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中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臻 薯 ^) l己 c 1 … — 一 I1,n 螽 ‘ E 一 — ………… ~
教 学 责 法
.I、 0 _
・.I I -, .
●
3・ 9 ≥
◎李 军 ( 西安 惠安 中学
70 0 ) 13 2
【 要 】 国进 行 课 改之 后 , 学 生 自主 学 习与 合作 探 究 摘 我 对
借 其 先 进 的 思想 、 效 的形 式 和 杰 出 的 教 育 效 果 成 为 了 课 改 高
表 一 我 国 中学 数 学课 堂教 学 小 组 合 作 学 习情 况 调 查 表
内 容 完 全认 同 1 8 2 5 l 5 比较 认 同 2 4 3 4 2 l 不 确 定 9 6 l 2 不 太 认 同 3 9 2 8 4 5 完 全 不 认 同 1 0 7 7
小 组 讨 论 能 够改 善 学 习 效 果 小 组 学 习 能 够加 强 学 生 合 作 小 组学 习 是十 分 必 要 的
教 师 能 够融 人 小 组 学 习 之 中
l 8
2 6
6
3 6
1 4
可 见 , 有相 当一 部分 学 生 不 认 同小 组 学 习 的 作 用 与 必 还 要 性 , 要 反 映 在 三个 方 面 : 一 , 于小 组 讨 论 对 改 善 学 习 主 第 关 效 果 和加 强 学 生 合 作 , 多 情况 下 , 组 讨 论 看 似 热 烈 , 率 很 小 效 却 不 高 , 内 成 员 的参 与度 也 不 能 得 到 保 障 : 二 , 于 小 组 组 第 关 学 习 的必 要 性 ,不 少 学 生 认 为 自学 的 效 果 要 大 于 小 组 学 习 : 第 三 , 于 教 师 的 融 入 问题 . 少 教 师 仪 仅在 学 生 进 行 讨 论 关 不 时 进 行 简 单 查 看 , 是 问 “ 论 的 怎 么 样 ” 类 的 简单 问 题 , 或 讨 之 在反馈时也更加注重成果. 因此 ,有 学 生 认 为 .小 组 讨 论 是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泸州石油中学黄天驿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探究它的应用条件、方式等对提高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实践性、操作性和思维培养,特别重视知识过手。
在语文等课上看到的合作学习,通常的情景就是老师提出一个(组)问题,小组成员个人阅读教材等文本,讨论,然后通过师生对话方式解决问题。
其中的思维活动一般是直接用文本中语句回答,或对文本稍加提炼、概括即可回答。
数学课也有类似形式的合作学习,但走过场的较多。
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真正做到目标具体、任务明确,充分发挥各个组员的作用是发挥合作学习作用的关键问题。
“有事例子很说明问题(牛顿)”,老师们往往是通过案例来学习教学的。
我收集、整理和撰写了一些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案例,写上简单的评述,期望带给我自己一些启发,也希望引起同行共同探讨。
一、针对开放性较大的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案例1:利用函数图象分析下列问题:(1)对于一次函数y=2x+3,当自变量x 的值增大时函数y 的值有什么变化?对于一次函数y=-2x+3呢?(2)观察图中各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如下的处理方法:师:我们已经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因此,画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象时,只要画出图象上的两个点,就可以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了。
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下列问题:(1)分别画出函数343,21,32,32+-==+-=+=x y x y x y x y 的图象; (2)观察各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你能得到哪些规律?学生分工:每人分别画其中的一条直线,思考其中的规律。
学生合作:每人把发现的规律与同伴交流,并利用同伴的图象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讨论、归纳所发现的规律,形成小组的观点,并用文字表达。
最后小组派代表汇报结论。
在这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中,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合作意识的行为表现:从分工到合作,其中包含了对同伴的信任——每人承担其中的一部分任务;同伴的相互帮助、鼓励——速度慢的、不会画图象的(包括图象画错的),可以得到同伴的帮助;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同伴交流发现的规律、利用同伴的图象验证规律;集体的力量——讨论、归纳所发现的规律,形成小组的观点,还有由此产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等等。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在当今社会,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学习方式。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来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案例背景:某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决定在课堂上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他选择了一道较难的数学题作为案例,希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一起来解决这道题目。
实施步骤:1. 分组: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5名成员。
在分组的过程中,老师尽量让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够相互协作,避免出现“一言堂”的情况。
2. 分配任务:老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了一道数学题,要求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分配任务,比如有的同学擅长计算,有的同学擅长分析,有的同学擅长总结。
3. 合作讨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他们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探讨解题的方法和思路。
4. 展示成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小组需要将他们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展示给全班同学。
这样不仅可以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对自己的成果进行总结和梳理,还可以让其他同学学习到不同的解题思路。
案例效果: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数学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而且通过展示成果,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肯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结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希望通过本文的案例,能够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数学核心素养的《统计》大单元项目式学习案例 (4)
数学核心素养的《统计》大单元项目式学习案例导言:统计学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是人们认识社会、分析社会、改造社会的重要工具。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发现学生往往对统计学产生抵触,认为统计学难以掌握、缺乏实用性,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学习统计学只是摆个姿态。
为此,我特地设计了一个以项目为主导的学习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逐渐感受到统计学的实用性和魅力。
一、项目式学习所谓项目式学习,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真实有用的项目,让学生分组协作、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项目式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二、学习目的此次项目式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其对统计学的理解和应用。
具体的学习目标包括:1.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掌握设计调查问卷的基本技能;3. 学会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解读;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三、项目介绍此次项目为“某校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情况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设计调查问卷。
教师提供相关文献和技巧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出20道左右的调查问卷。
问卷应涵盖学生的基本信息、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等方面内容。
2. 进行实地调查。
学生组成小组,按照事先确定的调查范围和样本比例,进行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要保证调查者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 数据录入和分析。
小组成员将调查结果归口整理,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画出相关图表。
同时要对数据进行解读和分析。
4. 结果汇报和展示。
学生小组需要将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汇报,向全体同学和老师进行展示。
在展示过程中,可以用PPT等方式展示图表和数据分析结果,既能增强报告的可视性,又能体现学生的创意和艺术。
四、项目实施1. 活动准备在项目实施前,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材料和指导。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调查问卷的重要性和设计原则。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的主 体 地 位 , 以切 实 提 高 中学 数 学 教 学 质 量 。 因此 , 中 学数 在 学 教 学 中 , 须 打 破 传 统 的学 习 方 式 , 必 将合 作式 学 习 方式 引 入 课 堂 成 为 必 然 。 师 成 为 学生 学 习 的组 织 者 和 合作 者 , 不 是 教 而 权 威 的讲 授 者 。学 生成 为学 习 活 动 的 主人 , 动 参 与 , 作 思 主 合 考 , 于 探 究 , 立 和 谐 互 助 的 师 生 关 系 , 造 一 种 充 满 生 机 乐 建 营 和 活 力 的 民 主 教学 氛 围 。
三、 中学 数 学 教 学 引 入 合作 学 习 的注 意 要பைடு நூலகம்点
小 组 合 作学 习是 一 种 重 要 的班 级 教 学 组 织 形 式 .兴 起 于 2 世 纪 7 年 代 的美 国 ,是 目前 世 界 上 许 多 国 家普 遍 采 用 的一 0 0 种 富 有 创 意 的教 学 理 论 与方 略 , 由于 其 实 效 显 著 , 人 们 誉 为 被 最 为 重 要 和 最 为成 功 的教 学 改 革 _。8 年 代末 , 内教 育理 论 1 0 _ 国 界 开 始 探 讨 有关 合作 学 习 的理 论 . 随着 新 一 轮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逐 步 深 入 ,新 课 程 标 准 》 出 : 效 的学 习 活动 不 能 单 纯 地 《 指 有 依 赖 模 仿 和 记忆 , 手 实 践 、 动 自主探 究 与合 作 交 流 是 学 生学 习 的重 要 方 式 。 足 现代 教育 的高 度 。 立 针对 传 统 课 堂 教 学 存在 的 弊 病 , 自主 、 作 、 究 ” “ 合 探 已经 成 为新 课 程 中最 为 重 要 的学 习 方 法 之 一 。 文 结 合 初 中数 学 教 学 实 际 , 析 了在 中学 数学 教 本 分 学 中开 展 合 作 学 习存 在 的 问题 , 绍 了合 作 学 习 的 重 要 意 义 , 介 探 讨 了 中学 数 学课 堂 引入 合 作 学 习 的 注 意要 点 。 中学 数 学 教 学 开 展 合 作学 习存 在 的 问题 中学 教 师 受传 统 教育 教 学 理 念 、 学 内容 、 学 方 法 的 制 教 教 约 和 自身 理 论 知 识水 平 的 限制 ,对 现代 学 习方 式 的理 解 出 现 了偏 差 , 现 代 学 习 方 式 的 认 识 简 单 化 、 面 化 , 致 在 中 学 对 表 以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中 逐 渐暴 露 出一 些新 问题 。 主要 表 现在 以 下 几 点 :1 对 传 统 学 习 方 式 缺 乏 理 性 认 识 , 教 学 过 程 中 全 () 在 盘 否 定 传 统 的 接 受式 学 习 , 目地 采 用 小 组 合 作 学 习 的 方 式 。 盲 学 习方 式 的 改 革 仅 仅 把传 统 中 陈 旧 的 东 西 丢 掉 ,而把 那些 传 统 中积 极 的 内容 都 保 留 下 来 ,小组 合作 学 习 是 一 种 在 传 统 教 学 方 式 基 础 上 提 出的 创 新 学 习 方式 ,实 际 上 是对 传 统 积极 内 容 的继 承 。 因此 , 能对 传 统 教 学 全 盘 否定 , 扬长 避 短 , 断 不 要 不 完 善 , 教学 方 式 向更 有 效 、 健 康 的 方 向发 展 。 2 对 小 组 合 使 更 () 作 学 习 的含 义 把 握 不 够 准 确 , 能 够 深 刻 理 解 其 本 质 特 征 , 不 以 至 在教 学 过 程 中出 现 了 一 系 列 问题 。 如 ,将 自主 学 习 当 成 自 学 、 立 学 习 , 学 生 听 之 任 之 ; 作 学 习 当成 小 组 讨 论 , 实 独 对 合 在 施 过 程 缺 乏 必 要 的 引 导 。() 作 学 习 在 学科 教 学 上 表 现 的 有 3合 效 性 不 明确 [。大 量 的 合作 学 习研 究 文 献 资 料 中 , 只 是 介 绍 2 1 也 合 作 学 习的 常 规 方 法 与 类 型 ,多 半 是 对 教 师 运 用 合 作 学 习 的 倡导 , 理论 往 往 大 于 实 践 。 外 , 生 之 间 缺 少 纵 向联 系 , 组 此 学 小 搭 配 结 构不 合 理 。 于 上 述情 况 , 必要 对学 习方 式 理 论 进 行 鉴 有 简单 的 梳理 , 以有 利 于 中 学 教 师 对 学 习 方 式 有 较 为 全 面 的 理 解 和把 握 , 极探 索 , 好 地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 积 更 二 、 学 数 学教 学 引 入 合 作 学 习 的重 要 意 义 中 我 国新 一 轮 中学 数 学 课 程 改 革 将 以 学 习 方 式 作 为 改 革 的 突 破 口 , 导 以 科 学 探 究 为 主 的 自主 学 习 、 作 学 习 、 究 学 倡 合 探 习 等多 样 化 学 习 方 式 。 学 理念 要 从 以“ 教 知识 为本 位 ” 向 “ 转 以 学 生 发 展 为 本 位 ” 使 学 生 真 正 成 为 教 学 活 动 的 主 人 。 只 重 视 , 传 授 数 学 知 识 , 应 该 训 练 科 学 方 法 和 思 维 , 应 该 培 养 科 学 更 还 精 神 和 品德 。现 代 中 学 数 学 教 育 的 责 任 , 仅 要 教 学 生 知 识 。 不 更 重 要 的是 要 培 养学 生 自学 的能 力 。 实 施 这 样 的 转变 . 仅 要 不 要 重 视 研 究 教 师 教 的 过 程 和 方 法 , 要 重 视 学 生 学 习方 法 . 更 教 会 学 生 学 习 , 养 学 生 学 习能 力 , 分 发 挥 学 生 在 教 学 活 动 中 培 充
初中数学合作探究讲解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教学背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律,能够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乐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规律。
2.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问题,灵活运用混合运算规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加、减、乘、除运算规律。
3.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具有挑战性的混合运算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展示与评价: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混合运算的规律,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合作探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合作探究中来。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性数学教育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培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创新数学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分享一个创新性数学教育案例,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二、案例概述案例背景:某中学八年级(1)班,学生人数45人,数学教师为张老师。
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张老师决定尝试创新性数学教育。
案例目标:通过创新性数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案例实施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张老师首先从创设情境入手,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旅游、建筑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如“数独”、“24点”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2. 转变角色,自主学习张老师鼓励学生转变学习角色,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
她采用以下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定一个数学问题,要求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解决。
在讨论过程中,张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2)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如探究勾股定理、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等。
在探究过程中,张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奥秘。
如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学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数学现象的变化规律。
3. 评价方式多元化张老师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以下方法:(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个性化评价: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 组合作 的学 习模式培养 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发散性思
维, 是对我 国数学教育体制的创新 性改革 , 小组合作确 实提 高了
学 生的成绩 ,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 一) 教师缺乏合作学 习的专业技术培训
每一次 的小组合作完成之后 ,老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g
|
小 组合作学 习模 式在 中学 数学教学 中的应用
内蒙 古 包头市 第二十 九 中学
在我国教学阶段 中 , 中学的教育起着 承上启下 的作用 , 对于 中学教学的重视也是理所 当然 ,而 中学数学教学又是其中的重
弓争气
会让教师与外界交流 , 也就没有对 比, 没有借鉴 , 缺乏反思 。 ( 三) 评价标准并未突破 我 国衡量教育 的好坏标准依旧是通过应试教育来完成 。对
的合作 , 缺乏 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我们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参
与到小组合作 中来 , 发挥 自己的聪 明才智 , 拓展 自己的视野。 四、 中学数学 中小组合作学 习模式的注意事项
题 。在互相交流过程 中, 可 以集思广益 、 各抒 己见 , 汇聚不 同的、 多样 的解题 思路与解题方法 , 增加解题方 法 、 汇总解 题技巧 、 提
和 总结 , 大家互相提 出意见 , 加强交流 , 多鼓励 、 少批评 、 多反思 、
多改进 。切实以提高学生 的数学水平 ,培养学生 的创新性思维
许多老师都成长在较为传统的教学体制下 , 他们并没有接 为 主 要 教 学 目的 。
受 过或者接触过合作学 习的专业培训 , 他们无法 掌握在合作小
组学 习模式 中 自己的角色与地位 。
中学数学课 堂引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不仅是数学教育领 域 的一大创新改革 , 更是对 整个 素质教育 的一 次洗 礼。将合作 与 团结融人到 日常 的学 习中 , 将创新 和交流融入到 每个 学生的 思维中。小 组合作学 习模式将会在实践 中 ,发挥它得天独厚的
中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进行的互助性的共同学习。
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与班集体教学相比,更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缺乏与他人沟通、维持人际关系的技能,个人责任感不强,缺乏讨论交流的意识。
那么如何组织学生,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展所长,取长补短呢?我认为,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不再把自己视作为权威者,而是合作者。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式,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由于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自学协作式、课内疑难问题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课前自学协作式:课前自学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
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2、课内疑难问题讨论式:课内疑难问题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
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辨论。
团队合作教案初中生数学
团队合作教案初中生数学一、教学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团队合作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本教案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合作的意识,学会倾听、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教学内容1. 团队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数学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2. 团队合作交流: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倾听、表达、沟通,提高交流能力。
3. 团队合作总结:对团队合作过程进行总结,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自我认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3. 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4. 团队合作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其他小组成员补充、质疑。
5. 团队合作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团队合作过程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自我认知。
6. 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教师通过生活实例、数学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 激励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等。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角形全等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设计了一节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为主题的数学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包括SSS、SAS、ASA、AAS、HL。
2. 教学难点: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三角形全等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提出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三角形全等?2. 新课讲授(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并举例说明。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SSS、SAS、ASA、AAS、HL等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每组派代表展示证明过程,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教师点评学生的证明过程,强调证明方法的选择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三角形全等的证明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批改,教师巡视指导。
(3)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总结经验。
4. 应用拓展(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找出解题思路。
(3)每组派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教师点评学生的解题过程,强调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初中数学合作课堂教案模板
教案标题:初中数学合作课堂教案教学科目:初中数学年级:八年级教学内容: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重点知识:...2. 重点技能:学生能够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难点知识:...2. 难点技能: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2. 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实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并简要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合作学习(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
2. 每组学生共同探讨并完成教师布置的合作任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并给予适当的反馈。
三、成果展示(10分钟)1. 每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合作成果。
2.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成果进行评价和提问。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分享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培养...。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也通过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并给予适当的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过于依赖他人,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部分学生在成果展示时,表达不够清晰、简洁。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弓争气来源:《语数外学习·下旬》2014年第02期在我国教学阶段中,中学的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中学教学的重视也是理所当然,而中学数学教学又是其中的重点内容,加强中学数学教学意义重大,其中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突破和补充教学方法,被广泛地运用于各大推行素质教育的学校。
中学的数学是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我国的教育水水平。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于中学数学的重要意义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加强人际互动,促进学生的认知、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数学作为一门主要学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转变数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与同学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把全班同学联系在一起,每个同学的思路和想法都会有所差异,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们可以从多角度、多范围地去解决数学问题,多吸纳一些新思路、新想法,能够开拓自己的视野。
在与同学的不断交流与沟通中,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二)可以集中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把学生、老师都集中在一起,共同解决问题。
在互相交流过程中,可以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汇聚不同的、多样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增加解题方法、汇总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能够激发大家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增强同学对于数学的兴趣。
可见,小组合作方法学习模式对于数学教育更加有用。
(三)将合作观和团体观融入了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注重集体的作用。
在学习小组中,集体围绕一个中心任务而努力,充分发挥了团结的作用。
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课堂,无疑也是将合作观和团体观融入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了良好师生关系,同学之间结下了深厚情谊,有助于学生思想品质和情商的提高。
二、中学数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出现的问题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是对我国数学教育体制的创新性改革,小组合作确实提高了学生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初中数学实践教学的例子(3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开展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一次初中数学实践教学活动为例,探讨实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案例背景本次实践活动以“生活中的数学”为主题,旨在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活动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全体学生。
三、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四、活动内容1. 活动准备(1)教师提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如购物、烹饪、交通等,并记录下来。
(2)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如数学公式、计算器等。
2. 活动实施(1)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现象进行研究。
例如,某小组选择“购物打折”这一主题,研究如何计算打折后的价格。
(2)小组合作各小组根据所选取的主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分析、计算,并得出结论。
例如,某小组通过计算发现,在购物时,选择合适的折扣方式可以节省更多的钱。
(3)成果展示各小组将研究成果以PPT、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教师对各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并总结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
3. 活动总结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活动效果1.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 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沟通协作,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六、反思与建议1. 教师在活动前要充分准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指导。
2.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案例分析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中学八年级(2)班,学生总数为50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0人。
该班学生整体学习成绩中等,但部分学生在数学学科上存在明显的学习困难。
数学教师张老师,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教学经验丰富。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张老师决定对班级进行一次深入的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二、案例描述1. 学生情况分析(1)学习困难的学生:班级中有10名学生数学成绩较差,他们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低,甚至有抄袭现象。
(2)中等水平的学生:班级中有20名学生数学成绩中等,他们对数学有一定兴趣,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方法,遇到难题容易放弃。
(3)优秀学生:班级中有20名学生数学成绩优秀,他们学习能力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部分学生存在骄傲自满的情绪。
2. 教学情况分析(1)教学内容:张老师按照教材要求进行教学,但教学内容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
(2)教学方法:张老师主要采用讲授法,但讲解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评价:张老师主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关注较少。
三、案例分析1. 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1)学生自身原因: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2)教师教学原因:张老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家庭教育原因: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不够,未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教学改进措施(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张老师可以尝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进教学方法:张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张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4)加强家校合作:张老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四、教学实践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引入生活实例:张老师在教学“分数”这一章节时,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分蛋糕、分糖果等,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分数的概念。
数学教学创新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兴趣不足、教学效果不佳等。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文以某中学为例,探讨数学教学创新实践案例。
二、案例描述1. 问题提出某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低,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不浓。
此外,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缺乏创新思维,解题方法单一。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决定进行数学教学创新实践。
2. 创新实践措施(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意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以古代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探究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
(3)实施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自主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4)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测量、计算等。
(5)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
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时,教师利用三维动画展示立体图形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3. 实践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创新实践,该中学数学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显著增强。
(2)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3)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数学建模、数学竞赛成绩显著。
精准教学_实践案例(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精准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精准教学旨在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个初中数学精准教学的实践案例,通过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一、案例背景某初中数学教师,面对新学期新班级的学生,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而另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决定开展精准教学实践。
二、精准教学策略1. 全面了解学生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建立学生个性化档案。
2. 分析学生差异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化档案,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优势和劣势,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
3. 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制定以下差异化教学方案:(1)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辅导,通过小组合作、课后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学习能力强但应用能力较弱的学生:加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实施精准教学教师根据差异化教学方案,在课堂上实施精准教学。
具体措施如下:(1)课堂提问: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作业布置: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课后辅导: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三、案例实施1. 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教师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数学课堂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课堂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动手实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案例以某中学八年级数学课堂实践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数学课堂实践教学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案例实施(一)教学内容本案例以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为例,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直角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直角三角形的特征,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兴趣。
2. 实践教学活动(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个直角三角形模型。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模型,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勾股定理。
(2)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动手实践:学生根据讨论结果,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实践操作,如测量墙壁的高度、计算楼层的层数等。
3. 教学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勾股定理的应用,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案例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勾股定理的知识,还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教学改进(1)丰富教学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创新教学方法:尝试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游戏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得到充分发展。
五、案例总结本案例以数学课堂实践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动手实验、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
白衣一中数学组赵红秀 2014 .3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成为课堂教与学的主角,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适应新课堂教学需要而被运用,成为新课改的一个闪光的亮点。
通过几年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和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开展小组讨论学习的作用不仅是完成目标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同学之间能更加深入了解别人对课程的理解角度,以及思想认识。
从而更全面掌握知识,合作中以沟通达成共识,产生共鸣。
面对现在独生子女的个性,小组学习方式可以学到与人合作,听取别人意见,相互协调达到共同目标的团队精神。
合作探究中进行讨论,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经历不同,看问题侧面不同,表达思想也不同,交流中会更全面地认识事物,更多机会表达思想,更有成就感。
下面就教学中的一个教学片断谈谈我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
1、课例简介:《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的内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过探究、讨论,体会圆的定义及其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系列活动,充分经历圆的概念,理解圆与直线,点与圆,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条件。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性,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认识圆的重要性,我选择了让学生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2、教学片断:(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创设比较老师手上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实际情境,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意见,学生想到的方法是自己动手做一做。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圆,想不想通过我们的动手实践得出正确的结论?
生:想。
师:动手之前,请大家先看活动要求。
(1)利用手中的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较一下圆与圆有什么位置关
系。
(2)各组组长做好记录,将结果记录到记录单上。
(3)动作迅速、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用时最短,最先完成。
明白活动要求了吗?(明白了。
)下面请小组长拿出桌子上的两个圆,小组活动现在开始!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
(各组都非常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且都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动手,有的记录,小组长边指导小组活动,边等待比较结果,小组活动井然有序。
由于各组使用的圆的大小不同,所以完成的时间也不等。
)
小组交流活动结果。
组1:我们组使用的圆,比较的结果是圆与圆有相交的位置关系。
组2:我们小组得到的是圆与圆有相切的位置关系,其中包括外切和内切。
(学生边交流,边展示操作过程。
)
组3:我们组得到的结论是圆与圆之间有不相交的位置关系,包括外离和内含两种情况。
(学生展示图形)
组4:我们组对第三组结论有补充,圆与圆还有同心圆的关心,就是它们圆心是同一个点,动手半径不相等的时候,同时给大家示范。
3、[反思]: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在这一环节中,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合作,学生们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而进行合作,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在这堂课的学习中,学生不仅仅获得知识,更多的是享受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4、我的感想: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
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要经过长期的训
练才能达到。
我们现在正处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阶段,所以我认为,在我们的课堂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
当遇到我们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
其次,要把握好合作时机,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
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产生依赖心理。
时时合作、时时探究,也会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
第三,优等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后进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
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第四,注重老师自身参与。
我认为:教师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讨论的组织者,教师如果能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将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