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3)能够运用英语表达自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途径,深入理解小说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学会分析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提高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说中主人公鲁滨逊的勇敢、坚毅和自学精神。
(2)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积极进取,追求自由和幸福。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介绍:笛福及其作品《鲁滨逊漂流记》。
2. 故事情节梳理:鲁滨逊的航海经历、荒岛生活、救星期五等。
3. 人物形象分析:鲁滨逊、星期五、大自然等。
4. 主题思想探讨:冒险精神、生存挑战、人性弱点等。
5. 现实意义阐述:面对困境,如何勇敢求生、自我成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小说情节的理解,人物性格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探讨。
2. 难点:对小说现实意义的深入理解,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情节、人物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实践法: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小说现实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介绍小说背景,阅读第一章。
2. 第2课时:阅读第二章,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3. 第3课时:阅读第三章,讨论小说主题思想。
4. 第4课时:阅读第四章,分析星期五的人物形象。
5. 第5课时:阅读第五章,总结小说现实意义。
六、教学过程:1. 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共10课时。
2. 教学步骤:a.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
b.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小说相关章节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情节和人物。
c.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享交流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丹尼尔·笛福及作品背景。
2. 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3. 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讲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 讨论法:学生分享对小说的期待和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及作品背景。
2. 简要介绍小说的主要情节。
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期待和兴趣。
4. 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小说。
第二章:人物分析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析主人公鲁滨逊的性格特点。
2. 探讨作品中其他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1. 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鲁滨逊的性格特点。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其他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鲁滨逊的性格特点。
2. 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如勇敢、坚韧、乐观等。
3. 将学生分组,每组讨论一位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4.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第三章:情节梳理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 培养学生梳理情节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概述小说从开始到结束的主要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三、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讲解小说主要情节。
2. 讨论法:学生分享自己对重要事件和转折点的看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主要情节。
2. 讲述小说从开始到结束的主要情节。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重要事件和转折点的看法。
第四章:主题探讨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主题。
2. 培养学生探讨主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的主题,如生存、自由、冒险等。
《鲁滨逊漂流记》课外阅读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课外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小说中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和故事主题。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从鲁滨逊身上学习勇敢、自信、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原著,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探讨其在困境中的成长历程。
3. 对比鲁滨逊与星期五、星期五的父亲等人物的形象,分析其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掌握《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和在困境中的成长历程。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学生独立完成《鲁滨逊漂流记》的阅读,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对比其他人物形象。
3. 课堂讲解:教师对小说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关系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第一至第三章,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2. 第二周:阅读第四至第六章,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技巧和性格特点。
3. 第三周:阅读第七至第九章,探讨鲁滨逊与星期五、星期五的父亲等人物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4. 第四周:总结与讨论,对整个作品进行梳理,加深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鲁滨逊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的分析深度。
2. 读后感:评估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的整体理解,以及对其主题思想和人物关系的把握。
3. 课后提问:针对小说的细节,对学生进行提问,检验其对小说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鲁滨逊漂流记》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其进行自主阅读。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研究论文、评论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第1篇】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学好语文,没有阅读更谈不上积累。
所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鼓励学生阅读。
二、教学背景分析《鲁滨孙漂流记》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
《鲁滨孙漂流记》属于名篇导读课,首次采用了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旨在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通过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引领,使学生从单篇走向长篇,从国内走向国外。
本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很浓,但目光大多聚焦在国内现当代儿童文学上,对于外国名著虽有涉猎,却仅为皮毛。
《鲁滨孙漂流记》课前50%学生已阅读过,仅模糊记个大概,细节早已遗忘,更谈不上积累;20%学生曾尝试阅读,但中途而废;还有30%学生从未读过这本名著。
教者在教学时依据课标理念,遵循教材编写意图,将电影《鲁滨孙漂流记》依据依据课文梗概内容,压缩成4分钟的录相,课上展示给学生,目的是吸引学生对这本名著产生兴趣,进而实现课下的深入阅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㈠背景导入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世界名著的海洋中,有这样一本书,它倍受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的喜爱,他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你知道这是什么书吗?(板书课题、作者)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版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兴趣。
2. 了解作者丹尼尔·笛福及作品背景。
3. 引导学生关注阅读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及作品背景。
2. 强调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鲁滨逊漂流记》的封面、作者图片及作品简介。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和阅读体验。
3. 教师分发阅读指南,简要介绍课程安排和阅读要求。
【作业】1. 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第一章。
2. 完成阅读日志,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想法。
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主人公鲁滨逊的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如勇敢、坚韧、独立等。
2. 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理解人物性格。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章中鲁滨逊的经历和言行举止。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教师组织小组分享,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提炼人物性格特征。
【作业】1. 学生继续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第二章。
2. 完成阅读日志,记录对鲁滨逊人物分析的思考和观点。
第三章:情节梳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情节的发展。
2. 培养学生梳理情节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梳理《鲁滨逊漂流记》前两章的情节脉络。
2. 引导学生关注情节发展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两章的故事情节,梳理主要事件和发展顺序。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情节发展对鲁滨逊人物塑造的影响。
3. 教师组织小组分享,引导学生从情节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作业】1. 学生继续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第三章。
2. 完成阅读日志,记录对情节梳理的思考和观点。
第四章:环境描写【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途、篷、蛮、叛”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讲述课文故事。
3、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木求生存的非凡经历,感悟要想生存,就得自己想办法创造条件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教材分析:《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
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课文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制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重点是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生存,是人生第一需要。
某生存,应该是每个人最起码的`本领。
同学们将面临人类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怎样学会生存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板书课题),这是著名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
会给同学们很大的启示,你会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呢?二、自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1、读一读课文前“阅读提示”,给自己确定阅读目标。
组织交流一下。
(知道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以后,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重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2、自己认真读课文。
读准带注音的字的字音;边读边记内容,练习讲课文里的故事。
读一遍记不下来,再读一两遍。
3、3、小组讲故事。
一人讲,其他同学补充。
三、重点研读细读第2~8自然段,知道鲁滨孙战胜了那些困难。
1、自读自悟,思考:鲁滨孙战胜了那些困难?是怎样战胜的?画出有关句子。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帮助从“食物、住所、安全、孤独”几方面进行归纳。
四、谈体会,感悟谋求生存的道理从鲁滨孙战胜种种困难的非凡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学生交流,教师酌情点拨。
读《鲁滨逊漂流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读《鲁滨逊漂流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坚韧、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原著,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探讨他如何克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原因。
3. 通过对鲁滨逊精神的探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探讨他如何克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原因。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勇敢、坚韧、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分析作品。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为例,探讨他如何克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原因。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心得,分享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原著,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探讨他如何克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原因。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鲁滨逊的精神品质。
5. 心得分享:引导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分享感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鲁滨逊勇敢、坚韧、自力更生的精神品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鲁滨逊在不同场景的角色,体会其心理和行为。
2. 举办一个关于勇敢和自力更生的主题班会,邀请学生分享其他类似的人物故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说课稿第1篇】【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5课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外国名著。
根据新课程标准,作为一篇精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制定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
因为课文是原着的缩写,所以要对《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进行充分的阅读。
把握正确的思想内容,从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课文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5.运用掌握的读书方法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学习重难点:1.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2.感悟鲁滨逊面对困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说教法】首先,我将力图贯彻“教学思想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质疑、讨论、品味文中主人公不寻常的经历,帮助学生创设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理解。
同时,我将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组织、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小说内容;(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2)培养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成长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鲁滨逊漂流记》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 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小说中的一些历史、文化背景知识;2. 对鲁滨逊人物形象的多角度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小说封面、作者简介、主要情节、人物关系等;2. 学生提前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鲁滨逊漂流记》封面,引导学生关注作品;(2)简要介绍作者丹尼尔·笛福及作品背景。
2. 整体感知(1)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概括小说情节;(2)教师引导总结小说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3. 人物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
4. 深入解读(1)学生分析小说中其他重要人物,如星期五、慧骃等;(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对鲁滨逊的影响。
5. 总结提升(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教师强调勇于面对困难、自我成长等价值观。
6.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掌握程度;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讨论、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以及自我反省和自我成长的意识。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和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2.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归纳和表达能力。
3.指导学生掌握略读和精读的方法,提高速读能力。
4.让学生感受到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孤独生活,学习他的顽强拼搏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和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状况。
难点: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心理变化和顽强精神。
三、教学准备教师需提前阅读原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
同时,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简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个故事,请几位同学简述故事情节。
•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介绍作品背景和作者情况。
1.略读全文(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采用略读的方法,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故事梗概。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多长时间?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阅读心得,教师巡视指导。
1.精读重点段落(15分钟)•教师指定一些重点段落,让学生采用精读的方法进行阅读。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他为什么能够顽强地生存下去?他身上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或提问。
1.拓展阅读(10分钟)•教师向学生推荐《鲁滨逊漂流记》原著中的经典段落,引导学生课后阅读。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阅读心得和启发。
1.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强调鲁滨逊的顽强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师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原著,拓宽视野。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一等奖创新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一等奖创新教案《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案【课时安排】本书分为三课时,具体安排为:第一课时导读课,第二课时推进课(精读课),第三课时分享课。
【教学目标】1.能读完《鲁滨逊漂流记》,感受阅读的快乐,并乐于与大家分享。
2.梳理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主要人物形象,提升分析总结能力。
3.能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并能回答老师的问题,提升整体感知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从知识层面来说,阅读本书在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能理解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从技能层面来说,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阅读,提升阅读能力;从情感层面来说,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冒险精神和坚韧顽强的毅力。
(1)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阅读时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形象。
(3)带着问题阅读。
【阅读指导课的设计思路】(1)导读课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链接旧知——整体感知(主要内容)——激发兴趣——运用(2)推进课(精读课)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梳理结构——故事精读(情景式阅读及观察式阅读相结合,培养儿童精读、初步收集和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运用(3)分享课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为:整体感知本书——主题探讨——链接生活【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鲁滨逊漂流记》2.教师准备:(1)阅读《鲁滨逊漂流记》;(2)设计阅读活动。
导读课【课时目标】通过阅读推荐,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引导学生阅读适合自己的外国名著,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关心人物的命运,提高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阅读适合自己的外国名著,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关心人物的命运,提高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感知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
2.掌握小说的叙事线索,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3.感受小说中所蕴含的冒险、勇敢、坚韧、智慧等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叙事线索。
2.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所蕴含的冒险、勇敢、坚韧、智慧等精神品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鲁滨逊吗?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二、分析人物形象1.阅读小说,找出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片段,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三、梳理故事情节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叙事线索,理解小说的结构特点。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复习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及小说的叙事线索。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鲁滨逊在荒岛上成功生存的原因有哪些?二、分析小说主题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具有类似鲁滨逊精神品质的人物。
四、课堂小结2.强调鲁滨逊的精神品质,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向上。
五、作业布置1.深入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了解小说中的细节。
2.写一篇关于鲁滨逊精神品质的感悟文章。
六、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作业完成情况等。
2.评价学生对小说主题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八、教学资源1.《鲁滨逊漂流记》文本。
2.相关教学课件、视频等。
九、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主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一、分析小说主题(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刚刚回顾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鲁滨逊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学生回答:“鲁滨逊勇敢、坚韧、智慧、独立、自信……”(3)教师追问:“那么,这些品质在小说中是如何体现的呢?请大家举例说明。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15篇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15篇《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__第二至八自然段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夏令营的较量》有关资料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看过《鲁滨孙漂流记》吗?有谁能告诉老师这篇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谁?(板书:英、笛福)2、 __是书的缩写,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他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居然生活了二十年。
3、你能想像一下荒无人烟的小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
4、刚才同学们通过想象,自己描绘了一幅荒岛风景图,真的是很荒凉,很艰苦。
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鲁滨孙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荒岛(引读)5、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都是乱石野草。
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那么,鲁滨孙又是怎样在这一个小岛上活下去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鲁滨孙在岛上惊险经历的部分找出来。
2、思考并交流: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碰到了哪些困难?(交流时随机板书:住、吃、安全、孤独)3、这些困难都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这关系到他的生死存亡,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且生存了28年,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创造力啊!这简直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让我们和鲁滨孙一起去历险吧!(播放连环画并解说)(三)、围绕重点,读书讨论1、鲁滨孙在岛上的经历艰难、惊险,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难中处处透着险,而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想尽办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历尽艰难,勇敢地活着,对于这样的鲁滨孙你佩服吗?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读给你的同桌听,说一说:你佩服鲁滨孙的什么?为什么佩服?而同桌在听完后对其进行评价。
2、指名朗读,并谈感受3、鲁滨孙孤身一人在岛上历尽千难万险,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困难,肯定还有其它困难,请你想像一下鲁滨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4、通过学习,同学们对鲁滨孙的了解更深了,想不想夸夸他?请用一到两个词语来夸一夸他。
小学六年级下册《鲁冰逊漂流记》教案优秀范文三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鲁冰逊漂流记》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会写“惧、凄”等14个字,会写“航海、荒岛”等46个词语。
2.默读梗概,说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提炼小标题。
3.关注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体会并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设想有一天你身处这样的困境:黄沙漫漫,无边无垠。
你一个人被困沙漠之中,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如焚热沙。
你和骆驼茫然地前行着,而你的水,只够用两天了……你该怎么办?2.出示作品《鲁滨逊漂流记》,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荒岛求生的人物——鲁滨逊。
3.简介作品,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塞尔柯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形象,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
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木筏(fá)畜(xù)养2.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宴、籍、聊、贷”4个字,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梗概部分,说一说,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自由交流)2.小组内交流,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获救回国四、课堂小结。
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这部小说主要写了流落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的故事。
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把握鲁滨逊的人物形象,感受其勇敢、坚韧、智慧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概括总结,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面对困难时勇敢、乐观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遇到风暴,漂流到一个荒岛上,独自生活了28年,最后获救返回英国的故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难点:让学生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生存的艰难过程,体会其勇敢、坚韧、智慧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及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资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过程,探讨其勇敢、坚韧、智慧的品质。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滨逊漂流记》所传递的勇敢、坚韧、智慧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推进课1. 小说背景及作者介绍2. 小说主要情节3. 鲁滨逊人物形象分析4. 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过程5. 勇敢、坚韧、智慧的品质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鲁滨逊人物形象分析的作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从《鲁滨逊漂流记》中得到的启示。
六年级整本书阅读《鲁滨逊漂游记》导读课教学设计与实践

六年级整本书阅读《鲁滨逊漂游记》导读课教学设计与实践一、教学解读《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他被誉为,,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
《鲁滨逊漂流记》是他的代表作,他还创作了《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摩尔•弗兰德斯》等小说,这些小说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用。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小说,以当时发生的一段真实故事为蓝本,结合作者自己的经历和想象,采用自述的方式,以鲁滨逊冒险的经历作为线索展开故事,小说结构清晰、紧凑。
书中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容易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利于激发阅读游历、冒险类小说的兴趣与热情。
作品还十分重视人物性格的塑造、环境和人物心理的描写,第一人称的叙述拉近了读者与小说的距离,细致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示了鲁滨逊的思想变化,也揭示了他的性格特点。
阅读时,不仅能使学生在峰回路转之中体会小说的精彩所在,而且能感受主人公敢于冒险、不怕困难、乐观积极的精神,收获不少生活的哲理。
阅读指导时,应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线索,即人物的行进轨迹和成长轨迹,通过绘制各种思维导图和表格来梳理名著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性格的变化和成长。
引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通过摘抄、批注等,引导学生加深阅读的思考和体会,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感受主人公的精神力量,体会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二、阅读目标1.对冒险、游历类名著感兴趣,了解不同译本的不同表达,自主规划阅读。
2.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能就印象深刻的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做出简单的评价。
3.通过批注、摘抄、制作人物卡片、绘制情节图等方式学会做读书笔记,能与同学交流阅读收获。
三、导读活动(-)引入名著,激发期待1.介绍书名、作者、作品同学们,这是一本书的名字,这本书于1719年问世,最初的版本名叫《约克市水手鲁滨逊的生活和奇异而令人吃惊的冒险,他是一次海难的唯一幸存者,漂泊到岸上在美洲海岸奥里诺科大河口附近一个荒岛,独自生活28年,连同叙述他最后如何同样奇异地被海盗救走,本书由鲁滨逊本人撰写》,你能猜出这是哪本书吗?对,《鲁宾逊漂流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常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在熟悉小说的故事线索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及与之相关的人物,如鲁滨逊“智救‘星期五’”“烧制陶器”等等。
3.初步运用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法对“鲁滨逊”这一形象进行分析。
4.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蕴含的哲理完成读书心得。
【教学重点】在熟悉小说的故事线索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及与之相关的人物,如鲁滨逊“智救‘星期五’”“烧制陶器”等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蕴含的哲理完成读书心得。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相关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幻灯片一)十八世纪初,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到处议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讲述着一个离奇的故事:1704年,水手塞尔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盗船去寻找宝物,没想到,中途与船长发生了争吵,结果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随身只带了一点武器与一本《圣经》。
弹药用完之后,他只好靠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觅食,过着茹毛饮血般的原始生活,后来,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猎狗还快。
就这样,他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下来,直到四年以后,航海的人们发现了他……1711年,塞尔科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
他没想到的是,这段传奇般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发表了。
知道这部小说的名字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随鲁滨逊去漂流吧!这部小说被后人尊奉为十八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进而成为文学史中的传世之作。
小说作家丹尼尔。
笛福更是家喻户晓了。
有人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与笛福的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
那么,笛福一生的经历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作个简要的了解。
(自然导出对作家的介绍)二、简介笛福生平(出示幻灯片二)丹尼尔。
笛福(1660-1731)生于伦敦一个商人家庭,到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已是一个体面的商人,他从事过内衣业、烟酒贸易,还开过砖瓦厂。
《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鲁滨逊漂流记》为蓝本,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掌握精读和泛读的方法。
2、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人物形象,在充分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引导学生要善于捕捉文章的细节描写。
3、让学生在书海中陶冶情操,积淀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学生摘录本、名著推荐目录。
教学过程了解作者和主要内容——泛读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最近我们班掀起一股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热潮。
只要有空,就会看见同学们埋头读书的身影。
老师悄悄拍下了你们看书的镜头,想不想看?(出示镜头)点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伊始,通过给同学们呈现他们课间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鲜活画面,既巧妙地引出了本课课题,又为本节阅读指导课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
2、学生自由介绍作者。
师:你了解作家笛福吗?请你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笛福。
师:《鲁滨逊飘流记》是笛福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在当时影响非常大,被认为是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笛福也因此被誉为“英国与欧洲的小说之父”。
3、学生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
点评:运用问题探究法,和学生一起走近作家笛福,重温小说主要内容,不仅检查了同学们课前的阅读情况,还为揭示“泛读”这一阅读方法提供了范例。
4、介绍读书方法——泛读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故事的主要内容其实书中已经介绍了,有的在书的前言部分,有的在导读部分。
我们第一次阅读一本书,浏览了作者简介、导读(有的书叫序、前言)、目录、后记等,便可大体上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这种读书方法叫泛读。
把握人物形象——精读1、介绍读书方法——精读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泛读,已经了解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那么,要读懂一本书,光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还不够,要读出水平,把握人物的形象,就必须精读。
2、介绍精读方法——做摘录师:如何来精读呢?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们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时候,都摘录了哪些内容呢?(学生汇报摘录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师:比较长的片段,我们可以采用概括主要内容、摘录段首语句、截取片段精华等方法摘录。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版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案版.doc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及其背景。
激发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为后续阅读活动做铺垫。
1.2 教学内容介绍丹尼尔·笛福的生平和创作《鲁滨逊漂流记》的背景。
通过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1.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丹尼尔·笛福及其创作《鲁滨逊漂流记》的背景。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介绍部分。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教案章节二:故事背景与人物介绍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深入理解故事内容做准备。
2.2 教学内容分析《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背景,包括地理、历史和社会背景。
介绍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中关于故事背景和人物介绍的部分。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故事背景和人物的特点。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教案章节三:故事情节概述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概括《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情节。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深入分析故事情节做准备。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概括出主要情节。
3.3 教学活动学生阅读故事,注意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和转折点。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概括出主要情节。
教案章节四: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主题,如生存、自由、勇气等。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2 教学内容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题元素,如生存、自由、勇气等。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主题元素在故事中的表现和意义。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中的主题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Read the lesson plan of "Robinson Cruso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教学设想]
文学名作是语文教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历来是阅读教学的重心所在。
而解读文学名作的文艺理论性文章学生读得不多。
如果说文学名作本身是感性而鲜活的,学生会爱不释手,自觉投入,那么我们不得不考虑到面对理性而呆板的文艺评论,学生可能会眉头紧锁,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我想紧抓名作本身,以血肉丰满的小说为平台引出学生对作品的原始解读,再顺其自然引向小说理论家伍尔夫对《鲁》这一作品的解读,从而把学生从感性的“读”引向理性的“评”这个层面上。
同时,紧扣课文,集中精力让学生了解伍尔夫解读小说的切入点——“小说家的透视法”,再联系文中提到的读者的透视法和学生解读小说的过程来体味像伍尔夫这样的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是如何解读文学名作的,从而使学生获益,觅得一些解读名作的方法和技巧。
最后让学生以读过的文学名作为例,进行两种透视法的比较分析,从而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从教学论的意义上说,这是引导学生再次发现的一个过
程,也就是用他们自己的视角,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名作及作者,读出自己的心得,读出自己新的见解,读出自己的个性。
这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概括《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情节,并谈谈读后的感想。
2反复品读本文,把握作者伍尔夫解读《鲁滨孙漂流记》的基本切入点——“小说家的透视法”。
3对比分析作家的透视法和读者的透视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提前一周让学生阅读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或播放碟片。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大家有过出外遨游,探险漂泊的梦想吗?那么试想一下,你们都会有哪些经历呢?(学生自由发言)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因不满于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动荡,假想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尽管它与世隔绝,但居住其间的人却“怡然自乐”。
英国小说家笛福的名作《鲁滨孙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孙因着一心要遨游探险的想法,几次出海,最终流落荒岛,关在那里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孤独生活。
如何来解读这篇小说呢?英国意识流小说家、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伍尔夫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板书课题)
二、重温原作,引入课文
1请学生概述《鲁滨孙漂流记》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2(多媒体播放鲁滨孙的航船触礁这一情节)如果写到鲁滨孙九死一生,爬上荒岛这一情节时,笛福请你为他往下续写,你会如何写下去?(请2—3名学生简述续写思路) 3思考:为什么以上同学的续写各不相同?为什么他们与作者笛福的思路也完全不同呢?
4我们能从今天要学的伍尔夫的文章里找到上面这一问题的答案吗?(将问题引向本文)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第3段中说“《鲁滨孙漂流记》是一个恰切的例证”,作者要用这部小说证明什么呢?
2小说家的透视法指什么?它对我们解读小说有什么作用?
四、课堂小结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小说经典之作。
有着丰富创作经验和崭新的小说创作理念的小说家伍尔夫对其进行了独具慧眼的解读和评论。
她告诉我们全面掌握小说家的透视法是我们解读小说的良法之一。
课下让我们再读文本,进一步了解作者是如何分析笛福的透视法的。
五、布置作业
反复研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一、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是说由于读者的经验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对小说情节及人物的理解都是独一无二的。
而我们要深入解读一部文学名作,就必须爬到小说家的肩上,通过他的眼睛观察。
本节课,让我们借助伍尔夫的慧眼来分析一下笛福的透视法。
二、深入分析,攻破难点
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1段,其他学生思考:作者让我们在探讨作品的过程中,要有一场“孤独的战斗”,这场“战斗”指什么?
2作者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3集体朗读课文第2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举哈代和普鲁斯特要引出哪个概念?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作者是如何分析笛福的透视法的?
三、比较分析,加深理解
1请找出文中关于作家透视法和读者透视法的分析,谈谈两种透视法的关系。
四、拓展运用
1未学本文时,大家是怎么解读《鲁》这部作品的?学了本文之后,作者的解读对你有哪些启示?对作者的解读,你有哪些看法或补充意见?
2试着运用作者的解读法来解读你们熟悉的文学名作。
五、小结全文
虽然这篇文艺评论文行文较为含蓄,多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曲折地表达观点,但透过作者伍尔夫的深入分析,我们知道了“掌握小说家的透视法”是解读文学名作的一条良径,今后同学们不妨一试。
[附]板书设计
读《鲁滨孙漂流记》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