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前后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 第1课时《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 第1课时《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1课时《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使学生能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上下前后的概念。

2. 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感知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上下前后的图片。

2. 实物:铅笔、橡皮、尺子等。

3. 小组活动材料:积木、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上下前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总结:上下前后是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探究新知1. 教师出示铅笔、橡皮、尺子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2. 学生尝试用上下前后描述这些实物的位置关系。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积木、玩具等材料搭建不同的场景,并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4.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个别辅导。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检查练习题的正确性。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上下前后的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五)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生活中的物体位置关系。

2.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家长签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2. 板书内容:(1)上下前后的概念(2)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上下前后的概念,并能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认识上下前后教学设计

认识上下前后教学设计

认识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上下教学设计和前后教学设计是两种常见的教学设计模式,用于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任务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关系,以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将分别对这两种教学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一、上下教学设计上下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其中“上部分”为教师示范演示和教授,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下部分”则是学生自主练习、巩固与应用,主要是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上下教学设计的特点如下:1.教师为主导:教师在“上部分”扮演主导角色,通过示范、讲解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2.学生为主体:在“下部分”,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将通过实践来巩固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理论与实践结合:上下教学设计强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技能训练与反思:在“下部分”,学生需要进行实际的操作和任务完成,完成后需要进行反思总结,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果。

5.学习周期:上下教学设计按照学习循环模式进行,即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反思总结的循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前后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分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其中“前半部分”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介绍和讲解知识点,而“后半部分”则是学生进行任务解决和实践应用。

前后教学设计的特点如下:1.教师引导学生:在“前半部分”,教师通过演示、讲解和示范来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重要概念和原理。

2.学生实践应用:在“后半部分”,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3.鼓励合作学习:前后教学设计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激发学生思考:前后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5.评价与反馈: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学习效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2.1 上 下 前 后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2.1 上 下 前 后   人教版

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2.1 上下前后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

2. 利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位置。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利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位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谜语、故事等形式引出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22页的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

(3)教师总结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定义,并板书。

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3页的练习1,让学生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位置。

(2)完成教材第23页的练习2,让学生根据方向词找出隐藏的图形。

4. 实际应用(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描述对方的位置关系。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

6. 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24页的练习3,让学生运用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描述物体位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使学生掌握了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环节中的学生自主描述上、下、前、后四个方向词的含义。

上下前后教案一年级人教版探究型教学设计

上下前后教案一年级人教版探究型教学设计

上下前后教案一年级人教版探究型教学设计 以下是一篇上下前后教案一年级人教版探究型教学设计的范例,供参考:“上下前后”教案一年级人教版探究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初步体验上下、前后等空间关系,并能够使用上下、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相对位置。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抽象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上下关系的理解:理解上下是一对相对关系,能够区分上下,并能够使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前后关系的理解:理解前后也是一对相对关系,能够区分前后,并能够使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难点:理解上下、前后的相对关系,能够使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重点: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体验和理解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或白板。

2.投影仪或教学视频。

3.教学卡片或模型。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上下、前后的基本概念和关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上下、前后关系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3.实验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4.游戏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六、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介绍本课的主题和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讲授新课:教师讲解上下、前后的基本概念和关系,通过实例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巩固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体验和理解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结与作业:教师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 位置-认识前后、上下(教案)-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 位置-认识前后、上下(教案)-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位置-认识前后、上下(教案)-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

2.能够正确使用“在上面、在下面、在前面、在后面”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3.学会使用木块来模拟不同位置的物体。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前后”、“上下”的刻画及描述。

2.学生对“前后”、“上下”的概念理解。

三、教学准备1.木块或其他类似的教具。

2.相应的课件或图片,用来给学生演示和理解不同位置的物体。

3.介绍上下、前后方位的教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物体的图片及其在教室中的实际摆放位置,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物体的位置及其在空间中相对位置的关系。

2. 讲解前后、上下等方位概念通过示范、讲解及展示各种物体的位置而引导学生理解前后、上下等方位概念。

例如,让学生站在窗口前面、走到书桌后面、举起手在头顶上方等。

3. 实践操作通过呈现多个木块的不同排布组合,引导学生模拟物体及其位置。

例如让他们排列小的木块在大的木块上面,或者把矮的木块放在高的木块上面等。

4. 课堂巩固讲解完毕后,让学生模拟不同的物体位置举例子。

然后就是小组讨论或者小测验,检查学生是否已经理解本节课程所涉及的概念及其相关表达。

5. 课后拓展通过家长带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物体的前后、上下等方位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五、教学评价1.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用简单的语言,并且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各种物体的位置。

2.学生需要积极参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同物体位置,巩固所学知识。

3.评价标准应重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前后上下七、教学反思这堂课程难度不大,是一个很基础的概念,所以教学上需要思考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操作和表达,让其理解相关概念、加深记忆和理解。

同时,如果有机会,可以增加或者拓展其他的知识点,比如左右、东南西北等方位的概念,来丰富学生的视野。

上下前后教学设计

上下前后教学设计

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上下前后教学设计1一年级《第一节上下和前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3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的教育。

【难点、重点】:1会辩认和区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教学挂图,学生的文具用品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今天是什么日子?开学的第一天,你一进到班级里看到了什么呢?现在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一些与方位有关的话)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刚才说的这些话中就蕴含了一些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方位的知识。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1上下。

出示挂图。

老师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1)自由观察这幅图,你发现有什么?(2)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这幅图吗?(自由发言)(3)上面和下面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能独立存在吗?卡车在上面,火车在下面,行吗?(引发思考,并说出理由)(4)卡车在轮船的面。

轮船在火车的面。

卡车的下面有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还能提出问题吗?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5)如果把你的书、文具等物品摆一摆,你能说出它们的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吗?你能提一个问题吗?2前后。

(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上画了什么?(2)找一找图上有哪些位置关系?并回答书上的问题。

(3)强调前面和后面也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不能孤立存在。

(4)独立解决做一做第2题。

三实践应用拍手游戏。

教师说方位,学生拍手表示。

四全课小结:你有什么收获?自己回家画一幅图,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画出来,并对家长说出它们的方位。

上下前后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上下、前后-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上下、前后-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上下、前后-苏教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1.认识上下、前后的概念;2.掌握上下、前后的指示方法;3.了解上下、前后指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1.上下、前后的概念;2.上下、前后的指示方法。

3. 教学难点1.上下、前后指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准备4.1. 环境准备1.教室环境整洁、安静;2.板书准备充分。

4.2. 教具准备1.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上数学;2.板书笔、橡皮。

5. 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上下、前后这些词汇,它们是什么意思呢?2.让学生通过操纵自己的身体,感受一下上下、前后的指代关系。

5.2. 认识上下、前后(20分钟)1.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让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概念;2.让学生针对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选择正确的指示方法。

5.3. 深化认识(15分钟)1.再次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让学生细致、深入地认识上下、前后的指示方法;2.让学生针对生活中的例子,选择更加精细的指示方法。

5.4. 拓展应用(10分钟)1.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上下、前后的指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2.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在班内进行上下、前后的指示。

5.5. 总结(5分钟)1.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及如何运用于生活中。

6. 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等多样的展示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认识上下、前后的指示方法;2.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增强学生对于上下、前后指示方法的理解和记忆;3.下节课可将认知范围拓展至其他方向的指示方法。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前后、上下、左右的基本概念,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使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空间观念进行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或者实物,如小动物、水果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位置关系。

2.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绘制和练习描述位置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我有四个脚,两个头,生活中无处不在,猜猜我是什么?”(答案:桌子)。

2. 探究新知:(1)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者实物,如小动物、水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前后、上下、左右的定义和用法。

(3)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 实践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互相描述对方的位置关系。

(2)教师选取一些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前后、上下、左右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中的应用。

(2)学生举例说明前后、上下、左右在其他场景中的应用,如教室、家庭等。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物品,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2. 家长签字确认,第二天带回学校进行交流和展示。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实践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前后、上下、左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前后》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前后》教案、教学设计
5.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6.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小组互评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7.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合作精神以及尊重他人的品质。
3.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设计富有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拓展活动,如“我是小小设计师”,让学生利用所学空间方位知识,设计简单的场景或物品布局。
5.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一份关于“上下前后”主题的手抄报,内容包括:
(1)本节课学习的“上下前后”概念及运用方法。
(2)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展示如何运用“上下前后”知识。
(3)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家长予以监督和指导。通过作业的完成,希望同学们能更好地掌握“上下前后”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家长们也可以通过作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2.紧扣重难点,分层教学:
(1)通过实物演示、图片展示、动作模仿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上下前后”四个方位词。
(2)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找一找”、“说一说”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空间方位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针对前后顺序的难点,采用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比较物体位置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空间观念进行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空间观念进行观察和描述。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具:小动物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玩具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2. 引导学生关注游戏中的前后、上下、左右概念。

二、导入新课(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小动物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

2.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并解释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三、课堂探究(10分钟)1. 教师发放卡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描述,锻炼学生运用空间观念进行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互相描述并指出组内成员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设计前后、上下、左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交换答案,检查并纠正错误。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前后、上下、左右概念的掌握程度。

2.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答案,分析他们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前后、上下、左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六、课堂活动:寻找隐藏的宝藏活动目标:1.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1. 教具:藏宝图、小奖品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玩具或图片。

中班认识上下前后教案

中班认识上下前后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中班认识上下前后教案中班认识上下前后教案第 1 页中班认识上下前后教案篇一:认识上下前后教案上下、前后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水果图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楼梯图,交通情景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中班认识上下前后教案第2 页师: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

(1、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 2、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二、探究新知仔细观察,理解位置 1.上、下。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1/ 22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学生交流。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 3 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完整,(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上、下的位置关系吗?身体呢? 2、练习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文具盒上面。

中班认识上下前后教案第 3 页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3、前、后。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又是怎么排的呢?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前后。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位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掌握“上下前后”概念,能够正确运用这些位置词进行描述。

2.能够通过实际物品的摆放,巩固“上下前后”的概念。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如地运用“上下前后”描述身边物体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上下前后”概念。

2.运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
1.区分“上下”、“前后”的概念。

2.利用实物进行相应的展示和练习。

四、教学准备
1.立体物体模型。

2.实物:书、桌子、椅子等。

3.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物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
品之间的位置关系。

2.学习《上下前后》概念:通过示例,教授“上下前后”的概念。

3.游戏练习:利用立体模型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上下前后”概念。

4.实物练习:老师提供实物,让学生描绘物体的位置关系,运用“上下
前后”描述。

5.小结:复习“上下前后”概念,巩固学习成果。

六、课堂作业
观察家中的摆设,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各个物品之间的位置,并运用“上下前后”
说出位置关系。

七、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实物练习
•梯子、凳子、箱子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实物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上下前后”的概念。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前后”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强引导和巩固。

一年数学下位置—上下前后左右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

一年数学下位置—上下前后左右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上下前后左右》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基本的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

2. 能够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和模仿动作,理解方位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描述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并正确使用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

2. 能够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准备:
袋子、卡片、小球、纸张、黑板、白板笔、教具、手工制作的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
Step1:导入(通过观察、描述和模仿动作引入主题)
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图片中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体。

教师
鼓励学生观察图片中物体的位置,并鼓励他们用简短的话语描述物
体的位置关系。

如:红色球在桌子上、蓝色球在椅子下等。

2. 教师让学生模仿图片中物体的位置,并用简短话语描述模仿
的动作。

如:举起左手、向前迈一步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常用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

Step2:理解方位词(以实物进行示范和讲解)
1. 教师带来一个袋子,袋子里放有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卡片,每个卡片上标有不同的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

教师随
机取出一个卡片,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相应的方向。

随机选择几个学生前台进行展示。

2. 教师用白板笔在白板上画一个简单的房子,房子里有窗户、
门等,然后教师拿出几个小球,将小球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让学生
用方位词描述小球的位置。

《第2单元 位置:上、下、前、后》教案、说课稿(共5篇)

《第2单元 位置:上、下、前、后》教案、说课稿(共5篇)

第二单元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学生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能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情境图,课件。

一、谈话导入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二、探究新知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2)出示主题图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1、拍手游戏(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

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谁?小云在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概念。

2.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概念。

2.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小动物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玩具一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做《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概念。

2. 学生分享游戏中的感受和发现。

二、基本概念学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动作表示前后、上下、左右。

1. 教师发放小动物图片或卡片,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小动物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互相检查和纠正。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设计前后、上下、左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及运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是否能准确描述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

2. 评价学生在巩固练习中是否能独立完成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概念。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活动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的知识进行解决。

例如:“请你想一想,如果老师在讲台的前面,你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提出类似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上下前后》教学设计 【完整版】

《上下前后》教学设计 【完整版】

《上下前后》教学设计师:同学们,往前看老师,把数学书放在文具盒的下面,摆整齐,双手放在桌面上,你们做好准备了吗?生:准备好了!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刚才老师用了上,下,前,后表达了位置的方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研究它们,揭示课题《上下前后》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南京长江大桥吗?你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仔细观察图片,图上都有什么?生:有卡车,小汽车,客车......师:你观察的真仔细,现在你能不能用上下的位置关系说一说卡车和火车的位置,师:你能换一种说法再来说一说卡车和火车的位置关系?生:火车在卡车的下面师:你真是一个善于动脑的好孩子,同桌你能完整的讲它们的位置关系说出来吗?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其实上和下是一组相对的位置关系,那后面同学接着说,同桌之间说一说。

师:再来看图片,轮船的上面有什么?卡车的下面有什么?师:你的回答很完整,火车在卡车的下面,火车也在轮船的上面,我们还可以说火车在轮车和卡车之间。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你能用上下的位置关系说说话吗?生;举例。

师:听老师的口令,你来变魔术,比一比看谁变得最成功的,注意,听完老师的口令,再开始做!现在请从文具盒里拿出格尺,放在文具盒里的上面生:动手师:好,把文具盒变成在最上面,同桌之间看一看谁做的好!师:接着变,格尺的上面有数学书和文具盒,同学们想一想这时候格尺的位置上是(最下面)师:孩子们,刚才我们弄清了上和下的位置关系,再来认识一下前和后的位置关系,仔细看一看墙上三辆车,你能说一说,小汽车和卡车的位置关系吗?生:小汽车在卡车的前面,卡车在小汽车的后面(贴板书)师:孩子你说的真不错,回答的很完整,前面和后面也是一组相对的位置关系,谁还能这样完整的说一说?生:小汽车在卡车的前面,卡车在小汽车的后面师;你的声音真宏亮,前面你再来说一说,同桌之间说一说师:客车的前面是什么?小汽车的后面是什么?师:你观察的很仔细,卡车在客车的前面,卡车在客车的后面,我们也可以说卡车在小汽车和客车的(中间)师:好了,同学们,听了这么长的时间,我们运动一下休息休息,拍手操,起立,我的小手拍一拍,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师:老师请3位坐的好的小朋友上台来。

前后上下左右口语交际教案

前后上下左右口语交际教案

前后上下左右口语交际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使用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进行口语交际。

2.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和方向。

3.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用法。

2. 难点,能够在口语交际中准确运用方位词进行描述。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图片、实物道具等。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笔和纸,以便做练习。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情境,比如在一个房间里,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电视等,然后让学生描述这些物品的位置和方向。

2. 学习方位词。

教师通过PPT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用法,并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掌握这些方位词的用法。

同时,教师可以用实物道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方位词。

3. 口语练习。

教师设计一些口语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描述一个场景,让学生用方位词描述出物品的位置和方向,或者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实际情境的口语交际练习。

4. 拓展练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方位词进行口语交际。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家里的布局,或者描述去某个地方的路线等。

五、教学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来检查学生对方位词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用法,并能够在口语交际中准确运用方位词进行描述。

同时,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位词的用法,同时也可以通过更多的口语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设计更多的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位置前后上下小学数学教案

位置前后上下小学数学教案

位置前后上下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认识位置前后上下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能够正确使用位置词语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准确使用位置词语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
1. 理解位置前后上下的基本概念。

2. 运用位置前后上下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1. 灵活运用位置前后上下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图示和实物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

教学准备:
1. 教案、黑板、粘贴纸、实物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前、后、上、下”四个位置词语,然后让学生讨论这四个词语的意思,并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些词语的用法。

二、讲解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
1. 让学生看图,了解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

2. 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物品的位置,让学生用位置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

三、练习
1. 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并用位置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

2.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操练,相互提问并回答,运用位置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

四、总结
让学生总结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位置前后上下的定义。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位置前后上下的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讲解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和用法,通过实物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位置前后上下的概念。

同时,需要关注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位置》上下前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次教学主题为“位置”上下前后,旨在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位置的概念,掌握“上下前后”等方向词汇,能够在游戏中发现位置,并熟练运用方位指示词语。

教学内容1.学习方位词语:上下前后2.找出图中物品的位置,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3.用自己的语言谈论物品的位置。

教学重点1.学习方位词语:上下前后2.找出图中物品的位置,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方位词语:上下前后,并能够在游戏中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通过播放视频《一起动手看位置》,学生将了解什么是位置。

第二步:学习新知识1.通过图片,手势、口述等方式,教授“上下前后”的方位词。

2.讲解方位词的运用方法,通过交流方式,让学生理解方位词在生活中的应用。

3.给学生看一些图片,帮助他们了解方位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步:练习和探究1.采用游戏方式,让学生找到图片里的物品,挑战“我最聪明”。

2.设计场景任务,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方位词的运用方法。

第四步:总结归纳通过讨论,总结出方位词的运用方法,并与学生一起写出总结性的长段落。

教学评估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以下评估:1.学生能够掌握“上下前后”的方位词汇,掌握方位词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表达自己所在的位置。

2.学生能够在游戏中找到图片里的物品,挑战自己的聪明智力。

3.学生能够在场景任务中完成指定任务,真正理解方位词的运用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一年级小学生对方位词非常有兴趣,愿意与认真地学习。

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自主性较差,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同时,在设计场景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难易度和情景的真实性,以确保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效果。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位置(上下、前后)-苏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等位置关系。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上下”、“前后”等位置关系是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记忆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一、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上下、前后等位置关系的算数问题。

2.通过教学所展示的具体物品,帮助学生了解上下、前后等位置关系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正确应用上下、前后等位置关系的算数问题。

2.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真正掌握上下、前后等位置关系的技能。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的位置概念,帮助学生掌握课堂内容;2.游戏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位置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引出教学主题,让学生探讨物品在空间内的位置关系;2.展示图片、模型等物品,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2. 正文环节2.1. 认位置1.使用卡片、小玩具等具体物品,让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等位置关系;2.锻炼观察和记忆能力,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2. 游戏环节1.运用“位置对对碰”等游戏方式,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2.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对位置概念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3. 结束环节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2.展示学生在本节课所学到的成果。

教学参考资料1.《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各类具体物品:卡片、小玩具、盆栽等。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成功掌握了上下、前后等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并进行了具体的操作和游戏,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学生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和热情,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下、前后 ,教学设计
Up and down, front and back, teaching design
上下、前后 ,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
挂图、小动物贴图。

教学过程: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本文由屋檐人家·学习站收集整理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