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复习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初三物理知识点复习——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考纲要求】1、知道常见温度值;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的测量2、理解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3、认知物态变化的实际应用【知识结构】汽化和液化【中考考点】因这一章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中考主要集中在选择或填空、探究中。
考点主要容为:能说出生活环境中的常见的温度值、判断物态变化、知道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情况、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的区别、晶体熔化实验、熔化、凝固的条件、不同物体沸点不同、沸腾的条件、“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沸点受气压的影响、影响蒸发的因素【知识梳理】一、温度计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3、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①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常用温度计种类:A.实验用温度计: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B.寒暑表: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C.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
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
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
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应当把体温计中的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用甩)。
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是利用放大镜原理。
③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可,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利用标准点法求正确温度对刻度模糊的温度计和刻度不标准的温度计,根据它们的读数或水银柱的变化来确定正确的温度比较困难,可采用标准点法来确定正确的温度。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变。
以下是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的主要知识点:一、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1.熔化:当物质受到热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固态物质的分子振动增大,突破了分子间的结构力,使得物质表面开始融化,并最终变为液态。
二、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1.凝固:当物质受到冷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液态物质的分子振动减小,逐渐靠近,从而形成新的分子结构,使得物质逐渐凝固为固态。
三、液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1.蒸发:当液体受热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一部分分子能量足够大而能够克服液体表面的吸附力,从液体表面跳出变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蒸发。
2.沸腾:当液体受热到一定程度时,液体内部也会产生气泡,并从液体底部不断冒出,液体不断汽化并产生大量气体的过程称为沸腾。
四、气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1.冷凝:当气体受冷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分子的热运动减弱,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强,使得气体分子逐渐靠近并形成液体,这个过程称为冷凝。
五、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1.升华:一些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的过程。
在升华过程中,固态物质的分子直接从固体表面脱离,转变为气体。
六、气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1.凝结:气体遇冷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分子速度减慢,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强,从而使气体中的分子逐渐靠近并形成固体结构,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初中物理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有:1.熔化:冰块融化为水;2.凝固:水凝固为冰块;3.蒸发:水中的水分在太阳的照射下逐渐蒸发;4.沸腾:水在经过加热后开始沸腾;5.冷凝: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6.升华:固态干冰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7.凝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云雾。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所有知识点全整理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所有知识点全整理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包括固体的熔化、气体的液化和凝固、液体的蒸发和沸腾等过程。
下面是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的所有知识点的详细整理。
1.固体的熔化:固体在升温过程中,当达到特定温度,称为熔点时,固体开始熔化成液体。
熔化是固体分子之间的结构排列发生改变的过程,其原因是固体分子内部的热运动增强,使得分子间的结合逐渐减弱。
2.液体的凝固:液体在降温的过程中,当达到其特定温度,称为凝固点时,液体开始凝固成固体。
凝固是由于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导致分子间的结合趋于紧密,形成固体结构。
3.液体的蒸发:液体在室温下,部分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能够跨越液体表面逃逸成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蒸发。
蒸发是液体分子由液态状态向气态状态转变的过程,蒸发速率受到温度、表面积和气体分子的扩散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4.液体的沸腾:液体在加热的过程中,当达到其特定温度,称为沸点时,液体开始产生大量气泡,液体内部的大量分子呈现快速蒸发和凝固的动态平衡状态,这个过程称为沸腾。
5.气体的液化:气体在降温或加压的作用下,达到其特定温度和压强,称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气体开始液化成液体。
液化是气体分子间的吸引力由于降温或加压而增强,使得分子间的距离变短,形成液体。
6.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是固体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凝固点是液体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
同一种物质在恒定压力下,其熔点和凝固点的数值是相等的。
7.沸点和凝结点:沸点是液体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凝结点是气体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同一种物质在恒定压力下,其沸点和凝结点的数值是相等的。
通过了解以上物态变化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行为。
这些内容是理解物质状态变化和热学原理的基础,也是研究物质的相关性质和应用的重要基础。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举例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举例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物质的物态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当这些相互作用力受到外部条件的改变时,物态也会发生变化。
物态变化通常包括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固态到气态等多种情况。
1. 固态到液态的变化当物质受到足够的热量作用时,其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力会减弱,导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使其固态转变为液态。
比如,将固态的冰块受热后会融化成液态的水。
2. 液态到气态的变化将液态的物质受热后,其分子的动能增加,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使分子能够克服表面张力和重力,蒸发成气态。
比如,将水受热后会蒸发成水蒸气。
3. 固态到气态的变化当物质受到极端的高温和压力时,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几乎被完全消除,使得固态物质直接转变为气态。
比如,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可以使岩石中的矿物直接升华成气态。
二、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物态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表面张力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物质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影响物态的变化。
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质物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提高温度可以增加物质分子的动能,减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促使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或气态。
举例:将冰块受热后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温度继续升高会使水蒸发成水蒸气。
2. 压力压力对物态变化同样有重要的影响。
在高压环境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距离会缩小,相互作用力增强,从而使得物质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转变为液态或固态。
举例:将气态的二氧化碳受到一定的压力后会液化成液态二氧化碳。
3.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决定了液体的表面形状和液滴形成的条件。
表面张力对于物态的变化过程也具有重要影响。
举例:液态金属在高温高压下可以形成微粒状的金属固体,表面张力使得液态金属能够形成不规则的固态结构。
三、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转变过程,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融化、汽化、凝固、升华等。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是物理中最基本的概念,它涉及着物质的形状、大小、密度
及使用程度等不同特性的变化。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液态、气态、凝
固态、蒸发态和沸腾态。
本文主要归纳固态、液态、气态和凝固态的物态
变化知识点。
一、固态
1、定义:固态是物体其中一种物态,是物质的分子及原子排列非常
稳定,处于固定或几乎固定的状态,无法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它可以表现
为固体、晶体或粉末状。
2、特征:a、固体的分子量较大,占体积最大,典型的特点是固定形状,表观构造稳定;b、分子间的距离比较紧凑,相对于液体而言,是坚
硬的;c、固体的各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很强,因此比较耐热;d、在常温下,固体的收缩率一般要小于液体;e、固体的密度一般较高,具有一定的强
度或刚度。
3、常见固态物质:石头、泥土、铁、玻璃、白糖等。
二、液态
1、定义:液态是物质处于运动、流动状态,它的温度处于固态与气
态之间的状态。
液体的分子受到力的推动而发生不断的撞击,使它不断地
发生变化,但它的形状保持不变。
2、特征:a、液体的分子间距离比固体大,可以流动;b、液体的密
度比固体要低,比气体要高;c、液体的收缩率一般大于固体,比气体小;
d、液体可以经过不同的容器自由流动。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物态的概念: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物质可以呈现不同的物态状态。
2. 物态变化的概念:当物质的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物质的物态状态也会发生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3. 物态变化的分类: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状态变化,可以分为升华、凝固、熔化、气化和凝结等不同类型的物态变化。
二、物态变化的规律1. 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温度下物质的相变形式和性质都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物质的熔点、沸点和融化热、汽化热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
2. 压强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压强也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气体和液体的相变过程影响较大。
压强的增加会使气体变为液体,降低压强会使液体变为气体。
三、物态变化的重要性1. 应用价值:物态变化的过程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利用物态变化制冷、制热、净化和分离物质等。
2. 理论意义:通过研究物态变化的规律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物质的本质和性质,揭示出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和行为。
四、常见物态变化过程1. 升华: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的过程,不经过液体状态。
常见升华的物质有干冰(二氧化碳)、氯化铵等。
2. 凝固: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是一种凝结过程的特例。
凝固时,液体变为固体,释放出一定的凝固热。
常见凝固的物质有水、冰等。
3. 熔化:固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是一种熔解过程的特例。
在熔化过程中,固体吸收一定的熔化热,转变为液体。
常见熔化的物质有冰、蜡等。
4. 气化:液体直接转变为气体的过程,不经过固体状态。
气化时,液体变为气体,吸收一定的气化热。
常见气化的物质有水、酒精等。
5. 凝结:气体转变为液体或固体的过程。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或固态水(雾凇、冰雹)等现象都是凝结过程的体现。
五、常见物质物态变化的实验及示意1. 水的物态变化实验(1)冰的熔化实验:将一块冰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观察冰的表面逐渐出现水滴,最终冰完全融化为水的过程。
(中考物理)总复习系列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_冷热程度__叫做温度。
常用单位摄氏度(℃)2.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2)使用方法:【提示】体温计与温度计在使用上的不同之处:(1)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2)使用体温计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固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液态 2.晶体和非晶体 知识点3:汽化和液化 1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知识点4:升华和凝华 1. 考查热点: 温度计的原理、使用与读数,物态变化中汽化与液化现象的判断与分析2. 考查题型: 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综合能力题为主3. 备考重点: 考点1:温度和温度计例1 如图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图__乙__(选填“甲”或“乙”)为寒暑表,其示数为__-5__℃。
方法点拨: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如果是数值由上到下逐渐变大,则此时温度是零下温度;如果数值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小,则此时温度是零上温度。
读数时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
考点2:物态变化的判断例2 如图所示的四种物理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D )方法点拨:判断物态变化的步骤:明确物态变化前研究对象的状态→弄清物态变化后研究对象的状态→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考点3:熔化和凝固图像例3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是__80__℃,熔化的时间是__15__min。
方法点拨:分析图像上有没有一个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从而得出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晶体熔点一般不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利用这些特点解题。
考点4: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例4 “冰火花”是一种新型的液体降温材料,把它喷在人的皮肤上,会迅速凝成9 ℃的固态凝胶,几秒钟后又消失不见了,在皮肤上不留黏黏的感觉,使人感到凉爽。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
1.固态变化固态是物质最稳定的状态。
在合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物质会保持固态。
固态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固态变化主要包括加热、冷却和挤压等。
当物质加热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增强,使固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减小,固体逐渐变得松散,最终溶为液体或气体。
当物质冷却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降低,固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增强,固体继续凝固为更紧密的固态。
挤压是将固态物质受到外力作用时,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变小,导致固体变形,但仍保持固态。
2.液态变化液体是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固态和气态之间的过渡状态。
液态的物质不具有固定的形状,但具有固定的体积。
液态变化主要包括加热、冷却和蒸发等。
当物质加热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增强,液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减小,液体逐渐蒸发为气体。
当物质冷却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降低,液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增强,液体逐渐凝固为固体。
蒸发是指液态物质表面的分子因为热运动具有足够的能量,克服表面张力脱离液体转变为气体。
3.气态变化气体是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分子或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分子或原子间的距离很大,自由运动的状态。
气体不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态变化主要包括加热、冷却和压缩等。
当物质加热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增强,气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减小,气体膨胀。
当物质冷却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降低,气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增强,气体逐渐凝聚为液体或固体。
压缩是指对气体施加外力,使气体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缩小,气体体积减小。
物态变化的核心原理是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
热运动是分子或原子的无规则运动,其速度与温度有关。
相互作用是指物质内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力,包括吸引力和斥力。
当温度变化时,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发生改变,使得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在物质的物态变化中,有几个重要的规律需要注意:1.相变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常见的相变有凝固、熔化、汽化和凝华等。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我国的温度单位:℃(摄氏度)(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2、温度计(1).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
(注意根据不同的测温需要选择液体。
(2)种类:常见的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
它们的量程(即测量范围)不同,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也不同。
(3)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要两认清,一是认清量程,二是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测量时一是注意放: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原因有:一是易碰破,二是容器底和容器壁处的温度与液体中间的温度有差异);二是注意等:放入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因为热传递需要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三是注意正确的读: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物态变化知识点二:熔化与凝固1、熔化(1)定义:固态变为液态。
例如①春天来了,雪山上的冰雪熔化。
②太阳出来路上积雪熔化。
(2)熔化吸热。
例如①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熔化过程,要吸热造成气温降低。
②吃冰棍感到凉爽,是冰棍熔化时从人体吸热。
2、熔化规律: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时不变的那个温度值就叫熔点);非晶体熔化时也吸热,但温度一直上升。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
(1)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能继续吸到热。
(2)熔化的图像:晶体熔化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温度不变,反映图像上就是图像上有一段是平的,与时间轴平行。
画图讲解图像各段含义。
3、凝固:(1)定义: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例如:水结成冰,工厂里用铁水浇铸成零件。
(2)凝固放热。
例如:北方在冬天时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凝固时放出的热量来使窖内温度不至于降太低,以免菜被冻坏。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一)温度1. 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单位及其规定: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记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就是1℃。
3. 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①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有很多种,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液体温度计。
②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③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温度计在使用之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根据被测物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温度。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把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要稍待一会儿,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4)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5)物态变化中吸热的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物态变化中放热的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2. 晶体的熔化(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的识别:(2)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熔点。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图中:AB段表示固体升温过程。
此时物质不断吸热升温,保持固态。
BC段表示熔化过程。
此时,物质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并存状态。
CD段表示液体升温过程。
此时,物质不断吸热升温,保持液态。
(4)图中B点物体处于固态,C点处于液态。
(5)处于熔点的物质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状态。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状态转变,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
物态变化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是由于物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所引起的。
物态变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物资状态的改变:物态变化表现为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转变。
2.有一定的温度范围:物态变化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不同物质的物态变化温度不同。
3.有一定的压力条件:物态变化有时需要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进行,特别是对于气态到液态和液态到固态的转变。
二、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又称为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固态物质在达到一定的熔点温度下,分子的振动变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形成液态。
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1.温度不变:在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称为熔化潜热。
2.与熔点温度有关:不同物质的熔点温度是不同的,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的熔点温度也不同。
3.固体结构变化:在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固体的有序结构消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形成无序的液体结构。
三、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又称为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液态物质的分子逐渐减少振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形成固态。
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1.温度不变:在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称为凝固潜热。
2.与凝固点温度有关:不同物质的凝固点温度是不同的,同一物质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的凝固点温度也不同。
3.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在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液态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形成有序的排列结构。
四、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又称为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中,固态物质的分子不断增加振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减弱,直接转变为气态。
《物态变化》 知识清单
《物态变化》知识清单一、物态变化的概念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
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比如冰是固态,水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而物态变化就是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变。
二、物态变化的种类1、熔化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变成液态的过程。
例如,冰变成水就是熔化。
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凝固凝固则是液态物质变成固态的过程,与熔化相反。
水变成冰就是凝固,这个过程会放出热量。
3、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比如湿衣服晾干。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比如水烧开。
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4、液化液化是气态物质变成液态的过程。
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液化过程会放出热量。
5、升华升华是固态物质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比如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
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6、凝华凝华是气态物质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霜的形成就是水蒸气凝华的结果。
凝华过程会放出热量。
三、影响物态变化的因素1、温度温度是影响物态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不同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发生不同的物态变化。
2、压强压强的变化也会影响物态变化。
比如在一定温度下,增加压强可以使气体液化。
四、熔化和凝固1、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有固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熔点(凝固点)。
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温度,比如玻璃、石蜡等。
2、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晶体的熔化图像有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表示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凝固图像也有类似的特征。
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没有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温度一直在变化。
五、汽化和液化1、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
液体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速越快,蒸发就越快。
2、沸腾沸腾的特点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且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同时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物理九年级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过程。
在九年级物理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关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等物质形态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一、固体的性质和特点固体是物质的一种形态,它有以下特点:1. 粒子排列有序:固体的粒子排列紧密有序,呈规则的晶体结构。
这种有序的结构使得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 粒子间作用力强:固体的粒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固体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较低的可压缩性。
3. 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固体的形状和体积在一定条件下是固定不变的。
即使受到外力的作用,固体的形状和体积也很难改变。
二、液体的性质和特点液体是另一种常见的物质形态,它具有以下特点:1. 粒子间作用力较弱:液体的粒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比固体要小,使得液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 无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液体的形状不固定,受到容器限制形成不规则的表面,但其体积是固定的。
3. 可压缩性较低:液体的可压缩性较固体小,但相比于气体仍然较小。
三、气体的性质和特点气体是物质的第三种形态,它具有以下特点:1. 粒子间作用力很弱:气体的粒子之间的作用力非常微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使得气体具有高度的流动性。
2. 无固定形状和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自由扩散填充整个容器。
不同于液体,气体没有固定表面。
3. 可压缩性较高:气体的粒子之间距离较大,因此气体具有较高的可压缩性。
四、物态变化的分类物态变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凝固、熔化和汽化。
1. 凝固:当物质从液体变为固体时,称为凝固。
这是由于物质的温度下降到凝固点,使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强,从而形成有序排列的固体结构。
2. 熔化:当物质从固体变为液体时,称为熔化。
这是由于物质的温度上升到熔点,使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减弱,从而使其形成无序的液体结构。
3. 汽化:当物质从液体变为气体时,称为汽化。
这是由于物质的温度上升到沸点,使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彻底克服,从而粒子变得自由运动,形成气体态。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清单总结(预习复习必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总结第一节温度一、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二、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2、摄氏温度:①单位:摄氏度(符号:℃)②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①使用前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所有有刻度的测量工具在使用之前都要观察的两点);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在液体中,不要靠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③温度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简称“俯大仰小”)4、常考温度的估测:①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8℃;②人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③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三、温度计的分类(一)实验用温度计1、量程:-20℃~110℃,分度值:1℃;2、读数方法:若液面以上数字逐渐变大,则此处为零上;若液面以上数字逐渐变小,则此处为零下(二)体温计1、特点:玻璃泡上方有一个很细的“缩口”,使它可以离开人体读数;2、量程:35℃~42℃;分度值:0.1℃3、使用前应握紧体温计玻璃管段用力下甩。
(二)寒暑表(中国)1、量程:-35℃~50℃,分度值:1℃;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1、自然界中常见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2、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固体分类晶体非晶体常见举例海波、冰、石英、水晶、金刚石、食盐、糖、明矾、各种金属都是晶体。
蜡、松香、玻璃、沥青都是非晶熔化图像特点AB 段表示熔化前,物质处于固态,持续吸热,温度升高BC 段表示熔化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持续吸热,温度不变CD 段表示熔化后,物质处于液态,持续吸热,温度升高温度T 表示物体的熔点整个过程持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凝固图像特点DC 段表示凝固前,物质处于液态,持续放热,温度降低CB 段表示凝固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持续放热,温度不变BA 段表示凝固后,物质处于固态,持续放热,温度降低温度T 表示物体的凝固点整个过程持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3、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记:海波的熔点48℃,冰的熔点0℃)4、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总结物态变化知识点
总结物态变化知识点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物态变化的定义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环境条件下,由固态向液态、气态或由液态向固态、气态等的转变过程。
物态变化是物质性质的一种外显性的变化,需要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才能发生。
物态变化通常包括熔化、凝固、升华、凝结、汽化和凝聚等过程。
2. 物态变化的基本特征物态变化是由于物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而引起的。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呈现出显著的变化,熔化、蒸化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减弱的过程,而凝固、凝结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强的过程。
3. 物态变化的条件物态变化是受到温度、压力和环境条件等影响的。
温度是影响物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压力和环境条件也会对物态变化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水在大气压力下的沸点约为100℃,而在高山上的沸点要低于100℃,因为大气压力较低。
二、物态变化的规律1. 物态变化的规律物态变化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通常需要特定的温度条件,例如溶解度、沸点、凝固点等。
(2)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压力也会影响物质的物态变化,如气体的压力越大,气体的沸点也会随之升高。
(3)环境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在无空气的条件下,液态水蒸发的速度更快。
2. 物态变化的热力学规律物态变化是由于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而引起的,因此物态变化也与热力学规律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环境条件下,物质的热力学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导致物态的改变。
3. 物态变化的动力学规律物态变化的发生需要一定的动力学条件,例如在升华过程中,固体分子要克服固体相的相互作用力才能脱离表面成为气体分子。
因此,物态变化也受到动力学规律的影响。
三、物态变化的应用1. 物态变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业生产中的制冷、制热技术,就是基于物质的物态变化原理而设计的。
还有凝固技术、沸石吸附技术、固体萃取技术等,都是基于物态变化原理而开发的。
物态变化复习资料
物态变化复习资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状态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固态到液态,从液态到气态,或者反过来。
这些变化不仅有趣,还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物态变化的相关内容。
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是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排列紧密,有固定的位置。
比如冰块、铁块等。
液态物质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能够流动,分子间距比固态大。
像水、油等都是液态。
气态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分子间距很大,能够自由运动。
例如空气、水蒸气。
二、物态变化的类型1、熔化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变成液态的过程。
例如,冰在受热后变成水,就是熔化现象。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
2、凝固凝固则是液态物质放热变成固态的过程。
水结成冰就是凝固现象。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凝固点。
3、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它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比如,湿衣服晾干就是蒸发。
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沸点)才能发生。
4、液化液化是气态物质放热变成液态的过程。
比如,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就是液化现象。
5、升华升华是固态物质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像樟脑丸变小、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等都是升华现象。
6、凝华凝华则是气态物质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霜的形成、冬天玻璃上的冰花等都属于凝华现象。
三、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吸热或放热。
熔化、汽化、升华过程都需要吸热,而凝固、液化、凝华过程则需要放热。
比如,夏天在地上洒些水会感觉凉快,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冬天对手哈气会感到温暖,是因为口中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
四、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一、物态变化的概念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六种物态变化1.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举例:冰熔化成水、蜡烛受热熔化等。
-特点: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2.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举例:水结成冰、液态的金属凝固成固态等。
-特点:凝固过程需要放热。
3.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举例:湿衣服晾干、洒在地上的水变干等。
-沸腾:-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举例: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水加热到100℃时沸腾。
-特点: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4.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举例: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等。
-特点: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5.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举例: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等。
-特点: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6.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举例:霜的形成、冬天窗户上的冰花等。
-特点: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解析:一、物态变化的实质物态变化的实质是分子间的距离和分子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例如,在熔化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的运动加剧;在凝固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的运动减弱。
二、物态变化与生活的联系1.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铸造金属、制作冰淇淋等。
2.汽化和液化:蒸发吸热可以用来降温,如夏天在地上洒水可以降低室内温度;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后储存和运输的。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复习
《物态变化》复习温度、温度计(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同样,它们的温度亦同样;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能靠;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杂物的温度规定为 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开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尔后把 0℃和 100℃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 5℃”读作“5摄氏度”;“- 20℃”读作“零下 20 摄氏度”或“负 20 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合适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够高出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够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够走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牢固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1、用途:特地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 35℃~ 42℃;分度值为℃;3、体温计读数时能够走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别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必然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变。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一、物态变化之消融消融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消融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2、消融规律:①晶体在消融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消融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高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复习温度、温度计(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一、物态变化之熔化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2、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①萘的熔点为80.5℃。
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5、熔化吸热的事例: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二、物态变化之凝固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2、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3、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凝固放热: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
(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5、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三、物态变化之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1.沸腾: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⑷有关沸点知识: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
-182℃时,氧为气态。
-184℃时,氧为液态。
-219℃时,氧为固态。
-183℃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
(水沸腾时,保持在100℃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气。
酒精沸点为78℃,高于78℃时为气态)2.蒸发:⑴蒸发现象: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②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
(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
(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沸腾和蒸发区别与联系(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四、物态变化之液化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液化现象:①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2.液化的方法分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⑴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①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
(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
(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⑵压缩体积液化: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③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烷作为燃料。
3.液化放热: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
(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②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
(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要放热)五、物态变化之升华物态变化之升华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升华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
(冰升华成水蒸气)升华吸热:冰可用来冷藏物品。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六、物态变化之凝华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巩固与练习温度计练习1.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____.沸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
(2)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里的液体,通常用_________(列举两种)。
(3)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_______,认清它的_________.(4)用温度计测物体温度时,要先估计________,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5)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这个温度计采用_________温度。
人的正常体温约__________,选择题(1)温度反映的是物体的A.体积大小B.运动快慢C.冷热程度D.振动快慢(2)-20℃的正确读法是A.零下20度B.零下摄氏20度C.负摄氏20度D.零下20摄氏度(3)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上表面相平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4)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B.用自来水加以冲刷C.用酒精灯烘烤D.用医用酒精擦抹4.请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图4—1中甲、乙、丙、丁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它们的读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4—2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
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
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挑战自我:1.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
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气温是[ ]A.27℃B.30.2℃C.32℃D.37℃2.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荫凉处,则[ ] 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B.在荫凉处的水的温度高;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D.两杯水温度的高低无法进行比较.3.有两支温度计,它们的泡里装有同样多的水银,但是玻璃管的内径粗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