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如何做到
新闻报道如何提高影响力和公信力
![新闻报道如何提高影响力和公信力](https://img.taocdn.com/s3/m/9e8e08e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51.png)
新闻报道如何提高影响力和公信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如潮水般涌来,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然而,并非所有的新闻报道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赢得公众的信任。
那么,如何才能让新闻报道提高其影响力和公信力呢?首先,新闻报道要做到真实准确。
这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提高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基石。
新闻工作者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多方核实,确保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数据都真实可靠。
任何虚假、夸大或歪曲的报道,都如同在信任的大厦上敲下裂缝,一旦被揭露,不仅会损害媒体的声誉,更会让公众对整个新闻行业产生质疑。
比如,在报道突发事件时,不能仅仅听信一方之言,而要采访多个相关方,获取全面、客观的信息。
深入的调查研究是提高新闻报道质量的关键。
记者不能满足于表面现象,而要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趋势。
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走访、观察、分析。
比如,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不能仅仅停留在事件的本身,而要探究其深层次的社会根源和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
通过深入的调查,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思考,这样的新闻报道才能真正引起公众的关注和重视。
及时发布新闻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
如果一家媒体总是比其他媒体慢半拍,那么它很可能会失去受众。
因此,新闻工作者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新闻嗅觉,一旦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就要迅速行动,在第一时间将新闻传递给公众。
当然,这里的“及时”并不意味着牺牲新闻的准确性和质量,而是在保证真实、准确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新闻的发布时间。
多样性的报道方式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
除了传统的文字报道,还可以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让新闻更加生动、直观。
比如,对于一些重大活动的报道,可以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现场氛围;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和图表,可以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让观众更容易理解。
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与受众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报道方式。
新闻播报的技巧和要领
![新闻播报的技巧和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1b465c7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c.png)
新闻播报的技巧和要领新闻播报的技巧:1、语言标准。
标准的汉语普通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标准的语音;二是正确的语法。
新闻消息播报有特定的语言环境,而语音的准确、语意的清晰才可能保证所播报消息内容的准确无误,这不但符合视听的要求,也符合广播电视技术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
对新闻播报语言的高标准严要求还体现在所使用语言的语法上,因为只有语法正确,才能够确保有声语言传播信息的准确、清晰、严谨。
2、表达规范。
有声语言表达有很多技巧,但是在新闻消息播报中对表达的要求相对规范,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可以有更多的个性化表达。
新闻消息是对客观事件的真实陈述,所以在播报新闻消息的时候语言表达相对客观,不能有太多主观色彩和太过夸张的处理,要“感而不入”。
另外新闻稿件简洁明了的写作特点,相对于新闻播报的语言表达就更注重对新闻事实的客观报道,因此在表达时多连而少停、重音少且精,语势常扬、语尾不坠,不拖腔甩掉。
3、舒展明快。
在新闻消息播报的用声上和表达上要尽量做到舒展明快。
我们在新闻消息播报中多使用明亮的实声。
新闻的客观性要求播报语言的权威性、可信性,声音不能挤捏,要松弛、自然,吐字要颗粒饱满、字字珠玑。
在表达上,由于新闻的时效性以及新闻具有新鲜性,新闻消息播报的节奏要明快一些,如果想快就要做到“快而不乱”,否则尽量从容,将内容表达清楚最重要。
4、朴实大方。
朴实大方是播音主持语言的特点之一,也是对新闻消息播报总的状态的概括。
除了在吐字发声、表达技巧当中要做到朴实大方,在整体语言面貌和语言表达的整体把握当中更要求体现出一种新闻工作者的客观真实的朴实气质。
新闻消息播报和文学作品的表达不同,新闻播报不能角色化、表演化,必须客观公正地传播客观信息,因此,新闻消息播报所要求的朴实大方来自于新闻工作性质的不同和稿件内容的不同。
5、播报态度。
播报的态度,就是指在播报一篇新闻稿件时所持的主观倾向性,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同还是反对,是积极还是消极等。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_三贴近_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_三贴近_](https://img.taocdn.com/s3/m/1e7528fe910ef12d2af9e7fd.png)
二、寻找共鸣点, 平民视角写新闻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 不 同 。 ”同 一 个 新 闻 题 材 , 记 者 的 视 角不同, 报道的侧重点也就不同, 作 品传达的主题思想也就不同。新闻 报 道 要 做 到“ 三 贴 近 ”, 报 道 选 择 的 视角很重要。现在有些记者在采写 新 闻 时 , 往 往 把 注 意 力 集 中 在“ 一 把 手 ”身 上 , 把 领 导 作 为 新 闻 的 主 体 , 这 就 脱 离 了 群 众 、脱 离 了 实 际 。记 者 在采写新闻时, 必须用平民的视角, 及时地传达群众欲知而未知的信 息, 这样的新闻就会在广大人民群 众中产生共鸣, 从而更有贴近性。
贴近读者, 首先要了解读者, 这 是报纸贴近读者的一个前提。关起 门来办报, 对读者的需求不闻不问, 是无法贴近读者的。新闻报道要贴 近 实 际 、贴 近 生 活 、贴 近 群 众 , 更 好 地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 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首先需 要记者、编辑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和“ 三 个 代 表 ”重 要 思 想 为 指 导 , 坚 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同时要有扎实 的采访作风, 到实际中去发现和捕 捉鲜活的新闻信息。对于这一点, 大 家是不难理解的。但在具体采写的 方法上, 有些记者则感到有些茫然, 不 知 道 如 何 把 握 , 才 符 合“ 三 贴 近 ” 的要求, 有时记者心里想要“三贴 近”, 但写出的稿子效果并不然。
新闻报道原则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和采访工作
![新闻报道原则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和采访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4ee21a6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f.png)
新闻报道原则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和采访工作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的第四权力,扮演着传递信息、监督权力、引导舆论的重要角色。
为了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媒体从业人员应该遵循一定的报道原则和采访工作规范。
本文将讨论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和采访工作以及相关的报道原则。
一、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核心原则之一。
它要求记者在报道事件时能够客观、公正地表达事实,避免个人立场和偏见的介入。
以下是实现客观性的一些关键要点:1.事实求真:记者在报道事件时应该收集尽可能全面、准确的事实,确保报道的真实性。
他们应该采取多方求证的方法,核实信息的准确性,避免不准确或未经确认的消息的传播。
2.立场中立:记者应该保持中立的立场,不受个人观点和利益的影响。
他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考虑问题,并将不同声音和观点充分呈现给读者,让他们自己做出判断。
3.不扭曲事实:记者不能再报道中有意或无意地扭曲事实,给读者带来错误的理解。
他们必须避免夸大或缩小事件的重要性,不得更改引言的意思或省略相关信息。
4.避免个人情感:记者应该严守报导底线,避免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个人感情色彩,不以个人情感为主导,而是以触及公众利益为依据。
二、采访工作的公正性原则除了在新闻报道中保持客观性,新闻从业人员在采访工作中也需要遵循公正性原则。
以下是一些确保公正性的关键要点:1.公平对待:记者应该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采访对象。
不要偏袒或歧视特定个体或团体,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表达观点。
2.尊重隐私权: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尊重采访对象的隐私权。
他们应该在采访前获得采访者的同意,并避免过度侵犯其个人隐私。
3.对话平台:记者应提供一个公正的对话平台,允许不同观点的发声,并确保他们的观点能够被公正地表达,而非被扭曲或修改。
4.规范行为:记者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采访过程中不使用辱骂、诽谤或歧视性语言。
他们还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总结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是媒体的基本职责和使命所在。
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如何做好新闻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0754275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a.png)
如何做好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职能,它是传递信息和反映社会热点的重要途径。
如何做好新闻报道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所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做好新闻报道,其中包括如何挖掘新闻、如何写作新闻、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等方面。
一、挖掘新闻挖掘新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一个好的新闻报道需要有精准的信息和深刻的分析,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有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在采访的时候,我们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多个角度来获取信息,这有利于我们对新闻事件的全面把握。
同时,对于一些事件,我们需要主动采访,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常常不会自动到来,需要我们通过主动性来探寻。
在采访的过程中,要遵守新闻道德,遵循规则,尊重被采访者的意愿。
而且还要学会把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于那些来自不可靠渠道的信息,应该持谨慎态度,不能轻信。
二、写作新闻写作新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写作能力能够让报道更加生动、具体、有力,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把握新闻事件的主旨和背景。
在写作新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要准确、简明、客观:客观是新闻最重要的准则,一篇新闻报道应该从正中立场出发,不带有任何个人喜好和偏见。
同时,新闻要准确、简明,真实反映新闻事件的情况和背景。
2.新闻要讲述故事:新闻报道不仅是简单的信息收集和表达,它还应该是一个有趣和具有故事性的叙述。
有时,采取一些生动的描写和细节描述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让新闻事件更加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3.新闻要有时效性:时效性是新闻的重要特征之一,一个新闻报道需要在时间上和其他媒体竞争,尽量多的提供新鲜、前沿、独家的信息。
三、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新闻报道中,真实和客观性是核心问题,这需要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事件的背景和真实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的精神。
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我们可以有以下的几个方法:1.多重校验:对于那些比较重要的、关于一些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我们要进行多重校验,多个渠道的信息进行比较,验证信息的真实有效性。
如何做好新闻报道的组织与布局
![如何做好新闻报道的组织与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0d96b8f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2.png)
如何做好新闻报道的组织与布局新闻报道是传递信息、反映社会现象的重要途径,而记者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要执行者,承担着采访、撰写和编辑的任务。
如何做好新闻报道的组织与布局是记者职业发展中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采访技巧和报道撰写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新闻报道的组织与布局。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新闻报道之前,记者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明确报道的目的和受众群体,这有助于确定报道的角度和内容。
其次,要进行相关主题的调研,了解相关背景信息和专业术语,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新闻事件。
此外,记者还应该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与相关人员建立联系,以便获得第一手信息和专业意见。
二、采访技巧采访是新闻报道的核心环节,记者需要通过有效的采访技巧获取准确、全面的信息。
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了解被采访对象的背景和相关问题,提前准备好问题清单。
在采访过程中,要注重倾听,给予被采访对象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观点。
同时,要善于提问,采用开放式问题引导被采访对象深入回答,避免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回答。
另外,要注意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不带个人偏见或情感色彩进行采访。
三、报道撰写报道撰写是将采访获得的信息整理、编辑成文章的过程。
在报道撰写中,记者需要注重信息的组织和布局,以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首先,要将重要信息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其次,要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相关性进行排序,将重点信息放在前面,次要信息放在后面。
此外,要注意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以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和消化信息。
最后,要进行严格的校对和编辑,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总结起来,要做好新闻报道的组织与布局,记者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明确报道目的、进行相关调研和建立人脉关系。
在采访过程中,要运用有效的技巧获取准确、全面的信息,包括充分准备、倾听和提问。
在报道撰写中,要注重信息的组织和布局,将重要信息放在前面,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严格的校对和编辑。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真实可信传播信息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真实可信传播信息](https://img.taocdn.com/s3/m/b1490c5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5.png)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真实可信传播信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人们依赖新闻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动态。
然而,要确保新闻能够真实可信地传播信息并非易事。
真实可信是新闻的生命,只有做到这一点,新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首先,新闻来源的可靠性是实现真实可信传播的基石。
记者和编辑们必须从权威、可信的渠道获取信息。
这意味着要与政府部门、专业机构、专家学者以及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建立良好的联系。
对于一些突发的、重大的事件,现场采访和目击者的陈述往往能提供最直接、最真实的素材。
但在采用这些素材时,也需要进行仔细的核实和甄别,以确保其准确性。
为了保证新闻来源的可靠性,新闻工作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态度。
不能仅仅因为某个消息来源听起来吸引人或者符合某种预设的观点就轻易采用。
对于一些匿名消息来源,更要谨慎对待。
在必要的情况下,应当努力去揭示消息提供者的身份和动机,评估其提供信息的可信度。
其次,全面准确的报道是新闻真实可信的关键。
这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事件时,不能片面地选取部分信息,而要尽可能呈现事件的全貌。
一个事件往往有多个方面和多个影响因素,只报道其中的一部分很容易导致信息的扭曲和误解。
比如,在报道一起社会冲突事件时,不能仅仅关注冲突的表面现象,而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原因、涉及的各方利益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同时,对于事件中的相关数据和事实,要进行精确的核实和记录,避免出现错误或夸大其词的情况。
在追求全面准确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还需要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不能因为个人的偏见、情感或者利益关系而对事件进行有倾向性的报道。
要尊重事实,让事实说话,而不是让观点主导报道。
再者,严格的核实与审查机制是确保新闻真实可信的重要保障。
在新闻报道发布之前,应当经过多轮的核实和审查。
这包括对信息来源的再次确认、对事实的反复核对以及对报道语言的仔细斟酌。
对于一些复杂的、存在争议的事件,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和论证。
同时,新闻机构内部也应当建立健全的纠错机制,一旦发现报道存在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要及时进行更正和道歉。
新闻报道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e4367f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b.png)
新闻报道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作为传递信息、报道事件的媒介,其客观性和公正性十分重要。
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是新闻从业者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选择新闻素材、综合各方观点、遵循新闻伦理等方面,探讨新闻报道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方法。
1. 选择新闻素材在新闻报道中,新闻从业者首先应该选择有价值、有影响力的新闻素材。
素材的选择必须基于对事实真相的追求,并排除个人偏见和利益驱动。
从各个渠道收集信息,广泛采纳各方声音,确保报道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同时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辨别并摒弃虚假信息和谣言。
2. 综合各方观点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需要综合各方观点,并给予平衡的呈现。
新闻从业者应该主动与各方面的当事人、专家学者、相关组织进行沟通,了解和汇总各方观点。
在报道中,避免片面追求煽情效果,要尊重事实,中立公正地陈述不同观点,让读者自行判断。
3. 遵循新闻伦理新闻从业者在进行报道时,需要严格遵循新闻伦理,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
这包括正确认识并遵守法律法规、尊重被采访者的权益和隐私、不编造、不歪曲事实、不添油加醋、不拿新闻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等。
此外,要注重事实核实,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 去除个人情感新闻从业者在进行报道时,应尽量去除个人情感和立场的影响,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新闻事实。
无论个人对事件的立场如何,都不应该将个人情感带入到报道中,而应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专注于事实的陈述和对事件的解读。
通过冷静客观的表述,使读者能够自主思考和做出判断。
5. 多角度报道为了确保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新闻从业者可以采取多角度的方式进行报道。
这意味着不仅要关注事件的各个方面,还要关注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等。
通过多角度的报道,可以更好地呈现事件的全貌,避免主观狭隘的观点和片面的判断。
总结起来,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对于传递真实信息、塑造正确舆论意见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有价值的新闻素材、综合各方观点、遵循新闻伦理、去除个人情感以及多角度报道等方法,能够帮助新闻从业者更好地进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
记者如何做到客观报道
![记者如何做到客观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0e7b391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f.png)
记者如何做到客观报道引言客观报道是新闻行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作为一名记者,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确保我们的报道客观、公正,给读者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
本文将探讨记者如何做到客观报道,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1. 确保事实准确客观报道的基础是事实准确。
作为记者,我们应该通过调查和采访收集足够的证据,确保我们报道的内容真实可信。
在报道中引用权威、可靠的来源,并核实所有与报道相关的信息。
避免主观偏见的语言,以免误导读者。
2. 多角度采访客观报道需要多角度呈现一个事件或问题。
在采访中,我们应该寻求不同观点和意见,并给予每个声音平等的机会。
通过支持证据和数据,我们可以提供全面而客观的报道。
记者应该尽量避免主观评价和立场倾向,让读者自己判断。
3. 公正的语言风格语言是传达信息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使用公正的语言风格来确保客观报道。
避免使用情绪化的词汇和主观评价,而是使用中立的词语和客观的描述来呈现事实。
另外,我们还要避免使用幽默和讽刺等语言技巧,以免影响读者对报道的客观理解。
4.识别和避免潜在偏见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偏见,包括记者。
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并努力避免它们对报道的影响。
在报道中,我们应该提供充足的证据和数据,以便读者可以做出独立的判断。
同时要时刻保持谨慎和客观的态度,避免将个人观点和立场渗入报道中。
5.对反驳观点持开放态度客观报道不仅仅是提供事实,还要给予不同观点的空间。
我们应该对反驳观点持开放态度,尊重不同声音的存在。
在报道中,我们可以采访不同立场的人,并引用他们的观点。
这样不仅可以提供全面的信息,也可以展示我们的客观态度。
结论客观报道是新闻行业的基石,它帮助读者获得真实的信息,促进社会的自由和公正。
作为一名记者,我们应该努力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通过事实和证据来呈现新闻。
希望本文提供的方法和技巧能帮助记者更好地做到客观报道。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客观公正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客观公正](https://img.taocdn.com/s3/m/63ed646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9.png)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客观公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更对社会舆论和公众认知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要做到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并非易事。
那么,新闻报道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客观公正是新闻报道的核心原则和价值追求。
客观,意味着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时应摒弃个人情感、偏见和先入为主的观念,以中立的态度呈现事实。
公正,则要求对涉及的各方给予平等的报道机会和尊重,不偏袒任何一方。
首先,新闻工作者必须坚守真实这一底线。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真实,客观公正就无从谈起。
为了确保报道的真实性,新闻工作者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核实。
不能仅仅依赖单一的消息来源,而应多渠道、多角度地收集信息。
在采访过程中,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对获取的信息进行仔细甄别和分析。
对于一些模糊不清或存在疑问的内容,要不厌其烦地进行追问和求证。
只有在掌握了充分、准确的事实基础上,才能进行报道。
其次,全面性是实现客观公正的关键。
新闻报道不能片面地选取部分事实,而应尽可能涵盖与事件相关的各个方面。
比如在报道一起社会事件时,不仅要呈现事件的经过和结果,还要探究其发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对于涉及的各方观点和利益诉求,都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表达。
只有这样,才能让公众了解到事件的全貌,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
再者,平衡报道是客观公正的重要体现。
在新闻报道中,往往会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新闻工作者不能只报道一方的声音,而忽视另一方。
要给予各方平等的发声机会,让不同的观点在报道中得以呈现。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对某一方观点的过度强调或弱化。
通过平衡各方观点,让公众能够在对比和思考中形成自己的看法。
另外,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也是实现客观公正的重要保障。
新闻工作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新闻报道的规范和流程。
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不接受贿赂,不被利益集团所左右。
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坚守新闻的良知和底线。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公正客观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公正客观](https://img.taocdn.com/s3/m/79993ba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1.png)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公正客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它不仅是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更能引导舆论、影响社会发展。
然而,要使新闻报道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做到公正客观至关重要。
公正客观的新闻报道首先要求记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
这包括对新闻事件的敏锐洞察力、深入的调查研究能力以及准确的信息分析和判断能力。
记者需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新闻线索,不盲目跟风,不被表象所迷惑。
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渠道和方法,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例如,对于一个社会热点事件,不能仅仅依赖单一的消息来源,而要广泛采访相关当事人、目击者、专家学者等,从多个角度了解事情的全貌。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保持中立的态度,不预设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
对于被采访者的观点和陈述,要进行客观的记录和呈现,不随意删减或歪曲。
同时,记者还应当具备质疑精神,对于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反复核实和验证,确保其真实性。
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也直接影响着其公正性和客观性。
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应使用准确、清晰、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不清、带有情感倾向或煽动性的词汇。
例如,“震惊”“可怕”“绝对”等词汇往往会给读者传递出一种主观的情感色彩,从而影响读者对事件的判断。
而应该使用客观的描述,如“据了解”“据报道”“相关数据显示”等,让读者能够基于事实自行做出判断。
另外,新闻报道要遵循平衡原则。
这意味着在报道中要给予各方平等的发声机会,不偏听偏信。
对于存在争议的事件,要充分展示各方的观点和论据,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不同的看法。
不能只报道一方的观点而忽略另一方,否则就会造成报道的失衡,给读者带来误导。
同时,新闻报道还应避免断章取义。
在引用他人言论或相关资料时,要完整、准确地呈现其原意,不能为了迎合某种观点或吸引眼球而截取片段,导致信息的曲解。
除了记者自身的努力,媒体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也对新闻报道的公正客观起着重要作用。
媒体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采编流程和审核制度,对新闻报道进行层层把关。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快速准确传播信息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快速准确传播信息](https://img.taocdn.com/s3/m/f3952f7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14.png)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快速准确传播信息在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新闻报道的快速准确传播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满足公众对信息的急切需求,还能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那么,新闻报道如何才能做到快速准确地传播信息呢?首先,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和快速反应能力。
这意味着他们要时刻关注社会动态,对各种可能成为新闻的事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一旦有新闻线索出现,能够迅速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
比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新闻工作者要能够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收集第一手资料。
这就要求他们平日里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了解不同领域的基本情况,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快速识别新闻价值。
为了实现快速报道,新闻工作者还需要拥有高效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来源极为广泛,包括社交媒体、官方发布、现场采访等等。
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能够迅速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并进行整理和核实。
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移动设备、无人机等,来获取更加全面和直观的信息。
准确是新闻报道的生命。
确保新闻的准确性,要求新闻工作者严格遵循新闻职业道德和规范。
在采访过程中,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偏听偏信,不夸大或缩小事实。
对于获取的信息,要进行多方核实,确保来源可靠。
对于一些未经证实的传言和谣言,要坚决予以摒弃,不能为了追求速度而牺牲准确性。
建立可靠的信息来源渠道也是保证新闻准确传播的关键。
新闻工作者应当与政府部门、权威机构、专家学者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获取权威准确的信息。
同时,对于来自普通民众的线索和信息,也要进行谨慎的核实和筛选。
团队协作在新闻报道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记者的现场采访、摄影摄像,到编辑的后期制作、审核发布,每个环节都需要紧密配合,无缝衔接。
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延误或失误,都可能影响新闻报道的快速准确传播。
因此,新闻团队要有明确的分工和高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处理和发布。
另外,新闻工作者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也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的质量。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公正客观传播信息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公正客观传播信息](https://img.taocdn.com/s3/m/52a7976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f.png)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公正客观传播信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对于社会的影响日益深远。
一则公正客观的新闻报道能够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判断,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一则有失偏颇的新闻报道则可能误导公众,引发社会的混乱和不安。
那么,新闻报道如何才能做到公正客观地传播信息呢?首先,新闻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这是实现公正客观报道的基石。
新闻工作者要坚守真实、准确、全面、公正的原则,不为利益所诱惑,不被权势所压迫。
他们应当以对社会负责、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去采集和报道新闻,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在采访过程中,新闻工作者要保持中立和公正。
不预设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各方的声音。
对于事件中的不同观点和利益诉求,都要给予平等的关注和呈现。
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偏见或者与被采访者的关系而影响报道的客观性。
同时,全面收集信息是做到公正客观的关键。
新闻工作者不能只关注表面现象,而要深入挖掘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渠道获取信息,包括当事人、目击者、专家学者等。
只有掌握了充分的信息,才能对事件进行全面、准确的报道,避免片面和误导。
在信息筛选和整理时,要严格遵循新闻价值和事实真相。
不能为了吸引眼球或者追求点击率而刻意夸大、扭曲事实。
对于不确定的信息,要进行反复核实和求证,确保所报道的内容真实可靠。
另外,新闻语言的运用也至关重要。
要用准确、清晰、平实的语言来报道新闻,避免使用模糊、含混、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
不渲染、不夸张,如实反映事件的本来面目。
除了新闻工作者自身的努力,媒体机构也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要对新闻报道的流程进行规范,从选题、采访、编辑到审核发布,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
同时,要加强内部的监督和审查,对于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
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热点事件时,新闻报道要保持冷静和理性。
不盲目跟风,不随波逐流。
要以客观的态度分析问题,引导公众进行理性思考和讨论。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客观公正传播信息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客观公正传播信息](https://img.taocdn.com/s3/m/0898083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5.png)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客观公正传播信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的影响力日益显著。
然而,要实现客观公正地传播信息并非易事。
新闻报道作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其客观性和公正性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认知和舆论的导向。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地传播信息呢?首先,新闻工作者应保持中立的立场。
这意味着在报道过程中,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受个人情感、偏见或利益的影响。
新闻工作者要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和记录事件,避免将自己的主观意见带入报道中。
例如,在报道一场政治辩论时,不能因为个人对某个政治人物的喜好而对其言论进行有偏向性的报道,而应如实反映各方的观点和论据。
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是客观公正报道的基础。
新闻工作者不能仅仅依赖单一的消息来源,而应多方核实、多角度了解事件。
对于复杂的事件,更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挖掘背后的真相。
比如,在报道一起重大的商业纠纷时,不仅要采访涉事企业的相关人员,还要倾听消费者、行业专家以及监管部门的声音,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才能呈现出一个全面、准确的报道。
准确无误的事实陈述是新闻报道的核心。
新闻工作者必须对所报道的内容进行严格的核实,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真实可靠。
任何夸大、缩小或歪曲事实的行为都会损害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在报道中,应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来描述事实,避免模糊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表述。
同时,对于不确定的信息,要明确标注并进一步核实,而不是随意猜测或妄下定论。
平衡报道也是实现客观公正的重要手段。
这意味着在报道中要给予各方平等的机会来表达观点和意见。
不能只报道一方的声音而忽略另一方,否则会给公众造成片面的印象。
例如,在报道一场劳资纠纷时,既要呈现劳方的诉求,也要反映资方的立场,让公众能够全面了解事件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避免先入为主的观念同样至关重要。
新闻工作者不能在报道之前就对事件有预设的判断或结论,而应根据实际调查的结果来形成报道。
有时,新闻工作者可能会受到社会舆论、传统观念或个人经验的影响,从而在报道中不自觉地带有倾向性。
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
![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3cb96182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8.png)
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作为传媒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责大任。
在现代社会中,舆论的力量愈发庞大,因此,保持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
一、确保新闻报道中的事实准确性新闻报道第一准则就是准确性。
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应该明确事实和观点的区别,只将事实呈现给读者,避免主观臆断或夸大其词。
这就要求记者在收集新闻信息时要秉持严谨和客观的态度,多方求证,确保所报道的信息来源可信,信息的准确度能够通过多个渠道得以验证。
二、主动寻求信息的多元来源为了确保客观公正,记者应该主动寻找信息的多元来源。
不仅要避免过度依赖某一个渠道或来源,还要注意收集各方观点,尽量呈现事物的多个角度。
在报道政治、社会等热点事件时,更应该注意平衡各方声音,避免片面倾斜。
三、避免情感色彩的夸张描写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需要避免情感色彩的夸张描写。
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应尽量客观、中立地叙述事实,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和个人观点。
避免使用语气强烈的形容词或副词,而应依据客观的事实描述,让读者自行判断。
四、注重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特点。
记者应该注重报道的及时性,将新闻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呈现给读者。
然而,及时性与客观公正并不矛盾。
即使追求速度,记者也不能忽视事实核实的程度和角度,确保所报道的内容符合了解真相的标准。
五、确保新闻报道的平衡性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要求在目前社会分歧和舆论场变得复杂的情况下,保持平衡。
记者应该紧密围绕事件和话题,全面收集信息,呈现多方意见,让读者能够了解全貌。
无论是报道政治、经济、社会还是其他领域的新闻,都要注重平衡各方观点,摒弃以偏概全的现象。
六、尊重受访者的权益在进行采访和报道的过程中,记者应该尊重受访者的权益。
不得擅自泄露受访者的隐私,或者以其他方式对受访者进行恶意曲解。
记者要主动与受访者沟通,告知采访目的和内容范围,并取得受访者的同意。
新闻报道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abcc070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3.png)
新闻报道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
在现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作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公众获取真实、客观、公正的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媒体竞争的激烈和利益导向的加剧,新闻报道往往有失客观公正。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
一、事实背景和现状的客观记录
一个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首要的任务是真实记录事实背景和现状。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当尽量多方面、多角度地获取信息,确保不偏颇地还原事件的真相。
同时,记者必须遵守道德底线,不对事件进行编造、夸大或省略,确保读者获得准确的信息。
二、平衡报道的需求
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努力避免偏袒和片面报道。
通过采访各方的声音和观点,尽量充分体现各方的立场和观点。
这不仅可以增加报道的完整性,还可以避免主观色彩过重和误导读者。
三、专业知识和背景的支撑
一个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需要记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并有深入的调研和了解。
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准确理解信息的背景和含义,才能在报道中进行科学的解读和分析。
四、道德和职业操守的要求
道德和职业操守是一名记者必备的素质。
记者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尊重事实,尊重被报道对象,并保持中立立场。
此外,记者还需要具备公正公平的心态和价值观,摆正自己的位置,不为个人偏见或利益驱动的因素影响自己的报道。
综上所述,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记者应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真实记录事实,平衡报道各方利益,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背景的支撑,同时要保持良好的道德和职业操守。
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为读者提供出真实、全面、准确的信息。
新闻报道学习如何撰写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学习如何撰写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cdd47682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8.png)
新闻报道学习如何撰写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传递信息、呈现事件与事实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社会公众具有重要意义。
撰写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学习如何撰写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的要点和技巧。
一、准确性是首要原则在撰写新闻报道时,准确性是首要原则。
新闻媒体的存在意义在于为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
因此,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必须精确地获取和核实相关信息。
为了保证准确性,记者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多个信息来源:记者应该尽可能多地收集不同的信息来源,包括采访相关人士、查阅权威资料、分析相关数据等。
通过多方面的信息收集,可以减少信息偏颇的可能性。
2. 交叉核实信息:在报道中,记者必须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交叉核实。
这意味着记者应该尽量联系多个独立的信息来源,以确保所报道的信息的准确性。
3. 使用可信赖的信息来源:记者应该使用那些可信赖的信息来源。
这可以通过查看相关机构、专家、官方文件等方式获取。
避免使用未经证实的流言蜚语或不可靠的信息来源。
二、客观性是基本原则新闻报道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原则,不应该带有个人偏见或情绪。
为了确保客观性,记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保持距离感:记者应该始终保持距离感,避免过多投射自己的情绪和立场。
尽量将个人情绪和观点置于报道之外。
2. 平衡报道观点:记者应该全面平衡地报道各方观点。
不偏袒任何一方,尊重多样化的声音和观点,给公众提供多角度的信息。
3. 使用客观、中立的语言:记者在报道中应该使用客观、中立的语言,避免使用评价性词语和情绪色彩过强的形容词。
三、清晰明了的写作风格撰写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还需要注意清晰明了的写作风格。
以下是一些建议:1. 简洁明了:在新闻报道中,要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事实。
避免过多的修饰词和废话。
2. 逻辑清晰:新闻报道要有明确的逻辑结构,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信息的来源和关联。
3. 使用简单词汇: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词汇,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术语。
新闻媒体是如何报道事件的?
![新闻媒体是如何报道事件的?](https://img.taocdn.com/s3/m/fccafd7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c.png)
新闻媒体是如何报道事件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加速发展,新闻媒体的报道已经成为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那么,新闻媒体到底如何报道事件呢?下面我们将通过有序列表的方式进行分步介绍。
一、采集事件信息新闻媒体报道事件的第一步就是采集事件信息,这个阶段是整个新闻报道的核心。
他们会通过不同的渠道来收集事件的第一手资料,包括官方发布的消息、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视频、目击者的证言等等。
采集信息的过程需要严格的调查核实,这样才能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分析和处理事件信息采集到事件信息后,新闻媒体会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处理,以便更好地向公众传递信息。
他们需要对采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对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进行评估,把有用的信息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报道内容。
三、撰写新闻报道在明确了信息的真实性和重要性之后,请媒体会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事件的本质、影响和背后的原因等。
然后,他们会根据事件的特点和新闻报道的要求,撰写一篇精彩生动的报道,报道内容要求结构清晰、主题鲜明、语言准确、逻辑性强。
四、发布及反馈在撰写完成后,新闻媒体会把报道内容发布到各大平台,包括各大主流报刊、相关网站和社交平台等,以便广大公众了解和参与讨论。
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对新闻报道的反馈进行跟踪和分析,吸取公众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进行后续报道和服务公众。
总之,新闻媒体报道事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
他们需要采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撰写新闻报道、发布及反馈等多个环节的合理协调和高效配合。
只有如此,才能使公众及时了解事件信息,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信息素质,推动社会稳定和发展。
(660字)。
新闻报道要做到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和有立场
![新闻报道要做到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和有立场](https://img.taocdn.com/s3/m/09f1044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6e.png)
新闻报道要做到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和有立场篇一: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真实、客观、公正、平衡(一)真实1、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
2、新闻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最基本特征就是真实。
它不允许虚构。
3、唯物主义者“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列宁) 4、新闻真实也是尽量避免新闻官司等不必要的麻烦的主要渠道。
造成不真实的原因主要为:根本原因是:虚假失实的报道粉墨登场,是媒体责任心不强,过分追求“眼球效应”,一味追求“卖点”,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结下的恶果。
还有就是业务素质问题:不周全、不仔细。
当然还有就是政治需要,同时还有媒体本身经济利益的考虑。
政治上主要表现在政治与新闻不分;经济上主要表现在有偿新闻,同时当前日愈突出的问题表现在资本对媒体的控制。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合并)我们都相信正版,都购买正版,我们都要努力成立正版。
所以1、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要赢得公众的信赖和尊重,就应该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真实”当作第一要求,用权威性、严肃性和公信力去抢发独家新闻,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不是把道听途说的传闻变成所谓的“新闻”,即首先我们要保证我们报道的事实确有其事。
谣言不是新闻,传闻不是新闻。
在实践中最忌讳的就是“跟风”,对新闻的报道主题的选择要有自己的主见。
2、政治和思想上要成熟,要摸清新闻事实的本质规律,要准确把握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势。
现象真实并不代表本质真实,个体真实也并不代表整体真实,也许只是一种假象或者一种偶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报道如何做到“三个到位”新闻是指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报道。
无论是何种新闻形式,笔者认为,一篇好新闻应当将新闻真实性与记者能动性进行有机结合,做到认识到位、深入到位、效果到位。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这“三个到位”谈谈心得、体会和看法。
新闻真实性:认识到位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脱离真实,无论是何种类型和形式的新闻,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
这都是老生常谈、众所周知的基本理论,然而,在实践中却往往得不到重视。
笔者曾经在一份颇有权威的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条图片新闻,标题是《汽车进入百姓家》,图片内容是一个人倚着一部小轿车站着。
乍看起来觉得这条新闻还不错,不仅反映了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还体现了一种消费趋向。
但后来偶然一次机会发现原来图片上的这部小轿车是某单位的,连那位倚车而站的人也是单位的司机。
之所以出现这样形式看来真实而内容不真实的新闻,笔者以为,这就是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内容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现在有一些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往往是先确定主题,确立报道的方针与意图,将报道思想变成框框,然后再到处找例证乱套,这样就容易像前面图片新闻的记者一样犯下内容失实的错误。
这样的新闻还有什么价值呢?记者是要不断挖掘事实,再发挥能动性;而不是先发挥能动性,再找事例印证,不可本末倒置。
鲁迅先生说过:“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笔者对此深有体会。
以笔者采写的一篇新闻《五龙乐》为例,大年三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上杭县古田镇五龙村,与村民们一起过年,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了五龙村村民的心里。
近年来,五龙村发生了喜人变化。
怎么来体现?俗话说“事因人生,人因事显”。
记者从某天上午五龙村农民成立艺术团、村民张唐妹包艾叶粄,到中午村民廖兰芳送农家菜,再到午饭后村民廖林清洁电瓶车,最后回到艺术团成立后村民陈占超的演出等进行一天全程跟踪报道,始终用事实说话,不添加记者的想象和臆造,让人自然深刻感受到五龙“热”,村民更“乐”,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闽西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成就。
这篇报道赢就赢在它是真实的,不仅事实性真实,而且过程性真实、即时性真实;正因为真实,才富于感染力。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首先要做到认识到位,这体现在记者做任何采访都必须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全面地收集材料,不夸大、不歪曲、不疏漏,进行实事求是报道,由受众自己做出判断,这样才能经得起检验,获得受众的认可与支持,新闻报道才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新闻价值:深入到位新闻是真实客观的,这里讲的真实客观是相对的。
新闻作品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客观的事实总要经过记者的思考和认识反映出来。
因此记者的报道及其所产生的新闻作品是主客观的统一体,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新闻报道便会显得平淡无味,不能引起受众的兴趣。
那么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呢?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也要做到三个到位,即“线”到位、“点”到位、“面”到位。
首先,谈谈“线”到位。
这里的“线”指的是新闻的主题。
在新闻写作中,我们既要保证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又要避免单纯地罗列事实。
这就需要确立新闻的主题。
一条新闻如果没有主题,就好像断线的珍珠,没有大梁的房屋,不但记者报道时茫然没有头绪,新闻结构松散、凌乱,受众也由于无法获得准确有效的信息而不会对这样的新闻有什么反应。
如何做到“线”到位?概括说,就是在纷繁的新闻事件中精准抓出最有价值的事实作为新闻的“线”,即主题贯穿新闻的始终。
以笔者参与采写的节目《吴伯雄祖地行畅叙“回家的感觉”》为例,这篇长消息的素材是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先生第二次回到祖地永定县下洋镇思贤村祭祖的全过程。
当时发生的新闻事件非常多,记者抓住了吴伯雄先生一连用“回家的感觉”表达再次回到祖地的激动和兴奋心情这一最有价值的事实作为新闻的“线”,围绕这一主题重点将吴伯雄先生面对乡亲们畅叙“回家的感觉”,回到祖地感受“回家的感觉”,亲笔写下“回家的感觉”字幅等事件采编成一条新闻,生动地展现了吴伯雄先生的悠悠故乡情。
其次,谈谈“点”到位。
这里的“点”无论是切入点、连接点还是落脚点等,都要是新闻的“闪光点”。
如果一条新闻,通篇都没有“闪光点”,平铺直叙,像在记流水账,就会让人觉得乏味。
那么如何做到“点”到位呢?笔者以为,要始终围绕着新闻的“线”,通过一个又一个“闪光点”来采写报道。
这些闪光点可以是一个新闻事件,也可以是事件中的一个细节;有时,一滴水也能映出太阳的光辉。
而且记者要将自己的倾向性、指导性巧妙地融合在对新闻事实的陈述中,让观点从报道中自然流露,而不是“指点”出来。
以笔者采写的节目《福建省关停小火电“第一爆”在我市成功实施》为例,这条长消息围绕福建省关停小火电“第一爆”在龙岩市实施这一事件展开报道。
记者通过现场主持、多角度拍摄、背景介绍、采访有关人员等形式真实记录了这一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这么多的素材摆在面前,如何采编出一条好新闻?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它的“闪光点”。
在关停小火电这一事件中,那根象征小火电厂的烟囱爆破倒下就是“闪光点”。
因此,我把它作为切入点,在新闻一开始就以全方位、多角度的镜头和画面语言将烟囱的爆破倒下多次展现在观众眼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也让观众自然感受到福建省和龙岩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决落实“上大压小、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在纷繁的新闻事件中如何精准发现“闪光点”呢?笔者一个简单而深切体会是“能触动感动自己的也一定能触动感动别人”。
笔者在实践中也发现,这样的“闪光点”往往需要用细节来刻画,抓住细节,就能写出富有人情味的好新闻来。
以笔者的另一篇作品《还将军一个心愿》为例,这篇长消息讲述的是为完成杨成武将军的心愿和嘱托,将军夫人赵志珍大姐专程来到将军的家乡龙岩和长汀走走看看的经过。
我全程跟随采访,赵志珍大姐乘坐龙岩直通北京的“海西号”列车时的激动;在杨成武将军牵线建设并亲笔题名的长汀第一所希望小学,赵志珍大姐离开时,一位小学生依依不舍紧紧抱住了她心目中和蔼可亲的赵奶奶;还有临别时赵志珍大姐一直抚摸着校门前的大樟树等细节,都让我深受感动,也当然成为新闻中要重点突出的“闪光点”。
通过这一个个“闪光点”,让人不禁深切感受到杨成武将军和夫人心中对家乡、对父老乡亲那份永恒不变的情。
同时,做到“点”到位,也要与新闻的“面”相结合。
这里的“面”主要指的是新闻事件的背景。
通过交代背景来表现新闻事实背后的东西,帮助受众理解新闻内容或延伸思路、深化主题,通过背景凸显新闻的全面性、历史纵深感。
那么如何做到“面”到位呢?笔者认为,“面”要与“点”、“线”相结合,如果我们把一条新闻的“点”、“线”结构比做一棵树,那么“面”就是这棵树所生长的环境了。
什么环境能衬托出这棵树的价值?如果把这棵树放在森林中便显得平凡,但如果把这棵树放在沙漠中,它的价值和震撼力不言而喻。
因此,“面”和“点”、“线”配合最好也能如此,最好的“面”是与“点”、“线”形成对比的“面”,用对比衬托;其次是能映衬“点”、“线”的“面”,最差的是“点”、“线”、“面”融成一团,让人无法分清。
据笔者了解,2008年8月《江阳新闻》一条新闻,说的是黄岗实验学校把几十名灾区学生接到学校,免费为他们提供食宿和补习条件。
文稿开头这样写道:“记者刚走进黄冈学校,只听见空荡荡的校园里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后来,编辑改为“眼下正值暑期,正是各学校都在放暑假的时候,黄岗实验学校的校园里却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
”这一改,用对比的“面”即各学校都在放暑假没上课这一背景来衬托,几十名灾区学生在补习的这条“线”或这个“点”的力度就大大增强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记者应具有社会责任感,无论是事件还是人物类新闻都要尽可能放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提炼,与环境形成对比或者用环境衬托,只有这样,新闻的主题才能得到升华,从而引起整个社会的思考。
影响力:效果到位笔者认为,效果到位指的是新闻的“天时”、“地利”、“人和”要“三位一体”,“天时”主要指的是新闻的时效性,“地利”主要指的是新闻的现场性,“人和”主要指的是新闻的角度性。
首先,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是辩证统一的,新闻快而不真或真而不快,都不能算是一个有价值的新闻。
新闻时效性的一大特性是“新”,这一特性决定了对新闻要反应迅速,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要“快”,快速反应、及时报道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向受众提供多方面最新鲜的信息。
对此,新闻界还有一种“抢新闻”的说法,由此可见新闻时效性的重要。
现在我们看新闻节目像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新闻》、凤凰卫视的《华文大直播》等,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即主持人与记者现场连线,由记者在第一时间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直播报道,使新闻事件在“现在进行时态”中展开,时效性极强,这不仅是新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受众对新闻提出的新要求。
可以说,新闻的时效性越强,它的价值也就越高。
其次,新闻的现场性最能体现新闻的“用事实说话”原则。
记者在现场目击实录,内容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因此真实可信。
2008年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央视记者任咏蔚、张泉灵等在灾害现场所做的报道,现场感强,生动感人,笔者至今记忆犹新。
再次,新闻事实是真实的,记者也提炼出了主题,那么怎样表现、从哪个角度表现?这就是新闻的角度性。
每一新闻事件都有许多角度,选择一个好角度会使新闻价值成倍增长。
以笔者前面所举的新闻专题《五龙乐》为例,围绕五龙村展开的新闻事件有不少,从哪个角度来报道呢?12月26日这天,是毛泽东同志诞辰的日子,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艺术团在古田镇五龙村成立了。
记者从这一新闻角度展开报道,真实记录了艺术团员们的演出,体现村民们以独特的方式珍惜着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升华了主题,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见,角度的选择,同样影响着新闻的品质。
因此,记者在报道新闻时,要尽力去探索选取有新意、有特色、最能体现主题的角度,使新闻作品新颖独特,耐人寻味。
总之,新闻是客观真实的,记者在报道中要把自己的认识、深入和效果三个到位有机结合在一起,运用到新闻报道当中。
只有这样,记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才能真正体现新闻的价值。
(作者单位龙岩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