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探究:潮汐现象

合集下载

课题研究 潮汐现象

课题研究  潮汐现象

课题研究潮汐现象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了大海有节律的潮起潮落,并把这一现象称为潮汐。

有一副著名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它利用中国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特点,描绘了这一变幻多姿的景色,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一、潮汐的形成在大部分地区,潮汐一天涨落两次,称为半日潮。

也有的地区一天涨落一次,称为全日潮。

半日潮两次高潮之间的时间间隔约12小时25分。

(根据这个数据猜测,潮汐现象与什么有关呢?)高潮时的最大高度减去地超市的最大高度称为潮差。

世界各地的平均潮差约为1-3米。

但也有些地方,如加拿大的芬迪湾,潮差可高达20米。

很早人们就开始寻求对潮汐节律性变化的解释,并注意到潮汐与月亮的关系,但不能做出深入的解释。

直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才在其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解释了潮汐现象。

法国天文家拉普拉斯在《天体力学》中进一步发展了牛顿的潮汐理论。

目前,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推进了潮汐预报技术,但仍没全面了解潮汐的过程。

查资料我们可知:潮汐是由月球的吸引力造成的。

潮汐是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因白天为朝,夜晚为夕,所以把白天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汐”。

这种现象曾使古人很纳闷,不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后来细心的人们发现,潮汐每天都要推迟一会儿,而这一时间和月亮每天迟到的时间是一样的,因此想到潮汐和月球有着必然的联系。

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山海经》中已提到潮汐与月球的关系,东汉时期王充在他所著的《论衡》一书中则明确指出:“涛之起也,随月升衰”。

但是直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拉普拉斯才从数学上证明潮汐现象确实是由太阳和月亮、主要是月亮的引力造成的。

万有引力定律表明引力的大小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比月球对地球的引力要强大得多,但太阳的引潮力却不到月球的1/2。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引起海水涨落的引潮力(或称起潮力)虽然起因是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但却又不是太阳和月球的绝对引力,而是被吸引物体所受到的引力和地心所受到的引力之差。

幼儿园大班探究潮汐规律教案

幼儿园大班探究潮汐规律教案

幼儿园大班探究潮汐规律教案
教学主题:探究潮汐规律
教学年龄:3-5岁幼儿园大班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潮汐,以及潮汐的成因和形式
2.通过实践探究潮汐规律,初步认识潮汐的周期和变化规律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
1.大海的图片或视频
2.海滩沙子、水盆、砖头等小道具
3.幼儿的安全带和教练的救生衣
教学内容和方法:
1.导入环节
(1)播放大海风景照片或视频,引导幼儿感受大海的宽广和浩瀚。

问幼儿:“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样的?”
(2)展示海滩上的沙子和水盆,让幼儿触摸和感受,引导幼儿探讨海滩和海水之间的关系。

2. 潮汐规律的探讨
(1)寓教于乐,让幼儿来模拟海中的潮汐。

在幼儿园的游泳池边,把幼儿用安全带系在教练的救生衣上,让幼儿在自己的小水盆里,自由控制小砖头离开水面和沉入水底,观察小砖头的变化和水的深度。

引导幼儿思考:“小砖头自己上浮和沉没,与引力、浮力和密度有关系吗?”
(2)用色彩明显的标志,标出沙滩的干潮线和涨潮线,并在不同时间段观察海浪退潮和涨潮的变化,让幼儿亲身体验和观察潮汐规律的周期性变化。

让幼儿画下观察到的不同形状的海水潮汐线变化。

3. 结束环节
引导幼儿总结所学知识,并通过简单的游戏巩固潮汐规律的认识。

教学评价:
1.教师观察幼儿学习和探究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2.通过幼儿完成的绘画和游戏,评估幼儿对潮汐规律的掌握程度。

拓展教学:
1.播放与潮汐有关的视频片段,引导幼儿探讨潮汐对海洋生态和生物的影响。

2.通过守护海洋生态的游戏,让幼儿理解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物理]潮汐现象研究

[物理]潮汐现象研究

XXXXX中学研究性学习论文课题潮汐现象研究年级高一年级班级 XXXX班学生姓名 XXXXXX指导教师 XXXXXXXXXX年XX月一、潮汐现象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铅直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二、潮汐现象的假设凡是到过海边的人们,都会看到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

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

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

到了17世纪80年代,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提出了潮汐是由于月亮和太阳对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假设,科学地解释了产生潮汐的原因。

三、潮汐的分类事实上潮汐有多种,就海洋潮汐而言,就有根据太阳、月亮、地球排列位置分的“大潮”和“小潮”;根据月球与地球距离分的“近地潮”和“远地潮”;根据引潮力方向分的“顺潮”和“对潮”。

以一昼夜高、低潮出现次数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类:半日潮,是指一昼夜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全日潮,是指一昼夜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混合潮,是指一个月内有些日子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有些日子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

所以潮汐现象不仅仅是一昼夜中海水的两涨两落现象。

四、引潮力地球在绕着太阳高速运动的同时,也绕着地球的轴在自转,所以地球是一个非惯性系。

在非惯性系中,存在一个惯性力。

随着地球的自转而旋转的海水,一方面受到惯性力的作用,同时也受到月球对海水的万有引力的作用。

月球对海水的万有引力跟月球距海水的距离有关,致使月球对海水的引力不均匀,所以不同处海水受到的惯性力与月球对海水的万有引力的合力就不同。

我们把海水的惯性力与月球对海水的万有引力的合力叫引潮力。

五、引潮力的计算(1)月球的引潮力公式以地月两球心的连线为平面坐标系的z 轴,垂直于地月连线的直线为y 轴,以地心为坐标系的原点。

潮汐现象的实验报告

潮汐现象的实验报告

潮汐现象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研究潮汐现象的生成原理和规律,加深对海洋物理现象的理解。

2. 实验装置和材料- 实验箱模型(代表海洋物理环境)- 人造月球模型(代表月球)- 实验台- 计时器- 水- 尺子3. 实验原理潮汐是由地球上月球和太阳引起的引力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现象。

月球对地球的均匀引力潮汐产生直接的引力,而太阳的引力则是通过差异引力潮汐产生间接的引力。

这些引力通过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产生潮汐现象。

4. 实验步骤4.1 搭建实验箱模型在实验台上搭建一个实验箱模型,模型中有一片水面。

确保实验箱模型处于水平状态,并且水面平整。

4.2 安装人造月球模型在实验箱模型的一侧,通过支架将人造月球模型安装在一定高度的位置,使其与水面相离一定距离。

确保人造月球模型处于垂直于水面的位置。

4.3 观察潮汐现象开始实验时,记录下水面的初始高度并记录时间。

然后开始计时,每隔一段固定时间(例如5分钟)记录水面的高度。

4.4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将每个时间点的水位高度画成曲线图。

观察水位高度的变化规律,分析潮汐现象的特点。

5.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观察到水位在人造月球模型一侧有规律地升高和下降。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在人造月球模型一侧,当水面靠近人造月球时,水位高度升高,形成涨潮。

- 在人造月球模型一侧,当水面远离人造月球时,水位高度下降,形成退潮。

- 潮汐现象的周期大致为12小时25分钟左右。

我们的实验证实了潮汐现象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进一步加深了对潮汐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6. 实验总结通过该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和研究了潮汐现象的生成原理和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我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得到了验证和应用。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本实验采用的是简化的实验模型,无法完全还原真实的海洋潮汐现象。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实验方法,以更好地还原真实情况,并深入研究潮汐现象的更多特性和影响因素。

“潮汐”现象的探究

“潮汐”现象的探究

“潮汐”现象的探究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一、定义分类作为完整的潮汐科学,其研究对象应将地潮、海潮和气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但由于海潮现象十分明显,且与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交通运输等关系密切,因而习惯上将潮汐(tide)一词狭义理解为海洋潮汐。

固体地球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塑性形变,称固体潮汐,简称固体潮或地潮。

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涨落与进退,称海洋潮汐,简称海潮。

大气各要素(如气压场、大气风场、地球磁场等)受引潮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如8、12、24小时)称大气潮汐,简称气潮。

其中由太阳引起的大气潮汐称太阳潮,由月球引起的称月球潮汐。

二、形成原因潮汐力:潮汐力是万有引力的效果,它使得潮汐发生。

它就是万有引力的微小差别所引起的作用。

更严格地说,是万有引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差值,它源於在一个星体的直径上各点的引力场不相等。

当引力源对物体产生力的作用时,由于物体上各点到引力源距离不等,所以受到引力大小不同,从而产生引力差,对物体产生撕扯效果,这种引力差就是潮汐力【参见洛希极限】(洛希极限:行星与其卫星间的最小可能距离。

小于这一距离时,行星对卫星的潮汐作用将造成卫星解体。

也常用于双星系统。

因法国天文学家洛希首先求得而得名。

)对于月球与地球的关系而言,月球对于地球表面的不同地点的引力是有差别的。

这个差别导致了地球上的不同地点向月球有不同的降落速度,于是地球因此发生了变形,由正球体变成了长球体(在地月连线的方向被拉长)。

又加之地球的自转和月球的公转,因此,地球上的海水就发生了周期性的升降现象。

潮汐力会改变天体的形状而不改变其体积。

地球的每部分都受到月球的引力影响而加速,在地球的观察者因此看到海洋内的水不断重新分布。

关于潮汐力产生的原因有人提出了新的观点,内容摘要如下:地球既进行自转又进行公转,并且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那么地球面向太阳的部分绕太阳运动的速度就是公转速度减去自转速度,速度变小,离心力变小,太阳对它的吸引力大于它绕太阳运动的离心力,所以会隆起;地球背离太阳的部分绕太阳运动的速度是公转速度加上自转速度,速度变大,离心力变大,它绕太阳运动的离心力大于太阳对它的吸引力,所以也会隆起,这就形成了太阳潮。

幼儿园大班探究潮汐规律教案的新颖玩法

幼儿园大班探究潮汐规律教案的新颖玩法

幼儿园大班探究潮汐规律教案的新颖玩法幼儿园大班探究潮汐规律教案的新颖玩法潮汐是海洋中的一种周期性的水位变化现象,是由于地球的引力和惯性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幼儿园的自然科学课程中,潮汐规律是一个有趣且富有探究性的主题。

为了让幼儿在探究潮汐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更深的理解,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玩法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1. 通过实地考察认识潮汐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到海边或者潮汐池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潮水的涨落。

在实地考察中,可以帮助幼儿们更直观地感受潮汐规律,了解潮汐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潮水的周期性变化。

2. 制作潮汐规律模型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潮汐规律,我们可以借助模型制作的方式,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潮汐规律的模型。

可以使用简单的材料,比如纸板、水桶等,让幼儿们制作一个小型的潮汐模型,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潮汐的形成和规律。

3. 进行游戏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

设计一个潮汐规律的益智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动手操作、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潮汐的规律。

4. 与季节和天气结合在教学中,可以将潮汐规律与季节和天气相结合,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们了解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潮汐规律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5. 制作潮汐规律绘本在教学结束后,可以让幼儿们动手制作潮汐规律的绘本,将他们对潮汐规律的理解和认识进行整理和表达,通过绘本的方式加深他们对潮汐规律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以上的教学新颖玩法,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可以在探究潮汐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和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这些新颖玩法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潮汐规律的知识。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孩子们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内容:6. 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潮汐规律探究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数字化技术,比如利用潮汐预测软件或网站,让孩子们通过实时数据了解潮汐规律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海洋行:探究潮汐规律教育教案

幼儿园大班海洋行:探究潮汐规律教育教案

知识文章格式:幼儿园大班海洋行:探究潮汐规律教育教案潮汐是海洋中的重要现象,而对幼儿进行海洋知识的教育教学也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主题“海洋行:探究潮汐规律”的教育教案设计,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探究海洋潮汐规律,激发他们对海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教育教案以海洋行为背景,通过调查、观察、实践等方式,让幼儿亲身经历和感受潮汐规律,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发现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认知能力。

具体安排如下:一、主题导入(5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海洋视频或图片,引发他们对海洋的好奇心,激发对探究海洋的兴趣。

2.通过一些海洋动物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谈论自己对海洋的认识,为后续活动做准备。

二、实地探究潮汐规律(30分钟)1.带领幼儿到海边或沙滩进行实地观察,让幼儿亲身感受潮汐的变化,比较潮汐对不同事物的影响。

2.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海水的涨落规律、浪花的大小等现象,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探究。

三、潮汐规律实验(20分钟)1.在教室或户外设置实验场地,模拟潮汐规律,让幼儿进行实验。

2.让幼儿通过实验活动,发现海水涨落与月亮的关系,理解潮汐规律。

四、潮汐规律小结(10分钟)1.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实地探究和实验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总结潮汐规律的特点。

2.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想,培养他们表达和共享的能力。

通过“海洋行:探究潮汐规律”的教育教案设计,幼儿在实地探究和实验活动中,不仅可以感受和体验潮汐规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还可以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发现规律、总结知识。

这样的教育教案也为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培养了他们对海洋的热爱和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有助于幼儿园教学的多元化和趣味化,深受幼儿和家长的欢迎。

这样的教育教案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幼儿对海洋知识的好奇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幼儿园大班海洋行:探究潮汐规律教育教案五、潮汐规律的应用(15分钟)1.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想象和探讨潮汐规律对海洋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幼儿园大班科学:潮汐规律探究与实验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潮汐规律探究与实验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潮汐规律探究与实验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潮汐规律探究与实验教案【导言】在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教育中,涉及到潮汐规律的探究和实验教案是一个十分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内容。

通过让孩子们亲身实践和观察,他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并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本文中,将从潮汐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探究潮汐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份针对幼儿园大班的实验教案,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教导孩子们。

【一、概念解析:潮汐是什么?】潮汐是指海洋中因受到地球引力和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其周期大致为12小时25分钟左右,是由月球对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所形成。

【二、潮汐规律探究】1. 潮汐的形成机理潮汐是地球、月球和太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通过实际事例和简单模型让幼儿理解。

教师可用篮球代表地球,足球代表月球,橙子代表太阳,通过模拟它们之间的引力关系,让孩子们观察篮球和足球的相对位置,引导他们理解潮汐的成因。

2. 潮汐的周期性通过收集实际潮汐数据,让孩子们观察和记录不同时间的潮汐高度,可以观察到潮汐的周期性规律。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制作潮汐高度的折线图,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3. 潮汐的影响因素潮汐的高度和周期受到月相、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模型或实例,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这些因素对潮汐的影响,比如在不同月相下观察潮汐高度的变化,或比较不同地理位置的潮汐差异。

【三、实验教案共享】1. 实验目的: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让孩子们初步了解潮汐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实验材料:地理位置图、月相模型、水槽或水池等。

3. 实验步骤:步骤一:利用月相模型和地理位置图,介绍月相对潮汐的影响,让孩子们观察模型变化;步骤二:在水槽或水池中模拟潮汐现象,让孩子们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数据;步骤三: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孩子们总结潮汐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潮汐规律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现象,它不仅反映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宇宙运行规律,也对海洋生物和人类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

八年级观潮的教案:实验探究潮汐的规律

八年级观潮的教案:实验探究潮汐的规律

八年级观潮的教案:实验探究潮汐的规律作为一名中学生,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海洋,更少有机会亲自去探究海洋的奥秘。

而海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自然现象之一就是潮汐。

那么,潮汐是怎么形成的呢?什么因素影响着潮汐的变化?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本次实验探究的重点。

实验目的通过观测潮汐现象,深入了解潮汐的形成及规律,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综合应用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材料1.潮汐日历、海图、湖图等相关资料2.测深尺、水温计、流速计等实验用具实验过程一、实地观潮探究我们选择了离我们学校最近的一座大型深水港口——沙井港。

在预先查找相关潮汐资料后,我们了解到沙井港的潮汐时间表以及潮高变化规律,这为我们的实地观测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我们在沙井港码头上设置了三个观察点,分别为潮汐高峰点、湾区水深点、潮汐涨落转折点。

在潮汐高峰点和涨落转折点,我们记录下了每小时的潮高变化情况,并用测深尺和水温计测定了水深和水温的变化。

在湾区水深点,则使用流速计测定了水流的速度与方向。

在观测时,我们发现潮汐的变化不仅与时间相关,也与水深、水温、水流速度等环境参数密切相关。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些因素对潮汐变化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二、水深对潮汐的影响实验在一组固定的时间段内,我们将测深尺放置在同一位置,每小时记录下水深变化数据,并与之前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当水深增大时,潮高也随之增大,当水深减小时,潮高也随之减小,这说明水深对潮汐有着较大的影响。

三、水温对潮汐的影响实验在同一时间段内,我们每小时记录下水温变化情况,并与之前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水温的变化对潮汐的影响很小,水温的变化更多的是影响着海洋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状况。

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后续资料的支持。

四、水流速度与方向对潮汐的影响实验在同一水深下,在一组固定的时间段内,我们用流速计测定了水流速度与流向,并记录下了潮高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当水流速度增加时,潮高也随之增加,并且此影响程度较大。

潮汐研究实验报告范文

潮汐研究实验报告范文

潮汐研究实验报告范文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潮汐的形成原因及其规律,探讨潮汐与天体引力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潮汐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2. 实验原理潮汐是海洋中水位周期性升降的自然现象,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球与月球、太阳之间的引力互相作用。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地球上的水分子受到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会产生周期性的起伏运动。

3. 实验步骤1. 收集潮汐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收集了相邻三天的潮汐数据,包括水位高度和时间。

2.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计算了潮汐的振幅和周期,并绘制了相关的图表和曲线。

3. 探究引力关系:结合实验数据,我们对潮汐与月球、太阳之间的引力关系进行了讨论,进一步验证了实验原理。

4. 生态系统影响:我们还研究了潮汐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进行了解释和分析。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 潮汐的振幅和周期与地理位置有关,不同地域的潮汐规律存在差异。

2. 潮汐与月球之间存在显著的引力关系,月球的引力对潮汐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太阳的引力也会对潮汐产生影响,尤其是在春潮和大潮时期,太阳与月球的引力叠加效应导致潮汐振幅增大。

4. 潮汐对海洋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它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活条件,同时也对海岸线的侵蚀和沉积过程产生影响。

5.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加深了对潮汐形成原因及规律的理解。

潮汐现象是世界上许多沿海地区的重要自然特征,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潮汐规律的变化和其它天体之间的关系,为改善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开展相关活动提供有效的参考。

6. 实验改进尽管本次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还存在一些改进的空间:1. 潮汐数据的采集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大,包括更多地理位置和时间跨度的数据,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可以结合模型和计算方法来对潮汐进行数学建模,从而更好地预测和解释潮汐现象。

幼儿园探究潮汐的教案

幼儿园探究潮汐的教案

幼儿园探究潮汐的教案教案主题:探究潮汐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什么是潮汐,了解潮汐的形成原因。

2. 能够认识透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观察到潮汐的变化,了解潮汐的周期性变化。

3. 能够通过图画、实验、游戏等多种形式感知潮汐,增强对潮汐的兴趣。

4. 通过潮汐的教学,让幼儿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变化,培养其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潮汐2. 潮汐的周期性变化3. 潮汐的形成原因4. 通过实验、游戏、图画感知潮汐教学资源:1. PPT或黑板2. 实验材料:水桶、海水、彩色水3. 游戏材料:潮汐卡片、图片4. 绘本:《潮汐的秘密》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0分钟)1. 课前播放海浪声音和视频,让孩子感受海浪的声音和画面。

2. 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入:你们听过潮汐吗?潮汐是什么?有哪些地方有潮汐?孩子进行想象和发言。

二、教学内容(30分钟)1. 通过图画,根据孩子的经验,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潮汐,并让孩子观察每天海水涨潮、退潮的变化。

可以采用PPT或黑板的形式呈现,让孩子认识每天身边发生的潮汐现象。

2. 通过实验,让孩子了解潮汐的周期性变化。

老师将海水倒入水桶,让孩子观察和记录水面的高度变化。

同时也可以让孩子用颜色水彩搭配绘制潮汐的高潮和低潮,让孩子通过绘画感知潮汐。

3. 通过绘本《潮汐的秘密》,了解潮汐的形成原因,引导孩子感知自然界的变化。

三、游戏活动(20分钟)1. 潮汐的猜猜游戏:老师准备一些潮汐卡片,每一张卡片上都有一张图片,孩子需要根据图片推测是高潮还是低潮,并且与同学分享他的想法。

2. 潮汐图片猜:老师准备一些潮汐景象的图片,让孩子在猜测高潮和低潮,深化对潮汐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10分钟)老师总结了今天的教学内容,回顾孩子学到的知识点和经验,再次强调潮汐的重要性,并提醒孩子观察身边的潮汐现象。

五、延伸活动家长绘画潮汐:老师为孩子准备潮汐图片,让孩子与家长一起绘制,锻炼孩子的绘画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

课题探究:潮汐现象

课题探究:潮汐现象

课题探究:潮汐现象一. 潮汐现象凡是到过海边的人们,都会看到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

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

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

法国文学称之为“大海的呼吸”。

潮汐现象的特点是每昼夜有两次高潮,而不是一次,“昼涨称潮,夜涨称汐”。

简而言之“潮”指白天海水上涨,“汐”指晚上海水上涨,不过通常我们往往将潮和汐都叫做“潮”。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铅直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涨潮时潮位不断增高,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后,潮位短时间内不涨也不退,称之为平潮,平潮的中间时刻称为高潮时。

平潮的持续时间各地有所不同,可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

平潮过后,潮位开始下降。

当潮位退到最低的时候,与平潮情况类似,也发生潮位不退不涨的现象,叫做停潮,其中间时刻为低潮时。

停潮过后潮位又开始上涨,如此周而复始地运动着。

从低潮时到高潮时的时间间隔叫做涨潮时,从高潮时到低潮时的时间间隔则称为落潮时。

一般来说,在许多地方涨潮时和落潮时并不一样长。

海面上涨到最高位置时的高度叫做高潮高,下降到最低位置时的高度叫低潮高,相邻的高潮高与低潮高之差叫潮差。

从各地的潮汐观测曲线可以看出,无论是涨、落潮时,还是潮高、潮差都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根据潮汐涨落的周期和潮差的情况,可以把潮汐大体分为如下的4种类型:1.正规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约24时50分)内,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从高潮到低潮和从低潮到高潮的潮差几乎相等,这类潮汐就叫做正规半日潮。

2.不正规半日潮在一个朔望月中的大多数日子里,每个太阴日内一般可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有少数日子(当月赤纬较大的时候),第二次高潮很小,半日潮特征就不显著,这类潮汐就叫做不正规半日潮。

3.正规全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像这样的一种潮汐就叫正规日潮,或称正规全日潮。

幼儿园大班探究潮汐规律实践活动

幼儿园大班探究潮汐规律实践活动

幼儿园大班探究潮汐规律实践活动。

知识文章格式:一、引言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其中,探究潮汐规律实践活动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大班探究潮汐规律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

二、活动目的幼儿园大班探究潮汐规律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该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认识潮汐的基本规律,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兴趣,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也可以引导幼儿学会用科学的方式去观察和解释周围的现象。

三、实施步骤1. 准备材料:在实施活动前,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如水桶、水、浮标等。

2. 观察潮汐现象:带领幼儿到海滩或者水边,观察潮汐的现象,让他们亲自去感受和观察。

3. 记录和总结:让幼儿记录所观察到的潮汐现象,并进行小结和讨论。

4. 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在水桶中模拟潮汐的实验,让幼儿亲自去操作并观察。

四、活动效果探究潮汐规律实践活动的效果如何?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潮汐的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也可以提高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五、个人观点我认为,幼儿园大班探究潮汐规律实践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

这对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非常有益。

总结通过幼儿园大班探究潮汐规律实践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希望幼儿园可以更加重视和注重这样的实践活动,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幼儿园大班探究潮汐规律实践活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题研究潮汐现象

课题研究潮汐现象

课题研究潮汐现象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课题研究潮汐现象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了大海有节律的潮起潮落,并把这一现象称为潮汐。

有一副着名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它利用中国汉字一字多音多义的特点,描绘了这一变幻多姿的景色,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一、潮汐的形成在大部分地区,潮汐一天涨落两次,称为半日潮。

也有的地区一天涨落一次,称为全日潮。

半日潮两次高潮之间的时间间隔约12小时25分。

(根据这个数据猜测,潮汐现象与什么有关呢?)高潮时的最大高度减去地超市的最大高度称为潮差。

世界各地的平均潮差约为1-3米。

但也有些地方,如加拿大的芬迪湾,潮差可高达20米。

很早人们就开始寻求对潮汐节律性变化的解释,并注意到潮汐与月亮的关系,但不能做出深入的解释。

直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才在其巨着《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解释了潮汐现象。

法国天文家拉普拉斯在《天体力学》中进一步发展了牛顿的潮汐理论。

目前,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推进了潮汐预报技术,但仍没全面了解潮汐的过程。

查资料我们可知:潮汐是由月球的吸引力造成的。

潮汐是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因白天为朝,夜晚为夕,所以把白天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汐”。

这种现象曾使古人很纳闷,不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后来细心的人们发现,潮汐每天都要推迟一会儿,而这一时间和月亮每天迟到的时间是一样的,因此想到潮汐和月球有着必然的联系。

我国古代地理着作《山海经》中已提到潮汐与月球的关系,东汉时期王充在他所着的《论衡》一书中则明确指出:“涛之起也,随月升衰”。

但是直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拉普拉斯才从数学上证明潮汐现象确实是由太阳和月亮、主要是月亮的引力造成的。

万有引力定律表明引力的大小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比月球对地球的引力要强大得多,但太阳的引潮力却不到月球的1/2。

幼儿园大班探究之旅:海岸潮汐规律科学实践

幼儿园大班探究之旅:海岸潮汐规律科学实践

【幼儿园大班探究之旅:海岸潮汐规律科学实践】一、前言在幼儿教育中,探究式学习一直是一种被广泛认可并积极推崇的教学方法。

尤其是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通过探究式学习,他们能够主动探索世界、培养好奇心和思维能力,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而海岸潮汐规律科学实践,正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园大班的探究主题。

通过这个主题,孩子们可以亲身感受自然规律的奥妙,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科学的探求精神。

二、海岸潮汐规律科学实践的重要性在海岸潮汐规律科学实践中,孩子们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观察潮汐的变化规律,体会海水时而上涨时而退去的奇妙景象。

通过这种实践,他们可以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理解月亮和太阳对海水潮汐的影响,从而培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探索精神。

这对于幼儿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如何进行科学实践1. 实地考察孩子们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前往海边或者海洋科普馆,通过实地考察观察海水的潮汐规律。

他们可以亲自感受潮水的周期性变化,理解其规律性和原因。

在实地考察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到理论知识,更能够亲身进行实践,深刻体会海水潮汐的规律和神奇之处。

2. 实验探究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模拟海水潮汐的规律变化。

利用水桶和模拟海水的方法,让孩子们观察月亮和太阳对潮汐的影响,从而更直观地了解潮汐规律的形成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孩子们能够在玩中学,潜移默化地加深对潮汐规律的理解。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海岸潮汐规律科学实践这一主题,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育方式。

通过这种科学实践,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到丰富的自然知识,更能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从而在提高科学素养的也能够培养出对自然和科学的热爱与热情。

五、总结和回顾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幼儿园大班探究主题“海岸潮汐规律科学实践”。

我们分析了这一主题的重要性,介绍了如何进行科学实践,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通过这样的探讨和分析,相信读者对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潮汐现象的科学原理

潮汐现象的科学原理

潮汐现象的科学原理潮汐现象是指海洋水体因月球、太阳与地球之间引力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它不仅对自然界造成深远影响,同时也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潮汐的成因、类型、周期、影响等方面详细探讨潮汐现象的科学原理。

一、潮汐的成因潮汐现象主要由天体引力引发,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原因:月球的引力: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大天体,其引力对地球上的水体有着显著的影响。

由于月球离地球较近,其引力会使得靠近月球的一侧海面出现升高,也就是形成了“潮涨”。

太阳的引力:尽管太阳距离地球更远,但由于其质量巨大,对地球的引力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太阳的位置变化会造成海洋水位的变化,尤其是在新月和满月期间,太阳和月球呈一直线时,潮汐增大,这被称为“春潮”。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导致了相对于月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使得不同地点受到引力的影响出现差异。

这种差异使得海水在不同区域形成高低起伏。

地形因素:沿海地区的地形、河流口和岛屿等可能影响潮汐的实际表现,例如在狭窄入海口潮水涌动会更为明显。

当地形条件与潮汐组合时,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共振现象。

气候与气压变化:气候条件的变化也可能引起局部的潮位波动。

例如,低气压天气系统可能导致海平面升高,而强风则可能影响水面的运动。

通过这些因素,我们可以认识到潮汐是一种复杂的物理现象,其研究需要考虑多重变量及其相互作用。

二、潮汐的类型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潮汐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半日潮:一天内有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幅度相似。

通常情况下,在赤道附近及大部分热带海洋区域较为常见,受月球和太阳引力共同作用。

全日潮:一天内只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高潮和低潮之间相隔约24小时。

全日潮多见于一些特定地区,如格林兰附近,由于特殊地形和气候条件造成。

不规则潮(混合潮):若干种不同形式的潮汐交错在一起,在时间特征和高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这类潮汐多见于东南亚地区及其他受到大规模水体调动影响的区域。

春秋潮与尺量潮:春秋潮是指新月和满月发生时,由于日月同一方向,因此产生最大幅度高低变化。

探索潮汐的奥秘:三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探索潮汐的奥秘:三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探索潮汐的奥秘:三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现象之一,潮汐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研究和探究。

而在三年级的科学课中,我们也可以利用简单的实验来深入了解潮汐的奥秘。

我们需要明确每日两次的高潮和低潮是如何形成的。

原来,这是由于地球上的月亮和太阳对潮汐产生了引力,而潮汐又被称为“岸边的月亮牵引力”。

实验1:观察潮汐的起伏材料:大海图,圆规(或类似工具)方法:在大海图上找出我们所处的位置,并使用圆规测量潮汐高低,并记录数据在表格中。

每天重复此过程并记录数据,以便于比较和分析。

在进行此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观察潮汐的起伏,来了解为什么潮汐会有高潮和低潮之分。

实验2:探究引力对潮汐的影响材料:小桶,水,玩具船方法:将小桶装上水,并在水中放入玩具船。

我们用月球和太阳的虚拟引力来模拟潮汐的产生。

当我们把一个球状的物体放置在小桶中心时,它将开始产生引力场,这种径向引力会使船向球中心运动。

这个实验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引力场是如何形成,以及引力场如何影响潮汐的形成。

实验3:制作自己的潮汐测量器材料:塑料瓶,水,马克笔,绳子方法:将塑料瓶里注入水,将绳子系在瓶口的中央,并用马克笔标记出水面的位置。

绳子将被固定在海岸边或码头上。

在高潮时,绳子和瓶子会上升,而在低潮时则会下降。

通过观察水位的变化,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潮汐运动的原理和本质。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孩子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潮汐的秘密,并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魅力和乐趣。

在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启发孩子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如:为什么潮汐的高潮和低潮会有明显的时间差?为什么月相的变化会对潮汐产生影响?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和讨论,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研究兴趣和能力。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认识到潮汐是受到月球和太阳引力产生的。

同时,我们也可以然孩子们探索和体验科学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奥秘。

通过这种探究和实验的方式,让孩子们能够大量学习,而不会对学科知识感到厌倦或困惑。

幼儿园实践探究:潮汐表观察实验方案

幼儿园实践探究:潮汐表观察实验方案

《幼儿园实践探究:潮汐表观察实验方案》1. 引言潮汐是海洋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的。

而作为幼儿园老师,如何通过实践探究,引导幼儿了解潮汐的形成原理和规律,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本文将从潮汐表的观察实验方案入手,探讨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以促进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和理解。

2. 实验目的潮汐表观察实验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通过实际观察和记录,了解潮汐的变化规律,培养其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3. 实验准备在进行潮汐表观察实验前,老师需要准备好以下工具和材料:- 潮汐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潮汐表,可以是电子潮汐表,也可以是纸质的潮汐表。

- 实验记录表:用于记录幼儿观察到的潮汐变化情况,包括时间、潮汐高度等内容。

- 实验指导册:包括实验的具体步骤和相关知识介绍,供幼儿参考和学习。

4. 实验步骤(1)观察潮汐表:老师向幼儿介绍潮汐表的基本结构和含义,让他们先观察潮汐表上的数据,了解潮汐高度的变化规律。

(2)记录观察结果:让幼儿用实验记录表记录每天的潮汐高度变化情况,包括涨潮和落潮的时间和高度。

(3)分析总结:老师引导幼儿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看是否能找出潮汐变化的规律,并发表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想法。

5. 实践启示通过潮汐表观察实验,幼儿可以在实践中感知潮汐的周期性变化,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过程,也能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6.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幼儿园实践探究中的潮汐表观察实验,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启蒙教育活动。

通过实际观察潮汐的变化,幼儿可以亲身体验和感知自然规律,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在教学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探究,主动地去发现和学习。

7. 总结潮汐表观察实验是一项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通过这样的探究,可以帮助幼儿对潮汐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其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观潮》教案:探究潮汐现象的成因和规律

《观潮》教案:探究潮汐现象的成因和规律

近日,一款名为《观潮》的教学应用备受关注。

这一应用致力于通过电子图像和模拟实验展示潮汐现象的规律和成因,帮助学生从视觉和实践层面深入掌握这一自然现象。

本文将探讨《观潮》教案的设计思路和实际应用效果,剖析其对学生潮汐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覆盖,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潮汐现象背后的科学规律。

一、教案设计思路《观潮》教案的设计借鉴了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通过3D虚拟地球模型和电子图像,帮助学生观察和体验潮汐的动态变化。

教案的内容主要涵盖潮汐的起因、潮汐形成的原理、潮汐现象的规律以及潮汐与人类社会的关联等多个方面。

具体而言,教案的设计结合了图像、文字、音效等多种多媒体元素,给学生带来更加生动、立体的学习体验。

除了通过视觉感官,教案还引入了模拟实验和交互体验,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潮汐现象的规律。

二、应用效果通过《观潮》教案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潮汐现象的背后机理,更能够探究潮汐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和影响。

在潮汐形成的机理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教案深入了解引力和离心力对地球和月球的作用,掌握潮汐的起源和传播。

同时,教案还利用虚拟地球模型和具体例子,让学生体验不同地理位置的潮汐差异,加深学生对潮汐动态变化的理解。

在潮汐与人类社会的关联方面,教案通过解答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潮汐如何影响港口建设、渔业生产和海洋旅游等人类活动。

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潮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海洋科学和环境保护的兴趣。

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规律除了深入了解潮汐现象,学生还需要掌握其背后的科学规律和研究方法。

在这方面,《观潮》教案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和训练,帮助学生从科学实验的角度探究潮汐现象。

具体而言,《观潮》教案通过模拟实验和交互体验等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潮汐的周期、振幅和相位等规律。

同时,教案还通过提出问题、分析数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通过《观潮》教案的设计和应用,学生可以全面掌握潮汐现象的成因、规律和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实现科学认知和能力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探究:潮汐现象一. 潮汐现象凡是到过海边的人们,都会看到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

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

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

法国文学称之为“大海的呼吸”。

潮汐现象的特点是每昼夜有两次高潮,而不是一次,“昼涨称潮,夜涨称汐”。

简而言之“潮”指白天海水上涨,“汐”指晚上海水上涨,不过通常我们往往将潮和汐都叫做“潮”。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铅直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涨潮时潮位不断增高,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后,潮位短时间内不涨也不退,称之为平潮,平潮的中间时刻称为高潮时。

平潮的持续时间各地有所不同,可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

平潮过后,潮位开始下降。

当潮位退到最低的时候,与平潮情况类似,也发生潮位不退不涨的现象,叫做停潮,其中间时刻为低潮时。

停潮过后潮位又开始上涨,如此周而复始地运动着。

从低潮时到高潮时的时间间隔叫做涨潮时,从高潮时到低潮时的时间间隔则称为落潮时。

一般来说,在许多地方涨潮时和落潮时并不一样长。

海面上涨到最高位置时的高度叫做高潮高,下降到最低位置时的高度叫低潮高,相邻的高潮高与低潮高之差叫潮差。

从各地的潮汐观测曲线可以看出,无论是涨、落潮时,还是潮高、潮差都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根据潮汐涨落的周期和潮差的情况,可以把潮汐大体分为如下的4种类型:1.正规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约24时50分)内,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从高潮到低潮和从低潮到高潮的潮差几乎相等,这类潮汐就叫做正规半日潮。

2.不正规半日潮在一个朔望月中的大多数日子里,每个太阴日内一般可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有少数日子(当月赤纬较大的时候),第二次高潮很小,半日潮特征就不显著,这类潮汐就叫做不正规半日潮。

3.正规全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像这样的一种潮汐就叫正规日潮,或称正规全日潮。

4.不正规全日潮是不正规日潮潮汐过程曲线。

显然,这类潮汐在一个朔望月中的大多数日子里具有日潮型的特征,但有少数日子(当月赤纬接近零的时候)则具有半日潮的特征。

凡是一天之中两个潮的潮差不等,涨潮时和落潮时也不等,这种不规则现象称为潮汐的日不等现象。

高潮中比较高的一个叫高高潮,比较低的叫低高潮;低潮中比较低的叫低低潮,比较高的叫高低潮。

从潮汐过程曲线还可看出潮差也是每天不同。

在一个朔望月中,“朔”、“望”之后二、三天潮差最大,这时的潮差叫大潮潮差;反之在上、下弦之后,潮差最小,这时的潮差叫小潮潮差。

二. 潮汐现象产生的原因原来,海水随着地球自转也在旋转,而旋转的物体都受到一种力的作用,使它们有离开旋转中心的倾向,这就好像旋转张开的雨伞,雨伞上水珠将要被甩出去一样。

一方面地球受月球引力作用,一方面地球作圆周运动使得地表的水有被向外甩出的趋势。

地球表面各地离月亮的远近不一样,所以,各处海水所受的引潮力也出现差异。

在正对着月球的地方,向心加速度较小,引力较大,海水被月球吸起;在背对着月球一端,向心加速度较大而引力较小,海水被向外甩出。

一昼夜之间地球上的海水有一次面向月亮,一次背对月亮,所以海水每天有两次涨落。

同时海水还要受到月球、太阳及其他天体的吸引力,因为月球离地球最近,所以月球的吸引力较大。

这样海水在这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引潮力。

由于地球、月球在不断运动,地球、月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在发生周期性变化,因此引潮力也在周期性变化,这就使潮汐现象周期性地发生。

一日之内,地球上除南北两极及个别地区外,各处的潮汐均有两次涨落,每次周期12小时25分,一日两次,共24小时50分,所以潮汐涨落的时间每天都要推后50分钟。

生活在海边有经验的人,大都能推算出潮汐发生的时间。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和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地面上各点与月球的距离不同,所受月球引力的大小就不同,朝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所受到的引力大于地心和背向月球一面所受到的引力。

离月球最近的点所受到的引力最大,在此点的海水相对于地心而言被月球“拉”了起来,朝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的海水都会趋向最近点,该点海水就会上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涨潮。

离月球最远的点受到月球的引力最小,相对于地心,该点的海水有后退的倾向,我们称之为退潮。

由于地球自转,在月球连续两次经过某地天子午线的时间间隔——24小时50分内,地面上每一地点都会经历了从最近到最远那样的置,因此会产生两次涨潮两次落潮的现象。

三. 潮汐现象的应用潮汐是所有海洋现象中较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海水运动现象,它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海港工程,航运交通,军事活动,渔、盐、水产业,近海环境研究与污染治理,都与潮汐现象密切相关。

尤其是,永不休止的海面铅直涨落运动蕴藏着极为巨大的能量,这一能量的开发利用也引起人们的兴趣。

潮汐对于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人们在长期生产斗争实践,积累了利用潮汐于航运、农田灌溉渔业、盐业等方面的丰富经验。

潮汐储藏着很大的能量,已被利用来建造潮汐电站发电,造福人类。

潮汐是一种世界性的海平面周期性变化的现象,由于受月亮和太阳这两个万有引力源的作用,海平面每昼夜有两次涨落。

潮汐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为人类的航海、捕捞和晒盐提供了方便,更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引潮力的作用,使海水不断地涨潮、落潮.涨潮时,大量海水汹涌而来,具有很大的动能;同时,不位逐渐升高,动能转化为势能.落潮时,海水奔腾而去,水位陆续下降,势能又转化为动能.海水在运动中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潮汐能.潮汐能的应用之一是发电.潮汐发电就是在海湾或有潮汐的河口建筑一座拦水堤坝,形成水库,并在坝中或坝旁放置水轮发电机组,利用潮汐涨落时海水水位的升降,使海水通过水轮机时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从能量的角度说,就是利用海水的势能和动能,通过水轮发电机转化为电能.潮汐发电的优点是成本低,每度电的成本只相当火电站的八分之一.20世纪初,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研究潮汐发电。

1913年德国在北海海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发电站.第一座具有商业实用价值的潮汐电站是1967年建成的法国郎斯电站。

该电站位于法国圣马洛湾郎斯河口。

郎斯河口最大潮差13.4米,平均潮差8米。

一道750米长的大坝横跨郎斯河。

坝上是通行车辆的公路桥,坝下设置船闸、泄水闸和发电机房。

郎斯潮汐电站机房中安装有24台双向涡轮发电机,涨潮、落潮都能发电。

总装机容量24万千瓦,年发电量5亿多度,输入国家电网。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潮汐能资源很丰富.1957年我国在山东建成了第一座潮汐发电站.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潮汐能蕴藏量为1.1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50千瓦时,其中可供开发的约3850万千瓦,年发电量870亿千瓦时,大约相当于40多个新安江水电站.你知道海洋中的新能源吗同学们,当你面对大海,感慨她的广阔无垠的时候;当你在海滨冲浪,尽享她的欢乐的时候;当你乘船出海,体验她的波涛汹涌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这奔腾不息的大海蕴藏着无限巨大的能源:有日夜涨落、终年不息的潮汐产生的潮汐能;有汹涌澎湃、倒海翻江的海浪产生的波浪能;有若隐若现、行踪难觅的海流产生的海浪能;有上暖下凉,“冷热不均”的海水产生的温差能;还有江河淡水与海洋咸水“会师”时产生的盐差能。

这些能源构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能。

所以,战略家指出:海洋,人类21世纪开发新能源的主战场。

月亮的礼物——潮汐能月球引力的变化引起潮汐现象,潮汐导致海水平面周期性地升降,因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称为潮汐能。

世界上潮汐能最大的地方是加拿大的芬地湾,那里的海潮最高时达到18米,相于6层楼房的高度。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的我国钱塘江潮,最大潮差达8.9米,可称为天下一绝。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是法国朗斯的24万千瓦潮汐电站。

中国的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建于浙江省乐清湾北侧的江厦港,装机容量3200千瓦,于1985年正式投入运行海上“烈马”——波浪能波浪能是由于风和水的重力作用形成的起伏运动所带来的能量。

俗话说:“无风海面三尺浪”。

据统计,波浪能是海洋能源中蕴藏最丰富的一种,占整个海洋能的90%以上,是潮汐能蕴藏量的几十倍。

1964年,日本造出世界上第一盏用海浪发电的航标灯。

1985年,挪威建成了一座装机容量500千瓦的波浪能发电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岸式波浪能电站。

海中之河——海流能海流即洋流,大规模常年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流动的海水便是洋流。

世界上最大的海流是墨西哥暖流。

该暖流挟带的水量是世界江河总流量的50多倍。

流经我国的黑潮是世界上第二大暖流,它水色深蓝,从远处看像是蔚蓝色的大海里飘着一条黑色的绸带,故有“黑潮”之称。

其宽度为185千米,平均厚度有400米,平均每天的流速是55千米-150千米,它的总流量相当于全世界陆地上的所有河流流量的20倍。

但如何利用海浪发电,目前仍处于小规模试验阶段。

海洋热电站——温差能据科学家长期观测计算,到达海面的太阳辐射能60%被深为1米的表层海水所吸收,而海面下10米深的海水只吸收了太阳能的18%。

因此,不同深度水温迥(jiǒng)异,且随深度增加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减弱。

因此,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区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度差可达20℃-25℃。

由此引起科学家的深思:利用海水这一特性为人类造福。

1930年,古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水温差电站。

之后,美国、日本等国也相继建成了海水温差电站。

咸、淡两水的较量——盐差能盐差能是两种含盐度不同的水体相混时放出的一种能量。

其广泛分布于陆地江河入海处。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盐,海水含盐浓度大于江河水,形成了盐度差。

当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在一起时,淡的溶液就会向浓的方向渗透,直至浓度平稳为止,这种渗透就带有压差。

研究人员提出了用化学渗透膜隔开浓、淡水,构成盐度差能电站的设想,预计本世纪将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水产资源是世界的第二大食品海洋中的鱼,有上万种之多。

其中哪些适于食用,人类尚未完全知晓。

最近,日本的渔业人员新开发的新渔业资源主要有:墨鱼、章鱼、鲭(qīng)、鲱(fēi)、鲷(diāo)、鳕(xu ě)、鲽(dié)、牙鲆(píng)等。

切莫因近年来黄鱼难以在酒席上见到而误以为海鱼资源已经枯竭。

海藻资源也是一个尚未充分利用的大“菜篮子”。

除习惯食用的海带、紫菜外,如海苔、裙带菜、石花菜等,都可成为席中佳肴。

渔业的兴盛,使人们又发明了“栽培渔业”。

日本进行鲑(guī,大马哈鱼)和鳟(zūn)的“孵化放流”,每年可新增2000多万尾鱼。

还有人梦想把太平洋作为“海洋牧场”,对一些鱼的幼苗放流培育。

这并非科学幻想,也是能实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