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2015最新精编版)

合集下载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2015最新精编版)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2015最新精编版)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2015最新精编版)3.学唱歌曲《游子吟》,注重力度和唱法的变化。

教师可以先示范唱法,然后让学生跟唱,注意力度和情感的表达。

4.分组比赛,比赛哪个小组唱得更加动情、动人。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华,表达自己的情感。

5.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唱歌时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唱歌的技巧和方法。

二、演唱歌曲《花非花》1.导入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花开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花开的美丽和神秘。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遍歌曲,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3.学唱歌曲《花非花》,注重轻柔、连贯的声音。

教师可以先示范唱法,然后让学生跟唱,注意声音的连贯和情感的表达。

4.分组比赛,比赛哪个小组唱得更加优美、动听。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华,表达自己的情感。

5.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唱歌时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唱歌的技巧和方法。

第三课时一、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1.导入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入。

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分析歌曲,了解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遍歌曲,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乐句结束音的运用和特点。

3.学唱歌曲《但愿人长久》,注重乐句结束音的表达。

教师可以先示范唱法,然后让学生跟唱,注意乐句结束音的表达和情感的表达。

4.分组比赛,比赛哪个小组唱得更加动情、动人。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华,表达自己的情感。

5.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唱歌时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唱歌的技巧和方法。

二、总结1.回顾本节课研究的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鼓励学生继续研究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1.先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引导学生从旋律、歌词、节奏等方面感知歌曲的意义和情感。

2.研究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教师可以先唱一遍歌曲,然后分段教学,让学生跟着唱。

在学唱歌词时,可以让学生注意歌词的抑扬顿挫和情感表达。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2015年最新修订完整版本)精选全文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2015年最新修订完整版本)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目录第1课古风新韵《关山月》教学设计《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游子吟》教学设计《花非花》教学设计第2课月下踏歌《阿细跳月》教学设计《火把节(片段)》教学设计《转圆圈》教学设计《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教学设计第3课银屏之声《爱是一首歌》教学设计《两颗小星星》教学设计《滑雪歌》教学设计《DO RE MI》教学设计第4课美好祝愿《龙腾虎跃》教学设计《拍手拍手》教学设计《明天会更好》教学设计第5课快乐的阳光《守住这一片阳光》教学设计《光辉的太阳》教学设计《榕树爷爷》教学设计《一把雨伞圆溜溜》教学设计第6课神奇的印象《海德薇格主题》教学设计《瀑布(片段)》教学设计《火车来了》教学设计《飞天曲》教学设计第7课放飞梦想《和平颂(片段)》教学设计《欢乐颂》教学设计《永远是朋友》教学设计《我们是朋友》教学设计2015-2016学年第2学期第十二册音乐科授课计划(音乐)第1课古风新韵教学目标1.聆听两手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已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花非花》。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竖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教学建议1.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可抓住本课主题“古风新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结合认识古琴的学习,拉近民族音乐文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3.拓展欣赏我国古诗词为创作素材的优秀音乐作品。

《关山月》、《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关山月》、《但愿人长久》教学目标1.聆听两手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已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感。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六下音乐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青春放歌教学内容:(一)、学唱歌曲:1 、《拉起手》。

(二)、欣赏《行星组曲》活动与练习:1、常用键盘音及记号。

2、节奏与音乐要素的练习。

一、教学目标:(一)、从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珍惜青春年华。

(二)、聆听《行星组曲》中的《火星战争之神》、《金星和平之神》及《木星欢乐使者》,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并为《欢乐颂歌》配诗或配画。

(三)、认识常用变化音记号,学唱好《拉起手》中带有升记号的音。

(四)、通过学唱一首歌曲,感受其优美、流畅的旋律特点。

二、教学重点:三连音。

三、教学难点:1/ 22变化音记号。

五、教具:录音带、四、课时:2。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一)、学唱歌曲:《拉起手》(二)、活动与练习:1、听辩节拍练习。

2、写出学习过的切分音节奏。

3、力度记号。

4、复习音名二、教学重点:三连音。

三、教学过程:(一)、听辩节拍(二)、欣赏《行星组曲》。

要求:(1)、边欣赏边拍出强拍。

(2)、说一说那一首是三拍子、那一首是二拍子?(三)、学唱一首青春的歌曲《拉起手》。

1、听范唱,感受音乐情绪。

2、听老师弹奏,感受并听辩:(1)弱起小节。

(2)三连音。

---------------------------------------------------------------最新资料推荐------------------------------------------------------3、导入新课:(1)、节奏听辩:①、X X | X . X X X | X X X X| X . X‖②、0 X | X . X X X | X X 0 X | X . X X ‖ (2)、读、拍、唱、上述节奏。

2015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015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古风新韵》 (4)第一课时《游子吟》 (4)第一课时《关山月》《但愿人长久》 (7)第三课时《花非花》 (9)第二课《月下踏歌》 (12)第一课时《转圆圈》 (12)第二课时《阿细跳月》 (14)第三课时《火把节》 (17)第四课时《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18)第三课《银屏之声》 (19)第一课时《滑雪歌》 (19)第二课时《Do Re Mi》 (21)第三课时《两颗小星星》《爱是一首歌》 (25)第四课《美好祝愿》 (29)第一课时《拍手拍手》 (29)第二课时《明天会更好》 (33)第三课时《龙腾虎跃》 (36)第五课《快乐的阳光》 (42)第一课时《守候这一片阳光》《光辉的太阳》 (43)第二课时《榕树爷爷》 (43)第三课时《一把雨伞圆溜溜》 (44)第六课《神奇的印象》 (48)第一课时《火车来了》 (48)第二课时《飞天曲》 (53)第三课时《海德薇格主题》《瀑布》 (55)第七课《放飞梦想》 (56)第一课时《永远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56)第二课时《欢乐颂》《和平颂》 (59)第一课《古风新韵》第一课时《游子吟》教材分析《游子吟》这首歌是根据唐代诗人孟郊吟唱送给慈母的颂歌。

作品充分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母子亲情。

歌曲用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缝衣细节,谁都经历过、体验过的这一细节,而母亲的慈爱之情正是在这日常生活中的最细微处流露出来的。

诗人以“三春晖”比喻慈母之爱的广阔深厚,以“寸草心”比喻儿女对慈母的报效之情。

并进行亲情的教育。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游子吟》这首歌曲,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热爱之情;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教学难点、重点1、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本册音乐教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合作研究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音乐表达欲望。

二、教学重点1. 研究和理解本册音乐教材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 激发学生的音乐表达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本册音乐教材的内容包括音乐基本知识、音乐表演技巧、音乐欣赏等方面的内容。

2.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进行安排。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结合多媒体教具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采用合作研究和项目制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 运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和艺术素养。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针对学生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进行定期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3. 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计划1. 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每节课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

2. 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课堂练和巩固训练,巩固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3. 每节课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七、教学资源1. 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收集与本册音乐教材相符的教学资源。

2. 制定学生乐队和合唱团的培养计划,为音乐表演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以上就是最新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材分析本教材体现素质教育观念,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一、总目标: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音乐鉴赏能力,发展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

增强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友爱精神。

二、分目标:(一)感受与鉴赏知道常见的中国民乐器,并能听辩其音色,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初步辨别旋律进行的高低、快慢、强弱,能感知乐句与乐段的结束,并能做出相应的反映。

能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能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聆听音乐主题并能说出曲名。

喜欢聆听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和民族器乐曲。

(二)音乐表现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并能对老师的指挥动作几歌曲的前奏做出恰当反映,演唱时姿势正确,声音自然,节奏音调准确,在合唱中能注意与他人合作。

知道力度记号、反复记号。

(三)音乐创造能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简易打击乐器,利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能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音乐剧,并能参与表演。

能创作4小节的节奏短句,及简单的旋律。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热心收集各种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

主动参与社区、乡村的文艺活动,并能大方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乐于听赏音乐会或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接触与了解戏曲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一)丰富音乐情感体验,发展音乐感受力(二)发展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注重音乐能力培养(三)了解当今比较流行的世界音乐,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1、突出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2、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扩展音乐创造与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3、教学中将音乐学科知识与技能,有机地渗透在各项活动中,减少学生学习的畏惧心理,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学习中,自然地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录第一课古风新韵第二课月下踏歌第三课银屏之声第四课美好祝愿第五课快乐的阳光第六课神奇的印象第七课放飞梦想第八课蓉城音画游戏宫第一课古风新韵教学目标:1.听取两首古诗词歌曲,领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了解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够情感丰富地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并能够说出两段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之处。

3.学生需要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演唱示范,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力度变化。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唱法,如深情款款、轻柔缠绵等,来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古琴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古琴的形状和演奏方法。

同时,播放古琴曲《流水》的音乐片段,让学生体验古琴的独特音色。

在聆听完整首古琴曲《关山月》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模仿古琴的演奏动作,感受古琴曲所表达的意境。

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感受古代文人的气质和情感。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而教学难点则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变化、唱法上的不同来唱好歌曲。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学时间安排了三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将聆听古琴曲《关山月》,认识古琴的形状和演奏方法,以及体验古琴曲所表达的意境。

在第二课时中,学生将学唱歌曲《游子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力度变化。

同时,教师也会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唱法,从而更好地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XXX singing。

the classroom XXX。

XXX.For example。

in the first paragraph。

students can sing with a beautiful and coherent voice。

最新精编版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最新精编版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最新精编版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本次教学的主题是“古风新韵”,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先聆听了古琴曲《关山月》,通过感受乐曲的“古风”和认识古琴的形状、演奏方法以及历史影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古琴曲的意境。

接着,我们选取了一首与古琴曲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让学生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第二课时中,我们将研究演唱歌曲《游子吟》。

通过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情感,并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让学生诵读唐诗《游子吟》两遍,并要求学生读出不同的情感。

最后,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目标包括聆听两首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认识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曲《游子吟》,并能说出两段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难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变化、唱法上的不同来唱好歌曲。

教学时间安排为三课时。

3.学唱歌曲《花非花》,引导学生在演唱时注意以下几点:把握好歌曲的节奏感,保持稳定的节奏;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尤其是在部分的处理;在演唱时,注意音准和音质,尽可能地做到清晰、柔美。

二、理解歌曲《花非花》1.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2.对歌词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内涵。

3.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旋律的美妙,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三、拓展1.安排学生自己编写一首歌曲,并进行演唱。

可以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主题,用自己的语言和旋律来表达。

2.让学生聆听不同风格的歌曲,比较它们在旋律、歌词和情感表达方面的不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高胡是拉弦乐器中的一种,与二胡相似,但琴筒较长,音域较高。

高胡的琴弦也是两根,但比二胡的琴弦粗,音色较为明亮,擅长演奏高亢、激昂的乐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学期XXX学校教学设计(春季高效课堂模式教案定稿)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年月日个人说明:本教案内容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第一课古风新韵教学目标: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并能说出两段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变化、唱法上的不同来唱好歌曲。

教学时间安排: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聆听古琴曲《关山月》1.导入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入。

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可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2.认识古琴认识古琴的形状、演奏方法以及历史影响。

出示乐器图形,让学生观察了解古琴的形状与构成。

教师简单介绍:古琴又名七弦琴,演奏时以左手按弦,右手弹奏,通过多种指法形成其特有的演奏风格。

古琴是古代文人必修的乐器,历史上孔子、李白、杜甫等名人都是又名的琴家。

聆听古琴的音色,播放古琴《流水》的音乐片段,请学生边聆听古琴的音色,边随音乐模拟古琴的演奏。

3.初听乐曲《关山月》,感受古琴的意境。

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4.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

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5.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已经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第二课时一、演唱歌曲《游子吟》1.导入复习学过的《咏鹅》和《春晓》等故事歌曲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师请学生朗诵唐诗《游子吟》,体会诗中的情感。

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启发学生:这首唐诗呈现了两遍,在情绪上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请学生诵读唐诗《游子吟》两遍,并要求学生读出不同的情感。

5.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1)视唱旋律。

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来视唱歌曲前八小节的旋律,视唱时可不带装饰音。

熟练后跟教师的琴声、用模仿的方法唱一唱前八小节旋律(带装饰音)。

(2)跟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进行方面的不同。

可请学生用“M”哼唱第一段,用“WU”来哼唱第二段旋律,感受两段旋律的变化。

引导学生从音区、旋律的走向比较他们的不同。

(3)学唱歌词,演唱歌曲。

这首歌深受学生喜爱,且容易学唱。

在演唱时,教室可从旋律的走向、音区的变化上,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变化、唱法上的不同来唱好歌曲,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如:第一段可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深情地演唱,装饰音的地方可以请学生用动作(模拟柔弦)来带动,唱出效果;第二段可在情感上做细处理,“临行密密缝”可用连音与断音演唱,“意恐迟迟归”可启发学生根据旋律的走向(上行),用渐强的力度来演唱,把歌曲的高潮推至“谁言寸草心”;最后结束句“报得三春晖”的休止之处,要唱得声断气不断,可用渐弱渐慢的处理,以表达念念不忘的深情。

二、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1.用“对诗”的形式,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入手,如:教师出上句“人有悲欢离合”,学生对下句“月有阴晴圆缺”;教师吟上句“但愿人长久”,学生诵“千里共婵娟”。

2.简单赏析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水调歌头》。

可选用古琴曲《关山月》和歌曲《但愿人长久》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请学生谈谈不同的配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知“古风”与“新韵”。

4.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听出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上的特点。

(1)聆听时,可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唱,熟悉歌曲。

(2)在感受歌曲特点时,用师生接唱的方式,教师唱“明月几时”,学生唱“有”,帮助学生感知结束音基本运用长音的特点。

三、拓展1.安排对比并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的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语调来吟诵歌词,给诗词赋予新韵。

第三课时一、演唱歌曲《花非花》1.复习学过的歌曲《西风的话》导入。

唱完后,请学生回顾歌曲的作者是谁,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

2.用“WU”哼唱旋律,边唱边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线条美。

3.聆听歌曲范唱,理解歌词表达的意境。

请学生用轻而高位置的声音来朗读歌词,用高位置的发声感觉来帮助学生感受这首“朦胧诗”的意境。

朗读后,请学生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4.有情感地吟诵歌词,体会词曲音调的紧密结合。

请学生根据诗中每个字的声调,适当地放慢速度,延长韵母来吟诵。

5.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

(1)在学唱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每个字的字头可唱的稍为“虚幻”而“柔美”些,体会朦胧诗的意境。

(2)唱好歌曲中的力度变化,注意气息的运用,尤其是最后一句的“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渐慢与渐弱的处理,气息要控制好。

6.复习和交流学生已掌握的诗词歌曲,可以个人或小组演唱等多种形式与同伴分享和分组展示。

二、编创与活动教师通过借助图片营造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以及词曲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请学生选唱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歌曲,用自己喜欢的表演形式来与同伴分享、交流。

:第二课月下踏歌教学目标:1.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2.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由4个乐句组成,听出主题重复了几次。

并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

3.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4.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5.背唱歌曲《转圆圈》,并能用“do、mi、sol”三个音编创短小旋律。

6.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演奏方式及音色特点,分辨民族乐器中“拉弦乐器组”和“弹拨乐器组”的分类。

教学重点:感受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难点:通过听辨、分析、模仿,提高学生对音乐要素的听辨能力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课时安排: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民族乐器分类1拉弦乐器(1)二胡二胡又叫“胡琴”、“南胡”,是各地普遍流行的拉弦乐器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琴筒用木或竹制成,一端蒙以蟒皮,张两根琴弦。

有琴筒、蟒皮、琴杆、弦轴、琴弦、千斤、琴马以及琴弓组成。

二胡音色柔和、表现力丰富,擅长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演奏技巧性很高的华彩性乐段。

(2)高胡高胡又称“粤胡”,是高音拉弦乐器,是在二胡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

高胡音质清亮、透明、华美、飘逸,穿透力强,既可演奏缓慢、抒情、华丽的旋律,又能演奏活泼、轻快的技巧性乐段。

(3)中胡中胡是中音二胡的简称,是在二胡的基础上创制的中音拉奏乐器。

形状比二胡大些,张两根金属弦。

中胡银色丰满、宽厚,在民族乐队中是重要的中音乐器。

(4)板胡板胡又称“秦胡、梆子胡、大弦”等,是流行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拉奏乐器。

音色清脆、嘹亮、高亢、刚健二热情奔放,特别富有乡土气息。

2.弹拨乐器(1)柳琴又叫“柳叶琴”,是民族乐队中重要的高音弹拨乐器。

音色清脆,表现力丰富。

(2)琵琶琵琶四弦由粗到细分别称为缠弦、老弦、中弦、子弦,定音为“A、d、e、a”.(3)阮阮是“阮咸”的简称。

古琵琶的一种。

阮的音色圆润而丰富,颇具特色,并且自成一族,在乐队中可起强有力的作用。

(4)三弦(5)扬琴(6)古筝(7)筝(8)古琴二、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1.导入从复习聆听《快乐的啰嗦》或演唱《赶圩归来阿里里》入手,请学生回顾彝族的民族风俗风情,然后进入乐曲主题的聆听。

2.聆听主题,熟悉主题。

可通过唱、奏、跳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记忆,如:(1)出示主题旋律,拍一拍、唱一唱或奏一奏。

若是从节奏律动导入本课的课启发学生:这段旋律的节奏与我们刚才拍的哪条节奏相同?请学生随音乐唱一唱或用课堂乐器奏一奏主题,然后说一说:主题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4个乐句,1小节为1一个乐句)(2)跟老师学一学“跳月”的舞蹈基本舞步,边唱边跳,同时还可以感受乐曲5/4拍(3+2)的韵律。

动作为:前三拍走三步,后两拍空中蹬脚两下,蹬脚时课边拍手边喊“嗨嗨”。

走的方向可为:左右、前后。

(3)多次聆听乐曲,听出主题重复的次数和变化。

聆听时提示学生: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14次)你能听出其中的变化吗?教师可请学生边听边数,当主题重复时用手指数表示;还可结合本课的“活页习题”,引导学生从音色、速度、力度和音区等要素中,听出主题重复时的变化。

(4)再次聆听乐曲,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的乐段和情绪越来越热烈的尾声。

启发学生:当听到弹拨乐器出现时,可随音乐模仿弹奏的动作;当听到乐曲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时,可随音乐的节拍用拍手、摇手腕等动作表现越来越热烈的情绪。

第二课时一、发声练习1.这是一首简单的三声部练声曲,旋律逐渐下行,音量逐渐减弱,表现的意境与歌词紧密结合。

练习时要注意做到三个声部之间的运恒与协调。

第一声部最后一个音“mi”,时值较长,可做轮流呼吸;第二、三声部进入时要注意控制音量。

同时,要按要求唱好力度的变化,用声音表现出“月亮下山了”的意境,为学唱歌曲《转圆圈》做铺垫。

教师通过运用指挥手势和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准确进入各声部和掌握音准。

2.用稍慢的速度联唱,练习的音域:上行可练至1=F或1=G,下行可练至1=C或1=B。

二、演唱歌曲《转圆圈》1.导入,从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2.播放歌曲,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

3.学唱前八小节,表现与体会歌曲的意境之美。

此部分在演唱时要注意音量不宜太大,唱好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以及延长音记号的地方,可通过教师的指挥手势,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和表现。

4.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

歌曲主要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音型重复多,识读乐谱较为容易,但2/4拍和3/4拍的频繁变化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识读乐谱是时,教师要稍加分析和引导,以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

(1)听教师唱旋律,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主要由哪几个音组成?每一个乐句所表现的意境是不是一样的?在分析时,教师可结合歌曲的三个组成音“do、mi、sol”,介绍彝族歌曲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