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音版音乐小学五年级下册6第六课百花园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五下《百花园》音乐教案:用音乐表达自然之美

新人教五下《百花园》音乐教案:用音乐表达自然之美用音乐表达自然之美百花园是一款极具美感的游戏,它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和美好。
如此美好的作品,无疑需要我们用更多更好的方式去表达它身上的美丽与神韵。
音乐,作为一种极具艺术性的表达形式,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表达和传达百花园所体现的美好。
一、为什么选用音乐表达在表达百花园的世界美景时,选择音乐表达有三种重要的理由。
音乐是一种伟大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跨越文化和语言的壁垒,打破了国界和民族的限制,让每个人都能欣赏和理解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在表达百花园的美好时,音乐能够更好地传递那种自然间的美,如鸟儿啁啾,蝉鸣声,清澈的流水声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通过音乐得到的。
音乐可以让角色更加立体, 这里我们可以以角色小红为例。
小红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角色,她身上体现了百花园所代表的美好。
通过音乐表达她身上的特点,比如她的聪明、善良、活泼等特质,都可以通过音乐表现得更加生动而有力。
从而让玩家在游戏中更加投入和享受。
音乐可以唤起人们的共鸣和感情,当人们听到旋律美妙的音乐,他们会能更加投入其中,尤其是一些经典的旋律,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情感。
听到这些音乐后,人们的内心就会被感动,从而更加喜欢百花园,认识到这个游戏的美好之处。
二、音乐表达自然之美百花园中,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
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温柔的春日阳光、夏日的蝉鸣,还有秋日的落日余晖和冬日里白雪皑皑等,这些都是百花园中的自然之美。
那么,如何用音乐表达呢?1.选用符合特点的乐器音乐乐器的选择直接影响着音乐的氛围,尤其是在表达自然之美时。
选用符合特点的乐器,会让人们更加地投入到音乐中。
如风笛、唢呐、竹笛等都是比较符合自然风景的声音。
例如,我们可以用风笛或者竹笛等乐器来表现秋日中的闲适和悠哉。
2.表达自然的音符在表达自然之美时,音乐中普遍采用流畅和旋律优美的情感,许多钢琴曲和吉他曲都非常适合表现这种情感。
例如,著名音乐家菲尔·柯林斯的《黎明》便很好地表达了自然之美,通过流畅优美的旋律和柔和的琴声,让人们重新认识到自然之美的价值。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百花园》

第6课课题《百花园》学校枣臻小学设计者魏慧波教学目的1、能三人一组合作,分别用动作表现《花之歌》音乐的三个不同的主题。
2、能听辨出《对花》乐曲中表现“对花”的两件乐器音色,感受与体验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景。
3、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采花》伴奏,能与小组同学一起设计不同的表演形式并交流展示。
背唱歌曲《采花》4、在学唱歌曲《编花篮》中,感受方言与旋律音调的关系,体会歌曲的地方特色。
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的聆听与表演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热爱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味道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随笔第一课时一、聆听《对花》1、点题、释题“对花”,启发学生把“对花”与“对歌”、“对唱”练习起来,了解“对花”这类歌曲的特点。
2、聆听乐曲第一部分“对花”,听出乐器音色上的“对花”。
(1)第一次聆听,设问:你能听出乐曲中哪两件乐器在“对花“吗?(2)第二次聆听,用动作模拟乐器“对花”。
(3)男女生对唱的形式哼唱主题,熟悉主题。
(4)播放河北民歌《对花》的演唱版本3、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不同行情绪的乐段,知道乐曲的结构。
4、简单介绍《炎黄风情》组曲及作者。
二、演唱《采花》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所以,民歌中以花为主题的乐曲比比皆是。
2.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3.听辨曲调范唱。
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拍击出来?4.学生划拍自学曲调。
当自己感到有把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
(供老师掌握学生自学的情况,及时调控。
)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纠正。
注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
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
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
8.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课前应与学生沟通),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一部分学生亦可即兴舞蹈,抒发对红军到来的殷切9.小结:表扬以最简单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与表演的同学,以及即兴以最简易的动作,表达对亲人盼望的心情参与表演的同学。
人音版(五线谱)五年级下册音乐第6课花之歌教案

4.音乐创作实践:评价学生在音乐创作实践中的表现。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根据给定的主题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音乐作品,以及是否能够展现出一定的音乐创造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音乐创作实践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指导。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改进,提高自己的音乐学习效果。
展示一些关于花朵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花朵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花之歌》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歌曲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花之歌》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花之歌》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花之歌》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人音版(五线谱)五年级下册音乐第6课花之歌教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6课《花之歌》。歌曲以五线谱的形式呈现,歌词描绘了花朵的生长过程以及花的美丽和芬芳。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五线谱的基础知识,如线谱的构成、音高的标记等。同时,学生对自然界中的花朵也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本节课中,学生可以将在之前学到的五线谱知识运用到歌曲学习中,同时通过歌曲对花朵的描绘,进一步加深对自然界中花朵的了解。
d.歌曲的主题和情感:歌曲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以及如何通过音乐来表现。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6课百花园《编花篮》《对花》教学设计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歌曲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歌曲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歌曲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歌曲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歌曲知识的掌握情况。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歌曲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歌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歌曲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歌曲重点,强调歌曲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歌曲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a.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歌曲中的角色,进行演唱练习,增强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力。
b.实验:让学生尝试不同演唱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把握等,以提高他们的歌唱能力。
c.游戏:设计音乐小游戏,如接龙、猜歌名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八、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歌曲《编花篮》和《对花》的旋律、节奏、歌词。
②关键词:音准、节奏、演唱技巧、音乐鉴赏、音乐表现力。
③句:通过学习《编花篮》和《对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图案、颜色和字体,使板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问题或思考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百花园》教学计划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六课(黑体五号)(整篇文章1.5倍行距,段前段后0行)《百花园》单元计划(黑体三号)学校:成都市建设路小学(仿宋小四)(“学校”中间注意空格)撰写人:万莹喆单元教学内容分析:(黑体小四)本课以“百花园”为情景主题,在众多赏花赞花、以花传情的中外音乐作品中,选取了两首中国民歌和两首中外器乐作品作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音乐中享受百花的“花容、花姿、花香、花语”,体验音乐描绘大自然百花之美的奇妙。
本课以体验“花之美”的核心话题组织了不同地域风格的音乐作品,从不同审美角度来指向人们对花这一美好事物的赞美。
(正文:宋体小四)1.《采花》是流传于四川南坪的民间小调。
歌词采用传统的民歌手法,按一年的月序和应时花卉咏唱,师人们从中获得不少生产和生活知识。
2.《花之歌》整首乐曲以质朴优美的旋律、简洁平稳的节奏以及淡雅清纯的钢琴音乐,营造了幽静、温馨的气氛,使人们仿佛问道沁人心肺的芳香,见到艳丽多姿的花容。
(教学内容分析的阐述,先总说整个单元主题的内容和知识体系,再分说每个教学内容分析)3.管弦乐《对花》,“对花”是中国北方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小调。
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的方式比赛智力、传授知识、娱乐游戏。
它的演唱形式多样,有的用乐器伴奏,也有伴以锣鼓边舞边歌。
4.《编花篮》是河南民歌的音乐素材,表现女孩们编花篮和上山采牡丹的爱美、愉快心情。
歌曲浓郁的河南地方特色与前一首四川民歌《采花》,以及德国钢琴曲《花之歌》,管弦乐《对花》中采用的其他地方民歌形成了一个风格上的对比和文化视野拓展。
5.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教材中已经出示了常用音的指法及方法,《嘎达梅林》主要是复习高音的吹奏方法,本节课的内容变化音♭7的学习通过演奏《樱花》和《苏武牧羊》来完成。
单元教学目标:1.学唱合唱歌曲《采花》,能用弹性的声音演唱,在歌唱和视唱练习中认识和掌握弱起小节知识,能为歌曲划分乐句。
2.聆听钢琴曲《花之歌》所表现的各种姿态的花,感受不同的音乐要素。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6课花之歌-人音版

4.创作活动:以花为主题,创作一首简短的歌曲或乐曲,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音乐知识:认识音名、唱名,了解音阶、音程的基本概念。
6.课堂实践: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演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表演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实践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音乐中的花之韵”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讲解音程、音阶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钢琴或其他乐器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程、音阶的变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创作实践环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素材和指导建议,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花之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各种各样的花?”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花的美丽和音乐中的花之韵。
-音乐理论知识掌握:音程、音阶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需要教师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解,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创作实践:学生可能在创作过程中遇到构思、合作等方面的困难,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是教学难点。
举例解释:
人音教材小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百花园《编花篮》教学设计

《编花篮》〔课题〕人音教材小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百花园《编花篮》〔课型〕聆听〔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
粗犷的气质和淳厚朴实的情感流露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歌曲采用由四个各为4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在以宫(do)、商(re)、角(mi)、徵(sol)、羽(la)五个音的基础上,还使用了变宫(si),构成了六声宫调式。
这个音在曲中多次出现。
虽属经过音性质但却使旋律显得非常的流畅和有新鲜感。
其中“217”及“”六度的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这也使歌曲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风格特点。
全曲在节奏上包含了“×. ×、×××、×××、××××”各种由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型,与欢畅的旋律进行结合在一起使人感到欢乐、舒畅,充满着喜悦的心情。
歌曲的结尾“那哈依呀咳”衬词的运用,尽情地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再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2.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感受方言与旋律音调的关系,体会歌曲的地方特色。
3.在创编游戏中让学生明白音乐来自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教法〕体验:教学中以情感体验为主线。
让学生在一次次聆听中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积极主动的去完成教学任务。
表现:在学习演唱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表现来理解音乐,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五年级音乐《百花园》说课稿

五年级音乐《百花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百花园》是一首五年级音乐教材,选自人音版《音乐》教科书。
这首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朵,歌曲旋律优美,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善于模仿和创造。
但在音乐鉴赏力和音乐技能方面,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百花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百花园》,了解歌曲的结构,分析歌曲的韵律特点,掌握基本的音乐符号。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百花园》,掌握基本的音乐符号。
2.教学难点:歌曲中旋律的转折和节奏变化,以及对音乐符号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钢琴、乐器等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美丽的花园为背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学习情境。
2.学唱歌曲: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美感;然后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最后让学生分组练习,提高演唱能力。
3.分析歌曲: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了解歌曲的韵律特点,学习音乐符号。
4.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歌曲演奏,培养他们的音乐技能。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1.歌曲结构2.韵律特点3.音乐符号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6百花园《演唱采花》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6百花园《演唱采花》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6百花园《演唱采花》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采花》,能够准确的感受和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和了解四川地区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民歌的基本知识。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欢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基本发展的态势。
常规与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与每节课堂教学,贯穿于整个学期。
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采花》并且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会歌曲《采花》典型节奏,并且能够熟练掌握。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复习1、切分节奏的概念?—当弱位或弱拍上的音延续到强音的位置,改变了其原有的强弱规律。
2、切分节奏的练习(1) × × × (2) × × ×× (3) ×× × ×(通过节奏练习,为突出本节课的难点作铺垫)3、复习:大小调式—都是由7个音构成的(1234567)大调式音阶:1 2 3 4 5 6 7 1 (主音—主音)小调式音阶:6 7 1 2 3 4 5 6 (主音—主音)二、寓教于乐新授音乐知识:民族五声调式—由五个音构成,其五个音可分别做主音构成五种不同的民族。
五年级音乐下册 百花园 6教案 人音版

五年级音乐下册百花园 6教案人音版1、学唱歌曲《编花篮》2、聆听歌曲《牡丹之歌》3、曲调创作(填空)活动教学目标:1、表演民歌《编花篮》,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2、通过学唱《编花篮》学会用轻巧抒情的声音表达歌曲内容,掌握多次出现的切分节奏。
3、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颂性,学习“牡丹”的崇高品格。
教学重难点:1、用轻巧抒情的声音演唱《编花篮》,掌握其歌曲风格。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创伴奏。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编花篮》伴奏进教室。
2、师生问好!二、发声练习三、学习歌曲《编花篮》1、导入:中国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每个省都有自己的民歌音乐与自己的音乐风格,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河南民歌《编花篮》。
2、聆听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共有几段歌词?生答。
两段歌词各唱出什么内容?(第一段是“编”……第二段是“摘”……)3、教师介绍歌曲:《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
粗犷的气质和淳厚朴实的情感流露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全曲在节奏上包含了各种由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型,与欢畅的旋律进行结合,使人感到欢乐、舒畅,充满着喜悦的心情。
歌曲的结尾“那哈依呀咳”衬词的运用,尽情地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
4、听琴弹奏曲调,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唱一唱。
5、学生划拍自学曲调。
注意装饰音、附点音符、六分音符的节奏。
6、找出曲调中最有特点的小节。
涂一涂,唱一唱。
7、试唱全曲,教师指导并纠正,注意要唱好歌曲的风格特点。
8、学生自学唱歌,与周围同学交流。
9、请同学们进行表演唱,看看哪个小组表演的最好,最有感情和音乐表现力。
四、聆听歌曲《牡丹之歌》1、由植物中花的知识导入:中国的国花是什么?(牡丹)哪位同学见过牡丹花,可以描述一下吗?(花大而美丽,有深红、粉红或白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在百花园中是最鲜艳的一种。
人音小学音乐五下《6第六课百花园》word教案

第八课百花园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四首音乐作品及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白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表演民歌《盼红军》、《编花篮》,感受四川、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创编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习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3、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
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崇高品格。
教学内容:聆听《牡丹之歌》《花之歌》表演《盘红军》《编花篮》教学重、难点:1、了解各地方民歌风格,进行曲调创编活动。
2、聆听音乐,即兴创编舞蹈。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学习歌曲1、老师范唱,思考: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2、复听,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拍出来。
3、老师简介歌曲。
4、学生边划拍边学唱歌谱。
5、跟老师的伴奏哼唱歌谱。
6、分角色唱,要求注意唱出民歌风格。
7、按节奏读歌词。
8、跟伴奏演唱歌曲。
9、小组讨论怎样演唱才更能唱出民歌的风格。
10、完整演唱。
三、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表扬以最简单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与表演的同学。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盼红军〉〉二、欣赏〈〈花之歌〉〉1、初听,让学生细细乐曲的旋律。
2、复听,将三个主题先后出现的顺序记录下来。
3、再次欣赏,听辨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
4、分组选择音乐段落,设计舞蹈动作。
5、聆听《花之歌》并翩翩起舞。
三、小结:百花园真美。
回家收集以花为题材的歌曲或乐曲,并进行学唱。
四、欣赏〈〈牡丹之歌〉〉1、导入: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吗?(老师出示牡丹图)2、初听男声独唱。
3、介绍这首歌的背景和含义。
4、复听,阅读歌词。
5、你从歌中得到什么启示?五、完成曲调创编活动1、从所给的开始4小节曲调及最后的结束小节,可以断定是小调或羽调式。
(不必说调式)2、启发学生用重复、模仿的方法来创编乐句。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百花园》 ︳人音版 (五线谱)

2.第二次聆听
师:同学们再次感受下,这首歌曲他的情绪速度是怎么样的呢?
(生按节奏读词)
2.试唱歌谱
①师:今天就跟着老师的琴一起来学习学习这首四川的民歌
师弹旋律生轻声哼唱
②师生合作 师生 接龙生生接龙熟悉旋律 第一句老师唱 第二句学生唱,第三句师生唱
(设计意图:为了熟悉歌曲的旋律,让学生们音准唱的更好)
4.第四次跟伴奏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们熟悉这个切分的节奏型,为之后学习歌曲埋下伏笔}
三、教唱新歌 (15分钟)
1.初次聆听
师:今天啊吴老师带你们走进四川气候变化不太大,常年基本都是山青水秀的每个季节都会开出不同的花。老师今天就献上一首采花你听里面都唱了什么(桃花、葡萄、谷米 、石榴花、芍药、桂花)
(板
书
设
计)
一、组织教学 (5分钟)
1.律动(放伴奏)听着音乐走进教师围成一个圈
二、节奏律动(10分钟)
师:同学们能不能模仿下老师的鼓声?
XXX| X X |XXX| X X |XXX| X X|XXX| X 0 |(多打几次看学生们情况)
师:同学们太棒了这会儿老师加大难度了听
X| X X |XXX|X -||
③生完整的演唱歌曲旋律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歌曲只用了哪几个音?
生:12356
师:这个就是民歌特有的,然后我们发现这个歌曲基本以切分节奏为主,(师哼唱旋律)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生:连绵不绝连贯的感觉
师:太棒了这也是四川民歌的特点。再看看每个乐句的尾部跟第一个乐句的第一个音,他们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音是一样的
师:这也是一个创作手法
4.学唱歌词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6百花园《聆听 花之歌》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6百花园《聆听花之歌》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钢琴曲《花之歌》是小学义务教育人音版第十册音乐教材第六课《百花园》中的一首欣赏曲。
钢琴曲《花之歌》这首乐曲以质朴优美的旋律、简洁平稳的节奏的节奏以及淡雅清纯的钢琴音色,营造了幽静、温馨的气氛,使人们仿佛闻到沁人心脾的芳香,见到艳丽多姿的花容。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钢琴曲《花之歌》。
感受音乐的抒情性,了解作者所达的情感。
2、能够听辨出三个不同的主题音乐。
3、感受音乐的音色效果。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
常规与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贯穿于整个学期。
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
教学重点。
人音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六课 百花园公开课

《编花篮》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新课标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列入基本理念的首位。
本课以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始终。
“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为过程。
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感受与体验音乐。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为重要内容。
面向全体五年级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
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
粗犷的气质和淳厚朴实的情感,流露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歌曲采用由四个各为4小节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在以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基础上还使用了变宫,构成了六声宫调式。
2.学情分析: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五年级学生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品的学唱,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唤醒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艺术文化美感,注重艺术,理解各地文化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体验、演唱、表演、对比、创造等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能够对音乐方言与旋律音调关系,体会歌曲的地方特色。
3.知识与技能:课堂围绕主题,学习音乐基础知识(节奏、前倚音、押韵等),音乐表现基本技能,音乐历史及河南民歌的演唱特色。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作品的学唱,使学生感受歌曲鲜明的河南地方戏曲音调和唱腔,体会方言与歌曲旋律的关系。
2.教学难点:通过作品的学唱,强调音乐的表现与韵味,总结民歌的方法要点。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
小学音乐人音版 五年级下册 6百花园《聆听 对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版五年级下册 6百花园《聆听对花》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本文介绍了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课《聆听对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通过聆听乐曲了解河北民歌,掌握“对唱”“表演唱”的演唱形式,以及能够听辨出乐曲中表现“对花”的两件乐器音乐。
学生的学情分析和教学重点、难点也被详细阐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欣赏河北民歌《对花》为引入,让学生体验对唱,从而引导学生自然解决“前倚音和上滑音”的教学。
在演唱实践活动中,教师大力提倡个性化的表演,让学生充分体会河北民歌的特色。
同时,教师也注重评价方式,采取客观、公正、鼓励为主的方式开展师生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进行生生互评,使教学在评价中提高和升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看演唱视频、介绍演唱形式和乐器,以及聆听管弦乐《对花》的主题旋律等环节,让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乐曲中表现“对花”的两件乐器音乐,感受与体验乐曲表现的意境和情景。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研究唱歌曲《对花》和聆听管弦乐曲《对花》以及钢琴曲《花之歌》。
在学唱歌曲《对花》方面,学生将跟随老师的琴声唱出歌谱,并加入歌词演唱。
同时,学生将以分声部对唱的方式演唱主题,以熟悉主题旋律。
这样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演唱的方式模仿器乐的“对花”,让学生更加熟悉主题旋律。
在聆听管弦乐曲《对花》方面,我们将介绍乐曲的创造背景,并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曲。
通过观察乐曲速度和情绪的变化,学生将分辨出乐曲不同情绪的曲式结构。
接着,我们将分乐段聆听乐曲,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出现次数和情绪变化。
在第二乐段,我们选用了河北的另一首民歌《放风筝》,让学生感受歌曲抒情的情绪。
同时,学生将和老师一起画出优美的旋律线条,从美术的角度感受歌曲抒情的情绪,体验三次旋律一次比一次的更热烈。
在第三乐段,我们通过聆听让学生学会再现三部曲的曲式划分。
最后,我们对管弦乐曲《对花》进行回忆总结,了解学生是否学会了这首乐器的主题旋律。
在聆听钢琴曲《花之歌》方面,我们将聆听钢琴曲,并一起画出优美的旋律线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百花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四首音乐作品及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白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表演民歌《盼红军》、《编花篮》,感受四川、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创编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习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3、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
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崇高品格。
教学内容:
聆听《牡丹之歌》《花之歌》表演《盘红军》《编花篮》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各地方民歌风格,进行曲调创编活动。
2、聆听音乐,即兴创编舞蹈。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二、学习歌曲1、老师范唱,思考: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2、复听,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拍出来。
3、老师简介歌曲。
4、学生边划拍边学唱歌谱。
5、跟老师的伴奏哼唱歌谱。
6、分角色唱,要求注意唱出民歌风格。
7、按节奏读歌词。
8、跟伴奏演唱歌曲。
9、小组讨论怎样演唱才更能唱出民歌的风格。
三、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表扬以最简单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与表演的同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盼红军〉〉二、欣赏〈〈花之歌〉〉1、初听,让学生细细乐曲的旋律。
2、复听,将三个主题先后出现的顺序记录下来。
3、再次欣赏,听辨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
4、分组选择音乐段落,设计舞蹈动作。
5、聆听《花之歌》并翩翩起舞。
三、小结:百花园真美。
回家收集以花为题材的歌曲或乐曲,并进行学唱。
四、欣赏〈〈牡丹之歌〉〉1、导入: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吗?(老师出示牡丹图)2、初听男声独唱。
3、介绍这首歌的背景和含义。
4、复听,阅读歌词。
5、你从歌中得到什么启示?
五、完成曲调创编活动1、从所给的开始4小节曲调及最后的结束小节,可以断定是小调或羽调式。
(不必说调式)2、启发学生用重复、模仿的方法来创编乐句。
3、展示、评价。
4、小结。
第三课时
一、导入师:同学们中有没有老家在河南的?能说一、两句河南方言吗?
二、学唱歌曲1、聆听范唱,设问:这两段歌词各唱了什么?
2、复听,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
3、老师简介歌曲
4、学生学唱歌谱。
5、按节奏读歌词。
6、跟音乐哼唱歌曲。
7、自由讨论如何能唱得更好听。
三、表演歌曲。
六、布置作业:将收集到的以花为题材的资料,在下节课我们开一次班级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