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性管理

合集下载

管道完整性管理简介

管道完整性管理简介

管道完整性管理简要介绍自上世纪50年代起,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全球范围内的长距离大口径高压输油气管道大规模开始建设,随之而来的管道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有些甚至导致了灾难性后果,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如何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无疑是摆在各级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和运营商面前的共同难题。

20世纪70年代,美国最早开始实施管道风险管理,后来称之为完整性管理。

下面就完整性管理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实施完整性管理的主要步骤做简要介绍。

所谓完整是指某一事物无缺损,保持完好状态。

管道完整性是指管道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工作状态;在物理方面和功能上是完整的,管道处于受控状态;管道运营商不断采取行动防止管道事故的发生。

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是一个以管道安全性、可靠性为目标并持续改进的系统管理体系,其内容涉及管道设计、施工、运行、监护、维护维修的全过程,并贯穿管道的整个生命周期,通过对管道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测、分析、评估和维护维修等管理,可以充分了解管道的安全状况及关键风险源。

从而采取相对应的管理办法和防范措施,见事故后整治和抢修变为事前诊断和预防,在事故面前变被动为主动。

基本思路是不断改进和提高管道的完整性,达到保证管道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

从上面介绍可以了解到,管道完整性管理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对管道风险大小,即管道事故发生的几率进行计算分析和评估,通过必要措施予以预防,使管道事故风险始终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二是完整性管理贯穿管道整个生命周期,并通过评估对管道的使用寿命给予预判。

如何实施管道完整性管理,简单归纳如下。

首先要编制管道完整性规划。

管道完整性工作贯穿于管道的整个生命周期,实际上,它是一项长期的也是日常性的工作。

其次是编制具体实施方案并予以实施。

实施方案分步骤:1、数据采集和整合管道沿线建设数据、站场数据、内外检测数据、保养维护修理数据、设备设施数据、地理信息数据。

2、高后过区识别设计阶段的高风险识别、运行阶段的高后果区识别分布情况、识别频率。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一、背景介绍在信息化时代,数据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对企业的决策和运营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可用性,企业需要制定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得到有效管理和保障。

二、目的和范围1. 目的:本规程旨在确保企业数据的完整性,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提高数据的质量和价值,降低数据风险,保护数据资产。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包括数据管理部门、数据使用部门以及数据相关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三、数据完整性管理原则1. 数据采集原则:确保数据采集过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采用合理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工具,避免数据丢失和错误。

2. 数据存储原则: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体系,包括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3. 数据传输原则: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和丢失,采用加密和认证等安全措施,保障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4. 数据访问原则:建立严格的权限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和修改数据,防止非法篡改和篡改风险。

5. 数据监控原则:建立数据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数据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数据完整性问题。

6. 数据维护原则:建立数据维护流程和标准,定期对数据进行维护和修复,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完整性管理流程1. 数据采集流程:a. 确定数据采集需求和目标;b. 设计数据采集方案和采集表单;c. 部署数据采集工具和设备;d. 进行数据采集并记录采集结果;e. 对采集结果进行数据验证和校验。

2. 数据存储流程:a. 确定数据存储需求和目标;b. 建立数据存储结构和数据库;c. 设计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d. 实施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e. 定期检查和维护数据存储系统。

3. 数据传输流程:a. 确定数据传输需求和目标;b. 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方式和协议;c. 配置数据传输安全措施,如加密和认证;d. 进行数据传输并记录传输结果;e. 对传输结果进行验证和校验。

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适用性

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适用性

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适用性一、引言管理制度是一个组织内部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的总称。

一个完整而适用的管理制度是组织高效运作的保障。

本文将探讨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适用性对组织的重要性,并分析实现这两个方面的方法。

二、管理制度的完整性意义管理制度的完整性指的是制度体系的完备性和内在的逻辑合理性。

一个完整的管理制度能够从上至下,从内部到外部,覆盖组织的方方面面,并确保各个环节的衔接顺畅。

完整性意味着制度的内外一致性,能够减少内部冲突和摩擦,提高组织运作效率。

三、管理制度的适用性意义管理制度的适用性指的是制度能够满足实际操作的需要,并有效地引导和规范员工的行为。

适用性意味着制度的灵活性与实用性,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需求,并确保组织的业务运作顺利进行。

四、完整性与适用性的关系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适用性是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

一个完整但不适用的管理制度只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发挥作用;而一个适用但不完整的管理制度则容易出现问题和漏洞。

完整性和适用性需要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一个高效的管理体系。

五、提升管理制度完整性的方法1.明确目标:制定管理制度前,明确组织的核心目标,并将目标渗透到制度中,保证制度的一致性和综合性。

2.规范流程:建立合理的工作流程,明确职责和权限,减少冲突和混乱,提高工作效率。

3.强化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能力,培养制度意识和执行力。

4.监督检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制度执行中的问题,防止制度的滥用和失效。

5.及时修订:随着环境和需求的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管理制度,保持制度的与时俱进性。

六、提升管理制度适用性的方法1.灵活性:制度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能够适应不同部门和不同环境的需求,并允许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标准化: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流程,明确职责和规范行为,增加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

3.倡导共识:组织内应积极倡导制度的重要性和价值,增强员工对制度的理解和认同,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效果。

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规范性

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规范性

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规范性一、引言近年来,管理制度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话题。

一个完整且规范的管理制度,对于组织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完整性与规范性两个方面探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及其对组织的影响。

二、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完整性是管理制度的基础,它关乎组织内部的各个环节及其协调配合。

首先,完整的管理制度应具备全面、系统的特点。

无论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还是行政管理制度,都应该覆盖到组织所需的各个方面,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其次,管理制度的完整性还涉及到各级管理层之间的协调配合。

只有各级管理层在制定和执行管理制度时相互配合,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才能保证组织的统一目标得以实现。

三、管理制度的规范性规范性是管理制度的核心,它关乎组织内部人员的行为规范和遵守。

一个规范的管理制度应该明确各项工作的流程和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来保证其得到有效执行。

例如,对于财务管理制度,应明确各种经济活动的核算规则和报告要求,以及违反规定的惩罚措施。

只有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约束组织内部成员的行为,避免违纪事件的发生。

四、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一个完整且规范的管理制度对于组织的正常运行和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管理制度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制度约束,可以避免决策的随意性和个人恩怨对工作的干扰,使组织成员能够专注于工作本身,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管理制度确保了公平公正的组织环境。

有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各级管理层都能够在相同的制度框架下工作,实现权责的平衡,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的发生。

此外,规范的管理制度还能够建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培养出优秀的组织文化。

五、完整性与规范性的互动关系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规范性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只有在制度完整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规范的执行;而对于规范的执行来说,也需要在完整的制度基础上进行。

因此,组织在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时,应既注重整体性,又注重细节精确,力求使管理制度既全面又具体。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引言概述: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保持准确、完整和可靠的特性。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是一套旨在确保数据完整性的指导原则和操作规范。

本文将详细阐述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的五个部份,包括数据完整性的定义、数据完整性管理的重要性、数据完整性管理的原则、数据完整性管理的措施和数据完整性管理的监控。

一、数据完整性的定义:1.1 数据完整性的概念: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保持准确、完整和可靠的特性。

1.2 数据完整性的要求:数据完整性要求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没有丢失、损坏、篡改或者冗余的情况。

1.3 数据完整性的目标:数据完整性的目标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以支持业务的正常运行和决策的科学性。

二、数据完整性管理的重要性:2.1 保护数据的真实性:数据完整性管理可以有效保护数据的真实性,防止数据被篡改或者伪造,确保数据的可信度。

2.2 提高数据的可靠性:数据完整性管理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减少数据丢失、损坏或者冗余的情况,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2.3 支持业务决策:数据完整性管理可以提供准确、完整和可靠的数据,为业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完整性管理的原则:3.1 数据采集原则: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包括数据源的选择、数据采集的过程和数据采集的频率等。

3.2 数据传输原则: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采用加密、验证和传输控制等措施,防止数据被篡改或者丢失。

3.3 数据处理原则: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包括数据输入的验证、数据处理的算法和逻辑的正确性以及数据输出的验证等。

四、数据完整性管理的措施:4.1 数据备份和恢复: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定期备份数据并测试恢复过程,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4.2 数据访问控制:采用合适的权限管理措施,限制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3 数据验证和校验:建立数据验证和校验机制,对数据进行验证和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一、背景介绍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完备性和可靠性。

在信息化时代,数据作为企业重要的资产之一,其完整性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对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使用等环节进行规范和管理,是保障数据完整性的关键。

二、目的本规程的目的是确保企业数据的完整性,提高数据质量和可靠性,保护数据资产的安全,并规范数据管理流程,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适合范围本规程适合于所有涉及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使用的部门和人员。

四、数据完整性管理原则1. 数据准确性原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数据应当真实、完整、无误。

2. 数据一致性原则: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不同环节之间的一致性,避免数据冲突和重复。

3. 数据完备性原则:确保数据的完备性,数据应当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

4. 数据可靠性原则:确保数据的可靠性,数据应当可信、可靠、可追溯。

5. 数据安全性原则:确保数据的安全,数据应当受到适当的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

五、数据完整性管理流程1. 数据采集1.1 确定数据采集的目的和需求,明确所需数据的类型、格式和要求。

1.2 设计数据采集表单或者界面,明确数据采集的字段和格式。

1.3 分配数据采集任务,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1.4 进行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5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验证和校验,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存储2.1 设计数据存储结构,包括数据库表、字段和关系等。

2.2 确定数据存储的权限和访问控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2.3 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2.4 定期对数据进行清理和归档,确保数据的整洁和可用性。

3. 数据处理3.1 确定数据处理的流程和规则,包括数据清洗、转换和计算等。

3.2 设计数据处理的算法和模型,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监测,及时发现和修复数据异常。

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

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

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炼化装置具有高温高压、连续生产、加工介质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等特点。

开展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工作能降低设备故障率、管控装置风险、降低经济成本和保障装置长周期运行。

完整性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率先发展起来的现代设备管理理念,起源于军工行业,发扬光大于石化行业,其以设备整体及装置的全生命周期为着眼点,以系统化思维为指引,以风险与可靠性技术为支撑,以体系化管理为抓手,能够实现对结构、过程较为复杂对象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的有效管控。

进入21世纪,完整性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公认的主要、核心的设备管理理论体系,在国外石化、油气储运企业普遍应用,自2017年以来在中国石化的下属企业得到全面推广应用。

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应根据GB/T 33173/ISO 55001 框架搭建,在满足国家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公司管理实际进行搭建,通常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体系建设依据包括但不限于:GB/T 33173(ISO55001)系列标准;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强制性要求;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强制性要求;上级企业(如有)、企业内控管理和设备设施管理相关要求;行业内良好作业实践。

中国石化的设备完好性管理体系是在融合《机械完好性》理论,借鉴ISO5500体系化管理思想。

以 KPI 绩效为引领;以风险管控为中心;以"可靠性+经济性"为原则;以全生命周期运行为主线;以标准化业务流程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传承我国石化传统设备管理文化,引进和创新设备管理理念和技术,并使之有机融合的一套体系。

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在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内,运用基于风险与可靠性的方法,对设备设施进行系统的、动态的管理,达到设备设施运行经济可靠(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的最优平衡),并持续改进。

完整性管理的目标是保证设备全生命周期中自始至终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为了达到此目标,在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维护、保养、维保、检修、维修,还可能需要对设备进行改造、修理甚至报废、更换。

完整性管理

完整性管理

完整性管理管道的完整性是指管道要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受控的工作状态,管理人员可不断的采取措施防止管道事故的发生。

他对所有管道完整性的因素进行综合的、一体化的管理,内容包括:1.建立完整性管理机构、拟定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文件;2.进行管道风险分析,了解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将导致的后果,制定预防和应急措施;3.定期进行管道完整性检测和评价,了解管道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和部位;4.采取修复或减轻失效威胁的措施;5.检查、衡量完整性管理的效果,确定在评价的周期;6.开展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管理和操作人员的水平;完整性管理的特点:1.时间完整性:贯穿管道整个生命周期2.数据完整性:收集、整合、数据库设计、数据管理、升级,保证完整、准确地数据,为完整性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3.管理过程完整性:进行风险评价和完整性评价,根据结果确定再次检测、评价的周期,如此循环。

持续运行、定期循环、不断改善的方法体现出过程的完整性4.灵活性:针对于每条不同管道,数据不同,环境不同、评价技术更新,所以不同管道的管理方案均不同完整性管理的方法:基于规范预测的完整性管理方法和基于管道性能评价的完整性管理方法;完整性管理的主要环节:(一)、数据资料的收集和整合1.需要收集以及5类数据:设计、材料和施工数据;路由的数据;运行、维护、检测和修理数据;可能影响到的敏感地区的资料;事故和风险数据2.数据更新3.数据的整合和管理:需要一个通用的参考系统;建立完整性管理的专用数据库(二)、风险评估是完整性管理的核心通过风险评估计算出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对现役管道的潜在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并采取措施进行维护,在此基础上确定目标风险管段进行再检测的时间间隔,从而有效监管管道的运行状态,减少突发性事故和合理使用维护费用(三)、管道的完整性评价1.对管道设备进行检测,评价检测结果2.评价故障类型及严重程度,分析其承载能力3.根据缺陷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评价其是否可以继续使用或者是如果使用,以及确定再次评价的周期腐蚀管道的检测技术:分为内检测技术和外检测技术(涂层检测、智能检测)内检测检测到的缺陷分为三类:1.几何形状异常(用测径器来检测)2.金属损失(用漏磁MFL,管壁厚度越大,精度越低,<12mm,检测之前需要清理管道)3.裂纹(使用超声波方法检测,使用GE-PII公司研发的UltraScan VM和UltraScan CD牌号的超声波检测装置,可检测管壁中间的缺陷,对于管壁厚度变化大的管线和管壁厚度超过漏磁设备的规格时,在UltraScan VM能够更好的适应;UltraScan CD检测器用超声横波,传播角度为45度,遇到裂纹返回传感器,通过测量声音传播的时间和折射波的振幅,计算缺陷的位置和大小;UltraScan CD是可靠检测各种最浅和最窄的裂纹以及细微的应力腐蚀开裂SCC的唯一检测器;一种新的超声波检测技术即电磁声波传感检测技术EMAT在研发中,特点是借助电子声波传感器,让超声波在一种弹性导电介质中得到激励,不需要机械接触或液体耦合)内检测技术的发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GE-PII公司的SCOUTSCAN检测器是集测绘和腐蚀于一体的智能监测器,可以跟踪设备在管道中运行并且其在任意位置的坐标。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一、背景和目的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保持完整和准确的能力。

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公司制定了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旨在规范数据管理流程,防止数据丢失、篡改和损坏,提高数据质量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数据管理的部门和人员。

三、定义1. 数据完整性: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保持完整和准确的能力。

2. 数据管理:包括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维护等环节。

3. 数据所有者:对数据具有所有权和管理权限的部门或个人。

4. 数据管理员:负责数据管理的专门人员。

四、数据完整性管理流程1. 数据分类和标识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将数据进行分类,并为每个数据集标识相应的标签,明确数据的安全等级和访问权限。

2. 数据采集和录入数据采集和录入过程中,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采集人员应经过培训,熟悉数据采集规范和要求,遵循标准操作流程,确保数据的正确录入。

3. 数据存储和备份数据存储应遵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位置,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4. 数据传输和交换在数据传输和交换过程中,应采用安全可靠的通信方式,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对于重要数据的传输,应使用加密技术,防止数据被篡改或泄露。

5. 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于数据处理程序和算法,应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其对数据的处理结果准确可靠。

6. 数据维护和更新定期对数据进行维护和更新,清理无效数据和重复数据,修复数据错误和缺失,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7. 数据审计和监控建立数据审计和监控机制,对数据的使用和访问进行监控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数据异常情况,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8. 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定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策略,加强对数据的保护和控制,防止数据被非法访问、篡改或泄露,降低数据安全风险。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一、背景介绍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信息化时代,数据完整性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制定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是必要的。

二、目的和范围本规程的目的是确保数据在采集、录入、存储、传输和处理的全过程中保持准确、完整和可靠。

适合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内部的各个业务系统和数据仓库。

三、术语定义1. 数据完整性: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采集:获取数据的过程,包括手动输入、自动采集等方式。

3. 数据录入: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到系统中的过程。

4. 数据存储:将数据保存在数据库或者其他存储介质中的过程。

5. 数据传输:将数据从一个系统或者存储介质传输到另一个系统或者存储介质的过程。

6. 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加工等操作的过程。

7. 数据仓库:集中存储和管理企业各类数据的系统。

四、数据完整性管理流程1. 数据采集1.1 确定数据采集的来源和方式,包括手动输入、自动采集等。

1.2 设计数据采集表单或者接口,明确采集的字段和格式要求。

1.3 建立数据采集的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1.4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验证和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录入2.1 设计数据录入界面,明确录入的字段和格式要求。

2.2 建立数据录入的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2.3 对录入的数据进行验证和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4 定期进行数据录入的检查和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3. 数据存储3.1 设计数据库表结构,明确字段的数据类型和约束。

3.2 建立数据存储的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3.3 定期进行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测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4 对存储的数据进行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篡改。

4. 数据传输4.1 设计数据传输的方式和协议,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管道完整性管理

管道完整性管理

管道完整性管理
管道完整性管理是管道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证管道工
程正常运行和维护的重要手段。

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重点在于管道的腐蚀、
外部力学损伤以及安装工艺缺陷等问题,主要包括管道检测、管道评价、
管道修复和管道保护等几大步骤。

首先,通过深入的技术评估和详尽的数据分析,实施有效的管道检测,以发现已存在的损坏,并有效地对潜在威胁进行确认与评估。

其次,对具
有缺陷的管道进行修复,以减少后续的腐蚀损害,确保管道的安全使用。

并且还要定期实施管道保护,采取有效的防腐蚀措施,确保管道的运行安全。

最后,应确保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规范性强,全过程可视化,制度严格,责任分明,对管道腐蚀、外部力学损伤以及安装工艺缺陷等问题进行
可靠的检测和预防,以保证管道的安全使用。

化工过程设备完好性(完整性)管理

化工过程设备完好性(完整性)管理

化工过程设备完好性(完整性)管理一、建立并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1、建立设备台账管理制度。

企业要对所有设备进行编号,建立设备台账、技术档案和备品配件管理制度,编制设备操作和维护规程。

设备操作、维修人员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资格考核,培训考核情况要记录存档。

2、建立装置泄漏监(检)测管理制度。

企业要统计和分析可能出现泄漏的部位、物料种类和最大量。

定期监(检)测生产装置动静密封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定期标定各类泄漏检测报警仪器,确保准确有效。

要加强防腐蚀管理,确定检查部位,定期检测,建立检测数据库。

对重点部位要加大检测检查频次,及时发现和处理管道、设备壁厚减薄情况;定期评估防腐效果和核算设备剩余使用寿命,及时发现并更新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

3、建立电气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要编制电气设备设施操作、维护、检修等管理制度。

定期开展企业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

要制定防爆电气设备、线路检查和维护管理制度。

4、建立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新(改、扩)建装置和大修装置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投用前、长期停用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再次启用前,必须进行检查确认。

要建立健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建立安全联锁保护系统停运、变更专业会签和技术负责人审批制度。

二、设备安全运行管理。

1、开展设备预防性维修。

关键设备要装备在线监测系统。

要定期监(检)测检查关键设备、连续监(检)测检查仪表,及时消除静设备密封件、动设备易损件的安全隐患。

定期检查压力管道阀门、螺栓等附件的安全状态,及早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

2、加强动设备管理。

企业要编制动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动设备始终具备规定的工况条件。

自动监测大机组和重点动设备的转速、振动、位移、温度、压力、腐蚀性介质含量等运行参数,及时评估设备运行状况。

加强动设备润滑管理,确保动设备运行可靠。

3、开展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

企业要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安全仪表功能(SIF)及其相应的功能安全要求或安全完整性等级(SIL)。

机械完整性管理四个核心环节顺序

机械完整性管理四个核心环节顺序

机械完整性管理四个核心环节顺序
机械完整性管理的四个核心环节顺序依次是:风险评估、管理控制、操作监测和持续改进。

1. 风险评估:首先需要对机械设备所涉及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包括可能引发事故的潜在风险因素、设备故障可能产生的后果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出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

2. 管理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建立和实施相应的管理控制措施,包括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程、设定安全操作规范、安装安全设备等,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 操作监测:对机械设备的操作过程进行有效监测,包括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运行参数的记录、人员实施工作程序的监督等。

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4. 持续改进:通过定期的安全评估和监测结果的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善和完善机械完整性管理措施,不断提升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和运行效率。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一、引言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备性。

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本规程旨在制定数据完整性管理的相关措施和要求,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二、数据完整性管理的基本原则1. 数据准确性原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即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2. 数据一致性原则: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和环境中的一致性,避免数据冲突和不一致的情况发生。

3. 数据完备性原则:确保数据的完备性,即数据的完整性和完全性。

4. 数据可追溯性原则:确保数据的来源可追溯,能够追溯到数据的生成、修改和传输过程。

三、数据完整性管理的主要措施1. 数据采集措施(1)确保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采用合适的数据采集工具和方法。

(2)制定数据采集规范,明确数据采集的要求和流程,包括数据来源、采集时间、采集人员等。

(3)建立数据采集的验证机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验证和核实,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存储措施(1)建立合理的数据存储结构,包括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

(2)制定数据存储规范,明确数据存储的要求和标准,包括数据格式、命名规则、存储位置等。

(3)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实施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 数据传输措施(1)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采用安全的传输协议和加密技术。

(2)制定数据传输规范,明确数据传输的要求和流程,包括传输方式、传输时间、传输对象等。

(3)建立数据传输的验证机制,对传输的数据进行验证和核实,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处理措施(1)建立数据处理的规范和流程,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制定数据处理的验证机制,对处理的数据进行验证和核实,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建立数据处理的审计机制,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监控和审计,发现和纠正数据处理中的错误和问题。

四、数据完整性管理的要求1. 建立完整性管理团队,明确责任和权限,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数据完整性管理措施。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一、背景介绍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的准确性、完备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在信息化时代,数据作为企业重要的资产之一,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制定相应的数据管理策略和控制措施,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可信度。

二、目的和范围本管理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数据完整性管理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备性和一致性。

适合于企业内部所有涉及数据管理的部门和人员。

三、数据完整性管理流程1. 数据完整性评估1.1 确定数据完整性的评估指标和标准,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完备性和一致性等。

1.2 对企业的数据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确定数据完整性的现状和问题。

1.3 制定改进计划,包括提出解决数据完整性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节点。

2. 数据采集和录入2.1 制定数据采集和录入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备性。

2.2 建立数据采集和录入的流程,明确责任人和操作流程。

2.3 对数据采集和录入过程进行监控和审核,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3. 数据存储和管理3.1 建立数据存储和管理的规范,包括数据的分类、命名、存储位置和权限管理等。

3.2 制定数据备份和恢复的策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 对数据进行定期的清理和归档,避免数据冗余和混乱。

4. 数据验证和核对4.1 制定数据验证和核对的方法和标准,包括数据的逻辑性和一致性检查。

4.2 对数据进行定期的验证和核对,发现数据错误和异常及时进行修正和处理。

4.3 建立数据验证和核对的记录和报告,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审计能力。

5. 数据访问和授权5.1 制定数据访问和授权的规则和权限管理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5.2 对数据访问和授权进行监控和审计,发现异常行为及时进行处置。

5.3 对数据访问和授权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审查,及时更新和调整权限。

6. 数据完整性监控和报告6.1 建立数据完整性监控的机制和工具,实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一、背景介绍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保持其准确、完整和可靠的特性。

数据完整性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程和措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

本文旨在制定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以确保公司数据的完整性,提高数据质量和业务决策的准确性。

二、目标和范围1. 目标:- 确保数据在收集、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完整性。

- 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减少数据错误和失真。

- 保护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

- 提高业务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

- 包括所有数据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和数据交换接口。

三、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1. 数据收集:- 确保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遗漏和错误。

- 采用有效的数据验证和输入控制措施,防止无效或不完整的数据被录入系统。

- 对于关键数据,应实施双重验证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数据存储:- 确保数据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 采用合适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 对于敏感数据,应采用加密和访问控制措施,保护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3. 数据传输:- 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 采用加密和身份验证措施,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或窃取。

- 对于关键数据传输,应使用安全通信协议,如SSL/TLS。

4. 数据处理:- 确保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采用有效的数据验证和处理逻辑,防止数据处理错误和失真。

- 对于关键数据处理,应实施审计和监控措施,确保数据处理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5. 数据访问:- 确保数据访问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 对于敏感数据,应实施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措施,限制数据的访问权限。

- 对于数据访问日志,应实施审计和监控措施,追踪数据访问的来源和操作。

6. 数据质量管理:- 制定数据质量管理策略和指标,监测和评估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设备完整性管理10个要点总结!

设备完整性管理10个要点总结!

一、什么是设备完整性管理设备完整性(又称资产完整性)就是维护基本硬件设施,从而确保安全、可靠及高效地生产运营。

基本硬件设施的例子有:压缩机,管道和容器,结构件包括管道支架,电气基础设施等。

设备完整性管理涵盖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到设备运行和检维修等每个环节全部按照标准完成,确保其在退役之前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设备完整性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避免危险材料灾难性地泄漏或能量的突然释放(即LOC,包容物泄漏),这种完整性(包容性)的丧失可能对人员、资产/设施和环境造成损害,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另一个是确保关键安全设施和系统的高可靠性,从而避免LOC 事件的发生或一旦发生也可以减缓事件的影响。

好的实践倡导基于风险的设备完整性管理(即风险越高,关注度越大)。

如图1所示,本文将概要介绍风险闭环管理的第四个环节–设备完整性管理。

图 1安全管理的几个关键步骤二、设备完整性是工艺安全的根本保障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对那些无法完全消除的危险需要采取适当的控制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特别是针对较高的风险要采用可靠性较高的工程控制。

如下图所示,设备完整性的两个方面(完整性和安全关键设施)分别是控制危险的多层屏障,这些屏障与事件的发展/升级的过程对应。

设备完整性涵盖工厂的整个生命周期,好的设备完整性实践是一个独立的安全管理体系要素,同时又贯穿到其它一些要素里,如设备设施建设、承包商管理等等。

设备完整性管理将风险管理的前三个环节落到实处,几乎所有的工艺安全事故都是与设备完整性失效相关的。

设备完整性管理是避免工艺安全事故或减缓事故后果的根本保障,解决了设备完整性管理的问题就几乎解决了遏制重大事故的问题,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如何确保设备完整性始终有效呢?这需要采取系统性的管理方法。

正常情况下,设备完整性管理相关的活动可能会占到工厂日常运营工作量的60%,它占用了生产运营的很大一部分费用和资源。

管道完整性管理——整理稿

管道完整性管理——整理稿
• 二是采用危险性矩阵法 危险性矩阵法是以管 道失效概率及其后果严重性指标构成矩阵的行 和列,在对失效概率及后果严重性程度分级条 件下度量管道失效风险的大小。
3.4 基于风险管道检测
防止事故发生措施主要有两种。 • ①实施并完善含缺陷管道的使用原则,即适用
性原则 ,它是指含缺陷管道允许存在缺陷情况 下,继续工作一段时间,但在此时间段内应保 证缺陷不能发展到造成管道失效的临界值。 • ②推行视情维修技术,是指在风险评估基础上, 根据风险优化分析,合理确定管段维修顺序, 进而做出最佳维修决策,从而确保管道系统完 整性。 实施风险控制策略主要目的是为防止事故发生以 及降低系统的风险。
3.2.1 剩余强度评价
• 《腐蚀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指南》ASME B31G • 《有缺陷结构完整性的评价标准》CEGB-R/H/R6 • 《适用性推荐作法》API 579 • 《焊接结构缺陷可接受性评价方法指南》BSI
PD6493 • 《压力容器安全评定规范》WES 2805 97 • 《焊接结构缺陷验收评估方法指南》BSI BS 7910
• 风险的定义为失效概率(Failure probability) 和失效后果(Failure Consequence)的乘积, 对于油气输送管道的风险应是各种可能失效类 型带来的风险求和。
3.3 风险评价(续)
• 进行风险评价之前,首先应对所评价管道 的潜在危害因素进行识别。管道的潜在危 害因素包括:制管缺陷、现场施工缺陷、 内外电化学腐蚀、应力腐蚀、第三方破坏 和地质灾害等。
3.3 风险评价
• 主要是确定管道失效因素,并对管道失效概率 及其后果严重性指标进行量化。通过风险评价 可获得管道风险等级,以确定优先开展完整性 评价的管段区域及重点预防的失效原因。风险 评价过程中应遵守相应的风险标准,通常采用 最低合理可行原则 (As Low As Reasonably Practically),也可采用法默曲线 (Farmer curve) 来判断系统风险水平。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

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引言概述: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保持完整和准确的能力。

对于任何组织来说,数据完整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业务流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决策的准确性。

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组织需要制定一套数据完整性管理规程,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数据输入的完整性管理1.1 数据输入验证在数据输入阶段,组织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验证输入的数据的完整性。

这包括检查数据的格式、范围和合法性,以及对输入数据进行逻辑和业务规则的验证。

通过使用数据验证算法和规则,可以防止无效数据的输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2 强制输入规则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组织应该制定强制输入规则。

这些规则可以包括必填字段的设置、输入数据的最小长度和最大长度的限制,以及对特定数据类型的限制等。

通过强制输入规则,可以确保输入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缺失或错误。

1.3 数据输入审查在数据输入过程中,组织应该建立数据审核机制,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审查。

这可以通过审查输入数据的来源、准确性和完整性来实现。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输入日志的记录和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输入错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数据存储的完整性管理2.1 数据库设计在数据存储阶段,组织应该进行合理的数据库设计。

这包括确定数据表的结构、字段的类型和长度,以及建立适当的数据关系和约束。

通过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2.2 数据备份和恢复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组织应该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建立相应的数据恢复机制。

这可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并在数据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

2.3 数据访问控制为了保护数据的完整性,组织应该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控制机制。

这包括对数据的读取和写入进行权限控制,限制只有授权人员可以对数据进行修改和删除。

通过数据访问控制,可以防止非授权人员对数据进行篡改,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三、数据传输的完整性管理3.1 数据传输加密为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组织应该采用数据传输加密技术。

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监管性

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监管性

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监管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监管性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这个话题既反映了管理制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也涉及到了管理制度的创新与改进。

本文将探讨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与监管性,分析其意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一、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和监管性的定义管理制度的完整性是指管理制度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依存,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监管性则是指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对组织内部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确保规则的执行和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管理制度完整性的意义完整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规范组织内部的行为,减少人为疏漏和失误,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同时,完整的管理制度还能够保护员工的权益,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促进组织的稳定和发展。

三、管理制度完整性存在的问题然而,现实情况下,许多组织的管理制度并不完整。

一方面,管理制度的制定存在随意性和不科学性,往往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

另一方面,管理制度的执行存在着不规范和松散的现象,有的规定被人为放宽,有的规定则被随意扩大,导致制度失去了约束力。

此外,由于管理制度的更新缺乏及时性和灵活性,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需要。

四、监管性的意义与困境监管性是管理制度能够对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约束的重要特征。

具有监管性的管理制度可以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减少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维护组织的正常运行秩序。

然而,监管性的构建也面临一些困境。

一方面,管理者存在专制或懒政的风险,可能将监管权力滥用为个人私利服务,导致制度的失衡和纰漏。

另一方面,员工对于监管制度的理解和认可度存在差异,可能存在对于规则的嫌弃和抵制心理。

这些问题都给监管性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五、提高管理制度完整性与监管性的策略为了提高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和监管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定和修订机制,充分调取内外部的专业资源和意见,确保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道完整性管理概述
二、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原则
管道的完整性管理要遵循以下原则: (1)应融入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理念和做法; (2)结合管道的特点,进行动态的管道完整性管理; (3)要对所有与管道完整性管理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 (4)必须坚持不断地对管道进行完整性管理; (5)应不断在管道完整性管理过程中采用各种新技术; (6)要建立负责进行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机构、流程,并配备相应的人员。 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体现了安全管理的组织完整性、数据完整性、管理 过程完整性及灵活性的特点。

管道完整性管理内容
一、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内容
管道完整性管理是对所有影响管道完整性的因素进行综合的、一体化的管 理。大体上包括以下内容: (1)拟定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文件; (2)进行风险分析,了解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将导致的后果,制定预防和 应急措施; (3)定期进行管道完整性检测和评价,了解管道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和部 位; (4)采取修复或减轻失效威胁的措施; (5)培训人员,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管道完整性管理内容
七、 管道抢修与风险减缓
一是采取预防措施使事故控制在局部,消除蔓延条件,防止突发性重大 或连锁事故的发生。 二是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和处理事故,尽力减轻事故对人和财 产的影响。
八、 效能管理
效能评价就是对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进行定期审核和效能评价,分析 其有效性和失效性,确保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始终高于法规要求。

管道完整性管理内容
四、管道的可靠性分析
管道的可靠性评价是对管道在时间上的稳定性进行以概率计算为主的评估, 研究的热点主要有管道剩余强度评价和剩余寿命预测两个方面。
1.1 剩余强度评价
管道剩余强度评价的研究主要是为了研究缺陷是否能在某一操作压力下允 许存在,以及在某一操作压力下允许存在的最大缺陷尺寸,对管道的承载能力 作出科学的评价,从而为管道的维修计划和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剩余强度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主要技术有: (1)失效评估图(FAD)技术------平面型缺陷剩余强度评价; (2)检测确定的危险厚度截面(CTP)------体积型剩余强度的评价; (3)有限元分析法; (4)神经网络
油库实施完整性管理: 目标是保证安全; 核心是数据; 重点是高风险点; 基本理念是防患于未然; 基本手段是风险分析; 基本原则是持续循环改进。

油库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是一 个持续循环和不断改进的过程,应 根据不同的资产类型和形态,采用 系统的、基于风险的方法,制定管 道完整性管理计划,了解和掌握关 键设备,明确造成风险的原因和薄 弱环节,及时制定和采取预防或减 缓风险的措施。 油库设备完整性管理的实质是 实现油库不同特性设备的基于设备 属性数据、运行状态数据、维护数 据以及历史失效数据基础上的风险 管理,与干线管道的完整性管理模 式本质上是一样的。实施油库管道 完整性管理需要在资产管理技术集 成的基础上完成配套体系和平台的 建设,同时理顺站场的各种操作流 程和执行标准体系之间的关系。
By Zhang
Shuai
目录
管道完整性管理概述
管道完整性管理内容 油库储运设备完整性管理思路

管道完整性管理概述
一、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定义
管道完整性(PI:Pipeline Integrity)是指管道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服役状 态。包括以下内涵: (1)管道在物理上和功能上是完整的; (2)管道处于受控状态; (3)管道运行商已经并仍将不断采取行动防止管道事故的发生;
油库设备完整性管理的关键在于,一旦将站场设备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为单 一的部件或维护单元时,就可以像干线管道的高后果区分段那样进行风险管理。 因此,站场完整性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以数据管理为核心,并针对工艺流程单元或 设备的关键部位实施风险管理。

站场完整性管理
三、 油库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框架

Thank you!
管道的完整性管理(PIM:Pipeline Integrity Management)是指管道公司根据不 断变化的管道因素,对油气管道运营中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技术评价,制 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不断改善识别到的不利影响因素,从而将管道运营的风 险水平控制在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监测、检测、检验等各种方式,获 取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管道完整性的信息,对可能使管道失效的主要威胁因素进 行检测、检验,据此对管道的适应性进行评估,最终达到持续改进、减少和预防 管道事故发生、经济合理地保证管道安全运行的目的。

五、管道的风险评价
Hale Waihona Puke 管道完整性管理内容风险评价主要是确定管道失效因素,并对管道失效概率及其后果严重性指标 进行量化。风险系数的定义为失效概率(Failure probability)和失效后果(Failure Consequence)的乘积: S=I×P 识别潜在 危害因素 风险评价 风险等级 高危区域
站场完整性管理
数据收 集与整 理
效能 评价
完整性管理
RBM 分析
检测、 评估 与维护

站场完整性管理
二、 油气站场完整性管理技术思路
油库设备完整性管理需要具备如下特征: (1)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设备的信息化管 理。 (2)确定重点管理对象。 (3)管理系统化,包含体系、平台以及 相关 技术支持。 (4)与油库生产运行和维护过程机密结合。 (5)持续改进,循环更新。
4.1 内检测评价技术
内检测评价法指通过智能内检测器在管道内运行,从而检测出管体缺 陷,然后根据缺陷尺寸和其他数据对管道状况进行评价。 优点:内检测器在管道内由输送介质推动,不需要中断管线运行。 内检测可以检测到的管道缺陷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 (1)几何形状异常(凹陷、椭圆变形 、位移等); (2)裂纹及类裂纹(疲劳裂纹、应力腐蚀开裂等)。 (3)金属损失(腐蚀、划伤等);
采集 信息来源 提取 数据 校核 审核对象 评估 审核裁决 复查 审核结论

油库管道完整性管理
一、 油库管道完整性管理概述
定量风险分析
基于风险的检验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
资产完整性管理技术
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站场完整性管理
资 产 完 整 性 管 理
油 库 完 整 性 管 理
管 道 完 整 性 管 理

管道完整性管理内容
1.2 剩余寿命评价
道剩余寿命的预测主要是为了了解管线腐蚀情况,确知腐蚀管线对于整个 管线结构完整性的影响,它是在动力学长大规律基础上预测管道剩余寿命,为 制定管道检测周期提供科学依据。 与剩余强度评价研究相比,剩余寿命预测的研究还不成熟,现在研究管材 腐蚀动力学规律的主要方法有: (1)实验室加速实验法——在实验室内模拟管道服役环境进行缺陷增长规 律试验。 (2)现场实验挂片法——基于现场检测和监测积累的数据进行预测。
管线及周围环境条件中有的影响因素是随时间变化的,做好数据的再收集和更 新工作很重要。 (1)确保数据的时效性; (2)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注意关键因素的变化。
3 数据整合及管理
(1)开发一个通用的参考体系; (2)采用先进的数据管理系统; (3)建立完整性管理数据库。
4 数据采集
(1)特征数据; (2)施工数据; (3)操作数据; (4)检测数据。
风险评价的方法
(1)定性分析法:专家打分法、风险矩阵法和事故树法; (2)定量分析法:概率风险评价法(PRA); (3)半定量风险评价法:

管道完整性管理内容
六、管道的完整性评价
完整性管理的实质是评价不断变化的管道系统的风险因素,并对相应的 管理与维护活动做出调整优化。管道完整性评价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核心内容, 其目的是通过完整性评价明确管道状况,制订相应计划,降低管道风险,确定 管道再检测周期。 完整性评价主要方法:内检测评价法、压力试验法、直接检测法等。

二、数据采集
管道完整性管理内容
实根据数据完整性工作包括数 据的收集、整合、更新及管理等内 容。
1 数据收集
数据类型分为五组: (1)设计、材料和施工数据; (2)路由数据; (3)运行、维护、检测和修理数据; (4)确定可能影响的敏感地区资料; (5)事故和风险数据。

2 数据更新
管道完整性管理内容

4.2 外检测评价技术
管道完整性管理内容
外检测技术又称直接评估技术(DA),主要对管道外防腐层实施检测, 及在开挖情况下对管体缺陷进行检测等。
4.3 压力试验
压力试验俗称打压或水压试验,通过对管道进行压力试验,根据管 道能够承受的最高压力或要求压力,确定管道在此压力下的完整性,暴 露出不能承受此压力的缺陷。压力试验一般在管道处于如下状况下选用: (1)新建管道投运、换管、运行工况改变; (2)封存管道启用; (3)输送介质发生改变。 试压介质 充装管段 升压 计算 试压周期 试压记录

管道完整性管理概述
三、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流程
开展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核心 环节包括 (1)数据采集与整合 (2)高后果区识别 (3)风险评价 (4)完整性评价 (5)维修与维护 (6)效能评价

管道完整性管理概述
四、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架构
与完整性管理 6 个环节交错的 是 5 个层次,每个环节都需要这 5 个层次的支持与应用。 (1)体系文件:管理手册、程序 文件和作业文件; (2)标准规范:工作要求; (3)系统平台:信息化管理; (4)支持技术:实施技术手段; (5)实施应用:落实反馈。

三、高后果区识别
管道完整性管理内容
高后果区(High Consequence Areas,HCAs)是指如果管道发生泄漏会严 重危及公众安全或造成环境较大破坏的区域。 高后果区域的划分标准:地区等级;特定场所。 高后果区域的管段是实施风险评价和完整性评价的重点管段,但它并不 是一成不变的,可通过人工巡线或高后果区域分析软件计算等方式进行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