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巢湖滨水区城市设计

合集下载

“有巢氏”生态农业园滨水景观设计

“有巢氏”生态农业园滨水景观设计

自己的一 方安逸空 间, 人们对 于旅行过程 中的体验价值达到 了前所未有 的顶峰。 在 这样 的趋势之下 , 滨水地带的景观设计也被更 多的 人重视 。本 文以人在旅游 当中的情景体验作 为主导方向 , 并且结合国 内外滨水景观设计的研 究现状 , 做 出一定的归纳总结。以“ 有巢
氏” 生态农业 园作为研 究对 象, 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具有代表价值 的景观要素 , 试 图得到一套凸显巢湖 文化底蕴的滨水景观设计方案。


氏 氏 族部 落 活 动 的 中心 地 带 ,因 此 该项 目基 地 可 以 以 有 巢 氏文 化 为 主 题 进 行 生 态 园 的设 计 与 规 划 。 三、 生态 农 业 园滨 水 设 计 整 个 有 巢 氏园 区 占地 6 1 . 1 2公 顷 。 考虑到 园区的接待 、 运 营 以 及 正 常 的农 业 、 商 业 活动 , 故分作 两个大的部分 , 主 要 设 计 范 围 为 东半区 , 又分 为 八 个 小 区域 , 分别为综合服务区 、 农事体验区 、 度 假 区、 生产观光区 、 全托农场 区、 半托农场 区 , 水体综合体验 区 、 科 普 教育区。 其中 , 综 合 服 务 区 为 园区 主 人 口处 。 用于接待游客 ; 农 事 体 验 区 以及 生 产 观 光 区 为 开 放 的农 业 园 , 供游客观 赏 、 采摘 ; 度假 区 为民 宿 、 民宅 区 , 主 要 用作 住 宿 ; 科普 教 育 区 , 是 综 合 服 务 区 进 入 后 的第 二 个 区 域 , 主 要 是 用 作 科教 文化 , 普 及 巢 湖 流 域 以 及 古 巢 文 化 知识 ; 全、 半 托 农 场 区是 园 区 重 要 的 农 事 活 动 区 域 , 其 部 分 区 域 用 作观光使用 ; 滨 水 景 观 区 为 整个 园 区 的 主要 观 光地 点 , 也 是 主 要 的 商业活动区域。

城市滨水区初期雨水工程设计——以合肥派河国际物流园一期工程为例

城市滨水区初期雨水工程设计——以合肥派河国际物流园一期工程为例

GONGCHENGSHE J I464㊀«工程与建设»㊀2020年第34卷第3期收稿日期:2020G02G25;修改日期:2020G04G13作者简介:赵㊀磊(1987-),男,河南平舆人,硕士,工程师.城市滨水区初期雨水工程设计以合肥派河国际物流园一期工程为例赵㊀磊,㊀刘晓莹(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公路交通节能环保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安徽合肥㊀230088)摘㊀要:初期雨水形成于降雨前期,在降雨过程中,雨水淋洗大气中的废气和灰尘,在下垫面径流,对道路㊁屋面和地块硬化区域进行冲刷,使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严重影响水体环境.本文以合肥市派河国际物流园城市滨水区为例,利用工程措施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根据初期雨水相关设计标准,结合区域规划和现状实际,合理设置调蓄池数量㊁位置㊁调蓄池体积和处理规模,通过智能截流井截流㊁截流管收集㊁初期雨水调蓄池储存和放空管转输至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达标排放,能有效减少区域面源污染,提升派河地表水质,同时可为城市滨水区初期雨水工程设计提供技术参考.关键词:滨水区;初期雨水;智能截流井;调蓄池中图分类号:T U 992.0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3G5781(2020)03G0464G030㊀引㊀㊀言城市滨水区是现代城市中特定的空间地段,指城市临近河流㊁湖泊等水体的部分,该区域具有可达性㊁整体性以及环境敏感性强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控制初期雨水面源污染已成为城市滨水区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所谓初期雨水是指降雨初期的雨水,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汽车㊁工业尾气㊁地面重金属㊁悬浮固体等污染物,通过雨水径流排至现状水体造成污染,具有偶发性㊁初期浓度高㊁污染程度高的特点,尤其工业园区的地表,若初期雨水直接排放,将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本文以派河国际物流园为例,结合相关规范总结初期雨水收集和处理方案.1㊀派河国际物流园项目介绍合肥派河国际物流园为合肥市经开区重要的物流港区,结合芜湖港口建设将该区域规划建设为综合性港口物流基地,为经开区重要经济增长极;派河国际物流园一期工程包括10条道路,分别为青鸾路㊁云海路㊁云海路西延㊁疏港大道㊁规划路一㊁规划路二㊁规划支路一㊁规划支路二㊁蓬莱路辅道和莲花路辅道,总长约为12.1k m (图1).区域受纳水体派河位于港口南侧,为在建引江济淮的主河道,建成后输送水质为地表Ⅲ类标准,经前期论证为减少物流园区面源污染,提升派河地表水质,须对该区域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2㊀区域雨水方案设计区域分属派河雨水分区,总排口为3处,结合区域竖向高程采用高低排分区,低排区通过B 4.5H 2m 雨水箱涵经泵站提升排至派河,高排区通过B 6H 3m 和莲花路2ˑB 4H 3m 雨水箱涵通过重力自排至派河(图2).图1㊀物流园区域路网图图2㊀区域雨水系统图464GONGCHENGSHE J I㊀«工程与建设»㊀2020年第34卷第3期465㊀3㊀初期雨水设计方案3.1㊀初期雨水设计标准用于分流制排水系统径流污染控制时,雨水调蓄池的有效容积,可按下式计算:V =10D F Ψβ式中:V 为调蓄池有效容积,m 3;D 为调蓄量,m m ,按降雨量计,可取4~8m m ,本次设计取8m m ;F 为汇水面积,h m 2;Ψ为径流系数;β为安全系数,可取1.1~1.5,本次设计取1.2.3.2㊀初期雨水收集方案初期雨水截流一般采用终点截流和分散截流两种方案.由于分散截流转输管较长,现状影响较大且造价较高,同时该区域道路坡度较大,雨水汇流时间较短,采用雨水管道箱涵出口处终点截流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截流初期雨水排至调蓄池储存经处理后排至水体(图3).图3㊀初期雨水收集系统图结合区域排水方案和用地性质,于雨水箱涵排口处设置截流井通过截流管将初期雨水转输至调蓄池,经处理后排放.为便于管理,区域共设置两处2处调蓄池,调蓄池1收集低排区B 4.5H 2.2和高排区B 6H 3雨水箱涵汇水区初期雨水,布置于规划区域绿地内;调蓄池2收集莲花路2ˑB 4H 3雨水箱涵汇水区初期雨水,布置于莲花湿地公园.经计算调蓄池1规模为28000m 3,占地面积约为5200m 2,截流管管径为d 1400~d 2400;调蓄池2规模为32000m 3,占地面积约为6400m 2,截流管管径为d 2400.3.3㊀截流井初期雨水截流井形式多样,常用的有槽式截流井㊁堰式截流井和堰门式截流井,其中槽式和堰式截流井常用于合流管道,且不易控制截流流量,对下游管道埋深要求较高;堰门式自动控制堰门升降能有效截流初期雨水量,在控制面源污染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次设计采用H S T 智能型截流井(图4)对初期雨水进行截流,根据井内水位和设定污染物浓度值来调节液动下开式堰门,从而保证高污染物浓度初期雨水全部截流;液动限流闸门根据设定截流流量值调节开度,保证截污管流量不超过设定流量值.图4㊀H S T 智能型截流井示意图3.4㊀初期雨水处理方案初期雨水具有随机性㊁瞬时体积大㊁浓度较低(相比污水)㊁可生化性不强且不连续,常规处理方案有两种:单独处理和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比选如下:方案一:采用常用的絮凝沉淀+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的方式处理后排至水体,初期雨水处理设施占地约为15000m 2,经复核,规划绿地区域(61000m2)满足泵站调蓄和初期雨水截流处理用地要求(图5).图5㊀集成絮凝沉淀池工艺示意图方案二:初期雨水调蓄池排空时间采用24h ,设置d 800转输管沿疏港大道㊁规划路一敷设经云谷路d 1800污水主干管排至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经前期调研对接,该调蓄池距离污水厂较近,且污水处理厂有一定的流量富裕,满足初期雨水接入要求,综合技术经济比选,设计采用方案二,调蓄池初期雨水通过d 800放空管转输至污水处理厂处理.(下转第480页)564GONGCHENGSHE J I480㊀«工程与建设»㊀2020年第34卷第3期率,铜缆取值0.0188Ω m m 2/m ;L 0表示最远供电点距离,m ;K 1表示供电电缆加长系数,取1.1.S m i n =33.25m m 2㊀㊀经计算,区间所需电缆芯线截面面积为33.25m m2,配置35m m2按截面电力电缆.4.2㊀方案比较从抗干扰㊁施工㊁维护㊁费用等方面对两种供电方式进行比较,见表2.表2㊀供电方式比较表比较内容传统供电方式直流远供电源供电方式缆线㊀㊀㊀电力电缆数量多,长度长,线径种类多(4㊁6㊁10㊁16㊁25㊁35㊁50m m 2),占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大采用1根2芯(主)+2芯(备)截面35m m2电力电缆,占用空间少抗干扰性㊀无采用悬浮供电,抑制芯线间的差模干扰;设计退偶电感抑制共模干扰施工便携性相对难度大便于施工可靠性㊀㊀终端设备采用点对点供电,缆线故障不会影响其他终端,若采用多个终端共线供电,则缆线故障影响面扩大双端并网供电,互为主备,可靠性相对高监控㊀㊀㊀无法监测到连接区间设备缆线状况系统网管实时监控局端设备㊁远端设备㊁线缆等的工作状态,对故障信息进行判断和定位扩容㊀㊀㊀增加区间设备,需要新敷设电缆增加区间设备,无须重敷电缆成本㊀㊀㊀线缆成本相对高仅需一根2芯电缆构成双回路远程供电,节省铜材;需增加局端㊁远端设备,成本增加5㊀结束语轨道交通朝着城际㊁市域方向发展,具有线路长㊁站点少㊁站间距长的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轨道交通的区间设备逐渐增多,传统区间供电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需求,而直流远供电源方式不失为一种选择.本文对两种供电方式进行了比较,以供进行轨道交通区间设备供电建设时参考.参考文献[1]㊀广州大中电力技术有限公司.铁路区间通信设备直流远供电源系统设计指南(V 1.0版)[Z ].广州,2016.(上接第465页)4㊀结束语派河作为引江济淮主河道,是重点打造的清水廊道,输送水质为地表Ⅲ类水质,派河国际物流园位于城市滨水环境敏感区,为减少面源污染须对初期雨水收集和处理,该工程于雨水箱涵排口处设置智能截流井进行终点截流,通过截流管收集㊁初期雨水调蓄池储存㊁放空管转输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水体,为保障城市水环境和区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㊀张敏.浅议城市初期雨水处理的措施[J ].科学之友,2010(27):39-40.[2]㊀张显忠.合肥市老城区初期雨水污染调蓄工程方案[J ].中国给水排水,2012,28(24):10-13.[3]㊀张显忠,张善发,徐连军,等.合肥市塘西河上游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工程实践[J ].中国给水排水,2011,27(24):9-12.[4]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 B50014-2006[S ].2016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084。

环巢湖地区的发展

环巢湖地区的发展

环巢湖地区的发展环巢湖地区的发展摘要:通过对合肥市环巢湖地区概念规划的介绍,对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资源的整合开发,滨湖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

希望通过理论的深入研究对合肥市城市建设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引作用。

关键词:巢湖滨水设计规划区域发展战略观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1.简介近年来,作为安徽省会的合肥市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城市交通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彰显。

寻找新的发展点和发展方试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回顾历史,合肥市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规划城市建设,到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从建国初的5万人发展成为人口超过330万人的大城市。

由于这段时期合肥城市规模较小,与巢湖缺乏联系要素,巢湖以及巢湖沿岸地区一直未能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的范围中来。

直到最近几年,政府开始更加关注合肥市与环巢湖地区的统筹协调发展。

巢湖市划入合肥正是代表着巢湖与其沿岸地区“苏醒”的一个信号。

随即由合肥市政府组织编制了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将验休闲慢生活,感受最美合肥,这些都可以在“1331”规划中最后一个“1”――环巢湖地区中感受得到。

可见环巢湖地区在区域规划、合肥战略发展规划中的意义非同一般。

由于整个环巢湖地区地域广漠,同质性( Homogeneity)低,各个区段的地形地貌,建设现状,都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需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深入研究。

这种研究过程的意义不言而喻。

正如艾森豪威尔所说的:“Plans is nothing and that planning is everything.”(规划的研究过程是最重要的)。

2.地区概况2.1环境因素(1)环境优势巢湖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湖呈鸟巢状,故名“巢湖”。

湖泊面积780平方千米左右,是典型的潜水湖泊。

湖区年均拦蓄地面径流27.8亿立方米。

巢湖作为城市大景观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作为区域内大斑块(patch)的存在,其生态优越性在涵养水源,保持物种的多样性上都有所体现。

浅谈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

浅谈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

省皖江经 济带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省会 合肥到南 京 、 芜湖 、 鞍山 马 等沿江城 市的交通走 廊 。巢 湖市 城 区河道 纵横 , 具特 色 , 城 颇 为 市的可持续发 展奠定 了基础 。 本项 目力争将巢湖环城河 区域打 造为集度假休 闲、 游乐购 物 、 民俗 展示 、 游观光 、 旅 人居乐 园为一体的 R D大型商务休 憩社 区。 B
境 的差异 , 据实际充 分挖 掘本 土文 化 内在 的特 质 , 出城市 特 根 突 色性 。
1 项 目背 景介 绍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 中部 , 濒临长江 , 环抱 巢湖 , 处在 南京 都市 圈、 合肥都市圈 和皖江城 市带的交 界处。 区位 优越 , 交通 便捷 , 是

座历史 悠久的滨水 老城 。全 市拥有 12k 8 m长 江岸 线 , 是安 徽
3 政 M] 武汉 : 武汉 大学 出版社 ,0 3 20 . 享等 。城镇密 集 区 资 [ ] 虞 崇胜. 治文明论 [ . 节 [ ] 赵 炎才. 4 中国传统 地方行 政制度 的主要 特征 分析 [] 上 海 J. 源、 增强 区域竞争力 。 以上是郡县制对 中国城镇体系发 展的影 响 , 当代 中国城镇 在

2 遵循生态性 和特 色性 。滨 水 区域是 城市生 态 空间 的重要 ) 与水体密切相关 的 自然要 素和社会要 素的总 和 , 其独 特 的地 理位 组成部分 , 城市 的生态走 廊 , 是 也是 动物 、 物 、 植 微生 物 等 的重要 栖息地 。滨水景观 的设计 和规划要遵循生 态原则 , 意保持 生物 注 多样性 。滨水空 间景 观 的设 计 要 与周 围的建 筑风貌 和环 境氛 围 相协调 。滨水空 间的城市 特色应 考虑 到地 区经 济 、 化 、 文 社会 环

《合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doc

《合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doc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年)》巢湖市城乡规划局二〇一〇年九月六日《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草案摘要)一、规划概述(一)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近期至年,中期至年,远期至年。

(二)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规划近期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规划中期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规划期末年,市域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镇化率达。

(三)城市性质皖江北岸核心城市,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以休闲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滨湖宜居城市。

(四)城市职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之一;皖江北岸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和休闲旅游服务中心;市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五)城市规模规划近期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规划中期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规划期末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平方米人。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城乡统筹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为指导,制定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措施和目标,努力实现经济实力雄厚、社会事业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大项目为突破口,增强县域农村经济的内在活力,推动县域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和小城镇发展。

促进市域城镇功能的逐步完善和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提升,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重点城镇的建设,增强城镇辐射力和吸引力。

积极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的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的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的蔓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

综合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制定“巢湖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指标体系”,为巢湖市城乡经济社会及城镇现代化建设提供“量化目标”指引。

合肥海绵城规划方案

合肥海绵城规划方案

合肥海绵城规划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水资源问题。

城市的地面被大量的建筑和硬化道路覆盖,使得雨水无法渗透进入地下,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城市内涝的风险增加。

因此,合肥市决定采取海绵城市规划方案,通过改善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规划目标合肥海绵城规划的目标是建设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通过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设施建设,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概率,降低洪水对城市设施和居民的影响。

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水资源回收利用设施,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的雨水和废水资源。

3.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4.降低城市的碳排放:通过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和推广节能减排的科技手段,减少城市的碳排放量,降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规划内容1. 雨水收集系统建设合肥海绵城规划方案将加大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力度。

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和地下水贮存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城市绿地的灌溉和公共用水。

此外,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和地下贮水池,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城市的供水。

这样不仅能减少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还能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2. 湿地建设合肥海绵城规划方案将加大湿地建设的力度。

湿地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吸收雨水并减少洪水的发生概率。

合肥市将增加湿地面积,通过湿地的保护和恢复,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3. 绿地建设合肥海绵城规划方案将加大绿地建设的力度。

绿地是城市的“肺”,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碳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合肥市将增加绿地面积,通过建设公园、花坛等绿地设施,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4. 城市交通规划合肥海绵城规划方案将加大对城市交通的管理和规划力度。

通过优化交通路网设计,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城市的碳排放。

合肥双湖公园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合肥双湖公园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合肥双湖公园规划方案背景介绍双湖公园作为合肥市重点打造项目之一,雄踞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湖滨新区,距离市中心仅有五公里之遥。

该公园作为合肥市最大的城市公园,占地面积近3000亩,以她独特的生态环境、文化底蕴和卓越管理显得异常出众。

这个公园不仅是当地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更成为外来游客心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方案概述新的合肥双湖公园规划方案,旨在加强该园各设施之间的连接和协调,更好地满足居民娱乐需求,为游客打造一个优美,安全,方便,有趣的旅游目的地。

这需要正确的空间规划和精心的设计,以确保公园的文化和生态特色得到保护,同时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体验。

细节规划公园入口区公园入口区包括停车场、门票售卖处、公共卫生间和信息中心等设施。

停车场位于公园西南端,可容纳2000多辆车。

入口区设计了大型喷泉和小型公共花园,并配备了循环水处理系统。

公共卫生间位于停车场和售票处之间,方便游客在入园前进行休息和洗手。

中央花园和湖滨区公园的中央花园占地约600亩,布局优美,景色宜人。

园内配有健身步道、休闲草坪、亭台楼阁、石桥小道等设施。

在湖滨区,游客可以乘坐游船欣赏景色,或在湖畔散步,欣赏风景,感受自然美。

水边也设置了许多躺椅、伞和餐桌椅等设施,提供方便的休息和食物服务。

花卉展览区花卉展览区位于公园的中央花园和主要景点周围。

园内设有数百种花卉,如玫瑰、菊花、牡丹、荷花等,每年春季和秋季会举办大型花卉展览,吸引国内外游客。

此外,该区也设有一些兴趣小店,如餐饮、零售、手工艺品等,为游客提供额外的服务和购物体验。

儿童乐园区公园内还设有大型儿童乐园区,包括游戏区、玩具区、沙滩和戏水池等,满足儿童游玩和互动的需求。

其间,人工制造的小山丘、隧道和秋千等游戏设施也为孩子提供了跳跃玩乐的机会。

在这里,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玩耍,增强亲子感情。

结论合肥双湖公园的规划方案旨在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体验,同时注重保护公园生态和文化特色。

该方案将公园分成不同区域,为游客提供停车、购票、休息、娱乐等一系列设施,涵盖了亲子乐园、湖滨区、花卉展览区等各种特点,旨在提供一个方便而有趣的旅游场所。

滨水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滨水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生态科普区
环境教育
利用植物园、生态馆等场所,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环 境保护意识。
互动体验
设置互动式解说牌、环保小游戏等设施,增强市民对环境保护的参 与感和互动性。
科研合作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生态科研项目,为公园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 依据。
03
详细设计
道路与交通设计
道路分级
01
根据公园使用功能和交通流量,设计不同级别的道路,包括主
通过景观元素和设施的设计,展示了当地 的历史和文化,使市民对本土文化有更深 的认识和认同。
未来发展与可持续性展望
生态修复与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滨水生态公园的生态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和稳定,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 环境。
促进绿色出行
通过与城市绿道的连接,滨水生态公园将促进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1.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2. 保留并改造工业遗存,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3. 创造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划理念与特色
规划理念:本次设计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传承历史、以人为本的原 则。 1. 生态修复:通过植物配置、水体净化等方式,改善生 态环境质量。
总体规划布局
生态优先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合理 规划布局,确保滨水生态 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性
保持滨水区域的完整性, 将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 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功能性
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设 置各类功能区域,为市民 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场 所。
入口景观区
标志性景观
在公园入口处设置标志性景观, 如大型雕塑、特色花坛等,提升

合肥城市湿地生态景观的构建

合肥城市湿地生态景观的构建

然的持续协调平衡。

3合肥湿地生态景观的设计原则由上述的分析,提出湿地生态景观的整体环境设计原则,应综合考虑合肥湿地资源的特点,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宗旨,最大限度地利用湿地自身特色来构建生态景观[91。

3.1通过规划。

恢复合肥湿地资源的最大功能合肥湿地资源较车富,通过深人细致的调查,将湿地的保护与景观规划结合起来,天然湿地的修复与培育,人工湿地的保护与营造等都应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发挥湿地资源的最大功能,使之真正成为城市之“肾”。

3.1.1合理保护和利用城市天然湿地资源合理保护和利用城市天然湿地资源是城市湿地景观营造的基础,是对城市内现有湿地资源的科学性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对城市的生态平衡具有重大意义。

遵循科学的方法和相应的规范法规,实行以保护为手段的合理利用。

同时可以在开发过程中大量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在整体规划和细部设计等各个方面运用科学的生态技术手段。

3.1.2建立人工湿地生态景观人工湿地景观是城市湿地景观营造的另一种方法,它为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良好的条件。

它形成了内部良好的循环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视觉景观优异、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

3.2建立合肥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人类亲水天性在现代生活中一种表现,是对传统园林水景的继承和拓展。

而在当今湿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下。

可以多开辟一些自然和人工湿地公园,发挥湿地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功效。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立应以保护或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为前提,以充分发挥其环境效益为目标,以其充满野趣的领土景观为特色,吸引公众的到来。

此外,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文化宣传的大众传媒作用,开展形式多样、讲求实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从小抓起,培养儿童的保护湿地意识,教育部门要通过制定教育计划、野外实践活动。

开展基本常识教育;在合肥的主要湿地和易受威胁的湿地处,设置“保护湿地”、“保护自然之肾”、“保护生命之河”等宣传标牌,在湿地旅游点,建立湿地生态系统演示厅。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

收藏!合肥最新至2035年城市规划图公布,一核四心九副十八片区,建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我是合肥买房参谋吴哥,211大学毕业,十余年房产经验,熟悉合肥买房政策、区域规划与学区,成功指导数千名购房者合肥置业。

以下为“合肥买房参谋”微信公众号粉丝问答精选提问分享。

合肥买房参谋公众号粉丝提问:您好,我长期外地工作,老家是安徽下面地市的,最近几年有回合肥发展的打算,但是不知道合肥未来发展怎么样?不知道可有详细的合肥空间规划发展介绍?合肥买房参谋回答:正好最近,合肥2021-2035年规划草案公布,未来15年合肥详细发展规划曝光!我们可以看到合肥未来整体的一个发展目标,全合肥的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布局等。

冲国家中心城市、每年流入超24万人,骆岗成合肥中心,运河新城、少荃湖与蜀西湖同级,三县或县改区...合肥,素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的美誉,自古以来勇于开拓的楚风和婉约秀丽的吴韵在这片土地上交融生长,凝结成“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和永续发展的无限动力。

建国后的合肥,作为“最年轻的省会之一”,短短几十年蝶变为以科教和新兴产业著称于世的特大城市,绿楔入城的扇叶格局成为中国规划教材上的经典范例,“翡翠项链”成为合肥市民的经典记忆。

今天的合肥,正以追赶者的姿态融入长三角、逐梦新时代,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使命,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发展奇迹。

2020年,合肥已经站上了“GDP过万亿、常住人口近千万、市场主体超百万”的新台阶,迎来了历史发展新起点。

面向2035年的未来,我们理想中的合肥究竟应是怎样的模样?这里承载了我们关于合肥未来的无尽憧憬——明天的合肥,将成为“全球科创新枢纽”,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科研人才贡献智慧、发挥才干;将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让年轻人有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选择;将成为“美丽中国新样板”,让八百里巢湖更加美丽动人,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将成为“城市治理新标杆”,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将成为“美好生活新天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座城市里“诗意栖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合肥滨湖沿湖岸线规划出炉 打造7大主题功能区

合肥滨湖沿湖岸线规划出炉 打造7大主题功能区

合肥滨湖沿湖岸线规划出炉打造7大主题功能区1 观光塔最西端,以650米高的观光塔为核心的“总部基地”,将是集企业总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版块。

2 主题公园紧挨着“总部基地”,将是一处超大主题游乐园,在摩天轮上欣赏巢湖的湖光山色,岂非一件惬意的美事?3 CBD游完主题公园,您将直达未来的巢湖CBD。

若把它形容成合肥版的浦东,一点也不为过,这里有500米高的巢湖金融中心,高度仅次于观光塔,这里还有翻版的悉尼歌剧院——巢湖明珠音乐厅。

4 文化展示区古老的徽文化将在巢湖之畔碰撞出新的火花,这里是文化展示区,已建成和在建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规划博物馆将在这里敬候您的光临。

5 旅游服务区紧邻的旅游服务区将是未来巢湖岸最养眼的去处了。

规划方案中,沿湖岸线将设置3个公共码头。

其中位于塘西河口的游艇码头公园就坐落在旅游服务区里,可以将游客送往巢湖的各个景点。

大型游轮从这里出发,实现合肥人“通江达海”的梦想。

6 森林公园将利用滨湖现有的植被条件建设森林公园。

7 影视基地偶像剧里,男女主角总能在最浪漫的景色里谈情说爱。

在滨湖新区沿湖岸线的最东端,南淝河入湖口附近,也规划了一处拍摄湖光、田园美景的影视基地。

规划方案中,这里将由一个以湖光山色和田园风光为基调的影视文化村,一处环绕在苍翠中的“摄影天堂”,以及影视文化服务中心组成。

绿化环城水系滨湖将添一条“翡翠项链”老合肥有一条引以为傲的“翡翠项链”——环城公园。

未来,在巢湖之滨,您也能看到这样绿道与湖水相“亲近”,城、绿相交融的生态美景。

规划显示,以北涝圩、塘西河、十五里河三条入湖水系和滨河生态总量相互串联,将成为滨湖新区的“环城水系”。

周边11公里的环城金斗公园、方兴湖公园、游艇码头公园、内部绿带、塘西河公园将为滨湖环城水系“着”以绿色,成为滨湖新区的“翡翠项链”。

空间天际线长达17公里的滨水岸线上,西端650米高的观光塔、中端500米高的巢湖金融中心,如同巨人立于岸边远眺湖面,成为天际线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合肥市海绵城市设计导则

合肥市海绵城市设计导则

合肥市海绵城市设计导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内部的水问题。

城市化的推进往往导致城市土地面积的增加,这不仅增加了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也加剧了城市的水logging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它通过优化城市设计和规划,最大程度地减少城市地表积水,提高城市地表水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也面临着水logging等问题。

因此,制定一份关于合肥市海绵城市设计导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份导则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整体规划,综合考虑城市的气候、地形、土地利用等因素,全面提升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首先,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要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合肥位于江淮平原,地势较为平坦,水logging问题严重。

因此,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布局水资源,避免开发过快导致城市内部水logging。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建立城市中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绿色环保,增加城市的绿地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

绿色植被可以增加城市的蒸发蒸腾量,提高土地的透水性,有利于减少地表积水。

同时,绿色植被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再者,在城市交通和市政设施建设中要注重海绵城市的理念。

合肥市要建立起一个协调有序的交通网络,减少城市的内部堵塞,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在市政设施建设中要注重绿色低碳,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减少城市的水logging问题。

最后,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中要注重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

要通过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引导市民认识海绵城市的意义,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

同时,要鼓励市民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共同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海绵城市。

总的来说,制定一份关于合肥市海绵城市设计导则,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水logging问题,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体现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设计

体现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设计
中国园艺 文摘
2 0 1 3 年第5 期
体现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设计
王 学智
( 安徽省蚌埠 市规划设计研究 院,安徽 蚌埠 2 3 3 0 0 0 )
摘 要 :滨 水景观设 计是 城市公 共环 境设 计的一部 分 ,将滨 水景观 设计理念 与地域 文化相 互结合在一起 ,能够起
到 因地制 宜、 凸显 文化 内涵 以及丰 富景观环 境 的效果 ,已经成 为 目前滨水景观 设计 的趋 势。文章就体现地域 文化
区是高 度敏 感同时 也是生 态脆 弱的 区域 , 自然要素 构成丰 富 ,现 代滨水 区所承 载 的功能 又是 多样 的 。在这样 的背景 下 ,如何保护滨水 区的原有 自然 系统就 显得极其的重要 。 ( 1 ) 保障水 的 自我组 织和能 动性 。 自然是具有 自我组 织 和 自我 设计 能力 的 ,当它向外界 开放 ,吸收 能量 、物质和 信 息时 ,就会 不断进 化 ,从 低级 走 向高 级 。 自然也 是具有 能 动性的 ,它的 自我调节 和 自净能力维持 大地的 山清水 秀 。 因此 ,设计应 因势利 导 ,充分利用地域 自然界 自身的能 力。
的滨 水景观 设计原 则、设 计方法进行探 讨 ,并以安 徽巢湖 南岸 滨 水景观规 划设计为例进行具体 分析 。 关键词 :地 域文化 ;滨 水景观 ;景观设 计
滨水 景观 是指 在城 市 中某一 段特定 的空 间路 段 ,其 以
到重视 。
水 系为 中心 ,设计 重点 由多方面 元素 构成 ,是城 市景观设 计 的一部分 ,从侧 面反映 整个城 市 的形象 。 由于 经济全球
( 3 ) 保 持地域 生物 多样性。尊 重和维护 生物多样性 的深 层 含义就 是为 生物 多样性而 设计 ,其根 本就在 于保护 乡土 生物 与维持生态 的多样性 。现 代城市居 民离 自然越来越远 . 自然元素 和 自然 过程 日趋 隐形 ,流 露 自然 作为生 态没 汁和 生 态美学 的一个 重要原 理 ,在 现代 滨水景 设计 中越来越 受

合肥滨湖新区规划

合肥滨湖新区规划

• 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是合肥城市发展史上的大 •
跨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建设中取得 的成果,并在实践中丰富了城市科学发展的内涵。 解放思想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前提。转变城市 发展方式是城市建设领域的革命性变革,必须突 破传统发展模式和发展观念的束缚,树立科学发 展新理念。合肥市委、市政府抓住解放思想这个 关键,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着重克服阻碍现代 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思想障碍。解放思想与建设 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结伴同行、相互促进,“立大 志、谋大略、吃大苦、成大业”成为合肥市民崇 尚的“滨湖精神”。
四个副中心、一个滨湖新区的现代化大城 市框架,实现城市形态由单中心、高集聚 向多中心、组团式转变;由环城时代向滨 湖、临江城市的方向演变,打造独具魅力 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 滨湖新区在新区规划中共分为启动区、核心区、
拓展区。按照建设计划,启动区的率先启动建设 肩负着奏响整个滨湖新区建设号角以及引领、带 动其它区域建设的重要使命。滨湖新区启动区规 划以城市快速为交通主轴线,以城市生活性干道 为连接纽带,形成“一心一街一廊三社区”加 “中学片区”的规划结构。空间规划上采取规模 化成片建设、高层底密度的模式,确保高速发展 的
• 滨湖发展战略要与环巢湖发展联系起来,
这种新的城市空间系统应是更好地利用和 发展现有自然条件的城市化空间系统。水 是城市的灵魂,有水城市才有灵气,营造 滨水、滨湖城市,构建生态合肥。
合肥目前的旅游产品主 要集中在观光、会议、商务 等几个方面,产品结构不合 理,需要补充度假旅游产品 类型。合肥市应该充分利用 靠近巢湖的滨水优势发展滨 湖度假旅游。巢湖旅游开发 将增强合肥旅游的吸引力和 辐射力,扭转合肥旅游产品 核心吸引力不足的局面,促 进合肥向旅游目的地城市与 旅游集散中心城市转变,树 立特色鲜明的安徽省旅游中 心城市形象,促进安徽旅游 的全面提升。

地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滨水空间城市设计探讨

地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滨水空间城市设计探讨

932024.04 / Urban-Rural Spatial Renewal and Optimization 城乡空间更新与优化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城市建筑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并没有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升华,在拥挤的城市中,让人更多的是感到压抑,究其原因就是城市地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流失,城市失去特色,居民的归属感缺失。

基于此,本文对城市特定空间的城市设计进行探讨,试图探索出一条延续和发展城市地域文化的道路,以丰富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

1 滨水空间城市设计与地域文化传承关于城市滨水空间,国内已有较多的研究,王建国等[1]认为,城市滨水空间是指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按照毗邻水体性质,可将城市滨水空间分为河滨、江滨、湖滨和海滨。

城市设计作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应建立在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环境艺术设计学的基础上,重点在于对城市特质空间的研究,并不是将城市中的所有空间都上升到城市设计的领域。

相反,它应该是城市自然、形象、历史和文化位置突出的区域空间或地段;城市设计的总体目标和本质特征应侧重于城市历史、文化、艺术和审美的区位空间审视下的时空表达,以此来构建城市的形象特色 [2]。

滨水空间作为城市的特质空间,在整个城市发展脉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城市文脉的起源地,也是体现城市特色风貌的重要地区[3]。

在规划中,可以运用城市设计的思想方法,构建城市形象特色。

摘要 滨水空间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滨水空间城市设计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特色的核心环节。

文章从地域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当前滨水空间城市设计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安徽太湖县晋湖片区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实践中理论及实践方法的探讨,建构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滨水空间城市设计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认为地域文化是城市滨水空间的灵魂,对于城市滨水空间建构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建构的过程中,运用城市设计的思想方法,使地域文化在整体空间形态上外显,以此来塑造城市特色。

浅谈城市滨水区生态环境建设

浅谈城市滨水区生态环境建设

水利科技浅谈城市滨水区生态环境建设马 哲(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部分,城市滨水区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对整个城市生态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城市居民、河道、水生生物和谐共处的重要载体。

本文针对城市滨水区存在问题,提出了城市滨水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和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滨水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护坡;生态修复城市是人类重要的聚集地,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首要领地,水是城市的重要资源,水对于城市,不仅是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生态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

看好水,用好水,以水丽城,以水富城,以水聚才,以水兴业,把宝贵的水资源充分利用好,这是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魅力、繁荣城市经济、改善城市生活的必然选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滨水地区的生态调节、景观陈述和生活休闲功能重要性日益凸显,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己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焦点和亮点,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为居民提供良好休闲娱乐场所的重要切入点,滨水景观是城镇开发中的重要资源,赋予周边用地良好的开发条件,当滨水景观与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结合后,更能感染游赏者,引起强烈的共鸣。

1 城市滨水区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城市滨水区作为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交界,是构成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部分,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滨水区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关系着整个城市的形象,也是城市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城市河道治理由于整体理念存在误区,着重于突出城市的防洪、排涝效益,忽略了滨水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滨水区生态环境无法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岸线缺乏整治,自然景观失调。

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管制,城市滨水区岸线凌乱,存在无序开发或占滩现象,致使沿岸的生态环境、植被破坏严重,加之河道两岸土地规划不合理,房屋沿河搭建,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河道填堵现象严重,水环境差,无法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

合肥城市规划

合肥城市规划

望 江 路
美 菱 大 道
滨湖新区拥有畅通的城市交通网络,望江路、 美菱大道、包河大道构成纵向的城市道路体系, 将滨湖各个片区紧密的联合起来,有效地沟通 了各区之间联系。
包 河 大 道
在合肥市规划建设的12条轨道交通线中,有三条直抵滨湖新区,除1号线外,还有5号线、7号线。 “三条地铁线全部建成后,将推动滨湖新区驶上更加快速的发展轨道”。
对合肥而言,200 6年象征这一个时代 的分水岭,从这时起, 对发展的担忧与焦虑 逐渐被新生与重塑的 美好憧憬所取代,一 个山环城的滨湖,进 而走向长江,融入长 三角的发展之路由此 发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成为全国各地区政府关注的 焦点,作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的长三角经济圈的进一步扩容,以及中部地 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为合肥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契机,而滨湖新区的建设对于 落实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实践由环城-滨湖-临江城市格局的演变,融入长 三角经济圈,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滨湖新区逐步构建区域性金融商务中心、行政办 公中心、旅游会展中心、文化体育中心、研发创 意中心和商业居住中心。 滨湖新区未来在建设六大中心的基础上,还将打 造“一岸三轴新地标”。这其中的“一岸”,便 是沿湖生态岸线。通过打造国家级巢湖风景旅游 名胜区,建设环状滨水生态岸线。将来在滨湖新 区的巢湖岸线边,既有岸线公园,还有滨水主题 公园。而“三轴”,则是行政文化轴、金融商务 轴、市民娱乐轴。 行政文化轴中,将着重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成为 全省新中心,除了正在建设的渡江战役纪念馆、 名人馆等展馆外,同时还将打造建设场馆集中区 其中有规划馆、工业展览馆、农业展览馆、民俗 展览馆、戏曲展览馆、文房四宝博物馆、茶文化 博物馆、酒文化博物馆、徽文化博物馆。
《规划》确立了以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 和芜湖为“双核”、滁州和宣城为“两翼”的 “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布局,大力振兴发展装备 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 和现代农业,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构建具有较 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真正在承接中调整产 业结构,在转移中发挥示范作用。

合肥市海绵城市设计导则

合肥市海绵城市设计导则

合肥市海绵城市设计导则一、概述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为加快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设计导则。

二、设计原则1. 因地制宜:根据合肥市的地理、气象等条件,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制定符合当地特色的海绵城市设计方案。

2. 生态优先: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优先考虑生态保护和修复,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

3. 统筹兼顾:海绵城市建设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排水防涝、生态保护等相协调,实现多目标共赢。

4. 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创新技术和方法,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三、设计要点1. 雨水收集: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措施,增加雨水收集量,降低径流污染。

2. 渗水设计:加强地面、道路、建筑等区域的渗水设计,减少雨水径流,降低地面径流系数。

3. 蓄水与利用:建设蓄水池、地下水库等设施,储存雨水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清洗等用途,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排放与控制:合理规划雨水排放口位置,采用生态湿地、植被缓冲带等措施,降低雨水污染负荷。

5. 生态修复:通过湿地保护、河道治理等措施,恢复和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增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四、实施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2. 制定优惠政策: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3. 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支持,同时加大市级财政投入力度,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4. 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广泛宣传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市民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5.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对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五、结语合肥市海绵城市设计导则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市的城市建设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为市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产业发展,结合旅游、会展等其他 中
产业,形成新的城内行政中心迁移的成功案例:
深圳:带状经济 青岛:控制老城区地价
旧城区 加快老城区改造 控制老城区房地产价格 缓解老城区交通
新城区 带动新城基础设施建设 带动新城第三产业发展 引导其他产业发展方向
发展策略
Developing Method
2004年,合肥市被国家科技部为“科技创 新型试点城市。
发展机遇
Opportunity
“创新中国”与“研发中国”
战略
构筑 科技 创新 平台 的发 展战 略
需具备的构成部分 以科技为核心的推介与宣传
体系 完整的科技交易体系
完整的科技转化体系
科技创新平台末端,作为目 的性和承接性的生产体系
驱动方式
会展带动
Site Existing Land Use
土地使用现状
道路现状
▪ 用地南依巢湖,北接二环南路,东贴南淝河,西邻合安高速公路 ▪用地北面紧贴合肥城市环线二环南路
合肥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 高等院校30多所;
有著名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各 类科研机构200多所,有世界一流的合肥国家 同步辐射实验室,全国最大的直流脉冲机组;
有近20万科技人员,智力资源在全国同类 城市中名列前茅;
合肥市是我国加入世界科技城市联盟的七 个城市之一,与国际间有着广泛的科技交流和 合作的渠道;
在国家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背景下, 在中国由“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向 “创新中国”、“研发中国”转变的 历史发展阶段,合肥市丰富而极具竞 争力的科教资源将遇到历史性的发展 契机,成为合肥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创建国家创新 型示范基地,建设长江中下游新硅谷 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关资料:
以建设科技交易中心为滨湖新城商务区建 设主题
以形成未来的合肥核心商务区为远景构想
发展策略
Developing Method
产业发展
打造生态宜居新城,吸引人才居住,形成聚焦。 强调徽派文化,形成新式徽派建筑群落。 短期内通过拉动居住房地产投资,活跃新区经济发展。
发展策略
Developing Method
整治现有水系、农田? 形象品质:如何设计中心区使其成为合肥建设现代国际都市的象征?
整体研究思路
Framework
城市 产业 生态
研究重点
城市跨越发展 产业能级提升 自然生态安全
目标
整体研究框架
Framework
战略定位












发展目标 功能和形象定位
关键要素 发展思路 发展策略
概念规划
滨湖新城的发展定位要有助于合肥 市建设完整的科技创新平台
与其他组团共同打造 “城市吸引力”
特别是在旅游产业和 生态保护上发挥作用
特别是在科技推介与 宣传体系、交易体系 建设上尽可能发挥作 用
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产业定位明确的 城市滨湖新区
定位系统
Function Analysis
功能定位:
宏观区位分析
Location in region
沿长江城市群
合肥位于以上海、 南京、武汉等城 市主导的长江城 市群的外围区域, 从空间上看,属 于长江沿江城市 群的外围边缘地 区。
巢湖是长江的主 要支流之一,连 通了合肥与长江。
宏观区位分析
Location in region
合肥都市圈
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位于安徽省 的几何中心,但是其作为区域中心城 市的服务功能和辐射作用却面临挑战, 其腹地面临大量流失,如沿江的马鞍 山、芜湖等城市与南京的联系和依赖 关系远甚于省会合肥。
中介体系建设与会展 带动
研发基地与中试基地 建设
组团间产业细分实现 协调发展
以合肥市强大的科研资源为依托,抓住“创新中国”与“研发中国”的历史机 遇, 构筑一个完整的科技创新平台,为合肥市产业升级换代提供科技支撑
发展机遇
Opportunity
环巢湖旅游整体开发
巢湖是安徽规模最 大、名气最响的湖 泊型旅游资源。
安徽名山(黄山) 名水(巢湖)战略 的提出。
合肥建成国际滨湖 旅游城市发展战略 的提出。
环巢湖旅游规划合 肥生态市建设总体 规划(2005-2020) 的制订。
发展机遇
Opportunity
合肥141空间发展战略
合肥总体规划纲要中提出了“141”的结构, 即一个中心,四个片区,一个滨湖新区。 各个功能片区的功能和定位如下:
企业生长的政策环境
目标与目的 资本聚集 人才驻留
充分利用合肥市作为长三角纵深腹地的区位优势、科研优势、要素成本优 势及产业基础优势。
承接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通过参与大区域的产业分工获得跨越式发展的 机会,加速与长三角地区的全面对接。
发展机遇
Opportunity
“创新中国”与“研发中国”
合肥市作为国家最重要的科教基地之 一,拥有庞大的科教资源。
合肥市处于长江中游 地区,承东启西,连南 接北,对于承接长三角 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具 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发展机遇
Opportunity
长三角产业转移与承接
战略
充分 面向 长三 角的 发展 战略
实质
实质是 “构建 吸引力” 的发展
战略
关键策略
构筑有魅力的城市形 象
构筑面向长三角的城 市门户
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关键要素 发展思路 发展思路
概念规划
规划理念 发展模式 选址比较

结结

构构

二三
推荐方案
规划专项研究
开发策略
城市设计
核心要素
核心区位
现状分析
概念阐释
构思原则
核心区总平面 专项设计
专项设计
控制指标
场地研究:现状总览
Site Existing Foreword
城市区 居民点 农田
河道 圩区 滨湖区
场地研究:用地现状
形象定位:
省级行政办公中心 科技展示交易中心 省级休闲旅游基地 重要生态调节地区
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区 山水城市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区 滨水的生态的现代的新城形象
功能要素
Unit ofFmuenascutreion Analysis
科技交易体系
面向长三角门户 魅力城市形象
生态宜居
商务 行政
居住 滨 湖 新 城
组团 主城
东部组团 西南部组团
功能定位 传统的城市金融商贸服务、行 政办公、文化娱乐、科研文教 以及商业服务综合区;重要的 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环境优 良的城市住区 城市重要的传统工业区
以现代大工业、高技术产业、 教育科研为主导的城市开发区
北部组团 西部组团 滨湖新区
城市重要的工业区、商品集散 地、物流区以及城市北部综合 服务功能区
生态 旅游
生态旅游
会展
科技为核心的推 介与展示体系
发展理念
Developing Idea
生态优先
精明增长
区域协调
发展理念
Developing Idea
生态优先
生态保护 保护性开发和利用巢湖资源 充分考虑城市引风口的功能需求 对于湿地等城市稀缺性生态资源予以严格建设控制。
生态优化 优化巢湖水质 严格控制生态敏感地区建设
合肥巢湖滨水区城市设计
HEFEI LAKESIDE DISTRICT CONCEPTUAL PLANAND CORE AREA URBAN DESIGN
项目背景
Background studying
合肥融入长三角发展战略的日趋明确 环巢湖地区整体开发战略的强势启动 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日益清晰 合肥市生态环境保护压力的不断增大
规划理念 发展模式 选址比较

结结

构构

二三
推荐方案
规划专项研究
开发策略
城市设计
核心要素
核心区位
现状分析
概念阐释
构思原则
核心区总平面 专项设计
专项设计
控制指标
宏观区位分析
Location in region
长三角经济圈
合肥位于以上海为首的 长江三角洲的边缘,是 上海的二级辐射区。
根据《长三角城镇群体 系建设规划》,合肥被 纳入长三角区域经济发 展版图。
(2)产业会展:充分利用合肥乃至安徽省产业发展,打造几个行业主 题展览品牌,如汽车展览会、小型家电展览会等。
(3)徽文化展览会:以“徽文化”旅游带动会展业,开展学术性研讨 会议、国际徽商交流大会等。
发展策略
Developing Method
产业发展
将科技交易功能建设作为商务区建设主题
以协同建设合肥市科技创新平台为战略任 务
产业发展
滨湖旅游特色
水系风光:一湖三 河(巢湖、南淝河、 十五里河、派河, 滨湖大道)
开发任务
开发沿湖景观带,新建休闲旅游配套设施, 包括酒店、度假村、滨湖公园、游船码头、 高尔夫球场等,最终建成生态休闲度假区, 打造依山傍水的游船经济。
水乡古镇特色:三 河古镇、长临镇古 街
以三河镇、长临河为核心,打造皖中地区 “徽文化”旅游基地。展现皖中徽派古建筑, 开发以徽文化为主题的农业旅游,溶入徽文 化中的徽商、徽菜、古镇民俗、庐剧等元素, 最终建成集观光旅游一体的小城镇旅游基地。
以高新技术研究、高新产业研 发与技术转化为主要特色的新 城区 城市重要的行政商务、会展接 待、旅游服务等综合功能滨湖 区
关键驱动力
Key Drive
合肥141空间发展战 略实施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