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专题整理(经济常识)
经济常识知识点归纳
引言概述:经济常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我们的日常消费、投资、创业等方方面面。
通过了解和掌握一些经济常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理财规划,判断经济形势,预测市场走向等。
本文将对经济常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经济相关的知识。
正文内容:一、货币与通货膨胀1. 货币的本质及发展: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本质,货币的发展历程及货币形式的演变。
2. 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影响:通货膨胀的定义与产生原因,以及通货膨胀对经济和个人的影响。
3. 控制通货膨胀的手段: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包括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控制等方法。
二、供求关系与市场1. 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了解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对于预测市场变动具有重要意义。
2. 市场与价格的关系:市场的基础是价格,了解价格形成的基本规律以及价格对市场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3. 市场的分类与特点:市场根据交易对象和交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每种市场都有其特点与规律。
三、国民经济与产业结构1. 国民经济的构成:国民经济包括五个方面的组成部分,即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和储蓄。
2. 产业结构的意义与调整:产业结构是指一个经济体所拥有的各个行业在总产出中的比重。
了解产业结构的意义以及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对于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3.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法与策略:通过调整政策、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等多种方法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 经济增长的因素与模式: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技术进步等,同时经济增长也有不同的模式,如需求驱动、供给驱动等。
2. 经济周期的定义与特征: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起伏波动的循环,了解经济周期的定义及其特征对于识别市场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3. 对策与防范经济周期波动: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对个人和企业都会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对策与防范经济周期波动成为重要的问题。
经济常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经济常识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经济学中最基本的问题是什么?A. 如何生产B. 如何分配C. 如何消费D. 如何获取资源答案:D2. 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A. 政府规定B. 消费者需求C. 市场供需关系D. 生产成本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A. 充分就业B. 价格稳定C. 经济增长D. 企业利润最大化答案:D4.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说明了什么?A.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的满意度逐渐降低B.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的满意度逐渐增加C. 消费者对商品的满意度与消费量无关D. 消费者对商品的满意度始终不变答案:A5. 什么是通货膨胀?A. 货币供应量减少B. 货币供应量增加C. 物价水平持续下降D. 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者的需求?A. 收入水平B. 商品价格C. 个人偏好D. 替代品价格答案:ABCD7. 企业在制定价格策略时,可能考虑哪些因素?A. 成本B. 竞争对手的价格C. 市场需求D. 政府规定答案:ABC8. 以下哪些属于货币政策工具?A. 利率调节B. 公开市场操作C. 存款准备金率D. 税收政策答案:ABC9. 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A. 贸易自由化B. 资本流动加速C. 文化交流加强D. 技术传播加速答案:ABCD10. 以下哪些属于经济周期的阶段?A. 复苏B. 繁荣C. 衰退D. 萧条答案:ABCD三、判断题11.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答案:正确12.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相互独立的,没有联系。
()答案:错误13.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上存在大量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没有交易成本的市场。
()答案:正确14. 经济衰退时,政府应该增加税收以减少财政赤字。
()答案:错误15. 垄断市场通常会导致价格上升和产量减少。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6. 简述什么是机会成本?答案:机会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某种资源或进行某种活动而放弃的其他选择的最高价值。
经济常识知识试题及答案
经济常识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是指()A. 选择某一行动时放弃的所有可能的选择B. 选择某一行动时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替代选择C. 选择某一行动时放弃的所有经济利益D. 选择某一行动时放弃的所有时间成本答案:B2.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是由()A. 单个消费者决定B. 单个生产者决定C.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D. 政府规定答案:C3.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其总满足感的增加量()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先增加后减少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4. 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市场失灵?()A. 垄断B. 公共物品C. 外部性D. 政府干预答案:A, B, C5. 在宏观经济学中,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法?()A. 生产法B. 支出法C. 收入法D. 利润法答案:A, B, C三、判断题6. 市场经济中,价格完全由政府制定。
(对 / 错)答案:错7.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长期的负相关关系。
(对 / 错)答案:错四、简答题8. 简述什么是“看不见的手”原理,并解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答:看不见的手是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在市场经济中,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似乎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使得他们的行为最终促进了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
在市场经济中,这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机制协调供需关系,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个人追求利益的行为在无意识中增加了社会财富。
五、论述题9. 论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答: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主要工具。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影响经济活动,旨在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则通过政府的税收和支出影响经济,包括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快速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但其局限性在于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且在经济接近充分就业时可能效果减弱。
经济学基础-简答论述题参考资料
2010年经济学基础简答论述参考题1.怎样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P10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发展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实际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该矛盾要求我们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P21答: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经济特征,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因是:1.公有制是反映并符合我国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客观要求的最基本的所有制形式;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重要的基础;3.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4.公有制经济是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决定性条件;5.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在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总之,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简述全民所有制的地位与作用。
P23答: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居主导地位的公有制形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其作用具体表现在:1.它是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2.它是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3.他是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4.他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
4.股份制经济的特点和优势。
P25答:1.产权清晰,有利于企业资本的有效运营;2实物资产与价值资产分离,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张和经营的稳定;3.实行有限责任制,降低了投资风险。
5.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P39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是先通过企业参与社会消费品分配,再有企业对劳动者个人进行分配;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是采取货币工资形式。
6.简述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P46答:1.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2.两者矛盾性表现在:(1)一方面,提高效率,就必须导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产生社会不公平的问题;(2)另一方面,缩小收入差距又会降低经济效益;3.两者又是相互统一的,表现在:(1)提高效益,创造了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2)坚持公平,又能为效率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经济学简答论述题整理集锦
经济学简答论述题整理集锦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制度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经济学简答论述题的整理集锦:1. 什么是供给和需求?供给是指市场上各个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是指市场上各个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2. 什么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某事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品。
当决策者选择一种行动时,他们必须考虑放弃其他可能的选择所带来的成本。
3. 什么是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获得的额外满意度。
边际成本是指生产者生产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需的额外成本。
决策者通常会通过比较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来做出最优决策。
4. 什么是弹性?弹性是一种衡量价格或收入变化对商品或服务需求变化的程度的指标。
如果需求对价格或收入变化非常敏感,称之为弹性需求;如果对价格或收入变化不敏感,称之为非弹性需求。
5. 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是由于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或不完全竞争等因素引起的。
6. 什么是GDP?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7. 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在一段时间内失去购买力,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能是由于货币供应过多或需求过大而引起的。
以上是经济学简答论述题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答。
希望对您有帮助!。
经济法论述题汇总
经济法论述题汇总1.了解“绿色GDP”P46-48(1)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
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 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2)对于我国而言,绿色GDP 有两点特别有意义并具有针对性:①从新的计算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如果通过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来促使GDP 的增长,却不能使创造性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应增加,表面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增长不等于发展”,在虚假繁荣的背后,财富没有增加多少,甚至出现财富的负增长。
②自然资源是重要的,但是自然资源匮乏并不能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不能发展。
如果注意在人力资本和创造性资本上大力开发,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也可以发展很快,人均财富也可以达到很高水平。
(3)实践证明,没有环境意识的增长是危险的,是不可持续的。
我国相关部门也为绿色GDP的推广作了诸多努力。
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因其所具有的开放性、涵盖性与前瞻性,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需要,必将整合既有的经济法理念与制度,成为经济法乃至整个传统法律部门的基本指引与导向。
2.如何定位现代政府(现在政府应具备的基本品性)P59-60(1)有限政府:把市场的还给市场。
有限政府并非指政府的规模、职能和权力越小越好,也非指软弱无力的政府,而是表明政府权力、职能和规模保持在合理有效的范围内,为防止政府职能的泛化和异化,而合理划分政府、市场及社会各自承担的职能和责任,将三者的结构、机制和功能保持在动态协调、互补的体制框架内。
由此,政府应逐步退出竞争性经济领域和社会自治领域,把资源配置、生产经营和社会自治的功能交给市场、企业和社会团体,这既有利于降低干预成本,提高干预效果,又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与社会的功用,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的利益需求。
(2)有效政府:既非无为,亦非无所不为。
经济常识归纳总结
经济常识归纳总结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了解一些经济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市场运作,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对一些基础的经济常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经济。
一、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原理之一。
供给是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量,需求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
供需关系决定了一个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当需求高于供给时,价格会上涨;而当供给高于需求时,价格会下降。
供需关系的理解对于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中的参与非常重要。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旨在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影响经济的总体状况。
货币政策的执行通常通过调整利率、购买政府债券和调整银行准备金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影响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和就业水平等因素。
三、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当经济中的需求超过供给时,物价会上涨。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如降低购买力、增加生活成本等。
政府和中央银行通常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管理通货膨胀。
四、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参与生产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这些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劳动力是生产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土地提供生产场地和自然资源,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设备和资金,企业家才能是指创业者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
五、GDP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GDP表示一国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出的总价值。
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因素。
GDP的增长通常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经常被用来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
六、贸易贸易是指商品和服务在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交换活动。
贸易可以分为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而国内贸易是指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换。
贸易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国家间的相互依赖。
近几年来政经考试简答题、论述题集锦
简述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盾及其形成条件? 答:⑴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盾是私⼈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盾。
⑵形成这⼀⽭盾的条件是⽣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
⑶⽣产资料的私有制决定商品⽣产者的劳动具有私⼈劳动的忏属性,社会分⼯决定着商品⽣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劳动的属性。
劳动⼒商品的价值和使⽤价值有什么特点? 答:⑴劳动⼒商品的价值是由⽣产和再⽣产劳动⼒所必需的⽣活资料价值决定的。
⑵劳动⼒商品的价值决定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⑶劳动⼒商品的使⽤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客观的必然性? 答:⼀、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地利⽤⽆偿占有的别⼈的劳动成果来继续⽆偿占有别⼈更多的劳动,以扩⼤资本规模和增殖资本价值。
⼆、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在于A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产⽬的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
B资本主义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资本积累的外在动⼒。
简述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 答:⼀、必须保持三种职能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必须保持每⼀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三、这两个条件是互相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价值转化为⽣产价格是否违背了价值规律? 答:⼀、价值轧转化为⽣产价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因为A⽣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并没有脱离价值。
B全社会商品的⽣产价格和价值总额是相同的。
C⽣产价格的确定及其变动归属到底取决于⽣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变动。
试述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答:⼀、商品经济作为⼀种劳动交换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是与⾃然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
市场经济是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式,它是与计划配置社会资源的计划经济相对应的。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有内在的⼀致性。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没有商品经民就没有市场经济。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基本规律,对市场经济同样起作⽤。
三、市场经济不能与商品经济简单等同。
市场经济出现于商品经济⼰普遍化和占统治地位的阶段。
等级考经济常识论述题可涉及到的知识点汇总
等级考经济常识论述题可涉及到的知识点汇总-------------------------------------------------------------------------1. 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2. 经营管理对其他生产要素起着组织、联结和整合的作用,又被称为“企业家才能”。
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水平,关系到能否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敏锐的市场眼光,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会影响到社会生产的总体水平和质量。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4. 科学技术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5. 科学技术促进资源的节约使用,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
6. 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
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
7. 数量型发展方式,是以经济数量的增长为首要目标的发展方式。
这种发展方式的特征是:第一,以资源和能源的高投入、高消耗以及环境的高污染来换得高产出;第二,经济增长与民生的改善两者不平衡,人们收入的增长、分配的公平性、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体系等方面的改善相对滞后。
这种发展方式虽然短期内能带来经济数量上的快速增长,但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社会的安定和谐等却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这是一种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8. 质量型发展方式,是指既注重保持经济数量的适度增长,更注重经济质量的改进。
它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对资源实行有限度、保护性的利用,并努力开拓新的资源;第二,寻求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平衡,实行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
第三,民生的改善、社会和个人福利的增进与经济增长同步,“以人为本”成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这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体现的是科学的发展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述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述题1.材料一:2002年11月下旬以来,我国境内陆续发现非法引进、养殖、销售的食人鲳。
有关专家指出:食人鲳一旦流入自然水域,将会对我国鱼类资源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材料二:据统计,我国的外来入侵物种目前已达一百二十多个,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00多亿元人民币,并直接威胁着我国的生态安全。
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化公约》有关规定,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严格的外来物种管理制度,许多国家还签署了区域性生物安全条约或法律性文件。
运用经济常识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造成外来物种轻易侵入我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外来物种入侵会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相当大的危害,这对我们发展经济有何启示?2.我国有近13亿人口,仅每年新增的劳动力就有1300万左右,而每年新开辟的工作岗位大约只有800万个,每年富余出500万劳动力,5年下来就是2500万,这只是城镇人口。
而农村闲置的约1.5亿劳动力,就比俄罗斯一个国家的人口还多。
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我国就业形势都将比较严峻。
为了有效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党和政府正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切实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1)为什么要坚持市场调节就业?(2)要促进就业,政府应如何发挥作用?有何经济意义?(3)要顺利实现就业,劳动者应注意哪些问题?3.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经济立法的力度,以规范市场行为,同时,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法律意识日益增强,企业法律顾问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1998年7月18日,中国联通第一个市话网,天津市话网终于与中国电信主网实现了互相直通并运行,中国联通天津市话网是国务院批准的试点项目,是我国基本电信业务引入竞争、打破垄断的有益尝试,1999年信息产业部宣布将在邮电通信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
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知识分析说明以下问题:1.两个材料共同说明了市场经济的什么道理?它们是怎样体现这一道理的?2.两个材料分别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答案】1.(1)是因为我国市场经济秩序还不规范,一些人受眼前经济利益的驱动非法引进、养殖、销售外来物种;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和制度还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依然存在也是造成外来物种轻易侵入我国的主要原因。
经济常识知识点归纳
经济常识知识点归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活动无处不在。
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常识,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做出合理的决策以及规划个人的财务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些常见的经济常识知识点。
一、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市场上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则是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当供大于求时,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往往会下降,因为生产者为了卖出更多的产品,可能会降低价格以吸引消费者。
反之,当供小于求时,价格通常会上升,因为消费者的需求超过了供给,生产者可以提高价格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例如,在水果丰收的季节,水果的供给大量增加,如果需求不变,水果的价格就会下降;而在节假日旅游旺季,旅游需求大幅增加,如果旅游设施和服务的供给没有相应增加,旅游价格就会上涨。
二、价格弹性价格弹性反映了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意味着价格的小幅变动会导致需求量的大幅变动。
比如,对于一些非必需品或有众多替代品的商品,如高档化妆品、某些品牌的零食等,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价格上涨可能会使很多人减少购买。
相反,如果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例如,生活必需品如粮食、药品等,即使价格有所上涨,人们也很难大幅减少购买量。
供给价格弹性的原理类似,它反映了价格变动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比率。
三、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投入的增加,边际效益可能会递增,但达到一定程度后,边际效益会递减。
以生产为例,当企业增加一定数量的工人时,最初可能会大幅提高产量,带来较多的额外收益。
但随着工人数量不断增加,可能会出现拥挤、管理难度加大等问题,导致每个新增工人带来的产量增加逐渐减少,甚至可能出现边际效益为负的情况。
四、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最大价值。
政治经济学八大论述题
1.现代社会信用的主要形式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信用的本质是以偿还与付息为条件的借贷关系,其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企业信用,消费信用等且在商品经济中具有如下双重作用:1.信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表现为可以增加投资机会,加速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节省了流通费用,有效调节经济运行,并且促进了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和利润率平均化 2.信用又加深了商品经济社会的矛盾,首先,信用的发展有可能造成虚假繁荣,加深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加速了生产过剩危机的爆发,其次,信用还会引发货币信用危机。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如何实现(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2..在现实经济运行中是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3.个别资本家拼命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4.超额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的范畴5.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暂时现象6.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冲动与竞争的外在压力,迫使其他资本家也必须不断改进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7.资本家普遍热衷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超额剩余价值,会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劳动力价值下降,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无数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3.社会主义的本质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雄厚的物质基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提高和改善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才能在高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从经济上保证国家的独立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要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就必须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3.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4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关系1.公平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之间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合理化2.效率是指在资源有效配置的前提下经济效益的较快增长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和保证4.公平绝不是平均分配,搞平均主义5.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6.公平和效率互为基础,互相促进7.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5.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所应包括的内在要素1.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加快要素市场培育,完善市场体系,这是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3.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4.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6.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和政策及其应用(政府货币政策工具在经济膨胀与紧缩两种情况下的稳定器作用)目标:1.提高经济效率,保持经济持续,均衡增长2.实现社会公平3.充分就业4.稳定物价5.平衡国际收支手段: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应用:货币政策三工具应用(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财政政策五工具应用(财政收入政策两工具、财政支出政策三工具)(1)当经济过热时(具体表现为通货膨胀、供不应求、需求过旺、物资紧张、就业旺盛等)①从紧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主要是公债)(卖出公债,就收回了货币,实现了货币回笼)②从紧财政政策:提高利率、增加税种(财政收入政策两工具);减少政府采购、减少公共建设、减少转移支付(财政支出政策三工具)(2)当经济衰退时(具体表现为通货紧缩、供过于求、生产过剩、市场疲软、内需不足、就业不足、失业率升高等)①从松货币政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公债)(买进公债,就放出了货币,实现了货币投放)②从松财政政策:降低利率、降低税种(财政收入政策两工具);增加政府采购、增加公共建设、增加转移支付(财政支出政策三工具)7.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及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原因(必要性、重要意义)1.能源,原材料的消耗无法保证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2.资金供给缺口较大3.以传统技术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占较大比重,导致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升级优化缓慢4.以高投入作支撑,低效益为代价形成的高速度,会带来高通胀,使社会无法承受5.高投入,高速度的增长方式,带来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破坏,损害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的基础6.经济增长长期以资本,土地,劳动投入增加的贡献为主,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贡献为辅,虽然也可增大全国经济的总量,但人均占有量的增长却很缓慢。
国际经济法论述题
国际经济法论述题(一)国际经济法主体包括那些?一、个人。
个人作为一般的民事关系主体,有权从事国际经济活动。
但由于个人受物力、财力所限,因此,个人在国际经济交往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二、法人。
包括法人、法人集团、跨国公司等。
是国际经济交往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也是数量最多的部分。
跨国公司凭借其优厚的财力、物力,人力优势和先进的技术、管理水平,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国际组织。
大多数国际组织包括各种类型的国际经济组织都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固定的资产和资金来源,在一定的范围和领域承担一定的权利义务,有独立承担法律诉讼的能力,有些国际组织甚至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
国际组织在国际法和国内法上具有法人资格。
国际组织和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际组织和法人、跨国公司之间具有签订协议的能力,有接管买卖财产的能力,有进行法律诉讼的能力。
四、国家。
国家是一个特殊的民事主体,作为主权的最高代表和象征,国家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国际、国内的经济活动,签订各种合同、条约和协议,并以国库的全部资产承担责任。
然而国家又不同于一般的民事主体,表现为它享有不可被剥夺的主权豁免权。
未经国家同意,国家的主权行为和财产不受外国管辖和侵犯。
国家不能作为被告在外国法院出庭、应诉,国家财产不能作为诉讼标的以及法院强制执行的对象。
然而,为了适应国际经济交往的需要,国家可以通过一定方式宣布自愿放弃豁免权,以平等的民事主体资格从事各种经济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由国家授权的负责人代表国家进行民事和经济活动。
(二)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要约才有效?参考答案:要约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
一项有效的要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发出。
而为了邀请对方向自己订货而发出的商品目录单、报价单以及一般的商业广告,因为不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发出,因此,不是要约,而是要约邀请;②内容必须十分明确、肯定,一经对方接受,合同即告成立。
经济学基本概念论述题精选20题
经济学基本概念论述题精选20题本文将提供20个经济学基本概念的论述题,供参考和研究之用。
每个题目都要求对相应的经济概念进行简要描述和阐述。
1.供求关系是什么?请用简单的例子说明供求关系的运作原理。
答: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的关系。
供求关系通过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来调节,当供应量高于需求量时,价格下降,从而刺激需求增加;当供应量低于需求量时,价格上升,从而抑制需求。
2.边际成本是什么?请解释边际成本的概念和作用。
答: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生产或消费的成本。
边际成本对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帮助判断在给定资源条件下,是否继续生产或消费下一个单位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或满足更多的需求。
3.全要素生产率是什么?请解释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答:全要素生产率是指企业或经济体在给定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等)投入下,产出效率的衡量指标。
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方法是将总产出除以总投入,从而衡量经济体在综合要素投入下的产出效果。
4.失业率是什么?请解释失业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答:失业率是指在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但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的计算方法是将失业人口除以劳动力人口,然后乘以100%。
5.通货膨胀是什么?请解释通货膨胀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答: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经济需求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包括货币供应量、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等。
6.边际效用是什么?请解释边际效用的概念和作用。
答: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或空间内,消费单位增加(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对消费者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能够帮助消费者判断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消费下一个单位产品或服务是否值得。
7.机会成本是什么?请解释机会成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答:机会成本是指由于做出某种选择而放弃的最佳选择的成本。
机会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将最佳选择的收益减去目前选择的收益。
政治论述题练习
38.综合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阐述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的理解。
【答案示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选择,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顺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和现代市场特征的重大决策。
合理的生产关系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促进作用。
当一种生产关系或者其中的有些环节压抑了人们的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时,它就会束缚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作变革或调整。
我国根据现实的发展要求,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也符合现代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特征,使经济活动充满活力,发挥市场经济对于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现代市场的特征,可以“经济全球化”代替: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态势。
经济全球化大大加快了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助于我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市场经济能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主要通过市场来配置各种经济资源,即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通过市场的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三者交互作用,调节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供求平衡,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市场调节是一种典型的事后调节,难以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和资源的严重浪费,国家通过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于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保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同时也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以及通过各种政策,对国民财富进行再分配,从而缩小贫富差距,保证社会公平。
这样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条件。
(4)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这样才能使市场秩序更为规范化、法制化,使社会的经济活动更为健康和有效率,促使整个社会生活更加文明和进步。
政治经济学期末常考论述题
1.经济规律、作用、特点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即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特点:大多数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的;在阶级社会中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具有阶级背景;经济规律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2.商品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不一定就是市场经济。
联系:(1)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2)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为内在根据的。
(3)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着市场的规模,从而决定着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因此,从两者的内在一致性的角度看,市场经济就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区别:(1)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条件是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完备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存在是以发达的社会分工和完备的市场主体、健全的市场功能为条件的。
(2)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相对应,反映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能本质地表现社会生产方式的基本内容;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对应,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属于比较具体现象状态的层次。
3.商品的含义,特点,商品的二重性(古典政经的观点),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交换与价值之间的关系1.商品定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因素:使用价值:物品的有用性,或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聚在商品内的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交换价值:即价格,没价值可以有价格,即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
一种商品之所以能与另一种商品按一定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具有价值,而它的价值不能通过自身表现出来。
它必须在交换中,借助于交换价值表现自己的存在。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既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
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申论经济知识点总结
申论经济知识点总结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等的经济行为。
主要涉及到供求关系、价格理论、市场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中的基础概念,指的是商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从而影响了资源的配置和分配。
了解供求关系的变化规律对于理解市场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价格理论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研究的是价格在市场中的作用和影响。
价格理论涉及到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分析,以及价格弹性、边际效用等概念的运用。
不同的价格理论模型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市场价格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3.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内企业的数量、规模、产品差异以及市场进入和退出的自由度等方面的情况。
市场结构通常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对市场价格、企业行为和资源配置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了解市场结构对于预测市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等方面的知识。
1.国民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总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总价值,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国民经济总量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
了解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规律对于判断宏观经济状况和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社会福利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了解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实现途径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通货膨胀和失业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两个主要问题。
通货膨胀通常指的是货币流通速度过快,导致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的现象。
失业则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长期处于没有工作状态。
通货膨胀和失业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负面影响,因此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原因和对策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论述题整理
2005年12月28—29日,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会议指出,目前我国农业和 农村的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 的环节。会议强调,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只有真正把解 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论述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答案: 解决“三农”问题,是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基础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需要。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 位,起着基础的作用。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各部门生产的增长,最终都取决于农 业生产的发展水平。目前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必 须切实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上任务。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面临土地等自然资源紧张、生产 技术总体比较落后的状况,城乡收入差距比较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 解决好“三农”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 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整个全国人民的小康;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也必须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 由此可见,解决“三农”问题,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只有把解 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论述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强调,要“从制度上更好发挥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在总结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从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发,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提出的新要求。 请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论述党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 用”的重要性。 党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是我们党转变执政方 式,实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有利于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民 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不断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始终代表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推进制度建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基础作用,加强对国家与社会的政治领导,统一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志 与行动,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 政治保证。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对经济又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从制度上更好发 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体现了正确的政治领导,有力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 “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 略的客观要求。通过推进制度建设,加强法律制度建设,落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 法必严、违法必究基本要求,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这是适应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 保证。
发展经济学考试论述题答案
发展经济学考试论述题答案一、浅析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的不同和联系。
答:发展是社会全面的进步,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进步、人的素质提高与德智体能全面提升,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相对于增长而言。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
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即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
简而言之,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
发展、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发展除了包含经济指标的增长,指标的增长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经济发展并不是发展的全部内容。
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大目标的集合。
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
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是通过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达到经济量的增长。
发展、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不同:1、实质不同:(1)经济发展的实质: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
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2)经济增长的实质: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2、度量不同:(1)经济发展的度量:经济学家们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经济法——论述题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经济法——论述题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三、分析论述题1、从经济法角度分析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经济法的视野中,国家的角色定位永远都是为维护市场经济的效率和秩序服务的。
当市场的自身缺陷需要国家权力的介入时,国家就通过市场秩序强有力维护者、市场经济活动直接参与者、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制定者的身份保证市场经济的效率和秩序;当国家调解存在失灵可能时,经济法又通过经其定位为市场经济规则避守者的方式限制公权力的行使,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和效率。
经济法的定义:经济法是国家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而制定的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具有全局性和社会公共性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简而言之,经济法是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家通过经济法维护市场经济的效率与秩序市场经济的效率与秩序强有力的维护者通过经济法国家的角色体现为市场秩序强有力的维护者通过经济法,国家的角色体现为市场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通过经济法国家的角色体现为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者经济法上的国家干预:主要是指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是尊重市场经济机制的干预。
市场机制是国家干预的前提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效率运转是国家干预所要达到的目的国家干预自身也要接受市场的干预国家干预分为公权干预和私权干预。
公权干预是国家依法凭借自己的权力,以强制的方式,调整经济关系。
私权干预是国家为了引导市场、稳定市场或者克服市场的缺陷,以民事主体的身份参与市场活动的干预方式。
“需要国家干预”应当是一种“双向”选择的结果,即某种法律关系的形成,一方面要取决于市场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又要取决于国家经济职能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到国家干预能力的实际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明年的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请运用政治常识相关知识论述人民政府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必要性。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答:只有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1)政治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确的政治领导,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人民政府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
(2)人民政府担负协调人民内部的关系和利益和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的国家职能,只有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3)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应该坚持“执政为民”,要坚持把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只有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忧民所忧、乐民所乐。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要求国家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要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请运用有关政治常识论述:为什么党和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答:党和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巩固国家政权和党的执政地位,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由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因此高度重视改善民生。
如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都是改善民生的要求。
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由政府担负的职能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意旨的执行者。
保障和改善民生,符合建设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政府的目标。
如上海市政府近年来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完善社保制度等,都是改善民生的具体实事。
党和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的建设积极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离不开健全有序的宏观调控体制。
请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由市场经济其固有的弱点和局限决定。
市场调节是一种典型的事后调节,难以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和资源的严重浪费;市场经济也不能解决公共服务等特殊领域的资源配置问题。
这就要求运用国家运用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经济固有的弱点和局限,以避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严重失衡,保证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如近年来我国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加大教育的投入,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以促进我国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满足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及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市场经济以竞争和效率为原则,往往会同社会公平原则发生冲突。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实现对国民财富的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保证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如上海已形成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房、动迁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的系统类别,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有力地改善了上海居民的住房条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必然要求。
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加强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维护诚信经营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如我国每年9月开展质量月专题活动,旨在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要选择。
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经济全球化在给我国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我国市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如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全面实施了一揽子计划,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
3.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2010年7月在北京举行。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讲话中强调,今后十年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全党全国一定要从大局出发,深刻认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
请运用有关政治常识,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论述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答:总述: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任务。
(1)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
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
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最重要的职能,我国的国家职能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为了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政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5月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说明了新疆的现代化建设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
(2)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没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巩固和发展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核心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例如,上海对口援助西藏日喀则地区,数十年援藏工作稳定发展,派出大批援藏干部、援建一批实事工程,说明了加快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有利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3)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事关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没有西部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
政治植根于经济:推进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协调人民内部的关系和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推进西部大开发,有利于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巩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边疆安全的好局面。
例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多年来,我国建成了青藏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说明了推进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
7、论述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明年的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请运用政治常识相关知识论述人民政府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必要性。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答:只有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总论点)(1)政治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确的政治领导,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人民政府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
(分论点)(2)人民政府担负协调人民内部的关系和利益和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的国家职能,只有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分论点)(3)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应该坚持“执政为民”,要坚持把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只有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忧民所忧、乐民所乐。
(分论点)5、论述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离不开健全有序的宏观调控体制。
请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