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宗教地理及宗教景观
第4节 宗教景观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形成与文化内涵与地理环境有着 直接关系,反过来宗教一旦形成,又会营造出独特的人文景观,这 些景观与宗教信仰以及宗教氛围具有同一性,成为大地上最具特色、 最具魅力、最具影响的文化表征。主要的宗教景观有基督教堂、伊 斯兰清真寺、佛教寺庙等。
内容摘要
宗教是文化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世界 上许多国家不但信奉宗教,而且创造了灿烂的宗 教文化。宗教不仅影响到这些国家的政治,也建 造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包括各类宗教建筑、 宗教仪规、宗教节日、宗教禁忌、宗教习俗等。 这些伴随宗教信仰而出现的人文景观大大丰富了 人类文化的内涵,许多甚至成为人类文化的瑰宝, 探讨宗教景观区域性发展特点以及宗教体系的空 间变化过程既是宗教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 本章需要阐述的重点。
二、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原始宗教: 1 原始宗教的存在并没有特定的时段,具有这一类型特 征的宗 教可以出现在数千年以前,也可以存在于今天世界上 的某些部落中。 2 原始宗教无需探讨“摇篮”或源地问题,一般认为各地 原始宗教信仰和宗教崇拜大多都是自生的,基本不存在一种 信仰最初在一群人中产生,然后通过思想输出传播到其他人 群中这样的现象。
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
世界宗教分布
世界主要宗教
分
布
基督教 伊斯兰教
欧洲和美洲、亚洲北部、南非、 大洋洲
亚洲、非洲、欧洲、美洲 中东、北非以及西南亚、东南亚
佛教
东南亚和东亚地区
第3节 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
一、宗教风俗、禁忌与地理环境 二、宗教与文化 三、宗教仪式、节日与地理环境 四、宗教圣地与地理景观
在各类宗教中天主教的宗教组织可称是最严密的。 而同样是世界性宗教的佛教却是基本上没有明显的教 区。伊斯兰教更没有传教的教士,信仰的传播多数在 征服区内实现,或通过商贸活动。
人文地理学第9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二)宗教影响政治地图变化
印度政治地图变化是典型一例。印度原为 英国殖民地,内部教派林立,宗教矛盾重 重。二战后,英国为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搞了臭名昭著的“蒙巴顿方案”,按宗教 信仰不同,把印度分为以印度教为主的印 度国和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巴基斯坦国。
(三)宗教影响文化景观
▪ 不同的宗教区所呈现的文化景观不同,使 每个宗教文化区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泰国号称“黄袍佛国”,首都曼谷寺庙400 多座,占城市面积约1/6( );
移模式 (五)宗教影响区域经济活动 (六)宗教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功能
(一)宗教影响生态环境
• 许多宗教提倡不杀戮,对保护动植物资 源、维护生态平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宗教某些习俗礼仪也给地理环境带来不 良影响。如印度教禁吃牛肉,使神牛遍 地,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犹太教引导 早婚、多子,天主教不许堕胎,对控制 人口增长不利。
(二)宗教源地与地理环境
世界主要宗教几乎都起源于西亚和南亚。西亚和南亚位 于北纬10-40度,属干旱气候和季风气候区。“人只有靠 眼睛才能升到天上,因此理论是从注视天空开始的” (费尔巴哈),天空是容易使人产生幻想的对象。上述 地区能见度好,是观察天象的理想地区,夜晚,因温差 大所致的凉爽天气,摆脱了白天炎热给人们带来的烦恼, 人们心灵宁静,仰望苍穹,浩瀚星空和皎洁明月及其有 规律的运行和重复,使人浮想联翩,幻想有一个天堂在 星空之间,一个神灵的巨手在控制一切。
三、民族宗教
▪ (一)宗教分类 ▪ (二)民族宗教
(二)民族宗教
(1)犹太教:摩西被认为是犹太教的创始人,信奉《圣 经》(旧约),以部落神雅赫威(Yahven)为惟一的神。
(2)印度教:是印度最重要的宗教,是民族宗教中人数 最多的宗教。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人文地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地理学?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2.地理学研究核心:人地关系研究。
3.地理学的性质: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二元论的科学观,是综合的两类科学、相结合的独立科学系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
4.地理学传统的科学体系:传统地理学是单一层次的,或者说平面的。
一般的说,仅从学科研究的性质特征分为系统地理学、区域地理学、数理地理学三大类。
局限于理论层次。
5.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区域分布、空间差别、形成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研究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6.人文地理学科特性:社会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7.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①人地关系的传统②区域研究的传统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8.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①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
a.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
b.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c.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②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③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
9.如何判断一个问题是否属于人文地理问题?判断原则:一横加一纵,“一横”指人文事物的空间分布。
“一纵”指人文事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不同层次的文化要素之间的纵向关系。
凡是不涉及空间分布和空间过程的问题,均不是人文地理学的问题。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①人文事物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区可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
(细节课本P24)②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扩散分为扩展扩散与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又可分为:a.接触扩散:又称传染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2.基督教Christianity
⑶发展分化 基督教在初创时受到统治当局的迫害,后来才逐渐 被认可,并很快成了罗马帝国的国教。4世纪末,罗 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宗教也发生了分化, 形成了罗马和拜占庭两个宗教中心。1054年东西两 教会正式分裂,东部自称“正教”,西部自称“公 教”。16世纪西部教会又发生分裂,形成了脱离罗 马教廷的一些派别,被统称为“新教”。因此,目 前所谓基督教就包括3大组成:公教Catholicism,即 天主教;正教Orthodoxy,即东正教;新教 Protestantism,即“耶稣教”。 由于地理大发现后,欧洲人在全世界范围进行殖民统 治,基督教也被迅速传播扩散到世界各地,成为当 今影响范围最大的世界宗教。
3.民族与宗教
民族与宗教的关系特别复杂,当宗教 成为维系民族感情的主要纽带时,宗教的 影响就达到了极至,如犹太教与犹太人的 关系。而现代社会,人群的阶层分化明显, 人际关系既复杂又简单直接,情感与理性 可以达到较好平衡,民族与宗教的关系也 就表现为趋向疏离。
三、宗教组织
宗教组织是宗教发展到比较高级阶段 的产物,其作用是将宗教功能日常化、世 俗化。不同宗教的组织状态差异非常大, 如佛教就很不成组织,信徒与宗教团体关 系疏离;而伊斯兰教是全民宗教,穆斯林 的信仰是不能更改的,叛教就等于死亡; 基督教的组织处于二者之间,但信徒与组 织的关系非常紧密,宗教也有自己独立的 组织系统,形成等级森严的金字塔结构。
3.分类
宗教可以有多种分类办法。 ⑴按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原始宗教、古代 宗教、历史宗教、近现代宗教等。 ⑵按流传范围可以分为:民族宗教、国家 宗教、世界宗教等。 ⑶按崇拜对象可以分为:多神教、二神教、 一神教等。
二、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人文地理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宗教中也有对工作时间与工作种类的禁忌。有些宗教禁 止在一定时间、地点工作,有些则反对某些形式的经济活 动。这两类工作禁忌都影响到环境的利用途径。
二、宗教与文化
由宗教而产生的文化是多方面的,除在视 觉、听觉上可以感到的文化类型外,观念 与特定崇拜物也会造成一种文化现象。
在各类宗教中,天主教的宗教组织可称是最严 密的。而同样是世界性宗教的佛教却是基本上 没有明显的教区。伊斯兰教更没有传教的教士, 信仰的传播多数在征服区内实现,或通过商贸 活动。
四、主要宗教的分布区
到目前为止,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 部大部分、南非、澳洲等,是世界上信奉者最多 的宗教。基督教中罗马天主教信奉者又最多。 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以及美 洲,其中信奉者以西南亚与东南亚最多。 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
这些宗教圣地虽然与地理环境并不一定有完全的 对应关系,但自身却形成了特殊的宗教景观,同 时由于这些宗教圣地的存在,既增强了宗教的凝 聚力,也加大了人们对宗教的实体感觉,这一切 又促进了宗教的发展。
第4节 宗教景观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形成与文化内 涵与地理环境有着直接关系,反过来宗教一 旦形成,又会营造出独特的人文景观。这些 景观与宗教信仰以及宗教氛围具有同一性, 成为大地上最具特色、最具魅力、最具影响 的文化表征。 一、宗教塑造的文化景观 二、宗教对地理的间接影响 三、宗教景观的地域差异
依据宗教起源和演化阶段可分为:原始宗教、古代宗 教、历史宗教、近现代宗教;依据流传范围可分为: 民族宗教、国家宗教、世界宗教;依据崇拜神灵的数 量与变化可分为:一神教、二神教、多神教。
在各宗教中属于民族宗教的主要有犹太教、印度教、 道教、神道教、耆那教、锡克教等,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1.人地相关论[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人地相关论是20世纪20年代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白兰士所倡导的理论。
在人地关系中,白兰士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他认为,除了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因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相关论”。
法国的人地相关论思想使人地关系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性。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简述洪堡创立的人文地理学研究三个原则。
5、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理论思想。
6、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7、现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特征是什么?8、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9、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文化和文化地理学的概念是什么?2、简述文化结构的层次内容?3、论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4、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5、文化扩散有那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6、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7、对比文化适应和生物适应的异同。
8、列表比较主要人地关系理论名称、代表人物和理论要点。
9、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10、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11、名词解释:文化景观、文化整合、文化扩散、文化区、文化史层说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订研究步骤和计划。
2、试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内容。
3、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搜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有哪些途径和方法?4、在相关的国外网站上检索1990年以来社会地理学进展的文献,并做一个综合评述。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简述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
2、简答现在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3、论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4、试述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及成因。
5、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什么?6、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7、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基本空间形式。
人文地理学讲义_第9章
人文地理学讲义_第9章第九章聚落地理学第一节聚落与聚落地理学一、聚落与聚落地理学的概念聚落:聚落又称居民点,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它生产和生活设施。
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聚落地理学:是研究聚落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的学科,又称居民点地理,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由于聚落有乡村和城市之分,聚落地理学也分为乡村聚落地理和城市地理学两大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地理学发展较快,形成了一门独立学科,而乡村聚落地理研究不仅数量少,而且理论和方法上发展很慢。
尽管聚落地理学包含两大部分的概念没有消失,实际上不少地理学家把聚落地理学看作乡村聚落地理学的同义语。
二、聚落的起源与发展人类最早的城市出现与三次社会大分工密切相关:(1)新石器时代中期,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人类出现了从事农耕业生产的固定居民点?a?a聚落,为城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人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离),手工业者在交通方便与利于交换的地点聚集,成为城市的最初形态;(3)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出现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与工农业的分离),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城市。
(一)西方城市的发展* 西方城市的发展始于希腊。
希腊的城市与城邦制度密切相联。
* 罗马时代,城市获得更大发展(以罗马城为代表)。
而这个时期,城市发展上的重要进展是通过罗马控制区的扩大,把城市带到欧洲的广大地区(如巴黎和伦敦)。
* 文艺复兴时期,君主王朝把首都建筑和建设作为其权威的体现,使城市的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以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奥地利的维也纳等城市为代表。
* 进入工业社会,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一方面使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在一些地区还出现连片分布的城市带(如美国的“波士华大城市带”);另一方面城市也带来新的问题,如住房困难、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为寻求舒适的环境,一些城市居民向郊区迁移。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课后习题详解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绪论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
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
(2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作用①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②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答:(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以下三大主题:①人地关系的传统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人文地理习题集
人文地理习题集习题一第一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1、地理学有那两种分类体系?你意下如何?原因何在?2、人文地理学的狭义与广义内涵?3、如何理解人文地理与地理学其他分支学科间的关系?4、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对象内核如何,如何理解?5、人文地理的三大特性,如何理解?6、人文地理学的概念?第二章文化地理与人文地理学1、文化的探源(中外)。
2、如何理解泰勒的文化概念?3、如何理解克罗伯和克鲁克洪的文化概念?4、你对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如何理解?试举例说明。
5、物质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如何?6、制度文化的内涵与作用如何?7、精神文化的内涵与作用如何?具体可划分为哪些层面?8、文化的结构如何?如何理解文化上的“三位一体”?第三章人口的分布与迁移1、什么是人口分布。
2、人口分布的类型?3、人口密度的含义?4、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是什么?5、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第四章人口与发展1、在农业革命以前的人口有什么特征?2、人口发展与农业的关系怎样?3、工业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如何?4、经济因素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怎样。
5.简要回答莱宾斯坦-成本—效益理论。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分为哪二类?你倾向与哪种?2.索尔的推论从思维角度而言,给予怎样的启示?3.关于农业发展有哪几种趋势?4.索尔的推论从思维角度而言,给予怎样的启示?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发展1、工业出现的科学前提与基础是什么?2、英国出现工业革命的条件是什么?3、简述工来扩散的过程?4、工业是如何继续发展的?5、论述工业革命产生和初期发展的过程?第七章种族、民族民俗1、民族的概念与特征。
2、简述世界主要民族的分布。
3、简述中国主要民族的分布。
4、简述世界主要民族迁移的基本路径。
5、讨论:民族的变化与整合。
6、民俗的概念与特点。
7、民俗的基本分类。
8、讨论:流行文化与民俗变迁。
第八章语言地理1、简述语言的本质特征。
2、英语的形成。
3、国外美国英语概况。
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犹太教
部落保护神:耶和华 创始人:摩西
特征:严奉一神、祭拜高度集中、《圣 经》圣典化 宗教是其民族存在与联系的核心
犹太教十条戒律
1.不得奉他神; 2.不可造偶像; 3.不得妄呼上帝之名; 4.谨守安息日; 5.敬父母; 6.勿杀; 7.勿淫; 8.勿盗; 9.勿作狂言; 10.勿念他人之所有。
伊斯兰教产生 (6—7世纪)
位于阿拉伯半岛
政教合一,随国家势力向外扩散
扩散到阿拉伯国家
7世纪到13世纪 扩散到亚、欧、 非三大洲
第2节 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一、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与宗教主要的 传播形式 二、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的关系 三、宗教组织 四、主要宗教的分布区
一、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与主要宗教的传播
给政府提供仪式服务,是精神统治的工具 受到政府的保护
(三)民族与宗教
克什米尔问题
巴尔干半岛
巴尔干半岛国家主要指东南欧的阿尔巴尼亚、波黑、 保加利亚、希腊、马其顿、罗马尼亚、土耳其和南斯 拉夫联盟8个国家。这一地区素有“欧洲火药桶”之 称,由于领土争端、民族纠纷、宗教信仰及文化背景 不同等原因,巴尔干地区历史上战乱与冲突不断。直 至二十世纪末,巴尔干地区不稳定因素依然很多:希 腊和土耳其因爱琴海诸岛的归属及塞浦路斯问题关系 紧张;马其顿和希腊因国名问题发生的争执仍未了结; 希腊和阿尔巴尼亚之间因少数民族问题而潜伏危机; 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联盟之间存在着科索沃问题等, 如何处理好上述问题直接关系着整个巴尔干地区的稳 定。
印度教
民族宗教中人数最多的 渊源:吠陀教 婆罗门教
印度教
信仰多神,崇拜种种神化了的自然力和祖 先 种姓制度,种姓世袭
地理宗教知识点总结
地理宗教知识点总结地理和宗教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学科,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地理环境对于宗教信仰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宗教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地理空间。
本文将对地理和宗教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宗教地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宗教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研究宗教信仰和实践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变化和影响。
它涉及宗教地貌、宗教景观、宗教地名、宗教遗迹等内容,旨在揭示宗教对地理环境的塑造和地理环境对宗教的影响。
宗教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宗教经典、教义、仪式、礼仪、宗教建筑、宗教人口、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等。
研究方法涉及实地调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制作、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
宗教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北美的地理学家和文化地理学家开始对宗教地理进行系统研究。
20世纪以来,宗教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和宗教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愈发频繁,宗教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二、宗教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重点宗教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宗教地域、宗教生态、宗教区位、宗教景观、宗教遗产、宗教旅游等。
这些内容表明了宗教在地理空间中的存在和影响,并展示了宗教与地理的密切关系。
1. 宗教地域宗教地域是指宗教信仰和实践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范围。
不同宗教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均,有些地区属于一个或多个宗教的传统势力范围,形成了宗教地域。
例如,伊斯兰教在中东地区、东南亚和北非地区的传播范围广泛,形成了伊斯兰教地域;佛教在东亚地区的传播范围广泛,形成了佛教地域。
宗教地域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人口迁移等。
了解宗教地域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揭示宗教与地理互动的机制。
2. 宗教生态宗教生态是指宗教信仰和实践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宗教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地理空间。
赵荣《人文地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第9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简答题1.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支的扩散及地理分布。
答:(1)基督教①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世界性宗教。
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教,主要教派有:西:以罗马为中心,拉丁语为主-天主教(公教)。
16世纪宗教改革后,分化出新教教派;东: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为中心,希腊语为主——正教(东正教)。
②基督教又分为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其分布如下:a.天主教分布在欧洲大部分(主要是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立陶宛、比利时、爱尔兰、以及荷兰、瑞士等部分地区)、拉丁美洲、非洲(如扎伊尔、塞内加尔等)、亚洲(菲律宾)。
b.新教分布在欧洲北部(丹麦、瑞典、挪威、冰岛、芬兰、英国、德国及荷兰的部分地区)、北美洲(美、加)、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c.东正教分布在东欧(俄罗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马其顿)、亚洲西伯利亚俄罗斯人居住区。
(2)伊斯兰教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信奉人数居第二位逊尼派——遵守圣训者,人数最多,分布较广。
保守,注重实用性和世俗知识,信奉家庭和社会群体的力量。
(3)佛教①按教派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主张法我皆空、普渡众生;小乘佛教主张我空法有、个人解脱;②按传播路线分为:北传佛教(汉地、藏传)和南传佛教。
2.民族宗教主要有那些?分析它们对地区或民族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目前世界民族宗教主要有:(1)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摩西是犹太教的创始人,基本教义为严奉一神。
信奉《圣经》经典化旧约。
在犹太教中,负责执行教规、律法及主持宗教仪式者——拉比(老师);宗教活动中心——会堂。
按教规,星期六为“安息日”,该日不工作,不举火煮饭,专门敬拜上帝。
在饮食方面,水中无鳞无翅的动物不吃,地上爬的不吃。
(2)印度教是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信仰人数占印度人口的80%以上,是民族宗教中人口最多的宗教。
人文地理学 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精]
四、影响世界性宗教传播的因素
1、 与宗教教义的关系
2、与宗教组织的关系
3、与政治的关系
五、主要宗教的分布区
1、伊斯兰教 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国家,中非、北非、 中亚、西亚、东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等。
2 、到目前为止,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部 大部分、南非、大洋洲等地。基督教中罗马天主教信 奉者又最多。
教会代表基督,沟通神人,有赦罪权。 分布: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波兰、
美国、拉丁美洲。中国有爱国天主教会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自认正统,使
用与天主教不同历法,主教以下神职人员可以结 婚。崇拜圣母玛丽娅,注重人的善行,不十分强 调赎罪,东罗马帝国国教,16世纪俄罗斯脱离君 士坦丁堡,自称第五牧首区,定为俄罗斯国教, 18世纪后东欧国家也相继独立。。
如在低纬湿热地区,绝大多数定居或半定居从 事农业的民族,在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有细致的 仪式,通过各种象征性的仪式表达人们对农业的需 求,对丰收的祈望。
1、伊斯兰教主要经典《古兰经》有许多清规戒律, 其中有不吃不洁之物、自死的禽兽牲畜血液等条 文,与西亚天气炎热,食物易变质腐烂有关。
2、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禁食牛肉,与南亚地区气候 条件和人口激增有关。公元前2000年,印度人是吃 牛肉的,后来人口多了,连续干旱使大量人畜死亡, 灾后恢复和维持正常农业生产,保持一定量的役畜 是必要的,于是佛教和耆那教先提出禁食牛肉,印 度教为争取教徒也在教义中增加这一条文。
二、宗教与文化
由宗教而产生的文化是多方面的,除在视觉、 听觉上可以感受到的文化类型外,观念与特定崇拜 物也会造成一种文化现象。
宗教胜地是宗教文化的重要代表。
人文地理_宗教地理
身 是 菩 提 树 , 心 如 明 镜 台 ,
神 秀 :
• 南传佛教:向南通过海路传播,分布于斯里 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 国家。——小乘教派 • 北传佛教:向北通过陆路传播,分布于中国、 日本、朝鲜、蒙古等东亚国家。——大乘教 派
– 汉地佛教民族化程度很高,传入日本、朝鲜、 越南后,又形成自己的特点。 – 藏传佛教(喇嘛教)特色突出:全民信仰,政 教合一,强烈的神秘色彩。(公元8世纪印度密 教、汉地佛教、原始苯教结合物)
分布
– 新教——欧洲北部(丹麦、瑞典、挪威、 冰岛、芬兰、英国、德国及荷兰的部分 地区)、北美洲(美、加)、南非、澳 大利亚和新西兰。 – 总人数大约4-5亿。
分布
– 东正教——东欧(俄罗斯、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马其顿)、 亚洲西伯利亚俄罗斯人居住区。 – 总人数约1.6-2亿。
二、宗教的分类
1、可根据不同的体系进行分类 起源和演化阶段;流传范围;神灵数量 等。 2、民族宗教 主要有:犹太教、印度教、道教、神道 教、耆那教、锡克教等。
犹太教特征:
犹太教特征:
• 起源较早,创始人摩西。一神教,把雅赫威当唯一真神,
犹太人是其特选子民。其经典《圣经》(旧约)包括《律 法书》、《先知书》、《圣录》三部分。在宗教中,负责 执行教规、律法及主持宗教仪式者称拉比,意为老师,进 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称会堂。按教规,星期六为“安息日” ,该日不工作、不举火做饭,专门敬拜上帝。在饮食方面 有很多禁忌,如动物中,只吃既分蹄又倒嚼的。战争、宗教迫)不同宗教和平共处的典范
• 如:中国人复合的宗教信仰,儒、佛、 道三教相融合,“三教合一”。宋时
已有“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
世”的说法。
南阳师范学院《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六)
【最新】南阳师范学院《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重点总结(六) 南阳师范学院>期末考试重点总结(六)南阳师范学院>期末考试重点总结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32.宗教传播的因素:〔考填空〕移民.传.移民竞争宗教在空间的相互影响〔1.和平共处2.竞争3.排斥〕33.宗教与地理环境关系:宗教与自然地理的关系:〔一〕地理环境是宗教形成的重要因素:①自然地理环境是原始宗教形成的主要外在条件.②自然条件影响认为宗教的形式和宗教分布特征.如:原始时期人类对某些特征无法解释,抵抗灾害能力差,产生了原始宗教,后期,生活在沙漠等恶劣环境地区的人们处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产生了极度教.〔二〕地理环境影响宗教的传播开展与分布特征:①自然地理化境是宗教开展的物质条件.②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宗教传播与分布特征.如:河北省由于接触基督教较早,所以占全国信教人数的三分之一.〔三〕宗教对地理环境的反作用:宗教功能协调人地关系从侧面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如:〝圣山〞〝圣河〞等都是文化遗产,人们的信仰使之遭到破坏较少,另一方面,生活习惯对于自然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地域性的环境差异对宗教信仰以及宗教风俗有很大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宗教信仰的影响在原始宗教与民间崇拜中尤其突出,通常在处于部族阶段的人们中,宗教几乎完全表现为一种生态仪式,成为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媒介.如在低纬湿热地区,绝大多数定居或半定居从事农业的民族,在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中有细致的仪式,通过各种象征性的仪式表达人们对农业的需求,对丰收的祈望.〕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重点章节〕34.国家实力分析:(两个学说)1克莱因的综合国力方程美国学者克莱因提出了一个定量估计分析国力的公式,即〝国力方程〞.2〝综合三元要素〞国力学派日本综合研究所在总结前人综合国力研究的根底上,结合日本的实际,提出了测定各国综合国力的三元要素,即国际奉献能力.生存能力和强制能力.35.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学说〔谁提出+内容+评价〕全球政治地理格局深刻影响着.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平安战略和国际地位,因此近一个世纪以来,它成为西方许多学者研究考察的对象.他们从本国利益出发,把具体国家的平安和开展战略放到全球背景中,从地理的角度加以考察,从而形成了一门具有深远影响的学科,即地缘政治学.一些有代表性的著名观点被称为〝地缘战略模式〞.1.马汉的〝海权论〞马汉海权战略思想的核心是:海上力量对一个国家的开展.繁荣和平安至关重要.一个国家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能在海上自由行动,并在必要时阻止海上自由贸易竞争.为此必须有一支在国内外拥有作战基地,并有庞大商船队辅助保证的.装备精良而训练有素的海军.制海权,特别是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狭窄航道,对于大国的地位至关重要.至今,科技进步使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兴旺的铁路.公路运输使机动性大大增强,海权国家陆上基地的平安受到威胁,特别是二战以来潜艇.飞机的使用,更使岛国传统观念的平安观念产生了动摇,海军作战也越来越需要空中保障.这些变化使马汉海权战略思想的世界观点影响相对减弱.此外,他的理论无视了旧大陆地理和陆权的重要性.尽管如此,他的理论的历史奉献仍十分深远.南阳师范学院>期末考试重点总结2.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麦金德〔18611947〕是英国著名地理学家.1904年他在伦敦皇家学院地理学会宣读的>论文中,首次提出关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心脏地带〞学说,继而在1919年出版的>中,又对这一学说进行了完善和修改.他认为,陆上实力与海上实力的较量是贯穿历史的一条主线.他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把世界划分成〝心脏地带.内新月地带和外新月地带〞.形成内新月地带包围心脏地带,外新月形地带又包围内新月形地带的格局.心脏地带由于地理上与外界隔绝,故海权国家难以进入,又由于地势平坦便于修路,故可以进入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他看到当时新型的德国和俄国,如联合起来,控制心脏地带,就会威胁英国这一严重的局势,于是提出三句警世性的全球战略名言: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世他的理论对国际战略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20世纪的前半叶,他的理论成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分析问题.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但也有人批评他过于强调陆心的重要性与潜力,无视了空军的作用,甚至认为是为法西斯德国侵略扩张提供依据.3.斯皮克曼的〝陆缘〞学说斯皮克曼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专门研究国际关系.他对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持反对意见,认为影响全世界的战略不在〝陆心〞而在陆缘.1944年他的同事根据他的有关材料编写出>一书,系统地反映了他的观点.他认为,从地理条件来看,陆心地区的自然条件南部偏旱.缺水,北部低温.严寒,正是这些极端不利的条件,使该地区人口密度低,经济开展相对落后.不管在历史时期,还是在现代其重要性都不如陆缘地区.陆心的地理位置被周围的山地所包围,只有几个便于进入陆缘地区的通道,如果被陆缘地区国家所控制,反而使陆心地区无法发挥其作用.因此,他提出:谁控制陆缘地带,谁就能统治欧亚大陆;谁统治欧亚大陆,谁就能控制世界的命运.4.柯恩的〝多级世界〞模型柯恩是美国的地理学家.他在1973年出版的>一书中提出他的〝多极世界〞模型,反映了世界的地缘政治形势.他首先认为世界并不象陆心与陆缘理论一样存在战略空间的统一性,而实际上存在的却是分裂的世界.他把世界分成两个等级的类型区.第一等级是世界性的,称之为地缘战略区;第二等级是区域性的,称之为地缘政治区.第一等级根据战略特点分为两个大区:海洋贸易世界和欧亚大陆世界.第二等级是根据文化.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相对一致性而分出其地缘政治区.在1982年,柯恩对其模型做了适当修改,首先强调了美.苏.西欧.日本.中国的多极性,成为世界上重要地缘政治区.其次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已成为第三个破碎带.第三,是印度.巴西和尼日利亚已成为区域性大国,在其周围起着重要作用.柯恩在1991年又根据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出现的形势,对其模型重新修改.他把东欧分出,作为陆心与欧共体之间的通道地区,对破碎带只留下中东一个.5.布热津斯基的跨欧亚平安体系南阳师范学院>期末考试重点总结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36.行为地理学: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开展规律的科学.37.地理物象: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响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像〕.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根底.①地理物象呈距离减的规律性〔物理距离.时间距离.价格距离〕②地理物象也有动态性特征.〔一方面地理环境及其事物在发生着变化,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意识.哲学理论.文化知识和经历范围也在发生变化.〕38.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P362~363很重要〕(一)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棱柱体规模的大小也反映个人工作.生活环境的状况,以及个人爱好.态度等多种多样的限制因素,这些限制因素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能力限制因素二是共轭限制因素三是权威限制因素(二)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主要与消费者自身的行为特征.商业环境.居住环境及社会环境四方面因素有关.购物行为从行为方式上可分四种类型,即马歇尔消费型.巴甫洛夫消费型.弗洛伊德消费型和维布雷宁消费型.39.人类迁移活动的行为空间特征〔P366很重要,考填空〕1迁移的距离偏移2迁移的方向偏移第十三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40.文化全球化:表现形式:第一,全球文化的逐步形成:客观现实.第二,西方文化后殖民扩张:主观战略.第三,消费文化盛行的国际趋势:实际进程.形成原因:第一,资本扩张:原动力.第二,后现代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的新开展.第三,信息技术开展:可能性与现实性.41.文化外乡化:1.涵义a)b)是民族文化面对外来文化介入而实行的或正在追求的一种生存方式是对外来文化而言,文化外乡化是传播主体调整和改变自身来适应当地文化生态环境,以更好借助客体文化要素来实现其传播2.表现形式首先,文化外乡化有一种内趋性的取向.其次,文化外乡化有一种外扬的趋向.第三,外来文化的包装与适应.3.问题与局限首先,某些国家和地区单纯从本地利益出发其次,外乡化运动也可能隐藏着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南阳师范学院>期末考试重点总结42.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开展:论述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开展的相互作用..经济开展对区域文化的作用:a.经济是文化开展的根底,对文化开展起支撑作用,决定着文化开展水平的上下.b.区域经济结构.类型.性质影响着区域文化开展的结构.类型.性质等.区域文化对经济开展的反作用:A.精神文化与经济开展①区域文化观念有的具有经济价值,有的无.②文化表现形式上的差异会从多方面对经济产生影响.③文化内核也会给区域经济结构带来影响.B.制度文化与经济开展经济增长依赖于市场对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文化根底.C.文化产业与经济开展文化本身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区域经开展的重要组成局部.4扩展阅读:南阳师范学院>期末考试重点总结(二)南阳师范学院>期末考试重点总结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根本理论6.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各主题之间的有机联系文化景观.7.五大区:文化区:具有相似的文化现象和特征,或具有某种特殊文化的人所占据的空间或地区.即文化区是某种文化特征的分布地区.文化扩散:指某种文化从一地区扩散到另一地区,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包括扩散.交流.传承等意,是指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过程.文化生态: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开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分支学科.文化整合:文化除了可分为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外,它们各又可分为一些文化特质.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文化景观:亦称人文景观,是居住在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根底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亦称人文景观.文化区是人文事象的空间特征.文化扩散是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生态是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整合是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景观是文化现象的综合体,上述五者为人文地理学的五大主题.8.文化区及类型(重点看)人文的空间现象文化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形式文化区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边界的文化区.其特征是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功能文化区功能文化区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例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功能文化区.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 乡土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性在于其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的区别在于其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南阳师范学院>期末考试重点总结9.文化的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扩展扩散.迁移扩散〕文化从文化源地产生之后,一直处于随时间的扩散过程中,结果使文化区有的在扩大,有的在缩小.文化扩散分为两类: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接触扩散又称传染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等级扩散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有一种等级现象.刺激扩散受到某种文化上的刺激,适应,改变,得以存在或传播.指某种文化现象由于某种原因而无法在一地存在,人不得不将其做某种程度的改变,使其得以存在并传播.迁移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当拥有这种文化的人.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遂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由于迁移扩散是具有这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比扩展扩散要快,而且易于保持这种文化的本身特点.另外,由于是随人迁移,特别是迁移到远处,使这种文化现象出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其与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10.人地关系论〔理论.观点.评价〕知道大概即可环境决定论: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黑格尔,拉采儿,辛普尔可能论: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白兰士,白吕纳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①环境决定论:核心是认为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因素决定人类生理和心理特征,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开展.代表人物:拉采而.评价:这种思想过于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只说明这一客观现象单方面的因果关系,具有片面性.②可能论:其论点与决定论不同,它不是强调环境与人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与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这种思想是法国地理学家P.维达尔_白兰士于20世纪初提出的.他认为,在人地关系中,人是积极的力量,不能用环境控制来解释一切人生事实;一定的自然条件为人类的居住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人类对这些条件的反响或适应那么按照他自己的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生活方式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生活方式那么是决定某一特定的人群将会选择哪种可能性的根本因素.他的学生J.白吕纳对人类对环境的利用与适应的选择能力有进一步开展,他认为心理因素是人类与自然的媒介和一切行为的指导者.〔可能论:其中心思想是认为自然环境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关系.在不同的时间或场合,或以地对人的影响为主,或以人对地的影响为主,两者具互为因果的关系.可能论是由法国的P.维达尔白兰士提出的.评价:在否认环境决定论的根底上提出了人地相关的新思想,反映了人地关系的实质,纠正了由环境决定论引致的人文地理学开展所走的弯路.〕③适应论:是英国地理学家P.M.罗克斯比提出的.他认为,人文地理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群对他们的自然环境的适应:二是居住在一定区域内人群及其和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适应论:协调论.强调人地关系中人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代表人物:美国巴罗斯,英国罗士培.评价:一方面,人要适应周围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在一定区域内人和自然环境间存在相互作用,人类要不断地主动地适应环境对人类的限制,随之调整人地关系.〕南阳师范学院>期末考试重点总结④生态论:是美国地理学家H.H.巴罗斯提出的.他在1927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称,地理学为〝人类生态学的科学〞,其目的不在于考察环境本身的特征和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而在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响.生态论和适应论都是试图借生物学的生态学一些观点来分析人地关系的特点,彼此之间的论点大体相同.⑤环境感知论:是文化地理学借心理学新的研究成果来分析人地关系的.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客观规律可寻的.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对环境感知方面研究比拟引人注目的是,关于自然灾害的感知问题.环境感知现象在移民身上反映也是比拟明显的.⑥文化决定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影响与从前相比,可以说已到达相当高的程度.特别是在一些国家,为了克服自然条件的缺乏,设计和建造了一些伟大的工程.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类不仅可以利用自然,而且可以按照人类愿望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于是,在人地关系中出现一种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观点.因为在这种人地关系中,人是通过文化在起作用,故称之为文化决定论⑦和谐论: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世界各国工业的开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农业开展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虽然在各国的重视下,一定范围内的问题得到解决,单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还是有所加重.为此,一些地理学家提出人地关系应当和谐的思想.这种思想即为人地关系中的和谐论.〔和谐论:人地关系包括两方面:①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②要对已破坏的不和谐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整.评价:①认为协调的目标是一个由多元指标构成的综合性战略目标,应包含生态.社会.环境等.②要保持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开展.③合理利用资源,维护资源的永续利用,寻求经济开展的同时也要对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保持和谐共生.④整治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11.汤因比的〝挑战与应对〞学说第一个原那么:挑战与应战.环境向人类提出挑战,人类起而应战,通过适应环境和相互作应.而创造出人类文明.如古埃及文明.第二个原那么:逆境美德:文明的起源并不是由于生活环境条件特别好,而是相反.五类逆境:困难地方的刺激.新地方的刺激.打击的刺激.压力的刺激和遭遇不幸的刺激.第三个原那么:中庸之道:逆境与挑战的对应关系是有限度的,超过其限度,其结果反而走向相反.冰岛成功.格陵兰失败.他所研究的文明兴衰,实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成就及其兴衰,也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包括人与人文环境的关系.他将客体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主体的人结合,并从其相互关系.彼此影响的力度来分析挑战,使人地关系研究的新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枯族祭太阳
三、宗教分类与民族宗教
1、分类
(1)按照起源与演化阶段 原始宗教、古代宗教、 历史宗教和近现代宗教;
(2)按照流传范围 民族宗教、国家宗教和世界宗 教;
(3)崇拜神灵的数量和变化 一神教、二神教和多 神教。
2、三大民族宗教
(1)犹太教 摩西被认为是犹太教的创始人,信奉《圣经》
分布:希腊、塞浦路斯、俄罗斯、东欧(保加 利亚、罗马尼亚、原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等。)
新教
▪ 从天主教分裂出来的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
宗的总称。起源于马丁·路德(1483-1546)的宗
教改革。
▪ 新教否认罗马教皇的地位,认为信徒与上帝之间 无需神父中介,不承认“特许状”和“赎罪符”, 反对“圣餐变体论”,不崇拜圣母玛丽亚、反对生 物迷信,赎罪取决于信仰,主张用本国语言读圣 经,不主张苦修,神职人员可以结婚,适应各国 行政、宗教独立的潮流。
(3)罗马帝国之后基督教的分裂
教义
原罪说: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都吃了禁果, 犯了原罪,人一生下来就得续罪,通过信仰 求得上迪恩典而解脱。 天堂地狱说:耶稣训导:1上帝是天父,人们 是兄弟;2金科玉律:欲施诸己者,必施诸 人;3宽恕并爱自己的仇敌;4以善报恶;5 力戒虚伪;6反对把仪式作为宗教要素;7、 世界末日即将来临,8复活与建立天国。世 界末日圣子将再次降临人世,对世人进行审 判赏罚,人之肉身在世界末日复活与灵结合, 接受审判,善者享永福,恶人受永苦。
▪ 教会代表基督,沟通神人,有赦罪权。 分布: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波兰、
美国、拉丁美洲。中国有爱国天主教会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自认正统,使
用与天主教不同历法,主教以下神职人员可以结 婚。崇拜圣母玛丽娅,注重人的善行,不十分强 调赎罪,东罗马帝国国教,16世纪俄罗斯脱离君 士坦丁堡,自称第五牧首区,定为俄罗斯国教, 18世纪后东欧国家也相继独立。。
二、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
1、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原始宗教 (1)原始宗教的存在并没有特定的时段,具有这 一类型特征的宗教可以出现在数千年以前,也可 以存在于今天世界上的某些部落中。
(2)原始宗教无需探讨“摇篮”或源地问题, 一般认为各地原始宗教信仰和宗教崇拜大多是自 生的,基本不存在一种信仰最初在一群人中产生, 然后通过思想输出传播到其他人群中的现象。
最后的晚餐
教派
▪ 基督教诞生不久就分为两派: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派, 属希腊语系;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派,属拉丁语系。 公元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教派逐渐成为教皇制,1054 年东正教(正教)与天主教(公教)分裂,16世纪宗教改 革分出新教.
▪ 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崇拜圣父、圣子、圣灵,也崇拜 圣母玛丽娅,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教皇—红衣主教—区主 教—都主教—神父—信徒。教皇由枢机团选举产生任职终 身,是使徒之长,是彼得的继承人。是基督世间的代表, 是教会最高管理者,“在伦理和信仰上永无谬误”教皇在 梵蒂冈自成一国。神职人员(神父、修女)不准结婚;苦 修制度。
第九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一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 二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三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 四宗教景观
(5)恩格斯认为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 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反映。
3、宗教既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作用
有组织的宗教对于人类社会既有极大的反面作用 也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宗教在改革社会弊病、解除 贫困、团结人民,在促进艺术、教育和医疗的进步上 具有巨大的力量。但宗教也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怂恿 迫害异见者,支持殖民主义和剥削以及反对妇女解放。
(旧约),以部落神雅赫威(Yahven)为惟一的神。 《圣经》包括《律法书》、《先知书》和《圣录》三 部分,节日众多,以逾越节、住棚节和五旬节为三大节 日。
公元前十一世古以色列王大卫建立以色列王国,公元前十世纪大卫的儿子所罗门在耶路撒冷的 锡安山上建造了第一座犹太教圣殿——所罗门圣殿,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攻占耶路撒冷, 圣殿付之一炬。以后重建、扩建,又于公元70年和135年毁于罗马人之手。绝大部分犹太 人被赶出巴勒斯坦地区,流散在欧洲各地,后来,在圣殿断垣残壁的遗址上修建起围墙,视为 犹太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据说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时,犹太人常聚在这里哭泣, 此墙因名哭墙。
印度教堂
(4)儒教 以孔子为崇拜对象。现在的三孔指孔府、
孔庙和孔林。
(5)神道教 是由日本民族原始宗教发展而来的,最初以
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为主要内容,后吸收儒教的 理道德观念和佛教的某些教义,逐步形成完 整的体系。
日本人一般在出生30至100天内,都会被父母带 领参拜神社,在3、5、7岁的11月15日所谓三五七节 要参拜神社,升学、结婚要到神社祈求神佑。但平时 求签,祈求交通安全等到佛寺,葬礼也要佛教和尚主 持。每个神社门前有一个叫做“鸟居”的日本牌坊, 正殿门楣上挂一铃铛,悬一粗绳,参拜者先要拉动粗 绳,再大声鼓掌以惊动神灵,然后双手合一默默祈祷。 一般不用下跪,但进入殿内须脱鞋。因日本大学升学 竞争相当激烈,每年高考时,都有大批学生到神社祈 祷.
四、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
(1)分支 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
(2)兴起与衰落 (3)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教义上的区别
(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
洛阳龙门卢舍那佛
2、基督教
(1)分支 天主教(罗马公教)、新教(耶稣教)和 东正教。 (2)产生与发展
耶酥的诞生、传教及遇害;社会背景;
(2)道教 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以中国古代社会的鬼
神崇拜为基础,以神仙可求论诱使人们用方术修持追 求长生不死、登仙享乐为主体内容,以道家、阴阳五 行家、儒家学说为神学理论,带有浓厚万物有灵论和 泛神论性质的宗教。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教 印度最重要的宗教,是民族宗教中人数最多的
宗教。印度教有三大主神:婆罗贺摩(梵天,创造之 神)、 毗瑟孥(遍入天,保护之神)、湿婆(大自在 天,毁灭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