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名人录

合集下载

东台介绍1

东台介绍1

青蒲簖蟹
东台市溱东镇的青蒲一带,那里河大水深,港叉密布,盛产螃蟹,个个体壮 黄多,壳呈青色,绿眼睛,白腿毛,脐小肉壮。青蒲渔民在河中设簖捕取, 年产4000担以上,远销海内外。 文蛤
文蛤主要产于东台沿海一带,其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清乾隆皇至今,闻名于世。
瓜让轻东 ”人轻台 ,看一爆 瓜着刀 因都下炸 皮要去瓜 薄掉, 易口西 裂水瓜 而 就 得 裂 名这开 。就了 是, 东水 台水 “的 爆红 炸瓤 , „„
酥儿饼 富安镇的一种传统茶点。 酥儿饼以面粉粉为主料,揉成面团以后再包入赤豆馅,最后经 油煎而成。因为酥儿饼从里到外层层起酥,乍看活像一朵微开 的金菊,故又叫“千层酥”。酥儿饼除了包有用赤豆沙、桂花 和蔗糖调制的甜馅外,还可包入用鲜肉、葱花、盐和味精调制 的咸鲜馅,具有入口酥松香脆,越嚼越美味的特点,用当地人 的话来说,是“吃着打嘴也舍不得丢”。
练束梅,大陆女演员,江苏东 台人,生于1983年10月24日,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01级表 演系,代表作品:《恰同学少 年》《使命》《赵氏孤儿》 《咱家那些事》...
东台鱼汤面
鱼汤面,为东台名点,源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58年), 已有近200年历史,相传是一位被赶出皇宫的御膳厨师所制。 选用鲜活鲫鱼、鳝骨为主要原料,辅以熟猪油、姜葱、虾子 等佐料,精心制作成于汤。用这种汤做的白汤面,汤稠如乳, 点滴成珠,面白细匀,鲜而不腻。面条用上白刀切面。所以, 鱼汤面色香味俱全。
东台羽扇 以东台市安丰场唐家产品最著名。选用海东鹳 翅膀上的羽毛,精心制作而成。清初孔尚任在 盐城疏浚淮河海口时,收到友人送他的一把海 江鹳羽扇,赞不绝口,即以"羽扇"为题,赋五 律一首:"客寄双团扇,名家制不同。剪胎云 闪烁,织柄玉玲珑。偶尔投怀内,曾经度海东。 漫然松下客,为我赠清风。"

盐城历史名人

盐城历史名人

盐城历史名人盐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许多杰出人才在这里涌现,为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盐城历史上的名人吧。

一、齐白石齐白石(1864年-1957年),原名齐春燕,字白石,号默庵,盐城人。

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被誉为“近代书画巨匠”。

齐白石的作品风格独特,擅长绘画花鸟、山水,尤以写意花鸟最为出名。

他的作品传世千古,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

二、秦孝公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姓嬴,名政,盐城宝应(今东台市)人,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秦孝公推行改革,实施“三疑”“百户”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打通商路,改善民生。

他还组织实施水利工程,开凿修筑灵渠、洛河、渭河等水利工程,使秦国农业得到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三、孔繁森孔繁森(1874年-1938年),字仲奇,浙江余姚人,是盐城人。

他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被誉为“文学家、诗人、戏剧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

孔繁森的文学作品兼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特点,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影响深远。

四、董卿董卿(1973年9月9日-),江苏盐城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是中国著名的主持人。

董卿多年来在央视担任主持人,主持了《朝闻天下》、《康熙来了》等知名节目,深受观众喜爱。

她以亲和力强、口才流利而著称,是中国电视界的一颗明星主持人。

五、周迅周迅(1974年10月18日-),江苏盐城人,中国著名女演员。

周迅在影视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拥有众多精彩的影视作品,获得多项国内外影视奖项。

她以敢于突破自我、塑造各种截然不同的角色而著称,是中国当代女演员中的佼佼者。

以上介绍的盐城历史名人,他们各具才华,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遗产,为盐城人民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他们的成就不仅在于个人的光辉,更在于影响了后世,展示了盐城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盐城将会涌现更多的杰出人才,继续书写辉煌的历史篇章。

【最新】李海平事迹

【最新】李海平事迹

李海平:梦圆故乡初见李海平是在新组建的五烈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为年纪最小的一名人大代表,他在选举的间隙,为大家献上了一首《朋友》,他说,他要和在场所有的人大代表,和家乡人民做朋友。

江苏茉织华总经理、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海归、五烈镇团委副书记、五烈镇第一届人大代表,这一个个身份和光环让李海平走进了大众视野。

6月29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年仅23岁的“小帅哥”。

坐在记者面前的李海平阳光、帅气,一口地道的东台话。

李海平说,自小父母就用东台话和他交流,东台话是他接触的第一种语言。

1988年,父母离开五烈镇谢庄村南下浙江闯荡。

游子在外,思乡情浓。

父亲经常会给李海平讲故乡的往事,在他的讲述中谢庄的故事就是一部《三国演义》。

李海平说,他的思想、观念里烙着父亲和家乡的印痕,也算是一种传承。

从浙江回东台,李海平心里有过疑惑,这是离乡还是归乡?但是踏上东台的土地,说着和家人一样的方言时,李海平说,我就是个东台人。

面对记者,李海平还如数家珍地列举起他知道的东台名品、名人、名景:鱼汤面、陈皮酒、海鲜、范仲淹、董永与七仙女、海春轩塔……幼时的李海平也经常随父母回到家乡,但就像是走亲戚一样,李海平说,他第一次对家乡有感觉是在2006年,还在澳洲求学的他,应父亲要求参加了父亲在家乡五烈镇创办的江苏光明置业有限公司奠基仪式。

那天,他听到了很多的人在说东台话,那天,他见识了东台人的豪爽和质朴,那天,东台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2009年的11月,李海平辞去了浙江一家光伏科技企业副总经理的职位,放弃了丰厚的薪酬待遇和优越的工作环境,回到家乡,回到东台,呼唤他的是父亲的殷殷期盼,是浓浓的家乡情结,是一颗为梦想奋斗的心。

2010年4月2日,由江苏光明置业与日本松岗株式会社合作成立的江苏茉织华服饰有限公司举行开业典礼,李海平作为总经理主持了开业典礼。

从此开始了“小老板”(“小”意为年纪小)的生涯。

与日本松岗株式会社的合作始于2009年,李海平参与了与日方公司的合作商谈,他利用调查数据让日本合作方对投资东台产生了很大的信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成功签订了合作协议。

苏北名人

苏北名人

中国南北地理划分以秦岭-淮河为界,恰淮河经苏北中部东流入海。

汲中国南北文化之精华,取长江淮河之灵秀,揽黄海东海之开阔,得富饶平原水乡之养育,成就了大气,儒雅,优秀的苏北人。

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汉帝国缔造者为苏北人,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王朝明帝国缔造者也为苏北人。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苏北先后出了11位开国者,至于大臣则是更多,仅淮安人一地历代官属尚书以上者就有11人。

苏北人有得天下之雄心,治天下之略才,可谓人中之龙。

周恩来的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则道出了当代苏北人的情怀。

今天国和国三代领导人周恩来,江泽民,胡锦涛都为苏北人。

而现任副省部级以上要员大部来自苏北。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中国,正是在苏北人的带领下前进的,而今天中国也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

苏北人以仕为贵,但亦通商道。

古时淮扬一带盐商富可敌国。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驱,著名实业家,堪称近百年第一大商人的张蹇就是苏北人。

当代中国百富富豪榜中先后有六位苏北人入榜,而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则更是数不胜数。

苏北人心胸开阔,直率包容,大事不含糊,小事不计较,与各地人都能相处融通得来,是以能仕能商。

秦始皇出巡东游威风凛凛,项羽见之,曰:彼可代而取之!秦可灭六国,但终被苏北人所灭。

中国传世之四大名著有两部《西游记》《水浒传》都出自苏北人之笔。

在中国军时史上项羽,韩信,萧何都是一代名将。

在中国文学史上词藻最华丽最有文采的体裁汉赋,就是由苏北人刘安枚乘开创和奠定。

而著名的文学流派扬州八怪,其主要人物也是苏北人。

苏北人可谓文韬武略,能文能武,既有一身武功,又有满腹才华。

苏北人是最具汉族特性的人。

据统计,刘邦称帝后,封侯143人,其中仅徐州沛县籍就有2 3人。

苏北人的思维,特性,习俗都能够完整的贯注在汉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当中。

而汉时正是民族大融合,汉族形成的重要时期。

苏北男子多五官端庄相貌堂堂博学多才,如民国四大美男子中梅兰芳周恩来就为代表;女子多既温柔小巧而又不失干练大气更有种气质,如扬州女孩让人念念不忘。

姜堰古名人

姜堰古名人

凌文渊,原名渊,号植之。曾任知县、知州、布政使。 江苏泰县(今江苏姜堰市)人。清季两江优级师范出身, 清宣统元朝(1909)为江苏省谘议院议员。民国成 立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议员、财政部参 事、代理财政部次长、暂代财政部总长等。辛亥革命 后官至财政部组长。善书、画,尤长花鸟,笔劲墨湛, 气势磅礴,颇似陈道复、徐渭。与齐白石、陈半丁、 陈师曾齐名,时称京师四大画家。《美术年鉴》著有 《中国经济学》《财政金融学》、《我的美感》。 1944年5月逝世。
三唐
唐杰契、唐杰尹、唐日艮,明末清初, 时属泰州的姜堰镇出了一位颇负盛名的山 水画家唐杰契,其弟唐志尹、侄唐日昌也 均以画闻名于世,时人称为“三唐”。 “三唐”中以唐志契的成就最突出,在中 国美术史上有较高的评价和地位。《明画 录》、《画史会要》,《图绘宝鉴续纂》、 《无声诗史》,《扬州画舫录》
凌文渊
黄龙士
黄龙士(1651 - 不详)名虬,又名 霞,字 月天,号龙士,以号行,江苏 泰州姜堰人,生于顺治年代。清代围 棋国手,和范西屏、施襄夏并称清代 三大棋圣,康熙中期围棋霸主,棋风 不拘一格,留下十局名局"血泪篇",著 《弈括》。 "血泪篇"为黄龙士授徐星 友三子的十局棋局,为古代让子棋的 名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王栋
• 王栋(1509—1581)泰州学派“创始人之 一王栋长期在姜堰讲学,其授课处”王公 祠“已作文物保存,明学者、学官。字隆 吉,号一庵。泰州姜堰(今属江苏)人。 师事王艮,属泰州学派。著有《王一庵 集》。
刘国庆
• 刘国庆(1769-1833),清,泰州姜堰镇 (今泰州市姜堰区)人,字沐园,乾隆五 十四年(1789年)会试中得第一,殿试中 一甲一名,状元及第一。

东台掌故4-----人口溯源

东台掌故4-----人口溯源

以下文字录自《东台掌故》,东台市地方志办公室编,中华书局出版。

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参考,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人口溯源东台,在那远古的年代,这里是一望无垠的大海,整日潮水悲鸣,充满了寂寥。

后由于江河泥沙淤积而逐渐成陆。

据青墩(原属东台,现属海安)、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证,早在新石器中、晚期,东台境内已有人类活动的足迹。

据载,淮夷部族(古族名,因居淮河下游一带而得名)人是率先开发本境的先民,夏、商、周时代,分布于西溪以西地带,从事渔猎、耕种,繁衍后代,从而给这片海赐的土地带来了生机。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淮夷部族“皆散为民户”,并渐与内地来的先民融汇。

当时,区域内“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nou)”,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之地理环境的约束和控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口增长极慢。

西汉初年吴王刘濞立国广陵(今扬州)之际,招致亡命煮海水为盐,东台(当时称海陵)西溪一带沿海迎来了最初的烧盐人。

汉武帝即位后,为解决财政急难,又从四方招募民众煮盐。

烧盐人队伍开始了微妙不彰的增加、壮大。

这些烧盐人便是东台近两千年烧盐历史的始祖,也是最早拓荒东台沿海滩涂的先民。

汉代,东台境内迎来的另一支先民是居住东南的古越人。

据史料载,春秋末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雪耻,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但后因历史的变更,到了汉代,古越人也逐渐解体为多支,其中分布在今浙江南部瓯江、灵江流域的一支称瓯越人,又称东瓯人,相传是越王勾践的后裔;分布在今福建北部、浙江南部的一支叫闽越人,传说闽越王也是越王勾践的后裔。

后来闽越人又分为繇和东越两部。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瓯越人遭闽越人攻击,遂迁居江淮之间。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东越王馀善反抗汉朝统治失败。

部分族人也被徙役至江淮地带,东台西部地区自然在其内。

迁徙而来的东南古越人与先居者互为融洽,终年以煎盐、捕鱼、打猎和耕种为业,同劳作,共生息,代代相传。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南北方人民大融合的时期。

介绍东台

介绍东台

东台
欢迎您的到来发展
• 东台市是中国华东沿海城市,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市。东台位于江苏沿海中部, 地处南通泰州盐城三市交汇处,东抵黄海,西襟沃野,南望长江,北望徐淮, 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属于长江三角洲沿江经济开发带,素有“黄海明 珠金东台”的美誉。东台还有着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名胜古迹, 西溪古镇是神话传说“天仙配”的发祥地。 全国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市、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 最具魅力特色宜居城市,长三角最具投资潜力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江 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东台市还是著名的发绣之乡、古镇名城、西瓜之乡! 新长铁路、204国道、宁靖盐高速公路、沿海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从东台境 内穿过。 我们的经济发展盐城地区第一、苏北地区第一、苏中地区排头、江苏省前列, 更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的城市规模在苏中苏北(县级市、县)中最大,被江苏 省确定为江苏长江以北唯一县级中等城市,又列为苏北唯一的江苏省创新型 试点城市,一个江苏沿海现代化工商业中心城市在迅速掘起! 改革开放30年,东台市先后进行了四轮城乡建设规划,从规划东台城一条路 到全市城乡规划全覆盖,2009年经省政府批准东台的城市发展定位是“一城 一区三基地”,一城:即把东台建成具有大规模的沿海现代化工商业中等城 市;一区:即“长三角北部新兴的休闲旅游区”;三基地:即上海北部重要 的制造业基地、绿色能源基地和农业产业化基地。综合城区一城三区:主城 区、西溪景区、城东新区、开发区。
• •

东台中学的发展
• 江苏省东台中学始创于1905年,1964年被 列为江苏省48所试点中学之一,1980年被 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99年1月更名为 “江苏省东台中学”,2000年底顺利通过 “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2004年 转评为江苏省“四星级”学校。

盐城历史文化名人

盐城历史文化名人

盐城早在上‎古时代就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古称“淮夷地”。

早在战国时‎期即“煮海为盐”,《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

秦汉时则“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

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

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仅盐城就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

唐宝应年间‎,境内设有海‎陵监、盐城监,每岁煮盐百‎余万石,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唐末,为吴王杨行‎密所据,属楚州。

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为防倭寇侵‎扰,建砖城,其城池南宽‎北狭,形如葫瓢,故古有“瓢城”之称。

明清两朝代‎盐城均属淮‎安府。

辛亥革命后‎废道府,盐城直属江‎苏省。

1940年‎9月新四军‎在盐城建立‎华中抗日总‎指挥部,中共中央华‎中局亦驻此‎。

1941年‎1月28日‎,新四军在盐‎城泰山庙重‎建军部,从此开创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曾将盐城城‎区改建为盐‎城市。

1946年‎4月23日‎,为纪念叶挺‎将军,将盐城县改‎名为叶挺县‎,1947年‎9月将盐城‎城区改为叶‎挺市,直至194‎9年恢复为‎盐城县。

1949年‎5月成立苏‎北盐城行政‎区专员公署‎。

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设盐城专区‎。

1970年‎,盐城专区改‎称盐城地区‎,1983年‎3月,盐城撤地设‎市。

盐城是淮剧‎的发源地,素有“淮剧之乡”、“小戏之乡”、“现代戏之乡‎”的美称。

盐城也是全‎国三个半杂‎技故乡之一‎,在杂技资源‎、教育培训、人才队伍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盐城历史人‎文荟萃,诞生过东汉‎“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南宋以身殉‎国的左丞相‎陆秀夫、吴王张士诚‎、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平民诗人吴‎嘉纪、中共中央一‎枝笔胡乔木‎、杰出外交家‎乔冠华以及‎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华裔‎宇航员王赣‎骏等一批杰‎出人物。

东台人物传略

东台人物传略

东 台 人 物 传 略东台人物传略周建生编辑应慈传略应慈(1873~1965年8月31日),俗姓余,名锋,号振卿,出家後法名显亲,字应慈,自号华严座主,晚年号拈花老人。

原籍安徽歙县,上代侨寓江苏,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出生於江苏省东台县。

应慈家世业盐商,家资富有,幼年读家塾,学八股文,聪慧异常,曾经中过秀才。

清季末年,盐政改制,家道中衰,不得已弃儒学商,后又因两度丧偶,深感人生无常,遂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到南海普陀山从明性和尚出家。

35岁时与月霞、明锐、惟宽同得法于治开门下,易法名显亲,字应慈,为禅宗临济法派第四十二世。

应慈出家後,随明性禅师到南京三圣庵,研习经典。

他饱读儒书,故进步甚速。

短时间内即读诵研习了《维摩经》、《法华经》、《楞伽经》等大乘经典,由此发心参究禅宗的明心见性之学。

应慈出家的第二年,到宁波天童寺依敬安住持受具足戒。

以後到处参学,访谒尊宿。

先在镇江金山寺,依大定禅师学禅,继之到扬州高旻寺随月朗法师参究,最後到常州天宁寺参谒冶开禅师,学习禅法,受到冶开器重。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与师兄月霞同受记别於冶开,为临济宗第四十二世。

宣统元年(1909年),随师兄月霞到南京,在僧师范学堂襄助教务。

辛亥革命爆发后,南京僧师范学堂停办,一度到安庆迎江寺、武昌宝通寺、汉阳归元寺参访。

民国三年(1914年),到上海襄助月霞筹办“华严大学”。

民国六年(1917年),随月霞到常熟,辅佐兴办“法界学院”。

是年十一月,月霞在杭州玉泉寺圆寂,应慈负责兴福寺法界学院。

兴福寺任住持和法界学院院长。

民国八年(1919年),到杭州西湖的菩提寺闭关潜修。

民国十四年(1925年),应常州清凉寺住持静波和尚之邀到常州主讲於“清凉学院”。

北伐期间,随学院迁到上海清凉寺下院,後再迁常州永庆寺、无锡龙华庵,在三迁之中将《大华严经》讲完。

家乡的名人吴为山

家乡的名人吴为山

家乡的名人吴为山
说到吴为山,也许很多人都知道,他可是我们东台地地道道的名人呢!
吴为山之所以会出名,是因为他是一个雕塑家,且雕得好,雕得奇。

首先雕得好主要体现于它每一尊雕塑,这里每一个雕塑的神态都反映了此人的性格,人物栩栩如生,十分精细,这么棒的作品怎能不让人称好!
接着是雕得奇,是啊,要出名就要鹤立鸡群,雕得奇是吴为山成功的一条必经之路。

从他雕的秦始皇就足以证明,那秦始皇不像大多艺术家,雕头雕身子。

他先雕了一个皇帝的象征——又长又扁的大皇冠,然后雕一个威风凛凛的头,最后最精彩的时候到了,他并没有向其他人雕一个穿着龙袍的身体,而是雕出了秦始皇陵留给我们伟大遗产的那座山——秦始皇陵。

我想,去了秦始皇陵的人,当看到这雕塑
时,估计能一眼认出这就是秦始皇,而不是用字幕注释。

当然,他出名前也充满了坎坷,文化大革命被迫让他去农村干活,高考恢复后才好了一些。

吴为山是我们家乡的名人,更是我们家乡的骄傲,我要向他学习。

老师点评:把了解的资料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写出了自己的理解。

【名人故事】我国新闻界前辈戈公振先生(20210614202504)

【名人故事】我国新闻界前辈戈公振先生(20210614202504)

【名人故事】我国新闻界前辈戈公振先生1935年10月22日,我国新闻界前辈戈公振先生逝世。

戈公振先生是我国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著名的爱国进步新闻记者、新闻学者和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者。

他1890年出生于江苏东台,曾在上海《时报》和《申报》前后工作近20年。

从1933年3月起,他到苏联采访、考察两年多,撰写了一批报道,向国内介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他写了《中国报学史》等专著,对革新中国的新闻事业作了贡献,是我国新闻学和新闻事业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1985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戈宝权的纪念文章《回忆叔父戈公振二三事》:今年11月27 B,是老一辈报人和进步爱国新闻记者、我的叔父戈公振95周年的诞辰,10月22日乂是他逝世50周年的忌辰。

回想到在他生前,我同他生活在一起的时间较长,深得他的亲切关怀和教诲之恩,现特借这个机会回忆一下他生平中的二三事。

首先是他一生勤奋好学的精神。

他出身在江苏省苏北东台县城的一个所谓“世代书香” 的人家,伤感文章,自幼非常聪慧。

他读过家塾和私塾,后來进了东台县城唯一的高等学堂,毕业考试时名列第一,从此以后他就全靠口学走上了成才的道路。

他在上海《时报》工作时,经常到青年会去补习英语:后來他到欧美和日本各国考察新闻事业与参观访问,乂口学法语、德语和日语:甚至40多岁访问苏联时还口学俄语,都做到能阅读和讲话的程度。

他很早就鼓励我努力学习,记得童年时他送了一盒积木给我,他在盒盖里面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两句话:“房子是一块砖头一块砖头造成的,学问是一本书一本书读成的。

”二是他终生献身于新闻事业的坚定信念。

他在1913年到了上海,先在有正书局图画部当学徒,第二年进了《时报》编辑部,从校对、助编、编辑,一直升到总编辑,而J1终生献身于新闻事业。

他在《时报》前后工作了15年,后乂在《申报》工作了3年。

他对报纸的革新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创了《图画时报》和《申报星期画刊》。

同时他还专心研究新闻学,撰写了《新闻学撮要》和《中国报学史》等书。

我的家乡江苏东台

我的家乡江苏东台


《孔子》 ,英国费茨威廉博物馆

《女儿》 美国旧金山瑞曼画廊

《行吟中的林散之》 美国亚洲博物馆(旧金山)

《池田大作像》 香港创价学会

《山水》 ,联合国澳门教科文中心

《睡童》,英国皇家雕塑学会

《钱穆》 、《高锟》、《杨振宁》、《饶宗颐》,香港中文大学

《杨振宁》南京大学、南京博物院

《乔治·布什》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
江苏省永丰林生态园
一期工程占地面积约6000亩,总投资 1.5亿元,是一个以生态农业为基础,集旅 游观光、商务会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 游区。它紧邻江苏省黄海森林公园和国际 重点湿地保护区中华麋鹿园。这里自然环 境优美,被外界誉为“诗境家园”。2005 年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6 年10月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杨振宁》,清华大学

《李可染》,中国国家画院

《荷兰女王》,荷兰国家博物馆

《童》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

《女人体》 ,荷兰王国北部拉邦省府

《女子头像》, 欧洲陶艺中心

《大河——路》, 荷兰国家艺术基金会本部
经济发展
东台依海而生,拓海而兴,拥有85公里海岸线,滩涂面 积156万亩(占江苏省的22%),并以每年150米左右的 成陆速度向大海延伸,年新增土地超万亩,是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认可的、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一块处女地。
• 三仓烈士陵园 现已扩展到64.7亩(不含经济实体用地)。经过16年来的建
设,陵园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抗日烈士”和“粟裕将军”两大主题的 系列纪念建筑群。
• 国华风电场 东台海上风电场是世界上单体最大的近海风电场,于2010年

盐官名人的故事

盐官名人的故事

盐官名人的故事王敬五,名宽基,号髯先,生于清光绪6年(1880年),海宁盐官镇人。

父亲王欣甫,历任赣榆、东台、江宁、上海等九县知县,直隶州知州,晋封荣禄大夫、加花翎四品衔。

虽任官职,王欣甫却更钟爱音律,精通昆曲文艺,被誉为“海宁潮音,耐园曲声”。

王敬五为其第五子,深受家学熏陶,自幼钻研国学,后求学于北京,适逢戊戌变法,康梁等人改革国家的决心和行为让王敬五很受触动。

光绪34年(1908年),王敬五出任北京农工部主事。

宣统元年(1909年),王敬五进入银行系统履职,先在上海中国银行,后交通银行在海外设置支行和代办点,王敬五又被派往国外,在交通银行新加坡分行和西贡代办处任职。

如同同时期的很多海外华侨一样,在周游了新加坡越南等多地,目睹了世界的变化后的王敬五对于清廷的腐败与无能深恶痛绝,回国后也走上了实业救国之路。

民国2年(1913年),王敬五和地产商叶山涛两人各出资5万元,在上海车袋角麦根路(今康定东路一部分)沿河创办了华丰面粉厂。

而由于各种原因,在苦苦支撑五年后,华丰面粉厂无力继续经营,宣告破产。

王敬五商道失意,遂起教育兴国的想法,于是回到家乡海宁盐官,创办了盐官义塾,民国17年(1928年),王敬五在城中县后街自己的私宅内创办私立有怀中学。

但因为中学未能成功备案注册,故成立了有怀小学,配有研究班,授初中课程,整个学校含小学在内有学生百余人。

这些办学费用都是王敬五自己出资或者募捐所得,是近代海宁私人办学的典范,尽管经费紧张,对于那些贫寒学子,王敬五仍然坚持免费入学,提现了一个教育家的胸怀。

据《海宁教育志》载,“有怀学校发展到鼎盛时期有4个分部:东部在十景街,南部在安化王祠堂,西部在王家本宅,北部在北道宫。

其中南北部为义务小学,东西部为中学”。

受到国外教育模式熏陶的王敬五所办学校也采用了新式教育法,虽然最初号称“义塾”,却也开设着中文课程和英文课程,在师资上也努力引进当时的大学生前来任教。

在教育过程中,王敬五拒绝闭门苦读,而提倡“多诵课文、多读报刊、多做文章、多出壁报”,从而让学生以实践为指导,关注生活和现实,将所学与现实相结合。

东台的由来和发展过程

东台的由来和发展过程

东台的由来和发展过程请大家看后留个三言两语东台, 发展东台为古扬州辖境,海陵县地。

公元前117年(西汉元狩六年)建西溪镇。

公元937年(南唐升元元年),海陵监驻“泰州东北之东台场”,东台之名从此见于史籍。

东台也得此地利一跃为淮南盐区的食盐集散地。

宋时,东台也称“东亭”,因煎盐亭灶林立,多达亿所,故名。

公元前117年(西汉元狩六年)设海陵县(今泰州),西溪镇为海陵属地,煎盐之区。

公元411年(晋义熙七年)分广陵郡地,置海陵郡,领建陵、临江、如皋、宁海、蒲涛五县。

其时东台地域在建陵(侨置)、宁海境内。

公元937年(南唐升元元年)置泰州于海陵,设海陵监驻东台场,监管南北八个盐场。

东台之名从此见于史书。

公元974年(宋开宝七年)海陵监移如皋,设西溪盐仓。

晏殊、吕夷简、范仲淹先后任过西溪盐仓监。

公元1023年(宋天圣元年)范仲淹监西溪盐仓时,上书发运副使张纶,陈请修筑海堰。

公元1024年范仲淹为兴化县令,征集兵夫四万人兴筑海堰。

兵夫在雨雪连旬、潮势汹涌中死二百余人,朝廷决定暂行停工。

公元1026年,范仲淹因母丧离任回籍,去前留书张纶,建议恢复筑堰。

张纶、胡令仪上书朝廷,获准。

公元1027年秋,张纶督率兵夫重新兴筑。

次年春,海堰筑成,北起庙湾场,南至木并茶场,后人称“范公堤”。

公元1526年(明嘉靖五年)安丰人王艮(1483—1541)在泰州安定书院讲学。

其创立的“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启蒙学派,历时两朝,风行天下。

公元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从泰州分治设东台县,首任知县王玉成。

辖境为角斜、木并茶、富安、安丰、梁垛、东台、何垛、丁溪、草堰九个盐场和溱潼、时堰、南芗、西北四乡。

1948年的东台,是一个人口逾5万的中等城市。

是年东台城解放后,于11月12日,华中行政办事处电令成立东台市,任命顾维汉(如皋市人)为市长,蔡美江(如东县人)为市委书记。

东台市委、市政府直属华中一地委、一专署领导,下辖东台、金拱、启平、西溪四个镇,原东台县城区建制撤销。

东台名人(我们家乡的名人

东台名人(我们家乡的名人

东台名人我是一个东台人,所以传上来作为常识了解一下。

张謇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

祖籍东台,因科举落籍海门。

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

清光绪二十年中状元,赐进士及第,钦授翰林院修撰。

历任全国立宪公会副会长、江苏咨议局议长,辛亥革命后增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北洋政府农商总长、江苏教育会会长、中央教育会会长等。

主张以实业和教育救国,且一生以此为己任,先后创办大生纱厂、通海垦牧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南通师范学校、南通博物苑等。

其母金氏,台城汤家泊人。

为报母恩,在东台创办“母里师范”,以育人才。

1917年开办东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供台城照明,并为东台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能源。

在堤东兴办大赉垦务公司,移民植棉,发展农业。

有《张謇全集》行世。

戈公振戈公振(1890-1935)名绍发,字春霆。

东台台城人。

我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爱国名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供职于上海《时报》和《申报》。

致力于抗日救国的宣传。

1933年3月访苏,发回大量讴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文章和照片。

1935年10月归国不久即猝死,留下“我是中国人”的光辉名言。

著有《新闻学撮要》、《新闻学》、《中国报学史》、《从东北到苏联》等。

其故居设“戈公振纪念馆”,有电视剧《戈公振》,江苏省新闻学会设立了“戈公振新闻奖”,为我省新闻界最高奖项。

戈湘岚戈湘岚(1904-1964)名绍荃,自号“东亭居士”。

东台安丰镇人。

现代著名国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海上画派”中坚人物。

投考上海美专时,以画马为卷,名列第一。

受教于刘海粟、汪亚尘、赵叔孺等大师。

以画马闻名于世,有“北徐(悲鸿)南戈(湘岚)”的美誉,其画作已列入国家文化遗产,部分禁止出口。

任《辞海》编委会插图组组长,其白描插图特色,在世界辞林中独树一帜,深受海内外读者好评。

有《戈湘岚画集》行世。

戈宝权戈宝权(1913-2000)东台台城人。

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家。

盐城名人

盐城名人

古代陈琳(?-217),汉朝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孔璋,原盐渎县人。

擅长草拟公文尤以替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最为有名。

陆秀夫(1236-1279),南宋末年著名民族英雄,字君实,建湖县建阳镇人。

祥兴元年(1278年)受封左丞相,驻军崖山抵抗入侵的元军。

次年元军攻破崖山,陆秀夫坚贞不屈、宁死不降,先驱妻、子入海,尔后背负皇帝、怀藏玉玺从容投海而死。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

原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祖籍苏州,随父施元德迁居兴化,落户白驹场(今大丰市境内),写下了不朽名著《水浒传》。

张士诚(1321-?),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丰市西南白驹人。

生于1321年,盐贩出身。

因受不了盐警欺压,伙同其他17个盐民揭竿起义,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

4年后被朱元璋打败,其被俘,后解往金陵(今南京)自缢而死。

卞元亨(1329-1419),元末明初人,原籍便仓。

少时膂力过人,曾赤手空拳打死过猛虎。

后在山东永王军中任谋划,历时9年。

永王兵败被俘,作文生祭,申明大义,后被中丞李炳之陷害,发配辽东,明永乐元年被赦免归乡,自称东溟叟,又号柏门老人,死于1419年,享年90岁。

一生写下许多诗作,著名的有《辽东有感》、《戌归》、《示后》、《戌归咏牡丹二首》等。

据传,便仓枯枝牡丹就是卞元亨栽的。

王艮明朝哲学家,初名银,王守仁替他改名为艮,字汝止,号心斋,东台安丰人,出身盐丁。

是明朗泰州学派的创立人,后人将其著作辑成《王心斋先生遗集》。

宋曹(1620-1701),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字彬臣,又字臣,号射陵,盐城郊区北宋庄人。

工书能文,对书法造诣很深。

柳敬亭(1587一1670?),明末清初大说书家,字葵宇,东台曹家庄人。

我国评书艺人的鼻祖,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鲁迅文学奖(2010年10月公布)。

江苏省作协签约作家,南京市作协副主席。

著有长篇小说《博情书》、《方向盘》等。

东台名人录

东台名人录

东台名人录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生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卒于嘉靖十九年(1541年),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

他出身于一个世代灶户(从事盐业生产)的家庭,7岁“受书乡塾”,至11岁因家贫辍学,随父兄参加劳动。

王艮一生经历相当曲折,当过灶丁,经过商,也行过医,但这些均非其最终抱负。

他25岁时经商至山东,曾谒孔庙而发感叹:“夫子亦人也,我亦人也”,自此,“奋然有任道之志”,日诵《孝经》、《论语》、《大学》等儒家典籍。

王艮是一个初时读书不多,靠刻苦自学而领悟儒家学说的学者。

诗人吴嘉纪。

在中国文学史上,明末清初曾出现一位著名的盐民诗人,他就是号称布衣诗人的吴嘉纪。

吴嘉纪,安丰场(今东台市安丰镇)人,字宾贤,号野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他出身清贫,年轻时烧过盐,家无余粮,虽丰年常断炊,但不以为苦。

喜读书做诗,好学不倦,曾应府试,但因亲见明王朝覆灭,清兵南下,居民惨遭屠杀,遂绝意仕途,隐居家乡,以布衣终身。

由于长期生活在贫民中间,亲身体验了官吏、盐商对灶民的剥削和频仍的水灾、军输对灶民的侵害,对此,他终日把卷苦吟,从而写出了大量反映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的诗篇。

他的诗以其真实而深刻的内容和高度概括的手法,反映了当时劳苦大众苦不堪言的生活困境和自己的思想感情。

水利学家冯道立。

冯道立,字务堂,号西园,江苏东台人,生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卒于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终年78岁。

,冯道立在青年时代,便绝意仕途,发愤专攻水利,立志为桑梓造福。

他虚心学习前人的水利专著,同时又讲究实际,多次雇船至长江、淮河、废黄河、白马湖、高宝湖、洪泽湖以及范公堤东广大海滨地区进行实地勘察,访问当地的农夫、渔民,查阅有关水利、水文资料,描绘下数以百计的水利图。

他好学不倦,一生著作甚多。

已刻著作6种,木刻著作36种。

水利方面的专著有《淮扬水利图说》、《淮扬治水论》、《测海蠢言》、《勘海日记》、《束水刍言》、《七府水利全图》、《东洋人海图》、《东洋海口图》、《攻沙八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台名人录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生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卒于嘉靖十九年(1541年),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

他出身于一个世代灶户(从事盐业生产)的家庭,7岁“受书乡塾”,至11岁因家贫辍学,随父兄参加劳动。

王艮一生经历相当曲折,当过灶丁,经过商,也行过医,但这些均非其最终抱负。

他25岁时经商至山东,曾谒孔庙而发感叹:“夫子亦人也,我亦人也”,自此,“奋然有任道之志”,日诵《孝经》、《论语》、《大学》等儒家典籍。

王艮是一个初时读书不多,靠刻苦自学而领悟儒家学说的学者。

诗人吴嘉纪。

在中国文学史上,明末清初曾出现一位著名的盐民诗人,他就是号称布衣诗人的吴嘉纪。

吴嘉纪,安丰场(今东台市安丰镇)人,字宾贤,号野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他出身清贫,年轻时烧过盐,家无余粮,虽丰年常断炊,但不以为苦。

喜读书做诗,好学不倦,曾应府试,但因亲见明王朝覆灭,清兵南下,居民惨遭屠杀,遂绝意仕途,隐居家乡,以布衣终身。

由于长期生活在贫民中间,亲身体验了官吏、盐商对灶民的剥削和频仍的水灾、军输对灶民的侵害,对此,他终日把卷苦吟,从而写出了大量反映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的诗篇。

他的诗以其真实而深刻的内容和高度概括的手法,反映了当时劳苦大众苦不堪言的生活困境和自己的思想感情。

水利学家冯道立。

冯道立,字务堂,号西园,江苏东台人,生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卒于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终年78岁。

,冯道立在青年时代,便绝意仕途,发愤专攻水利,立志为桑梓造福。

他虚心学习前人的水利专著,同时又讲究实际,多次雇船至长江、淮河、废黄河、白马湖、高宝湖、洪泽湖以及范公堤东广大海滨地区进行实地勘察,访问当地的农夫、渔民,查阅有关水利、水文资料,描绘下数以百计的水利图。

他好学不倦,一生著作甚多。

已刻著作6种,木刻著作36种。

水利方面的专著有《淮扬水利图说》、《淮扬治水论》、《测海蠢言》、《勘海日记》、《束水刍言》、《七府水利全图》、《东洋人海图》、《东洋海口图》、《攻沙八法》等。

画家戈湘岚。

戈湘岚(1904-1984)原名绍荃,又名荃,堂号忠恕堂,又署东亭居士。

江苏东台人,早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入商务印书馆从事装潢设计,曾与友人创立学友图书社,从事教育挂图编绘与出版。

抗日战争期间,始习国画,专攻画马。

胜利后在上海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并拜赵叔儒门下。

1950年后历任上海教育出版社自然科学编绘室主任、副总编辑、编审,上海画院画师,《辞海》编辑部插图组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除画马外、亦擅其它走兽翎毛。

其作品《春耕》藏于中国美术馆,《白马图》陈列于上海豫园小刀会历史馆,另有与郑午昌合作之《大西南进军图》等。

新闻学奠基人戈公振。

戈公振,名绍发,宇春霆,东台市人,1890年11月出生在东台城里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

自幼聪明,好学上进。

1904年就读于东台高等小学堂,毕业时名列榜首。

1912年在《东台日报》担任编辑工作。

1913年南下上海,在有正书局当学徒,不久因编一本供学生用的习字帖风行一时,被提升为出版部主任》次年,戈被调到《时报》编辑部工作,初任校对、助理编辑,后升任编辑直至总编。

前后工作15年,在此期间,他为革新新闻事业做了大量工作,创办了各种副刊,并于1920年首创了《图画时报》,为中国画报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921年上海新闻记者联合会成立,戈公振亲任会长。

1928年
底,戈公振出任《申报》总管理处设计部副主任。

1930年又创办了《申报星期画刊》,并亲任主编。

为了纪念这位爱国主义新闻教育家,座落在东台城内兰香巷9号的戈公振故居,东台市政府于1987年将其修葺开放,基本上恢复了当年的历史风貌。

翻译家戈宝权,笔名:葆荃、北辰、苏牧。

出生年月:1913.2.15-2000.5.15
民族:汉族。

著名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

1913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十)生于江苏省东台县台城的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家庭。

曾在家乡读过多级小学、高等小学和师范。

1932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

在大学时,学习英、法、日语,自学世界语,后又学习俄语,为他日后从事外国文学及中外文学关系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戈宝权以“外交官”、学者的身份,曾多次参加国际性的会议和应邀访问与讲学。

可以这样说: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的讲坛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操着东台方言的声音。

书法家高二适(1903-1977),江苏东台人。

原名锡璜,后易为二适。

18岁任立达国民学校教员,21岁时为校长。

25岁考入上海正风文学院,27岁考入北平研究院为国学研究生,29岁因病回乡为通讯研究生,并任小学校长。

33岁应陈树人之邀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办事员、科员、立法院秘书,1937年随立法院入川。

1946年回南京后,曾兼任朝阳文学院和建国法商学院教授。

建国后,历任南京工专上海分校、华东专科交通学校教员、华东水利学院图书馆职员,1958年因病退职。

1963年经章士钊引荐,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

1965年参与“兰亭”论辩,《兰亭序的真伪驳议》和《兰亭序真伪之再驳议》等文影响极大。

在文史哲、诗词、书法的研究和创作方面,成果卓著。

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刘梦得集> 校录》、《刘宾客辨易九流疏记》、《高二适书法选集》等。

雕塑家吴为山。

吴为山教授,1962年1月生于江苏东台。

现为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

美术学方向及宗教学方向硕士生导师。

东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欧洲陶艺中心理事。

台湾中央大学访问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杰出驻校艺术家”。

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后任雕塑教研室主任。

1990年至1991年,在北京大学研修心理学硕士学位课程。

曾访学于欧、美等国著名学术机构、高校。

1998年4月始在南京大学工作。

吴为山教授被誉为“为时代造像者”。

中国南京博物院设专馆永久陈列吴为山雕塑。

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卢秉枢。

卢秉枢,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人,少年时就学于南通医课学堂,1934年受聘为中华民国政府驻菲律宾马尼拉总领事馆主事。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入侵菲律宾,马尼拉很快沦陷。

卢秉枢等人不畏日寇的淫威,与领事馆其它7位同事一道组成战时服务队,在日寇的眼皮底下从事抗日活动。

他们的举动惹恼了日寇,数千日寇包围了领事馆,悍然不顾外交公约,逮捕了卢秉枢等8位外交官,采取利诱威逼的办法,各种刑具都用上,要他们承认汪精卫伪政权,遭到断然拒绝,也拒不答应为日寇向华侨募集2400万菲币酬身。

1942年4月17日,凶残的日寇将他们全部杀害,卢秉枢遇害时年仅40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