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公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鸿门宴》ppt课件55张
![《鸿门宴》ppt课件55张](https://img.taocdn.com/s3/m/1180d3a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f.png)
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故宗庙之祭,太祖之 位东向。
——《史纪会注考证》
可见:“东向”是宾主座次中的尊位。
项羽居尊位的原因: ①出身高贵(名门、名将之后) ②巨鹿一役后成为反秦主力,诸侯皆臣服之; ③实力强大。(刘邦当时不是他的对手)。
二、刘邦“北向”及其意蕴
“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 ——如淳《史记· 会注》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
替,给
出,献
浅陋无知的人。鲰,浅陋、卑微。
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
通“拒”,把守 通“纳”,接纳
所以
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
估计
对等,比得上
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本来
将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
倍通“背”。忘恩。
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通“早” 道歉
【成语】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一针一线。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又连夜离开
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
趁机
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趁着
项王许诺。
第二部分
多次 使眼色
多次
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
第二人称代词,你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 状语后置 通 “ 座 ”
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所虏。”庄则入为寿。寿
通“否”
你们这些人。属,用在 人称代词后表复数。
省略+被动句
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
——《史纪会注考证》
可见:“东向”是宾主座次中的尊位。
项羽居尊位的原因: ①出身高贵(名门、名将之后) ②巨鹿一役后成为反秦主力,诸侯皆臣服之; ③实力强大。(刘邦当时不是他的对手)。
二、刘邦“北向”及其意蕴
“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 ——如淳《史记· 会注》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
替,给
出,献
浅陋无知的人。鲰,浅陋、卑微。
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
通“拒”,把守 通“纳”,接纳
所以
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
估计
对等,比得上
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本来
将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
倍通“背”。忘恩。
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通“早” 道歉
【成语】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一针一线。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又连夜离开
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
趁机
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趁着
项王许诺。
第二部分
多次 使眼色
多次
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
第二人称代词,你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 状语后置 通 “ 座 ”
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所虏。”庄则入为寿。寿
通“否”
你们这些人。属,用在 人称代词后表复数。
省略+被动句
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
鸿门宴(公开课一等奖) ppt课件
![鸿门宴(公开课一等奖)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e4c18e960590c69ec376f9.png)
ppt课件
22
沛公刘邦带着一百多个随从来 到了鸿门。
“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郤……”
ppt课件
23
沛公刘邦带着一百多个随从来 到了鸿门。
“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ppt课件
5
鸿门宴,人生的转折
鹿野舟沉王业兴,鸿门斗碎霸图空。
ppt课件
6
垓下之战,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自刎乌江。
宝马,美人,英雄。 长嘶,悲歌,末路。
ppt课件
7
鸿门宴
《史记 • 项羽本纪》
ppt课件
8
1、沛公欲王关中 ;
2、使子婴为相;
大
3、珍宝尽有之。
怒
项羽军入关后,接到了刘邦手下一个人的密告,这个人叫
为这个时候项羽占有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同时 刚刚打过巨鹿之战,战士们的士气正高;
ppt课件
11
我们来分析一下项羽的这个决定? 怎么样?
2、这个决定的基础不牢靠,因为这个
决定是在盛怒之下做出的,不是在冷静地、理 智地、客观地分析秦朝灭亡以后刘项两家的关
系基础之上做出来的;
3、这个决定太随意,他没有跟他这个集
《史记》
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ppt课件
1
《史记》全书130篇,包 括 12本纪 、 30世家 、 70列传 、 10表 、
8书 、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 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鸿门宴》优秀完整ppt课件
![《鸿门宴》优秀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979b8510a6f524cdbf851e.png)
刘邦:能屈能伸;
项羽:洋洋自得,容易骄傲。
.
25
文化常识
按古代礼仪,
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
宾主之间相对时,则为宾东向,主西向;
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
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
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
虑,直击项羽自负弱点; • 责任:推卸责任,趁机找出叛徒,转移
视线,直击项羽义气弱点;
.
41
4、樊哙
•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天下皆叛之。怀 王与诸将约曰…今沛公…功高如此,未 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 以无畏之举博得项羽欣赏,抓住不义大 做文章,以秦王暴行,怀王约定斥责项 羽不仁不义,触动项羽义气弱点。
解说:项羽刚愎自用,完全
凭自已的喜好办事。
.
28
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
29
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1、刘邦谢罪—项羽留饮 2、范增举玦—项羽不应 3、项庄舞剑—项伯翼蔽 4、张良召哙—樊哙闯帐 5、义责项羽—羽无以应
.
30
第三部分(3段) 写宴会上的明争暗斗
──高潮(三起三落)
项羽由主动变被动, 刘邦由被动变主动。
项羽在巨鹿一带消灭秦军主力,刘邦则从黄河以南 打进函谷关,攻下咸阳。
.
2
刘邦攻下咸阳后,吞并霸上,遣将把守函 谷关,不纳诸侯,欲称关中王。项羽听说 后非常恼火,立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
鸿门宴也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举行的, 它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这次宴会隐 含杀机,是一场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鸿
项羽:洋洋自得,容易骄傲。
.
25
文化常识
按古代礼仪,
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
宾主之间相对时,则为宾东向,主西向;
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
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
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
虑,直击项羽自负弱点; • 责任:推卸责任,趁机找出叛徒,转移
视线,直击项羽义气弱点;
.
41
4、樊哙
•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天下皆叛之。怀 王与诸将约曰…今沛公…功高如此,未 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 以无畏之举博得项羽欣赏,抓住不义大 做文章,以秦王暴行,怀王约定斥责项 羽不仁不义,触动项羽义气弱点。
解说:项羽刚愎自用,完全
凭自已的喜好办事。
.
28
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
29
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
1、刘邦谢罪—项羽留饮 2、范增举玦—项羽不应 3、项庄舞剑—项伯翼蔽 4、张良召哙—樊哙闯帐 5、义责项羽—羽无以应
.
30
第三部分(3段) 写宴会上的明争暗斗
──高潮(三起三落)
项羽由主动变被动, 刘邦由被动变主动。
项羽在巨鹿一带消灭秦军主力,刘邦则从黄河以南 打进函谷关,攻下咸阳。
.
2
刘邦攻下咸阳后,吞并霸上,遣将把守函 谷关,不纳诸侯,欲称关中王。项羽听说 后非常恼火,立即破关直抵新丰鸿门。
鸿门宴也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举行的, 它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这次宴会隐 含杀机,是一场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鸿
3《鸿门宴》课件 (共3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鸿门宴》课件 (共3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f4e5b4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0.png)
第 一 部 分
文言基础回顾
壹
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公元前87)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 子长,
西汉 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
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 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十岁 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初任郎 中。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 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史记》 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 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 发愤著书,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zhì
shèng
dàn
赐之彘肩 沛公之参乘
切而啖之
shēng
zhǐ
如恐不胜
道芷阳
zǔ
人方为刀俎
wéi
何辞为
一词多义
如
(动词,好像)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沛公
起如厕 (往,到……去)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道歉)
哙拜谢 (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 (告辞,或者道歉)
22. 《鸿门宴》中,刘邦为何能够安全离开宴会? A. 刘邦自己武艺高强 B. 刘邦的随从保护得力 C. 项羽决定放他一马 D. 项伯的保护和张良的智慧 答案:D 解析:刘邦能够安全离开宴会,是因为项伯的保护和张 良的智慧,他们帮助刘邦逃脱了项羽的追杀。
13. 《鸿门宴》中,司马迁是如何描绘刘邦的形象的? A. 刘邦被描绘为一个深思熟虑的领袖 B. 刘邦被描绘为一个粗豪自恃的人物 C. 刘邦被描绘为一个狡诈而机变的人物 D. 刘邦被描绘为一个懦弱无能的领袖 答案:C 解析:司马迁以极其深微而又明显的爱憎笔触,刻画了 两种不同类型的统治人物。刘邦是一个狡诈而又极其机 变的所谓成功人物
鸿门宴课件(共27张PPT)
![鸿门宴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4505c320722192e4536f658.png)
有一回,汉高祖刘邦在和韩信的闲谈中,议论朝中 将领的军事才能。在他俩看来,那些将军无论在沙场征 战,还是出谋划策,都各有长处或短处。到后来,刘邦 问韩信: “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军队呢?” 韩信说:“陛下您最多能指挥10万人。” 刘邦又问:“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 韩信说:“我带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这一下刘邦受不住了,勉强笑了笑说:“既然是越 多越好,你为什么始终在我的手下呢?” 韩信从刘邦笑的神态中观察,猛然悟出了自己无意 中刺伤了皇帝的虚荣心。他赶忙巧妙地回答说:“陛下 不善于带兵,却擅长指挥将领,这就是我始终在你手下 的原因。况且您是真龙天子,受命于天,哪是我们这些 人所能比拟的?”刘邦又笑了,这次是满意的笑。
驻军 称王 登记户口 以目示意,使眼色 上前 施加肉刑 取道 与„„友好 接近,接触
C.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跟从,带领 欲止不内 使„„止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让„„做王 拔剑撞而破之 使„„破
⑸特殊句式 判断句 亚父者,范增也。 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 介词短语后置 长于臣。 具告以事。 省略句 欲呼张良与俱去
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
2.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人物。 项羽、刘邦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是通过相互映衬、 对比、烘托表现出来的: ⑴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 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 ⑵项羽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 刘邦善于采纳意见,又随机应变。 ⑶项羽用人唯亲,谋臣不能施谋,将士不能效力; 刘邦知人善任,谋臣从容定计,将士见危授命。 ⑷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 刘邦有奸必肃,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2、距关,毋内诸侯
3、张良出,要项伯
距通“拒”
要通“邀 ”
《鸿门宴》ppt课件47张精选全文
![《鸿门宴》ppt课件47张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a2f00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2.png)
书 8 分门别类地记述历代历法、礼乐、封禅、水利、经济等典章制度。
●第 一 部 编 年 体 史 书 — — — — — — — — — 《春秋》 ●第 一 部 叙 事 详 实 的 编 年 体 史 书 — — — — 《左传》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 ●第 一 部 国 别 体 史 书 — — — — — — — — — 《国语》 ●第 一 部 纪 传 体 通 史 — — — — — — — — — 《史记》 ●第 一 部 纪 传 体 断 代 史 — — — — — — — — 《汉书》
鸿
门
司
马
宴 迁
门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基本情况,了解写作背景。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含义,理清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 言知识。 3.赏析项羽、刘邦等人物的形象特点。
文化常识, 一一识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
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记述 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
三
落
刘邦谢罪 项王默然不应 项伯翼蔽 刘邦脱身回营
三 起
范增“数目项王 ”,项王却“默然
不应”,使刘邦暂
时化险为夷。
“项伯亦拔剑起舞, 项羽对樊哙闯帐,不仅
常以身翼蔽沛公,庄 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
不得击”,项羽对此 ”,并宴赐酒肉。刘邦以
不予理会,让刘邦又 “如厕”为名,脱身回军
逃过一劫。
营,项羽也没有追究。
另外,如果正面刻画鸿门宴中的项羽,无异于在直接揭露对 手汉高祖的怯懦奸诈甚至无情猥琐。这样的文字,在汉家统 治的时代应该是不合时宜的。
《鸿门宴》高明的地方不仅在于刻 画了刘邦、张良、樊哙、项伯、范 增等鲜明的人物,更在于借复杂的 人物关系去烘托映衬项羽性格的巧 妙手法。
(完整版)《鸿门宴》公开课优秀课件PPT
![(完整版)《鸿门宴》公开课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e0787e50b1c59eef8c7b4b4.png)
壹 贰 标题内容
生字
重
点
①鲰生 zōu 浅陋的小人
字 词
②卮酒 zhī 古代盛酒的器皿,杯 ③戮力 lù 合力
④樊哙 kuài 刘邦的战将
⑤瞋目 chēn 瞪大眼睛,表示发怒
⑥目眦 zì 眼眶
⑦跽:jì 直身而坐
⑧参乘 cān shèng 负责警卫的骑士
⑨彘肩 zhì 猪腿
⑩啖: dàn 吃
⑪靳强 jìn qiáng 刘邦的战将
鸿门宴
《史记》
壹 了解司马迁与《史记》学 习
贰 梳理故事情节发展 目 标
叁 掌握文言知识点 肆 分析刘、项人物形象 伍 性格决定命运
壹 了解司马迁与《史记》
壹 标题内容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史称“太史令”。 著有《史记》,后人又 称《太史公书》。《史记》全书一百三十 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十表、八书,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 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的第一 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 唱,无韵之离骚”。
活
用
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动用法
使……跟从,率领
14.拔剑撞而破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
击碎、击破
11.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使动用法 使……活
13.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
交好
15.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词用作名词
小事
肆 标题内容
古 1、婚姻
今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肆 标题内容
一 1、因 词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多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义 2、如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沛公起如厕
3、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乃令张良留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鸿门宴》优质课件ppt
![《鸿门宴》优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6c29a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d.png)
对人性的探讨
总结词
该部分主要探讨《鸿门宴》中的人性展现,包括刘邦、项羽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他们在特定情 境下的选择。
详细描述
通过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刘邦的机智、权谋与项羽的勇猛、直率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使得读者对人性的多面 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刘邦在宴会上表现出 谦卑和诚恳的态度, 试图化解项羽的疑虑。
在赴宴过程中,刘邦 深感危机四伏,但仍 然坚定地前往。
项庄舞剑的情节
项庄在宴会上借舞剑之名,企图刺杀 刘邦。
项庄舞剑的情节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之 一,凸显了故事紧张和惊险的气氛。
这一情节表现出项羽内部的矛盾和斗 争,同时也反映了刘邦身处险境的困 境。
对命运的思考
总结词
该部分关注《鸿门宴》中的命运因素, 探讨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联 系。
VS
详细描述
通过对《鸿门宴》中人物命运的深入分析 ,揭示了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 紧密联系。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在特定的历 史背景下,面临着各种命运的抉择和挑战 。通过对这些人物命运的思考,引导读者 对自身的命运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从 而更好地理解命运的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 。
06
《鸿门宴》的影响与价值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塑造了经典人物形象
01
如刘邦的机智、项羽的勇猛,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
叙事技巧的借鉴
02
采用倒叙、伏笔等手法,对后世的叙事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小说的启示
03
为后来的历史小说创作提供了真实与虚构相结合的创作思路。
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鸿门宴》课件(共79张PPT)
![《鸿门宴》课件(共7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c37c63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b.png)
故事背景:
项羽和刘邦是秦末农民起义中崛起的两支重要的军事集团 首脑,在推翻秦王朝的斗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项羽 所立的楚怀王与当时的将领们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领的部队首先进入了关中(现陕西省一带),并占领了 秦都咸阳,此事激怒了同样有称霸天下之心、而且武力更为强 大的项羽,由此,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在新丰鸿门设 下宴席,与刘邦饮酒,在宴席间上演了剑拔弩张,险象环生, 足以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一场戏,史称--“鸿门宴”。
佩玉玦jué 交戟jǐ之卫士 瞋chēn目
目眦zì尽裂 按剑而跽jì 参乘shèng
彘zhì肩
切而啖dàn之 恐不胜shēng
刀俎zǔ
何辞为wéi 道芷zhǐ
一、文本梳理
第一段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 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 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 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 尽有之。”项羽大怒曰: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 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 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 万,在霸上。
第一段主要描写了什么事?
宴会前: 无伤告密
范增献策
第二段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 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 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 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 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 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 不义,不可不语。”
故事背景:
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 18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 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 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 曾多次被项羽打败。
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 的力量,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刘邦提出建议, 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项 羽兵败突围,至乌江自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之宴”则是项羽由成功转向失败的关键。 他以自己的坦率、磊落、骄矜、粗疏,轻纵了敌 手,以致坐失良机,为自己留下后患。
“垓下之围”写项羽最后败亡,慷慨别姬,勇敢 突围,斩将杀敌,所向披靡,虽无自知之明,但 知愧对江东父老,不肯渡乌江,自刎而死,凄怆 悲壮,撼人心弦。
历史背景
• 《鸿门宴》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陈涉 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 率24岁的侄子项羽在会稽起义, 48岁的 出身农民又当过泗水亭长的刘邦也在沛县 起义,后归项梁领导。陈涉失败后,项梁 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号楚怀王。项,刘同 为楚怀王所辖的主力军。后来项梁恃胜而 骄,被秦将章邯击杀。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司马迁
❖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 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是司马谈,是汉朝 太史令,20岁以前在父亲的指导下广览群书;20 岁后外出考察,足迹遍布南北,这为其写史记奠 定了实践基础;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博览皇家藏 书,这为其写史记奠定了史事基础;42岁正式动 笔写《史记》,中途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后发愤著书,历尽艰辛,55岁终于著成《史记》, 不久死去。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 记》。
合作探究
• 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各是什么? 请加以简要分析。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的性格决定的。 ——塞万提斯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印度谚语
项羽
自矜功伐,豪爽直率; 刚愎自用,胸无城府; 沽名钓誉,缺乏远见; 寡谋轻信,轻敌自大。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 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历史背景
•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是楚怀王一面 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 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谁先入 关,谁就是关中王。刘项分别战于黄河南 北。宋义停军不前,为项羽所杀,之后项 羽与秦军大战9次,最后在巨鹿一带消灭 秦军主力,章郸率20万大军投降。由于秦 主力为项羽所破,刘邦很顺利地从黄河以 南打进函谷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宴后的脱身除患
第五、六、七 (结尾)
沛公逃席;张良留谢 项王受璧;范增摔璧 沛公至军;立斩无伤
评价
• 鸿门一会却处处写得奇绝陡绝,读 之令人心摇目眩。
——郭嵩焘
合作探究
• 列出《鸿门宴》中项、刘两大阵营 的对垒情况。
人物关系
主帅: 项羽 ——刘邦 谋士: 范增 ——张良 内奸: 项伯 ——曹无伤 将士: 项庄 ——樊哙
历史背景
• 刘邦攻下咸阳后,为收买人心,与秦民约 法三章,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的严刑苛 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驻军霸 上,遣将把守函谷关, 欲称关中王.项羽听 说后非常恼火,立即破关入咸阳,驻军新 丰鸿门,准备消灭刘邦的军队。
鸿门宴就是在这样剑拔弩张的形势下 举行的。
鸿门宴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 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 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
结构分析
无伤告密;亚父献计
急
宴前的幕后活动 项伯泄密;刘项约婚
- -
第一、二、
项伯游说;项王许诺
缓
(铺垫)
刘邦谢罪—项羽留饮
缓
范增举玦—项羽不应
- -
项庄舞剑—项伯翼蔽
急
鸿 门
宴上的明争暗斗 (内部矛盾使项王由主动变被动)
急
宴
第三、四
张良召哙—樊哙闯帐
-
(高潮)
力斥项羽—项无以应
- 缓
(团结一致使刘邦由被动变主动)
《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 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郑板桥评论:
• “《史记》百三十篇 中以《项羽本纪》 为最,而《项羽本 纪》中又以巨鹿之 战、鸿门之宴、垓 下之围为最。”
“巨鹿之战”是项羽暴兴、成为西楚霸王的起点。 作者着重写他如何叱咤风云、勇冠三军,摧毁秦 军主力,扭转反秦局势,成为众望所归、天下注 目的英雄。
探究问题:
“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 万”,双方力量悬殊,项羽居于主动 的、优势的地位,刘邦居于被动的、 劣势的地位。在《鸿门宴》这场斗争 中,项羽是怎样一步步由主动向被动 转化,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由被动向 主动转化的?
情节
宴前(1、2)——起因、发展 宴中(3、4)——高潮 宴后(5、6、7)——结局、尾声
这个宴会上,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 不可调和性,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 预示了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
这次宴会隐含杀机,是一场尖锐复杂的 政治斗争,“鸿门宴”一词今天也成了隐藏 杀机的政治谈判的代名词。
故事后续
在此后的5年时间里,刘项两大集团,大战70 余次,小战40余次,刘邦屡战屡败。前205-前 203年,楚汉两军在河南荥阳一带决战。始楚军 较强,后因战略错误丧失主动权。前202年10月, 项羽东撤,刘邦率30万军追击。同年12月,项 羽军被围垓下(安徽灵壁)。垓下之战,在四面 楚歌中项羽见军心涣散,悲唱《垓下歌》,虞姬 抽剑自刎,项羽率800顽兵突围,渡过淮河被汉 兵追上,项羽剩下28人逃到乌江,他自觉无颜见 江东父老,拔剑自刎。
(《史记·项羽本纪》)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 描写的,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 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 了他“乌江自刎”的悲剧。既有赞叹, 又有惋惜。
《史记》
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130篇,共526500字,叙述了上起皇 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
本纪(12)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30)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70)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10)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8)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末路英雄的悲歌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和诗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衣锦荣归的慨叹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鸿 《门 宴 史
记 》 司 马 迁
·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垓下之围”写项羽最后败亡,慷慨别姬,勇敢 突围,斩将杀敌,所向披靡,虽无自知之明,但 知愧对江东父老,不肯渡乌江,自刎而死,凄怆 悲壮,撼人心弦。
历史背景
• 《鸿门宴》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陈涉 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 率24岁的侄子项羽在会稽起义, 48岁的 出身农民又当过泗水亭长的刘邦也在沛县 起义,后归项梁领导。陈涉失败后,项梁 等拥立楚怀王之孙,仍号楚怀王。项,刘同 为楚怀王所辖的主力军。后来项梁恃胜而 骄,被秦将章邯击杀。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司马迁
❖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 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是司马谈,是汉朝 太史令,20岁以前在父亲的指导下广览群书;20 岁后外出考察,足迹遍布南北,这为其写史记奠 定了实践基础;后继父职任太史令,博览皇家藏 书,这为其写史记奠定了史事基础;42岁正式动 笔写《史记》,中途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后发愤著书,历尽艰辛,55岁终于著成《史记》, 不久死去。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 记》。
合作探究
• 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各是什么? 请加以简要分析。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的性格决定的。 ——塞万提斯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印度谚语
项羽
自矜功伐,豪爽直率; 刚愎自用,胸无城府; 沽名钓誉,缺乏远见; 寡谋轻信,轻敌自大。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 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历史背景
•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是楚怀王一面 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 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谁先入 关,谁就是关中王。刘项分别战于黄河南 北。宋义停军不前,为项羽所杀,之后项 羽与秦军大战9次,最后在巨鹿一带消灭 秦军主力,章郸率20万大军投降。由于秦 主力为项羽所破,刘邦很顺利地从黄河以 南打进函谷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宴后的脱身除患
第五、六、七 (结尾)
沛公逃席;张良留谢 项王受璧;范增摔璧 沛公至军;立斩无伤
评价
• 鸿门一会却处处写得奇绝陡绝,读 之令人心摇目眩。
——郭嵩焘
合作探究
• 列出《鸿门宴》中项、刘两大阵营 的对垒情况。
人物关系
主帅: 项羽 ——刘邦 谋士: 范增 ——张良 内奸: 项伯 ——曹无伤 将士: 项庄 ——樊哙
历史背景
• 刘邦攻下咸阳后,为收买人心,与秦民约 法三章,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的严刑苛 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驻军霸 上,遣将把守函谷关, 欲称关中王.项羽听 说后非常恼火,立即破关入咸阳,驻军新 丰鸿门,准备消灭刘邦的军队。
鸿门宴就是在这样剑拔弩张的形势下 举行的。
鸿门宴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 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 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
结构分析
无伤告密;亚父献计
急
宴前的幕后活动 项伯泄密;刘项约婚
- -
第一、二、
项伯游说;项王许诺
缓
(铺垫)
刘邦谢罪—项羽留饮
缓
范增举玦—项羽不应
- -
项庄舞剑—项伯翼蔽
急
鸿 门
宴上的明争暗斗 (内部矛盾使项王由主动变被动)
急
宴
第三、四
张良召哙—樊哙闯帐
-
(高潮)
力斥项羽—项无以应
- 缓
(团结一致使刘邦由被动变主动)
《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 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郑板桥评论:
• “《史记》百三十篇 中以《项羽本纪》 为最,而《项羽本 纪》中又以巨鹿之 战、鸿门之宴、垓 下之围为最。”
“巨鹿之战”是项羽暴兴、成为西楚霸王的起点。 作者着重写他如何叱咤风云、勇冠三军,摧毁秦 军主力,扭转反秦局势,成为众望所归、天下注 目的英雄。
探究问题:
“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 万”,双方力量悬殊,项羽居于主动 的、优势的地位,刘邦居于被动的、 劣势的地位。在《鸿门宴》这场斗争 中,项羽是怎样一步步由主动向被动 转化,刘邦又是怎样一步步由被动向 主动转化的?
情节
宴前(1、2)——起因、发展 宴中(3、4)——高潮 宴后(5、6、7)——结局、尾声
这个宴会上,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 不可调和性,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 预示了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
这次宴会隐含杀机,是一场尖锐复杂的 政治斗争,“鸿门宴”一词今天也成了隐藏 杀机的政治谈判的代名词。
故事后续
在此后的5年时间里,刘项两大集团,大战70 余次,小战40余次,刘邦屡战屡败。前205-前 203年,楚汉两军在河南荥阳一带决战。始楚军 较强,后因战略错误丧失主动权。前202年10月, 项羽东撤,刘邦率30万军追击。同年12月,项 羽军被围垓下(安徽灵壁)。垓下之战,在四面 楚歌中项羽见军心涣散,悲唱《垓下歌》,虞姬 抽剑自刎,项羽率800顽兵突围,渡过淮河被汉 兵追上,项羽剩下28人逃到乌江,他自觉无颜见 江东父老,拔剑自刎。
(《史记·项羽本纪》)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 描写的,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 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 了他“乌江自刎”的悲剧。既有赞叹, 又有惋惜。
《史记》
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130篇,共526500字,叙述了上起皇 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
本纪(12)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30)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70)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10)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8)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末路英雄的悲歌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和诗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衣锦荣归的慨叹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鸿 《门 宴 史
记 》 司 马 迁
·
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