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11.十六年前的回忆

合集下载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5.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难点]1.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视频导入,激趣质疑1.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先辈。

(播放视频)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个爷爷是谁吗?那这个小女孩又是谁呢?带着这些疑问,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十六年的回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课文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什么?(他就是——李大钊)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女儿李星华对父亲李大钊的回忆性文章。

这节课我们就走近李大钊同志,看看这位革命志士给他的女儿留下了哪些回忆。

4.课前大家收集了哪些资料?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吗?二、人物介绍,历史背景作者简介:李星华(1911-1979) 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其中《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她去世后不久就出版,为读者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人物简介: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的学习。

3. 课文的背景知识介绍。

4.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重点词汇和句子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和表达,以及对课文背景知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阅读材料,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标记重点词汇和句子。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和解疑。

3. 背景知识介绍:教师介绍课文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 思考与讨论: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写作与表达: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和解疑。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2. 重点词汇和句子:在黑板上列出重点词汇和句子,并进行解释和举例。

3. 课文内容结构:用图表或流程图的形式展示课文内容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作业设计1. 课文阅读: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下)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学设计

黄崖洞九年制学校导学案10十六年前的回忆河北省张金苹老师—省级优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字词,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过程和方法1.整体感知课文。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准确概括文章大意,并通过对比、论证的学习方法加深对人物品质的认识。

2.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体会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高贵品质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先烈的崇敬。

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基本上能够理解字词,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但划分文章层次,进而准确概括文章大意还需要教师的指导。

内容方面,部分同学对李大钊有所了解,但对那个时代的残暴和黑暗却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教师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关于父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的重点词句支持李大钊革命精神还有欠缺。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准确概括文章大意,并通过对比、论证的学习方法加深对人物品质的认识。

教学难点:感受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高贵品质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先烈的崇敬。

4教学过程4.1一、复习导入,介绍背景资料二、概括课文内容,建构结构图。

三、勾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品质四、感受写法,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十六年前的回忆》一、复习导入,介绍背景资料1.上节课我们通过对单元导读的学习,对做笔记的方法有了初步了解,你都知道了哪些做笔记的方法呢?2.这节课我们走进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去感受一下在刑场上视死如归的李大钊同志。

3.介绍李大钊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二、概括课文内容,建构结构图。

1.快速阅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文章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三、勾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品质1.同学们让我们自由朗读课文,着重读一读描写李大钊的句子,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然后和同学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开始吧。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文本分析这篇课文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关于父亲的回忆录。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捕前到被捕后壮烈牺牲的过程,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整篇文章采用倒叙的写法,开头回忆了父亲被害的日子,接着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叙述。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习本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含糊、纷乱、僻静、恐怖、严峻、勉强”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梳理这篇回忆录主要记叙了哪些事。

3.理解文章内容,感受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4.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李大钊同志的伟大精神和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从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后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体会其精神品质;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1.会写“稚、避、峻”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含糊、避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楚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

3.理清文章顺序,感知文章内容,初步感悟李大钊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顺序,感悟革命先烈的形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导语: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我们应该铭记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部编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

部编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

部编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 8 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说课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熟悉文本说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运用第一人称,回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全过程,被捕前坚定、忠于革命,被捕后从容、视死如归,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之情。

学习本篇课文,有助于学生感受到革命志士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二、观照主体说学情我面对的是六年级学生。

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是,学生对于文章语言的分析和感受力仍有欠缺。

尤其是对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难以理解。

因此,需要教师架桥铺路,通过创设情境、深入体验等方式启发引导。

三、养眼素养说目标1、了解李大钊生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和交流,学习作者通过语言、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抓外貌、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四、以学定教说方法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大量使用朗读学习法、创设情境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根据本篇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本着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宗旨,我将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有所探究和发现,在问中学,学会思考。

六、落实目标说过程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会采用游戏导入的方式,男女生分组进行比赛,分享爱国志士留下的诗歌,进而揭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亲情、友情、爱情等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感恩父母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2. 课型:讲读课文3. 教学内容: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亲情、友情、爱情等美好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十六年前的往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词语。

3. 精讲课文: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所展现的亲情、友情、爱情等美好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2. 教学内容: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3.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亲情、友情、爱情等美好情感。

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阅读一篇与亲情、友情、爱情相关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2. 课后写作: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十六年前的往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优秀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优秀版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书籍、严峻”等词语。

2.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3.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4.梳理课文内容,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加深对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被害后同敌人作斗争的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加深对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被害后同敌人作斗争的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同学们,我们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了解到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

今天我们要开始一个新的单元的学习,你知道我们应该先来学习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事的,请划出文中标志性的句子。

明确答案:时间那年春天;4月6日的早晨;有一天;4月28日。

2.同学们,4月6日的早晨,父亲被捕了。

那么那年春天写被捕前;有一天写被捕后;4月28日写被害后。

3.理清文章的脉络,结合题目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写我回忆了十六年前父亲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以及被害后所发生的事情。

4.同学们,你看一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其实文中还有几处是属于内容上的前后照应,找一找。

(例如第6段和13段前后照应)再明确本文的叙事顺序。

5.同学们,“读书贵能疑”。

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和困惑吗?交流一下。

教师提问本文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6.父亲是谁?你怎么知道的?学生交流李大钊的资料,教师补充。

学生默读这段资料,抓出本文主要是围绕着父亲的哪个身份来写的?四、我会品悟1.同学们,你在读书的过程中,能读出我对父亲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下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再次走进课文,去重温那一个个的历史瞬间,去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吧!2.思考:父亲是一位什么样的革命者?(1)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的最精彩、最紧张、最感动你的句段,圈划关键词语,体会真情实感,总结作者刻画人物和表现情感的方法。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阀、、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传统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精神。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文中对于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以及对家人深沉的爱。

3.感悟课文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的行文特点。

4。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梳理课文内容,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段,加深对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被害后同敌人作斗争的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提问法指导归纳材料扩充【学生学法】朗读感悟法自主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整体感知1.说一说: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你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要点:“回忆”,表明这是一篇回忆文章。

“十六年前”,可知作者叙述的事发生在十六年前,已经过去很久了;“十六年”这个确切的数字又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这件往事的记忆清晰,难以忘怀。

2.读一读:阅读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李大钊。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以情为导线, 通过谈话和人物介绍激发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为学生营造情感氛围,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情感基调,并让语文教学充满情感。

3.理一理: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回忆了哪几件事。

提示:根据“被捕前(第1—7自然段)—被捕时(第8—18自然段)—庭审(第19—29自然段)—被害后(第30—33自然段)”的顺序划分课文段落。

4.议一议:你在预习的时候,对哪些词语或课文内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讨论。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 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教具 课件
5 / 12
准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深入学习。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 回顾倒叙的描写方 导入 文采用倒叙的方式描写了哪些内容呢?那这节 法,巩固知识。 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 同志。
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稚、避”等 15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教具 课件
1 / 12
准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师: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
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 借用毛诗赞颂
9 / 12
展延 2.教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
伸 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 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的李大钊。让我们继往
开来,把和平之花呵护得更好吧。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李大钊的故事或者他写的文章。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11 / 12
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这些口语表达的 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李大钊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又进行了口语 表达能力的训练。
12 / 12
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板书: 己的日常习作中。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1篇】《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了解时代背景,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年的10月1日是我国建国五十周年的日子。

正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伯牺牲自己,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幸福的今天。

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的。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

(二)时代背景简介。

1.自己轻声读读预习部分。

2.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

1927年4月6日早晨,李大钊被捕。

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序,分为四大段。

(三)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

(四)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被难日(nàn)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7个生字。

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余笔、选择哪个字义。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指名7位同学完成后,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1篇】语文要素阅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2.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写作: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人文主题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

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培养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1.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如等。

2.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要求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完成本课“预习卡”。

2.查找资料,了解李大钊同志的革命事迹。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一、介绍背景,了解李大钊1.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现在我们能够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正是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怕牺牲自己,坚决斗争,顽强奋斗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都不会忘记他们。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注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教师出示课本插图)(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间已经十六年了。

(3)“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2.时代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4.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看看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它是国旗的一角,是用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李大钊的画像)。

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过去,学习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

(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师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并口头组词。

(师相机正音)(2)重点指导。

(“瞅”读“chǒu”)4.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讨论)2.学生汇报。

(课文写了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在法庭上与敌人作斗争的事。

)3.快速默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段与回忆部分的内容有什么联系?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法?(课文第1自然段回忆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有16年了,紧接着后面的内容都是讲述16年前的一些事情,可见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倒叙的方法来写16年前发生的事。

)四、学习“被捕前”部分1.轻声读第1—7自然段。

2.小组讨论:(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1927年的春天。

过渡作用,承接第1自然段,引起下文的回忆。

)(2)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哪些方面?(①父亲早出晚归;②父亲烧掉书籍和文件;③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④工友阎振三被抓。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会写“阀、避”等15个字。

能正确读写并积累“避免、僻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和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位连贯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石灰、竹的品质,古诗中也有很多赞颂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也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展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不畏艰险,面对敌人,无所畏惧。

二、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交流理解。

2.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阀避啪瞪僻瞅靴魔刑哼峻绑啃袍执2.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提示易错字:“哼”的右下部是“了”,不要写成“子”。

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

(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第一段(1)阐明题目;第二段(2-7)被捕前;第三段(8-18)被捕时;第四段(19-30)被审时;第五段(31-33)被害后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事。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感受革命先烈的坚强不屈精神。

部编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含反思

部编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含反思

部编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六年级下册第四组中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回忆录。

通过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在父亲被害十六年后回忆其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与敌人坚决斗争的情景及被害后一家人的悲痛之情,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比敬仰与深切怀念。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文本中的许多语言文字含蓄耐嚼,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鲜明,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李大钊的精神品质。

【学情分析】进入小学最后的学习阶段,学生能够自主地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进行体会。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语文要素的落实,引导学生立足语言文字,透过细节表现挖掘本质,实现语言的建构、思维的发展与文化的传承。

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收集、整理与使用资料的方法。

但基于理解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筛选有效信息,加深理解的能力仍然有待加强。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随着阅读理解的推进,有针对性地选择资料。

课前,查阅时代背景资料,了解人物所处的环境;课中,补充人物相关事件的资料,加深对人物品质的体会;课后,查阅革命时期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资料,丰富对革命英雄人物的了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课内与课外的关联,在与课文的阅读中,学生能不断地借助资料反观语言文字,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学习李大钊被捕前部分,初步掌握作者抓住人物言行,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4.体会李大钊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教案

部编⼈教版六年级语⽂下册《第11课⼗六年前的回忆》优质教案第11课⼗六年前的回忆教学⽬标1. 会写“阀、避”等⽣字。

2. 默读课⽂,了解课⽂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交流印象最深的事。

3. 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主⼈公的语⾔、动作和外貌;查阅资料,感受⼈物的⾼尚品质。

4. 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重点、难点重点(A案)学⽣默读,把握课⽂内容,厘清课⽂内容;教师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B案)⾃读课⽂,查阅资料,完成对课⽂内容的⾃学。

突破⽅法学⽣通过默读课⽂,寻找表现时间变化的语句,填写表格,厘清课⽂内容。

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联系课外资料,加深对⼈物的理解。

2. 朗读课⽂,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感受其好处。

突破⽅法(A案)1. 教师⽤多媒体课件出⽰故事背景资料,帮助学⽣理解。

2. 学⽣在多种⽅式地朗读中感受前后照应写法的好处。

(B 案)1. 学⽣质疑后查阅资料,快速找到故事背景资料,理解⼈物当时的做法。

2. ⼩组合作朗读,体会前后照应写法的好处。

教法与学法教法(A案)讲授法、对话法。

(B案)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A案)联系实际法、朗读感受法。

(B案)⾃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A案)多媒体课件、课外资料。

(B案)课外资料、表格、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A案第⼀课时课时⽬标1. 会写“阀、避”等⽣字。

查词典理解新词“严峻、绞刑、被难⽇”等。

2. 默读课⽂,了解课⽂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交流印象最深的事。

3. 朗读课⽂的开头和结尾,感受前后照应的好处。

⼀、认识⼈物,⾛进故事1. 师:预习课⽂后,⼤家知道课⽂写的是谁的故事吗?2. 师:李⼤钊是什么⼈?(教师⽤多媒体课件出⽰资料:1889年出⽣,1927年被害,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之⼀)算算他的年龄。

(38岁)他有着怎样的⼀⽣?(教师⽤多媒体课件出⽰资料:1926年3⽉18⽇,他领导了北京⼈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威运动)3. 师:⽂中还出现了两个与他的命运休戚相关的⼈,他们是谁?(教师⽤多媒体课件出⽰军阀张作霖和⼯友阎振三的资料:①张作霖,北洋军阀奉系⾸领,1926年3⽉率兵进关,攻占河北、察哈尔、⼭东等省,残酷镇压⾰命运动,使当时北⽅的⾰命运动受到很⼤破坏。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4单元 11十六年前的回忆(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4单元 11十六年前的回忆(部编版)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②自由讨论,说说自己的感悟。

4.总结从内容上所突出的人物品质。

(教师板书)
5.知识迁移,延伸“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对我们产生的影响,以及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跟录音朗读第19—29自然段。

思考问题:
①“我”在法庭上为什么能表现得那么积极勇敢?
②在女儿眼里,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6. 结构梳理(概括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父亲”的品质特点)
被捕前——忠于革命事业
被捕时、法庭上——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7.主题升华(总结全文)学生回顾课文,完成填空,加深理解。

8.课后练习
运用所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段对妈妈的描写,突出母亲勤劳、善良的品质。

.
小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无私无畏的李大钊。

除了认识李大钊这一位革命英雄,我们更要了解其他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让我们继往开来,把和平之花呵护得更好!
全班齐读课文。

六年级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1

六年级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课选自统编教材六下第四单元第11课。

本单元课文均为革命历史文化题材。

单元学习目标为“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设计着力于“借助文本,体会人物品质”这一能力的提升。

本课所叙事件距离今天年代久远,其中涉及到的历史对学生的理解课文造成一定困难。

因此,教学时应特别关注学情,鼓励事先预习,查找资料。

在课堂中,我会根据文本内容适当补充一些课外资料,深入文本的细节, 帮助学生了解一段特殊历史,认识李大钊其人的革命情怀和父亲形象,受到他精神与思想的洗礼。

同时,基于文体是回忆录的独特性,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文体特点,为真实参与回忆录文体阅读做准备。

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理解“含糊、魔鬼、残暴、严峻、乱蓬蓬”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作者回忆的内容,梳理出回忆的线索和细节。

3.关注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4.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板块一借助资料,初识李大钊一、读课题,了解“回忆”的人1.齐读课题,提问:课文回忆的是谁?(作者的父亲李大钊先生)2.继续追问:借助资料,用一两句话说说你了解的李大钊先生。

3.学生介绍李大钊,点评时注重学生对资料的理解和查阅资料的范围。

二、补充资料,建立对李大钊的初步印象1.课件出示李大钊的两段资料(革命领袖形象和学者形象),造成反差,引导学生质疑:李大钊既然拥有那么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为什么还要从事危险的革命工作?2.小结李大钊的形象:看来李大钊先生是一位真正为国为民的革命者,请同学们怀着恭敬之意写下他的名字。

(板书:李大钊)板块二从“十六年前”出发,理清“我的回忆”一、聚焦“十六年前”,找出“我”回忆的时间线索1.课文一共33段,1800余字,但“我”的回忆有清晰的顺序。

课件出示“十六年前”的时间轴,浏览课文找出“我” 重点回忆的几个特殊时间。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会写“阀、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含糊”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生字,可结合偏旁分类进行记忆。

如:“啪、瞪、僻、瞅、靴、刑、哼、峻、绑、啃、袍、执”是左右结构的字;“阀、避、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区分形近字“僻、避”。

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加以理解。

2.阅读理解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体会“十六年前的回忆”蕴含着的深深怀念,感悟李大钊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3.语言运用本课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颇具特色,在引导学生品悟相关文段后,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的句式训练。

这样不仅能升华情感,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师: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

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

师: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

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会写“阀、避”等12个字,会写“埋头、整理”等3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抓住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体会人物的品质。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4.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著名诗人臧克家有这样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先辈。

请同学们观看屏幕。

(播放李大钊简介)
2.板书课题,请同学谈谈对李大钊的印象。

3.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翻开课文第58页,跟随李大钊的女儿的回忆,了解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情形,体会李大钊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出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瞅(chǒu)瞅暂(zàn)时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通过作者对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
害后的情形的回忆,展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他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深的怀念之情。

)
2.通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哪几个时期的事?给你印象最深刻的
是哪件事? (时间顺序;主要讲了四个时期的事: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在法庭上,李大钊表情依旧安定、沉着,并极力为家人开脱,保护家人。

)
四、交流探讨,学习语言、神态和对比描写的手法。

1.品析人物语言。

从语言训练入手,着重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一句话:“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2.体味人物神态。

从“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3.感知“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

①前后态度的对比。

把父亲烧文件时对“我”提出的问题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和事态
的紧急。

,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态度”。

②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

“我”是“瞪着眼睛”“恐怖”
4.全班交流。

(重点关注“被捕前”“被捕时”的态度对比。

)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李大钊女儿在李大钊英勇就义十六年后写的回忆录,也是一篇倒叙文。

作者通过回忆父
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被害后的情景,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文章的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通过回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
庭上以及被害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
3.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深入了解,细致体会李大钊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学习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二、体会重点句子,学习人物品质。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
慈祥的脸。

”引导学生体会,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尽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
2.“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
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李大钊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仍能够坦然自若,说明他有着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
三、交流探讨,学习前后照应。

1.请大家朗读课文第五部分(第31~33自然段),并思考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李大钊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

)
2.小组交流,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

(呼应)
3.文章除了开头和结尾做到了首尾呼应,还有很多前后照应的句子,请大家用波浪线画出和下列句
子相照应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首尾呼应:①首: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②尾: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 (文中照应:①前文: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后文: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
(文中照应:①前文: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②后文: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
(这些句子相互照应,使人读了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印象和感受也会更深。

)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除了李大钊,你还了解哪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呢?
(叶挺、董存瑞、刘胡兰、赵一曼……)
2.教师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与敌人顽强斗争的李大钊。

让我们继往开来,牢记革命先烈的遗志,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
盛。

五、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李大钊的故事或者他写的文章,并和同学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
前后照应
1.课前设置预习方案,让学生搜集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并交流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法,同时结合实际,激发学生树立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