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微原硬件实验

合集下载

北邮 电子科学与技术 ASIC专业实验 实验报告

北邮 电子科学与技术 ASIC专业实验 实验报告
ASIC 专业实验
指导老师:刘雯
电子工程学院
ASIC 专业实验
实验报告
班 级:2012211205 姓 名:翁雪妍 学 号:2012210961 指导老师:刘雯
ASIC 专业实验
指导老师:刘雯
一、课程任务
1.完整完成一个 CPU 芯片的功能设计并通过验证(包括前端逻辑设计和仿真),主要对应课 程的 LAB 1 – LAB 8 部分 2.熟悉综合的过程,并验证综合后的电路(逻辑综合) 3.对关键部件进行布局布线(版图设计)
end 3'b011://3
begin {sel,rd,ld_ir,inc_pc,halt,ld_pc,data_e,ld_ac,wr}<=9'b1_1_1_0_0_0_0_0_0;
end 3'b100://4
begin {sel,rd,ld_ir,inc_pc,halt,ld_pc,data_e,ld_ac,wr}<=9'b1_1_1_0_0_0_0_0_0;
end 3'b101://5
begin {sel,rd,ld_ir,inc_pc,ld_pc,data_e,ld_ac,wr}<=8'b0_0_0_1_0_0_0_0; halt<=opcode==`HLT;
end 3'b110://6
begin {sel,ld_ir,inc_pc,halt,ld_pc,data_e,ld_ac,wr}<=8'b0_0_0_0_0_0_0_0; rd<=alu_op;
总的来说,我们完成的是 Top-down 自顶向下的 CPU 设计,一个基本的 CPU 要包括三部 分功能:数据存储、数据运算和控制部分。与之相对应的硬件结构也分为三部分:存储器、 数据通路和控制器。

北邮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硬件实验报告

北邮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硬件实验报告

微原硬件实验报告班级:07118 班学号:070547班内序号:26姓名:杨帆实验一熟悉实验环境及IO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和熟悉实验台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

2. 通过实验掌握直接使用Debug 的I、O 命令来读写IO 端口。

3. 学会Debug 的使用及编写汇编程序二,实验内容1. 学习使用Debug 命令,并用I、O 命令直接对端口进行读写操作,2.用汇编语言编写跑马灯程序。

(使用EDIT 编辑工具)实现功能A.通过读入端口状态(ON 为低电平),选择工作模式(灯的闪烁方式、速度等)。

B.通过输出端口控制灯的工作状态(低电平灯亮)三,实验步骤1.实验板的IO 端口地址为EEE0H在Debug 下,I 是读命令。

(即读输入端口的状态---拨码开关的状态)O 是写命令。

(即向端口输出数据---通过发光管来查看)进入Debug 后,读端口拨动实验台上八位拨码开关输入I 端口地址回车屏幕显示xx 表示从端口读出的内容,即八位开关的状态ON 是0,OFF 是 1 写端口输入O 端口地址xx (xx 表示要向端口输出的内容)回车查看实验台上的发光二极管状态,0 是灯亮,1 是灯灭。

2. 在Debug 环境下,用a 命令录入程序,用g 命令运行C>Debug -amov dx, 端口地址mov al,输出内容out dx, almov ah, 0bhint 21hor al, aljz 0100int 20h-g运行查看结果,修改输出内容再运行查看结果分析mov ah, 0bhint 21hor al, aljz 0100int 20h该段程序的作用3.利用EDIT 工具编写汇编写跑马灯程序程序实现功能A.通过读入端口状态(ON 为低电平),选择工作模式(灯的闪烁方式、速度等)。

B.通过输出端口控制灯的工作状态(低电平灯亮) C>EDIT 文件名.asm录入程序按Alt 键打开菜单进行存盘或退出编译文件C>MASM 文件名.asm连接文件C>LINK 文件名.obj运行文件或用Debug 进行调试。

(完整版)北邮电子院专业实验报告

(完整版)北邮电子院专业实验报告

电子工程学院ASIC专业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班内序号:第一局部语言级仿真LAB1:简单的组合逻辑设计一、实验目的掌握根本组合逻辑电路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中描述的是一个可综合的二选一开关,它的功能是当sel=0否那么给出结果out=b。

在Verilog HDL 中,描述组合逻辑时常使用时,给出out=a,assign结构。

equal=(a==b)?1:0是一种在组合逻辑实现分支判断时常用的格式。

parameter定义的参数决定位宽。

测试模块用于检测模块设计的是否正确,它给出模块的输入信号,模块的内部信号和输出信号。

size观察三、源代码mux.vmodulescale_mux(out,sel,b,a);parametersize=1;output[size-1:0]out;input[size-1:0]b,a;inputsel;assignout=(!sel)?a:(sel)?b:{size{1'bx}};endmodulemux_test.v`definewidth8`timescale1ns/1nsmodulemux_test;reg[`width:1]a,b;wire[`width:1]out;regsel;scale_mux#(`width)m1(.out(out),.sel(sel),.b(b),.a(a)); initialbegin$monitor($stime,,"sel=%ba=%bb=%bout=%b",sel,a,b,out); $dumpvars(2,mux_test);sel=0;b={`width{1'b0}};a={`width{1'b1}};#5sel=0;b={`width{1'b1}};a={`width{1'b0}};#5sel=1;b={`width{1'b0}};a={`width{1'b1}};#5sel=1;b={`width{1'b1}};a={`width{1'b0}};#5$finish;endendmodule四、仿真结果与波形LAB2: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一、实验目的掌握根本时序逻辑电路的实现。

北邮研究生嵌入式系统实验课程——第4-2节 VxWorks任务间通信

北邮研究生嵌入式系统实验课程——第4-2节 VxWorks任务间通信

创建信号量
SEM_ID semBCreate( options, initialState)
– Options 为阻塞在该信号量的任务规定排队的类 型(SEM_Q_PRIORTY或SEM_Q_FIFO) – initialState 初始化信号量为可用(SEM_FULL)或 不可用(SEM_EMPTY)
VxWorks提供三种类型的信号量
–二进制信号量:最快和常用的信号量,提供阻塞方式,用 于实现同步或互斥 –互斥信号量:用于实现互斥问题的特殊的二进制信号量, 解决具有互斥、优先级继承、删除安全和递归等情况 –计数信号量:类似于二进制信号量,记录信号量被释放的 次数。适合于一个资源的多个实例需要保护的情况
LOCAL SEM_ID fooBinSemId, fooMutexId; LOCAL FOO_BUF fooBuffer; fooSet(); 互斥信号量 … 共享内存 fooGet(); …
链表
lstLib库提供对双向链表进行操作的函数
List Descriptor Header Tail User node1 User node2 NODE
任务锁的使用
taskLock()/taskUnlock()
– 禁止所有其它任务执行 – 当非常频繁地做某事时使用 – 注意要保持critical region短
funcA () {
taskLock (); . . /* critical region of code that cannot be interrupted */ . taskUnlock ();
等待事件的任务调用semTake(),并一直阻塞 到得到信号量 检测到事件的任务或中断调用semGive();解锁 了等待事件的任务

北邮研究生嵌入式系统实验课程——第4-4节 VxWorks网络编程

北邮研究生嵌入式系统实验课程——第4-4节 VxWorks网络编程
12
VxWorks网络组件
basic network initialization components: 基本的网络初始化组件
– VxWorks基本网络支持 – 网络设备的启动
network devices:网络设备
– 网络设备的类型
networking protocols:网络协议
– TCP/IP组件 – 应用及路由协议
2
1、网络基础
OSI七层协议 TCP/IP协议 路由 Internet Protocol(IP)
– 数据报(Datagram)通信协议 – 是一种尽力而为业务(Best-effort ) 数据丢失(Loss) 重新排序(Reordering) 数据重复(Duplication) 延时(Delay) – 主机到主机的数据传送
Block until connection established
Socket() Connect()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send()
Communication message (request)
recv()
Process request
send()
Communication message (reply)
传输协议(Transport Protocols)
用户数据报协议(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对数据进行校验 – 仍然是尽力而为的服务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 对数据进行校验 – 可靠的字节流传送 – 流量和拥塞控制
3
IP地址
32-bit的识别符 (IPv4, IPv6=128 bits) 点分方式的四个十进制数来表示: 192.118.56.25 -> 167.208.101.28

北邮通原硬件实验报告材料

北邮通原硬件实验报告材料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原理硬件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实验日期:实验一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一、实验目的1) 了解DSB-SC AM信号的产生及相干解调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 了解DSB-SC AM的信号波形及振幅频谱的特点,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 了解在发送DSB-SC AM信号加导频分量的条件下,收端用锁相环提取载波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4) 掌握锁相环的同步带和捕捉带的测量方法,掌握锁相环提取载波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DSB-SC AM 信号的产生1) 按照指导书图示,连接实验模块。

2) 示波器观察音频振荡器输出调制信号m(t),调整频率10kHz03) 示波器观察主振荡器输出信号波形和频率;观察乘法器输出,注意相位翻转。

4) 测量已调信号的振幅频谱,调整加法器的G和g,使导频信号的振幅频谱的幅度为已调信号的编带频谱幅度的0.8倍。

2、DSB-SC AM 信号的相干解调及载波提取1) 调试锁相环a) 单独测试VCO的性能 Vin暂不接输入,调节f0旋钮,改变中心频率,频率范围约为 70~130kHz。

V in接直流电压,调节中心频率100kHz-2~2V变化,观察VCO 线性工作范围;由GAIN调节VCO灵敏度,使直流电压变化正负1V时VCO频偏为10kHzb) 单独测试相乘和低通滤波工作是否正常。

锁相环开环,LPF输出接示波器。

两VCO经过混频之后由LPF输出,输出信号为差拍信号。

c) 测试同步带和捕捉带:锁相环闭环,输出接示波器,直流耦合。

将信号源VCO的频率f0调节到比100kHz小很多的频率,使锁相环失锁,输出为交变波形。

调节信号源VCO频率缓慢升高,当波形由交流变直流时说明VCO锁定,记录频率f2=96.8kHz,继续升高频率,当直流突变为交流时再次失锁,记录频率 f4=115.6kHz。

缓慢降低输入VCO频率,记录同步时频率f3=106.9kHz和再次失锁时频率f1=90.7kHz。

北邮 嵌入式 实验报告

北邮 嵌入式 实验报告

北邮嵌入式实验报告北邮嵌入式实验报告一、引言嵌入式系统是将计算机技术与其他工程领域相结合的一种综合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北邮嵌入式系统的学习与实践,深入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背景北邮嵌入式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

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调试技巧,提高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硬件平台本实验使用的硬件平台为北邮嵌入式系统开发板,该开发板集成了ARM Cortex-M3内核的处理器,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和扩展能力。

2. 软件开发环境本实验使用的软件开发环境包括Keil MDK-ARM集成开发环境和ST-Link调试工具。

Keil MDK-ARM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软件开发工具链,包括编译器、汇编器、链接器和调试器等,方便学生进行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和调试工作。

3. 实验任务本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任务:(1) 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架构,了解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寄存器的使用方法。

(2) 学习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包括编译、烧写和调试。

(3) 编写简单的嵌入式应用程序,实现对外设的控制和数据处理功能。

(4) 调试和测试嵌入式应用程序,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四、实验过程1. 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架构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学习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架构。

了解了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执行过程、寄存器的使用方法等。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嵌入式系统的外设接口和扩展能力,为后续的实验任务做好准备。

2. 学习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在掌握了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后,我们开始学习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

首先,我们安装了Keil MDK-ARM集成开发环境,并配置了相应的编译器和调试器。

然后,我们学习了嵌入式软件的编译、烧写和调试方法,掌握了如何将编写的程序烧写到开发板上,并通过调试工具进行程序的调试和测试。

北邮计算机系统结构-WINDLX模拟器实验 报告

北邮计算机系统结构-WINDLX模拟器实验 报告

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学院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名称:WINDLX模拟器实验班级:姓名:学号:实验一 WINDLX模拟器安装及使用略实验二指令流水线相关性分析一.实验类别验证实验二.实验目的通过使用WINDLX模拟器,对程序中的三种相关现象进行观察,并对使用专用通路,增加运算部件等技术对性能的影响进行考察,加深对流水线和RISC处理器的特点的理解。

三.实验环境Windows XP操作系统WinDLX模拟器四.实验原理指令流水线中主要有结构相关、数据相关、控制相关。

相关影响流水线性能。

(1)数据相关定义:原有先后顺序的两条指令(I1,I2)在对共享变量(位置)进行读、写时,指令流水线中实际完成的读、写顺序与原有顺序不一致,导致流水线输出错误。

三类数据相关:写读(WR)相关读写(RW)相关写写(WW)相关解决方法技术:1. 使某些流水线指令延迟、停顿一或多个周期。

2. 双端口存储器:如果指令和数据放在同一个存储器。

3. 设置两个存储器:一个数据存储,一个为指令存储器。

4. 软件优化编译:通过指令重新排序,消除数据相关。

5. 定向技术:又称旁路技术或专用通路技术,是使后续指令提前得到前指令的运算结果(适合ALU类指令)(2)结构相关定义:如果某指令在流水线重叠执行过程中,硬件资源满足不了指令重叠执行的要求,会产生资源冲突或竞争,称为流水线结构相关解决方法技术:1. 延迟技术:使某些指令延迟、停顿一或多个时钟周期2. 双端口存储器:允许同时读两个数据或指令3. 设置双存储器(哈弗结构):一个数据存储,一个指令存储。

4软件优化编译:通过指令重新排序消除结构相关。

(3)控制相关定义:控制相关是指因程序执行转移类指令而引起的冲突相关。

包括无条件转移、条件转移、子程序调用、中断等,它们属于分支指令,执行中可能改变程序方向,造成流水线断流。

解决方法技术:1、静态分支技术静态转移预测技术(猜测法) ;延迟转移;提前形成条件码,生成转移目标地址;改进循环程序;2、动态分支预测技术转移历史表BHT;转移目标缓冲栈(BTB);转移目标指令缓冲栈BTIB;五.实验步骤(1)观察程序中出现的数据/控制/结构相关。

北邮通原软件实验报告

北邮通原软件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题目: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班级:专业:姓名成绩:目录实验一验证抽样定理 (3)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原理 (3)三、实验步骤 (4)四、实验结果 (5)4.1抽样速率fs=10Hz(小于2fm): (5)4.2抽样速率fs=28Hz(等于2fm): (6)4.3抽样速率fs=56Hz(大于2fm): (7)五、实验讨论 (7)六、实验建议和意见 (8)实验二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8)一、实验目的 (8)二、实验原理 (8)2.1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8)2.2升余弦滤波器 (9)三、实验步骤 (9)四、实验结果 (10)4.1Rate为奈奎斯特速率(100Hz),无噪声 (11)4.2改变信源速率Rate,无噪声 (12)4.2.1Rate = 50 Hz (12)4.2.2Rate = 150 Hz (13)4.2.3Rate = 200 Hz (14)4.3Rate为奈奎斯特速率(100Hz)时,加入噪声 (15)4.3.1标准差Std Dev = 0.2V (15)4.3.2标准差Std Dev = 2V (16)4.3.3标准差Std Dev = 5V (17)五、实验讨论 (17)六、实验建议和意见 (18)实验三16QAM调制与解调 (18)一、实验目的 (18)二、实验原理 (18)2.1矩形MQAM信号星座 (19)2.2矩形星座MQAM信号的产生 (19)2.3矩形星座MQAM信号的解调 (19)三、实验步骤 (20)四、实验结果 (21)4.1带宽Fc=10Hz,无噪声 (21)4.2带宽Fc=10Hz,加入噪声 (22)4.2.1标准差Std Dev = 0.2V (22)4.2.2标准差Std Dev = 5V (23)4.3改变带宽,有噪声 (24)4.3.1带宽Fc=20Hz(2倍),噪声标准差Std Dev = 0.2V (24)4.4增大发送功率,有噪声 (25)4.4.1基带信号幅度Amp = 20v,噪声标准差Std Dev = 1V (25)五、实验讨论 (26)六、实验建议和意见 (27)实验一验证抽样定理一、实验目的1)验证抽样定理。

工作报告之北邮otn实习报告

工作报告之北邮otn实习报告

北邮otn实习报告【篇一:北京邮电大学专业实习报告】北京邮电大学实习报告附:实习总结及心得体会:学习通信已经三年了,即将步入大四,我们马上要结束大学的课程,很多人要步入社会,很多人要进入实验室进行专业领域的研究学习,这个时候,就该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真正把这些知识学到手。

所以,大四开学之前,我们进行了为期4天的专业实习,在黄村的联通培训基地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通过专业实习复习并深化本专业知识,并理论应用到实际,了解通信发展的现况,加深对全国通信网的感性认识,了解本行业的历史发展,现在概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及行业新技术的趋势等。

在复习和进一步学习通信行业各学科知识的同时,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除了知识技术方面的培养,还进行学生关于工作态度,分工合作的契合性,乃至面对各种问题的人生态度等素质教育,使学生真正成长为全方面的素质人才。

了解电信企业生产和运营的规律及通信企业的现状,将对本行业的认识与社会发展及国家局势和性质联系到一起,上升到另一个高度,达到对学生更深层次的教育培养,真正为以后走向社会为国家通信行业做贡献打下基础。

二.实习内容总结及心得体会1.20m宽带及综合布线专业实习的第一天,老师主要介绍了宽带接入,光纤接入fttx+lan等技术。

其中重点介绍了adsl,dsl,fttx,xpon 。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adsl技术是运行在原有普通电话线上的一种新的高速宽带技术,它利用现有的一对电话铜线,为用户提供上、下行非对称的传输速率(带宽)。

非对称主要体现在上行速率(最高640kbps)和下行速率(最高8mbps)的非对称性上。

上行(从用户到网络)为低速的传输,可达640kbps;下行(从网络到用户)为高速传输,可达8mbps。

adsl是目前dsl技术系列中最适合宽带上网的技术,因为adsl上下行速率的非对称特性、能提供的速率以及传输距离特别符合现阶段互联网接入的要求,而且能与普通电话共用接入线;adsl的标准化很完善,产品的互通性很好,价格也在大幅下降,而且adsl接入能提供qos、确保用户独享一定的带宽。

北邮通信原理实验 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北邮通信原理实验 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题目: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班级:2013211124专业:信息工程姓名:曹爽成绩:目录实验一:抽样定理 (3)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要求 (3)三、实验原理 (3)四、实验步骤和结果 (3)五、实验总结和讨论 (9)实验二: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10)一、实验目的 (10)二、实验要求 (10)三、实验原理 (10)四、实验步骤和结果 (10)五、实验总结和讨论 (19)实验三:16QAM的调制与解调 (20)一、实验目的 (20)二、实验要求 (20)三、实验原理 (20)四、实验步骤和结果 (21)五、实验总结和讨论 (33)心得体会和实验建议 (34)实验一:抽样定理一、 实验目的1. 掌握抽样定理。

2. 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 实验要求改变抽样速率观察信号波形的变化。

三、 实验原理一个频率限制在0f 的时间连续信号()m t ,如果以012S T f的间隔进行等间隔均匀抽样,则()m t 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还原确定。

四、 实验步骤和结果1. 按照图1.4.1所示连接电路,其中三个信号源设置频率值分别为10Hz 、15Hz 、20Hz ,如图1.4.2所示。

图1.4.1 连接框图图1.4.2 信号源设置,其余两个频率值设置分别为15和202.由于三个信号源最高频率为20Hz,根据奈奎斯特抽样定理,最低抽样频率应为40Hz,才能恢复出原信号,所以设置抽样脉冲为40Hz,如图1.4.3。

图1.4.3 抽样脉冲设置3.之后设置低通滤波器,设置数字低通滤波器为巴特沃斯滤波器(其他类型的低通滤波器也可以,影响不大),截止频率设置为信号源最高频率值20Hz,如图1.4.4。

图1.4.4 滤波器设置4.为了仿真效果明显,设置系统时间如图1.4.5所示。

图1.4.5 系统时间设置5.之后开始仿真,此时选择抽样速率恰好等于奈奎斯特抽样频率,仿真结果如图1.4.6所示,图中最上面的Sink4是相加后的输入信号波形,中间的Sink8是输入信号乘以抽样脉冲之后的波形,最下面的Sink9是低通滤波恢复后的波形。

北邮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晶体管放大倍数检测电路的设计与实验

北邮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晶体管放大倍数检测电路的设计与实验

晶体管放大倍数β检测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摘要】晶体管是工程上常见的一种元器件,放大倍数为其基本参数。

为了检测出不同晶体管的放大倍数的粗略值,本实验利用集成运放和发光二极管,将晶体管的放大倍数分成若干个档位进行测量。

利用本实验的电路,可以成功实现对晶体管类型的判断,对晶体管放大倍数的档位测量,并在β>250时实现报警。

放大倍数的检测对于晶体管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任意一个晶体管,在工程应用前,都应检测出它的类型及放大倍数。

【关键词】电子电路设计测量晶体管放大倍数β【实验目的】1、加深对晶体管β值意义的理解;2、了解并掌握电压比较器电路和发光二极管的使用;3、提高独立设计电路和验证实验的能力。

【设计任务和要求】【基本要求】1、设计一个简易晶体管放大倍数β检测电路,该电路能够实现对三极管β值大小的初步判断。

系统电源DC±12V2、电路能够检测出NPN、PNP三极管的类型;3、电路能够将NPN型三极管放大倍数β分为大于250、200~250、150~200和小于150四个档位进行判断;4、用发光二极管来指示被测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值属于哪一个档位,当β超出250时二极管能够闪烁报警;5、在电路中可以手动调节四个档位值的具体大小;【提高要求】1、电路能够将PNP型三极管放大倍数β分为大于250、200~250、150~200和小于150四个档位进行判断,并且能手动调节四个档位值的具体大小。

2、NPN、PNP三极管β档位的判断可以通过手动切换。

【设计思路】简易双极型三极管放大倍数β检测电路的设计总体框图如下所示:电路由五部份组成:三极管类型判别电路、三极管放大倍数β档位判断电路、显示电路、报警电路和电源电路。

三极管类型判别电路的功能是利用NPN型和PNP型三极管的射极、基极、集电极电流流向均相反的特性而实现的。

对于一个NPN型的三极管,若要工作在放大区,则其基极与射极之间电压应为正向电压,且集电极的电位要比基极电位高。

北邮计网实践实验报告

北邮计网实践实验报告

北邮计网实践实验报告北邮计网实践实验报告范文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需要动手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学科,多参加实践,多动手,可以学到更多知识。

下面是爱汇网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北邮计网实践实验报告范文,供大家阅读!北邮计网实践实验报告范文篇1开学第一周我们就迎来了计算机网络实训,这门课程与上学期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相对应,给了我们一个更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机会。

实训的内容包括了网线的压制,虚拟机的使用,服务器的安装,dhcp,dns,iis,ftp,web等基本内容,使我们对网络的组建、运作有个初步的了解。

实训第一阶段的内容包括压制网线。

eia/tia-568标准规定了两种rj45接头网线的连接标准(并没有实质上的差别),即eia/tia-568a和eia/tia-568b。

568a类线的顺利为: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568b类线的顺利为: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直通线两端是相同的,(即568a568a,568b568b),交叉线两端烈性不同(568a568b)。

交叉线通常用于同类设备之间的互联,如pc綪c、hub綡ub;直通线通常用于pc机与hub之间的互联。

目前,很多交换机之间也可以使用直通线进行互联。

可以使用专门的网线测试器,测试网线连通性(即通过网线测试器测试网线的每根芯是否连通)。

对于直通线,测试时两端的指示灯都应该按照从1至8的顺利依次发亮;对于交叉线,应是13、26、44、55、77、88。

如果没有网线测试器,可以将其连入网络,测试其可用性:对于交叉线,可以直接连接两台pc机;对于直通线,可以将两台pc机通过两根网线分别连接到一台hub上进行测试。

虽然以前自己也压过,但是通过实训更熟练了,也终结出了一些技巧和教训,比如在剥线的时候要拧一下,排好线以后要剪平,插下去才能保证每一根都接触得到。

虚拟机安装对我们实训有很多好处,虚拟机的软件是vmware,这一款软件可以在一台实体机上虚拟出有硬盘,cpu,内存,网卡等设备的虚拟机,并且相互之间可以互联,极大的方便了我们学习。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目录实验一路由器、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3)实验目的: (3)实验内容: (3)实验设备: (3)实验过程 (3)实验二局域网实验 (9)实验目的: (9)实验内容: (9)实验设备: (9)实验原理: (9)实验过程: (11)实验三IP路由 (13)实验目的: (13)实验内容: (14)实验设备: (14)实验过程 (14)实验四IP路由协议 (18)实验目的: (18)实验内容: (18)实验设备: (18)实验过程 (18)实验总结 (21)实验一路由器、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验目的:全程全网通信专业实验室的设备都是实际应用设备,对设备的熟悉是做好实验的基础,本实验的目的就是认清不同种类线缆,了解其用途、特性,并通过配置设备来了解、掌握设备的基本特性,为后续实验做准备。

实验内容:(1)通过Console口访问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2)通过微机Telnet到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3)ftp访问路由器、交换机实验设备:华为QuidWay™系列交换机、华为QuidWay™系列路由器实验过程:(1)通过Console口访问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打开超级终端,新建连接时进行设置连接终端后,设置属性打开路由器(或交换机),选择更改界面语言并键入?以查看命令尝试键入一些简单命令(2)通过微机Telnet到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画出拓扑图,连线打开Windows Telnet,进行设置连接后进入路由器配置视图,操作命令与超级终端下相同实验二局域网实验实验目的:熟悉组成LAN的主要设备,了解掌握LAN的基本特点以及LAN中的常用技术。

实验内容:(1)VLAN的基本配置(2)中继(干道)链路(Trunk links)/接入链路(Access links)的使用(3)广播风暴及生成树(STP)的使用实验设备:华为QuidWay™系列交换机实验原理:1.程控交换机简介:程控交换机通常专指用于电话交换网的交换设备,属于全电子型,它是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有机结合的产物。

北邮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北邮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北邮微机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微机原理的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并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计算机硬件设备:PC机一台、示波器一台、数字信号发生器一台。

•软件工具:TASM、MASM汇编语言编译器。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将PC机与示波器、数字信号发生器连接。

•打开PC机,进入实验环境。

2. 实验一:简单指令的执行•编写一个简单的汇编程序,实现两个数相加并将结果存储到指定寄存器中。

•使用TASM或MASM编译器对汇编程序进行编译,生成可执行文件。

•运行可执行文件,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相加过程的波形。

3. 实验二:数据传输操作•编写一个汇编程序,实现数据在不同寄存器和内存之间的传输。

•编译并运行程序,通过观察PC机上的输出结果,验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4. 实验三:逻辑运算和移位操作•编写程序,实现逻辑运算和移位操作,并观察运算结果。

•通过数字信号发生器产生相应的输入信号,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5. 实验四:中断处理•编写一个汇编程序,实现对中断请求的响应和处理。

•通过示波器观察中断请求和处理的波形,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6. 实验五:串行通信操作•编写程序,实现串行通信的发送和接收操作。

•通过示波器观察串行通信的波形,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对每个实验步骤进行记录,并详细分析实验结果。

•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是否一致,并给出原因分析。

五、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理解了微机原理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过程。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计算机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实际操作中的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不仅掌握了微机原理的实际应用技能,还深化了对计算机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思考和实践,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北邮实验报告模板

北邮实验报告模板

北邮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模板如下:
实验报告
标题:XXX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实验日期)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实验手段对XXX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我们得出了XXX的结论。

本次实验充分展
示了实验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引言:
(在这一部分,简单介绍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实验设备和试剂:
(列出实验中所使用的设备和试剂的名称和规格,包括仪器、设备、
试剂等)
实验步骤:
(按照一定的顺序,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包括操作方法、实验条件、观察点等)
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
(记录和描述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可以使用图表等方式展示数据)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中得到的结果和结论,可以简单指出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否
实现)
实验思考:
(对本次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附录:
(提供实验原始数据、实验过程中的照片、数据处理程序等附加信息)实验报告中的每个部分都需要清楚地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对数
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报告要求简洁明了、层次分明,语言通俗易懂。

同时,实验报告中引用的文献需要做到格式规范和准确性。

完成一份规范
的实验报告需要认真对待,按照模板的要求逐一填写,以确保实验报告的
准确性和完整性。

北邮 嵌入式 实验报告

北邮 嵌入式 实验报告

北邮嵌入式实验报告北邮嵌入式实验报告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系统,它被嵌入到其他设备中,以完成特定的功能。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嵌入式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我参加了北邮的嵌入式实验。

实验的第一部分是关于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

我们学习了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特点以及与普通计算机系统的区别。

嵌入式系统具有高度可靠性、实时性和低功耗的特点,主要应用于汽车、家电、医疗设备等领域。

通过实验,我深刻理解了嵌入式系统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的前景。

在实验的第二部分,我们学习了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平台。

我们使用了一款名为Raspberry Pi的开发板,它是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

通过连接各种外设,我们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比如LED灯的控制、温度传感器的读取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GPIO接口与外设进行交互,并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了一些基本的功能。

第三部分是关于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

我们学习了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并使用了嵌入式Linux系统进行开发。

通过在Raspberry Pi上安装Linux系统,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开发工具和语言进行软件开发。

我学会了使用C语言编写嵌入式程序,并通过交叉编译将程序烧录到开发板上运行。

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软件开发在嵌入式系统中的重要性。

实验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案例。

我们学习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的嵌入式应用,并通过实验进行了模拟。

通过连接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我们实现了一套简单的智能家居系统,包括温度控制、灯光控制等功能。

这个实验让我对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未来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通过参加北邮的嵌入式实验,我不仅学到了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开发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思考,我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

北邮2016通信原理硬件实验报告

北邮2016通信原理硬件实验报告

北邮2016通信原理硬件实验报告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原理硬件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实验日期:目录实验一双边带抑制载波条幅 (3)实验二: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调幅 (8)实验六:眼图 (13)实验七:采样、判决 (14)实验八:二进制通断键控 (17)实验十二:低通信号的采样与重建 (20)实验总结 (24)实验一双边带抑制载波条幅(DSB-SC AM)一、实验目的(1)了解DSB-SC AM信号的产生以及相干解调的原理和实现方法;(2)了解DSB-SC AM信号波形以及振幅频谱特点,并掌握其测量方法;(3)了解在发送DSB-SC AM 信号加导频分量的条件下,收端用锁相环提取载波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4)掌握锁相环的同步带和捕捉带的测量方法,掌握锁相环提取载波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AM信号的产生及相干解调原理框图如图1.1(输出图1.1由图知,锁相环乘法器的输出为:经过锁相环反馈,相干解调时与恢复载波想成,则,经过LPF、隔直流后,输出为.四、实验步骤SC-DSB 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s(t)=Acm(t)cos(Wct),这个实验产生SC-DSB 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载波跟调制信号直接相乘,其中载波是由主振荡器产生为幅度为1V,频率为100KHZ的正弦波,而调制信号由音频振荡器产生的正弦信号再经缓冲放大器组成,幅度为1V,频率为1KHZ。

1)按照图连接,将音频振荡器输出的模拟音频信号及主振荡器输出的100KHz模拟载频信号分别用连接线连至乘法器的两个输出端;2)用示波器观看音频输出信号的信号波形的幅度以及振荡频率,调整音频信号的输出频率为10kHz,作为均值为0的调制信号m(t);3)用示波器观看主振荡器输出信号的幅度以及振幅频谱;4)用示波器观看乘法器的输出波形,并注意已调信号波形的相位翻转与已调信号波形;5)测量已调信号的波形频谱,注意其振幅频谱的特点;6)调整增益G=1:将加法器的B 输出端接地,A 输入端接已调信号,用示波器观看加法器的输出波形以及振幅频谱,使加法器输入与加法器输出幅度一致;7)调整增益g;加法器A 端接已调信号,B 接导频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微原硬件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学号:班内序号:【一.基本的I/O实验】实验一 I/O地址译码一、实验目的掌握I/O地址译码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1、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其中74LS74为D触发器,可直接使用实验台上数字电路实验区的D触发器,74LS138为地址译码器。

译码输出端Y0~Y7在实验台上“I/O地址“输出端引出,每个输出端包含8个地址,Y0:280H~287H,Y1:288H~28FH,……当CPU执行I/O指令且地址在280H~2BFH范围内,译码器选中,必有一根译码线输出负脉冲。

例如:执行下面两条指令MOV DX,2A0HOUT DX,AL(或IN AL,DX)Y4输出一个负脉冲,执行下面两条指令MOV DX,2A8HOUT DX,AL(或IN AL,DX)Y5输出一个负脉冲。

图1-1利用这个负脉冲控制L7闪烁发光(亮、灭、亮、灭、……),时间间隔通过软件延时实现。

2、接线: Y4/IO地址接 CLK/D触发器Y5/IO地址接 CD/D触发器D/D触发器接 SD/D角发器接 +5VQ/D触发器接 L7(LED灯)或逻辑笔三、硬件接线图及软件程序流程图1.硬件接线图2.软件程序流程图四、源程序DATA SEGMENTDATA ENDSSTACK SEGMENT STACK 'STACK'DB 100H DUP(?)STACK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 ;基本框架;延时子程序DELAY1 PROC NEARMOV BX,500HPUSH CXLOOP2: MOV CX,0FFFHWAIT1: LOOP WAIT1DEC BXJNZ LOOP2POP CXRETDELAY1 ENDPSTART: MOV CX,0FFFFH ;L7闪烁控制LOOP1: MOV DX,2A0H ;灯亮OUT DX,ALCALL DELAY1MOV DX,2A8H ;灯灭OUT DX,ALCALL DELAY1LOOP LOOP1 ;循环闪烁CODE ENDSEND START五、实验结果灯L7闪烁实验二简单并行接口一、实验目的掌握简单并行接口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选择273进行实验)二、实验原理和内容1、按下面图1-2简单并行输出接口电路图连接线路(74LS273插通用插座,74LS32用实验台上的“或门”)。

74LS273为八D触发器,8个D输入端分别接数据总线D0~D7,8个Q输出端接LED显示电路L0~L7。

2、编程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或数字,将其ASCⅡ码通过这个输出接口输出,根据8个发光二极管发光情况验证正确性。

3、接线:按图1-2-1接线(图中虚线为实验所需接线,74LS32为实验台逻辑或门)图1-2三、硬件接线图及软件程序流程图1.硬件接线图2.软件程序流程图四、源程序DATA SEGMENTDATA ENDSSTACK SEGMENT STACK 'STACK'DB 100 DUP(?)STACK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 ;基本框架START: MOV AH,1 ;键盘输入INT 21HCMP AL,27 ;判断是否为ESC键JZ EXITMOV DX,2A8HOUT DX,AL ;输出JMP STARTEXIT: MOV DX,2A8H ;返回DOSMOV AL,0OUT DX,AL ;所有灯灭MOV AX,4C00HINT 21HCODE ENDSEND START五、实验结果8个灯代表8位ASCII码,灯亮代表‘1’,灯灭代表‘0’。

当从键盘输入字母或字符时,8个灯显示与输入对应的ASCII码,按下ESC键则所有灯灭。

六、实验总结接线时注意各个端口名称不要接错,接线完成之后可以用HQFC中的演示实验验证接线是否正确。

实验一中需要加入合理的延时子程序来实现灯的亮灭交替。

七、实验收获与心得体会第一次微原硬件实验在参考讲义和询问老师的情况下了解到了基础的硬件试验箱操作方法,学会了通过电脑软件编写控制试验箱的简单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二.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实验】实验三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实验四七段数码管一、实验目的实验三:通过实验,掌握8255工作于方式0以及设置A口为输出口,C 口为输入口的方法。

实验四:掌握数码管显示数字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实验三:1、实验电路如图2-1,8255C口接逻辑电平开关K0~K7,A口接LED显示电路L0~L7。

2、编程从8255C口输入数据,再从A口输出。

图2-1实验四:静态显示:按图2-2连接好电路,将8255的A口PA0~PA7分别与七段数码管的段码驱动输入端a~dp相连,位码驱动输入端S0、S1 、S2、S3接PC0、PC1、PC2、PC3,编程在数码管显示学号的后四位0210。

三、硬件接线图及软件程序流程图1.硬件接线图实验三实验四2.软件程序流程图实验三实验四四、源程序(仅实验三代码)DATA SEGMENTDATA ENDSSTACK SEGMENT STACK 'STACK'DB 100 DUP(?)STACK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 ;基本框架START: MOV AX,DATAMOV DS,AXMOV DX,283H ;8255控制寄存器端口地址283H MOV AL,B ;工作方式为0OUT DX,AL ;初始化8255DIGITAL: MOV DX,28AH ;熄灭数码管MOV AL,00HOUT DX,ALMOV DX,288H ;A口显示0MOV AL,3FHOUT DX,ALMOV DX,28AH ;C口00000001(位码)MOV AL,01HOUT DX,ALMOV DX,28AH ;熄灭数码管MOV AL,00HOUT DX,ALMOV DX,288H ;A口显示2MOV AL,06HOUT DX,ALMOV DX,28AH ;C口00000010(位码)MOV AL,02HOUT DX,ALMOV DX,28AH ;熄灭数码管MOV AL,00HOUT DX,ALMOV DX,288H ;A口显示1MOV AL,5BHOUT DX,ALMOV DX,28AHMOV AL,04H ;C口00000100(位码)OUT DX,ALMOV DX,28AH ;熄灭数码管MOV AL,00HOUT DX,ALMOV DX,288H ;A口显示0MOV AL,3FHOUT DX,ALMOV DX,28AHMOV AL,08H ;C口00001000(位码)OUT DX,ALMOV DX,28AH ;熄灭数码管MOV AL,00HOUT DX,ALMOV AH,01HINT 16HJNZ EXIT ;有键盘输入,退出JMP DIGITALEXIT: MOV AX,4C00HINT 21HCODE ENDSEND START五、实验结果数码管显示了学号的后四位“0210”如图所示。

当键盘有按键输入时退出,数码管灭。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中控制数码管显示的主要有两个端口,A口和C口,C口控制哪一路数码管亮,A口控制一路数码管亮什么数字;工作方式的选择如下图所示,D7=1表示控制寄存器中存放的是工作方式选择字,工作在方式0,A、C均为输出,B口不使用,故AL为B或B均可。

七、实验收获与心得体会初步了解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的简单应用;在实验三中8255的工作方式选择字非常重要,要弄清A、C口为输入还是输出,其次在代码中设计按键退出模块,可以使得运行更加可靠。

学习了控制数码管显示的方法,即通过两路控制,一路负责扫描决定哪一路显示,一路负责决定显示什么数字。

这种思路与数电实验中VHDL语言控制数码管有异曲同工之处,让我体会到了编程思想的相同之处。

【三.可编程定时器/计数8253实验】实验八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8253/8254)一、实验目的学习掌握8253用作定时器的编程原理;二、实验原理和内容1.完成一个音乐发生器,通过喇叭或蜂鸣器放出音乐,并在数码管上显示乐谱。

2.扩展部分:利用小键盘实现弹琴功能,并显示弹奏的乐谱。

注意:8253输入频率应小于2MHz。

三、硬件接线图及软件程序流程图1.硬件接线图2.软件程序流程图四、源程序DATA SEGMENTFENPIN DW 0001H,3906,3472,3125,2932,2604,2344,2083,1953;分频比DIGITAL DB 3FH,06H,5BH,4FH,66H,6DH,7DH,07H,7FH;数码管MUSIC DB 0,3,2,1,2,3,3,3,0,2,2,2,0,3,5,5,0,3,2,1,2,3,3,3,1,2,2,3,2,1,0,5,0,1,0 ;存放播放的乐曲音符NUM DB 00H,070H,0B0H,0D0H,0E0H ;检测键盘输入(00h=00000000;070h=01110000;0b0h=;0d0h=;0e0h=)DATA ENDSSTACK SEGMENT STACK 'STACK'DB 100 DUP(?)STACK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延时子程序1DELAY PROC NEARPUSH CXMOV CX,100HWAIT0: LOOP WAIT0POP CXRETDELAY ENDP;延时子程序2DELAY1 PROC NEARPUSH CXMOV CX,0FFFFHWAIT1: LOOP WAIT1POP CXRETDELAY1 ENDP;获取键盘输入值的子程序KEY PROC NEARPUSH AX ;保护现场PUSH CXPUSH DXMOV CX,00H ;从第一行开始扫描CHECK: MOV DX,28AH ;C口地址给DXMOV BX,OFFSET NUMADD BX,CXMOV AL,[BX]OUT DX,AL;防抖IN AL,DX ;判断是否有键盘按下MOV AH,ALCALL DELAYIN AL,DXCMP AL,AHJNZ CHECK ;不相等说明为抖动,重新检测;判断按下的列AND AL,0FHCMP AL,0FHJZ NEXTCMP AL,0EHJZ NEXT1CMP AL,0DHJZ NEXT2CMP AL,0BHJZ NEXT3MOV BX,01HJMP GOTNEXT: INC CXCMP CX,05HJNZ JUMP1MOV CX,01H ;修改变量扫描下一行JUMP1: JMP CHECKNEXT1: MOV BX,04HJMP GOTNEXT2: MOV BX,03HJMP GOTNEXT3: MOV BX,02H;计算按下键盘的数值GOT: SUB CX,01HMOV AL,CLMOV DL,04HMUL DLADD BL,ALSUB BL,01H ;此时BX中所存即为对应的偏移量 POP DX ;恢复现场POP CXPOP AXRETKEY ENDP;主程序START: MOV AX,DATAMOV DS,AX;8253初始化MOV DX,283HMOV AL,36HOUT DX,AL;8255初始化MOV DX,28BHMOV AL,81H ;C口输入OUT DX,ALMOV DX,289H ;B口位选数码管MOV AL,01HOUT DX,AL;扫描键盘LOOP1: CALL KEYCMP BX,0 ;按0播放音乐JZ PLAY0CMP BX,9 ;按9退出JZ EXIT;按1~8发出对应音MOV CX,BXMOV BX,OFFSET DIGITAL ;数码管显示音符 ADD BX,CXMOV AL,[BX]MOV DX,288H ;A口输出OUT DX,AL;播放该音符MOV BX,OFFSET FENPINMOV AX,CXADD AX,AXADD BX,AX;计数,先低八位后高八位MOV AX,[BX]MOV DX,280HOUT DX,ALMOV AL,AHOUT DX,ALCALL DELAY1CALL DELAY1MOV DX,28AH ;C口输入IN AL,DX;检测键盘是否弹起MOV AH,ALLOOP2: CALL DELAYIN AL,DXCMP AL,AHJZ LOOP2;初始化8253,停止播放音乐MOV AX,0HMOV DX,283HMOV AL,36HOUT DX,ALJMP LOOP1;播放音乐PLAY0: MOV CX,01HPLAY: PUSH CX;读取音符,存于CX中MOV BX,OFFSET MUSICADD BX,CXMOV AL,[BX]MOV CL,ALMOV CH,0H;数码管显示MOV BX,OFFSET DIGITALADD BX,CXMOV AL,[BX]MOV DX,288HOUT DX,AL;播放该乐符MOV BX,OFFSET FENPINMOV AX,CXADD AX,AXADD BX,AX;计数,先低八位后高八位MOV AX,[BX]MOV DX,280HOUT DX,ALMOV AL,AHOUT DX,ALPOP CX;延时,持续播放MOV AX,90HLOOP3: CALL DELAY1DEC AXJNZ LOOP3;乐曲未结束时,CX加1INC CXCMP CX,28H;共40个音符JNZ JUMJMP LOOP1JUM: JMP PLAYEXIT: MOV AL,0MOV DX,288HOUT DX,ALMOV AX,4C00HINT 21HCODE ENDSEND START五、实验结果1.按小键盘的0,播放预置音乐,数码管显示音符对应的数字1~8;2.按小键盘的1~8,分别发出do,re,mi,fa,so,la,si,高音do,数码管显示按下的音符对应的1~8数字;3.按小键盘的9,数码管熄灭,放音停止,返回dos;六、实验总结1.在开始用MUSIC存乐谱实现了代码的多用性,可以直接在开头改变对应数字来实现不同乐曲的演奏;2.开头用DIGITAL存数码管需要显示的0~8数字,数码管显示原理参考实验三和四,不同点在于8255中C口为输入,B口位选数码管仅第一路亮;3.实验难点主要在小键盘与数码管,8254的连接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