨酸。

由于谷氨酸棒杆菌为生物素缺陷型突变株,因此在发酵过程中要控制生物素亚适量。

三、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1、材料:谷氨酸棒杆菌、发酵培养基、谷氨酸发酵液不同发酵时间所取的样品等。

2、仪器:三角瓶、烧杯、量筒、玻棒、pH试纸、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箱、显微镜、发酵罐及控制系统、蒸汽发生器、空气压缩机、补料瓶、补料针、硅胶管、滴定管、滴定架、电炉、容量瓶、高速离心机、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移液器及枪头、无极调速搅拌机、旋转蒸发器、冰箱等3、试剂:无水乙醇、牛肉膏、蛋白胨、蔗糖、可溶性淀粉、蛋白胨、酵母提取液、NaCl、NaOH、HCl、KNO3、去离子水、葡萄糖、尿素、消泡剂、硫酸铜、亚甲基蓝、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亚铁氢化钾、盐酸、L-谷氨酸分析纯、茚三酮、丙酮、酒精等。

四、实验步骤1、培养基的制备(1)斜面培养基:葡萄糖0.1%;蛋白胨1%;牛肉膏1%;NaCl0.5%;琼脂2%(pH7.0)(2)一级培养基:蛋白胨1%;酵母浸出粉0.5%;NaCl1%(pH7.2)(3)二级培养基:葡萄糖 2.5%;尿素0.34%;K2HPO4·3H2O0.16%;MgSO4·7H2O;FeSO4·7H2O、MnSO4·H2O各0.0002%(pH7.0)各培养基分装到到三角瓶,用铝箔纸封口,高压灭菌。

实训6-谷氨酸发酵菌体蛋白生产饲料实训指导书

实训6-谷氨酸发酵菌体蛋白生产饲料实训指导书

综合实训6 谷氨酸发酵菌体蛋白生产饲料
氨基酸发酵菌体的蛋白质含量丰富(占菌体干重的50%~80%),氨基酸组分齐全,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核酸、多糖等。

如果将发酵废液中的大量菌体直接排走,既会严重污染环境,又会造成大量蛋白资源的浪费。

据报道,日本、美国等国家近年以蛋白质水解物生产调味品,因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具有很大的市场消费量。

目前,我国的蛋白质水解物类调味品也有较大的发展,但利用氨基酸发酵菌体为原料,仍以生产饲料蛋白为主。

以谷氨酸发酵为例,发酵液经提取谷氨酸后,提取废液中含有大量的菌体蛋白,约占废液中有机成分的30%~40%,可采用絮凝气浮法或超滤法进行分离菌体,所得菌体经脱水干燥可制备饲料添加用的菌体蛋白,其蛋白含量可达70%以上。

本实验将从发酵工厂收集到的菌体蛋白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浑浊液,用喷雾干燥塔实施干燥,实训主要目的为熟悉谷氨酸发酵生产废液生产菌体蛋白的工艺流程及喷雾干燥塔的操作流程。

1、实训前准备工作
(1)仪器设备:喷雾干燥塔,电子天平,玻棒,标签纸。

(2)材料试剂:味精厂菌体蛋白泥。

2、实训步骤
(1)每组称取菌体蛋白1kg,在小桶内用蒸馏水搅拌配制成浑浊液,每组配制3L含菌体蛋白的浑浊液。

(2)用喷雾干燥塔干燥悬液,小心收集所有干燥后的蛋白粉,观察外观,称重并记录。

(3)精心操用,细心观察记录实训过程,整理分析数据,认真撰写实训报告。

发酵法生产谷氨酸工艺试验

发酵法生产谷氨酸工艺试验

发酵法生产谷氨酸工艺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与意义:实验设置涉及生物产品谷氨酸生产过程的基本单元操作和方法,强调锻炼基本操作能力,掌握使用摇床对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的工业菌株进行谷氨酸发酵产酸验证的方法;学习控制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与摇床的转速、温度、浓缩糖流加、尿素补充等试验技术与手段;掌握发酵罐的使用方法与利用发酵罐发酵生产氨基酸的方法。

掌握各种发酵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用浓缩连续等电法、离子交换法等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的基本流程。

二、主要实验内容与要求:1.培养基的配制与菌种培养学会配制斜面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摇瓶培养基并掌握各种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培养基组成:活化斜面培养基:无水葡萄糖1,蛋白胨10,牛肉膏10,酵母膏5,NaCl 2.5,琼脂条20,pH7.0-7.2 0.1MPa 20min种子培养基:葡萄糖25 玉米浆30ml 豆浓20ml K2HPO4 1.5 MgSO4 0.4 尿素2 豆浓20ml 调pH值为7.0-7.2,121℃灭15min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50 Na2HPO4 1.0 KCl 1.2 MgSO4 0.8 MnSO4 2mg FeSO4 2mg VB1 0.2mg 豆浓20ml 调pH为7.0-7.2,115℃灭15min2.种子生长曲线的绘制种子质量的优劣不仅与培养基组成有关,还与种子的生理性状有关菌种接入种子瓶后,要经过延滞期、对数生长期、静止期和衰亡期。

种龄太短的种子转发酵,往往会出现前期生长缓慢、整个发酵周期延长、产物开始形成的时间推迟等现象,甚至造成异常发酵;种龄过长则会引起菌体过早自溶,导致产物生成能力下降。

摇瓶种子培养条件pH控制在7.0左右,温度32℃,220r/min摇床上培养,每2h取样测定菌体光密度OD620nm,做出生长曲线。

根据自己制作的种子生长曲线,能够说出菌种接入种子培养基后何时进入对数生长期,何时结束对数生长转入稳定期,因此选择何时作为接种时间。

发酵工程应用实例 谷氨酸发酵

发酵工程应用实例 谷氨酸发酵
氨酸脱氢酶的最适温度在32-36℃。
(2) pH值
1) pH值对谷氨酸产生菌生长的影响 2) pH值对谷氨酸积累的影响
发酵液的pH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途径。 • 发酵前期如果pH偏低,则菌体生长旺盛,长菌而不产酸;如果pH偏高,则菌
体生长缓慢,发酵时间拉长。在发酵前期将pH值控制在7.5~8.0左右较为合适。 • 而在发酵中、后期将pH值控制在7.0~7.6左右对提高谷氨酸产量有利。
2.形态上共同特点(芽孢杆菌除外):
(1)革兰氏阳性 (2)菌体为球形、短杆至棒状 (3)不形成芽孢 (4)没有鞭毛,不能运动 (5)都是生物素缺陷型 (6)都是需氧型微生物
二、谷氨酸合成途径
1.谷氨酸合成的方式
(1)氨基转移作用 -酮戊二酸 + 氨基酸
谷氨酸 + -酮酸
(2)还原氨基化作用 -酮戊二酸 + NH4+ + NADPH2
其他
⑤添加青霉素
• 机理:青霉素抑制谷氨酸生产菌细胞壁后期的合成,细胞膜在失去 保护,在渗透压的作用下受损,向外泄露谷氨酸.
• 控制关键:一般在进入对数生长期的早期(3-6小时)添加.添加青霉 素后倍增的菌体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完成细胞功能的转换.
(三)发酵条件的控制
(1)发酵温度
• 谷氨酸发酵前期(0~12h):30-32℃。 • 对数生长期:菌体浓度迅速增大(12h),糖耗快,维持温度30-32℃ • 在发酵中、后期:是谷氨酸大量积累的阶段,而催化谷氨酸合成的谷
• 这个阶段主要是菌体生长,几乎不产酸,一般为12h左右。
3. 谷氨酸发酵
当菌体生长基本停滞就转入谷氨酸合成阶段,此时菌体浓度基本不变, 糖与尿素分解后产生的α-酮戊二酸和氨主要用来合成谷氨酸。这一阶 段,为了提供谷氨酸合成所必需的氨及维持谷氨酸合成最适的pH7.2~ 7.4,必须及时流加尿素,又为了促进谷氨酸的合成需加大通气量,并 将发酵温度提高到谷氨酸合成最适的温度34~37℃。

谷氨酸发酵实验报告

谷氨酸发酵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谷氨酸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谷氨酸发酵实验的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谷氨酸发酵过程中还原糖的消耗和谷氨酸的生成情况。

4. 分析发酵条件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谷氨酸发酵是一种典型的微生物发酵过程,主要利用谷氨酸棒杆菌在适宜的培养基和条件下,将糖类物质转化为谷氨酸。

发酵过程中,还原糖的消耗和谷氨酸的生成是衡量发酵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谷氨酸棒杆菌菌种- 葡萄糖- 酵母提取物- 牛肉膏- 磷酸氢二钠- 氯化钠- 琼脂- pH试纸- 还原糖检测试剂盒- 谷氨酸检测试剂盒- 恒温摇床- 恒温水浴锅- 721分光光度计2. 实验仪器:- 烧杯- 玻璃棒- 移液管- 试管- 离心机- 电子天平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制备:- 称取酵母提取物10g、牛肉膏5g、葡萄糖20g、磷酸氢二钠2g、氯化钠1g,加入100mL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000mL。

- 将培养基分装至锥形瓶中,121℃高压灭菌15分钟。

2. 菌种活化:- 将谷氨酸棒杆菌菌种接种于装有适量培养基的锥形瓶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

3. 发酵实验:- 将活化后的菌液以1%的接种量接种于装有100mL培养基的锥形瓶中,置于恒温摇床中,37℃、150r/min振荡培养。

- 每隔2小时取样,测定还原糖和谷氨酸的含量。

4. 数据处理:- 根据还原糖和谷氨酸的测定结果,绘制糖耗曲线和谷氨酸生成曲线。

- 分析发酵条件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糖耗曲线:实验过程中,还原糖含量随时间逐渐降低,说明谷氨酸棒杆菌在发酵过程中不断消耗葡萄糖。

2. 谷氨酸生成曲线:实验过程中,谷氨酸含量随时间逐渐增加,说明谷氨酸棒杆菌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合成谷氨酸。

3. 发酵条件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温度:37℃时,谷氨酸发酵效果较好。

- pH值:pH值在6.5-7.0时,谷氨酸发酵效果较好。

发酵工程实验的实验报告

发酵工程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发酵过程中菌种培养、培养基配制、发酵条件控制等基本技能。

3. 熟悉发酵过程中产物生成的监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本实验以谷氨酸棒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摇瓶发酵的方式,探究其在适宜条件下对葡萄糖的转化率及谷氨酸的生成情况。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摇床、锥形瓶(250ml)、移液管、pH计、生物传感仪、分析天平、发酵培养基、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等。

2. 试剂: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配制:按照实验要求,称取葡萄糖、酵母膏、胰蛋白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苯甲酸钠、EDTA钠、氯化钠等试剂,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后,调节pH至7.0,定容至1000ml。

2. 菌种活化:从菌种保藏管中取出谷氨酸棒杆菌,接种于装有适量培养基的锥形瓶中,置于摇床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

3. 接种:将活化后的菌种以1%的接种量接种于新鲜培养基中,置于摇床上,37℃恒温培养。

4. 发酵过程监测:每隔2小时取样,测定还原糖含量、谷氨酸含量、pH值等指标。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分析发酵过程中还原糖消耗、谷氨酸生成、pH值变化等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还原糖消耗曲线:在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含量逐渐降低,表明谷氨酸棒杆菌在消耗葡萄糖的同时,产生谷氨酸。

2. 谷氨酸生成曲线:在发酵过程中,谷氨酸含量逐渐升高,表明谷氨酸棒杆菌在适宜条件下能够高效地将葡萄糖转化为谷氨酸。

3. pH值变化曲线:在发酵过程中,pH值逐渐下降,表明谷氨酸棒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谷氨酸棒杆菌的摇瓶发酵,为谷氨酸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谷氨酸发酵及提取

谷氨酸发酵及提取
谷氨酸发酵及提 取工艺
谷氨酸菌种的制备 谷氨酸的发酵及控制 发酵液中谷氨酸的回收及精制

一 谷氨酸菌种的制备
实验目的:为发酵实验准备菌种 实验原理:谷氨酸棒杆菌是一种好氧性细菌, 在合适的培养基上经摇瓶培养能快速生长, 可得到大量健壮的种子。处于旺盛生长的对 数期的菌体适合作为种子。 实验器材和药品:试管,三角瓶,抽滤瓶, 高压灭菌锅,摇床,培养箱,显微镜等
三 发酵液中谷氨酸的回收及精制
实验目的:由谷氨酸制备谷氨酸钠 实验原理:谷氨酸的分离提纯通常应用它的 两性电解质的性质。通过谷氨酸的溶解度、 分子大小、吸附剂的作用以及谷氨酸的成盐 作用等,可以把发酵液中的谷氨酸提取分离 出来。 实验器材:磁力搅拌器,旋转蒸发仪,恒温 水浴锅,水环式真空泵,pH试纸,盐酸。
三 发酵液中谷氨酸的回收及精制
(二) 谷氨酸钠的精制 1.流程: 谷氨酸——加水,活性炭,碳酸钠——中和——脱色——过 滤——二次脱色——滤液——三次脱色——过滤——浓缩结 晶——干燥 2.操作 ⑴工艺条件:湿谷氨酸:水=1:2;湿谷氨酸:碳酸钠 =1:0.3~0.34;湿谷氨酸:活性炭=1:0.01;T=60摄氏度, pH=6.4(用试纸测) ⑵在不锈钢桶内加入清水及活性炭升温至65摄氏度,开始搅拌 (60r/min)。投入谷氨酸,缓慢逐步加入碳酸钠中和到 pH6.4(试纸),加热至65摄氏度,继续搅拌约30min。

谷氨酸的发酵及控制
⑶发酵过程中参数的记录和分析: pH:2小时1次( pH 计) 还原糖:3小时1次(菲林试剂滴定法) 谷氨酸: 3小时1次(标准曲线法) 菌体生长量: 2小时1次(分光光度计OD620) 温度: 2小时1次(温度计) 风量: 2小时1次(气体流量计) 5.放罐 残糖5g/L以下,耗糖速率缓慢时放罐。

谷氨酸生产工艺

谷氨酸生产工艺

..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训(2016 年 11 月谷氨酸生产工艺摘要:谷氨酸做为一种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在生命的生理活动周期中具有很大的作用。

不仅参与各种蛋白质的合成,组成人体结构,还做为味精可以给我们带来味蕾上的享受。

现代生产谷氨酸的工艺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提取而来。

不同的发酵方法和不同的发酵条件会造成产量的很大不同。

本次谷氨酸的生产工艺,主要是掌握发酵方法和发酵条件的控制,还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测得的数据来观察菌种的生长变化,同时谷氨酸发酵工艺各个工段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关键词:谷氨酸;发酵;工艺;等电点。

引言谷氨酸是一种酸性氨基酸,是生物机体内氮代谢的基本氨基酸之一,在代谢上具有重要意义。

不论在食品、化妆品还是医药行业,谷氨酸都有很大的用途。

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参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许多重要化学反应。

医学上谷氨酸主要用于治疗肝性昏迷,还用于改善儿童智力发育。

食品工业上,味精是常用的仪器增鲜剂,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盐。

过去生产味精主要用小麦面筋(谷蛋白)水解法进行,现改用微生物发酵法来进行大规模生产。

不论在食品、化妆品还是医药行业,谷氨酸都有很大的用途。

谷氨酸钠俗称味精,是重要的鲜味剂,对香味具有增强作用。

谷氨酸钠广泛用于食品调味剂,既可单独使用,又能与其它氨基酸等并用。

用于食品内,有增香作用。

甘氨酸具有甜味,和味精协同作用能显着提高食品的风味。

谷氨酸作为风味增强剂可用于增强饮料和食品的味道,不仅能增强食品风味,对动物性食品有保鲜作用。

一、谷氨酸简介谷氨酸一种酸性氨基酸。

分子内含两个羧基,化学名称为α-氨基戊二酸。

谷氨酸是里索逊1856年发现的,为无色晶体,有鲜味,微溶于水,而溶于盐酸溶液,等电点3.22。

大量存在于谷类蛋白质中,动物脑中含量也较多。

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参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许多重要化学反应。

医学上谷氨酸主要用于治疗肝性昏迷,还用于改善儿童智力发育。

调味品工艺学 谷氨酸发酵工艺

调味品工艺学  谷氨酸发酵工艺

(4)PH的影响:加酸到PH为5左右可快些,PH为5以下开始起晶时加 酸要慢,发现晶核要立即停止加酸,育晶2h,使晶核缓慢增大,到 PH3.22左右时,搅拌育晶。
4、 谷氨酸制味精流程图:
谷氨酸
水(或渣水) 碳酸钠
中和 硫化碱 沉淀 谷氨酸回调ph 活性炭脱色
脱色
活性炭
硫化碱
过滤
活性炭二次脱色
硫化碱
6、
二、实验原理:
1、谷氨酸生物发酵机制:
(1)谷氨酸生产菌应具备的生化特点:
1)α—酮戊二酸氧化能力弱
2)谷氨酸脱氢酶活化能力强
3)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强:可采用生物素亚适量或添加表面活性剂或高级饱和脂 肪酸或者是采用油酸缺陷性等。 2、生物素对谷氨酸发酵的作用机理: (1)生物素对糖代谢的调节 1)生物素对糖酵解途径的影响:生物素充足,糖酵解加速,趋向形成乳酸。 2)生物素对CO2固定途径的影响:生物素是羧化酶辅酶。 3)生物素对一乙醛酸途径的影响:生物素亚适量,异柠檬酸裂解酶能力低,琥珀酸 氧化能力低。 (2)生物素对细胞膜合成的影响:控制磷脂的省
脱色
过滤
GH15颗粒活性炭脱色
晶种
流加母液
蒸馏水
浓缩结晶
离心分离
母液
小结晶
结晶味精
干燥
过筛
粒状
干燥
搅拌粉碎
粉状味精
(1)中和的原理:
COOH ︱ CH2 ︱ +Na3CO3→ COO∣ CH2 2 ∣ +CO2↑+H2O
HC—NH3+
︱ COO-
HC — NH3+
∣ COO-Na+
中和液的ph<7
谷氨酸发酵生产工艺及提取方法

谷氨酸发酵生产

谷氨酸发酵生产

谷氨酸发酵生产谷氨酸发酵一、实验目的谷氨酸(glutamic acid)是最先成功地利用发酵法进行生产的氨基酸。

谷氨酸发酵是典型的代谢调控发酵,其代谢途径相对研究得比较清楚。

因此,了解谷氨酸发酵机制,掌握其发酵工艺,将有助于对代谢调控发酵的理解,有助于对其他有氧发酵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对已掌握的生化、微生物知识的融会贯通。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有氧发酵的一般工艺,熟练掌握通用机械搅拌罐的设备使用。

二、实验原理1、谷氨酸发酵机制谷氨酸发酵是菌体异常代谢的产物,菌体正常代谢失调时,才能积累谷氨酸。

在正常的微生物代谢中,由葡萄糖生成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比天冬氨酸优先合成谷氨酸。

谷氨酸合成过量时,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力和阻遏柠檬酸合成酶的合成,使代谢转向天冬氨酸的合成。

天冬氨酸合成过量后,反馈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活力,停止草酰乙酸的合成。

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谷氨酸并不积累。

谷氨酸生产菌由葡萄糖生物合成谷氨酸的途径见图5-7。

它包括糖酵解途径(EMP途径)、磷酸己糖途径(HMP途径),三羧酸循环(TCA循环)、乙醛酸循环,伍德-沃克曼反应(CO的固定反应等)。

2由于谷氨酸生产菌生理方面有以下共同特征,体内的代谢控制平衡被打破,使谷氨酸得以积累。

? 谷氨酸生产菌大多为生物素缺陷型。

谷氨酸发酵时,糖酵解经过EMP及HMP两个途径进行。

生物素充足时,HMP途径所占比例是38%,控制生物素亚适量的结果,发酵产酸期,HMP途径所占比例下降到约为26%,EMP途径所占的比例得以提高。

通过控制生物素亚适量,更重要的是由生物素促进的脂肪酸及磷脂合成减少,谷氨酸向膜外漏出,引起代谢失调,使谷氨酸得以积累。

? 谷氨酸生产菌的CO固定反应酶系活力强,可通过羧化作用(更多地2供应固定CO生成苹果酸或草酰乙酸转化成柠檬酸。

2? 谷氨酸生产菌的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欠缺或微弱,使进入谷氨酸生成期后的乙醛酸循环弱,使异柠檬酸更多地转化成α-酮戊二酸。

谷氨酸摇瓶发酵

谷氨酸摇瓶发酵

谷氨酸摇瓶发酵生物工程xxx xxx xxxxxxxxx摘要根据谷氨酸的发酵机理,本实验通过摇瓶补料发酵生产谷氨酸,并对发酵过程中产谷氨酸量、发酵液OD值、残糖量进行连续的测定。

试验结果表明:四瓶发酵培养基中,只有添加有玉米浆的发酵培养基产谷氨酸,另外3瓶以酵母膏代替玉米浆成分的发酵液都不产谷氨酸。

关键词:谷氨酸发酵摇瓶培养前言1.1 谷氨酸发酵机制在谷氨酸发酵中,生成谷氨酸的主要酶反应有三种:(1)谷氨酸脱氢酶(GHD)所催化的还原氨基化反应;(2)转氨酶(AT)催化的转氨反应;(3)谷氨酸合成酶(GS)催化的反应。

谷氨酸的合成主要途径是α—酮戊二酸的还原性氨基化,是通过谷氨酸脱氢酶完成的。

α—酮戊二酸是谷氨酸合成的直接前体,它来源于三羧酸循环,是三羧酸循环的一个中间代谢产物。

由葡萄糖生物合成谷氨酸的代谢途径如下图1所示,至少有16步酶促反应。

图1 由葡萄糖生物合成谷氨酸的代谢途径当生物素缺乏时,菌种生长十分缓慢;当生物素过量时,则转为乳酸发酵。

因此,一般将生物素控制在亚适量条件下,才能得到高产量的谷氨酸。

1.2 谷氨酸生产菌种的选择目前工业上应用的谷氨酸产生菌有谷氨酸棒状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散枝短杆菌、黄色短杆菌、噬氨短杆菌等。

我国常用的菌种有北京棒状杆菌、纯齿棒状杆菌、天津短杆菌等。

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为球形、短杆状和棒状,不同形状芽孢,没有鞭毛,不能运动,需要生物素作为生长因子,在通气条件下才能生产谷氨酸。

本实验选择天津短杆菌来摇瓶发酵生产谷氨酸。

1.3谷氨酸发酵过程控制谷氨酸发酵过程中,产生菌种的特性、生物素、发酵温度、pH值、通风和发酵产生的泡沫都是影响谷氨酸积累的主要因素。

在实际生产中只有针对存在的问题,严格控制工艺条件,才能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发酵初期,菌体生长迟滞,约2~4h后即进入对数生长期,代谢旺盛,糖耗快,这时必须流加尿素以供给氮源并调节培养液的pH 值至7.5~8.0,同时保持温度为30~32℃。

谷氨酸发酵实验报告

谷氨酸发酵实验报告

谷氨酸发酵实验报告谷氨酸发酵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二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实验二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一、实验目的掌握离子交换装置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掌握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的工艺流程。

掌握等电点沉淀法提取谷氨酸。

了解认识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和再生。

二、实验原理谷氨酸是两性电解质,是一种酸性氨基酸,等电点为,当pH>时,羧基离解而带负电荷,能被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吸附;当pH<时,氨基离解带正电荷,能被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吸附。

也就是说,谷氨酸可被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也可以被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

由于谷氨酸是酸性氨基酸,被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能力强而被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能力弱,因此可选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或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来吸附氨基酸。

但是由于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都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差,价格又较贵,因此就都选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而不选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目前各味精厂均采用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本实验就是采用732#树脂。

谷氨酸溶液中既含有谷氨酸也含有其他如蛋白质、残糖、色素等妨碍谷氨酸结晶的杂质存在,通过控制合适的交换条件,在根据树脂对谷氨酸以及对杂质吸附能力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洗脱剂和控制合适的洗脱条件,使谷氨酸和其他杂质分离,以达到浓缩提纯谷氨酸的目的。

三、实验装置1、离子交换装置本实验采用动态法固定床的单床式离子交换装置。

离子交换柱是有机玻璃柱,柱底用玻璃珠及玻璃碎片装填,以防树脂漏出。

2、树脂本实验用苯乙烯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编号为732#,其性能如下表:732#树脂的主要性能常数3、树脂的处理对市售干树脂,先经水充分溶胀后,经浮选得到颗粒大小合适的树脂,然后加3倍量的2mol/L HCL溶液,在水浴中不断搅拌加热到80℃,30min后自水溶液中取出,倾去酸液,用蒸馏水洗至中性,然后用2mol/L NaOH溶液,同上洗树脂30min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这样用酸碱反复轮洗,直到溶液无黄色为止。

02-15-012实训报告-发酵罐补料操作重点

02-15-012实训报告-发酵罐补料操作重点
-发酵罐补料操作
实训报告书
专业:生物技术与应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谷氨酸发酵过程控制-发酵罐补料操作
实训报告
姓名:
同组人员: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指导教师:
成绩:
1.补料控制的方式?
在实训过程中总结了常见的补料控制的方式
(1)间歇补料(分批补料)
间歇补料是指在发酵过程中,补充的物料分成若干次补料到发酵罐中。
不足之处是发酵染菌处理要和实际发酵过程相结合,在确定补料时间时可以考虑一切间接的指标。
(2)连续补料
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补充的物料连续流加进入发酵罐中。
2.谷氨酸发酵补糖的控制
在实训中确定了补糖的量,以及底物的补料的浓度,以及什么时候补糖等
(1)补糖量——加入与消耗平衡,维持稳定的糖浓度;
谷氨酸追加糖液发酵:在原工艺基础上,加大接种量到10%,增加生物素用量达5μg/L,减少初糖浓度(12%——7-8%)尽快获得大量的生产型菌体,当菌体处在生长对数期后进入产酸期,糖浓度在2%左右时,连续流加糖液,维持2%左右的糖浓度。
补糖开始时,不但CRR、OUR大幅度提高,连RQ也提高约10%,表明通过补糖不但提供了更多的碳源,而且随着体系内葡萄糖浓度提高,糖代谢相关酶活力也提高,产能增加。
(2)补糖时机
过早,刺激生长,加速糖利用;
过迟,所需能量跟不上。如谷氨酸发酵在对数生长期的末期补料。
判断:培养基条件,菌种,发酵状况(残糖,pH,菌形态等),在需要时加入;
3.谷氨酸发酵补料的配比
通过补料,可以改变谷氨酸合成期的培养基成分的配比,使之适合谷氨酸的合成,在整个设计方案中,通过两种方式控制补料配比,一方面是所补料的配比,两一方面是所补料液的速度。

谷氨酸生产实训论文

谷氨酸生产实训论文

1 文献综述1.1谷氨酸的发展历史从一九二三年上海的吴蕴初先生采用水解面筋的方法来生产味精到现在,中国的味精生产已经经历了78年的历史。

在这78年的漫长岁月中,生产味精的老前辈们和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中青年技术工作者们,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民族味精事业。

由于他们从理论研究、菌种的筛选、工艺的革新、技术的改造和不断试验与实践,才形成了现在中国味精生产的工艺路线和控制模式。

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味精生产的工艺技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项技术指标比八十年代翻了一倍,单位产量增加了二点五倍。

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全国的味精同行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原来的工艺路线和控制模式的基础之上进行技术再创新,更新了一些理论上的概念,才使中国味精生产的技术达了国际的一般水平。

[1]1.2谷氨酸的生产工艺流程[2]味精的生产一般分为制糖、谷氨酸发酵、中和提取及精制等4个主要工序。

1.2.1液化和糖化因为大米涨价, 目前大多数味精厂都使用淀粉作为原材料。

淀粉先要经过液化阶段。

然后再与β- 淀粉酶作用进入糖化阶段。

首先利用α- 淀粉酶将淀粉浆液化, 降低淀粉粘度并将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 应为淀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原来的大米, 所以经过液化的混合液可直接加入糖化酶进入糖化阶段, 而不用像以大米为原材料那样液化后需经过板筐压滤机滤去大量蛋白质沉淀。

液化过程中除了加淀粉酶还要加氯化钙,整个液化时间约30min。

一定温度下液化后的糊精及低聚糖在糖化罐内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

淀粉浆液化后, 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进入糖化罐, 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

糖化温度控制在60℃左右, pH 值4.5, 糖化时间18~32h。

糖化结束后, 将糖化罐加热至80~85℃, 灭酶30min。

过滤得葡萄糖液, 经过压滤机后进行油水分离( 一冷分离, 二冷分离) , 再经过滤后连续消毒后进入发酵罐。

1.2.2谷氨酸发酵消毒后的谷氨酸培养液在流量监控下进入谷氨酸发酵罐, 经过罐内冷却蛇管将温度冷却至32℃, 接入菌种, 氯化钾、硫酸锰、消泡剂及维生素等, 通入消毒空气, 经一段时间适应后, 发酵过程即开始缓慢进行。

微生物工程谷氨酸发酵实验报告

微生物工程谷氨酸发酵实验报告

谷氨酸发酵实验报告前言:谷氨酸发酵试验是一个基础性的实验,但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对学生意义很大。

该实验是第一次做,我们做是有了钱一组的少许经验,担仍有很多不足。

该实验报告将对其中的错误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字:谷氨酸1、实验内容该实验是系列实验,包括以下七个小实验:实验一谷氨酸菌种的制备及扩大培养实验二发酵罐结构以及空消实验三发酵培养基制备及实消实验四谷氨酸发酵过程控制实验五谷氨酸发酵过程中还原糖的测定实验六发酵过程中谷氨酸含量的测定实验七谷氨酸的等电回收及结晶实验具体内容在课件中很详细,再次不详加说明。

2、试验中的误差及错误2.1设备引起的误差及错误微生物实验需要很好的设备,否则很难将实验做好,仪器将直接决定实验是否成功。

能否有产物生成,是否被污染等。

2.1.1仪器的气密性所用仪器的气密性还可以,保证在空消和实消时能够消毒彻底,保证实验过程中的调控。

2.1.2 PH计所用的仪器PH计不准不能实时测定和调节PH值。

只能在取液时做测定,不能做到及时调节。

对结果及军中的生长有影响。

2.1.3 搅拌机由于在实验中误将玻璃棒掉进了发酵罐中,使得不能用搅拌进行混匀,只能用气体混匀,所以过程中有很多气泡。

2.2 操作引起的误差2.2.1 配比时加水过多,在一定量的情况下由于实消时产生的水过多是体积过大,浓度过低。

对效果产生影响。

2.2.2实时监控对于发酵试验,一定要保证实验过程中的状态,PH、温度、压力、气泡的量等在一定的范围内。

3、实验数据及处理3.1还原糖还原糖的标准曲线制作:glc的含量mg 0 0.08 0.16 0.24 0.32 0.4OD值0 0.059 0.185 0.309 0.436 0.5543.2谷氨酸实验过程中Glu含量的测定值如下(忽高忽低):4、实验结果分析5.1 对于葡萄糖标注曲线很准确,实时测定虽然有一定的波动,但是总体的趋势是正确的。

5.2对于谷氨酸的标准曲线,我深有体会,做了十几遍,但是仍有不足,还需要继续改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淀粉的液化过程中,加入氯化钙有什么作用?
答:(1)主要是利用氯化钙的絮凝作用,提高淀粉酶耐热性; (2)作为淀粉酶的保护剂和激活剂。
任务二: 注:配制液体种子培养基时,调pH时先用pH试纸测量,测
出大致范围,再用pH计准确测量。
任务三:1、一级种子的培养目的:制备大量高活性的菌体
2、二级种子的培养目的:制备和发酵罐体积及培养条件相称的高活性菌
答:a.菌体可能缺氧,乳酸增多,导致pH降低
b.可能前期发酵时温度偏高,导致菌种衰老得较快或其他原因导致菌体死亡 c.可能因为糖含量过多
步骤: ①平衡——加入20ml扩展剂,密封20min;
②规划——层析滤纸下端2cm处画直线A,标记间隔2cm的4个记号,滤纸左边 缘1cm 画直线B;
③点样——毛细管取样,同一位置2~3次,每次2~3ml ,点完一点后立刻吹干;
④层析——两侧不能接触烧杯壁,扩展剂加到1cm;
⑤显色——喷雾剂烘干,待正丁醇挥发加热,氨基酸显示蓝紫色斑点;
五,课后思考及实验的分析讨论
• 1.如何判断淀粉的液化和糖化终点? • a.液化:取少量淀粉溶液放平皿中,加几滴碘液,若
是红褐色或无色,则液化结束。 • b.糖化:取少量液化后的淀粉溶液放置平皿中,加
无水酒精无沉淀,则糖化结束。 • 2.淀粉的结构和性质? • 含有几百个葡萄单元,经熬煮不易成糊状,冷却后
四.实验结果
• 得到一瓶300ml淀粉水解糖(水解淀粉: 15g α-淀粉酶:0.01g氯化钙:0.04g糖化酶: 0.09g)
• 水解20g淀粉,需要α-淀粉酶,氯化钙,糖 化酶的用量:
• α-淀粉酶:(20g*12u/g)/4000u/g=0.006g • 氯化钙:20g*0.2‰=0.04g • 糖化酶:(20g*300u/g)=0.006g
总结
任务一:1、如何判断淀粉的液化和糖化终点?
答:(1)液化终点:取一试管水,滴入几滴1%碘液,再滴入几滴液化
液摇匀或取一平皿滴几滴液化液,再滴入几滴碘液,观察呈棕红色或 浅红色,则说明液化结束。
(2)取无水乙醇,按7:1比例,滴入糖液中,观察呈油状且无白色沉
淀说明糖化已达到终点,有沉淀反应继续糖化。
三.实验步骤
• 一、淀粉的液化
• 第一步:糊化

淀粉加水调浆成淀粉乳 略)→

Na2CO3调PH至5.2-7.2(可省
• 加热(如玉米粉55-62 ℃)
• 第二步:液化
• 加入α-淀粉酶和氯化钙 → 95-97 ℃,维持30min(72 ℃ 维持15分钟) →碘呈色实验合格后, 液化结束
• 参考用量:α-淀粉酶:酶活:40000U/g
• (2)配制步骤与固体培养基相同,pH7.0(用 pH计精确调节)
• (3)包扎、灭菌、实验后处理
• 实验实训结果:
• 得到四个无菌平板,得到2个无菌培养基(固体培养 基、液体培养基)
三、种子的制备
1、平板的三区划线 2、液体种子的制备
实验目的:①灭菌培养基的三区划线;②无菌条件下液体培养
基的菌种转移;
(5)泡沫:影响微生物对氧的吸收;妨碍二氧化碳排出,减少设备利用率(有效
容积减少),跑料,染菌;
(6)染菌:对目的产物造成直接严重的影响; (7)种子罐级数:越少,种子罐染菌概率越低,减少灭菌,减轻工作量。
任务四、五: 发酵12h后,pH4~5,残糖量(稀释十倍),
CG=22~26mmol/L,相当于2%残糖量,分析其原因?

发酵 中期:24h、35-36℃、ph:7.2
调ph:氨水

补料:淀粉水解糖、尿素 后期:12h、37-38℃、ph:7.2
补料:淀粉水解糖7.4ml、尿素2.8ml
• 分析:发酵培养液取样所测得淀粉水解糖利用 率较低有哪些原因?
• (1)菌种发生基因突变
• (2)连续传代导致菌种退化
• (3)随着发酵的进行ph不断减小,抑制了菌 种的生长
实验器材:灭菌的培养基、酒精灯、接种环、锥形瓶、微量移液器、
灭菌的枪头
实验原理:①三区划线呈梯度浓度稀释有利于得到单个细菌形成的菌
落;②谷氨酸棒状杆菌在合适的培养基中能快速生长,得到大量健壮的种子。
实验步骤:1.三区划线
①超净工作台关紫外,打开风机、照明灯; ②双手用酒精擦拭,用酒精擦拭台面,再擦拭双手。将预先融化 的琼脂培养液放在工作台中,再将四块灭菌的平板标记。 ③待琼脂冷却到50度左右,在酒精灯外焰5cm左右倾倒培养基, 注意锥形瓶口不要靠到平板上,琼脂覆盖底部即可。
• 6.使用PH计时不可一边加物质一边搅拌。
任务二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实验实规程,正确使用培养基制备中常用的仪器
实验实训原理:培养基是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累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
质。其中必须含有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按照一 定比例配方,在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pH和温度下,经过灭菌后才可以 使用。培养基的配制一般经过称量、溶化、调pH、分装、灭菌。
任务四 谷氨酸发酵生产控制
①配制发酵培养基(200ml) 淀粉水解糖90ml、尿素0.68g、玉米浆4g、
硫酸镁0.086g
• 溶解→调PH→分装→包扎→121℃、23min灭菌
②发酵生产流程
接种→取样→补料→放料
取样:发酵液2-3ml
前期:12h、33-34℃、ph:7.2

检测:ph、残糖量、OD600

一般按每克淀粉用8-15个单位计算,平均12U/g。

氯化钙: 0.15-0.3%,平均0.2%(按原料重量计算)
• 二、淀粉的糖化 • 用盐酸将液化液PH调制4.2 ±0.1 →升温至
60 ±1℃ →加糖化酶300u/g →60℃保温3240h →无水酒精检测无糊精时糖化结束 →PH4.8-5.0 →加热到70-80℃,维持15分钟 →过滤 • PS:淀粉与碘的颜色反应 • 淀粉→蓝糊精→红糊精→无色糊精→葡萄糖 • 蓝色→紫色→红色→无色→酒精反应
项目三:谷氨酸发酵生产实训 任务
任务一: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及器材
• 1.了解淀粉糊化及酶法制备淀粉水解糖的基 本原理。
• 2.掌握淀粉水解糖制备方法。 • 3.器材:PH计,恒温水浴槽,锥形瓶,烧杯。
二.实验实训原理
• 利用α-淀粉酶和氯化钙将糊化后的淀粉液 化,转化为糊精(低聚糖),使淀粉可溶性增 加,利用糖化酶将糊精进一步降解,形成 葡萄糖。
摇床培养。
实验分析: 1.为什么不能用一级种子直接发酵?
种子逐级培养可以得到活力旺盛,生命力更强的菌种,同时可以得到 大量的菌种,满足发酵需求。
2.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如何控制?
①培养基;②温度;③PH;④通气和搅拌,溶氧大于30%;⑤种龄,处于 对数生长期;⑥接种量;⑦泡沫控制-机械消泡和消泡剂;⑧染菌——无 菌操作;控制菌种扩大培养;定期分离纯化培养;
• (4)溶氧过低使菌的呼吸受到抑制而导致了 乳酸的聚集,从而抑制了菌的生长
谷氨酸定性与定量检测
一,纸层析法 二,茚三酮比色法
一、纸层析法
原理:用层析滤纸做支持剂,纸上吸附的水做固定相,与水不相溶或互溶的 溶剂作为展开剂,即流动相。流动相沿着纸条移动时会带着纸上的样品以不 同的速率移动,一定时间内不同组分被带到不同的部位,达到层析的目的。
实验实训器材:
电子天平、药匙、称量纸、锥形瓶、烧杯、量筒、试管、无菌培养皿 玻璃棒、牛皮纸或报纸、封口膜、线绳、高压蒸汽灭菌锅、pH计
实验实训步骤
1、培养基的配制: 称量(准确称取各成分)

溶化(自来水溶解,加热至完全溶解)
调节pH(1mol/L NaOH或1mol/L HCL,pH计或pH试纸) 配制固体培养基(加热煮沸,加琼脂,补水)

3、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1)培养基:营养成分尽可能与发酵培养基相
近;
(2)培养条件:a.温度 b.pH c.通气和搅拌; (3)种龄:太长,菌种趋于老化,生产能力下降,菌体自溶;太短,发酵前期生
长缓慢;
(4)接种量:较大,可缩短发酵罐中菌丝繁殖达高峰的时间,使产物形成提前,
减少杂菌生长机会;过大,溶氧不足,影响产物合成,过多移入代谢产物,且不经济; 过小,延长培养时间,降低发酵罐的生产率;
④将接种环的前端在外焰出灼烧至发红,再将中间处在火焰过 1~3次。待接种环冷却后,从斜面试管中挑取菌种。然后左手 拿平板,右手拿接种环,在外焰附近。先在标记的一区处划3~5 条平行线,取出接种环,将平板转动,右手把接种环上的菌体 烧死,待冷却再从一区处 划出一条线到二区,依次划线,此 处接种环不要灼烧;再继续三区划线,最后灼烧接种环。
注:a.平板四个:清洗、烘干、包扎、灭菌.
b.锥形瓶一个:清洗,(配制150mL培养基:称取葡萄糖
0.15g、蛋白胨1.5g、牛肉膏1.5g、氯化钠0.75g、琼脂3~3.75g)
• 2、液体种子培养基的配制:
• (1)锥形瓶一个:清洗,(配制100mL培养基: 称取葡萄糖2.5g、尿素0.5g、硫酸镁0.04g、磷 酸氢二钾0.1g、玉米浆2.5~3.5g、硫酸亚铁1mL、 硫酸锰1mL)
二、茚三酮显色法
①谷氨酸标准液浓度梯度稀释至5ml,六只试管,各加1ml茚三酮,再做空白对 照; ②沸水浴加热15min,呈蓝紫色,取出冷却; ③转移至25ml容量瓶,定容;(试管要用蒸馏水清洗2~3次) ④定容后,静置15min, 分光光度仪测吸光度,做标准曲线;
分析与讨论:层析结果在未点样区出现蓝紫色,可能是制作滤纸时手上的氨基 酸沾染; 层析时扩展剂要加到液面高度到1cm处,不足可能氨基酸显色误差; 茚三酮显色中,应使用更加精密的仪器进行稀释; 设计合理的浓度梯度方式;
易呈凝胶体,遇碘化钾变蓝,易溶解。 • 3.为什么要制备淀粉水解糖? • 菌种不能直接利用淀粉,用淀粉水解糖来软化,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