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7课《赤壁之战》word学案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教案章节:一、教案概述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学方法五、教学步骤一、教案概述《赤壁之战》是东晋时期曹操与孙权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本教案通过讲解赤壁之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赤壁之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教学难点:赤壁之战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和细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赤壁之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赤壁之战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和难点。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赤壁之战的更多信息。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相关的历史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1. 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思维品质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赤壁之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赤壁之战相关的历史教材或课文。

2. 辅助材料: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

3. 网络资源:可利用互联网查找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教学进度安排本教案共需安排2课时,具体教学进度如下:第1课时:1. 导入(5分钟)2. 讲解赤壁之战的背景、过程和结果(15分钟)3. 自主学习(10分钟)4. 合作探讨(10分钟)5. 总结(5分钟)6. 布置作业(5分钟)第2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2. 讲解赤壁之战的后续影响和历史地位(15分钟)3. 拓展训练(10分钟)4. 总结(5分钟)5. 布置作业(5分钟)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赤壁古战场,亲身感受历史氛围。

《赤壁之战》教案与分析

《赤壁之战》教案与分析

《赤壁之战》教案与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人物性格和故事主题。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战争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赤壁之战》原文,感受语言魅力,理解故事情节。

2. 故事梗概: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

3. 人物分析: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4. 战略战术探讨: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学习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和总结《赤壁之战》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难点: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战略战术和人物形象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战争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战略战术。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理解故事情节。

3. 故事梗概: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

4. 人物分析: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5. 战略战术探讨: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学习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和总结《赤壁之战》的主题思想。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的质量,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分享交流能力。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掌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

引导学生从《赤壁之战》中吸取智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课文2. 教学重点:《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赤壁之战产生兴趣。

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思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对历史的影响和教训。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学生口头回答问题。

学生书面回答问题。

2. 评价内容:对《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的理解。

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掌握。

对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的分析。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课文2. 图片或视频资料:赤壁之战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3. 参考书籍:有关赤壁之战的历史书籍或资料。

六、教学步骤:1.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2.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对历史的影响和教训。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给予评价。

七、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和战术。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描述《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

能够分析并评价三国时期的军事策略和人物形象。

能够运用成语和典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了解赤壁之战的地理环境和军事部署。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历史素养。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言:引入《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介绍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赤壁之战的重要性和影响。

2. 赤壁之战的起因:讲述曹操东征的原因和目的,分析曹操的优势和劣势。

引导学生思考刘备和孙权的联合抗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 赤壁之战的经过:详细描述赤壁之战的战役过程,包括曹操的军事部署和孙刘联军的战术。

引导学生分析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事件和军事策略。

三、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赤壁之战》的相关文本,理解并掌握主要内容和细节。

设计阅读题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记忆能力。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形象。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 角色扮演: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赤壁之战中的不同角色。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的心理和动机。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题目和考试,评估学生对《赤壁之战》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检查学生对文本中的细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3. 角色扮演: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和情感态度。

评估学生对角色心理和动机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赤壁之战》的相关文本,包括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

三国时期的地图和图表,展示赤壁之战的地理环境和军事部署。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 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意义。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课文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3. 教学难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思想内涵的把握三、教学准备:1. 教材:《赤壁之战》课文2. 参考资料:关于《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文学作品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赤壁之战》的图片和相关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

3.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讨论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意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通过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思考深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评估学生对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的思考深度。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赤壁之战》中的具体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赤壁之战》的大致内容。

2. 第二步:课堂上,先通过多媒体展示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3. 第三步: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

4. 第四步: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人物形象。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写一篇关于《赤壁之战》的读后感。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赤壁之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1)曹操大军南下的原因和形势。

(2)诸葛亮和周瑜的智谋。

(3)赤壁之战的经过。

(4)战后的影响和意义。

2.2 教学重点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悟文章主旨。

2.3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赤壁之战》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探讨其现实意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三国演义》和《赤壁之战》,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

3.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智谋,探讨赤壁之战的意义。

3.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3.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3 课程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三国演义》原著,《赤壁之战》相关注释和解析。

5.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5.3 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战争经过。

6.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3 案例分析法分析《赤壁之战》中的经典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人物和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及其运用。

3. 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赤壁之战》的故事梗概及历史背景。

2. 周瑜、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贡献。

3. 赤壁之战中的著名战略战术,如火攻、苦肉计等。

4. 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人物和故事情节。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及其运用。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赤壁之战》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2. 讲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梗概,引导学生了解主要人物和情节。

3. 分组讨论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及其运用,分享讨论成果。

4. 分析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情节安排和表现手法。

5. 总结《赤壁之战》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赤壁之战》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团队协作。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成果,给予全面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赤壁之战》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赤壁之战》的历史文献、学术论文、相关书籍等。

3. 多媒体资源:赤壁之战的图片、地图、视频等。

4.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坛、博客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赤壁之战》的故事梗概、历史背景和人物特点。

2. 教学难点: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八、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赤壁之战》的相关内容,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源。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

《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赤壁之战》的基本情节和历史背景。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赤壁之战》的主题思想。

(2)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感受作品中的历史氛围和人物形象。

(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珍惜和平。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赤壁之战》的基本情节和历史背景。

(2)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古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分析作品中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作品中的历史氛围。

(2)对比现实生活,珍惜和平,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作业布置1. 翻译并背诵课文。

2. 写一篇关于《赤壁之战》心得体会的文章。

3. 绘制一幅描绘《赤壁之战》场景的图画。

五、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查漏补缺。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3.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翻译、背诵和心得体会文章进行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2)掌握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3)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特点;(4)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方法,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3)学会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理解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悲壮;(2)认识历史人物的英勇无畏和智慧谋略;(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节选自《三国演义》,主要描述了曹操大军与东吴联军在赤壁展开的一场激战。

2.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中的矛盾冲突。

3. 教学难点: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三国演义》和赤壁之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注意人物形象和矛盾冲突。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梳理故事情节,剖析人物形象。

5.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方法,展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整理笔记,巩固所学内容;2. 结合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战争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2.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分配,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增强课堂互动;3.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4. 对比分析:组织学生对比不同版本的《赤壁之战》,探讨各自的特点和优劣;5. 案例分析:引入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赤壁之战》语文教案

《赤壁之战》语文教案

《赤壁之战》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掌握《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

2. 能够分析并评价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尊重。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2 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 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3. 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和评价。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 对《赤壁之战》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2. 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3. 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3.2 学生准备1. 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 收集相关的古代历史和文化知识。

3. 准备表演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通过引入古代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意义和价值。

4.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合作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4.3 课堂讨论1.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4.4 表演与展示1.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对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1. 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合作和讨论的活跃程度。

5.2 作业与测试1.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2. 学生进行的测试成绩。

5.3 表演与展示1. 学生表演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2. 教师对表演的评价和反馈。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1.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赤壁之战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章节。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

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历史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过程和地理环境。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尊重。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材解析:分析教材中关于《赤壁之战》的章节内容,包括战争背景、过程和结果。

确定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需要进一步拓展的知识点。

2.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史料,包括文本资料和图片资料。

准备历史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过程和地理环境。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资料和音频资料,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探究。

2. 教学内容的展示与讲解: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或视频,展示《赤壁之战》的战争过程和历史背景。

讲解战争过程的细节,解释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

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观点,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 小组讨论与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相关的研究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讨论结果,进行全班的交流和讨论。

四、课堂练习与总结:1.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赤壁之战》的知识掌握。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

强调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正确认识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相关历史知识。

掌握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主要人物的角色。

分析并解读文中重要的句子和词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会使用历史分析方法,对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思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故事中人物的英勇和智慧,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赤壁之战》原文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主要人物的角色。

文中重要的句子和词汇的理解和解读。

3. 教学难点:历史背景和相关历史知识的掌握。

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赤壁之战》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赤壁之战》原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行为。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阅读理解测试:学生对《赤壁之战》原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发言,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阅读理解测试:正确理解故事情节,解读重要句子和词汇。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材料:《赤壁之战》原文文本2. 教学工具:投影仪和显示屏,用于展示文本和图片。

教学PPT,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历史知识。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

2. 分角色朗读:学生分饰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朗读原文,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赤壁之战的紧张气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7课《赤壁之战》word学案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7课《赤壁之战》word学案

9赤壁之战问题导学1.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鲁肃怎样劝说刘备与孙权结好?2.赤壁之战是弱军战胜强军的典范战例。

处于优势的曹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3.本文是写赤壁之战的史实,为什么要详写战略决策,略写战况?自主探究赤壁之战是一次有决定意义的大战役,整个战役涉及孙、刘、曹三个方面,事件繁,人物多,作者在叙述时为什么确定以孙权一方为主?本文突出了孙权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文法导析1.重点突出,使文章详略得当。

详写战前孙、刘联盟联合抗曹。

三方矛盾的焦点在孙权“战”与“降”的决策,所以对东吴写得多,曹操只是侧面略及而已。

这就有力地突出了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正确分析形势采取正确策略。

2.以对话展开情节并使人物个性化。

同是劝孙权,鲁肃设身处地、推心置腹,表现出对主人的忠诚;诸葛亮善于辞令,讲求语言的艺术效果;周瑜则是斩钉截铁,直言快语,对孙权表示一片坦诚。

这些个性化的语言,皆由他们的身份、地位和处境所决定。

情节的展开,人物的个性化,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谈话来表现的。

这样做既使情节简练,又鲜明地展示了谈话人的性格特征,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

”这就交代了双方驻兵的地理位置,为后文周瑜火烧曹营埋下了伏笔。

曹军把船连起来,是曹操克服不习水战的措施,而这一点恰恰又是曹军的致命弱点,使周瑜有机可乘。

这又为下文周瑜“火攻”作了铺垫。

这样,不仅使文章曲折生动,结构严密,而且使人读起来感觉有趣、有味,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技法导练导练目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请你用精练和个性化的对话描写一个片段,来展示说话人的性格特征,200字左右。

素材积淀话题集锦(1)司马光是宋朝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历时19年之久。

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告自己,切莫贪睡。

当他枕在这圆木上睡觉时,只要稍一辗转,“警枕”就会翻滚,将他唤醒。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导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大约发生在公元208年左右。

这场战役是三国时期的关键之战,奠定了今日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本文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教学设计思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段历史。

一、课程分析1. 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2)学习牟实、准确的历史表达方式,运用人文思维去描述局面和情况。

2. 教学内容(1)历史发生背景。

(2)赤壁之战发生的原因。

(3)赤壁之战的经过。

(4)赤壁之战的胜败原因。

(5)赤壁之战的意义和影响。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经过。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对当时和今日的影响。

二、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的多元智能教学策略。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可以将学生引入当时的军事环境,让他们想象并感受当时的气氛、压力等。

2. 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提出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应该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 项目化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多元智能教学策略,旨在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PPT或小组项目的方式,展示他们对此事件的理解和研究。

4. 布兰考夫教学法布兰考夫教学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看法、疑虑、想法等来激发他们的思维。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应该通过提问、答疑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影片、图片等方式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2. 问题探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赤壁之战的起因、经过和胜败原因等方面。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人物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团结协作、智慧与勇气等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赤壁之战》原文阅读与解析。

1.2.2 相关知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人物介绍。

1.2.3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形象和特点。

2.1.2 分析文章的表达手法和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古代战争术语和战略战术。

2.2.2 深入剖析人物心理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导入新课3.1.1 图片展示:展示赤壁之战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3.1.2 问题引导:提问学生对三国时期的了解,引出《赤壁之战》。

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3.2.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3.3 课堂讨论3.3.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3.3.2 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3.4 教学解析3.4.1 课文解析: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解答学生疑问。

3.4.2 艺术特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表达手法和艺术特色。

3.5 实践与拓展3.5.2 推荐阅读:教师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环节,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2 读后感评价: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小组讨论评价:对各小组的讨论汇报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工具5.1 教学资源5.1.1 课文文本:《赤壁之战》原文。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赤壁之战》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赤壁之战》背景资料,并通过预习,大致了解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教师:挂图、朗读录音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顺序及结构,知道这是一场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以少胜多根本原因,从中获得启发和收益。

二、抓住重点认真分析1.指名朗读课文。

思考:本文的重点部分是第几部分?概括这部分的意思。

这次战役是用火攻的方法取胜的,那么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第五至十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

再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自然段合并。

思考“火攻”分几步。

3.指名说说自然段段意。

4.分组讨论分析。

第五自然段:黄盖写诈降书给曹操。

第六自然段:趁东南风,黄盖驾船驶向曹军。

第七自然段:黄盖的船中装的全是火药。

第八自然段:黄盖驾船直冲曹军,曹操毫无防备。

第九自然段:黄盖命令士兵点火,火烧曹营。

第十自然段:曹营中火光冲天,乱成一片。

第十一自然段:曹军大败,曹操逃跑了。

学生汇报:下面我们分组朗读火攻这四步的内容。

请大家继续分组讨论,把火攻这四步用小标题或简明的提纲概括出来。

学生汇报或抽小组代表到黑板板书出来。

写诈降书,施火攻计满载火药,借东南风火船冲曹,大火漫天带兵追杀,曹军大败老师小结:火攻的四步,这种小标题,还有的同学编的跟这种意思相同,但表达有所不同。

中职语文《赤壁之战》教案

中职语文《赤壁之战》教案

备课记载教学过程尽于此书”。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1362年。

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连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资治通鉴》取材极为广泛,取材于“正史”、“杂史”、文集、笔记等有关著作,先由“当代通儒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分段撰写,再经司马光删削润色总其成。

书由神宗赐名并做序。

作者及年代体裁地位特点《左传》左丘明(春秋)编年体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国语》(春秋)国别史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刘向编订(西汉)国别史我国战国时代史料汇编《史记》司马迁(西汉)纪传体《汉书》班固(东汉)纪传体《后汉书》范晔(南北朝)纪传体《资治通鉴》司马光(宋)编年体人物生卒年份大战时的年龄曹操155-220 54刘备161-222 48孙权181-251 28诸葛亮181-234 28周瑜175-210 34鲁肃172-217 37三、学生自渎课文,理解文意。

四、学生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五、作业:1、熟读课文。

2、思考课后题。

六、教后记: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回忆上节内容导入。

二、讲读第1段第一层次(开头——权即遣肃行)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试译,教师纠正、补充,然后师生共同研讨问题。

1、是谁最先提出联刘抗曹的?他是怎样分析形势的?明确:是孙权的谋士鲁肃。

他首先分析荆州的地位:“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要求学生解释:险固——险要坚固;士民——老百姓;殷富——丰厚富足。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解释:有——占有;资——资本、凭借。

)这段话既分析了荆州之重要,又符合孙权南面称孤的心意。

鲁肃此话,从侧面揭示了赤壁之战的起因和性质,成为全文提纲挈领之笔。

鲁肃接着分析了各派的情况:①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合作),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有的向着那边,有的向着这边。

语文《赤壁之战》教学设计方案

语文《赤壁之战》教学设计方案

语文《赤壁之战》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赤壁之战》这一历史事件,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之一,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了解。

2.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和分析,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让学生能够撰写关于《赤壁之战》的文章。

教学内容:1.课文学习:通过给学生阅读《赤壁之战》这一章节的课文,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具体经过和背景。

2.历史背景介绍:通过教师讲授,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发生的背景和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

3.课文分析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析文本,讨论《赤壁之战》中的重要细节和人物,理解战役的过程和意义。

4.文本阅读与理解:通过给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赤壁之战》这一历史事件,并学会分析和解读文本。

5.写作训练:通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赤壁之战》的理解和分析,撰写关于该战役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赤壁之战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介绍赤壁之战的背景。

2.课文学习:教师分段给学生朗读《赤壁之战》这一章节的课文,让学生跟读并理解文本。

3.课文分析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课文中的关键细节和人物进行讨论,然后各小组发言,进行整体的课堂讨论。

4.历史背景介绍:教师通过讲课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赤壁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以及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5.文本阅读与理解: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然后就文本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对赤壁之战的理解。

6.写作训练:学生根据自己对赤壁之战的理解和分析,撰写关于该战役的文章,注重逻辑性和论证能力的培养。

7.总结:教师对课程进行总结,回顾赤壁之战的重要意义和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评价方式:1.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和讨论频率。

《赤壁之战》教案-word

《赤壁之战》教案-word

《赤壁之战》教案一、教学目的: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二、教学重点:利用动手操作的方法,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领悟到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应该希望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四、课前准备:学生在课前四人为一组,自叠纸船。

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解题引趣,导入新课。

1、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役。

)(3)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2、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1)战争开始时,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以少胜多)(3)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本文的主要内容)(5)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章幻灯片:](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

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课题)(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赤壁之战
问题导学
1.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鲁肃怎样劝说刘备与孙权结好?
2.赤壁之战是弱军战胜强军的典范战例。

处于优势的曹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3.本文是写赤壁之战的史实,为什么要详写战略决策,略写战况?
自主探究
赤壁之战是一次有决定意义的大战役,整个战役涉及孙、刘、曹三个方面,事件繁,人物多,作者在叙述时为什么确定以孙权一方为主?本文突出了孙权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文法导析
1.重点突出,使文章详略得当。

详写战前孙、刘联盟联合抗曹。

三方矛盾的焦点在孙权“战”与“降”的决策,所以对东吴写得多,曹操只是侧面略及而已。

这就有力地突出了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正确分析形势采取正确策略。

2.以对话展开情节并使人物个性化。

同是劝孙权,鲁肃设身处地、推心置腹,表现出对主人的忠诚;诸葛亮善于辞令,讲求语言的艺术效果;周瑜则是斩钉截铁,直言快语,对孙权表示一片坦诚。

这些个性化的语言,皆由他们的身份、地位和处境所决定。

情节的展开,人物的个性化,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谈话来表现的。

这样做既使情节简练,又鲜明地展示了谈话人的性格特征,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

”这就交代了双方驻兵的地理位置,为后文周瑜火烧曹营埋下了伏笔。

曹军把船连起来,是曹操克服不习水战的措施,而这一点恰恰又是曹军的致命弱点,使周瑜有机可乘。

这又为下文周瑜“火攻”作了铺垫。

这样,不仅使文章曲折生动,结构严密,而且使人读起来感觉有趣、有味,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技法导练
导练目标
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请你用精练和个性化的对话描写一个片段,来展示说话人的性格特征,200字左右。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司马光是宋朝史学家,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历时19年之久。

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在警告自己,切莫贪睡。

当他枕在这圆木上睡觉时,只要稍一辗转,“警枕”就会翻滚,将他唤醒。

然后,他立刻坐起,继续奋笔疾书。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2)曹操率八十万大军进攻东吴,孙权和刘备在赤壁联合抗曹,大败曹军。

曹操引兵而逃,来到一处。

关羽依诸葛亮的妙计,在华容道设伏,于是上演了一场 “捉放曹”的故事——关羽义释曹操,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佳作片段
理想,前进的方向。

有了理想的人,生活不再彷徨,人生不再苦闷,理想时时激励他们,不会放慢前进的步子,不会让时间在自哀自怜中荒废。

时代的车轮,在一代代仁人志士的理想推动下,滚滚向前。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正是有了这样的爱国理想,鲁迅才弃医从文,用他如枪如戟的笔唤醒国人,爱国的夙愿得以实现。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几十载矢志不渝,终于指引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人生如路,理想若灯。

理想,人生的信念。

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失败就像成功的影子,形影不离。

但当理想升华为信念,就没有什么坎坷无法面对,没有什么痛苦无法忍受。

韩信为了驰骋天下,宁忍胯下之辱,无愧旷世无双。

理想的信念支持苏武在异域挣扎了19年,不辱泱泱大国。

保尔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4次从死神手里逃脱,钢铁终于炼成。

人生如刀,理想若刃。

文本图解
赤壁之战⎩⎪⎨⎪⎧⎭
⎪⎬⎪⎫战前准备(详写)战争实况(略写)⎩⎪⎨⎪
⎧ 诈降火攻
水陆并进战争结局(略写) 曹军大败
三足鼎立 答案:
[问题导学] 1.提示:(1)宣权旨,致殷勤之意,以诚打动刘备;(2)宣传孙权的“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上面讲的是孙权的品德和政策及所得的“人和”条件。

接着又从地利和实力方面来说明:“已据六郡,兵精粮多。

”(3)说明吴巨是平庸的人,且地点偏远,不宜依靠。

从三方面来看,刘备何去何从已经十分清楚,故结果必定是“备甚悦”。

2.提示:曹军失败的原因是:①劳师远征,士卒疲敝;②北方之人不服水土,不习水战;③降卒心怀狐疑,内部不稳;④北方未平,北方不宁;⑤战线过长,粮草不济;⑥军纪不整,骄傲轻敌。

第⑥条是最根本的原因。

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①能客观分析敌我形势;②团结一致,共同对敌;③部署有方,准备充分;④能抓住有利战机,正确采用战略战术。

其中②是最根本的一条。

3.提示:这是由《资治通鉴》的写作目的决定的。

作者写赤壁之战的目的不在于客观记述战争的过程,而在于总结经验,供最高统治者作治国安邦的鉴戒,所以记述时侧重于总结经验教训。

赤壁之战的根本经验在于联合作战的战略决策。

因为战略思想正确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

所以要详写战略决策,略写战况。

[自主探究]
提示:赤壁之战由孙、刘、曹三方参加,刘备军事力量小,不是抗曹的主力;而曹以重兵威胁;孙权在劣势下,虚心听取各意见,作出正确决策,最后以弱胜强,因而作者详写了孙权方面,以孙权一方为主,兼及其他两方,这就突出了重点。

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时候,孙权不甘心受制于人,坚持采取对抗的方针,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

但又持谨慎态度:对刘备,在了解他的兵力后,才和他结成联盟;对臣下,允许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便是主张迎降,也不加以责罚。

而在充分比较了敌我双方的优势劣势,作了最后决断之后,则坚决制止迎降的言论。

他的深思熟虑和坚决果断的作风,使他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成为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人物。

[技法导练]
创意激活
进行对话描写,应注意:
(1)所选择的人物对话应能反映其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每个人都有其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其说出来的话多数情况下不可能“异口同声”。

个性鲜明的语言,能够体现人物的不同性格、身份等特征,也能袒露出他的内心世界。

(2)人物对话应有一个中心或话题,使读者“听得明白如话”。

写几个人之间的对话,一要注意层次清楚,二要注意人物的特征。

(3)对话形式应灵活多变,才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进而使文章思路更加紧凑。

同时,还要注意对人物的神态进行刻画。

这样,可以使读者闻其言,观其神,更富有感染力。

范例展示
爸爸喜欢抽烟,妈妈为了这件事不知生了多少气。

一天晚上,我们全家聚在屋里聊天,爸爸又拿出一支烟,刚要抽,妈妈在一旁瞪了他一眼说:“还抽,还抽,你就不会戒了!”爸爸只是嘻嘻一笑。

我趁机插话说:“有抽烟的钱,还不如给我买冰棍吃呢!”妈妈又瞪了我一眼,说:“别胡说!”望着妈妈阴沉的面孔,吓得我直吐舌头。

“人家宋大爷原来不是抽烟吗?现在人家戒了,那才叫有志气呢!”妈妈一边低头织着毛衣一边说。

“烟草有毒。

”我赶快改变了话头,顺着妈妈说,“报纸上常讲,烟草化学成分复杂,含有毒物质二十多种呢!”妈妈听了直点头。

接着我和妈妈滔滔不绝,轮番作战。

爸爸自己孤立无援,只得把烟放进口袋里。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勤奋”“信念”“恒心”“理想”
(2)“义”“感恩”“智慧无价”“历史的细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