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有的人教案 新人教版
有的人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特点《有的人》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组课文集中了关于鲁迅先生4篇文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
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由此他写下了这一首哲理诗。
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诗中提炼了几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对比中深化主题,从而抒发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颂扬鲁迅先生“俯手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
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
在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要通过诵读“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根据以上的理念和本组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弄懂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在理解诗歌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诵读;(3)了解诗歌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其中,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1)理解诗歌内容及感情;(2)有感情地诵读。
3、学情分析学生尽管是第一次接触鲁迅,但在有了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基础上,他们对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加上我之前让学生上网去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他们应该不难理解本诗赞颂像鲁迅这样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甘为人民和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
只是本班学生朗读的基础不是很好,在诵读中体味诗歌感情上也许存在一定难度。
二、说教法本篇课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在诗歌中的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和诵读中加以体会,为此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前一种人”和“后一种人”的表现及结局不同,理解这两种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进而赞颂哪些人,贬斥哪些人。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后题及答案(阅读题)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后习题及答案活在人类的心里(节选)王鲁彦在千万个悲伤的面孔和哀痛的心灵的围绕中,鲁迅先生安静地躺下了,——正当黄昏朦胧地掩上大地,新月投着凄凄的光的时候。
我们听见了人类的有声或无声的欷觑(xī xū),看见了有形和无形的眼泪。
没有谁的死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哀伤;而同时,也没有谁活的时候曾经激动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欢笑。
只有鲁迅先生。
每次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
教室里主宰着极大的喧闹。
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下呼吸的声音。
他站住在讲桌边,用着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
不常修理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浓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的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
说起话来,声音是严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无慷慨激昂的音调。
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表情的姿势,帮助着他的语言。
还没有见过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做着刺穿现实的黑暗和显示未来光明的伟大的工作,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只有鲁迅先生。
他将永远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的心灵里。
(选自《秋夜》)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面孔()的头发()的胡须()的工作2.第一自然段破折号后面的语句告诉我们。
3.用“”画出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互相照应的句子。
说说是什么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是什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4.短文第五自然段是对鲁迅的描写。
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苍白粗长浓密伟大2.鲁迅逝世的时间;也写出了鲁迅的逝世使天地为之动容。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有的人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有的人课堂笔记1. 有的人教版语文人教版语文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
在六年级上册的课程中,有的人是一个重要的教材内容,本文将从不同章节的内容出发,为大家整理一些重要的笔记,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
2.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课堂笔记第一单元:《有的人》1. 课文内容:课文描写了一些人们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的艰辛与幸福。
2. 重点词语:品学兼优、持之以恒、长者、挣扎。
3. 重点句子:勤奋好学,品学兼优。
品学兼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第二单元:《学习的树》1. 课文内容:通过讲述学习和努力是如何塑造一个人成长的,从而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 重点词语:杂木林、轰轰烈烈、各具特色、徘徊不前。
3. 重点句子:学习就像一棵大树,须努力浇灌,方能茁壮成长。
第三单元:《太行山上有坝子》1. 课文内容:通过描述太行山上村民修坝蓄水的故事,寓意艰辛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
2. 重点词语:山民、蓄水、筑坝、咆哮。
3. 重点句子:太行山上有坝子,石头打穿了手指,工人们也没有一声怨言。
第四单元:《一个都不能少》1. 课文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家庭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家庭的重要性。
2. 重点词语:颤抖、背影、身影、剧烈。
3. 重点句子:即使是一个人少,也让人感到空虚。
第五单元:《勇敢的菜鸟》1. 课文内容:通过一个小菜鸟的故事,引导学生勇敢面对挑战,积极进取。
2. 重点词语:踌躇满志、勇往直前、慌张、逡巡。
3. 重点句子:勇敢的小菜鸟,不再是宝贝了。
3. 总结以上是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有的人课堂的一些重要内容和知识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整理,相信学生们会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能够在成长中拥有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有品德、有知识、有梦想的新时代少年。
对于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中的《有的人》这一单元,学生们需要对课文内容和词语进行深入的理解。
《有的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有的人》创作背景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
代表作品:《难民》、《老马》、《罪恶的黑手》、《有的人》等。
臧克家简介及代表作品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时代背景文学地位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对比手法简洁明了情感表达030201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0102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反面人物形象正面人物形象对比效果03知识点梳理与拓展Chapter重要字词注音、解释及运用举例骑(qí)马骑马是一种运动,也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方式。
例句:他骑着马儿在草原上奔驰。
摔(shuāi)倒指身体失去平衡而倒下。
例句:他不小心踩到了石头,摔倒在地。
鞭(biān)子一种用来驱使牲畜前进的工具,也可以用来比喻督促人前进的力量。
例句:老师的话像鞭子一样,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
修辞手法讲解及实例分析比喻对比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补充鲁迅(1881-1936)臧克家(1905-2004)04思考与讨论环节Chapter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思考问题二问题一作者通过比较“有的人”的不同表现,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或思想?问题三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见解和感受分享对“有的人”不同理解01交流阅读感受02讨论课文主题03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或思想。
总结小组讨论成果对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小组成员对于课文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提出个人见解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可以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如对课文的独特理解或对作者情感的共鸣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人物简介
《孙权劝学》人物介绍孙权(182-252) 三国时期吴国开国君主,政治家。
吴大帝。
字仲谋。
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父孙坚。
跟随其兄孙策征讨江东。
汉建安五年(200)孙策死,继统江东地区,得到张昭、周瑜、程普等人辅助。
他广揽人才,鲁肃、诸葛瑾等为其宾客。
建安十三年,曹操夺取荆州,沿江而下,孙权摈弃群臣归降之议,联合刘备,组成孙刘联军,大破曹军于赤壁。
孙权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后,依靠长江天险,多次击退北方曹魏进攻。
曹丕代汉建魏,孙权表面臣服称藩,争取时间巩固政权基础。
黄武元年(222),接受魏封号,称吴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州)。
黄龙元年(229)称帝,建都武昌,后迁建业(今江苏南京),先后统治江东50多年。
通过消灭各支割据势力,平定、降服少数民族山越,所辖由江东扩展到相当于今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的广大地区。
汉末以来,这些地区处于分裂状态,自此重归统一,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为维护吴国鼎立之业,孙权采取联合蜀汉,共御曹魏的基本方针。
其后因夺取荆州,杀死关羽,双方失和,刘备率军复仇,爆发夷陵之战,大败刘备。
后由于抗击曹魏的需要,吴蜀同盟重新恢复。
吴、蜀的长期和好,牵制了曹魏的进攻。
孙权任用渡江南来的豪族势力,同时对确有才干而出身贫贱的寒族也不拘一格,注意拔擢。
孙权通过保护私人封建大土地所有制来发展经济,允许将世袭领兵,其佃客免除徭役、兵役。
孙权大权独揽,用法严峻。
晚年,吴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太子和与鲁王霸相互攻讦,朝臣也分为两派,酝酿着统治的严重危机。
他断然废太子和,杀鲁王霸,用严刑峻法处置一批朝臣,另立子亮为太子,矛盾得以缓和。
谥大皇帝。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
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
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
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
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
小学语文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20《有的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0《有的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学习来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2 了解诗歌中运用对比的写作特点,体会诗歌结构与表达方式的特色3 能用合适的感情基调来朗诵这首诗,并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2学情分析我校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较多的自主学习经验,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课本插图等多种方法来读懂诗歌的大意。
也对学习诗歌抱有一定的热情,但对一些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情感还比较难体会。
所以,要通过教师引导,直观的教学准备,如精美的课件等启发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意境。
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结合本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要求和本课教学要求,依据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1.了解诗歌中运用对比的写作特点,体会诗歌结构与表达方式的特色2.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学习来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2 了解诗歌中运用对比的写作特点,体会诗歌结构与表达方式的特色3 能用合适的感情基调来朗诵这首诗,并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时重点了解诗歌中运用对比的写作特点,体会诗歌结构与表达方式的特色学时难点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教学活动1【导入】一、解读《自嘲》,构筑形象1.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鲁迅!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幻灯出示鲁迅图片)可是在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他的临终遗言是“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我们真能忘记他吗?十三年后.,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来纪念鲁迅先生2.(出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和《自嘲》诗)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并尝试理解句子意思,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
有的人知识与技能: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2、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3、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过程与方法:学会按要求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朗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学生评价)鲁迅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2%B3%D1%B8&in=13064&cl= 2&lm=-1&st=&pn=0&rn=1&di=46082234010&ln=1988&fr=&fm=&fmq=1329916407862_R&ic=&s=&se=&sme=0&t 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46082234010&objURLhttp%3A%2F%2Fa1.att.hudong. com%2F87%2F05%2F01300000362797124037055918665.jpg&fromURLhttp%3A%2F%%2Fs %2F%25E9%2598%25B4%25E5%259F%258E%25E9%2583%25A1%2B%25E5%2590%258D%25E4%25BA%25BA%2Fxgtupia n%2F22%2F7&W230&H306&T7174&S36&TPjpg2、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 —— 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o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对比手法和象征意义。
o体会诗歌表达的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以及对不同人生观的深刻思考。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和品味语言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o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对比和象征元素,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学习他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o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对比手法和象征意义。
•体会诗歌表达的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中的对比和象征元素,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将诗歌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思考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资料•诗歌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学生:你们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他有哪些代表作品?他的精神品质对你有何影响?2.揭示课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是如何纪念鲁迅先生的?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思考?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指名朗读诗歌,师生共同评价,注意诗歌的节奏和停顿。
3.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初步感受到了什么?三、再读诗歌,深入理解1.对比手法的分析:o提问:诗歌中使用了哪些对比手法?这些对比手法是如何体现的?o学生自由读诗歌,找出相关诗句,并汇报。
o引导学生理解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以及它如何突出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和无私精神。
2.象征意义的理解:o提问:诗歌中有哪些象征元素?这些象征元素代表了什么?o学生自由读诗歌,结合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笔记《有的人》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臧克家。
这篇课文通过对比手法,描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以达到颂扬某些人高尚品质和批判某些人丑恶行为的目的。
以下是《有的人》的课文笔记:1. 主题思想:这篇课文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颂扬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的崇高精神境界,批判了利己主义者的丑恶嘴脸。
主题思想是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 内容结构: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子,通过对比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来引出主题。
第二部分是主体,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为人民服务的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包括革命家、科学家、教育工作者等。
第三部分是结论,通过与前文的对比,强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3. 写作手法:这篇课文采用了对比手法、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通过对比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和行为,突出了主题思想。
同时,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4. 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和主题思想的内涵。
难点是理解文章中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思想,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和领悟。
5. 学习方法:建议采用朗读、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学习这篇课文。
首先,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其次,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最后,归纳总结学习心得和体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
6. 学习价值:这篇课文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更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上、乐于奉献,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有的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有的人》【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和爱戴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赞颂鲁迅先生高尚品质的主题。
【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学习,增强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和崇敬。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臧克家,介绍鲁迅的有关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诗歌这种体裁的特点。
3.了解“走近鲁迅”这个单元的主题,为本诗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课学习1.听录音机范读课文,注意节奏、重音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指名分小节朗读,学生讨论: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齐读课文,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指名读,分小组读,齐读课文。
注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4.学生思考:诗歌从哪些方面赞颂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并指导。
6.指名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7.学生思考:诗歌运用了哪些抒情方法?在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并进行分析。
8.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这首诗运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法。
直接抒情在文中的体现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间接抒情则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鲁迅先生的形象,如“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等,表现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
9.齐读课文,注意抒情的表现方法。
10.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1.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12.教师小结:这是一首纪念鲁迅先生的诗歌,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出鲁迅先生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8课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课堂实录
《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文学家,他写出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你们知道这个文学家是谁吗?生(齐):鲁迅。
师:对于鲁迅,你都了解什么呢?生:我知道他的原名叫周树人。
他在一生中用了很多笔名,鲁迅就是其中一个。
师:是的,鲁迅先生一生共有一百多个笔名。
生:我知道鲁迅深受大家的爱戴,从他的侄女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知道,在鲁迅先生去世的时候,很多人都来追悼他,为他送行。
师: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
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板书)师:同学们先把这首诗读一遍。
(生读)师:在这首诗中只有一个字容易读错,就在这一句中——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师:猜一猜,我说的容易读错的字是哪一个?(生大多说“呵”,有的把字音说成是he,有的说成是a)师:(板书“呵”)这个字到底读什么呢?这个字平时读“he”,比如——生齐):笑呵呵。
师:对!还有“呵斥”。
师:他还有其他的读音,比如——生(齐):a。
师:什么时候应该读“a”呢?(生不语)同学们,“呵”和“啊”这两个字有的时候读音和意思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它一样可以读一声、二声、三声、四声,但刚才很多同学都把它读成了第四声,这是为什么呢?(生不语)读一读,体会体会,读第四声的时候表示什么样的感情?(生练习生:表示赞叹。
生:表示赞美。
生:表示自豪。
师: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呢?生:这些骑在别人头上的人,对自己的做法很骄傲。
生:这些人感到自己很了不起,所以才说“呵,我多伟大!”师:所以,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
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RJ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 上册第一学期秋 备课素材 第八单元 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作者臧克家简介
部编RJ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秋备课素材第八单元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臧克家】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著名诗人,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
国立山东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有“农民诗人”和“泥土诗人”之称。
曾任《诗刊》主编,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
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且被选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27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人教版教材经作者同意后改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教材改版改回原题目)入选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二课。
主要作品《有的人》《老马》《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乱莠集》《从军行》《淮上吟》《随枣行》《古树的花朵》回忆录《我的诗生活》和《泥土的歌》《十年诗选》《野店》《蛙声》《山窝里的晚会》《海》《炉火》《我的诗生活》个人荣誉臧克家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1988年4月,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1月,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同年12月,2003年12月,《臧克家全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文学地位臧克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页,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20课《有的人》课后习题含答案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汉字变脸。
乔(桥梁)(矫健)(娇小)(轿车)夸()()()()尧()()()()三、找规律,写词语(根据意思写词语)。
生死优劣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明白抬举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对号入座(人体器官及比喻义)。
眼线心腹心肝心血骨肉肺腑眉目咽喉血肉面子心脏骨干脑筋胃口手腕口齿()喻“口才”;()喻“侦探”。
()喻“宝贝”;()喻“精力”。
()喻“亲信”;()喻“亲人”。
()喻“手段”;()喻“内心”。
()喻“欲望”;()喻“内容”。
()喻“线索条理”;()喻“身份光彩”;()喻“中坚力量”;()喻“险要之地”;()喻“要害部位”;()喻“思想意识”。
五、择优录取(词义辨析,填序号)。
牛马:①牛和马②供役使的人③受奴役而艰苦劳累1.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做牛马。
()2.旧社会劳动人民过着牛马生活。
()3.草原上,牛马成群。
()抬举:①使抬升②培养③称赞;提拔1.冷空气把暖空气抬举起来。
()2.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3.把他交给你,希望你好好抬举。
()六、字斟句酌。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第一个“有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第二个“有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
2.第一个“活”是指__________,“死”指的是__________;第二个“活”是指__________,“死”指的是__________;七、默写填空。
1.表现鲁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化用鲁迅《自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2.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三篇】《有的人》教案一教学设想学习这首诗,要能够理解诗歌的深刻含义,理解使用的对比手法。
在讲清重点章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实行朗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在一篇纪念革命英雄张思德的文章中,毛主席指出:“(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指出死的意义有轻有重。
人都有生和死。
对待生和死,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活着的人,有的活得崇高、伟大;有的活得无耻、卑微。
(举例说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臧克家的诗歌名篇《有的人》。
二、作者介绍以及背景介绍1.作者:臧克家,诗人,生于1905年,山东诸城人。
他的诗作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
主要作品收在《臧克家文集》中。
2.写作背景:1949年全国解放后,臧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
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3.释题:学生自读副标题后明确:“有的人”这个题目包含了诗中所写的两种人:即作者歌颂、赞美的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
联系诗的副标题,我们能够看出这首诗是以歌颂、赞美为主旋律的。
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也就是把揭露和批判作为歌颂与赞美的一种反衬,在鲜明的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感情。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内容1.播放朗读带。
因为本诗不存有语音方面的疑难,所以,要求学生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然后齐读全诗。
3.思考讨论:这首诗能够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全诗能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教案20*有的人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鲁迅的诗《自嘲》。
教学过程介绍新课程并揭示主题1.导入:人都有生死。
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
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学生给出例子、老师的评论和总结。
2.根据本课内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们自己读诗。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区分诗歌的结构层次。
(这首诗的第一节描述了两种“生”和“死”,是整首诗的总纲;第二、第三和第四节描述了两个人对人的不同态度,这是平行关系;第五节、第六节和第七节分别对应上述三节,并写出两人的不同结尾。
)小组合作,阅读研讨1.找出哪首诗写下了诗人对鲁迅的记忆?(每首诗的最后两行)2这首诗的第一部分“活着”和“死”有什么区别?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情感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点名读诗,读出每一段的真情。
(如果学生不确定,可以引导他们反复朗读,或改变音调和语调,使学生真正掌握诗歌的内在感受)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
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细读诗歌,体会诗歌对比的写法。
(教学反思参考文献1)有些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大家熟知的诗歌《有的人》开头一节,诗歌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
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热情赞扬鲁迅先生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呼吁人们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我安排了一节课来完成它。
六上语文《有的人》课堂笔记
六上语文《有的人》课堂笔记
创作背景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日。
当时,全国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纪念活动,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
“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先生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
”于十一月一日写了此诗。
此诗自发表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主题
这首诗在怀念鲁迅先生的同时,还描写了和鲁迅先生截然相反的“有的人”,通过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向鲁迅先生学习,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1):伯父的追悼会上来了许多人,表明人民群众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部分(2—3):伯父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部分(4—13):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部分(14—16):伯父和爸爸除夕放爆竹和花筒。
第五部分(17—25):伯父和爸爸热情地救助黄包车车夫。
第六部分(26—27):伯父关心女佣阿三,点明他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7、《有的人》课件、二上大禹治水
1 填空
⑴《有的人》是为了纪念_鲁__迅__先__生__逝__世__1_3_周__年___而写的,诗的副标 题是___纪__念__鲁__迅__有__感__________。
⑵作者抓住“人生”这一重大课题,用_____活_____与_____死_____进 行鲜明的___对__比_____,摆出对两种人生死的评价。
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 们去过吗?是纪念什么人的?对,是 纪念禹的。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 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今天我们 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15 大禹治水
初读感知 学习字词 再读感悟 当堂检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
nàn
难
音序:N 部首:隹 结构:左右
组词:灾难 逃难 造句:战争时期,人们无 处逃难。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第四 笔在竖中线上,第二横在横 中线上。
dào
道 音序:D 部首:辶 结构:半包围
组词:知道 道理 造句:我知道明天要举行 歌咏比赛。
书写指导:第五笔竖在竖中线 上,横折从横中线上起笔,辶 的最后一笔要舒畅。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对比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前后呼应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内容上的对比:4--7 )
有的人
前后呼应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齐读第1小节分析、对比: 首节中的两个“活”与两个“死”的含义相同吗?分别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有的人》
--臧克家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 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 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 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 吗?十三年后,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1949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 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 日,胜利了的中国人民在全国各地第 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亲 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 了鲁迅故居,心中充满了对鲁迅先生 的思念和崇敬,写下了《有的人》这 首短诗。
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请找出文中具体运用对比的手法的地方。
• 1、每一小节前后两句话构成对比。 • 2、第二小节和第五小节构成对比。 • 3、第三小节和第六小节构成对比。 • 只是写对鲁迅的怀念,还通 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 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 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 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3、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
• 这里表现了鲁迅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的 高贵品质。鲁迅的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 《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 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 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 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这里的两个“活”字所寄托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呢?
•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鄙夷和轻蔑。 • 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
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 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