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课后题答案

合集下载

遥感导论-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桉

遥感导论-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桉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遥感:从广义上说是泛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

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技术。

遥感的作用:遥感应用各相关领域实用化、产业化发展,特别是在农业估产、林业调查、土壤、水文、地质分析、海洋环境监测、城市土地利用、国土资源调查、多种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主动遥感:传感器本身携带的人工电磁辐射源向地物发射一定能量电磁波,然后接受地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

被动遥感:探测仪器直接接收记录地物反射来自太阳的电磁波或者地物自身发射的电磁波,即电磁波来自天然辐射源——太阳或地球。

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设备和技术的总称,它是一个多维、多平台、多层次的立体化观测系统。

遥感平台:安装遥感器的飞行器。

图像处理分析设备:能够进行图形图像输入输出和处理静态或动态图形图像的设备。

问答题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答: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遥感导论习题部分答案

遥感导论习题部分答案

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答:①大面积同步观测;②时效性;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④经济性;⑤局限性4.遥感技术研究(应用领域)内容及发展前景答:遥感技术应用领域:(一)技术遥感在测绘中的应用;(二)遥感技术在军事上应用;(三)遥感技术在农林牧方面的应用;(四)遥感技术在水体信息提取中的应用;(五)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

影响遥感技术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遥感的时效性:实时检测与处理能力不足;(2)遥感的定量反演:精度不能达到实用要求。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遥感技术本身的局限性;(2)人们认识上局限性。

发展前景:遥感技术正在进入一个能偶快速准确的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海量数及应用研究的新阶段,在近一二十年内的倒了飞速发展,目前又将达到一个新的啊高潮!主要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1】遥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愈来愈高(例如,民用遥感影像饿空间分辨率达到米级,光谱分辨率达到纳米级,波段数已增加到数十个数百个;军用侦察卫星空间分辨率达到厘米级,如美若的KH-11空间分辨率为;【2】可获取遥感立体影像;【3】微波遥感迅速发展,未来诸多领域倾向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光谱仪的广泛应用;【4】高光谱遥感迅速发展;【5】遥感的综合应用不断深化,表现为从单一信息源分析向包含非遥感数据的多源信息的复合分析的方向发展;从定向判读向信息系统应用模型及专家系统支持下的定量分析;从静态研究向多时相的动态研究发展;【6】商业遥感时代的到来;【7】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遥感数据处理系统,3S一体化。

第二章:1.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6.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遥感导论第四章课后习题

遥感导论第四章课后习题

第四章1.熟悉颜色的三个属性。

明度、色调、饱和度,选取自然界的某些颜色例如:树叶、鲜花、土地、建筑物等,比较它们三种属性区别。

2.在图4.5中,若有红、绿、,蓝三原色分别位于红:0.61μm,绿:0.54μm,蓝:0.47μm附近,将这三点连成三角形,以此为基础找到它们的补色位置,说明补色黄、品红、青的波长及饱和度。

3.理解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在彩色合成时,有滤光片分别透光并照射到白色屏幕上利用什么原理?若是滤光片叠合透光又利用什么原理?分别解释之并实际例子说明。

4.利用标准假彩色影像并结合地物光谱特性,说明为什么在影像中植被呈现红色,湖泊、水库呈蓝偏黑色,重盐碱地呈偏白色。

5.一幅黑白影像,在以下两种情况时,(1)人头像,(2)单波段影像,分析对比度适中、过大、过小所造成的视觉影响。

6.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数字图像时,常常感觉炒出它与模拟图像的区别?7.卫星或飞机的传感器所接收的辐射信号除了地物直接反射的信息外,还混入了其他途径来的辐射,需要作辐射校正把它们去掉。

请分析有几种其他辐射进入传感器。

8.引起遥影像位置畸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作几何校正,遥感影像有什么问题?如果作了几何校正,又会产生什么新的问题?9.在作几何校正时,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

若图像一角没有任何控制点,估计几何校正后这一角的位置畸变将缩小还是增大?为什么?10.右图为数字图像,亮度普遍在10以下,只有两个像元出现15的高亮度(“噪声”)(1)采用模板为的均值平滑方法,求出新的图像。

(2)采用中值滤波,仍用3×3窗口,求出新的图像。

(注意计算前原图像的左右上下各加一行或一列,亮度与相邻亮度值相同,然后计算。

)11.数字图像如右图所示,用两种方法提取边缘:(1)罗伯特方法求出新的图像。

(2)索伯尔方法求出新的图像。

(计算前原图像的左右上下各种加一行或一列,亮度与相邻亮度值相同。

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答案

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章 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答案

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名词解释辐射亮度:由辐射表面一点处的单位面积在给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度称为辐射亮度。

普朗克热辐射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单位面积的黑体在单位时间、单位立体角内和单位波长间隔内辐射出的能量为B(λ,T)=2hc2 /λ5 ·1/exp(hc/λRT)-1灰度波谱:用该类型在该波段上的灰度值反应的波谱曲线黑体辐射:任何物体都具有不断辐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本领,为了研究不依赖于物质具体物性的热辐射规律,物理学家们定义了一种理想物体——黑体(black body),以此作为热辐射研究的标准物体。

电磁波谱:将电磁波按大小排列制成图表。

太阳辐射:太阳射出的辐射射线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地球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后,向外辐射的射线。

地物波谱特性:各种地物因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都有不同的电磁波辐射或反射特性反射率:地物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之比。

比辐射率:某一物体在一特定波长和温度下的发射辐射强度与理想黑体在相同波长和温度下所发射的辐射强度之比。

后向散射·问答题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是什么?当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后,就短波而言,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成为地表的主要辐射来源,而来自地球本身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地球自身的辐射主要集中在长波,即6um以上的热红外区段,该区段太阳辐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

两峰交叉之处是两种辐射共同其作用的部分,在2.5~6um,即中红外波段,地球对太阳辐照的反射和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均不能忽略。

什么是大气窗口?试写出对地遥感的主要大气窗口答:大气窗口的定义: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成为大气窗口。

包括:部分紫外波段,0.30mμ~0.40mμ,70%透过。

全部可见光波段,0.40mμ~0.76mμ,95%透过。

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答案

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答案

第四章遥感图像处理名词解释假彩色遥感图像:利用卫星或飞机拍摄到的基础遥感图像,将感兴趣的部分(如森林,水体,沙漠,重力异常区等)用不真实且夸张的颜色表示出来,与自然色不一致。

边缘检测:用于判断图像地物的边缘。

数字影像:数字影像是以二维数组形式表示的影像。

该数组由对连续变化的影像作等间隔抽样所产生的采样点组成。

几何校正:几何校正是指将遥感图像参照地形图、已校正图像或GPS控制点进行重采样,消除传感器成像的几何变形,使其具有地理坐标并与地面实际对应。

K-L变换:主成分变换;是建立在统计特征基础上的多维正交线性变换,就是一种离散化的Karhunen -Loeve变换。

辐射校正:对由于外界因素,数据获取和传输系统产生的系统的、随机的辐射失真或畸变进行的校正直方图均衡:是用一定的算法使直方图大致平和。

问答题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124 126 127120 150 125115 119 123什么是计算机图像处理,它包含那些内容,如何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来提高遥感图像的解译效果?答: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一系列加工,以便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效果。

常见的图像处理有图像数字化、图像编码、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分割与图像分析等。

(1)图像数字化通过取样与量化过程将图像变换成便于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形式。

通常,图像在计算机内用一个数字矩阵表示,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像素。

将图像数字化的设备有各种扫描仪与数字化仪。

(2)图像编码对图像信息进行编码,可以压缩图像的信息量,以便满足传输与存储的要求。

(3)图像增强使图像清晰或将其转换为更适合人或机器分析的形式。

图像增强并不要求真实地反映原始图像。

(4)图像复原消除或减少在获取图像过程中所产生的某些退化,尽量反映原始图像的真实面貌。

(5)图像分割将图像划分为一些互不重叠的区域。

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 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答案

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三章 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答案

第三章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名词解释可见光与近红外成像原理:可见光成像是对目标的反射率的分布进行记录。

近红外成像原理近红外光源发出的近红外辐射照射到研究对象后,由近红外摄像机接收被研究对象反射回来的近红外辐射,形成研究对象的近红外图像。

热红外成像原理:红外热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

微波成像原理: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

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接收机的方向,被天线获取。

中心投影卫星:光线通过投影中心投射到投影面上的成像方式的卫星。

多中心投影:有若干个投影中心的投影。

光谱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问答题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图像有什么特征?答:传统摄影依靠光学镜头及放置在焦平面的感光胶片来记录物体影像;数字摄影则通过放置在焦平面的光敏元件,经过光/电转换,以数字信号来记录物体影像。

图象特点:投影:航片是中心投影,即摄影光线交于同一点。

比例尺:航空像片上某一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长度之比,称为像片比例尺。

⑴平均比例尺:以各点的平均高程为起始面,并根据这个起始面计算出来的比例尺。

⑵主比例尺:由像主点航高计算出来的比例尺,它可以概略地代表该张航片的比例尺。

像点位移:⑴位移量与地形高差成正比,即高差越大引起的像点位移量也越大。

当高差为正时,像点位移为正,是背离像主点方移动;高差为负时,像点位移为负,是朝向像主点方向移动。

⑵位移量与像点距离像主点的距离成正比,即距像主点越远的像点位移量越大,像片中心部分位移量较小。

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答案

遥感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答案

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名词解释色调: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纹理特征: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

光机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间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目视解译标志: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直接标志是地物本身的有关属性在图像上的直接反映。

间接标志是指与地物的属性有内在联系,通过相关分析能够推断其性质的影像特征。

目视解译过程:是解译者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一些简单工具(如放大镜等)识别所需地物信息的过程。

遥感制图:通过对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或利用图像处理系统对各种遥感信息进行增强与几何纠正并加以识别、分类和制图的过程。

·问答题阐述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方法和具体工作步骤答: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1.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①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②收集与分析有关资料;③选择合适波段与恰当时相的遥感影像。

2.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①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典型解译样区,建立目视解译标志,探索解译方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础。

②野外考察:填写各种地物的判度标志登记表,以作为建立地区性的判度标志的依据。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影像判度的专题分类系统,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3.室内详细判读①统筹规划、分区判读②由表及里、循序渐进③去伪存真、静心解译。

4.野外验证与补判①野外验证包括:检验专题解译中图斑的内容是否正确;检验解译标志.②疑难问题的补判:对室内判读中遗留的疑难问题的再次解译。

5.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一种是手工转绘成图;一种是在精确几何基础的地理地图上采用转绘仪进行转绘成图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答:可见光成像是对目标的反射率的分布进行记录。

热红外成像原理:红外热成像使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目标的表面温度分布,变成人眼可以看到的代表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热图像。

遥感课后习题答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遥感课后习题答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欧阳家百(2021.03.07)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1.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遥感概论课后考试题库(带答案)

遥感概论课后考试题库(带答案)

遥感概论课后考试题库(带答案)一.多选题1.航空遥感的优点:()A、空间分辨率高,信息容量大B、灵活,适用于专题遥感研究C、各种星载遥感仪器的先行检验者D、信息获取方便参考答案:ABCD2.分辨率是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A、空间分辨率B、时间分辨率C、光谱分辨率D、辐射分辨率E、角度分辨率参考答案:ABCDE3.遥感制图流程可分为:A、制图目的B、制图规划C、制图颜色D、图像整饰参考答案:ABCD4.监督分类对训练区的要求:()A、训练区包含样本的种类与待分区域一致B、训练样本在各类目标地物面积较大的中心选取、保证均质C、必须选择和使用多个训练区,才能进行成功有效的识别D、选择一个训练区即可有效识别参考答案:ABC5.航空摄影按摄影所用的波段分为:()A、普通黑白摄影B、天然彩色摄影C、黑白红外摄影D、彩色红外摄影E、多光谱摄影参考答案:ABCDE6.按遥感的应用空间尺度分类为:A、全球遥感B、乡村遥感C、区域遥感D、城市遥感参考答案:ACD7.传感器按数据记录方式可分为:()A、成像方式B、可见光传感器C、红外传感器D、非成像方式参考答案:AD8.微波遥感的优点:()A、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工作能力,实现实时的动态监测B、对一些物体及地表层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云层C、微波传感器天线的方向可以调整,能够增强所获取的信息量D、微波信号与物质组成、结构等方面的特征有关,可以对物质组成进行推测E、多种频率、多种极化、多个视角,能够真实地反映地物的空间关系、大小尺寸、介电性质以及地表粗糙程度等参考答案:ABCDE9.目视解译方法包括:()A、直接判读法B、对比分析法C、地理相关分析法D、信息复合法E、综合推理法参考答案:ABCDE10.遥感技术系统的构成A、传感器B、遥感平台C、遥感信息的传输与处理D、遥感信息的分析与应用参考答案:ABCD11.遥感技术按平台分类为:A、近地面遥感B、航空遥感C、航天遥感D、航宇遥感参考答案:ABCD12.遥感技术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类为:A、主动遥感B、有光源遥感C、被动遥感D、无光原遥感参考答案:AC13.遥感分类误差来源:()A、土地利用类型、景观的多样性B、空间、辐射、光谱分辨率影响C、分类系统与数据资料的匹配程度D、分类算法和步骤的准确性E、混合像元参考答案:ABCDE14.监督分类方法有:()A、平行算法B、最小距离分类法C、最大似然法D、多级切割分类法参考答案:ABCD15.遥感影像地图的特征:()A、信息量丰富B、直观形象C、一定数学基础D、现势性较强参考答案:ABCD16.遥感影像镶嵌原则:()A、镶嵌的影像投影相同、比例尺相同,有足够的重叠区域B、图像的时相保持一致,多幅图像镶嵌时,以中间一幅为准进行几何拼接和灰度平衡C、有必要时应进行局部区域二次几何纠正和灰度调整D、镶嵌后的影像应是一幅信息完整、比例尺统一和灰度一致的图像参考答案:ABCD17.监督分类的缺点:()A、主观性较强B、训练样本的代表性难以保证C、花费较多人力、时间D、只能识别训练样本定义的类别参考答案:ABCD18.室内判读阶段包括哪些环节:()A、建立解译标志B、室内初步判读C、野外验证D、精度评价E、成果制图参考答案:ABCDE19.遥感图像几何畸变产生的原因:()A、遥感平台位置与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B、地球自转的影响C、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D、地形起伏的影响E、大气折射的影响参考答案:ABCDE20.遥感图像的增强处理的目的是:()A、改善图像显示质量,提高目视判读效果B、去除干扰,突出所需(专题)信息C、计算机自动分类的预处理方法参考答案:ABC21.光谱分辨率决定因素:()A、像元大小B、传感器波段数C、中心波长位置D、波长间隔(带宽)参考答案:BCD22.遥感信息提取的种类:()A、类型信息B、变化信息C、物理量提取D、指标提取E、特殊地物及状态的识别参考答案:ABCDE23.遥感技术按数据的表示方式分类为:A、影像遥感B、照片遥感C、成像遥感D、非成像遥感参考答案:CD24.可以从哪些方面建立间接解译标志:()A、目标地物与其相关指标指示特征B、地物与环境的关系C、目标地物与成像时间的关系D、不同解译标志的综合运用参考答案:ABCD25.遥感技术按波段宽度及波谱的连续性分类为:A、高光谱遥感B、宽波遥感C、常规遥感D、窄波遥感参考答案:AC26.遥感数据处理的目的是:()A、提高遥感图像判读的视觉效果B、误差订正C、提高分辨率D、自动分类的预处理参考答案:ABD27.实际进入传感器的辐射能量包括:()A、太阳直接发射到传感器的电磁辐射B、太阳辐射经大气衰减后照射地面,经地面反射后又经大气第二次衰减进入传感器;C、地面物体本身辐射经大气衰减后进入传感器;D、大气对入射辐射散射后直接进入传感器。

遥感导论答案

遥感导论答案

遥感导论答案遥感导论第一章1. 遥感的概念: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2. 遥感系统的基本构成: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 信息的获取, 信息的传输与记录, 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3. 遥感的特点: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2)时效性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4)经济性5)局限性第二章1.电磁波: 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就是电磁波电磁波谱: 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2.辐射通量φ: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辐射度I: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辐射出射度M: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3.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黑体辐射规律:1)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2)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成反比3)黑体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波长短的方向移动4.太阳常数:是指不受大气影响在距太阳一个天文单位内,垂直于太阳光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5.常见的大气散射及其特点,解释蓝天、朝霞、夕阳1〉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的多时发生的散射。

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对可见光的影响很大2〉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散射在光线向前方向比向后方向更强,方向性比较明显,潮湿天气对米氏散射影响较大3〉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无云的晴空呈现蓝色,因为蓝光波长短,散射强度较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个天空蔚蓝,,使太阳辐射传播方向的蓝光被大大削弱。

遥感课后习题答案之欧阳歌谷创作

遥感课后习题答案之欧阳歌谷创作

遥感导论课后习题答案欧阳歌谷(2021.02.01)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这对天气预报、火灾、水灾等的灾情监测,以及军事行动等都非常重要。

(比较多,大家理解性的删除自己不需要的)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需要更高分辨率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

第二章:1.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遥感导论答案

遥感导论答案

遥感导论答案第一章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第二章1.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2.电磁波谱主要分为哪几个波段?遥感利用最多是那些?分析原因频率由大到小:r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最常用的是:红外,可见光(被动遥感);微波(主动遥感)3、几类常见地物反射波谱特性.1.植物: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光的反射强,在绿波段形成波峰,在红和蓝是两个吸收带,在远红外波段有一反射陡坡,是因为植物的叶细胞结构不同,同时植物的种类、季节、病虫害影响、含水量也影响植被的光谱性质2.土壤:没有明显的波峰波谷,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3. 水体:反射主要在蓝绿波段,其它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是近红外波段吸收更强。

水中含泥沙时,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

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

4. 岩石:没有统一的变化规律。

5.城市道路,建筑物的反射波谱曲线受太阳的位置影响第三章1.主要遥感平台是什么,各有何特点?地面平台:高度在0~50m范围内,与地面接触的平台称为地面平台或近地面平台。

它通过地物光谱仪或传感器来对地面进行近距离遥感,测定各种地物的波谱特性及影像的实验研究。

航空平台:包括飞机和气球。

飞机按高度可以分为低空平台、中空平台和高空平台。

航天平台:包括卫星、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

高度在150km以上。

航天飞机240~350km高度。

遥感导论习题部分答案

遥感导论习题部分答案

1.遥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被侧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3.作为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与常规手段相比有什么特点答:①大面积同步观测:传统地面调查实施困难,工作量大,遥感观测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

②时效性:可以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传统调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获得地球上大范围地区动态变化的数据。

因此,遥感大大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性。

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遥感获得地地物电磁波特性数据综合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

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照要求设计,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同时考虑道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以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

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相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④经济性遥感的费用投入与所获得的效益,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⑤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发第二章:1.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②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的多时发生的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

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相对其他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很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有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成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2)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的平台称为遥感平台。

(3)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4)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5)传感器:接收、记录目标地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称为传感器或遥感器。

(6)空间分辨率: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7)数字图像:数字图像是指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图像。

(8)遥感数字图像:是以数字形式表示的遥感图像。

1.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2.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3雷达:由发射机通过天线在很短时间内,向目标地物发射一束很窄的大功率电磁波脉冲,然后用同一天线接收目标地物反射的回波信号而进行显示的一种传感器。

二、填空题(1)遥感按工作方式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

(2)颜色的性质由明度,色调,饱和度组成。

(3)微波的波长为1mm~1m。

(4)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5)微波遥感的工作方式属于遥感(6)侧视雷达的分辨力分为距离分辨力和方位分辨力,前者与脉冲宽度有关;后者与发射波长,天线孔径,距离目标地物。

(7)遥感探测系统包括信息源、信息获取、信息记录和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

(8)与常规手段相比,RS的特点为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9)大气散射包括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10)数字图像增强的方法包括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

(11)遥感探测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12)遥感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和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13)大气散射类型: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14)图像质量评价:空间分辩率、波普分辩率、辐射分辩率、时间分辩率。

(15)遥感平台分: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地面平台。

三、简答题8.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穿云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答:散射有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比其他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得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称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9.综合论述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遥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答: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会发生反射,折射,吸收,散射和投射,其中对传感器接收影响较大的是吸收和散射,辐射入射大气层,透过大气层经地面反射后再经大气层射入传感器,而在辐射入射大气层时,一部分能量会被散射吸收,而不能到达地面,而经地面反射的能量在二次经过大气层入射传感器又会被减弱,同时大气的散射光也有一部分直接或经过地物反射进入传感器。

10.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11.从地球辐射的分段性说明为什么对于卫星影像解译必须了解地物反射波谱特性。

答:因为太阳和地球最大辐射的对应波长分别为Q=0.48um和W=9.66um,两者相差甚远。

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0.3到0.5um,在紫外、可见光到近红外区段。

当太阳辐射到地表后,就短波而言,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成为地表的主要辐射来源,而来自地球自身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地球自身的辐射主要集中在长波,即6um以上的热红外区段,该区段太阳辐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只考虑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

在2.5um到6um波段,即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地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均不能忽略。

由上可知,了解地物反射波普特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地物的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同一物体的波谱曲线反应出不同波段的不同反射率,将此与遥感传感器的对应波段接收的辐射数据对照,可以得到遥感数据与地物的识别规律。

同时,地物反射波谱曲线随不同地物不同。

一般说,地物反射率随波长变化有规律可循,从而为遥感;影像的判读提供依据。

12.主要遥感平台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答: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可分为:航天平台、航空平台和地面平台。

特点:航天平台的高度在150km以上,其中最高的是静止卫星航空,航天飞机的高度在300km左右,航空平台包括低、中、高空飞机,以及飞艇、气球等,高度在百余米至十余千米不等。

地面平台包括车、船、塔等,高度均在0到50m的范围内。

13.摄影成像1)原理:摄影是通过成像设备获取物体影像的技术。

传统的摄影依靠光学镜头及放置在焦平面的感光胶片来记录物体影像。

数字摄影则是通过放置在焦平面上的光敏元件,经光电转换,以数字信号来记录物体的影像。

依据探测波长不同,又分为近紫外摄影、可见光摄影、红外摄影、多光谱摄影。

2)特点:a.投影方式为中心投影 b.其分辨率随着高度和距离的增加而变低 c.比例尺随着飞机高度和距离变化 c.地形起伏移位总是偏离中心投影点。

14.扫描成像1)原理:扫描成像是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扫描镜在机械驱动下,随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而摆动,依次对地物进行扫描,地面物体的辐射波束经扫描反射镜反射,并经透镜聚焦和分光,分别将不同波长的波段分开,再聚焦到感受不同的探测元件上,探测元件把接收到的电磁波能量转换成电信号,在磁介质上记录,再经电/光转换成光能量,在设置于焦平面的胶片上形成影像2)特点:a.扫描成像为非中心投影 b.它的瞬时视场角和总视场角决定了光机扫描的几何特征。

15.微波成像1)原理:由发射机通过天线在很短时间内,向目标地物发射一束很窄的大功率电磁波脉冲,然后用同一天线接收目标地物反射的回波信号而进行显示。

不同物体,回波信号的振幅、相位不同,故接收处理后,可测出目标地物的方向、距离等数据。

2)特点:a.其投影方式为非中心投影 b.由脉冲的延迟时间和波束宽度来控制分辨率 c.比例尺在横向上产生畸变 d.地形起伏移位总是向着飞行航迹线。

16.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答:遥感图像的质量需从三个方面评价:1)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空间分辨率越高,图像质量越好2)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图像质量愈好;3)辐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每一像元的辐射量化级,分辨率越高,图像质量越好;4)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分辨率越高,图像质量越好。

17.加色法原理:加色法原理:若两种颜色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补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两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则称之为三原色,红绿蓝是加色法的三原色。

18.利用标准假彩色影像并结合地物波谱特性,说明为什么在影像中植被呈现红色,湖泊、水库呈偏黑色,重碱盐地偏白色。

答:标准假彩色就是RGB通道对应TM432波段合成所得的图像,TM4为波长为0.76~0.90的近红外波段,TM3为波长为0.63~0.69的红色波段,TM2为0.52~0.60的绿色波段,在此范围内植物的反射率最高,因而呈现红色,水的反射率最低,因而呈蓝偏黑色,重盐碱地反射率居中,因而呈偏白色。

19.引起遥感影像位置畸变的原因是什么?答:畸变原因:a.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如航高、航速、俯仰、翻滚、偏航;b.地形起伏的影响;c.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d.大气折射的影响;e.地球自转的影响。

20、选择一幅遥感影像,按照书中介绍的基本步骤试做遥感影像解译并作图,体会整个解译过程中的关键点。

(P174-175)目视解译基本步骤:一般认为,遥感图像目视判读分为五个阶段。

(1) 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一般说来,准备工作包括以下方面: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搜集与分析有关资料、选择合适波段与恰当时相的遥感影像。

(2) 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典型解译样区,建立目视解译标志,探索解译方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础。

(3)室内详细判读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奠定了室内判读的基础。

建立遥感影像判读标志后,这就可以在室内进行详细判读了。

(4)野外验证与补判:室内目视判读的初步结果,需要进行野外验证,以检验目视判读的质量和解译精度。

对于详细判读中出现的疑难点、难以判读地方则需要在野外验证过程中补充判读。

主要包括两方面:a、检验专题解译中图斑的内容是否正确;b、验证图斑界限是否定位准确,并根据野外实际考察情况修正目标地物的分布界限。

(5)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成果,一般以专题图或遥感影像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将遥感图像目视判读成果转绘成专题图,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手工转绘成图,另一种是在精确几何基础的地理地图上采用转绘仪进行转绘成图。

完成专题图的转绘后,再绘制专题图图框、图例和比例尺等,对专题图进行整饰加工,形成可供出版的专题图。

21.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根本区别点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是根据训练场提供的样本选择特征参数,建立判别函数,对待分类点进行分类。

因此训练场地选择是监督分类的关键。

对于不熟悉区域情况的人来说,选择足够数量的训练场地带来很大的工作量,操作者需要将相同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叠在遥感图像上,根据地形图上的已知类型圈定分类用的训练场地。

缺点:由于训练场地要求有代表性,训练样本的选择要考虑到地物光谱特征,样本数目要能满足分类的要求,有时这些还不容易做到。

优点:当两个地物类型对应的光谱特曾类差异很小时,监督分类取得的效果好。

非监督分类:优点: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它根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性进行分类。

因此,非监督分类方法简单,且分类具有一定精度。

严格说来,分类效果好坏需要经过实际调查来检验。

党光谱特征类能够和唯一的地物类型相对应时,非监督分类取得较好分类效果缺点:当两个地物类型对应得光谱特征类差异很小时,非监督分类效果不如监督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