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精选文档】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a75afeb14791711cd791761.png)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一、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所谓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单位。
具有以下一些基本要素:1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设备和资金—财和物;2要有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土地;3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工人和管理者—人;4从事产品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服务;5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地位--法人;6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利润。
企业具有以下特征:1企业是一个经济性组织--盈利性。
2企业是一个社会性组织.今天世界出现了一种崭新的企业新概念,即企业已不再被看做只是为拥有者创造利润和财富的工具,它还必须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负责。
3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从法律的角度说,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组织。
4企业是一个自主经营系统。
这就要求我们减少对企业的干预,特别是行政干涉.二、企业的目标企业的目标有两个:获利、满足社会需要.五、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最早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方国家,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在古典企业制度基础上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一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使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制度.㈠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公司制度为主要表现形式,体现企业是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要求的企业体制,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公司制企业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㈢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现代企业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现代企业法人制度主要体现为公司的产权制度,核心是要理顺和完善企业的产权关系。
根据企业法人财产权理论,公司企业对企业财产(动产、不动产和流动资金)所享有的权利,应为法人财产权;出资者对企业的权利为股东权.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表现为企业依法拥有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权,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企业对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并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依法享有所有权的权益,承担有限责任.2现代企业的组织制度①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日常综合管理
![公司日常综合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69611e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d.png)
公司日常综合管理公司日常综合管理是企业运作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工作。
下面将从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以及办公室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创作,以人类的视角展开描述。
一、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司日常综合管理的核心之一。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公司需要招募和选拔合适的人才,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制定和实施绩效考核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从而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
二、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公司日常综合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公司需要制定和执行财务预算,管理企业的资金流动和资产配置,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
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公司可以合理利用资金,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公司的财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公司日常综合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公司需要合理规划和组织项目,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制定项目计划和进度安排,协调各方资源,监控项目进展,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
通过有效的项目管理,公司可以提高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质量,实现项目目标,满足客户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办公室管理办公室管理是公司日常综合管理中的基础工作。
公司需要建立和完善办公室管理制度,规范办公室秩序,管理办公设备和资源,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和服务。
通过有效的办公室管理,公司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错误和失误,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公司日常综合管理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和办公室管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公司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公司需要重视日常综合管理工作,合理安排资源,提升管理水平,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管理的基础是什么
![管理的基础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b9a48c7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7.png)
管理的基础是什么管理的基础是什么管理基础工作是指企业各项生产经营业务中最基础的记录、数据、标准和制度。
这些记录、数据、标准和制度是企业发挥其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基础,是完善各项管理工作,特别是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和其他责任制度的必要条件。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工作、标准化工作、规章制度、定额工作、计量和检测工作、教育培训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简述管理概念的三层意思管理概念的三层意思:1、第一层含义:说明了管理采用的措施是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这五项基本活动;2、第二层含义:利用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资源;3、第三层含义: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为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成效,这也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
做为一个管理人员要具备哪些条件一、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管理人员常常需要超负荷的同时付出自己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为了时刻保持思维清晰,最好随身携带一本记事本,用以记录行程、会议记录、工作心得、对企业的意见与建议等;而工作例程以提早一个月策划为宜,以确保万无一失。
二、掌握业务知识,用心做事。
每个专业都是相通的。
相同专业在不同场合都能发挥同样作用,任何学识都会有发挥空间。
为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工作经验的积累很重要,而每个人的修养、特质都不尽相同,需结合自身情况,因循发展。
心即良心。
有了良心,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员工、关心员工、善待员工。
员工是替管理阶层创造财富的源泉,只有用心对待员工,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枕,进而提高服务质量。
三、对所有员工一律一视同仁。
在企业里营造出家一般的温馨氛围,让员工在深受感动的同时不知不觉把企业放第一位。
当员工犯错时,通过民主的方式决定是否应对其进行处罚,无论处罚通过与否,事后都要对员工进行宽慰。
四、善于运用幽默的艺术。
避开矛盾的尖锐锋芒,营造诙谐轻松的气氛,借以缓和员工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化解犯了错失的员工的尴尬心理。
企业应急管理基础
![企业应急管理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3fa026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c.png)
企业应急管理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准备:通过应急管理预防行动和准备行动,建立突发事件源头防控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制度,有效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准备。
2. 预测预警:采取传统与科技手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预测,将突发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
一旦发现不可消除的突发事件,及时向社会预警。
3. 响应控制: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防止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是应急管理的重中之重。
4. 资源协调:应急管理机构应该在合理布局应急资源的前提下,建立科学的资源共享与调配机制,以有效利用可用资源,防止在应急中出现资源短缺的情况。
5. 抢险救援:确保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及时、有序、科学地实施现场抢救和安全转送人员,以降低伤亡率、减少突发事件损失。
6. 信息管理:突发事件信息的管理是避免引起公众恐慌的重要手段。
应急管理机构应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如综合信息应急平台,保持信息的畅通,以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
7. 善后恢复:应急处置后,应急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安抚受害人员及其家属、稳定局面、清理受灾现场、尽快使系统功能恢复或者部分恢复上,并及时调查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和性质,评估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
总的来说,企业需要构建全面的应急管理体系,包括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法律法规体系、支持保障系统等方面。
通过预防准备、预测预警、响应控制、资源协调、抢险救援、信息管理和善后恢复等基础工作,提高企业的应急管理能力,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哪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4a3576a102de2bd97058819.png)
1.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1.信息工作。
信息是指原始纪录、资料数据、图纸报表等的总称。
现代企业是一个彻底开放的系统。
及时准确的信息,是进行正确决策的依据。
企业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资源。
2.标准化工作。
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等工作。
技术标准是指对企业的产品、生产条件、生产方法以及包装、贮存和运输等所作的有关规定,管理标准是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职责、程序和要求所作的规定。
制定技术标准要经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起草、试验、修改、确认等步骤,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的重要内容。
包括材料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工艺标准、设备及工具维修标准、安全与环保标准等。
管理标准是保证技术标准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
企业通常采用图解法制定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管理总体图、管理流程图、岗位工作图、信息传递图和有关文字条例等。
3.定额工作。
定额工作是指企业各类技术与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工作。
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对物力、财力人力的消耗及占用所做的规定性标准。
如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物料仓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管理费用定额等。
4.计量工作。
计量指采用一种标准的单位量去测定事或物的量值。
没有科学的计量方法和手段,就不能得到真正可靠的原始数据,也就无法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材料管理、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推行严格的经济责任制也会变成空谈。
计量工作包括:计量器具要准确可靠,计量方法要科学合理,要有人专门负责计量工作的监察与监督,建立计量管理制度。
规定工作程序和奖惩办法等。
5.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指用文字形式对各项管理工作和生产操作所作的规定,是全体企业员工必须遵守的行动准则。
企业的规章制度主要有三大类:第一,企业基本制度,即企业的领导制度和产权制度;第二.企业的工作制度,即企业各个方面的专项管理制度;第三,企业的责任制度,即企业中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刳。
各项管理制度必须经过调查研究做到切合实际,经过多次试行后才能推行。
企业管理制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管理制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789b79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e.png)
企业管理制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企业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在企业管理制度中,组织架构是基础,它规定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层级关系、职权划分和相互关联。
同时,职责分工明确了每个部门或岗位的具体职责和权限,确保各个职能部门能够有序协作,实现企业目标。
2. 决策机制和流程决策机制是企业管理制度中重要的一环,它规定了企业内部决策的方式和程序。
例如,确定决策的权限和责任,明确决策的流程和时间节点。
有效的决策机制能够提高决策效率,减少决策出错的可能性,有利于企业迅速应对市场变化。
3. 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是企业管理制度中的关键内容,它规定了企业各项业务的具体流程和操作规范。
通过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可以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组织运作的一致性和可控性。
4. 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中的重要衡量标准,它对员工个体和团队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
良好的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动力和效果,并帮助企业留住优秀的人才。
5. 培训和发展计划企业管理制度中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内容主要包括员工培训规划、培训课程设置、培训资源调配等。
通过培训和发展计划,企业可以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使其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并为员工个人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
6. 内部沟通与协作机制企业管理制度中的内部沟通与协作机制内容主要包括内部沟通渠道的建立和内部沟通的规范化要求。
良好的内部沟通与协作机制有助于信息畅通、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效能。
7.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制度中的重要方面,它涉及到企业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的措施。
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降低运营风险、防范内部失误和不当行为的发生,确保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公司各项管理制度
![公司各项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76c173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6.png)
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在任何一家公司中,各项管理制度被视为维持组织运作的重要工具。
这些制度旨在规范员工行为,确保公司内部运作顺畅并达到商业目标。
本文将探讨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实施方式。
1. 人事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是公司管理制度中的基础。
它涵盖了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
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公司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2. 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是保障公司财务安全的基础。
它包括预算编制、报销审批、财务报告编制等内容。
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助于降低财务风险,提高公司的财务透明度。
3. 生产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是生产企业的核心。
它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过程监控、质量控制等内容。
强大的生产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4. 营销管理制度营销管理制度关乎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它包括市场调研、营销策略制定、销售目标管理等内容。
有效的营销管理制度可以帮助公司抢占市场份额,提高产品销量。
5. 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是保护企业创新成果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申请、管理和维护。
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护公司的创新成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结公司各项管理制度是公司运作的重要保障,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公司治理的框架。
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公司才能顺利、稳定地发展。
因此,公司管理层应高度重视各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确保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企业管理的三个方面是什么
![企业管理的三个方面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29e94a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6.png)
企业管理的三个方面是什么
企业管理是企业内部有效组织和协调各种资源,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在实践中,企业管理主要包括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绩效管理这三个方面。
1.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企业长期发展的规划和安排,涉及企业定位、目标设定、战略选择
等方面。
在日常管理中,企业需要确立明确的战略方向,根据内外部环境分析确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为企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2. 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是指企业内部各部门、岗位之间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协调机制等
管理活动。
有效的组织管理可以提高企业内部协作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企业需要建立灵活高效的组织结构,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3.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指通过制定目标、进行评价和激励措施,促使员工充分发挥潜力,
实现最佳绩效。
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及时给予员工反馈,激励员工积极进取,推动企业业绩的持续增长。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的三个方面分别是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绩效管理。
只有
在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相互支持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取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实现持续增长和创新。
公司基本管理制度包括哪些
![公司基本管理制度包括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2c4c42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a.png)
公司基本管理制度包括哪些以下是公司基本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组织结构和职责:明确公司的组织结构,包括公司的机构设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划分。
这有助于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避免职责重叠和责任模糊。
2.决策机制和流程:明确公司决策的方式和程序,例如公司内部决策的层级结构、决策流程以及决策的权限和范围。
这有助于确保决策的快速和高效,避免决策的混乱和拖延。
3.工作流程和规范:明确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包括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流程、重要项目的执行流程、员工的工作职责和流程等。
这有助于指导员工的日常工作和业务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员工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明确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流程,确保员工的工作成果能够得到合理的评价和激励。
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促进员工的发展。
5.培训和发展制度:建立培训和发展制度,包括新员工培训、岗位培训、管理培训等。
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促进员工的专业发展和晋升。
6.公司文化和价值观:明确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以及员工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这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
7.员工关系和福利制度:建立健全的员工关系和福利制度,包括员工福利待遇、员工权益保障、劳动合同和劳动法规等相关制度。
这有助于维护员工的权益和福利,增强员工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8.学习和创新机制:建立学习和创新机制,鼓励员工参与学习和创新活动,支持员工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9.安全和保密制度:建立公司的安全和保密制度,保障员工和公司的财产和信息安全。
这包括物理安全制度、网络安全制度、机密信息保护制度等,有助于维护公司的稳定和安全。
综上所述,公司基本管理制度是公司内部管理的基础,它包括组织结构和职责、决策机制和流程、工作流程和规范、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培训和发展制度、公司文化和价值观、员工关系和福利制度、学习和创新机制、安全和保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南邮通信企业管理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南邮通信企业管理基础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2052e479563c1ec4da718f.png)
现代管理科学基础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被誉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A )。
A.法约尔 B。
波特 C.泰勒 D.韦伯2、差异化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 D ).A。
可靠性 B.信誉性 C.实用性 D.独特性3、汽车厂收购或兼并轮胎厂是实施( B )战略的表现.A.前向一体化B.后向一体化C.横向一体化D.混合一体化4、生产过程的( C )是指在生产各环节中生产速度的稳定程度。
A。
连续性 B。
平行性 C.均衡性 D.比例性5、生产周期的长短与劳动对象的移动方式有关,生产周期最短的是( A )。
A。
平行移动式 B。
混合移动式 C.顺序移动式 D。
交叉移动式6、对企业管理实际工作进行检查,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是( C )。
A. 计划职能B. 组织职能 C。
控制职能 D。
领导职能7、人力资源能够实现自我表现补偿,自我表现更新,自我表现丰富,持续开发.这是人力资源的( C )特征表现.A.能动性 B。
社会性 C.再生性 D.时效性8、下面( C )不是企业资金筹集的原则.A。
合理性原则 B。
合法性原则 C。
全面性原则 D。
效益性原则9、根据产品整体概念,产品质量水平、外观特色、式样、品牌和包装等属于( B )。
A。
核心产品 B。
形式产品 C。
附加产品 D.虚拟产品10、按年龄、性别、家庭规模、收入、职业、教育程度等为基础来细分市场,属于( B )。
A。
地理细分 B。
人口细分 C。
心理细分 D。
行为细分1、由两个以上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行为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是( C )。
A.股份有限公司B。
国有独资公司C。
有限责任公司D。
无限责任公司2、ISO是( C )A.国际质量组织的英文缩写 B。
国际服务组织的英文缩写 C。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缩写D。
国际管理组织的英文缩写3、设备投人使用开始,磨损老化、损坏直至报废为止经历的时间称作( B )。
企业管理学基础知识要点
![企业管理学基础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60ec9ef81c758f5f61f67e4.png)
企业管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我们为什么需要管理?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协调.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协调的主要手段是:生产、战争、道德、管理;2、管理的本质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3、不当管理者的人也需要学习管理*不学管理就不明白社会的真假美丑善恶;*人不是从事管理就是被人管理,有利于了解相互行为,增强生存能力;、*相对资源的有限性需要借助管理来实现更多的欲望;4、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就是用相同的资源实现更大的效益.效率与效益相比,效益是第一位的;有效的管理,即要讲求效益、也要讲求效率;5、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计划:表现为确定目标和过到目标的步骤;*组织:目标变成现实需要的人力、资源、分工合作合理配置的过程;*领导:运用职权和威信,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控制:保证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检查和纠偏工作;6、管理学的特点1、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没有固定法则演算,没有精确定律;2、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数学等;3、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文盲也能当好管理者;4、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管理学的起源及发展,ISO的发展;熟读经书、结交高人、勤于实践、善于思考是学好管理的不二法门7、管理者区别于其他管理人员的显著特征就是拥有直接下属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区别就是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8、组织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1、个人之所以要加入组织就是因为自己无法独自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9、在一个组织中,管理者充当着三方面共十种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形象代言人、领导者、联络员。
2、信息传递方面;组织发言人、信息监督者、信息传递者。
3、决策方面;企业家、资源分配者、矛盾排除者谈判者。
10、常见的管理者错位现象1、高层管理者事必躬亲。
抓权、不清楚自己定位、不信任别人、职业习惯;2、中层管理者上传下达。
车间“三基”工作知识
![车间“三基”工作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06d13b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0.png)
第五章车间“三基”工作知识车间管理的“三基”工作,是指基础工作、基层建设和基本功训练。
特别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今天,它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车间管理的基石,是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轮子。
多年来,车间管理的实践经验揭示出一条规律:凡是车间“三基”工作搞得好的,管理就正常,生产就发展;凡是“三基”工作不扎实的,管理就混乱,生产就衰退。
车间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基”工作的好坏。
车间管理职能的发挥,必须以“三基”工作为前提。
因此,车间管理的“三基”工作作为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在企业和车间管理中突出出来。
这是我国企业管理的创举,是车间管理的一个特色。
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车间管理的“三基”工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管理者面临着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第一节车间基础管理工作按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车间基础工作的内咨主要包括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信息工作、规章制度、基础教育等六大项。
!"#$%&’所谓标准化工作,是指对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工作。
它是对某项事物所作的应该达到的统一尺度和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定。
(一)技术标准车间的技术标准包括五项内容。
!"产品标准是指对产品质量、规格的要求和检验方法,以及对保管、包装和储运等方面所作的规定。
从对象上分,有工艺流程标准、原材料标准、设备工具标准等;从使用范围上分,有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企业标准、国际标准。
!"工艺规程是指为加工产品所规定的加工路线和加工方法。
#"操作规程是指对职工使用设备、工具、仪器等所规定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设备维护和检修规程是指为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所作的规定。
%"安全技术规程与安全卫生规程是为保证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职工健康所作的规定。
(二)管理标准管理标准化工作,是对车间里大量重复出现的管理业务所规定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
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工作总结
![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417e94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3.png)
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工作总结一、安全管理基础概述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安全行为管理、安全设施管理等多个方面。
安全管理是企业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
二、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工作内容1. 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
它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规范、安全生产方案、应急预案、安全生产设备维护等各个方面。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安全标准。
2. 安全行为管理安全行为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
它包括员工的安全培训、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标准执行等各个方面。
企业要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3. 安全设施管理安全设施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
它包括安全设施的规划建设、安全设备的购买维护、安全设施的使用监督等各个方面。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设施管理机制,确保安全设施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4. 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评估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前提。
它包括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识别、评估和排查,确定安全风险的评估等各个方面。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预警和管控。
5.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
它包括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管理政策、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等各个方面。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 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管控安全风险,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这对于员工和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
2. 维护企业经济和社会稳定安全管理基础管理工作能够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减少生产事故对企业经济造成的损失,维护企业的经济和社会稳定。
这对于企业自身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精益生产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有哪些
![精益生产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670e8ca770bf78a65295483.png)
精益生产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有哪些在精益生产方式下的诸多管理工作中,最紧迫,最急需解决和最需要建立的工作是什么?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分析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是最基础,最需要首先关注的管理工作。
1、是针对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建设。
①针对部门职能的标准化建设。
②针对岗位流程的标准化建设。
③针对岗位工作内容的标准化建设。
2、是针对5S现场管理的执行力建设。
5S是生产管理基础中的基础。
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
5S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皆能发挥巨大作用。
①整理:就是把东西分为有用和没用的东西,把没用的东西丢掉②整顿:就是把留下来的有用的东西物品,进行标识分类。
进行定置管理。
包括:定容,定量,定位③清扫:就是制订考评方法,进行点检,巡查。
④清洁:就是标准化和进行推广⑤素养:就是系统化其实5S不仅是用在现场管理中,在思维塑造,文化建设方面起着深刻影晌。
但是5S现场管理又是一般企业最不易坚持和执行到位的管理活动。
所以在5S生产管理中,我们强调执行力,强调持之以恒的过程管理。
3、最基本的浪费现象价值分析。
在精益生产方式管理中,有七大浪费现象。
①等待的浪费;②搬运的浪费;③不良品的浪费;④动作的浪费;⑤加工的浪费;⑥库存的浪费;⑦制造过多(早)的浪费。
在精益生产方式下的管理中,我们必须利用系统的方法,将这七种浪费现象在所有的工艺流程与工作设计中,将浪费降至最低之至消灭。
企业管理基础是什么
![企业管理基础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1b8e6c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7.png)
企业管理基础是什么在现代社会中,企业管理基础是组织成功运行的基石。
企业管理不仅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更是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地实现目标并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讨论企业管理的基础元素,以及这些基础如何影响企业的运作。
规划规划是企业管理的第一步,它确定企业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和计划。
在规划阶段,企业管理者需要对内外环境进行分析,识别机会和挑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有效的规划可以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方向,引领企业朝着预期的目标前进。
组织组织是企业管理的第二步,它涉及将员工、资源和流程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以实现规划中设定的目标。
在组织阶段,企业管理者需要制定组织结构、分配职责和权限,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良好的组织能够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确保每个部门和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目标。
领导领导是企业管理的第三步,它包括激励员工、解决冲突、制定决策等一系列活动。
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决策能力,以激励员工充分发挥其潜力,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有效的领导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绩效表现。
控制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最后一步,它通过监督和评估企业运作情况,及时纠正偏差,确保企业按照规划和目标前进。
控制涉及制定绩效评估标准、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有效的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避免风险,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的基础是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
只有将这四个要素有效整合,企业才能实现目标,提高竞争力,赢得市场。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这些基础,持续改进管理方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确保企业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三基管理的基本内容
![三基管理的基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18f91b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c.png)
三基管理的基本内容三基管理是指基本安全、基本卫生和基本环境管理的综合管理系统。
它是企业实施安全、卫生和环境管理的基础,对于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基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基本安全管理基本安全管理是指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安全意识培养:企业要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正确识别和防范安全风险。
1.2 安全设施建设:企业需要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如防护装置、安全警示标识等,以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1.3 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企业要建立健全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加强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
1.4 安全检查和评估: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二、基本卫生管理基本卫生管理是指企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工作场所卫生:企业要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环境清扫和消毒,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2.2 个人卫生保护: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3 饮食卫生管理:企业要建立食堂和休息区的卫生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和饮食环境的卫生。
2.4 健康监测和体检:企业要定期进行员工的健康监测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健康问题,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三、基本环境管理基本环境管理是指企业合法合规地管理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企业要提倡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和废物排放,推行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 污染防治措施:企业要采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3.3 合规管理和法律遵守:企业要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确保环境管理工作合规。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有哪些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06ee87b683c4bb4cf7ecd1c3.png)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必须抓好标准化、计量、质量情报、质量责任制及质量教育等几个方面基础工作。
1、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包括产品标准化和工作标准化两个方面。
产品标准化,指是现代化大生产中工业产品品种、规格简化,尺寸、质量和性能方面统一化。
工作标准化包括业务标准化和作业标准化。
业务标准,是指对各部门业务工作一些具体规定,如技术管理规定、设备管理规定等等。
作业标准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规程、装配作业程序等等。
2、计量工作计量工作包括计量、测试、化验、分析工作,是保证零部件互换,确保产品质量重要手段和方法。
没有计量准确性,就不能保证技术工作准确性,就不可能正确地贯彻执行技术标准。
3、质量教育工作质量教育工作是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一项带根本性基础工作。
质量管理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贯彻始终”。
4、质量情报工作质量情报,指是反映在产品质量和产品生产全过程中,各个环节工序质量、工作质量信息,其中包括各种有关基本数据、原始记录,直至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出来各种情报资料。
质量情报工作,就是及时收集上诉情报,并掌握国内外产品质量发展动向和市场营销动态,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依据。
5、质量责任制建立健全严格质量责任制,也是全面质量管理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要对企业每个科室、车间、班组和个人都明确地规定他们在质量工作中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以便做到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经济责任明确,功过分明,从上到下形成一个严密高效率质量管理责任体系。
质量管理要求每个员工都处于自我控制状态,充分了解自己所应达到目标,如:质量成本、计划完成时间、质量标准等;充分了解自己正在做事情,如实际成本、实际进度、实际达到标准等。
当实际与目标发生偏差时,能够自己控制和调节。
这就是质量责任制中心思想,以及使产品质量落实到实处根本保证。
企业如何做好标准化工作?标准分为国家标准、部门标准(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级。
企业制定标准时,一般由技术部门收集资料起草,经过修改后,由企业总工程师审查,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备案。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哪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e52ee50cfc789eb172dc8c8.png)
1.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1.信息工作。
信息是指原始纪录、资料数据、图纸报表等的总称。
现代企业是一个彻底开放的系统。
及时准确的信息,是进行正确决策的依据。
企业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资源。
2.标准化工作。
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等工作。
技术标准是指对企业的产品、生产条件、生产方法以及包装、贮存和运输等所作的有关规定,管理标准是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职责、程序和要求所作的规定。
制定技术标准要经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起草、试验、修改、确认等步骤,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的重要内容。
包括材料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工艺标准、设备及工具维修标准、安全与环保标准等。
管理标准是保证技术标准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
企业通常采用图解法制定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管理总体图、管理流程图、岗位工作图、信息传递图和有关文字条例等。
3.定额工作。
定额工作是指企业各类技术与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工作。
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对物力、财力人力的消耗及占用所做的规定性标准。
如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物料仓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管理费用定额等。
4.计量工作。
计量指采用一种标准的单位量去测定事或物的量值。
没有科学的计量方法和手段,就不能得到真正可靠的原始数据,也就无法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材料管理、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推行严格的经济责任制也会变成空谈。
计量工作包括:计量器具要准确可靠,计量方法要科学合理,要有人专门负责计量工作的监察与监督,建立计量管理制度。
规定工作程序和奖惩办法等。
5.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指用文字形式对各项管理工作和生产操作所作的规定,是全体企业员工必须遵守的行动准则。
企业的规章制度主要有三大类:第一,企业基本制度,即企业的领导制度和产权制度;第二.企业的工作制度,即企业各个方面的专项管理制度;第三,企业的责任制度,即企业中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刳。
各项管理制度必须经过调查研究做到切合实际,经过多次试行后才能推行。
企业基础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企业基础管理包括哪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0fa628448d7c1c709a14584.png)
企业基础管理包括哪些内容(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企业基础管理包括哪些内容现代企业基础管理课程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详见下述)。
它基本涵盖了企业内部运作管理中的各个方面。
其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的高中层、基层管理人员。
管理就是沟通和协调。
各级管理人员不但应知道自己干什么,还应当知道其他管理人员在干什么,掌握系统的管理知识。
无疑对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工作上的协调是十分有益的。
因此,我们认为只要是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都应该参加这五门课程的学习,都应该了解这五个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注重管理方法及技能培训,突出事例分析。
一、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1、企业管理概述及管理学发展简史2、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3、企业的基本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价值工程、网络技术、A B C管理法、全面质量管理、线性规化4、现代企业管理原理:以人为本、信息管理、动态原理、创新原理、经济效益原理、反馈原理5、企业规章制度的概念、基本内容6、制度的制定及执行:1)制定的指导思想、原则及条件2)执行措施3)完善及系统化二、产品质量管理1、产品质量的概念、术语和名词解释a、质量概念b、质量特性c、质量职能d、质量管理及其发展2、质量认证体系的内容、意义、程序及措施方案(i s o9000介绍)3、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及有效运转a、质量基础工作的建立b、T Q C活动c、质量成本d、P D C A循环4、质量管理的几个基本方法a、主次因素排列法b、因果分折法c、直方图法d、控制图法5、6西格玛管理介绍三、生产计划、生产运作及现场管理1、生产运作的基本构成及其基本原则a、技术工艺准备b、生产流程c、辅助运作过程d、运作服务过程e、生产运作的基本原则——连续性、比例性、均衡性、适应性f、人、机、物、环的科学配合原则2、生产计划管理a、计划类型b、时间、能力安排原则c、工艺及设施管理d、设备管理e、物料及辅助准备3、生产运作的基本方法a、目标管理b、滚动计划c、A B C分类控制法d、网络计划技术e、线性规划4、现场管理一一意义、目的、标准及4S的执行5、提高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增长短扳克服瓶颈简单介绍M R P原理即流程重组四、生产成本分折及控制管理1、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2、生产成本构成内容:a、市场费用b、开发费用c、运作费用(工、料、费、税、资金成本…)d、成本开支范围3、成本计划编制内容及分折:a、综合成本编制及分折b、单个成本编制及分折4、成本控制的方法:a、基本方法b、价值工程c、量本利分折法d、变动成本法e、回归法(仅讲二元回归法)5、企业二级核算的目的、意义及基本方法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企业人事管理的意义、目的及原则2、企业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a、招聘及甄选b、用工合同主要内容c、测评方法d、员工激励e、人员考核f、调配、提升或解雇g、职工培训h、薪酬设计原则3、“以人为本”的基本特征、原则和内容4、节省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
基本管理制度包含哪些内容
![基本管理制度包含哪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271284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c.png)
基本管理制度包含哪些内容对于任何组织或企业来说,建立基本管理制度是确保其正常运转和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
基本管理制度是一套规章制度和管理程序,旨在规范组织内部各项活动,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并达成预期目标。
基本管理制度内容繁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任何企业或组织的基础,管理制度应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层级的职责与权限,确保信息传递畅通,并保持决策的高效性。
2. 决策流程明确定义和规范决策的流程、程序和权限范围,确保决策主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这些程序中应包括会议议程制定、会议管理、会议记录、会议决策实施等内容。
3.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制度应包括招聘、培训、晋升、激励、考核、离职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规定,明确员工与公司之间的权利义务,保证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4.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运营的核心,管理制度应包括预算编制、资金管理、成本控制、财务报表编制与审计等内容,保证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健和透明。
5. 销售与营销确定销售目标、制定销售策略、规范销售流程,管理制度应包括销售合同管理、客户档案管理、市场营销策略等内容,确保销售活动的高效展开。
6. 生产与采购生产与采购管理制度应包含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品质检验、库存管理等内容,确保生产活动有序进行。
7. 知识产权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应包括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著作权保护等内容,保证企业技术和品牌的合法权益。
8.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应对与监控等环节,确保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问题时能够有效规避和处理风险。
结语基本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石,它规范了企业内部各项活动并保持运转的有效性。
通过建立这些制度,企业能够提高绩效,确保业务的顺利进行,并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细化和完善基本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1.信息工作。
信息是指原始纪录、资料数据、图纸报表等的总称。
现代企业是一个彻底开放的系统。
及时准确的信息,是进行正确决策的依据。
企业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资源。
2.标准化工作。
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定、执行和管理等工作。
技术标准是指对企业的产品、生产条件、生产方法以及包装、贮存和运输等所作的有关规定,管理标准是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职责、程序和要求所作的规定。
制定技术标准要经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起草、试验、修改、确认等步骤,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的重要内容。
包括材料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工艺标准、设备及工具维修标准、安全与环保标准等。
管理标准是保证技术标准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
企业通常采用图解法制定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管理总体图、管理流程图、岗位工作图、信息传递图和有关文字条例等。
3.定额工作。
定额工作是指企业各类技术与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工作。
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对物力、财力人力的消耗及占用所做的规定性标准。
如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物料仓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管理费用定额等。
4.计量工作。
计量指采用一种标准的单位量去测定事或物的量值。
没有科学的计量方法和手段,就不能得到真正可靠的原始数据,也就无法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材料管理、成本管理和经济核算,推行严格的经济责任制也会变成空谈。
计量工作包括:计量器具要准确可靠,计量方法要科学合理,要有人专门负责计量工作的监察与监督,建立计量管理制度。
规定工作程序和奖惩办法等。
5.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指用文字形式对各项管理工作和生产操作所作的规定,是全体企业员工必须遵守的行动准则。
企业的规章制度主要有三大类:第一,企业基本制度,即企业的领导制度和产权制度;第二.企业的工作制度,即企业各个方面的专项管理制度;第三,企业的责任制度,即企业中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刳。
各项管理制度必须经过调查研究做到切合实际,经过多次试行后才能推行。
各项规章制度丛须以经济责任为核心,简明扼要,便于操作执行。
6.培训工作。
要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一流企业,人员素质是关键,中小型企业的人员流动性较大.所以培训工作往往被忽视。
虽然对员工培训会损失一些局部利益。
但为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不断发展必须对员工进行培训。
并形成制度。
7.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以谋求企业中长期发展为目标的。
战略管理着力战略环境分析、战略目标的确定、战略重点的确立、战略措的选择。
战略管理是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的一项带有根本性保障的管理工作。
8.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以不断消除危企业健康发展的危险因素为抓手,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管理。
第一。
企业合法舍规生产经营;第二,企业要注意资产负债比倒。
严防赍不抵债;第三。
企业要注意现流管理.严防资金链断裂;第四,企业要健全托代理制。
严防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